德育课教案

更新时间:2023-09-04 15: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德育课教学设计:

课题: 培养健康的心理 -----健康心理的表现

活动班级:九年级(2)班 时间:2013、12、16 教师:陈夕路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

说出心理现象的基本内容和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正确看待心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认识当前的环境变化,理解学会主动发展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如何看待心理问题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表现

2保持心理健康必须学会主动适应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

1举例引出新课

( 先举例《用药灵不灵 也要看心情》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案例链接:

《用药灵不灵 也要看心情》

某老太近些日子一直咳嗽不止,儿子就从药店买来止咳药给老太太服用,然而病情仍不见好转,老太太便说一定是儿子图便宜买了假药。于是她自己到医院找医生诊治,医生给她看病时又详细又认真,

然后给她开了止咳药。果然,老太太回家服药后不久,病就好了。她高兴地对儿子说,还是医院的医生医术高,开的药好!

其实,医生给老太太开的药与她儿子买的药都是同一类型的,所含药物成分基本相同。只是病人对医院的信任打心底产生了依赖感,加上医生和颜细语,对疾病解释得入情入理,无形之中起到了暗示作用,从而药到病除。这就是药物的心理效应。

由此可见,人在任何活动中都会产生相应的心理现象,吃药治病也不例外。

健康心理的表现

一、探求心理的奥秘

1.广泛存在的心理现象(重点举例,便于学生理解)

人在工作、学习、娱乐等所有活动中都有心理现象。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特征:需要、兴趣、动机、理想

个性心理

个性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议一议:(请学生回答)

你能列举几种身边的心理现象吗?

2.心理健康的表现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的定义包括:躯体健康、心理

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个方面。明确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和谐的、有序的、平衡的心理状态。它具有七个基本特征:

智力正常。智商在90--110为正常,140以上为超常,70以下为智力落后。

情绪稳定而愉快。

意志坚定而控制力强。 案例链接:

小张从小就娇生惯养,事事由父母包办,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来没有洗过自己的衣服。平时只要不满意,就大发脾气,有着任性的坏毛病。他上课时经常做小动作,和同学讲话,注意力总是不集中,所以学习成绩一般。到了职业技术学校以后,他还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是说话,就是开小差,或者干脆睡觉,经常受到老师批评。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改变不了。父母每月给的生活费总是大手大脚地花,缺乏合理的安排,是学校有名的“月光族”(即每月花光用光)。不仅如此,他后来又迷上了电子游戏,钱更是不够用,欠了很多债。老师多次找他谈心,帮助他,但由于缺乏自制力,他还是我行我素,最终由于多门课程不及格,退学回家,至今他还后悔不已。

可见,意志坚定,控制力强,是青年学生必须养成的良好心理素质。

行为协调。行为协调主要是指人的意识和行为的协调。

行为反应适度。行为反应适度是指人对外界刺激反应的程序。 人际关系适应。

心理特征符合年龄特征。

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表现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不能把暂时的、偶发的不健康的心理及其行为表现完全等同于心理不健康。

二是要理解上述心理健康的表现只是一个相对衡量的尺度。

三是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变化的。

二、学会主动适应

1.认清环境的变化

所谓适应就是指个体和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 案例链接:

小明是一位刚入校的职业技术学校新生,他在读小学、中学时,学习成绩尚可,上大学一直是他父母的愿望和自己的梦想,但中考的失利粉碎了他的理想。他想努力学习,但身边同学不像普通中学的学生那样用功,他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打牌、聊天、看小说、上网吧、玩游戏上,谁要是读书认真一点,还会遭到他们的嘲笑。小明很反感他们的行为,可是身在这样的群体中,又没什么办法,他感到非常的迷惘和无奈,成天无所事事,不知该怎么办。

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办?你能给小明出出主意吗?

从普通中学到职业技术学校,从依赖父母到独立生活,从无须为

生活烦心到面对就业压力,同学们面临的环境变化是较大的。

第一是生活环境的改变。

第二是学习环境的变化。

第三是人际关系的变化。

想一想:(学生思考)

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你觉得不适应吗?

2.增强自我适应的能力

面对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变化,必须学会积极的适应。

积极地适应

消极的适应则是个人认同、顺应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压抑了自身具有的发展潜力,其结果是环境中的不良因素改变。

如何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

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包括生活上的自理能力、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的中各种矛盾的能力。

议一议:(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案例链接:

小李初中毕业后考上了一所外地的职业技术学校。9月初,父亲

送他到了学校,办好了一切入学手续,留下了800元生活费后就回家了。不想半个月后,他就打电话回去,叫父母送生活费来,还说没有衣服穿了。原来,父亲走后,小李嫌学校食堂的饭菜不合胃口,每天都在外面的饭店吃饭,还经常买一大堆零食,一天吃好几次冷饮。衣服也不会洗,每次脏了后,就用水泡一下,要不就到洗衣店去洗。现在钱都用光了,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孔,他觉得无助。

小李这种状况,正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表现,正是由于长期对父母的依赖,导致他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的新生活。

接受现实,正视现实。人生的烦恼很多来自人不能接受现实、正视现实。

资料:

《人们常有的不合理信念》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埃里斯的研究,他总结了人们常有的十一种不合理信念:

◆一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的人,尤其是每一位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扬。

◆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他是否是个全能的人。

◆世界上有些人很邪恶、很可憎,应该对他们进行严厉的谴责与惩罚。

◆如果发生与自己意愿相违背的事情,那将是十分可怕的。

◆不愉快的事总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因素,不是自己能够控制和支

配的。

◆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自我所承担的责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倒不如逃避它们。

◆人们应该对危险和可怕的事随时加以警惕,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其发生的可能性。

◆人必须依赖别人,特别是某些与自己相比强有力的人,只有这样,才会生活得更好。

◆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常常决定了他目前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永远难以改变。

◆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并为他人的问题而悲伤。

◆每一个问题都应有惟一一个正确答案,如果找不到这个答案就会痛苦一生。

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树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并依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目标,是每个人都要重视的问题。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的处理,最生要的是待人真诚。

5练习:请举出一些描绘健康心理的词语

(学生先回答,然后老师列举)

6小结:总之心理现象在我们身边处处可见,我们要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表现,增强自我适应的能力。

7作业:请仔细分析自己的生活环境,找出有利于和不利于自我独立的因素,制定出一个可行的独立性培养计划。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h7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