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论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选择题试题

更新时间:2023-11-28 02:3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课程理论试题

单项选择题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课程,自小学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课时。( )。

A、必修 B、必修 C、选修 D、选修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9.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10.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11.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

1

第1页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2.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13.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14.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15.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16.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7.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9.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20.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21.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22..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23、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4、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 )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25、“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 )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2

第2页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26、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27、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 )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28、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 )。 A、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的需要 B、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需要

C、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的需要 D、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29、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课程改革的焦点( )。 A、是行政部门组织、发动

B、是协调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C、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D、是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30、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 A、六项 B、五项 C、四项 D、三项

31、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A、综合性、选择性、完整性 B、整体性、均衡性、完整性 C、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D、均衡性、完整性、综合性

32、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有( )。 A、科技、体育、艺术等活动

B、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C、自主、合作、探究等 D、做(操作)、考察、实验等

33、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这是( )。 A、新课程所规定的课程观 B、新课程所体现的开放观

3

第3页

C、新课程所要求的民主观 D、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

34、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修养,这充分体现了关注人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下列内容中确切地表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的是( )。 A、一切为了学生 B、为了学生的一切 C、为了一切学生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5、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是( )。

A、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B、学生的身心发展是规律的、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处于发展之中的 C、学生是完整的人、有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有着巨大的差异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既有学习的权利又有学习的责任 36、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是( )。

A、终身学习、促进发展 B、提高人文素养,增强人文精神 C、形成\学习共同体\、成长、发展、完善 37、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是( )。

A、学习、创新、总结 B、关注、尊重、理解

C、学习与充实知识结构 D、提高现代教育理论与人文修养

38、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是指( )。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C、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39、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转变学习方式,要以 为主要目的。( )。

A、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B、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D、把学习过程变为发现、探究、研究活动

40、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这就是说( )。 A、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同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 B、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学行为变化,同时也要求教师提高素质 C、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转变角色、教学行为变化,同时也要求教师更新观念 D、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教学行为变化,同时也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41、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 )。 A、责任 B、权利 C、方式 D、作用

42、在课程评价的问题上,会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施、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的是( )。

4

第4页

A、课程的结构、功能、资源、权利等方面

B、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课程的结构等方面 C、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课程的资源等方面 D、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评价的方式方法等方面

43、倡导 的发展性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

A、\成长记录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C、\立足过程\、\情景测试\

44、关于教学活动资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课程资源是教学活动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B、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C、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宏观层次部分 D、教学活动的资源是一种非网络化资源

45、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 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B、国家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课标中规定的基本素质

46、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突破学科中心;改善学习方式;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等,这说明( )。 A、新课程标准在目标上的突破 B、新课程标准在内容上的突破 C、新课程标准具有的主要特点 D、新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方式

47、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 )。 A、特点的体现 B、主要任务的体现 C、显著的体现 D、标志性的体现

4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的主要特征的( )。 A、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B、强化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C、促成学习方式的改善 D、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9、对师生互动型教学的意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迅速彻底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很快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B、互动型教学进行过程中,师生能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C、对学生而言,交往有利于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

D、对教师而言,交往有利于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50、“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对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教师的教学就可以得到提高与深化,就可以防止陷在旧经验、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

B、一线老师工作繁忙,较少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他们的研究往往只能是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

5

第5页

学者进行实验。

C、教师的研究属于“实践性研究”,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研究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研究的成果直接服务于教学实践。

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研究问题,积累经验,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51、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学反思分为____三个阶段。( ) A、备课前、备课中、备课后 B、讲解前、讲解中、讲解后 C、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 D、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

52、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是新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选出有关理解中错误的一项:( )

A、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

B、传统的重视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将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与推理、假设的形成以及如何应用证据等摒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从而不能促进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C、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加强对学生持续发展的有效指导并最终完成学生的发展。

D、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各有自己的长处和作用,不可偏一废一,当前要做的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53、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54、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选出对利用网络资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

B、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格局。 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 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55、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是课程改革中的首要环节,选出以下教育教学观念中错误的一项。 ( ) A、突出一个“人”字,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把学生的学业发展放在首位,树立“知识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

B、敢说一个“不”字,实施创新教育,要敢于对目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现状说一个“不”字。

C、讲究一个“思”字,就是要常常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D、理顺一个“管”字,民主的同时也别忘了集中,奖励也要和惩罚(但不是体罚)相结合。 56、“正确的学生观”就是: ( )。

A、让每一个学生都考出好成绩 B、让每一个学生都全面发展

6

第6页

C、每一个学生都有同样爱好 D、让每一个学生都文理全能

57、“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 )。 A、使每一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B、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自己如何学习 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58、新课程在学生评价方面改革的目的是( )。

A以评价促进学生动手能力 B、以评价促进考试成绩提高C、以评价增加学校招生数量 D、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9、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就是使学生( )。 A、尊重老师、同学 B、正确对待知识、学习、他人和社会 C、正确对待学习和考试 D、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60.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 )。 A.重视发展B.重综合评价,C.强调质性评 6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2、 (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国家课程标准 B、地方教材 C、校本教材 D、教学大纲 63、高中课程结构是以( )为主。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64、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 )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C、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为学服务 D、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 6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 )。 A、以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 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 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 66、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 )的课程评价。 A、 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 B、综合学科考试成绩 C、学科考试或考查成绩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67、解决综合课教师尽快适应实验教学的极好方法是( )。 A、交叉备课 B、准备实验 C、写好教案 D、学习课标 68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次。 A、7 B、4 C、5 D、8

69、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管理有条件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管理机制,把课程权力逐步

7

第7页

地、部分地从中央一级放到地方一级和( ),让地方一级,让地方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参与课程决策。 A、学校一级 B、家庭一级 C、社区一级 70、( )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立。 A、1988 B、1990 C、1986 D、1987

71、在课程开发与管理机制班戈的理论研究在实践探索中( )观念的引入,大大的深化了人们对课程机制变革的认识,为突破中央集权课程机制一统天下的认识局限。 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校本

72、我们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按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个组成部分进行划分,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明确三级课程主体的( )。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责任 D、权利和义务 73、( )的课程管理主要体现为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从中央到地方

74、国家一级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最高机构——( )。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省级人民政府 D、教育部 75、地方一级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是( )。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C、学校

76、学校课程管理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 )的合理开发。 A、校本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77、国家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 )是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突出特点。 A、政府行为 B、地方行为 C、社会行为 D、民间行为

78、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出台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确立了地方和( )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主体地位。

A、社区 B、学校 C、 家庭

79、从小学( )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程。 A、 一 B、二 C、三 D、四

80、推进课程改革,( )起着关键作用。 A、学生 B、教师 C、领导 D、官员

81、《纲要》第二部分对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小学阶段以( )为主。 A、 分科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必修课程

82、《纲要》第二部分对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初中设置( )相结合的课程。 A、 分科与综合 B、必修与选修 C、学科与经验

83、《纲要》第二部分对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高中( )为主。 A、经验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84、设置( )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 A、 选修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85、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 )课时。

A、1 B、2 C、3 D、4

86、(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

8

第8页

之中。

A、研究性学习 B、信息技术教育 C、劳动与技术教育 87、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可是安排原则是( )。 A、集中使用 B、分散使用 C、集中使用和分散使用相结合 88、( )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A、学习习惯的转变 B、学习方式的转变 C、教学内容的转变

89、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的是( )。 A、训练技能 B、发展智力 C、交往互动 D、陶冶品德

90、改革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 )为本位。 A、人的发展 B、人格养成 C、情感体验 D、道德生活

91、( )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A、兴趣 B、差异 C、爱好 D、 动机

92、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一种以( )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A、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B、提高法制意识 C、加强师德建设 D、师生个性全面交往

93、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 )。 A、促进者 B、合作者 C、主导者 D、开发者

94、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重大变化,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 )。 A、反思 B、帮助 C、尊重 D、合作

95、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 )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纬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A、客体性 B、能动性 C、主体性 D、主动性

96、新课程评价体现出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 )的转化。 A、评价功能 B、评价指标 C、评价方法 D、评价主体

97、新课程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 )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A、教为主导 B、以学论教 C、学为主导 D、教为主体

98、新课程考试改革,在内容方面,应加强社会实际和( )的联系,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A、学生生活经验 B、学生知识获得 C、学生家庭生活 D、学生社会实践 99、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 )。

A、选拔人才 B、培养尖子 C、促进发展 D、甄别人才

100、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主要倡导( )的评价方式。 A、教育主管部门评价B、学校进行评价C、学生进行评价D、教师自评 101、( )被看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A、教育观念更新 B、学习方式转变 C、管理制度重建 D、教学方式转变

102、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

9

第9页

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 )。 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资源课程 D、体验课程

103、转变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 ),这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A、主体性学习 B、能动性学习 C、研究性学习 D、综合性学习

104、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 )的重建将是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 A、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B、学校教学评价制度 C、教学研究制度 D、教师考评制度

105、( )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A、提高法制意识 B、民主平等 C、加强师德建设 D、提高教师修养 106、( )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 A、独特性 B、主动性 C、体验性 D、独立性 107、( )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 A、独特性 B、体验性 C、独立性 D、问题性

108、( )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A、主体意识 B、能动意识 C、体验意识 D、问题意识

109、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发生变化,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的开放的教师。

A、社区型 B、专业型 C、学校型 D、民主型

110、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发生变化,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 )。 A、建设者 B、研究者 C、开发者 D、管理者 111、( )是发展性评价的意义所在。 A、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

B、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C、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112、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转型要求,要求教师要有原来的“教书匠”转变为( )。 A、研究者 B、管理者 C、评价者 113、( )是全面评价学生的关键。 A、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

B、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C、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114、多元智力理论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 )。 A、学生观 B、智力观 C、教学观 D、课程观 115、多元智力理论帮助教师树立新的( )。 A、教育观 B、智力观 C、教学观 D、课程观

116、多元智力理论的形成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 )。

10

第10页

A、教学观 B、教育观 C、智力观 D、学生观 117、新的学校评价体系不应包括的内容是( )。

A、学校领导班子 B、制度与管理 C、升学率 D、教学研究制度

118、我们一定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 )应用观。

A、教学方法 B、教学技术 C、教育观念 D、教学方式

119、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 )。 A、普及性 B、科学性 C、综合性 D、发展性

120、均衡性、综合性和( )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 A、理论性 B、选择性C、发展性 D、科学性

121、《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是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初步实现“两基”目标后,进一步落实( )战略的又一大决策。 A、邓小平 B、胡锦涛 C、江泽民 D 、科教兴国 E、以法治国

122、新的教育思想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 )中产生。 A 、研究 B 、实践 C、理论 123、在人的基本素质中,()是最重要的素质。 A科学文化素质B、身体素质C、 思想政治素质 124、( )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A、以人为本 B、发展素质 C、提高能力 125、学校应当特别强调:( )是最高的学位。 A、优异的学习成绩 B、 高尚的思想品格

126、( )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A、丰富的知识B、适应社会的能力C、终身学习 127、( )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 A、教育 B、家长 C、社会

128、“学”贵于(),好课应当越讲问题越多。 A、思 B、说 C、读 D、问

129、( )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 A、创新 B、思考 C、记忆

130、( )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 A、高中阶段 B、基础教育阶段 C、大学时期 131、读书是学习,( )是更重要的学习。 A、向人请教 B、搜集资料 C、实践 132、面向全体的基本要求是切实关怀( )。 A、学生 B、每一个学生 C、后进生

133、全面发展,就是让每个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素质获得( )发展。 A、进一步 B、和谐 C、长足

11

第11页

134、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 )。

A、教师教育艺术的创新 B、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 C、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135、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改变( )。 A、学习方式 B、学习态度 C、学习兴趣 136、失败是成功之母,( )更是成功之母。 A、 努力 B、表扬 C、成功

137、( )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 A、 评价 B、考试 C、检测

138、考试应当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力求让学生找回失落的( )。 A、 知识 B、能力 C、自信

139、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 )。 A、创造者 B、传承者 C、发起者

140、( )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 A、老师 B、学校C、 家长D、家庭 E、社会 141、孩子对父母最大的希望是父母能够做他们的()。 A、老师 B、朋友

142、作为未来文明的创造者,青少年学生还应当努力养成( )的能力。 A、积极思考 B、思考 C、理性思考

143、全社会都要对我们的下一代负责,( )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 A、学校 B、社会 C、家庭

144、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教育是以人为核心,以( )为目的。 A、促进人的成长 B、促进人的发展

145、只有树立( )的思想,才有可能正确对待学科体系和社会需求。 A学生发展为本B、教师创新C、为祖国培养人才 146、对( ),是学校最大的资源浪费。

A、教师时间的浪费 B、学生时间的浪费 C、学校财产的浪费 147、孩子将来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 )。 A、智力因素 B非智力因素

148、现代的孩子和其父辈们的( )在增大,两代人的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 A、差异 B、 年龄 C、距离

149、传统的考试,主要是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单项测量,忽视里( ),不能以此作为对学生优劣的判断。

A、学生能力 B、学生的个别差异

150、对学生来说,( )是自我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养成责任感的重要方法。 A、反思自己 B、自我评价

151、( )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 A、家长 B、自我 C、教师

152、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以对学生的( )为前提,对学生的严应当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而有信,

12

第12页

严而有度。

A、尊重和信赖 B、理解 C、信任 153、学生需要严师,更需要( )。 A、知识 B、慈祥和宽容 C、微笑 154、“棍棒”只能造就奴隶,不能造就( )。 A、人才 B、天才

155、( )是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对学生有无“爱的情感”,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育行为。 A、教育 B、教学 C、谈心

156、在当今信息时代,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最宝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仍是教育工作者的财富。 A、 因材施教 B、 兴趣入手 C、教学相长

157、师爱的最高境界是( ),师爱的基础条件是( )。 A、平等 B、友情 C、亲情

158、毫无疑问,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 )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 A、严格 B、宽松愉悦

159、学习只有发挥( )效应,才能提高学习的成效。 A、智力因素 B、非智力因素 C、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

160、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质量的高低、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 )。 A、 家长地关心程度 B、教师的能力 C、学习者自身 161、教育工作者应该记取: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 ) A、成功 B、升学 C、奉献 D、报酬 162、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 ) A、个性化 B、创新 C、稳定 D、常规化 163、( )应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 A、教师 B、校长 C、教育行政官员 D、教导主任 164、( )是学校的主人。

A、教师 B、学生 C、教师和学生 D、校长

165、( )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先导,当前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 A、改革高考制度 B、改革对教师的评价体制

C、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 D、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166、( )是教育改革起点和依据。

A、真正实现教育观念上的变革 B、社会人才观的改变 C、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化 D、考试选拔制度的变革 167、( )鲜明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 A、素质教育 B、应试教育 C、德育 D、智育 168、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A、让每一个学生考上大学 B、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智者

C、让每一个学生成材 D、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 169、教育创新的落脚点应该是( )的变革和创新

13

第13页

A、教育模式 B、教学模式 C、评价模式 D、办学模式 170、办好学校的关键是( )

A、校长 B、教师 C、学生 D、教育主管部门 171、素质教育应把( )放在首要位置。 A、智育 B、美育 C、德育 D、体育

172、( )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A、教师之间的关系 B、学生之间的关系 C、师生关系 D、教师和领导之间的关系

173、( ),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确立的基本信念。

A、好的教育就是大力提高学生的成绩 B、升学就是成才,成才就要升学

C、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D、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174、( )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A、终身学习 B、学校学习 C、交流学习 D、探究学习 175、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 )健康发展 A、身体的 B、个性的 C、心理的 D、行为的 176、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改变( ) A、 生活方式 B、交流方式 C、思考方式 D、学习方式 177、素质教育把( )作为重点,反映了新时代的要求。 A、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B、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178、( )使教师职业超越了单一的工匠式技能特征,并成为衡量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核心指标。 A、 教学能力 B、教科研能力 C、创造力 D、终身学习 179、( )应成为新世纪教师工作的出发点。

A、 热爱学生 B、尊重学生 C、关心学生 D、关注学生的成长 180、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当前这场教育观念变革的主题就是( ) A、 创新精神 B、实践能力 C、人的发展 D、素质教育

181、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理论,把( ),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A、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B、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182、(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思想观念和显著特征。 A、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终身学习

C、人的可持续发展 D、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 183、( )是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客观要求 A、 综合化B、信息化 C、知识化 D、创新化

184、( ),正在使大批教师成了教学的机械重复者,复杂的脑力劳动退化为简单的体力劳动。 A、 课堂教学的模式化 B、教学评价的单一化 C、教学目的简单化 D、选拔制度的唯一性

185、( )教育活动的指南,是教育行为的向导,也是动员人们为之努力的精神力量

14

第14页

A、教育目的 B、学习目标 C、教育理想 D、生活目标 186、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改革的关键是( ) A、改变学校管理模式 B、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C、学校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和谐统一

D、将促进教师成才和促进学生成长的双重任务统一起来 187教育观念变革的根本标志,首先表现在()。 A、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B、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C、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 D、新型教师群体的构建

188、我国教育的改革与现代化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关键问题取决于( )。 A、学校负责人教育思想的转变 B、整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C、教师生动、活泼、主动地创造 D、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189、让教育科研成为素质教育的先导,为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发挥作用是我们将教学由经验型转化为( )的主导思想。

A、科研型 B、探究型 C、自主型 D、合作型 190、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 )。

A、教育活动中 B、教学活动中 C、教育和教学的一切方面 D、师生交流中 191、变经验型为科研型,是指靠(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A、继承教育传统 B、教育科学研究 C、在学生身上多花时间 D、多次重复加深记忆 192、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是( )。

A、提高学生成绩 B、走向素质教育 C、改变教师教育思想 D、加大教育投入 193、( )是学习的主体。

A、教师 B、学生 C、教师和学生 D、教师、学生与家长 194、素质教育,学生学习的压力主要是( )。

A、学习内部的压力 B、分数的压力 C、升学的压力 D、教师、家长的压力 195、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是( )。

A、学生的个性发展 B、学习成绩的提高 C、升学 D、终身学习的能力 196、( )是教育创新的先导。

A、教学模式的创新 B、教育教学评价模式的创新 C、教育观念的创新 D、教育手段的创新

197、 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教育最根本的特点是( )。 A、以升学为最终目的 B、升学是为了就业

C、以人为核心,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 D、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198、研究教法首先要研究( ),这样才能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A、学生 B、教材 C、学法

199、创新教育是以( )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A、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C、培养人的完善人格和健康体魄 200、( )是进一步挖掘时间资源效益的根本出路。

15

第15页

A、删减教学内容 B、降低教学要求 C、填鸭式教学 D、优化课堂教学体系

多项选择题

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 )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观点有 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 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A、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B、课外兴趣小组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4、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 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

C、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 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5、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 A、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C、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6、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其中,利用网络资源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 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

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7.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8.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

A.档案袋评定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9.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10.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16

第16页

11.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 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 12.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 1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ABC)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 14.“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

15.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BCD)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16.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7.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 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 18.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 19.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

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

20.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BCD)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 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 C.多方位研究时期 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21.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BCD)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22、____既是本次课程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又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基本特征。 ( )

A、综合性 B、研究性 C、选择性 D、均衡性

23、“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是: ( )

A、关注每一位学生,因为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不能满足于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 C、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D、当学科知识的增长与健全人格的形成发生矛盾时,教师应当调整方法以保证学生个性的顺利发展。 24、就教学关系问题,新课程强调帮助和引导,引导是教的本质,引导的特点是:( ) A、含而不露 B、指而不明

17

第17页

C、开而不达 D、引而不发

25、现代学习方式是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结构,现代学习方式有五个重要特征。选出下列表述中概括不正确的项。 ( ) A、主动性 B、理论性 C、体验性 D、合作性 E、问题性

26、考试是一种传统的评价方法,选出下列表述中理解正确的项。 ( ) A、传统的笔试式考试仍然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

B、课程改革中就考试所展开的争论反应了评价技术的有限性和教育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不可调和矛盾。 C、鉴于评价的复杂性和改革的艰巨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很多领域中还几乎不可能实行书面考试以外的评价方式。

D、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对象,可以选择不同的考试方法,如辩论、表演、论文撰写、动态开放的测评等等。

27、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请选出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项。 ( )

A、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由数理逻辑智力、人际交往智力等六种智力构成的。 B、按照多元智力理论,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 C、多元智力理论的智力观认为,智力的本质更多地表现为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这些能力显然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和评价关注的重点。

D、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教育者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减少对弱势领域的投入,同时帮助学生展示和强化自己的优势领域。

28、就考试改革与课程改革的关系,有多种多样的说法,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几项:( ) A、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改革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

B、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在近期内不会有大的改观,我们可以借助考试的“指挥棒”效应,抓好考试改革,有效地推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C、考试改革与课程改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考试不改,课程改革寸步难行。

D、考试改革并不能解决课程改革中的所有问题,也不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29、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当前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的几个方面是: ( )

A、社会竞争加剧导致家庭对子女期望值的不断攀升,已经成为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B、对物质生活的过于追求导致家庭育人环境的恶化。 C、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脱节。

D、由于知识和经验的逆向反差,使亲子关系出现淡漠化倾向,代沟正在加深。 30、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31.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8

第18页

32、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33. 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34.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35、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36、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3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3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39、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40、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19

第19页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4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 )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4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4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 )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4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4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 ) 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 4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 4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 4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 )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

49.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 )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5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 )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5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 ) 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 5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 )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 5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 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

54.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 )

20

第20页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 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 C.多方位研究时期 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55.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 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56、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标准内涵的是( ) A、规定了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B、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

C、提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D、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57、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特性的是( ) A整体性;B开放性C生成性:D自由性 58、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 ) A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B设置综合课程 C高中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D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59、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所包含的基本含义是() A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B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C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D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60、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的是( A主动性;B独立性;C体验性;dD问题性 61、对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包括() A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B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D、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62、要创造本次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教师要努力做到( A、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B以教为中心; C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D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63、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 A、校外图书馆;B科技馆:

C博物馆:D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64、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21

第21页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65、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66、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观点有 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 67、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A、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B、课外兴趣小组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68、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 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

C、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 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69、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 A、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C、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70、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其中,利用网络资源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 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 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 D、有利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71、《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 )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A、国家 B、 地方C 社区 D、学校 E、家庭

72、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依据( )以及学校课程资源,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A、国家教育方针 B、 国家或地方课程计划 C、 学校教育哲学 D、学生需求评估 73、我国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改革追求的目标是教材的( )。 A、多本化 B、 多样化 C、 选择性 D、地方化 E、高质量

22

第22页

74、教材要经过( )三步程序以后,才可以列入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 A、编写立项和核准 B、 初审和试验 C、教材评估 D、审定 75、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以及乡土资源。

A、校外图书馆 B、 科技馆 C、博物馆 D、学校图书室 E、网络资源 76《纲要》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A、理论性 B、 普及性 C、基础性 D、发展性 77、课程类型主要有( )。

A、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B、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C、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78、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的问题是( )

A、管理问题 B、 知识的琐碎化问题 C、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 D、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问题 79、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是( )。

A、整体性 B、 实践性 C、开放性 D、生成性 E、自主性 80、倡导学生对课题的( )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A、自主选择 B、 统一要求 C、主动实践

81、“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 )。 A、关注每一位学生

B、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对知识的认知,轻视育人过程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8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与条件,其师生关系包括( )。A、师生团结协作关系 B、 师生伦理关系 C、师生情感关系 83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应该是()。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新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D、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84、本次课程改革提倡弘扬人的( )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A、主体性 B、能动性 C、独立性 D、客观性 85、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 )为在主要目的。 A、思维方法 B、 创新精神 C、实践能力

86、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 A、评价内容 B、 评价标准 C、评价方法 D、评价主体 E、评价重心 87、评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的内容是( )。 A、道德品质 B、 学习能力 C、学习习惯 D、交流与合作 E、个性与情感 88、对成长纪录袋进行评分,应注意( )。

A、校评分者的选择 B、 评分方式的选择 C、评分结果报告与交流 89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包含的基本含义是()。

A、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C学生是完整的人 D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23

第23页

90、要建立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必须做到()。 A、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B、提高法制意识

C、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D、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91、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 )方面。 A、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B、设置综合课程。 C、增加活动课程 D、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92、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 )。

A、主动性 B、独立性 C、独特性 D、、体验性 E、问题性。 93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任务是()。 A、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B、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C、加强信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D、通过信息技术大幅度提高学生成绩。

94、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 ) A、信息技术教育B、研究性学习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D、劳动与技术教育。95、我国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大致包括( )等部分。 A、前言B、课程目标C、内容标准D、实施建议E、附录 96、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主要特点有( )。

A、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B、突破学科中心 C、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D、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E、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97、新课程倡导( )的学生观。 A、学生是没有被赋予特性的人 B、学生是发展的人。 C、学生是独特的人。 D、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98、怎样理解学生是发展的人?( ) A、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B、学生自身是一张白纸。 C、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D、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99、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的基本含义是( ) A、学生是完整的人。

B、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C、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D、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什么差异。

24

第24页

100、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的基本含义是( )。 A、教师是主导。

B、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C、学生是学习的主体。D、学生是责权的主作。 101、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A、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会型的开放的教师。 10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内涵是( )。 A、教师是学生第一任老师 B、教师是学生的监护人。 C、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D、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103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A、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B、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C、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104、教师尤其应该尊重( )的学生? A、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 B、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 C、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 D、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

105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 )方面努力。 A、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B、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C、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D、只能赞扬学生,不能批评学生 106、怎样赞尝每一位学生?( )

A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B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C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D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107、自主学习具有( )特征。

A、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订学习制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B、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

C、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5

第25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h4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