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材料作文“人生追求”升格训练示例(整理精校版)

更新时间:2023-06-11 03:1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模拟材料作文“人生追求”升格训练示例 作文辅导

0215 10:37 ::

高考模拟材料作文“人生追求”升格训练示例

【文题呈现】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高尔基

把希望建筑在意欲和心愿上面的人们,二十次中有十九次都会失望。——大仲马

这两句名言寓意各有不同,它们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病文展示】

要有远大目光

目光是否远大常常决定着事情的成败。现实生活中鼠目寸光的人难成大器,而有远见卓识的人则把握成功。(表意不严密,绝对化)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中,远大的目光引导我们走向辉煌人生。(观点与标题均套用“公众语言”,未能融入自己的思想,不像是中学生的口吻,不能给阅卷者良好的第一印象)

翻开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在长远目光引导下创造出辉煌人生的人们向我们走来,太史公司马迁就是其中的一位。司马迁因替李陵辩解而触怒了汉武帝,被施以宫刑,可以想象,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啊!可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打倒,含辱忍垢,写成了《史记》,从而名垂青史。(没有把着眼点放在司马迁的远大目光上,材料与观点联系不够紧密,会让阅卷者认为是搬套材料,议论不够深入)正是长远的目光引领着司马迁走向成功的殿堂。

现代社会中也不乏像司马迁一样在远大目光引领下走向成功的人。(过渡比较生硬,会让阅卷者感觉行文比较呆板)

20世纪80年代末,全英文的电脑开始从香港渗入内地,带动了中国“汉卡”市场的升温。身处深圳大学校园里的史玉柱,敏锐地发现了“汉卡”的巨大利润后,他鹰隼般的目光就再也离不开这个市场了。从那一天开始他就在这远大目光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向了成功。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巨人集团、征途网络。(基本套路是“材料+观点”,缺乏必要的有说服力的分析,没有在材料与观点之间真正建立起逻辑联系。阅卷者会认为是套作,议论不够深入)

有一个很经典的营销故事也很好地印证了我们的观点。两个鞋厂的业务员被派到非洲某个小岛上进行考察。一业务员考察完后对老板汇报说:这里没有市场,这个岛上的土著人都不穿鞋。另一业务员考察完后对老板汇报说:这里可是个大市场,他们都没有鞋穿。面对同一个市场,二者的考察结果大不一样,这就是远大的目光的作用。(还是“材料+观点”的套路,未能充分说理,且论证方法单一,分析不够到位,会加深阅卷者套作印象)

在这些成功的商业事例之外,我想到了我国那些加工蕨菜的百姓们,他们为了多赚钱,就缩短了蕨菜加工的时间,将采来的蕨菜放在火炕上烘干,结果遭到了日本的退货,这就是目光短浅断了自己的财路。(能够正反面论证,但未对材料进行分析,让阅卷者感觉是在简单呆板地码放材料,再次加深阅卷者的套作印象)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有的人常常会为了眼前的利益,损害长远的利益;为了局部的利益,损害整体利益,这使我们与成功失之交臂。请记住,远大的目光成就辉煌的人生。(回应开篇,再现观点,使文章的结构很完整,但只是简单重复,是结论性的“套子”,未能给阅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点评 本文符合题意,符合议论文体的要求,观点比较明确,有完整的议论结构,尤其是从不同角度选取古今中外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但是,给读者的总体印象是行文套路化,议论不够深刻。文章的观点似乎是“借”来的,不是自己的思想;选取的一些材料也多是简单地套用,没有完全融入自我的思想之中,没有充分地利用好,分析挖掘不够,未能触及问题的本质;论证的方法也很单一,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也未能将道理讲深讲透;语言过于平板,句式缺少变化,显得不够自由灵活,也弱化了文章的说服力。此外,本文只有700多字,与题目要求的“不少于800字”不相符。此文在阅卷场上最多得40分。

【升格指导】

考场作文力戒“假大空套”,考生要用自我的眼睛去认识世界,用自我的头脑去思考事物,用自我的独特鲜活的方式去评说生活,有“我”立论,深入议论,让每一篇文章都成为独特的思想之花,这已经在近年的高考阅卷中形成共识。像这样“提出观点——材料简单相加——重提观点”的“套子”文章,是很难得到阅卷者认可的,判在基准分以下是毫无疑问的。

如何摆脱议论文的“套子”深入议论,将此文升格为一类文呢?一要在思想上“突围”,让读者感觉到你不是在充当别人思想的传声筒,你的观点不是简单搬套“公众语言”,而是有自己的思想,或者即使是别人的思想,也是经过自己大脑过滤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二要在论据材料上“突破”,将所选取的材料融入“我”的思想之中,充分地发掘材料,深入地分析材料,“放大”它们与文章论点相关的内涵,使之服务于分析论证;三要打破结构形式上的“八股”,变材料简单的码放为灵活自如的运用,变呆板的用料为更加多样更加鲜活;四要尽可能地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引证法、假设论证法、对比论证法等等;五要使得语言更加鲜活有力,避免“公众腔”的“议论面孔式”。

【成功升格】

遥望天空方可见云霞

目光是否远大常常决定着事情的成败。现实生活中鼠目寸光的人难成大器,而有远见卓识的人则多能把握成功。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中,遥望天空方可见到辉煌的云霞。(用中学生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述,观点中有“我”,阅卷者更欣赏)

翻开华夏五千年的史册,能以长远目光创造出辉煌人生的精英数不胜数,太史公司马迁就是突出的代表。司马迁因替李陵辩解而触怒了汉武帝,被施以宫刑,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可他并没有被眼前的挫折击倒,而是放眼远观,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传之其人,通邑大都”的远大目标的指引下,含辱负重,最终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而光照千秋,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增添了灿烂的一笔,从而名垂青史。正是有了长远的目光引领,司马迁才走向了成功的殿堂。(突出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将例证法与引证法有机结合,说理更进一层,更有力量,也更能展示出积淀的丰厚。这是打动阅卷者的一个亮点)

长远的目光会指引人们克服重重困难,追求更远,最终走向成功。细究中外每个成功人士之成功秘诀,几乎无不具有远大的目光。

20世纪80年代末,全英文的电脑开始从香港进入内地,带动了中国“汉卡”市场的升温。史玉柱敏锐地发现了“汉卡”的巨大利润后,他鹰隼般的目光就再也离不开这个市场了。从那一天开始他就在这远大目光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向了成功。假如史玉柱当初鼠目寸光,不从别人羡慕的安闲的事业单位辞职,他怎能掘得第一桶金?假如他从巅峰跌入低谷后不将远大的目光瞄准保健品市场,那么又怎么会有我们今天家喻户晓的“脑白金”?如果离开了远大目光的指引,还会有巨人集团、征途网络的存在吗?可见,是远大的目光造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位商界奇才。(运用假设论证法深入分析,再次突出材料与观点的联系,且变换为排比反问句,说理更加深刻,论证更加有力,语言表达更有文采。这是打动阅卷者的又一亮点)

国外一家鞋厂的两名业务员到非洲考察市场。一名业务员考察完后对老板汇报说,这里没有市场,这个岛上的土著们都不穿鞋;另一名业务员考察完后对老板汇报说,这里可是个大市场,他们都没有鞋穿。面对同一个市场,为什么考察结果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关键就在目光。第一名业务员只将目光收在当前——不穿鞋,自然无市场;第二名业务员将目光放在未来——没鞋穿,对鞋的需求将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因为目光远大,所以第二名业务员能发现没有鞋子的地方就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就注定了他成功的可能。二者的业绩清楚地告诉我们:远大的目光引领我们走好成功路上的每一步。(运用对比论证法突出材料与观点的逻辑联系,分析更为到位,更能令人信服,从整体上看手法也更多样化,这也会获得阅卷者的青睐)

相比之下,今天有一些把牟取利益放在首位的人,做事就缺少长远眼光。如我国某地方企业为了多出口蕨菜,多赚钱,就违背蕨菜的正常加工程序,而将蕨菜放在火炕上烘干,结果遭到退货。这种急功近利的经营理念所带来的结果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鼠目寸光,难成大事。(照应开篇,突出观点,因事说理,体现具有较强的整体谋篇意识,谙熟写作的基本技法。这一点,阅卷者会看好)

在面临竞争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绝不应鼠目寸光、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如果眼光短浅,那么就只能与成功失之交臂。

请记住:希望高远,不一定能翱翔云天;但是遥望天空,方可见到云霞。(以形象化的语言结束全篇,呼应文题,重申观点,让阅卷者确信有深厚的写作功底)

【升格点评】

升格文基本上保留了原文的立意、选材与结构,但是显然有了很大的提升。首先,突破了原文简单套路化,将所选取的材料更好地融入“我”的思想之中,更充分地发掘材料,“放大”了它们与文章论点相关的内涵,使之服务于分析论证。例如第2段中突出分析了司马迁是在远大目标的指引下才完成《史记》的,第4段假想史玉柱没有远大目标会产生的结果,第5段将两名业务员加以对比突出远大眼光的重要,这样都使材料更加有力地证明观点。其次,突破了原文论证方法的单一化,将原文简单化地实例论证转化为运用多种方法来论证。例如第2段运用引证法,援引表现司马迁具有长远目光的名言,揭示了远大目光在他成功中的作用。又如第4段运用假设论证法,设想史玉柱如果没有远大的目光,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辉煌。第5段运用对比论证法,充分地分析了两个业务员不同的业绩,是与他们的目光密切相关。使用多种论证方法,不仅增强了论证的力度,而且使得行文富有变化。再次,突破了原文议论语言的套路化,将原文 “说理腔”太浓的议论语言转换为新鲜多姿的语言。比如标题的修改,意思虽未变,但是“面孔”却更新鲜,也使得观点中“有我”。又如改文句式更富有变化,且多处运用了排比句、反问句,这样语言的

转换,淡化了“套语”的说教感,使得说理更有力。此文在阅卷场上可判54分,为一类卷。

【 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 赵克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gx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