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乡土资源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3-12-04 02:2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十一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论文类别:小学语文

挖掘乡土资源 优化作文教学

向华 电话:13896549022 重庆市垫江县桂溪小学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学生普遍讨厌作文,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利用身边的资源,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才能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兴趣 体验 技巧

乡村的孩子由于受到条件的制约,平时积累不多,所以遇到作文课,学生往往就表现出紧皱眉头、抓耳挠腮、苦思不得其解的样子。面对这样的情况,乡村作文教学的出路又在何方?笔者认为,身为乡村教师的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在身边,充分利用身边的乡土资源,扩充学生的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笔者以为树立大语文的实践观念,挖掘乡土资源应可成为农村作文教学的突破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素材可写,让他们有写作的欲望,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

一、寻乡土之美,觅习作之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乡村学生痛苦作文主因之一,便是由于条件限制,孩子们脑海中写作素材的缺乏,缺少生活,思维被禁锢在教室里,因此作文胡编乱造,既缺乏真情实感,又枯燥、干瘪。要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我们可以从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学生留意周围的环境从校园到家庭,从田野到果园,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去思考,就在农村中寻找素材,化不利于有利,在实践中丰富写作素材,储存下锅的“米”。

笔者一直从事着乡村的教学工作,乡村有她独特的魅力:山势绵延起伏,植被丰富茂盛??有着红灯笼般的柿子园,香甜可口的柚子园,还有着清香诱人的橘子园??有着高大的梧桐树,婀娜多姿的桂花树,还有着飘逸俊秀的杨柳??

笔者带领学生去欣赏这些美景,去挖掘着隐藏在家乡的素材,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去仔细观察平平常常的自然景物,从平常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让同学们有着丰富的感想认识,让他们在家乡积累到习作原始的素材。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走进家乡这一系列的活动,把学生的双眼从狭隘的课堂解放出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去寻找美、发现美,并及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笔触来表现美。

二、从大山中来,到大山中去

为了更好的丰富习作素材,必须让孩子溶入到大自然中去。我带领着孩子们到田野中去领略大山的神奇。春天,我带领着孩子去领略那苍翠欲滴的山色,带他们去寻觅山中野花,去追寻兔子的脚印。夏天,我和孩子们一起来到清凉的河边去聆听小鱼的笑声,去和螃蟹捉迷藏。秋天我和孩子们一起来到果园去采摘那红彤彤的柿子,品尝那香甜可口的柚子。冬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田间的大棚蔬菜,感受着科学的神奇。我让学生们去尽情体验乡间“闲趣”,然后把这些当作素材来写成习作,让同学们感受到山的乐趣。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就会摆脱“无米之炊”的困境,也就不会为“言之无物”而苦恼。

“知之愈深,爱之愈切。”家乡那优美的景色,丰富的物产,丰厚的文化底蕴,让同学们陶醉,让同学们痴迷,当他们更多的了解了自己的家乡后,对家乡的感情也达到了空前的高涨,同学们泉丝如涌,习作的水龙头活水更是汩汩而流。对家乡的爱让他们有了说的欲望,更加的乐于写作了。

三、访家乡历史,谈家乡趣闻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家永远是人的港湾。家是人们永远的港湾。人们对故乡的认同更是中华民族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对于乡村学生而言,这点尤其不可忽视。家乡积淀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底蕴,笔者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将与家乡有关的中国历史故事、传闻轶事及街谈巷议,简要地记在日记本中。学生耳听八方,搜集到了不少有趣的材料。大家在班上汇报时都津津乐道,兴致昂扬。只有学生热爱家乡,愿意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家乡,挖掘家乡的故事,才能乐于去写自己的家乡。让学生在快乐中写作文,这是迈向作文成功之路的一步。

在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经历过辛酸的往昔。与自然灾害的抗争、打土豪分

田地、修路造桥??一个个故事,一幕幕历史,催人泪下,促人奋进。让学生去问问家里历史,感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稼穑之艰难,懂得祖辈“背灼炎天光,足蒸土暑热”的劳作之艰辛,激发对同学们对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更加珍惜。于是笔者带领着同学们访问了许多老人,老人给我们讲诉了悠久历史的八角庙,数十年历史的黄桷树,九龙戏珠的豹山,通过访问,学生受益匪浅,那一个个动人的传奇故事让学生们欣喜无比,普通的家乡景观有了丰富的历史底蕴,熠熠生辉。把传闻插入习作,习作为之增色,或干脆根据传闻梗概再创作一番,也是别有风趣。于是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创作欲望极为高涨,写作就成了一件乐事。

四、品乡情文学,升写作水平

写作,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一种精神的实践行为,不是单纯的训练与考核,因此,它的本体是精神,而不是技巧。它的内涵是感悟,而不是习得。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仅仅有了素材是不够的,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还要让学生拿起笔来,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因为素材总是要经过写作者的分析、认识、提炼才凝聚到文章中去的,这一过程就需要靠感悟去开发、去消化、去利用,而感悟的核心就是“感动、欣赏”。 笔者特地选取了乡土作家沈从文、鲁迅、贾平凹的的几篇文章(《边城翠翠》《贾平凹文集》《故乡》)进行欣赏。让学生各种表达方法由表及里感悟作家的写作技巧,学会细节描写,让学生在反复品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作家对乡土的真情流露,分析、讨论作家是如何表现这种对乡土的审美的,从而感悟作家那种超乎技巧的精神实践。 广阔的乡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资源库。我们要引导孩子去关心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去发现、领悟、认识其中深厚的地理文化和历史文化,从中领悟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并将这一切融入自己的灵魂与血肉中,让学生远离写作难的困境,让他们喜欢上写作,乐于写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go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