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地下供水管网档案系统的建立和管理

更新时间:2024-01-01 15: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城市地下供水管网档案系统的建立和管理

安徽舜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顾问 偶炯民 董事长 邓邦武

内容提要:我国当前各地城市供水地下管网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网管理普遍落后于制水管理。本文通过对建立城市地下供水管网档案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建立地下供水管网档案系统的作用、任务和意义的分析,围绕城市地下供水管网档案系统的建档内容和建档方法,力求探索一种科学合理的管网管理模式,以利推进城市地下供水管网的现代化管理,充分发挥档案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城市供水 地下管网档案系统 建档内容 建档方法

1、概述

城市供水系统大体可分制水和管网输配水两个子系统,由于自来水的单向流动性,只要机泵一启动,出厂管道阀门一开启,经过处理的自来水便源源不息地涌进供水管网,流向用户。既使发现质量不合格,也无法返工处理。因此,多年来,大多数供水企业都把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和精力投入制水系统,从工艺、设备、技术、安全及经济等多方面作全方位研究和探讨,力图通过预控,保证出厂水的质量可靠性,运行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并形成较成熟的工艺模式、配套设备、技术改造和管理方法。但对已进入管网的水,作为出厂的产成品,除了被动地抢修,维修,排放、冲洗,可以说无法和制水管理相匹配,管网管理普遍落后于制水管理。很多地区可能还在靠一些有经验的老工人,凭记忆来管理管网,人们常把他们尊称为“活地图”。而怎样把“活地图”变成永久性“地图”并进一步变成电子数据,还需要一大步跨越。

1

怎样探索和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网管理模式,使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实现城市地下供水管网的现代化管理,这是笔者多年孜孜以求的研究方向和目标。因此,从城市地下供水管网档案系统的建立和管理入手,不揣冒昧发表拙见,以求抛砖引玉。

2、建立城市地下供水管网档案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城市地下供水管网档案管理的现状及成因

目前,我国各地城市地下供水管网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网档案系统管理也存在很大差异。一些实力较雄厚,主要领导档案管理意识较强的供水企业,由于投入的人力、财力较多,管理手段较先进,人员素质较高,档案管理的内容,深度也明显优于其他地区供水企业,从而能较充分发挥档案系统作用,促进了管网管理水平的提高,并基本形成良性循环格局。但大多数城市供水企业却很难做到这一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领导重视不够,满足于经验管理和“活地图”管理现状,认为管网输配水技术含量不高,缺乏管网管理的前赡性和长远意识。 (2)、部分城市规划的无序或城市建设的随意性,使供水企业丧失对管网管理的计划性和前馈预控性,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3)、虽有规划,但因长官意志作用,使部分城市建设的可变性太大,包括对管网改造,施工和管理机构的无序变动,造成供水管网无序管理。

(4)、由于各城市管网的个性特征较突出,尤其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地方特色对供水管网的特殊要求,往往使供水管网建设和维

2

护的变异性变大,从而掩盖了管网管理的共性特征,因此,使一些供水企业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认为管网管理随意性大,即使花大量精力获取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实施困难,难以引起决策者重视。因此大都不愿在管网管理和管网技术研究方面花精力、而注重对制水工艺和技术的研究、探讨。出现了重制水、轻供水、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

(5)、由于各地使用的管材、配件,从建设初期至现在,在应用、维护改造和管理过程中,一直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各个时期所用管材、配件都未能及时建档,有的根本就没用过说明书、质保书、合格证等资料,以致在管网管理和改造中,采用的管材、配件规格、型号混乱,地下管线各节点、变径点、变异点等数量多且无序,加上无法查找档案,从而形成难以遏止的不良循环。

(6)、人才缺乏。很多供水企业都把专业技术力量和管理人才集中在制水厂或制水系统技改和管理方面,对管网技术和管理投入人才很少,甚至有不少供水企业把一些文化水平较低,技术素质较差的人员都安排在管网管理机构或管网施工队伍中,因此,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明显低于制水厂,并已成为一个很普遍现象和不争的事实。 鉴于上述原因,很多供水企业在管网档案管理方面都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资料不全。具体可从时间、空间、内容和质量四方面分析。 时间上,一般建设初期,管理混乱、起点较低、要求不严,手续不全,很多档案无人收集、移交、管理,更不用说利用了,甚至已收集的档案也有被毁损、遗失、焚烧,以致档案资料出现阶段性空白;

3

空间上,受体制制约,建设和施工单位管理粗放,缺乏按操作程序及建设,施工、监理三方合同相互约束和监控的规范标准,常常出现某时段、某项目建设资料不全或空白;

内容上,没有统一的管理要求、规范和标准,各地、各企业管理水平不平衡,因此管理方向不明、目标不清、内容不全、很多有历史价值或研究价值的档案未收集、存档,错过时机,难以弥补;

质量上,一些不切实际的检查、评比、达标、上等级,使某些好大喜功的干部、编造一些不真实档案,以便过关,时间一久或人员变动,这些鱼目混珠的档案真假难辩、贻误大事,甚至造成极大浪费。 2.2、建立健全供水管网档案资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给城市供水事业带来了发展契机。各地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不断增强了供水企业的实力,扩大了生产规模,为推进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很多城市供水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吸引外资、社会资本,促进了供水企业跨界、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多元化资产经营也对城市供水企业、尤其是城市地下供水管网档案资料的管理提出新要求。在新的城市供水经营机制和服务条件下,建立健全规范的地下供水管网档案系统的必要性就愈来愈突出,主要体现在: (1)、城市化发展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愈来愈快,城市人口、面积、工业、商贸及向空间发展的高层建筑、道路都推进了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和建设的步伐,各种新型管材的出现,也使管网材质变得多样化,尤其是城市化程度提高,使组成城市格局

4

的各种基本要素都处于动态发展中,如果没有一套健全、科学的供水管网动态管理系统,就很难适应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

(2)、产业结构变化需要。为了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各地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结构,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每一次产业结构变化必然会影响城市供水区域分布的变化,为了适应变化,建立动态供水管网档案系统也显得十分必要。

(3)、人们对供水质量和服务质量需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水质、水压、水量、服务标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而不同材质、不同口径的管网分布,每个管网变异点,阀门的启闭性质及区域地形标高、生产、生活区布局都对管网水质、水压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因此,全面掌握管网资料和数据,对引导供水企业合理安排供水计划、范围和内容,提高供水服务将产生重要作用。 (4)、供水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供水企业发展标志主要体现有五点:一是扩大供水覆盖面,增加供水能力、提高供水量。(有的地方已开始实现供排一体化综合供水格局,也有的地方出现城乡或市镇一体的区域性供水框架结构);二是确保供水质量;三是提高管网安全运行能力,确保优质、低耗、稳压供水;四是适应群众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及时有效地提供服务,确保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五是企业为增强供水和服务能力所进行的管网建设、改造和维护。要做好上述五方面工作,必然需要大量真实,可靠的管网档案。

各地区和城市供水企业如果都能逐步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规范的地下供水管网档案系统,对促进当地城市建设、区域经济发展

5

和产业结构调整,将可以提供可靠保证,同时通过提高管网水质、改善社会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工商业对产品质量提高的需要,可以提供研究制定对策措施的依据。另外,大量的资料积累也可为供水企业进行科研和技术开发奠定良好基础。 2.3、建立供水管网档案系统的作用、任务和意义。

由于城市供水发展需要,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的周期发生变化,尤其是局部管网改造随着产业结构和居民住宅区的改善而作适应性调整的区域也明显增多,因此,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对管网档案资料的依赖性明显增强。城市地下供水管网档案系统的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亟待提高。其作用无可替代:

(1)、可以提供全市或区域供水管网改造基础性和历史性资料。 (2)、可以为供水管网平差及合理、有效实施供水调度提供依据。 (3)、可以为改善管网水质提供包括管网材质、使用年限、节点和变异点分布、阀门启闭、压力状况等统计分析资料。

(4)、可以提供不同材质管道及配件在不同压力、气温等状况下应用情况的研究资料。

(5)、可以提供管道抢修、维修损坏情况、漏失状况、维修材料、维修时间等数据,为研究快速维修及不停水维修提供依据。

(6)、可以通过建立用户信息资料库,包括用户用水量、用水性质、水费缴纳及用户内部管道衔接、管道质量、楼层高低、用水人数、生产规模及二次供水设备设施等一系列数据资料,为分析供水服务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提供依据。

6

(7)、可以通过建立供水设施档案,全面掌握和管理包括测压点、水质取样点、消火栓、阀门、水表及排水、排气点等各种管网设施。 (8)、可以通过建立健全供水管网信息数据库、为采用现代管理手段、实施地理信息系统管理提供可靠、详实的基础资料。 要充分发挥城市供水管网档案系统作用,我们的任务十分艰巨。 首先,要整理和分析已掌握的各种历史资料,这是从时间维度上研究管网系统发展趋势和方向不可或缺的内容。

其次,要全面、广泛、真实的调查、收集和使用在用管网及设施数据、并建立新的档案资料体系和数据库。

3、采用科技手段(譬如GIS、GPS、相关检漏仪、探伤仪、网络等先进的设备、仪器或系统),提高管网档案资料采集的真实性、可靠性、广泛性和技术含量。

建立健全和完善城市地下供水管网档案系统,并保证其真实性、可靠性十分重要。

(1)、要实现管网管理三个根本性变化。首先改变过去不靠科学,靠行政手段、拍脑袋等简单化管理方式,转变为研究科学依据及发展规律、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科学管理模式;其次是改变过去凭印象,记忆等粗放型经验管理,转变为依据图纸、数据、资料等信息化管理模式;三是改变过去管理中短期行为,转变为有中长期规划和近期实施计划,有依据、有论证、有具体方案的动态管理模式。 (2)、要提高管网管理水平。促进管网设施优化配置和合理组合,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管网设施最佳运行状态。

7

(3)、建立多维度水质管理体系。有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及气温、源水状态、净水剂(包括助凝剂)等多维水质数据,为研究改善管网水质、提高管网水质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4)、要提高供水服务水平,通过对用户调研、互动和社会服务的基础资料收集、研究、分析,寻求提高供水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改善社会服务效果,提升供水企业服务品位。

(5)、真实记录管网建设、管理和维护的发展历史。提供研究地区供水管网建设、改造、维护和发展的历史依据。

(6)、提高科学管理手段。通过大量档案资料和数据积累,为广泛采用科技手段,使用计算机软件及网络系统进行科学管理。 4、城市地下供水管网档案系统的内容

由于城市地下供水管网档案资料归档的内容、分类、方法和要求至今尚无统一规范和标准,因此,各地供水企业及主管部门均根据需要,有针对性选取内容进行收集和整理,有统计性质的数据更是各取所需,没有统一口径。实用性、扩展性和延伸性均受限制,可比性不强。特别是近年来,各地经济发展很快,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变化,如果没有一个动态档案管理系统,则所收集的地下管网档案的使用寿命是很短的。因此,有必要建立科学、完整、规范、动态的地下供水管网档案系统。 4.1、地下管线档案资料的组成

笔者根据在合肥供水集团多年工作实践和体会,在参照国家档案管理有关要求基础上,结合地下供水管网档案所涵盖内容,经过分析

8

研究,提出城市地下管线档案资料组成与分类方法如下:

(1)、标准法规类。即涉及城市地下管线管理要求及管线建设、材料采购、运输贮存、安装维修、质量检验、维护检测等方面的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部门和行业技术标准及有关政策,法令和文件等。 (2)、管网设施类:指在用地下管道、阀门、水表、消火栓及相关供水设施的安装、维护、运行、使用及维修,改造档案,根据采集和贮存方式又可分为:

A)、图纸——包括城市管线图纸、分区切块图、线路网络图及安装、改造、验收说明等。

B)、图表——包括不同材质管道设备图卡、水表、阀门卡、排水、排气、消火栓、水质取样点、测压点、窨井、水箱表卡及相关数据。 C)、电子信息——包括用电脑内存、硬盘、移动设备和云盘存贮的各种管线及沿线供水设施的图文资料,地理信息系统资料及其分析结果,检查、维修、维护、改造的效果分析与比较等资料。 D)、统计数据——包括对全市或区域内管线及沿线供水设施的运行和使用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E)、研究开发——包括对地下管线及附属供水设施的管理、维修、维护、改造、建设等工作和技术攻关过程记录及试验、使用效果分析。 (3)、技术类:指对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系统应用情况及研究开发、升级过程,使用、调试记录,效果分析、总结推广,技术论文等。

(4)、设备类:指直接或间接用于管网管理、管道建设、安装及

9

管线检查、维护、检漏、维修和管网设施调查所使用的设备、专用工具、仪器仪表及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技术资料、操作手册、合格证书、质保证书、调试记录、校验和故障维修记录等。

(5)、社会服务类:包括管线消毒冲洗、耗水量、消防、绿化、市政用水记录,用户用水性质、用量及特殊要求(如锅炉、精密仪器仪表制造、印染业等对水压、水量、水质有特殊要求),二次供水设备设施运行情况、技术资料、技术数据调查,用户及社会各界对供水方来电、来信、来访所反映问题的记录、分析和办理情况统计、管道维修停水时间记录和影响供水量的测算。

(6)、其他类:指与管网管理、管线维护、管道维修等有关的诸如维修配件、防腐材料、接口封堵材料使用、贮存、应用效果记录和统计等。

上述六类档案资料,标准法规类是建立和完善城市地下供水管网设施档案系统的主要依据;管网设施类是建立和完善管网档案系统的主要内容。因此,这两类档案是我们采集和使用的重点。本文重点介绍管网设施类档案资料的建立。由于城市供水对象是用水户、服务用户直接影响企业形象,因此,社会服务类档案也显得十分重要。 4.2、地下管线档案涵盖的内容。

(1)、图纸:主要指市区管网图和分区切块图。由于地下管网分布是随时间变动而变动的,因此,一般每年要修改一次。有条件的供水企业,应采用CAD软件,以保证管网图能及时、准确反映管线分布。管网图上一般须画出管线位置及管线周边道路、河流、湖泊,主要建

10

筑物,小区和有影响的用户,并标明道路、河流、湖泊、建筑物、小区和用户名称、管线应注明其口径和材质。分区切块图应根据图幅、比例大小,适当增加一些主要阀门、水表位置、以利于更确切地掌握区域管线分布和使用情况。

管线管理通过不断深化,还可以绘出树形网状图,即以主输水管线为树干、分别绘制该管线上T接的支管线及支管线上的分支管线,并在管线上画出主控阀、支控阀位置、然后编上号,以此为目录,按编号再细绘支管线及其线路上阀门、水表、消火栓、排水、排气、测压点、水质取样点等供水设施位置。各城市供水企业可以根据所在城市具体情况,将分区切块图和树形网状图结合起来用就更明了、更清楚了。如合肥供水集团于1997年开始在Mapinfo平台上建立Gis系统时,对全市供水管网、设施等进行了全面普查,并依据2000年12月底的普查统计资料、清楚地确定了全市DN100及以上供水管道、分布的道路和生活小区。每个供水管理所绘制本辖区分区切块图,还分别以道路和小区再绘制更细的道路管线树形网状图和小区管线切块图。并分别以道路主管线为目录主线,编号派生出各支管线管线图、图愈画愈细,到最后一层,每一段管线上每个阀门、水表、消火栓及其他供水设施的位置、口径、材质、用户名称都标注的清清楚楚,图示说明还将该线路上供水设施的数量也说明清楚,这样,无论找到哪一条管线图,就立即可以反映出该线路上共有多少阀门、多少水表,多少消火栓等。另外从线路上派生出的生活小区管线图则作为一个大用户,编上编号后,再绘制出小区分区切块图,从而使整个区域、以

11

致全市供水管线资料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Gis系统不仅管线图形准确、翔实,而且,各种材质、口径管线的长度,管线的位置及各种型号、口径阀门、水表位置等数据都得到了准确核实。年复一年,使Gis系统日臻完善,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该公司现对Gis系统又进行了升级。

(2)、图表:分管网、阀门、水表和其他四个部分。

1)、管网部分:一般有管道设备、报废管道记录,新增管道验收记录、管网测压记录、管网巡检记录、检漏记录、管道维修、管道消毒冲洗登记、管道冲洗水量记录、管道停水情况登记、陈旧管道调查、低压区调查、供水管网分类统计等内容。

2)、阀门部分:一般有阀门登记、消火栓登记、报废阀门记录、新增阀门验收记录,阀门巡检记录、阀门维修、阀门启闭登记、管网阀门分类(排水、排气、消火栓)统计等。

3)、水表部分:一般有水表卡、抄表记录、销户水表记录、新增水表验收记录,水表改造登记,水表移位验收登记,“一户一表”改造登记、水表分类统计等。

4)、其他部分:一般包括:用户联系卡、重点用户登记、企事业单位特殊用水情况调查(如锅炉),热线电话记录、热线电话分类汇总,测压点、水质取样点登记,二次供水设施调查、违章占压管网设施情况调查等。

(3)、电子信息:一是将图纸、图表等档案资料输入电脑贮存或拷贝至电脑外设(硬盘、光盘、U盘、云盘)贮存,以备用,二是通

12

过互联网,局域网及时收集或发布城市地下供水管网管理信息资料,三是通过GIS、GPS系统建立较为系统全面的地理信息系统,管网平差、管网测流、等压线图及管网爆管止水分析等一系列计算机应用系统,提高管网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4)、设备资料:即按照一种设备一个档案的原则建立设备资料库。主要有运输车辆、起重设备、专用抢修车、专用应急送水车、检漏仪、相关测漏仪、探伤仪、发电机、水泵、电焊机、氧焊设备、风镐、切割机、管道开孔机、套丝机、墙壁凿洞机等管道安装设备、仪器、仪表的购进时间、地点、厂家、技术参数、性能测试结论、使用手册、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合格证、使用记录、维修记录等。

4.3、各种图表内容: (一)管网图表

1)、管网设备:一般包括安装地点(起迄点)、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安装日期(包括开工、竣工、隐蔽工程中间验收时间、竣工验收日期),管道材质、口径、长度、接点位置、接点配件名称、材质、接口方式、材质变异点、变径点、管道生产厂家、管线中排水、排气、消火栓及主控阀、接点数量,并附简图。

2)、报废管道记录:包括管道起屹点、安装日期,材质、口径、长度,报废原因,并附简图。

3)、新增管道记录:基本上应和管道设备内容一致,但须增加水质检测部门对管道消毒冲洗检测结果,与新建管道同向的其他杆管线

13

名称、口径、位置和走向,与新建管道上下侧交叉的其他杆管线的名称、口径、位置和走向,并附简图。

4)、管网测压记录:包括测压时间、地点、测压方式、测压点管径、地面高程、实测压力(相对压力)、绝对压力。

5)、管网巡检记录:包括巡检路线,巡检管线长度、阀门数、水表数、存在问题地点、处理过程与结果等。

6)、检漏记录:包括检漏地点、检漏人员及测漏点的时间、管径、埋深、管材、漏水计量,漏点定位准确度、采用的仪器、工具及方法、处理情况及结果,并附简图。

7)、管道维修:包括维修地点,报漏单位,报漏时间,管道口径、材质、埋深、单位时间漏水量、开工时间、停水时间、维修耗时、竣工通水时间、破路面积、路面类型(普通道板、彩色道板、车行砼路、人行砼路、柏油路、绿化带土路等)、管道损坏原因、维修主材(包括夹板套筒、夹板三通、连接器、换管等)、损坏部位、停水关闭阀门地点、停水管道口径及长度,主要影响供水的范围,漏损流量、维修人员等。

其中漏水原因分析一般可分为八个方面,即:a.地基下沉或后背支撑坍塌;b.材质问题;c.安装质量问题;d.施工损坏及其他人为原因;e.车轧重压及其他外在动、静荷载冲击;f.管道老化;g.水压过高;h.热涨冷缩等其他技术原因等。记录时可按不同口径,材质,地点对原因进行分类,归纳统计分析。

对漏水部位一般可按管身断裂(包括纵向断裂、横向断裂)。

14

接口漏水(包括柔性接口,刚性接口)。 配件漏水(包括三通、包箍、阀门、弯头等)。

8)、管道消毒冲洗登记:包括消毒冲洗地点、管道口径、材质、排水方式(敞口、排水阀、消火栓或其他方式)、排水口通径、排水起止时间、消毒方式、消毒药剂、消毒起止时间、冲洗时间、冲洗用水量。

9)、管道停水情况登记:包括停水起止时间,停水起讫路段、影响范围、重点单位;属于新接管道或报废管道施工停水,还应填写新接或报废管道材质、口径、长度、开工时间、竣工时间、旧管报废时间、新管并网时间、消毒冲洗时间;如属维修或更换阀门停水应填写阀门类型、口径、维修内容;若属开户、销户、移位或改造水表停水应填写水表口径、水表性质(干式、湿式、智能式、IC卡表等)用户名称。还应填明停水通知方式、动用阀门总转数、实际启闭转数。 10)、陈旧管网调查:包括起迄点,管道材质口径、长度、铺设时间、供水区域、管道现状、管段上水表类型、数量与口径、重点用户、改造意见和要求。

11)、低压区调查:包括低压范围、低压原因、低压管网分布、即不同口径、长度、材质及铺设时间、用户及不同口径水表数、阀门数、重点用户。

12)、供水管网分类统计:包括管网所在道路名称、路侧、起迄点口径、材质、长度、铺设时间、管理部门等。 (二)阀门图表

15

1)、阀门记录:一般包括安装地点、日期、道路编号、阀门口径、编号、型号、类型(闸、蝶等),转动方式(直接、间接),转动方向(顺时针、逆时针),转数、阀杆材质、深度、方身、阀门制造厂家、所在管道口径、阀门作用(主控、支控、过路、消防、排水、排气、表前表后阀等)、阀井形式(方井、圆井、小箱)、阀井环境(良好、一般、污水)、启闭状况(良好、启闭不严、不能启闭)、维修情况(维修日期、维修原因、维修部门)。

2)、消火栓登记:包括安装地点消火栓编号、所属区域、管路编号、消火栓型号、对应阀门位置、安装、验收日期,并附简图。 3)、报废阀门记录:包括安装地点、报废阀门编号、所属区域、管路编号、安装日期、报废日期,并附简图。 4)、新增阀门记录:和阀门记录所需内容一致。

5)、阀门巡检记录:也可和管网巡检记录合并。内容包括巡检阀门数量,问题阀门地点,存在问题内容,处理意见与结果。最后还应将处理结果填写在阀门记录“维修情况”栏。

6)、阀门维修:包括维修阀门口径及类型、数量、阀门作用(主控阀、支控阀、过路阀、消防阀、排水阀、排气阀;用户表前阀、表后阀等),停水维修时间、损坏部位(阀杆、填料室、上盖、转动、螺栓螺母),阀门所在路名及管段号,维修方式,维修人员。 7)、阀门启闭登记:包括启闭理由、启闭单位、停水管段或区域、停水管道口径、停水时间、排水方式(使用排水阀、拆表口、消火栓)启闭阀门时后背支墩强度,停水通知方式(口头、通知单、公告、媒

16

体)启闭阀门次序,关闭阀门、开启阀门耗时。 8)、阀门分类统计——分为汇总和专项两类。

汇总可按道路各侧管道,分口径统计阀门数量。

如:一环路DN100mm阀门,DN150mm阀门??各多少只,合计多少只。二环路DN100mm阀门,DN150mm阀门??各多少只,合计多少只。

然后再按某区域统计DN100mm阀门共多少只,DN150mm阀门共多少只??,总计多少只。

接着还可按区域,将不同口径阀门数量统计出来,最后统计出全市不同口径阀门数及总数。

专项统计可分为排气阀统计、排水阀统计和消火栓统计。 排气阀、排水阀统计:包括路名、管段位置、路侧、所在管段号、管径、阀门通径、阀门状况(好、一般、差)、安装时间、管理单位和分口径数量及总数量。

消火栓统计表:包括路名、管段位置、路侧、管径、阀门通径、消火栓型号及分路、分口径数量、消火栓总数。

(3)、水表图表

1)、水表记录:一般包括水表路名、安装地点(一户一表应标明楼栋号、对应房间号)、日期、水表编号、用户名称、用水性质、干管口径、水表口径、水表类型(干、湿)表前、表后阀口径、表阀间距、水表产地、用水人数、供水压力、表箱环境、维修情况(包括维修或改造日期、原因及施工部门、人员等),并附简图。

17

2)、抄表记录:包括户名、户号、施工日期、验收日期、通水日期、过户日期、水表位置示意图、变更情况说明(换表日期、表的型号、新表表号、口径、换表单号码、旧表底度)。

抄表部分有抄表日期、抄见数、实用数、水表状况、用户签名等。 3)、销户水表记录:包括水表地点、户名、口径、水表编号、销户原因、任务单编号、制单人、销户日期、操作人。

4)、新增水表验收情况登记:包括新增水表地点、用户名称、水表编号、口径、规格型号、水表类型(机械式、数字式、IC卡表等)、用水性质、施工人员。

5)、水表改造登记:包括水表地点、用户名称、水表编号、口径、规格型号、水表类型(机械式、数字式、IC卡表等)、施工人员。 6)、水表移位登记:包括户名、表号、原表位置、新表位置、移表原因、施工单位、施工人员、验收日期、验收人,并附简图。 7)、一户一表记录:包括楼前管口径、材料,进水管口径、材料,立管口径、材料,表后管口径、材料,安装日期、单位、施工负责人,分户水表房号、户名、表径、表号、表位及楼栋内埋地管线具体位置,并附示意图。

(8)、水表分类统计,包括水表编号、表号、所在管线、安装地点、用户名称、用水性质、表径、表前、表后阀口径、表阀间距。还可像阀门分类统计一样,按道路各侧分口径统计水表数量,再按口径、用水性质分别统计水表数量,最后分口径,分用水性质统计全市水表数量。

18

(四)、其他图表

1)、用户联系卡:一般包括用户须知,户名,通讯地址、水表位置、供水企业和用户方联系方式和联系人,约定联系时间、人员,存在问题,解决情况。

2)、重点用户登记:包括单位名称、工作地址、管理部门、单位负责人和经办人联系方式、各水表位置、口径、用水性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3)、单位特殊用水情况(如锅炉)调查:包括单位名称、水表位置、口径、编号、用水性质、有无蓄水池及蓄水容量、锅炉容积、用途、供水方式、锅炉用水时段、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并附简图。 4)、热线电话记录:包括通话时间、来电人姓名、单位、联系电话、地址、电话内容、处理单位及责任人、故障范围(户内户外)、故障部分及处理结果反馈等。

5)、热线电话分类汇总:一般分户内、户外、其他三部分。 户外包括水表、阀门、管道、表阀箱、消火栓、欠费停水、窨井和窨井盖、测压点(水质取样点)、水压、水质等分类电话及占来电总数比例。

户内包括水表、阀门、水龙头、管道、消火栓、楼前水箱、二次供水、抄表到户等方面电话数及占电话总数比例。

其他部分包括咨询、投诉及其他电话数及占电话总数比例。 电话总数合计。

6)、测压点和水质取样点登记:包括路名、管段位置、路侧,所

19

在管段号、管道口径、安装时间、使用状况(好、一般、差)。 7)、二次供水设备设施调查:包括路名、位置、二次供水设备设施情况、建设时间、产权单位或委托管理单位、住宅楼层、住户性质、主管道口径、管道现状、单元数、水表口径和数量、用户数、二次供水进水口压力、出水口压力、改造条件等。

8)、违章占压管网设施情况调查:包括违章建筑地点和路段,违章建筑单位或个人,建筑形式、结构、层次、面积、功能、用途,被占压供水设施名称及范围,存在的隐患及影响等。 5、城市地下供水管网档案系统的建立方法

我们上节叙述的供水管网各类档案资料,都需经过长期收集、整理、分析、归类,并经证实的图形和数据资料。当然,有的内容可结合各地实际作适当归并和简化。由于城市供水管网不是一个静态供水网络系统,因此,要使供水管网档案资料真实、有效,就必须建立动态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各种应用软件升级,信息化技术日臻完善,这给我们建立动态数字化城市供水管网档案系统提供了便利条件,如:用Auto CAD软件,就可以很方便地把城市地下管网图输入电脑,发现错误,修改也方便,第二年,只要在原存贮图形中对更新改造和新建部分管网图(包括周边建筑参照物)进行局部增减和修改就可以了,而且出图快,成本低,图面效果好,既可绘单色管网图,也可绘彩色管网图。通过不同颜色,可以把在用管线、在建管线及规划管线都区分出来。如果想保留每年管网现状图,可以打印、放大收藏,还可用移动存储设备贮存。对未更新改造的管线,也不需

20

重复绘制。此外,还可快捷提供某区域管网图。

如对某区域管网资料有存疑,需进一步核实,过去靠破路挖管,如定位不准,还需费时、费力大面积开挖,不仅成本高,而且对成型道路及周边环境造成破坏,现在可采用GPS系统及各种先进仪器仪表(如超声波探伤仪、寻管仪、相关检漏仪等)进行定位测量。 要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地下供水管网档案系统,就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方针,即新建、改造工程从设计、施工抓起,跟踪收集;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把档案资料及时准确地纳入档案管理系统,对在用管线档案资料则着重普查、调研和核实,证实后,纳入档案管理系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新建管道安装工程要从立项设计就将各级上报文件、批复、招投标文件、资料、设计图纸、施工图、竣工资料、变更依据、验收文件(包括中间验收资料),使用记录,使用中增减的各种供水设施,对新建工程管理要求的文件、执行和检查记录等及保修期内返工、维修等资料收集齐全,避免造成因档案管理不细,不严,时过境迁无法弥补的损失。

2、改造工程应和新建工程一样,从改造立项开始,直至使用、管理、维护,全过程收齐资料,还应保留改造前资料、改造方案论证,方案优缺点及对管理工作要求等。

3、在用的供水管网和设施要尽量收齐现存图纸和资料,同时,对尚无图纸和资料部分,应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普查和测量,地下管网设施位置不清的可调查核实,尽量找到过去安装和管理人员

21

核对。重要位置可采用仪器定位测量,必要时可开挖。由于地下管线种类多,除供水管网、还有煤气、供热、排水管网及通讯光缆、供电电缆等。而且供水管网除金属管材,还有非金属管材。各种管道纵横交错,有的用仪器可以确定位置,但却无法确认管道类型。因此,不能完全依赖和迷信仪器。如在用管线档案资料不齐或不真实、不准确,用“活地图”式员工进行调研查询作为辅助手段也是必要的,有时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实在无法确定而又确有必要,可记录在案,结合管网维修、维护和改造,适时组织开挖验证。

4、要建立一支专职管线档案管理队伍,挑选责任心强、有管线专业技术的人员从事管网档案管理。这支队伍除了对上述三方面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外,还要督促相关管理部门建立长期的动态管理体系,并随时和档案管理部门交流动态资料。档案管理部门还应及时、准确了解地下管网变动情况、维修、改造信息,并随时进现场追综调查核实。经核实的资料要及时归档。电脑存贮系统要及时修正,以确保地下管线档案正确性、真实性和实用性。

5、要用多种手段收集资料,可由专业人员绘制管线图、供水设施图,填制各类资料卡片、表格,电脑输入、贮存,还可摄影、摄像,幻灯收集和贮存管网设施资料并提供使用。有条件的单位,可建立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和局域网,利用网络优势发挥地下管线档案资料的服务指导作用,使城市地下管线管理逐步走上科技化、数字化轨道,更有效地服务于城市供水。

总之,城市地下供水管网管理工作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研究领

22

域,我国地下管网管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笔者仅依据自身工作体会,有感而发,未必有用,但若有人能从中得到一点启示,并挖掘出一些有用东西,也令笔者荣幸之致,现不揣冒昧,斗胆晾出,敬请指教。

2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gh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