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六品纪

更新时间:2023-05-16 12:1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教学设计

2009-03-20 锦州教育网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窗口

品德与社会 四年级下册 撰稿 冯彧 一、教材分析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对应教材26-27页内容)是《光耀千古的文学》这一课题下的内容,这一单元旨在学生通过对各种东西方文学作品、文学体裁的了解,知道世界各地都有悠久、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是全世界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这一课,是继了解西方文学之后学生进一步对东方文学的了解,在教学目标上,既需要学生明白中国传统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也需要学生体会中国文学作品的独有特色,同时作为国人,应该继承和发展国粹。所以本课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对中国传统文学“博大精深”特色的理解和感受上,并借此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兴趣。教材在说明中国传统文学的几种主要文学形式的同时,为我们提供了以下素材:《诗经》中的佳作《蒹葭》及其释文;《史记》中“张良拾履”的白话文故事;宋代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此外还提示了三个内容:中国文学史的“ 第一”;写一首唐代李白的诗;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有哪些。上述这些资料,从诗、词、史书(广义上讲可以归入古典散文一类)、小说等角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欣赏中国传统文学的平台,同时,三个具有代表的文学作品,可以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学的精深文学造诣,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加以利用的。

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上,首先借助教材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形式的丰富,并通过文学作品篇目的互动问答、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等方法,让学生从“多”这个性质上体会中国文学作品“博大”的特色;然后借助三个具体作品所展示出来的高深文学造诣来体会中国传统文学造诣“精深”的特色。同时,照顾学生兴趣特点和已有知识特点丰实教学内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品德课不同于语文课,但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是一门综合课程,就这节课而言,的确需要学生以语文知识做基础,从中感受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学整体上的“博大精深”,并将其自然升华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热爱。作为小学六年级学生,在近六年的小学语文课学习和课外阅读中,对中国传统文学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尤其是对一些古典名著和古诗作品有了普遍的了解,对于简单的古文而言,也有所接触。本课教材所提供的素材与提示,很多都是学生所熟知的,在丰富教学素材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熟知的古诗进行举例。对此,我在教学中除了把与教材“张良拾履”故事对应的古文原文展示给学生以外,也用学生所熟知的内容进行举例,以求让学生能更多的感受到中国文学作品的特色。

感情的激发离不开发自内心的感受以及学生对事物的兴趣。但由于兴趣爱好不同,一些学生可能会对文学作品不感兴趣,而本课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

学的喜爱。在这里,就要靠教学情境的创设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主动参与活动的目的。这种情境,要富于趣味性,富于感染力,并且气氛轻松愉悦,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以精彩影片引出主题,以宋词朗诵营造气氛,以师生赋诗升华情感,希望能让更多的学生投入课堂情境,感受中国传统文学的博大精深。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教学设计(附综合分析)

(辽师版六年级下册)

2.体会中国传统文学的第一个特点: 2.体会中国传统文学的第一个特点:博大 体会中国传统文学的第一个特点 发挥 教材作用, 让学生通 学生出声读课本第 26-27 页, 思考: 中国传统文学包括哪些文学形式? 过读书解 (投影提示) 决问题,初 步体会中 读后学生汇报, 体会出(投影): 中国传统文学的形式丰富, 包括了诗词、 国传统文 小说、史书、元曲、散文等。 学形式的 丰富。 (2)在作品量上体会“博大” (1)从体裁上体会“博大”。 师生 教师就上边文学形式举例, 诗词——唐诗宋词。 明清小说——四大古典 互动,以学 10-15 分 名著和其他名著(投影出示作者名, 学生说作品)。 最后了解冯梦龙三言中经 钟

生已有知 典小说篇目,提高读书兴趣。 识做铺垫, 其他一语带过, 指出中国文学作品不止于此, 仅文学史上的“第一”就 在此基础 有好多, 出示资料 《中国传统文学史的“第一”》 (投影), 学生齐读第一页, 上充实教 材内容,进 自由读第二页。 一步体会 “博大” (3)体会中国传统文学“博大”的特点。 的特点。 由三国周瑜孔明定火计的典故引入,学生跟据前边体会,把形式之多, 文学 作品之多这一特色用两个字概括,并用笔写在手心,一起举手展示,教师板 典故与课 书出示自己的结果:“博大”,并对学生的感悟结果给予评价。 堂活动相 结合,体现 {隶体板书:博大} 趣味性。

欣赏 具体的文 (1)文采上体会精深。 学作品篇 目,进一步 15-20 分 教师承上一个教学单元,提出:传统文学不但形式丰富,精作众多,而 了解中国 钟 且造诣高深。首先体现在文采上。 传统文学 的特色,感 A.出示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课件),简介《诗经》,指名(自由读 受中国传 全文时训练一下)读诗经作品——《蒹葭》,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对仗

3.在文学造诣上体会中国传统文学的第二个特点:精深。 3.在文学造诣上体会中国传统文学的第二个特点:精深。 在文学造诣上体会中国传统文学的第二个特点

的工整,指出这是文采的体现。

统文学之 美,激发对 B.出示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课件),简介《史记》,出示《留侯 祖国文化 世家》中对应课本《张良拾履》白话版的原文片段,教师读古文,学生看课 遗产的喜 本白话文,欣赏作品,以史书的精采的人物刻画体会传统文学的文采横溢。 爱。

C.承上,指出最具文采的宋词,引入宋词《赤壁怀古》,教师以高水平 朗诵让学生感受文采和意境, 赢得学生掌声之后阐明, 读得好是因为词本身 写得好,引出写作手法的运用,通过此词简介修辞手法的使用。 借助 教材白话 承上, 指出词的意境, 从而引入本节课需要学生重点体会的环节——中 故事,体会 国传统文学的崇高思想内涵。 古文原作 内容,感受 A.教师分别以曹操《观沧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古作文采。 不已。”北朝《木兰辞》“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范仲淹《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等名篇名句让学生说一说其中的思 想内涵,体会传统文学作品中关于励志、亲情、爱国的崇高思想境界,并让 学生拓展举例, 让学生在体会文学水平精深的同时, 也感受作品本身的思想 境界。 借经 B.拓展练习: 分类出示三组古诗上下句连线练习, 说一说诗中的思想境 典之作

,展 现文采之 界。 高,激发学 (3)体会特点二:精深。 生对中国 文学的热 教师小结,传统文学作品文采横溢、境界深远,体现了第二个特点,用 爱之情。 两个字概括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从思想内涵上体会传统文学的“精深”。 {隶体板书:精深(的)} 学生 在体会中 国传统文 学作品思 想境界的 同时,也在 作品所营 造的思想 境界中,受 到情感上 的鼓舞与 激励,体现 社会课最 终目标,即

都会学生 做人这一 理念。

结合 本课教学 内容特点, 以古诗的 文学形式 对主题加 以总结。师 4.师生作诗,升华教学主题,提升学生素质 生互动,不 出示教师自创七言诗:“诗词曲赋古中华,字字矶珠造名家。博大粗深 仅学生的 5 分钟 谁承继?最后一句写点啥?”(课件)。 最后一句请全体同学补全。 教师将前 情感达到 三句板书{行楷体},学生试补诗句。 升华,而且 表达能力 学生补诗,评价修改,集体通过后补充板书,齐读后教师宣布下课。 得到训练, 尤其是在 活动中激 发学生热 爱中国传 统文化的 情怀。

博大板书设计

的中国文学 精深

诗词曲赋古中华, 字字矶珠造名家。 博大精深谁承继?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gc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