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陕西统一招教 综合知识 押题试卷 附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15 22: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 )

A.乡村幼儿园 B.湖北武昌的湖北幼稚园 C.北平香山幼稚园 D.蒙养院

2.下列选项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原则是( )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保教结合性原则 C.综合性原则 D.启蒙性原则 3.福禄贝尔的主要著作是( )

A.《童年的秘密》 B.《爱的教育》 C.《爱弥尔》 D.《林哈德与葛笃德》 4.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 ) A.必备条件 B.主要条件 C.次要条件 D.生活条件

5.有的幼儿园在课程中将社区的历史、风俗、革命传统等作为乡土教材来利用,使幼儿园教育内容丰富而有特色。这发挥了( )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A.社区资源 B.社区环境 C.社区习俗 D.社区文化

6.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是( ) A.上课 B.游戏 C.活动 D.参观

7.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评价应该是( )

A.反面评价 B.正面评价 C.正面评价和反面评价相结合 D.消极评价 8.下列关于个性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属于心理现象 B.个性是相对稳定的

C.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方面 D.个性形成的基础是人的内在需要

9.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体现出幼儿心理发展具有的特征是( ) A.稳定性 B.阶段性 C.连续性 D.顺序性

10.现代儿童心理学证明,人类在( )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感觉和知觉。 A.新生儿期 B.婴儿晚期 C.幼儿初期 D.先学前期

11.在幼小的儿童身上常常见到破涕为笑,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 )

A.幼儿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着 B.幼儿的意志力差

C.幼儿的情绪是不稳定的 D.幼儿的自我意识还未形成 12.儿童性格的最初表现是在( ) A.婴儿期 B.幼儿初期 C.幼儿中期 D.幼儿晚期

13.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茶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教育功能原则 B.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的原则 D.实践性原则 14.认为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的是( ) A.卢梭 B.夸美纽斯 C.杜威 D.洛克

15.“幼儿园”一词是( )诞生的。 A.1837年 B.1840年 C.1842年 D.1903年

16.( )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幼儿生活与教育的人员。 A.园长 B.阿姨 C.保育员 D.幼儿教师

17.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包括( )

A.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 B.教师的“教” C.幼儿的“学” D.直接的“教”和间接的“教”

18.由于学前儿童的生长和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他们对( )的依赖性更大。 A.物质环境 B.精神环境 C.教育环境 D.社区环境 19.智力游戏属于( )的范畴。(扬州市)

A.安静性游戏 B.角色游戏 C.创造性游戏 D.有规则的游戏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并且指出学校可以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该法颁布于( )年。(徐州市) A.1985 B.1986 C.1993 D.1995 二、判断题

1.幼儿心理学主要为幼儿教育、保育等工作提供教育学依据。 ( ) 2.幼儿园艺术活动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

3.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安全和促进幼儿的智育放在工作的首位。( ) 4.幼儿的情绪情感比较外露,还不会掩饰自己的情感反应。( ) 5.儿童身心发展的第一个高速期出现在3~6岁。( )

6.教研组长(园长)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第一负责人。( ) 7.游戏是幼儿的本能活动,孩子天生就会做游戏。( )

8.三岁前幼儿的语音听觉表象与语音动觉表象之间并不是完全吻合。( ) 9.在教学活动中,对孩子的评价应在结束时进行。( ) 10.幼儿园经济条件差,创设环境时必须考虑经济性原则。( )

三、简答题

1.与托幼机构相比,家庭教育有哪些特点? 2.怎样帮助幼儿处理好同伴关系?

3.请至少简述两种幼儿教师在成长和培养过程中的培训方法。 4.简述如何科学地组织幼儿复习。 四、论述题

1.联系幼儿园教育实际,试述做好一名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质?

2.为了促进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五、案例分析题

星期一,A老师埋怨地说:“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师接着说:“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象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A、B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托儿所、幼儿园应该如何与家庭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好幼儿。

六、活动设计题

中班语言活动《吹泡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愉快地感知、理解诗歌的有趣内容,并能初步跟念诗歌。

2.能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动脑筋,学习仿编诗歌,初步感知事物间的对应关系。

3.重点感知字词:吹泡泡、泡泡、鸡蛋、苹果、星星、乌云。 (二)活动准备:

1.与诗歌对应的图片一套:母鸡和鸡蛋、苹果和果树、月亮和星星、乌云和雨点。

2.小蝌蚪、花朵、白云、贝壳、树叶、汽车等图片若干和他桃子图片一张,反面写上“泡泡”,与幼儿人数相等。

3.字卡:吹泡泡、泡泡、鸡蛋、苹果、星星、乌云。 请根据上述给出的活动目标及活动准备,写出活动过程。

附: 诗歌《吹泡泡》

星星是天空吹的泡泡, 雨点是乌云吹的泡泡, 鸡蛋是母鸡吹的泡泡, 苹果是果树吹的泡泡。

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幼儿心理的发展过程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

B.儿童年龄越大,其主观因素对他的心理作用越小

C.对物的操作活动使幼儿的心理获得了非常有意义的发展 D.幼儿对外界的影响是有自己的选择意向的 2.一般来说,新生儿期属于()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 C.学前期 D.幼儿早期 3.近1岁的婴儿如对他笑,他会笑;如果接着立即对他拉长脸,做出严厉的表情,他会马上哭起来,这是因为()

A.他已经产生了社会性需要 B.他的哭和笑已带有社会意义

C.他已能模仿成人的表情 D.他已经能够笼统地辨别成人的表情 4.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是指(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标准的是( ) A.动作发展正常 B.人际关系融洽 C.认知活动积极 D.道德高尚

6.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导思想是( ) A.幼儿园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国家教育目的 D.各幼儿园具体的教育目标

7.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 ) A.出生后的第一年 B.3~4岁 C.5~6岁 D.6~10岁

8.从狭义上理解,幼儿园环境是指( )

A.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B.幼儿园生活环境

C.幼儿园心理环境 D.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 9.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错误的说法是( ) A.是地方与民众办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B.适应社区需要,服务社区 C.社区教育形式多样

D.社区教育面向该社区内的青少年及儿童 10.0至2岁的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主要处于( ) A.平行游戏期 B.合作游戏期 C.独自游戏期 D.创造游戏期

11.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 )

A.儿童个性发展上 B.儿童智力发展上

C.儿童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D.儿童动作发展上

12.在学前儿童行动发展过程中,体现学前儿童意志发展最主要的指标是( ) A.注意的有意性 B.注意的目的性 C.注意的计划性 D.注意的坚持性

13.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A.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 B.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C.社会化程度的高低 D.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意识的发展 14.下列选顶中与儿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相联系的是( ) A.开始对自己进行评价 B.儿童言语的发展

C.儿童开始知道自己长什么样

D.儿童开始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15.就气质特征而言,与幼儿教师各种要求最为匹配的是(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6.教育学上称“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这里指的是( ) A.最佳期和敏感期 B.转折期和危机期 C.关键期 D.最近发展区

17.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活动是( ) A.需要 B.想像 C.注意 D.思维

18.婴幼儿喜欢成人的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A.生理的需要 B.情绪表达性需要 C.自我调节性需要 D.社会性需要 19.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学前教育中的现象和问题 B.幼儿学习中的现象和问题 C.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问题 D.幼儿发展中的行为和问题 20.以下几种游戏中,( )属于创造性游戏。

A.智力游戏 B.体育游戏 C.音乐游戏 D.角色游戏 二、判断题

1.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这就是教育活动游戏化。( ) 2.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是学习。( )

3.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陶行知。( ) 4.幼儿获得发展的最佳教育方式是让幼儿进行游戏活动。( ) 5.幼儿游戏时,幼儿教师正确的做法是站在旁边观望。( )

6.学前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儿童的关系。( ) 7. 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 )

8.幼儿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 9. 我国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个别活动。( ) 10.在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后,对幼儿园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是精神环境。( ) 三、简答题

1.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2.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简述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

4.简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特点。 四、论述题

1.举例说明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主要特点。 2.试述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五、案例分析题

在中班认识磁铁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幼儿获得磁铁能吸铁制品的认识,教师给幼儿准备了磁铁、铁片、铁钉等铁制品,还有纸、塑料、木块等非铁制品。教学一开始,教师说:“请小朋友玩一玩这些东西,看能发现些什么?”幼儿玩了一会儿后说:“磁铁把铁片吸起来了”“磁铁把钉子吸起来了”“磁铁吸不住纸片”“磁铁也吸不住木块”??幼儿纷纷说着自己的认识。

1.教学中,幼儿进行了实物操作活动,实物操作活动对幼儿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2.幼儿的学习方式是什么?

3.上述活动体现了幼儿园课程的什么特点? 六、活动设计题

请设计大班科学活动“鱼鳍的作用”,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

1.幼儿园教学的基本方法是( )

A.演示法B.范例法C.观察法D.示范法

2.福禄贝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创制的活动玩具被称为( ) A.思物B.积木C.恩物D.念物 3.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 )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B.从边缘部分动作发展到中央部分动作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4.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被称为( ) A.依恋B.合作C.移情D.社会化

5.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 A.个别的心理特征B.所有的心理特征 C.典型的心理特征D.笼统的心理特征

6.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特征进行概括,这是( ) A.直观的概括B.言语的概括C.动作的概括D.知觉的概括 7.幼儿时期的言语学习主要是( ) A.阅读训练B.书面言语的学习 C.口语练习D.识字学习

8.“寓教于乐”实际上就是幼儿教育( )的体现。 A.游戏化方法B.生活化方法 C.移情法D.直接法

9.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包括( )

A.德、智、体、美、劳诸方面B.智、德、体、心诸方面 C.体、智、德、美诸方面D.美、心、体、智诸方面 10.《林哈德与葛笃德》是( )的教育理论专著。 A.夸美纽斯B.卢梭C.裴斯泰洛齐D.福禄贝尔 11.3岁以前,幼儿脑部的发育已达到成人的()左右。 A.70%B.80%C.60%D.90%

12.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 A.代词B.名词C.动词D.语气词

13.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教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 )教育原则。

A.启蒙性B.发展适宜性C.活动性D.综合性

14.幼儿爱听表扬,不爱听批评,所以幼儿德育要坚持( ) A.负面教育的原则B.全面教育的原则 C.侧面教育的原则D.正面教育的原则 15.眼手(视触)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A.抓握反射B.伸手能够抓到东西 C.手的无意性抚摸D.无意的触觉活动

16.加强2~3岁幼儿的口语训练是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 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17.儿童能辨别上下的年龄是( ) A.2、3岁B.4岁C.5岁D.7岁 A.热情B.心境C.应激D.激情

18.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 ) A.表象B.联想C.做梦D.幻想 19.“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 )提出的。

A.皮亚杰B.维果斯基C.杜威D.福禄贝尔

20.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的学习是( )

A.机械学习B.有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发现学习 二、判断题

1.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第三阶段的特点是开始知道自己的性别。( ) 2.学前班我国幼儿教育的主体是。( )

3.提倡教育要适合孩子“敏感期”的教育家是蒙台梭利。( )

4.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 )

5.蒙台梭利是第一个阐述游戏教育价值的人。( )

6. 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保育和教育。( )

7.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科学性原则。( )。 8. 亲子关系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和放任型。( ) 9. 提出“发现学习”的心理学家是布鲁纳。( )

10. 学前儿童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安全感需要、交往的需要、被信任的需要、创造的需要、成功的需要等,这些属于孩子的物质需要。( ) 三、简答题

1.幼儿园课程有哪些特点?

2.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 3.新时期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有哪些特点? 4.制约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 四、论述题

1.试述洛克的幼儿教育思想。

2.论述应如何预防教师违法(侵权)行为? 五、案例分析题

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幼儿学外语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上英语兴趣班已经成为一些幼儿家长的首选,书店里的幼儿英语教材也越摆越多。有些“双语幼儿园”半年收费近万元,部分家长质疑:幼儿学英语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幼儿应该怎样学英语?

根据这些现象,请谈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遵循哪些原则。 六、活动设计题

根据小班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小班手工教案《装扮树叶》。 要求:写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及活动过程。

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 A.《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 B.《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C.《幼儿园工作规程》 D.《幼儿园管理条例》 2.“要求幼儿认识国旗、国徽”,这属于幼儿园教育目标层次中的( ) A.远期目标 B.中期目标 C.近期目标 D.活动目标

3.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的领导体制为( ) A.园长负责制 B.园长责任制 C.园长职级制 D.园长级别制

4.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的气质类型是( )

A.黏液质 B.多血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5.“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 A.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6.促进幼儿心理发展最好的活动形式是( ) A.游戏 B.学习 C.劳动 D.交往

7.下列关于我国学前教育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启蒙教育 B.义务教育

C.基础教育 D.全面发展的教育

8.心理学家布卢姆通过研究发现,出生后头4年儿童的智力发展最快,已经发展了( )

A.70% B.60% C.65% D.50% 9.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最大特点是( )

A.破坏性 B.情绪性 C.目的性 D.情境性 10.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 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 C.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D.选择性注意的范围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缩小

11.( )认为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儿童的身上,以儿童为中心,因此儿童在托幼机构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均应根据儿童的兴趣来进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不受任何拘束。

A.杜威B.蒙台梭利C.维果斯基D.戈尔曼 12.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出现在( )

A.4.5~5.5岁 B.4~5岁 C.5~6岁 D.6.5~7.5岁

13.儿童因为长期精神压抑或紧张而导致厌食、自闭、孤独等症状,这是由于( ) A.学校与家庭教育不一致所致 B.幼儿园教育条件不够好所致 C.现在的医疗条件不够好所致

D.儿童心理上积聚的能量得不到及时发泄所致 14.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质的研究 D.个案研究

15.幼儿对美的东西总喜欢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这说明幼儿的审美感知()

A.具有丰富的感受性 B.具有行动性 C.具有丰富的创造性 D.具有表面性 16.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 A.思维 B.想象 C.注意 D.复述

17.下列关于婴儿动作发展规律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B.从小肌肉动作到大肌肉动作

C.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D.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18.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实现游戏化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使游戏活动() A.自主化 B.社会化 C.虚构化 D.教育化

19.下列属于新生儿条件反射的是( ) A.抓握反射 B.惊跳反射

C.对喂奶姿势的吸吮反射 D.游泳反射 20.自我意识萌芽的时间是( ) A.5岁 B.4岁 C.3岁 D.2岁 二、判断题

1.世界上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由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建立的。( ) 2.幼儿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能开发幼儿智力。( )

3.在幼儿园课堂中,教师与幼儿之间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 ) 4.幼小衔接的意义在于能够使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文化学习。 ( ) 5.幼儿的学习是否有意义,关键在于幼儿采用哪种学习方式。 ( )

6.儿童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说明其处于自我认知的发展阶段。( ) 7.成人的暗示对幼儿自我体验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年龄越大,表现越明显。( )

8.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

9.小朋友们听老师讲《西游记》的故事,仿佛看见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景,这是再造想象。( )

10.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语词记忆,最晚出现的是动作记忆。( ) 三、简答题

1.简述婴幼儿依恋的发展阶段。

2.实施幼儿智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简述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 4.简述幼儿的品德结构。 四、论述题

1.试述应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动机。 2. 试述幼儿园活动的基本类型。 五、案例分析题

学期过了一半,晨晨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小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晨晨觉得还是上幼儿园好?? 结合案例,谈谈应如何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六、活动设计题

以“参观食品店”为主题创作一篇大班幼儿社会活动的设计。要求:写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试卷五

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法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这就是教育活动游戏化。 2. ×【解析】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更好的探索周围世界。

3. ×【解析】陈鹤琴在南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创立了“活教育”理论。

4. √【解析】游戏是幼儿获得发展的最佳教育方式,游戏对于幼儿的人格和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5. ×【解析】在幼儿的游戏中,幼儿教师是游戏材料的准备者、游戏情节的献计人和游戏矛盾的协调人。但教师做得最多的应该是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做幼儿游戏的伙伴。

6. √【解析】师幼关系是学前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7.√【解析】《儿童权利公约》由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第25号决议通过,1990年9月2日生效。该公约旨在保护儿童权益,为世界各国儿童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8. √【解析】幼儿园承担着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为家长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的双重任务。

9. ×【解析】我国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幼儿与教师互动的过程。

10. √【解析】在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后,对幼儿园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是精神环境。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2)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

(3)有意识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1)计划,主要包括明确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制定行动计划; (2)行动,主要包括实施行动项目、对行动的监控和调整; (3)考察,主要包括观察、记录、访谈、问卷、收集背景资料;

(4)反思,主要包括整理描述结果、分析解释原因、评价行动、构想纠正失误和克服困难的新行动计划。 3.(1)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 (3)课程组织; (4)课程评价。

4. (1)从对话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语; (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3)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 (4)逐渐掌握言语表达技巧。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主要依赖成人的认识; (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3)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2.(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1)发展幼儿自我意识; (2)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3)是幼儿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 2.发现学习。

3.课程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六、活动设计题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多种途径了解鱼鳍的作用,诱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 2.鼓励幼儿尝试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探究鱼鳍的作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与思考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每组活鱼一条,大的活鱼一条。

2.各种幼儿可能需要的探究材料,如胶带纸、纱布、绳子、铁丝等。 (三)活动过程 1.活动开始部分:

教师引题:“鱼鳍有什么用?”,了解幼儿对鱼鳍的经验背景。 2.活动基本部分:

(1)教师设问:“通过什么方法来了解鱼鳍的作用?”(2)幼儿讨论与尝试,运用各种材料与手段了解鱼鳍的作用。教师注意观察与记录。(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与总结探究结果。 3.活动结束部分:

教师用一条较大的鱼,分别引导幼儿观察鱼鳍的数量和生长位置,同时学习了各部位鱼鳍的名称。再进行分别包住各部位鱼鳍的演示,孩子们观察到:被包住胸鳍的鱼仍能平稳地向前游动,但老师用手轻轻推鱼,鱼就失去平衡倒下去了,说明胸鳍有平衡的作用。同样方法发现背鳍也有类似作用。老师再用纱布和夹子固定住尾鳍,发现鱼也倒下去,不能转向和游泳了。这样鱼鳍的作用已经不言而喻了。

试卷三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观察法是幼儿园教学的基本方法。 2.C【解析】福禄贝尔创制了恩物。

3.C【解析】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整体动作发展到局部动作;从上部动作发展到

下部动作;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从中央部分动作发展到边缘部分动作;从无意动作发展到有意动作。

4.A【解析】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 5.C【解析】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6.B【解析】言语的概括作用使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 7.C【解析】幼儿期的言语学习主要是指口语的学习。

8.A【解析】幼儿园教育要遵循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原则,也就是游戏化的方法。

9.C【解析】幼儿园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10.C【解析】《林哈德与葛笃德》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代表作。 11.B【解析】3岁以前,幼儿脑部的发育已达到成人的80%。 12.A【解析】代词是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

13.D【解析】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教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综合性教育原则。

14.D【解析】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给予表扬。 15.B【解析】伸手能够抓到东西是幼儿眼手协调现象出现的主要标志。

16.B【解析】发展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如2~4岁是幼儿的最佳口语训练期。

17.A【解析】2、3岁的儿童能辨别上下。

18.D【解析】幻想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19.B【解析】“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斯基提出的,指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和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来完成的任务范围。

20.D【解析】发现学习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的教学方式。 二、判断题

1. ×【解析】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第三阶段的特点是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 2. ×【解析】在我国的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园时幼儿教育机构的主体部分,幼儿园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3. √【解析】略。

4. √【解析】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是角色游戏。

5. ×【解析】福禄贝尔是第一个阐述游戏教育价值的人。 6.√【解析】保育和教育是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7. ×【解析】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发展性原则。

8. √【解析】亲子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依恋;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放任型、民主型和专制型是亲子关系的三种典型的类型。

9. √【解析】略。

10. ×【解析】社会性需要指对文化艺术、道德、知识、交往、劳动等需求。这是对维持和发展社会正常生活所必需的条件的反映,有劳动需要、 交往需要、成就需要三大种类。因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安全感需要、交往的需要、被信任的需要、创造的需要、成功的需要等,都属于社会性需要的范畴。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 (1)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的基本形式; (2)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 (3)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2.(1)观察力; (2)沟通的能力; (3)组织分组活动的能力; (4)创设与利用环境的能力; (5)开展家长工作与社区工作的能力; (6)自我发展的能力。

3. (1)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为家长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

(3)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要求幼儿园具有更高的教育质量。 4.)遗传素质; (2)环境; (3)幼儿教育。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提出了“白板说”; (2)提倡“绅士教育”。

2.(1)建立完善的教育法规体系; (2)建立严格公正的教育执法制度; (3)建立全面的教育法律监督机制; (4)增强法制观念,宣传、普及教育法规; (5)加强学校的规范管理;

(6)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

(7)加强学生对自己法定权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8)加大安全教育力度。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保教结合的原则; (2)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 (3)环境育人的原则; (4)整体综合教育的原则; (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六、活动设计题 (一)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一起利用树叶装饰身体的乐趣。

2、学习不同的装饰方法,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学过用双面胶粘贴的技能。 2、树叶项链、树叶手镯等。

3、操作材料:各种形状的树叶、夹子、小镜子、铃铛等。 4、欢快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 1、欣赏树叶装饰物。

欣赏教师制作的树叶项链,说说这是什么,是怎么做成的。

讨论怎样打扮教师,几个幼儿试着用一些现成的树叶项链、树叶手镯打扮教师。

我们可以怎样用树叶打扮自己?(脸部装饰、头发装饰、腰部装饰、手脚装饰) 2、尝试用树叶打扮自己。

你想把自己打扮成什么样子?树叶可以粘在哪里?

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树叶粘在自己身上,自己够不到的部位(如背部等可以请同伴帮助)。

引导幼儿用夹子和铃铛作为辅助装饰,教师适当予以帮助。 教师在观察幼儿的同时打扮自己,与幼儿一起活动。 3、欢乐舞会。

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说说戴上树叶装饰物后像什么人。 在音乐声中,教师带领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一起舞蹈。 活动延伸

让幼儿亲自感受大自然,在自然中认识各种树叶的大小形状等。

试卷四 答案

1.D【解析】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1990年起施行的《幼儿园管理条例》。

2.A【解析】远期目标是指导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的纲领性目标,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3.A【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的领导体制为园长负责制。 4.D【解析】抑郁质的人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

5.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在不同层次上都存在,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并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 6.A【解析】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最好的活动形式。

7.B【解析】目前我国还没有把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的范畴之中。

8.D【解析】根据布卢姆的研究,儿童的智力水平从出生到4岁已发展了50%。 9.C【解析】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

10.C【解析】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11.A【解析】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12.C【解析】幼儿5岁以后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13.D【解析】儿童因为长期精神压抑或紧张而导致厌食、自闭、孤独等症状,这是由于儿童心理上积聚的能量得不到及时发泄所致。 14.C【解析】略

15.B【解析】美本身具有形象性的特点,而幼儿一般通过感知、交往和操作活动得到美感。幼儿感知事物时,总喜欢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甚至抱一抱、亲一亲,手舞足蹈。幼儿是在“活动”中感知美,而不是“静静地”品味美。

16.D【解析】复述是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

17.B【解析】新生儿动作发展遵循由大到小、由近及远的原则。

18.D【解析】教师将教育内容融入游戏中,才能真正贯彻游戏化的教学方法。 19.C【解析】对喂奶姿势的吸吮反射属于新生儿的条件反射。 20.C【解析】儿童3岁的时候出现了自我意识的萌芽。 二、判断题

1.×【解析】福禄贝尔创立的幼儿园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在此之前已经存在一些零散的幼儿教育机构。

2.×【解析】幼儿教育的意义除了开发智力外,还要发展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个性等。

3.√【解析】略。

4.×【解析】幼小衔接不仅要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小学也应以幼儿园保教目标为基础,引导孩子顺利地渡过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阶段。

5.×【解析】幼儿学习是否有意义,除了学习方式外,更重要的是活动的内容。

6.×【解析】。儿童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其自我意识的最初阶段,即自我感觉阶段。

7.×【解析】。幼儿自我体验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受暗示性。成人的暗示对幼儿自我体验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年龄越小,表现越明显。

8.√【解析】略。 9.√【解析】略。

10.幼儿最早出现的记忆是动作记忆,最晚出现的才是语词记忆。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个月);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2.(1)处理好智力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 (2)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注意幼儿知识的结构化。

3.(1)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容易被扼杀;

(2)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一般从兴趣出发; (3)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性; (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 (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 (6)对环境的依赖性大; (7)个别差异性显著。

4.(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4)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与求知欲; (2)重视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游戏动机;

(3)为幼儿学习创设安全、开放、温馨的氛围; (4)让幼儿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5)运用适宜反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2.(1)生活活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包括进餐、饮水、睡眠、盥洗、如厕等,所占时间约为幼儿在园生活时间的一半。

(2)保育活动。保育是指幼教机构中教养人员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而从事的卫生保健和安全防护工作,保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途径。

(3)教育活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4)一日活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接待幼儿入园、早操、教育活动、间隙活动、自由游戏活动、进餐、睡眠、午点、离园、晚间活动、盥洗等。

(5)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通过游戏学习和成长。游戏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想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明确并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主要矛盾:幼儿园入学准备的教育目标;幼儿园入学准备的教育对策。

(2)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减缓两者之间的教育坡度:调整观念;体制方面保持沟通与衔接关系;让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工作保持衔接关系,相互靠拢。 六、活动设计题 (一)活动目标

1. 产生对参观食品店的兴趣,尊重营业员的工作,形成礼貌待人的品质。 2. 初步形成给食品分类的能力。

3. 了解食品店里的主要商品,知道食品可以分类,了解营业员的工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 选择好参观地点。

2. 定好参观路线。 (三)活动过程

1. 通过谈话,引起幼儿对参观食品店的兴趣,并提出参观要求:参观食品店里卖什么东西,营业员是怎么卖东西的。

2. 带幼儿参观食品店。

(1)引导幼儿参观食品店的食品,告诉幼儿每种食品的名称。(2)引导幼儿观察食品店除了卖糖果、糕点还卖什么,从而使幼儿知道食品店是卖吃的东西的地方,建立食品店的正确概念。(3)引导幼儿观察食品店里营业员和顾客的活动。请幼儿记住营业员和顾客之间的简单对话。“食品店里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营业员是怎样卖食品的?她们是怎么对待顾客的?”(4)请幼儿仔细观察营业员是怎么放置食品的,使幼儿知道不同的食品要分开放置,建立初步的分类概念。

3. 幼儿在教师带领下进行购物活动,感受营业员对大家的热情服务。 4. 参观活动结束后,幼儿与营业员礼貌道别,组织幼儿回园。 5. 参观后让幼儿进行谈话活动。

(1)请幼儿回忆食品店里卖什么?(2)没有食品店会怎样?

试卷五 答案

1.C【解析】福禄贝尔主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强调教育幼儿的时候首先应该教育母亲。

2.B【解析】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这些特征突出地表现出人心理的个别差异。

3.D【解析】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属于幼儿德育的范畴。

4.A【解析】开放日是请家长来幼儿园参加各种活动,是目前我国幼儿园和家庭相互配合的形式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5.D【解析】情绪在婴幼儿的交往中起信号作用。情绪的信号功能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除借助言语进行交流之外,还通过情绪的流露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意图。情绪的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表情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

6.D【解析】福禄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7.D【解析】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8.C【解析】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

9.B【解析】学前教育应注意与小学的衔接,并应避免出现小学化的倾向。 10.D【解析】表演游戏是儿童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

11.D【解析】新生儿的听觉有一定偏好,一般来说,新生儿爱听高音调的声音。 12.C【解析】教幼儿认识简单的字不是托儿所的保教任务。

13.B【解析】此时教师应该察看小明是否受伤,同时不制止他哭,让他把内心的恐惧发泄一下。

14.B【解析】成人应留心幼儿自我中心言语的同时,应尽可能地通过幼儿的自

言自语去观察他们、了解他们、帮助他们,使其发展成为真正的外部言语。 15.B【解析】按学习内容,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16.C【解析】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及倾向,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17.B【解析】由于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幼儿的思维常常是片面的,会出现“好心帮倒忙”的情况。

18.A【解析】玩沙和玩水既可以锻炼幼儿的感知觉能力,又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属于感觉运动游戏。

19.D【解析】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0.D【解析】知觉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二、判断题

1.×【解析】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段儿童实施的教育。 2.√【解析】略。

3.×【解析】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主张。

4.×【解析】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包括社会教育。 5.√【解析】略。

6.×【解析】是否采用经济性原则,不在于幼儿园本身经济条件的好坏。 7.×【解析】以活动为主要教育内容是幼儿园教学的原则,不能以读、写、算来压制儿童的正常发展。 8.√【解析】略。

9.×【解析】幼儿的游戏主要是自己完成,教师担当提供资源者和协助者的角色。

10.×【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可按年龄分别编班,也可混合编班。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 (3)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2.(1)提高家长和教师的心理素质;

(2)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中; (3)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疏导;

(4)尊重幼儿人格,不要妄下结论;

(5)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 3.(1)关注情感因素对幼儿学习迁移的影响; (2)幼儿学习迁移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3)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学习中发生迁移; (4)提高幼儿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4.(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教育保育目标,组织、带领幼儿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3)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4)制止有害于幼儿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幼儿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现象;

(5)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同伴交往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幼儿与同伴交往可以满足从成人那里得不到的心理满足,特别是当幼儿在集体中被同伴接纳并建立友谊时,会获得依恋感、亲密感和归属感。

(2)同伴交往可以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同伴关系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同情诸能力形成过程中,同龄人起着决定性作用。

(3)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及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早期同伴关系不良将导致幼儿以后的人际交往适应困难。同伴交往关系不良的儿童更易出现下列问题:退学或逃学、孤僻、退缩、冷漠、压抑或其他心理障碍、加入不良团伙乃至犯罪。

(4)同伴交往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儿童在相互交往中,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丰富的信息,可以互相启发,使自己的思维精细化。特别是儿童间的争论,会产生认知的冲突,可以促进儿童对问题的更好理解和掌握。 2.保教结合的原则,也称保教合一或保教并重,指对幼儿保育和教育要给予同等的重视,并使两者相互配合。

(1)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保育主要是为幼儿的生存、发展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供物质条件,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帮助其身体和机能良好地发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教育则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态度,发展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引导幼儿学习必要的知识技能等。这两方面构成了幼儿园教育的全部内容。

(2)保育和教育工作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幼儿园保育和教育不可分割的关系是由幼教工作的特殊性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虽然保育和教育有各自的主要职能,但并不是完全分离的。教育中包含了保育的成分,保育中也渗透着教育的内容。

(3)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保育和教育不是分别孤立地进行的,而是在同一的教育目标指引下,在同一教育过程中实现的。保教结合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在幼儿期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幼教实践工作的总结。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保教结合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意义,真正地将保教结合的思想落实到幼儿园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中。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针对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要求有:

(1)从实际出发,建立合理的生活常规;

(2)在生活活动中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3)日常生活活动是施教的机会,保教目标的实现,应该包含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切不可忽略;

(4)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保育与教育,需要保育员与教师的良好配合,且要配合默契。

幼儿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园的生活活动,针对这种独生子女身上的“娇、骄”二气,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使孩子在生活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六、活动设计题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周围的许多东西是不干净的,许多脏东西是看不见的,吃东西之前愿意洗手。

2、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人,愿意与周围的人分享自己的食物。 (二)活动准备

1、好吃的食物一袋;白色湿毛巾;玩具、图书等物品。 2、刚刚洗过手,分三组坐在桌旁,看图书、玩玩具、聊天。 (三)活动过程

1.大班哥哥姐姐送来好吃的食物——情景设置 引入:哥哥姐姐送来的好吃的真香,谁想吃呀? (请幼儿将桌上的物品收到架子上)

提问:这么多小朋友都着急吃一袋好吃的,我们怎样做才能快点吃到呢? 小朋友现在能吃好吃的吗?为什么?

谁不愿意去洗手?为什么?(手不脏,手没摸脏东西,周围的物品不脏。) 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吃东西一定要把小手洗干净。 2.它们干净吗——观察实验

用白色湿毛巾擦拭幼儿认为干净的物品如:图书、桌椅和玩具等,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毛巾颜色的变化。

(1)毛巾为什么变脏了?脏东西是哪儿来的?(图书、桌椅和玩具是脏的,毛巾一擦,脏东西就跑到毛巾上。)

(2)刚才小朋友为什么说它们是干净的?(看不见)

(3)小手洗干净后,再摸图书、玩具、桌椅和衣服等东西,还干净吗?

教师小结:我们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不干净的,许多东西脏了,小朋友用眼睛都看不出来,脏东西还会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呢。干净的小手,摸了这些东西就不干净了。

3.洗手——经验提升

(1)现在谁愿意先去洗手,把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脏东西洗掉,再回来吃好吃的食物?

(2)小朋友洗手,品尝食物。

试卷六 答案

1.B【解析】教育部1951年制订《幼儿园暂行规程》,将幼稚园改名为幼儿园。

2.D【解析】使用排除法可知道,保育工作要求“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一体化”。

3.D【解析】戈尔曼最早提出情商的概念。 4.C【解析】“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属于德育范畴。

5.A【解析】机械识记指主要依据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采用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

6.B【解析】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 7.C【解析】家长是教师了解幼儿的一个重要渠道。 8.A【解析】老师正确的做法是立即让学生去喝水。 9.B【解析】我国幼儿园管理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负责。 10.B【解析】言语开始萌芽一般发生在婴儿满半岁以后。

11.B【解析】综合性原则是指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体、智、德、美应该互相渗透、有机结合。

12.A【解析】具体形象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的表象。

13.A【解析】儿童的发展受到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的影响。 14.B【解析】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认证没有对性别作出要求。 15.D【解析】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16.D【解析】儿童对实词的掌握顺序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17.C【解析】观察法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是运用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是幼儿园教学的基本方法。 18.C【解析】初生至2、3个月的婴儿对声音和色彩都会有反应,此时提供给他们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应该是色彩鲜明的小球、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利用这些教具来使婴儿的眼睛、耳朵等感到愉快。

19.A【解析】距离知觉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复合知觉,3岁幼儿距离知觉发展还不完善,把握不住距离。

20.B【解析】研究发现,从第五周开始,婴儿对社会性物体和非社会性物体的反应不同,人的出现,包括人脸、人声,最容易引起婴儿的笑,即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婴儿三四个月前的诱发性社会性微笑是无差别的。4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差别的微笑。婴儿只对亲近的人笑,他们对熟悉的人脸比对不熟悉的人脸笑得更多。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婴儿最初的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

二、判断题 1.×。【解析】在蒙台梭利的感官训练中,触觉训练最为重要,因为蒙台梭利相信幼儿常以触觉替代视觉或听觉。 2. ×。【解析】幼儿自我教育活动包括自我认识活动、自我体验活动和自我控制活动.

3.√【解析】略。 4.√【解析】略。

5.×【解析】幼儿园应保证幼儿每天至少有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6. ×【解析】幼儿园对幼儿实行的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劳育不

属于幼儿教育的范畴。

7. ×【解析】提出“发现学习”的教育家是布鲁纳,奥苏贝尔提出的是“有意义的学习”。

8. √【解析】略。

9. ×【解析】色彩性原则不属于幼儿园活动室布置的原则。 10.√【解析】略。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地发挥各领域的教育作用; (2)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幼儿必要和有效的学习内容;

(3)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内容具有时代性、丰富性; (4)适合幼儿的能力与发展需要,对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具有挑战性。 2.(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3)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3.(1)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兴趣和爱好; (2)发展幼儿审美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培养幼儿初步的鉴赏美的能力;

(4)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 (1)感觉运动阶段

在感觉运动阶段,婴儿能协调感觉输入与运动能力,形成行为图式,以此作用并理解周围环境。 (2)前运算阶段

这时期儿童的认知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认识和感知世界的。所谓“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总是从自己的视角看待客观事物,而不能从别人的角度来观察问题。其主要方法是象征和直觉思考方法。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原因:

(1)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主导活动方面;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师生关系;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 (2)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规律。 改革建议:

(1)进行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双向改革; (2)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3)结合地区特点及幼儿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 (4)加强家、园、学校、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

2.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这一儿童观的新发展带来了20世纪中、后期儿童教育令人鼓舞的发展,特别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化。为保障儿童的受教育权、发展权,教育不仅在量的方面飞速扩展,而且在质的方面日益优化,确立了现代儿童教育民主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发展

方向。

五、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请进来的方式,即幼儿园根据自身教育的需要利用社区资源

①请社区里的人员为孩子组织活动。如请清洁工人讲环保的重要性和方法,来增长幼儿的见识。 ②利用社区的物、景和设施教育孩子。幼儿园可在社区内寻找和利用教育所需的玩教具材料和场所,以扩大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丰富幼儿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

③利用社区开展的活动和日常发生的事情教育幼儿。如社会树新风活动、帮助孤寡老人和贫困孤儿等,都具有教育的意义。

(2)走出去的方式,即幼儿园与社区携手,共同为社区提供便民教育和服务 ①建立儿童活动机构。如儿童玩具室、儿童图书馆等。

②开展流动幼儿教育服务。对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农村散居儿童,一般适于提供这种非正规的幼儿教育。 ③建立家庭教育辅导站,开展指导家庭教育的活动。该机构及其开展活动的对象主要是幼儿家长。如新婚班、准父母班、家长夜校、托儿班等。 ④与社区联手,优化社区环境的活动。该类活动尽管不直接为幼儿和幼儿家长服务,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净化社区,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幼儿园与社区各部门、居民之间的关系。 六、活动设计题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春天来临的美好和喜悦。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3.能从花、草、树木和人的服饰变化中感知初春的主要特征,知道春天来了。 (二)活动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若干、《春天》音乐带。 (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教师组织谈话。“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你是怎样知道春天来了?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课件演示稿,请幼儿观察图片上都有什么?然后教师提问:“春天到底是怎样来得呢?”

(2)教师配乐朗诵诗歌《春天是这样来的》,请幼儿欣赏并思考: ①你听到诗歌里说谁来了?

②小溪、柳树、春笋是怎样来得?(唱着歌来的、跳着舞来的、放着鞭炮来的)

(3)幼儿欣赏课件,教师朗诵诗歌,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①小溪是怎样来得?请幼儿学小溪唱歌,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 ②柳树是怎样来得?请幼儿学柳树随风飘动的样子。 ③春笋是怎样来得?请幼儿学春笋钻出泥土的样子。

(4)引发幼儿展开丰富的想像,说说听了这首诗歌自己还想到了春天里的什么。鼓励幼儿自由表现自己想像中的春天的景物。 3.结束部分

教师带幼儿出去寻找美丽的春天,尽情表现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四)活动延伸

教育幼儿爱护春天的花卉、小草,不攀折嫩枝叶等。

试卷七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南京鼓楼幼稚园是中国第一所幼稚教育实验中心。 2.A【解析】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3.B【解析】卢梭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 4.A【解析】发展适宜性包括年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 5.A【解析】儿童最先掌握的是名词。

6.A【解析】幼儿美育不是专业的学习,而是发展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7.A【解析】师幼关系是学前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8.C【解析】活动目标是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

9.B【解析】有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0.C【解析】成文法主要是指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发布的具体系统的法律文件,也称制定法。

11.C【解析】官能心理学是形式训练说的理论基础。

12.D【解析】随机通达教学以认知灵活性理论为基础,它最早由斯皮罗提出。

13.C【解析】幼儿行动的动机往往是直接动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动机和目的的关系是一致的。

14.B【解析】婴幼儿大肌肉动觉准确性的发展比小肌肉动觉要早一些。

15.B【解析】教师和家长是平等的教育主体。

16.A【解析】婴儿对语法结构的意识出现较晚,一般在4岁以后。 17.A【解析】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18.D【解析】学前教育目标是学前教育阶段的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学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19.C【解析】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了成熟的作用。 20.A【解析】无意注意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g9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