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期末重点

更新时间:2024-04-26 14: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社会保障概论 一. 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这一定义包含四个要点: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用它来支付保障费用;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1. 社会保险:所谓社会保险,就是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

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却因失去工作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 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依据法律制定,政府和社会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

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

3.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

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及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 4. 社会功能:

5.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6.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7.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8.现收现付:现收现付制:即从企业收入或国家财政收入中随时支付退休金,在收与支之间无资金积累,

也谈不上增值。以养老保险为例,是指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保险财务模式。它根据每年养老金的实际需要,从工资中提取相应比例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

8. 完全积累:

9.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在特定时期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

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既包括“量”的内容,又包含“质”的特征,“量”是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但是,对于一定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社会保障水平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的要求是否“适当”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判断,这也代表了社会保障“质”的方面,社会保障水平是“量与质”的统一。

10. 社会保障预警:是指社会保障预测,监督机构通过建立科学灵敏的预警

系统,通过对量化资料的分析,及时发现并预测可能出现的社会保障的潜在风险,以便国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社会保障财务危机的发生,维持社会保障制度的良性运转。

11. 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具体是指调整国

家社会和群体社会成员之间,在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并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既包括以基本形式出现的社会保障法,也包括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社会保障的规范,

还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关于社会保障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12. 老年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一个主要项目,是对退出劳动领域

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措施。包括经济医疗以及服务照料等方面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 13. 老年保险

14. 失业保险:是指根据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非因本人原因

失去工作,中断收入的劳动者,提供限定时期的物质帮助以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15. 失业预防:

16. 就业扶助:主要是通过政府对就业市场的指导和干预,以优惠政策鼓励

积极就业,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等来推动失业者实现再就业,其主要做法和经验:拓宽新的就业领域;创造就业岗位;实行职业轮换;以减免税收、、小额信贷、就业补贴等政策鼓励失业者自我创业、鼓励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等。

17. 医疗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

医疗资金,保障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医疗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医疗保险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与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其他保险一起,共同对劳动者的生、老、病、死、残起着保障作用。

18. 工伤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亦称工业伤害保险、因工伤害保险、职业

伤害赔偿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所遭受的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家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的必要的物质帮助。

19. 工伤预防:

20. 生育社会保障:是由国家主办,通过法律规定,对女性怀孕生育期间的

生育责任承担者提供健康,经济和职业保障的社会制度,因此,生育社会保障包括生育健康保障,生育经济保障,生育职业保障。

21. 生育保险制度:是在女性生育期间对生育责任承担者给予收入补偿,医

疗服务和生育休假的社会保险制度。生育保险一般由政府发起,由法律保证。

22. 残疾人社会保障:国家保证有残疾的公民在年老,疾病缺乏劳动能力及

退休,失业,失学等情况下获得基本的物质帮助,并根据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给予残疾人相应的康复,医疗,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权益保障,以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保障制度。

23. 员工福利:是企业基于雇佣关系,依据国家的强制性法令及相关规定,

以企业自身的支付能力为依托,向员工所提供的的,用以改善其本人及其家庭生活质量的各种以非货币工资和延期支付形式为主的补充性报酬与服务。

24. 住房社会保障制度:是由政府为责任主体,解决国民住房困难和改善居

住条件为目的的,具有经济福利性质的国民居住保障体系。住房保障制度是一种在住房领域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质是利用国家和社会的力量,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为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群体及其他特殊社会群体

提供适当住房,以保障其基本的居住水平。

25. 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

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存储,它是一种互助性、保障性的住房资金,能够有效地支持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解决。住房公积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职工个人每月按规定从工资中扣除缴存的部分;二是职工所在单位每月按规定为职工个人缴存的部分。

26.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又称最低生活保障线,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

时期,由政府制定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居民生存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标准。

27. 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亦称法律救助、法律扶助或司法援助,其基本含义

是国家以制度化、法律化的形式,在司法制定运行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及其他因素导致的难以通过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手段保障自身基本权利的社会弱者,通过减免法律服务费用、提供法律帮助等手段,实现其司法权益的一项法律保障。它主要包括诉讼费减免、免费提供律师服务、公正和法律咨询服务等内容。 二. 简答题

1. 简述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的不同特点

⑴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它的保障对象是劳动者,即人口中最多、最重要的部分。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比,具有强制性、互济性、、储备性、补偿性。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是一种缴费制的社会保障,它实行权利与义务相关的原则,必须尽到缴纳保险费的义务,才能享受收入补偿的权利。

⑵社会救助主要是对社会成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其保障的对象是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但因意外灾害降临,遭受重大财产损失、人身损伤,一时生活困难的人;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个人和家庭。社会救助的目标是维持最低生活需要,给付标准一般低于社会保险;经费来源与社会保险不同,主要是政府财政税收拨付或特别税捐、社会团体或个人捐赠;享受救助时,个人提出申请,有关机构进行调查,确定救助标准,按期或一次给付救济金。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和安全网。

⑶社会福利的特点是:它不仅保障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而且保证社会成员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下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它不仅提供一定的收入补偿,更多的通过建立公共设施和提供服务为人们提供生活方便,解除后顾之忧,使生活得到改善;它不仅对物质生活需要给予保障,还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给予保障;它不仅保障个人目前的生活需要,还保障其赡养老人培育后代的需要;总之,社会福利不仅保障个人和整个社会的需要,还在一定程度上个人和社会有发展的可能。 2. 社会保障的社会功能 ① 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保障的直接目的是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使劳动者在年老、失业、工作、伤残、生育时,基本收入不受影响;使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人们有生活来源,摆脱生存危机。为人们架起一道生存的安全网,一道维护社会安全的防线。 ② 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劳动者由于工伤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失业而生活来源中

断时,社会保障通过收入补偿和补贴保证其基本生活;通过国民教育、技能培训、等社会保障措施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社会保障还通过征缴保险费,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影响积累和消费的比重,发挥平衡社会供需总量的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③ 社会矛盾的调节器。社会保障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适当缩小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别,起到化解矛盾、实现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关系和谐的作用。

④ 社会政治的稳定剂。社会保障通过各种措施,为社会成员提供经济保障,调节社会矛盾,避免人们由于生存危机、心理失衡而导致社会冲突,造成社会震荡,具有减震器的功能,是预防社会动荡的稳定剂。 ⑤ 社会保障对社会的文化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社会保障可以使低收入、无经济能力享有文化生活的社会成员得到一定程度的文化滋养,同时社会保障能鼓励和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树立良好风尚。推动社会的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3. 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原则

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基本原则,包括:①安全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必须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为目标。这是基金监管的首要原则。②法制化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用法律确定监管对象的权利义务以及管理和运营的行为标准,用法律确定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监管职责及行为准则和管理办法,用法律确定监管机构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关系。③公正性原则。监管机构在履行监管职能时,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对经办机构及有关机构的违规违纪行为予以监督检查。④独立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监管机构与监督对象、与其他机构既要密切合作,又要划清职责界限,互不干涉;⑤审慎性原则。监管机构的监督检查要适度,要管而不死、活而不乱。⑥科学性原则。监管机构必须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检测评估体系,做到监管科学合理。 4.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⑴社会保障管理仍缺乏有效的法律管理和监督机制。现代政府管理方式需要从政策管理转变到法制管理。我国长期计划经济的历史导致政府管理大多依靠政策管理,管理行为的临时性、非规范性以及不公平性特征比较突出。

⑵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有待提高,集中管理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保障统筹力度不断加大,统筹层次不断提高,但基本养老保险没有实现全国统筹,城镇医保、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也正在向地市级统筹推进,我国目前的统筹层次不利于发挥集中管理的优势。

⑶社会保障资金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够,资金运作缺乏长期预备机制。管理制度不健全、法制化不到位、监督不利等,在实践中产生了一系列严重问题。资金运作的储备性功能不足,未来可预见的资金缺口问题严重,资金的预警系统没有建起来,都给新制度的运作带来了直接的威胁。

⑷社区服务体系有待发展,社会保障管理基层基础工作需要加强。社区服务设施数量不足、功能单一、投入不足、总体水平不高等问题不断凸显出来,加快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已成为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效率的重要“瓶颈”。 5. 当前我国应该主要从哪些方面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根本指导思想。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应

注重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①政策管理与法制管理相结合,以法制管理为主。社会保障是以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为宗旨的,管理对象具有社会的广泛性和全民性,管理过程极为复杂,涉及国计民生的普遍性和问题,因此,提高立法层次、实现法制化管理是社会保障的内在要求。没有法制化管理社会保障就难以发挥其应用的效力。②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国民的基本社会保障权利。让地方政府充分负起责任,发挥分散的优势。特别是对信息要求较高的社会救济和公共卫生领域;在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和明确各级政府社会保障事权财权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转移支付逐步实现各地居民相对公平地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③健全社会保障预算,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社会保障预算是政府介入社会保障活动,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健全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应包括:社会保障基金收支与一般性税收收入安排的社会保障支出分别编制预算,不合并编制预算;社会保障基金收入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一般性税收收入安排的社会保障支出必须稳步增加;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监管。④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社会保障对象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社区主要承担服务功能,切实为居民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个性化的社会保障服务。为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应充分发挥行政机制、互动机制、志愿机制、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社区居民的社区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以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服务覆盖到社区,整合规范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作用。 6. 简述社会保障水平“不适度”的表现及影响

社会保障水平是“质”与“量”的统一。从“质”上将有“适度”与“不适度”之分,具体衡量标准是社会保障费用支出是否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社会保障水平的“不适度”,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保障自身的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社会保障水平的“不适度”主要表现在:①社会保障水平过低②社会保障水平超度③社会保障的结构性不合理。其中,结构性不合理又包括:①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结构性不合理②社会保障水平的地区结构不合理③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④社会保障水平的城乡结构不合理⑤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间的社会保障水平不合理。社会保障水平“不适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影响公民的经济生活水平、抵御风险的能力差②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国民经济产业布局以及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不相适应③不利于促进就业与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④不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效率、保持社会经济活力⑤不利于激励公民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由此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危机社会稳定和谐的大局。增加社会经济发展的负担,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 7. 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

社会保障法的原则是指贯穿社会保障法律规范的始终,并对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体系起主导作用的基本准则。它主要包括:

① 权利保障原则。权利保障,即将获得保障视为公民权利和国家义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权利保障原则是社会保障法的首要原则。 ② 社会共同原则。通过强制立法建立社会共同责任机制,使社会风险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承担,一方面,国家要承担诸如提供基本保障、监督管理补充保障计划以及鼓励个人自我保障等方面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发挥企业、各类社会组织、社区、家庭、及个人在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促进社会保障主体的多元化、筹集渠道的多样化、保障形式的多层次化、为建立多

支柱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奠定基础。

③ 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社会保障的项目及标准立法时,必须从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国家、社会以及社会成员能够承担的财力和物力。另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模式的选择也应体现与本国经济社会特点相适应的原则。 ④ 社会公平原则。社会保障是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的一种转移,这种转移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公平。所以,社会保障是实现公平的一种政府机制,但这种公平必须与经济发展的效果结合起来,否则,不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⑤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就是要把全体社会成员纳入保障范围,以构建一个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充分利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各种社会保障措施,来使的得每个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8. 老年社会保障的意义有哪些? 9. 简述现代老年社会保障的基本类型

现代老年社会保障主要包括:①投保资助型老年保障模式。投保自助型养老保障制度是由社会共同负担、共同享有的保险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企业、个人投保占主要部分,国家承担补贴或资助。在这种制度下,工薪劳动者和未在职的普通公民,都属于社会保险的参加者和受保对象,他们必须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一定的养老保险费;投资资助型养老保障制度对受保人的保险金规定了一定的层次性,具体来说可分为三次:第一层是普遍养老保险金,属于人人有份的养老金;第二层是雇员退休金,企业的雇员只要按规定缴纳保险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即可享受;第三层是企业补充退休金,这是为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企业声誉,保证退休职工享受到更高水平的退休金,而实行的退休待遇。这种模式的资金管理难度大,需要的科学性也很强,管理成本也较高。②福利国家型老年保障模式。福利国家型福利老年保障模式是指在实行与职业相关联的养老保险时,还实行普遍养老计划,从而达到高水平养老保障的养老金体制,其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政府将税收收入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向普遍养老金供款。③强制储蓄型老年保障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养老保障基金来自雇主和雇员两个方面,国家不进行直接的投入,只是给予税收和利率的政策性支持④国家保险型老年保障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工薪劳动者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之后均可享受国家法定的社会保险待遇,但国家不向劳动者本人征收任何老年保险费,老年所需要的全部资金,都来自国家的财政拨款,或者说都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从养老金的领取方式来看,一般是必须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

10. 简述中国现阶段养老保险的主要内容

11. 简述中国现阶段城镇老年社会保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但仍面临新的问题。 ① 隐形债务的责任未能落实。养老保险隐形债务一般是指在“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下对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的承诺,是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统筹制”向“个人账户积累制”转轨过程中所要支付的过渡性费用。在养老金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或半基金积累制转变过程中,由于已经工作和退休的人员没有过去的积累,而他们又必须按新制度领取养老金,那么他们应得的,实际又没有的“积累”部分就被称作养老金隐性债

务,或隐性养老金债务。如果不进行制度转变,隐性债务要永远存在下去。 ② 个人账户基金“空账”运转问题。现在的退休者没有个人账户资金,养老金又要按标准发放,社会统筹的资金远远不够支付庞大的退休群体的需要。从债务关系来说,养老金的空账运转是现在向未来的透支,是老一代向年青一代的透支,改革要解决的养老金危机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解决,长此下去必然隐藏巨大的资金风险,动摇新制度的根基。 ③ 养老金资金问题缺口问题。新制度运行以来,社会统筹资金缺口问题已经出现。包括:企业欠费问题;职工个人承担养老保险的投保能力较低;覆盖面的问题;关于社会保险基金增值的问题。

④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上的问题。在制度或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基金管理和运用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财政、审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确保制度基金的安全。

12. 简述中国现阶段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和组织机构个方面的限制,农村养老保险在发展中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化水平低,目标人群的覆盖面过窄。目前能够领取社会保险金的人数只占投保人的5%左右,投保社会保险的人群主要是中青年人,当前的老年人收益面很小。②保障水平低,不能完全起到社会保障的作用。在低经济水平下,未来农村社会保险的投保积极性受到不利影响,制度发展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③农村养老保险缺乏健全的法制化管理和规范。养老保险的管理和运作以及具体实施方面,缺乏规范的法制化措施,致使实际工作中漏洞较多,某些社会养老保障措施不能得到落实。④思想观念不适应。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仍然认为养儿防老或家庭养老可靠;他们很多人对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障作用认识不清,怕受骗上当;他们不愿做眼前见不到收益的事情。

虽然存在问题和困难,但农村养老保障建设应该是坚定不移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稳步地建设农村老年保障体系、,向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的目标稳步前进,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全覆盖。 13. 各国规定的享受失业保险中,共同强调了哪几个方面? ① 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失业,即必须是非本人原因引起的失业,才有申请失业保险的资格。

② 处在法定劳动年龄并具备工作能力。未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即使有过非法就业的经历,也无权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超过法定就业年龄的劳动者,原则上也不再享有获得失业保险的权利。 ③ 有就业愿望。失业者到规定的失业管理部门登记失业并接受合适的就业安置和职业培训,被视为有就业愿望。 ④ 依照法规或章程履行被保险人的义务。包括投保或缴纳保险费时间达到规定最低期限,失业前有过失业经历并且就业时间达到规定的下限。 14. 军人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军人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⑴军人保险。军人保险是指通过国家立法,设立专项基金,在军人遇到死亡、伤残、疾病、年老等风险,永久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以及因军人职业连带风险影响军人家庭生活时,给予军人及其家属一定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障方式。、军人保险具体包括:军人伤亡保险;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⑵军人福利。

军人福利是国家、社会组织与军队为提高军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水平而提供的各种福利项目和福利设施。我国的军人福利体系主要由社会补贴、职业福利、社区服务和其他军人福利事业等众多项目组成。⑶军人社会优抚。军人社会优抚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通过政府的行为,对有特殊贡献的军人及其眷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社会保障的总称。军人社会优抚一般包括军人优待,伤、残、亡军人的抚恤及福利待遇,政府对军人的社会支持等内容。⑷军人退役安置。军人退役是指现役军官、士兵服役期满或由于别的原因退出军队。退役安置是国家和社会向退出现役的军人提供的经济和服务保障。军人退役安置制度是国家因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单独为军人提供的一项特殊的制度安排,其目的在于保障军人退出现役后的生活安全。我国军人退役安置体系主要包括退役士兵安置、退役军官安置以及军人转业培训等内容。⑸军人社会救助。军人社会救助是指国家、社会和军队向低收入的军人家庭和遇到特殊困难的军人家庭所提供的一种经济帮助和照顾。军人救助的主体主要是政府与社会,其保障重点是对军人家庭因贫困或灾害等带来的生活困难给予一定补助,包括随军配偶生活困难补助与军人生活困难补助。 15.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改革和发展的目标?

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方面的方面的目标: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城乡残疾人普遍加入基本养老保和基本医疗保险,险逐步提高基本医疗和康复保障水平。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范围,适当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推进残疾人慈善事业加快发展。另外,要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改善残疾人状况,不断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水平的差距,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国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16. 西方国家的员工福利制度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17. 简述最低生活保障的原则 为了建成有效的“社会最后一道安全网”,最低生活保障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基本社会需求的原则。低保制度应把着眼点放在对居民最低生活需求的保障上,实现“兜底”它要面对的是现实存在的贫困问题,使陷入贫困的社会成员能够维持生存,进而摆脱贫困;同时,保障水平不能过高,以防止出现“养懒人”的现象。 ②普遍性原则。凡收入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低保标准的居民,不论其身份地位、有无职业,均可一视同仁地享受救济。

③法制化原则。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的平稳运行,有赖于以法律形式将各项政策措施加以确定,并依法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工作的稳定性。 ⑤ 公民基本权利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因此,在开展低保工作时,必须切实维护居民个人的尊严。

18. 目前农村扶贫战略和具体方法有哪些?你有哪些设想?

农村扶贫有以下几种战略:①体制改革缓贫战略。在农业体制严重制约农业发展的地方,体制改革对于增加农业产出,推动贫困缓解,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②经济增长扶贫战略。通过农产品价格上升使收入从富裕的人口向贫困的人口转移;通过新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使收入从富裕的人口向贫困的人口转移;通过贫困人口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使收入从工业和服务业向贫困人口转移;通过政府税收的转移支付,使收入从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转移。

③项目开发战略。项目开发扶贫通过以下方式产生扶贫效果:农业项目开发通过直接增加贫困人口的实物产出和农业收入而产生扶贫效果;教育卫生项目通过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和体制而对扶贫发生长期影响;工业项目通过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而产生扶贫效果;劳务输出项目通过直接促进农村贫困人口的就业和收入提高而产生扶贫效果。 ⑤ 区域开发扶贫战略。区域开发扶贫战略即以综合性扶贫措施,促进贫困人口集中区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提高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来实现稳定减缓和消除贫困目标的战略。

农村扶贫的具体方法有:①劳务输出,即把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输出到其他地区进行异地就业。②小额信贷。小额信贷是通过一定的金融中介为具有一定潜在负债能力的穷人提供信贷服务的一种特殊信贷方式。小额信贷的主要内容:与用户建立友善的关系;为用户提供方便的交易时间和场所;实行商业化管理,提高机构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率;实行激励用户还款的连续贷款政策;为贷款的穷人提供培训和技术方面的服务;设立小组风险基金等。③以工代赈。以工代赈是扶贫对象通过参加必要的社会公益劳动而获得赈济的一种特殊支持方式,是我国扶贫方式由单纯救济转向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一种有益尝试。重点是修建县乡公路、桥梁、农田水利设施、小型水电站等工程。政府主要是以挑拨的实物为工资,发放给参加工程的贫困农户。④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积极采取措施,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深入农村基层,为农民提供文化、科技、卫生等方面的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我的设想:

19. 如何完善我国就业社会保障制度?

⑴落实国家新一轮就业扶持政策。就业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化;拓宽就业渠道,形成多种所有制吸纳新增劳动力资源的格局。

⑵建立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的体系化。

⑶构建新时期就业保障制度。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包括职业介绍,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咨询指导,定期和不定期人才市场等,为就业求职和人才交流牵线搭桥。

⑷推出积极就业政策,完善新时期就业保障制度。推出一系列强化失业预防和就业扶助、促进再就业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包括:再就业指导和培训;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再就业扶持;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等。 三. 论述题

1.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遇到了哪些问题?它们是如何解决的?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人口结构等发生了转变,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受到挑战。①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经历了经济先高速增长,此后,速度有所放缓,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使政府财政收入和雇员工资增长趋缓,失业严重。失业者不仅不能为社会保障体系缴费,还需从社会保障体系中获得一定的给付,加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财务压力。同时,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也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降低了的经济效益。②社会人口结构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人口的预计寿命提高,老年赡养比不断上升,社会问题也有所增加,单亲家庭数量不断增加,增加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给付压力。③社会保障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一直以来,由于政府承担着居民的社会保障

的职责,所以,社会保障被想当然地视为政府的职责,社会保障的个人职责被忽视,此外,公共部门的运营效率低下,使政府管理的社会保障体系臃肿,服务欠佳。

发达国家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受到挑战,改革势在必行。

⑴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保障制度的改革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①渐进式改革,即在保持原有制度结构,内容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对一些关键因素进行调整,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主要有以下方式:改革缴费制度,增加缴费收入;改进计发办法,节约支出;增加社会保障制度的层次性②彻底的结构性改革,从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理念、财务安排、给付方式、管理运营方式等影响重大的领域进行改革。

⑵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推行多支柱的养老金体系,一些国家降低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的给付水平,同时,以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方式管理发展职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型养老金。多支柱的养老金制度改变了养老金的财务模式,即由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变。给付模式由给付确定型向缴费确定型转变。

⑶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主要通过:①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筹集能力,一是放松原有缴费基数上限限定,增加高收入人群缴费量,二是资金征缴责任中央化,三是改变筹资结构。②整合分散的基金结构,提高医疗保障资金的互助共济能力③扩大覆盖范围④医疗机构从被动补偿走向战略购买。一是购买者和提供服务者相分离;二是基于需求和风险估计的战略性资源分配;三是购买者之间的竞争。 ⑷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失业保险的改革集中在:①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面;②将失业保险与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相结合,实施主动的失业保险政策;③实行灵活的③失业保险政策,鼓励企业减少解雇的行为。

2.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问题是?改革的主要措施是? 社会保障的主要问题是:

⑴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制度条块分割情况严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以针对城市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为主,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仅限于合作医疗和“五保”供养,养老保障仍以家庭养老为主,没有正式的养老保障制度。 ⑵给付水平差别过大与平均主义并存。劳动者的待遇与就业状况密切相关,而与劳动贡献关联度不大,社会保障在不同所有制之间造成很大差别的同时,在同一所有制内部却形成了平均主义。

⑶总体经济发展低水平下的局部高福利。我国实行相对高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加重了社会保障的负担。同时,它又易使社会保障体系内的劳动者丧失进取心,滋生懒惰。 ⑷社会化程度低。社会保障通过社会化的互济作用来分散风险,但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已经退化为由企业自行负担支出的“企业保障”。 改革的措施:

⑴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新模式 ⑵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建立新的⑴医疗保险体系。 ⑶完善就业保障制度

⑷建立和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⑸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运营与监督水平 ⑹建立和完善居民住房保障制度

⑺推动和加快社会保障的法制化建设。

3.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问题应从哪些方面把握?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是否适

度?

从宏观上看,社会保障适度性问题主要应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政治稳定两方面展开的。首先,从国家或政府主导社会保障看,经济发展水平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财政收支来实现。其次,从政治稳定和收入分配角度看,国民越来越期望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和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发挥积极作用。此外,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与财政状况的好坏密切相关。同时,还应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从微观上,要解决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问题,应:①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②加快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③提高社会统筹层次,在更大的范围内运作管理社会保障基金④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的社会化⑤发挥政府的指向作用,加大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研究。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用一句话概括:“量”上的超前性和“质”的不适应度性并存。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看,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在“量”上都超越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是在“量”上超前性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无比优越的,已经完全解决的我国公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相反,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水平在“质”上是“不适度”的,具体表现在:“过低”与“超度”并存,也就是社会保障水平的结构不合理。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①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结构性不合理②社会保障水平的地区结构不合理③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④社会保障水平的城乡结构不合理⑤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间的社会保障水平不合理。

度?

从宏观上看,社会保障适度性问题主要应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政治稳定两方面展开的。首先,从国家或政府主导社会保障看,经济发展水平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财政收支来实现。其次,从政治稳定和收入分配角度看,国民越来越期望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和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发挥积极作用。此外,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与财政状况的好坏密切相关。同时,还应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从微观上,要解决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问题,应:①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②加快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③提高社会统筹层次,在更大的范围内运作管理社会保障基金④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的社会化⑤发挥政府的指向作用,加大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研究。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用一句话概括:“量”上的超前性和“质”的不适应度性并存。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看,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在“量”上都超越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是在“量”上超前性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无比优越的,已经完全解决的我国公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相反,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水平在“质”上是“不适度”的,具体表现在:“过低”与“超度”并存,也就是社会保障水平的结构不合理。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①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结构性不合理②社会保障水平的地区结构不合理③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④社会保障水平的城乡结构不合理⑤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间的社会保障水平不合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g3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