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的主要途径初探-2019年教育文档

更新时间:2024-03-13 17: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的主要途径初探

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国务院于今年5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决定中提出了“加快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可以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这两种教育类别有效的结合起来,打通职业教育继续发展的上升通道,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职业教育“立交桥”的构建,是以人为本,实现终身教育、体现教育公平、促进各类人才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何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人从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主要途径方面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做好中高职衔接

(一)以外部衔接为基础,实现中高职顺利对接。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外部衔接主要表现在招生、学制等方面的衔接上。招生方面的衔接是主要表现形式,为了使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主要划为中职毕业生,那么高职院校扩大对于中职学生的招生比例是必然选择,而目前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是针对于高中生,对中专生只有极少数的招生数额,也基本上是通过对口招生的形式进行招录,很大程度限制了中高职有效衔接。为了实现中高职顺利衔接,高职院校在招生制度应做出一些改革举措和实践尝试:

一是扩大对于中职学生的招生比例。高职院校可以适当以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各方面条件作为参考标准,按照学校的各方面条件的综合评估来确定对其的招生指标,这样既有利于对于每所中职学校的公平招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职学校的竞争与发展。

二是改革对口升学考试模式。高职院校采用对口升学考试的模式基本上复制了普通高考等学历教育考试的模式,以纸笔考试为主,以统考成绩决定录取,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发展潜质和职业就能力水平。对口升学考试要坚持“德育、技能考查为主,理论考试为辅”的原则,实行“德育考查+职业技能考查+理论考试”的考试模式,德育、职业技能和理论分别占总成绩的20%、60%和20%。

德育考查包括社会公益服务、职业道德实践、学生德育档案和学校德育考试四部份,分别占总成绩的20%、30%、30%和20%。社会公益服务是中职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必修课程,内容是为社区、医院、图书馆等公益机构和残疾人、特困家庭等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学校可根据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时间和表现给学生评定等级,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关心、合作,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道德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实践主要是根据学生在顶岗实习和半工半读期间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爱岗程度和工作表现来评定等级,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诚信、敬业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生德育档案包括学

校德育档案和社区德育档案,由学生就读的学校和所在的社区如实记载,反映学生在一个相对较长时间内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成长状况,评定等级,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注重智育的同时不忘修身养性,提高德行,成为一个和谐全面发展的人。中职院校要把思想政治课程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课程,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思想政治课程除了涉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外,还应包括网络媒体教育、财富观念教育和理财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中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在社会公益服务、职业道德实践、学生德育档案和学校德育考试中的综合表现评定等级,作为德育考查的成绩。如全校前5%的学生给予A+、依此类推。

理论考试只考语文、数学这两门基础课,涉外专业加考英语或相关专业课程。因为语文、数学这两门功课是一个人一生中使用最广泛的工具,是学习、生活、工作的基础,必须学好。理论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考试、阅卷,其成绩分省市按排名确定等级,如全省前5%的考生给予A+,依此类推。

职业技能考查要突出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学生在校期间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加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等级水平。学校应鼓励学生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一专多能,考取不同专业的资格证书和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评定机构根据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

职业技能考查情况授予资格证书,评定职业等级。学生毕业时所拥有的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就是其职业技能考查成绩。 三是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我们可以尝试为中职学生提高学历水平开辟“直通道”,试点建设中高职一贯制学校,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新模式,统一管理、安排中高职课程与教学计划,让初中毕业生考上中职后,经过五年或六年的培养,经考核合格可以直接获得高职大专毕业文凭,使更多的青年人能接受到高等职业教育。

四是尝试职业技能大赛获奖者保送入学的选拔制度。中职毕业生如在职业技能竞赛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比如获得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以上者,可保送高职或本科院校相关专业学习深造。以职业技能竞赛作为评价中职学生的标准,把技能高、业绩好的中职毕业生保送入高职,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比较受欢迎的升学方式,也符合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 (二)以内部衔接为核心,实现中高职顺利对接。 中高职内部衔接主要体现在学校内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衔接上,如果说外部衔接是为了促使中高职衔接的外延式发展,那么内部衔接就侧重于促进中高职内涵式的衔接。中高职内部衔接首先体现在培养目标的衔接上。将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技术型人才己无多大争议,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不同层次、类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同样,由于高等教育也承担工程

型人才的培养,而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与工程型人才都属于应用型人才的范畴,中高职的顺利衔接为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环境,技术型人才与工程型人才的错位竞争才能带来应用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中高职内部衔接的关键体现在课程的衔接上,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及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也是最能够集中和具体地反映出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所开设课程的有效衔接,是保证中高职顺利衔接的重点。课程的衔接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课程内容的衔接,二是课程实施的衔接。职业教育的课程一般分为三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中高职所开设课程内容的衔接主要是指在教材选择上应该遵循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原理。但是目前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特色并不是很明显,因为目前进入高职学习的大多是普通高中的学生,第一年进行的是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但是中职学生在入校第一年,也学习了专业基础课,如果在其进入高职学习时,仍然要重新学习一遍,那么就造成了学习时间的浪费,也体现了中高职课程体系的不完善,为了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将中职毕业生与普通高中学生进行分开教学以及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是必要的,将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习的年限减少为2年也是必要的,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中高职衔接的目的是为了促成技术型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过渡,课程内容的衔接也应该体现这一点;课程实

施是将已经选定的课程内容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检验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的依据,中高职课程实施的模式一般是“2+1”模式,也即是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最后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这种课程实施是符合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的,但在中高职衔接的前提下,继续以这种形式来实施教学还是有待商榷的,笔者认为,中高职课程衔接应该遵循边理论边实践的原则,因为知识总是在不断地更新,特别是技术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更为快速,如果中职学生在进入高职学习后,还是将顶岗实习定在最后一年,那就不利于其专业成长,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到企业去参加实习,边学习边实践,将所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过程,才能够确保培养出的人才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又具备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高职教育层次上移

(一)高职教育层次上移模式选择。

技术本科究竟应该怎么样开展,是职业教育领域理论者和实践工作者一直在致力解决的问题,是单独地提倡将现有高职院校升格为技术本科,还是在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内以附属学院的形式开展技术本科,又或是完全将其交予普通高等教育来承担等等,采取何种形式,确实值得商榷。国外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二元制模式、一体化模式以及多样化模式。二元制模式即让普通高等教育院校与职业类院校共同承担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保持两类教育的发展特性;一体化模式是指各类高等学校

完全综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型的机构,它是同一机构内的分化,目的是加强大学的研究功能与非大学机构职业性功能之间的联系;尽可能增加不同课程学习之间的转移与衔接;加大非大学机构的研究力度;更好地利用高等教育资源,提高非大学机构学习的吸引力。多样化模式则是提倡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同时存在,扩大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进入不同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路径。在对国外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借鉴后,依据我国特有国情以及开办多样化高等教育的现实条件,比较适合现阶段技术本科发展的模式为多元化模式,也即是借助各种高等教育机构来共同发展技术本科教育。 (二)高职教育层次上移发展取向。

实现高职教育层次上移采取多样化模式是可取的,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引导下,积极发展技术本科教育也是应时应势的,但是其发展取向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结合目前我国发展技术本科的环境,关于发展取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以适当升格为标准;适当升格现有的高职院校也就是要求不能盲目升格,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人才供大于求的现象应该为技术本科的发展提供借鉴,在其发展初步阶段,应坚持以“精英化”为目标,将办学条件达标(师资、实训、校企合作等)的高职院校率先升格开办技术本科,也可以先从示范性高职院校开始,但如何完成这类院校的升格、标准是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将是发展技术本科需要解决的问题,高职教育层次的上移应该与普通教育

领域内正常的“专升本”有所区别,不能以单一的书面考核作为标准,应体现本科层次技术教育的特征。其次,要以区域性发展为原则;各类教育发展中,职业教育的区域性表现的较为明显,这一点在示范性高职的范围分布就可以看出来,技术的进步是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以区域性为原则发展技术本科,也即是要求先在经济发达、沿海城市率先发展一批技术本科院校,再以职教集团化的方式带动发达及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事实上,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在办技术本科教育条件上颇具优势,前500强企业群居于不仅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探索,同时也有助于兼职教师的聘用,技术型人才在这类城市中也会最具影响力,从这些角度上讲,区域性地发展技术本科是有现实依据的。最后,高职教育层次上移,要以实现内涵式发展为目标:实现技术本科内涵式发展,也即是要求不仅仅是在形式上做到学历层次的上移,更应该体现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在课程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也要有所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在职业教育内部体现最为明显的是可以促进专业学位制度的完善,目前我国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是没有学位的,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必须要改革学位制度,授予技术本科院校学生偏重于技术应用的专业学位,使之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位有所区别,也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必要举措。

三、做好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沟通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沟通稍显不顺畅,

中职学生一毕业大多走向工作岗位,很少进入高等院校接受再教育的。提倡中职毕业生部分进入普通高校继续学习是在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发展立交桥的理念下提出的,为了满足中职学生“立交桥”式人才成长,允许一部分中职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学习;高职与普通高校的沟通虽然存在,但这种形式的沟通只是较为基础的一点,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有效沟通,最为有效地方式是在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学历层次上移的基础之上。具体来说,中高职与高等教育的沟通主要体现以继续学习的形式与高等教育沟通,即允许中职和高职学生进入普通高等院校继续学习,可以开设一些必要地“对口升学班”以使中高职的学生更快的适应高等教育体系,同样,因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同,中高职学生进入普通高等院校考核的标准既包括书面测评的方式,同时也可以通过参加技能大赛选拔一定的免试生。 陶表红提出:“在普通高等教育渗透和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传统本科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技能的不足。”实践也证明,高等教育过于注重学术化的倾向是不利于人才培养的,传统的本科教育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在高等教育内有效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不仅仅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立交桥”构建的有力支撑。大多数普通高校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企业都会对其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培训,以帮助他们加深对于所从

事职业的理解。事实上,对于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基本了解以及基础的职业素质是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有所了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在普通高等院校多开设一些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是必要的,加强对于普通高校学生毕业前的职业指导,促进他们良好职业观的形成。实际上,职业规划指导也应该成为普通高等院校的重要课题,一方面从高等教育角度来说,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定位将要从事的职业,以实现就业;另一方面从职业教育角度来说,既有利于职业教育“立交桥”的反向构建,同时也有利于促使普通高等院校承担起协调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

四、做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沟通

继续教育体现了终身教育的特征,也使每个人一生都有接受系统学习的机会,在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职业教育“立交桥”构建过程中,继续教育是有力支撑,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毕业生“召回制”成为热门词汇,无可否认的是“召回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己就业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难题,但其在现实中的有效实施距离理想化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实现己就业职业学校学生从“工作者”向“学生”角色的转变似乎也不具备条件,继续教育的存在则可以相对缓解这一难题。与继续教育的

沟通主要是针对那些己经走向工作岗位的职业学校学生,让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接受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来提高自己的专业

知识,从而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这样既满足了终身学习的目的,同时也不影响就业。而实际上,我国目前继续教育大多是由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承担,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在职业教育“立交桥”构建过程中同样有利于三种教育类型间互通。 总之,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是实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必要举措;是衔接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中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纽带。职业教育“立交桥”的构建实际上也即是为了促成不同教育类型的相互转换以及教育层次的衔接,其顺利实施不仅仅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条件,同时也利于实现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立交桥”式教育可以为“立交桥”式人才培养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知识,从而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这样既满足了终身学习的目的,同时也不影响就业。而实际上,我国目前继续教育大多是由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承担,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在职业教育“立交桥”构建过程中同样有利于三种教育类型间互通。 总之,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是实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必要举措;是衔接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中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纽带。职业教育“立交桥”的构建实际上也即是为了促成不同教育类型的相互转换以及教育层次的衔接,其顺利实施不仅仅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条件,同时也利于实现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立交桥”式教育可以为“立交桥”式人才培养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fl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