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创建要着力在群众上

更新时间:2023-08-22 06:3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篇:精神文明创建要着力在群众上

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立足新方位、找准新坐标,抓住历史机遇,应对风险挑战,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宣传范文】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并取得巨大成就。安徽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综合抓手,坚持在群众性上下功夫,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形成“领导想着、群众盼着、共同干着”的工作格局。目前,安徽省16个省辖市已有8个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7个城市获得提名。近期,中央文明办公布了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中的141个地级以上城市、城区2018年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我省4个参评城市进入“地级提名城市”的前20名。

干部群众一起干。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哪一部门、哪些人的事情,而是全党全民共同的事业。安徽省委提出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程度再高不为高、工作力度再大不为大,谋划部署全局工作必有精神文明建设,调研督查必看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大事必做专题研究。省委以上率下,带动全省各地各部门推深做实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过去有群众说,灯不明、路不平,看看干部行不行;办事慢、风气差,领导应该抓一抓。现在群众普遍认为,抓创建,干部受了累,我们得实惠;干部弯腰干,我们也不能站着看。更多群众踊跃献计献策、热心志愿公益、参与环境整治,形成了干群齐动手、同努力的共建共享良好局面。

大事小事一起办。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安徽省委始终不忘“为民、利民、惠民”的创建初衷,努力做好凝聚民心的“加减法”。大事大力抓。精神文明建设是在头脑里搞建设,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是首要政治任务,我们组织开展“六团六进”基层宣讲11万余场,“举旗帜·送理论”专题宣讲1.2万余场,实现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61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运营,有效打通党的创新理论到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难事不畏难。聚焦民生问题,建立完善督查通报、暗访曝光、后进约谈、动态管理等机制,制定整改落实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让群众“一网”办事、“一门”服务、“一次”办结。小事不嫌小。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旧小区、道路积水点等相关问题,我们以改促创、以建促创,把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为群众解决了许多想解决而没有能力解决的实际问题。

面子里子一起要。文明事关形象,但绝不能搞形象工程;创建需要形式,但绝不能搞形式主义。要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不能做表面文章。近年来,我们突出“实”、力戒“虚”,努力做到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以价值增添颜值。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好人成名人”工程,选树各级各类好人模范超过100万人,其中入选“中国好人榜”和“全国道德模范”的总数均居全国第一。安徽省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名额为57名,其中有10位是道德模范。救助有困难的好人模范达1.2万人次,树立了“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鲜明导向。以素质提升品质。把提升市民素质作为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行为规范入手,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开展依法打击“老赖”的“江淮风暴”行动,发布诚信“红黑榜”实现常态化。开设“好人天天见”、“榜样”等专题专栏进行正面引导,仅2018年就推出全国、全省重大先进典型359人。开设的“你该脸红了”等专题专栏则是曝光不文明行为,有力推动形成遵规守礼的良好氛围。以新风涵养民风。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联合下发《关于全省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的指导意见》,弘扬新风正气。去年以来,累计问责192名有大操大办行为的党员干部,一些地区礼节负担下降近80%,多了“人情味”,少了“人情债”,让城乡焕发出文明新气象。

先进后发一起抓。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既要抓住主流,又要注意支流;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一般;既要树立典型,又要带动面上。我们力争文明全覆盖、创建无死角,不仅要抓住“两头”,还要抓好“中间”,全力打造梯次推进、逐级提升的精神文明建设新格局。以文明帮提名。发挥全国文明城市的示范引领作用,文明城市与提名城市签订结对共建责任书,文明城市上门教,提名城市登门学,互派骨干驻点帮扶指导,共享经验、共克难题、共同提高,推动形成争创共同体。以城市促乡村。把县域创建作为新的着力点,在全省农村开展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革命”,分类推进文明村镇、文明户和文明家庭建设,更多乡村实现了“垃圾不乱埋,污水不乱排,下雨不脏鞋,游客愿意来”,过去一些地方“城市很好看、农村不能看”的被动局面得到改变。以窗口带系统。创建人民满意窗口,集中整治“冷、硬、拖、卡”等问题,分系统推出先进标兵,落实文明单位动态管理措施,涌现出“温馨交通、微笑服务”等全国行业创建标杆和许启金、杨苗苗等一大批行业服务的标兵个人。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务实管用之举,抓得准才能走得稳,好作风才有好作品。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宗旨,不断提升城乡群众创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思想宣传范文】二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好不好,关键要看这种制度是否有利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历史和现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焕发科学社会主义生机活力的中国实践,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以其独特魅力和巨大优越性,生动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个重大问题。

开辟民族复兴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曾经在黑暗中求索,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用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人民走出漫漫长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开启了光明征程。新中国的成立,使亿万中国人民摆脱“三座大山”的压迫,站了起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艰辛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开启改革开放进程,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奇迹,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者前后相继,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和前提,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和发展,绘就一幅壮丽宏伟的历史画卷。

这幅历史画卷,以清晰的脉络凸显出一个重大的历史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同时,也以充分的事实印证了一个强大的历史逻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是这一历史逻辑的现实要求和生动表现。我们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感,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焕发科学社会主义生机活力

社会主义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制度的探索和追求,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深刻批判旧世界的过程中发现新世界,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等等。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坚决反对不顾实际情况照搬照抄其理论,反对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要求在实际运用这些原则时,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深入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坚持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例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等。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后,西方出现了所谓“历史终结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也出现了诸如“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社会主义还行不行”之类的疑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中国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事实,让这种论调彻底破产,让这种疑虑日益消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砥砺奋进的历程充分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造福最广大人民群众

判断一种制度优劣,还要看其为谁服务、为谁谋利。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带领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为了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造福最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追求就是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从1978年到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有力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断增进人民福祉,让中国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民生疾苦放在心头,把改革发展责任扛在肩上,着力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时刻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既通过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群众前进,又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获得前进动力;既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强调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磅礴伟力不断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日益彰显。

正如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奋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我们伟大的祖国,前程一定会越来越远大!

【思想宣传范文】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深刻认识忠诚的政治意蕴,科学把握忠诚的丰富内涵,切实做到忠诚的知行合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党性的充分体现,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要求,也是攻坚克难、永远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1.忠诚的政治意蕴

党内所有的政治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对党是否忠诚。没有了对党忠诚,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等等,都会成为一句空话。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政治要求、政治试金石。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落到实处,讲忠诚是第一位的。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建立在忠诚基础上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先进优秀同样是建立在忠诚基础上的。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尚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没有忠诚,就不可能为信仰为理想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没有忠诚,就不可能对人民对事业情真而意切、坚定而担当。

列宁说:“徒有虚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讲的就是共产党人必须真正地、表里如一地忠诚于党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理想。201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6位老队员、老党员的回信中强调,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有了这样的政治品质,就能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忠诚是党员干部的政治试金石。党员领导干部讲政治,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是发自内心、坚定不移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站得稳、靠得住。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不能只看是不是有共产党员这个政治身份,而要看他的所言所行、所作所为、所好所恶是不是真正表里如一,是不是真正忠于信仰、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组织。

现在有一些党员干部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思想上并没入党,与党不同心,与党不同行。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危机风险考验面前,在个人利益和诉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搞政治投机,搞“口头忠诚”“伪忠诚”。一些党员干部过着“双面人生”,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人前一套背后一套,批评别人是一套、面对自己又是一套,把忠诚老实当作面具,以掩盖信仰上的荒芜、对钱权的贪念。古人讲,“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党员干部要“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始终保持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才是对党绝对忠诚,也才能做到对党绝对忠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取得的成就、创造的条件、迎来的机遇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困难阻碍也愈加凸显,“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四种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面对复杂形势、艰巨任务和严峻考验,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与党同心,站稳立场、保持定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唯有如此,才能赓续红色基因、不断砥砺前行,谱写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书写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文章。

2.忠诚的丰富内涵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忠于信仰、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组织这四个方面既各有侧重,又高度统一,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体现为忠诚于党。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必然是忠于信仰、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组织的;中国共产党人做到了忠于信仰、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组织,对党忠诚自然就在其中了。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信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人是忠于自己信仰的觉悟者。毛泽东同志提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帜”就是讲信仰的。只有旗帜竖了起来,才会应者云集,知道向哪里去靠拢。邓小平同志强调,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所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在随时准备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忠于国家就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忠于国家就要以身许国、以身报国,把自己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不论身在何处,都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里,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自觉使个人奋斗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

忠于人民贯穿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隔5年,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忠于人民,根本就是坚守“人民至上”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不忘初心,首先就是不忘“为人民谋幸福”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有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忠于人民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组织起来,把千千万万的政党成员拧成一股绳,把千千万万政党成员的智慧汇聚到一起,把千千万万政党成员的意志指向同一方向,才会化成集体的行动,产生1+1>2的效果,才会形成建设新世界、开辟新事业的巨大力量。

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忠于组织。在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不忠于组织,在重大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摇摆、态度暧昧者大有人在。一些党员干部口头上拥护中央,暗地里对中央决定说三道四,甚至公开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的对中央决定不是坚决执行,而是态度模棱两可、行动拖沓懈怠,处处为自己留“余地”;一些领导干部对中央的决策部署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不是认真研究落实,而是一门心思找“对策”,等等。忠于组织,就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热爱党、拥护党、永远跟党走。

3.忠诚的实践要求

忠诚,不是空对空的口号,而是真抓实干的具体行动。邓小平同志曾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心中有党、对党忠诚,就必须把对组织、对人民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勇创佳绩、拼搏进取的工作劲头,在奉献中生动地体现共产党人的忠诚精神。

忠诚的根基是觉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面对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矛盾,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靠的就是觉悟,最终检验的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觉悟了,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共产党员是否有觉悟,觉悟是高还是低不能靠自我标榜,不能自以为是,关键要看我们的行为是否符合党的宗旨。共产党员日常的每一件工作,每一个行为既是觉悟的体现,又是对觉悟的养护。

对共产党员来说,觉悟绝不仅仅是想清楚一些“好道理”,更是做对了一些“实事情”。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通过党性修养和党内生活锻炼不断提高觉悟,通过工作实践和斗争磨砺不断坚定觉悟。

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这是对忠诚品质的考量,也是检验忠诚度的标准。

身为党员,如果只想要“共产党员”这个身份而不想也不去做“共产主义者”,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不愿意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甚至公开质疑嘲弄党的宗旨主义纲领,还美其名曰“解放思想”,这样的党员根本不可能对党忠诚。身为党员,如果不守纪律不讲规矩,把组织当成来去自由的“大车店”、各取所需的“大卖场”、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甚至拉帮结派、团团伙伙,搞“独立王国”,这样的党员何谈对党忠诚。身为党员,不能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不理睬,甚至还以“闯红灯”“打擂台”“夹私货”为荣,这样的党员离对党的忠诚差距不止十万八千里。

党员领导干部讲忠诚,就要经常在这三个方面对对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没有做到;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对表的时候既要定性,还要定量,既要看一时一事,还要看常态持久,既要看表现出来的行为,还要看背后的动机觉悟。

更重要的是,要在“四个伟大”的实践中证明忠诚。当下,中国共产党正在统揽进行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我们要发扬将斗争进行到底的精神,切实增强斗争意识,不断提高斗争本领,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用夺取伟大斗争的新胜利证明忠诚。我们要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要节俭内敛、敬终如始,要严以治吏、防腐戒奢,要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彰显忠诚。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辉煌。

【思想宣传范文】四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放射出灿烂光芒、结出丰硕果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历史高度,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性的重大检验,也是对我们党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能力水平的历史检验。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们党顺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适应中国国情,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积贫积弱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人间奇迹。马克思主义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消除剥削和两极分化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进行改革开放,推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转变,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这个伟大觉醒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办事,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顶住各种压力、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改革开放中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个伟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品格的新激发,是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追求富裕,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的必然产物。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断回应重大时代课题,保持强大生命力。邓小平理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科学发展观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正在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的伟大实践。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党正在经受革命性锻造。新时代新使命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回答和解决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理论探索,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以“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作贡献。这一思想精髓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民族抱负、世界责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个伟大飞跃证明,科学社会主义依然保持内在动力和生机活力,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执政70年来,中国共产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党,成为长期执政的党。虽然党的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党经受住了长期执政的考验,这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生动诠释。在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到底,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从而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新中国成立70年,绘就了一幅伟大社会革命与党的自我革命相辅相成、协同推进的壮丽画卷。70年沧桑巨变,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根本原因就在于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党的坚强领导是这场伟大社会革命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指引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奋斗历史,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改变中国命运的艰辛历程;新中国70年的沧桑巨变,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建设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飞跃,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迈向民族复兴的崭新篇章。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带领中国人民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坚定前行,奋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这是一个更加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正确航向的新征程,是一个更加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回答和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重大问题的新征程,是一个更加需要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征程。把我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谱写科学社会主义新篇章的伟大实践。当中国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强国时,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将更加充分地展现其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为什么“行”将更加有说服力地显示其实践威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变为现实,将是中国人民在科学理论指引下创造自己历史的伟大奇迹,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续写的壮丽史诗,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际相结合的恢弘乐章。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创新发展,更加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道义力量,指引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思想宣传范文】五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必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学习历史、分析历史、把握历史规律,真正从学习历史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精神营养。学习和运用历史思维关键在于担当实干,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吸取历史智慧,进而抓住历史机遇,强化历史担当,作出历史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党治国治军实践中,始终运用深远的历史眼光、深邃的历史学识、深刻的历史思维,分析现状、判断趋势、把握未来,为全党同志学习和运用历史思维树立了榜样。今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等六大思维能力。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培养历史思维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历史思维,是以历史材料为依据、为参照,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历史视野和发展规律中思考分析问题、把握前进方向、解决当下问题的科学思维活动。培养历史思维,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善于向历史学习,总结吸取历史经验,无论对民族、国家、政党还是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

培养历史思维,可以鉴古知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历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鉴古知今是中华民族一个优良传统。研究表明,从公元前841年开始,中国人有文字的历史记载就没有中断过。从那时起,中国人就十分重视以史为鉴,以回顾历史为指导评判并规划现实,观今而思古,鉴古而知今。习近平总书记一向重视对历史的学习总结和从历史中吸取治国理政的有益经验。他不仅多次专程赴延安、西柏坡等地调研,瞻仰老一辈革命家故居,还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围绕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反腐倡廉以及党史、国史等开展集体学习,要求全党牢记历史经验教训。

培养历史思维,可以古为今用。我们学历史不是单纯为了掌握历史知识而学习,或是把历史简单地当作故事读,而是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通过历史思维,做到古为今用。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各个时期的历史学家也都有其历史局限性,每个人对历史事件的看法都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做到古为今用,首先就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去衡量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哪些值得学,哪些不能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不能读死书,要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对所读之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古鉴今、古为今用,这样才能在我们认识和处理现实问题中发挥历史知识应有的积极作用。

培养历史思维,可以敬畏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历史感就是对历史的敬畏,正是历史,让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一个不尊重、不敬畏自己历史的民族,是不可能为别人所尊重的,也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为官、做事、做人如何,历史和人民一定会有公平公正的评判。因此,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一颗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做出一番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检验的政绩。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领导干部要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必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学习历史、分析历史、把握历史规律,尤其要以谦虚之心向历史这本大教科书求教,以智慧之心吸纳历史中积淀的精髓,以开拓之心借鉴历史之光照亮未来,真正从学习历史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精神营养。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必须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思维的哲学基础。我们要形成科学的历史思维方式,就必须坚持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识世界、对待历史、展望未来。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就是历史由人民创造,人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政策措施、衡量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历史唯物主义还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研究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我们要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就要秉承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必须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主观消解客观,以片面遮蔽整体,以偶然否定规律,以编造取代事实,以戏谑对抗崇高,打着“解放思想”“反思历史”“范式转换”“还原真相”等旗号,肆意肢解、歪曲历史,混淆视听、迷惑大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定政治立场,学会运用历史思维揭穿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旗帜鲜明地同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必须提高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历史思维的核心是“过程”思维,即善于从历史联系、历史过程中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古人所说的“大道”,既是指治国安邦之道,也是指历史的逻辑、发展的规律。我们要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学会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寻找历史规律。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运用历史思维寻找和把握历史规律,善于拨云见日,认清世界发展大势。比如,在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形势下,坚持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坚持从世界看中国、从全局看局部、从历史和未来看当下,不断把握我国发展规律,作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并深刻分析了重要战略机遇的新内涵。我们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通过学习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规律性认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学习和运用历史思维关键在于担当实干

我们培养历史思维、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不是为了装门面、卖弄学问,而是为了学以致用,更好地把握当下。作为领导干部,学习和运用历史思维关键在于担当实干,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吸取历史智慧,进而抓住历史机遇,强化历史担当,作出历史贡献。

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历史一再证明,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抓住了机遇,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时代的领跑者。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给我国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失去了机即是危。机遇稍纵即逝,我们要紧扣重要战略机遇的新内涵,坚定必胜信念,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忧患意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绿色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善于变外部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不断实现转危为机,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中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

切实强化历史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只有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才能有所成就。当前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时和势在我们一边,但前进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一马平川,各种挑战和斗争不可避免,这就更需要各级干部勇于担当、敢于斗争,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要以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一天当三天用”的干劲,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

竭力作出历史贡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作为历史中的人,就要干历史中的事,在历史中创造历史。对领导干部来讲,要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作出自己应有的历史贡献,而不是尸位素餐,碌碌无为。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把握规律的能力,善于在学习和实践中找思路、想办法,出实招、创新招,努力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家里手。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特别是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善于把原则要求变成可操作的过硬措施,把目标任务变成实实在在的措施办法,推动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第二篇: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徐松平

同志们: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八次会议、市委十届十次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全面提升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业文明和谐水平、提高公积金中心的社会公众形象为目的,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的“六城联创”工作,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为促进住房公积金事业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中心党组决定,在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开展以“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机关”为内容的“二项联创”文明创建活动。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创建工作座谈会,主要是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交流经验。刚刚文明办的领导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分中心、管理部代表作了交流发言,都很好,受益匪浅。下面,我代表中心党组再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行风作风建设,实行依法办事,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需要,是提升整体工作的需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能推动我管理中心的干部职工进一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各项工作的能力;能促进领导干部坚定不移3 -

建活动的积极性。

(二)落实活动载体,推动创建工作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需要借助各种载体去实施。将“阳光公积金”、“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等系列活动和创建“五型”机关活动同时开展,提高创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推动我管理中心创建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

(三)围绕工作重心,增强创建工作的实际效果。创建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公积金工作重心,主动地为工作大局服务,创建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要与职能业务结合起来,努力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理清公积金发展思路,研究发展对策,及时发现和妥善解决公积金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把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全面建成惠及全民的小康社会,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的战略意图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要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为基层、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真心实意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要通过创建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工作方法,多出创新思路,多做创新工作。要防止就事论事,为创建而创建的现象,防止走形式、图虚名、搞花架子,做华而不实的事,努力使创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夯实工作基础,注重创建过程的资料积累。文明创建,需要基础,这包括思想认识、创建规划和目标、必要的内容和形- 4 -

式。各项创建工作都要以一定的资料来体现,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业务工作的资料积累,建好各种台帐,及时收集资料,加强文档整理,做好内部管理和其它工作。在各个创建环节和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形成、妥善保管创建工作的文字、照片和音像等原始资料,及时加以整理装订,确保各种资料内容完整、外形美观、分类规范、管理有序。要保证创建工作必要的物资基础,在坚持节俭办事原则的同时,对创建工作给予适当的资金投入。

(五)实行同创共建,构筑创建工作的整体合力。创建文明单位是全中心的任务。不仅仅是几个人的事,也不仅仅是领导的事,需要人人关注、人人参与。各分中心、管理部要根据创建活动的整体安排,落实责任,明确任务,扎实做好各项创建工作。要积极发挥党、工、青、妇等各类组织在创建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同志们,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是推动公积金事业全面发展,打造公积金品牌的一项重要举措。从现在起,我们要把创建工作贯穿于整体工作之中,做到常抓不懈,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投入到创建活动中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埋头苦干,努力奋斗,坚持目标,扎实推进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树立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良好形象,早日实现省级文明单位的目标。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 5 -

第三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点

2006年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着眼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突出工作重点,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创建内涵,拓宽创建领域,整体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使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群众化,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006年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总的要求是:坚持一个统领,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即争创省示范文明城市;努力实现两个突破,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上有新的突破,在提高创建工作的整体水平上有新的突破;积极推进两大建设,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有新的举措,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有新的拓展;突出四个重点,文明社区创建重点突出城郊型和亮点性社区,文明行业创建重点在“窗口”行业,“城乡结对、共建文明”活动重点向面上延伸,创建活动参与面重点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

一、突出重点,着力抓好省示范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县城)》和《省示范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县城)》,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争创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市,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打好基础。

(一)抓广泛发动。组织召开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对省示范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自觉的行动、更加扎实的工作,举全市之力、聚众人之心,兴起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新高潮。

(二)抓整改提高。按照[2005]18号文件《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实施方案》、《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责任分解表》的要求,在对2005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制订《市2006年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活动的实施意见》。围绕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目标,把握创建节奏,各牵头部门要发挥指导、协调作用,督促各个责任单位做好创建工作。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创建任务和要求,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各自的创建职责,采取有效措施,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到位。要按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逐条逐项地进行对照检查,深入查问题,找准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对未达标的项目,要制定时间表,切实完成整改工作任务,既要使已经达标的项目巩固提高,又要使未达标或基本达标的项目提档升格,努力使所查项目尽可能达到省示范文明城市测评体系A级标准。

(三)抓检查督促。由市联创办统一部署,组织各牵头部门按照省示范文明城市考评办法,采取材料审核、实地查看、问卷调查、专项检查等方式,重点检查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落实情况,督促各部门各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和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创建工作全面达标,并及时向市联创领导小组汇报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四)抓宣传引导。利用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一是新闻宣传。新闻单位要以“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为主题,加强正面宣传,深入报道创建工作的动态和成效,总结推广创建工作中新的做法和经验,树立创建过程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营造强大的宣传舆论声势,进一步动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掀起创建热潮,扎扎实实地推动创建工作。同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不文明现象和行为进行曝光。二是社会宣传。发挥各种阵地的作用,利用黑板报、宣传窗、公益广告、文明短信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进行教育引导。

(五)抓外围创建。协调市级有关部门围绕文明城市创建,继续开展“文明样板路”、“畅通工程”、“平安大道”、“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行风建设示范窗口”等评选活动,多层面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为文明城市创建营造良好的外围效应。

(六)抓文明素质工程。根据文明城市创建中关于软件建设的要求,结合全省开展的文明素质工程,以倡导“文明言行”为主题,继续深入地开展“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创文明城”主题活动,突出“讲普通话、讲文明话;办规范事、办文明事;做守法公民、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建和谐社会”等活动重点,开展“告别不文明行为”系列活动。结合全省开展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广泛宣传礼仪知识,推进文明礼仪宣传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的“六进”活动,努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二、抓住“两头”,整体提高文明社区创建水平

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的目标要求,继续把文明社区创建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第一载体来抓,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民心工程来抓,深入有效地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在扩大创建面和提高建成率的基础上,抓“两头”,即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社区和亮点性的社区,争取创建在数量上达标,质量上提高。

(一)加大中心城区文明社区创建力度。文明社区创建要在前几年创建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创建力度。要加强社区的建设和管理,从硬件上,加强环境的净化与美化,加强社区图书馆、文体活动室、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在软件上,从优化社区物业管理、强化社区民主建设、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入手,改善社区管理、服务功能,使之成为居民的美好家园,努力达到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关于文明社区建设的要求。

(二)抓好重点社区的整治。根据省示范文明城市标准要求现场查看的区域,列出重点整改社区的名单,开展专项指导和整治,促进城郊结合部、老社区环境的改善。

(三)深化社区共建活动。根据《关于在文明社区创建中做好同创共建、资源共享工作的意见》,发动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委会共同开展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做到思想教育同组织、社区服务同创办、社区环境同营造、文化活动同开展、社会治安同维护。积极发挥社区共建理事会的作用,共同研究和做好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同时,要协调有关部门深入有效地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着力扩大“四进”社区活动覆盖面。

(四)提高创建档次。要以省级文明社区、市级文明社区为榜样,提升文明社区创建水平。引导社区根据各自特点,努力形成工作特色,不断丰富创建内涵,使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向“整体推进特色化,创新机制市场化,以人为本人性化,资源共享信息化,科学管理民主化”的目标迈进。争创宁波市级文明社区3~4个,市级示范文明社区1个,省级文明社区1个。

三、城乡联动,整体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发展

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文明镇村创建、城乡共建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来抓,不断完善城乡联动、文明共建的机制,逐步促进城乡文明协调发展。

(一)深化文明镇村创建活动。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镇村创建活动,使文明镇村的创建覆盖面达到60%。加强平时的指导和管理,着力培植亮点,使更多的镇村成为宁波市级、省级文明镇村,提升文明镇村创建档次。要加强对文明镇村先进典型的监督检查,使它们的先进性、示范性转化为辐射力和影响力,保持旺盛的创建生命力。

(二)全面推进“城乡结对、共建文明”活动。根据《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文明”活动的意见》和《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关于深化“‘双建设、双整治”工作,认真开展“双万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实施意见》,贯彻落实慈党办[2005]5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结对、共建文明”活动的意见》,全面推开这项活动。全面发动、积极指导更多的文明单位、村、社区,广泛深入地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并形成文明单位与村、文明单位与社区、文明村与村、文明社区与社区结对的共建模式,实现数量上的扩展和形式上的创新,不仅要注重共建覆盖面,更要注重共建实效。要重视发现和树立共建活动的先进典型,促进共建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三)广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改陋习”活动。进一步深化“双建设、双整治”(思想道德建设、文化阵地建设,整治文化市场、整治社会风气)活动,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环境整治活动,巩固农村文化阵地,着力整治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农村的社会风气有新的好转,农村的生活环境有新的改善,农村的文化生活有新的气象,农村的文明程度有新的提高。

四、加强探索,注重拓展文明单位(行业)创建领域

文明单位(行业)创建要遵循“巩固、提高、延伸、辐射”的原则,注意在巩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深化创建内涵,拓展创建领域,加强平时的指导和管理,积极探索,创新方法,努力提高创建水平。

(一)积极探索文明单位创建规律。要注意总结历年来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经验,根据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找准文明单位创建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完善体制,创新思路,丰富载体,加大力度。加强对文明单位的动态管理,对全市文明单位进行一次全面复查,发挥文明单位的先进示范作用。在巩固文明单位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对文明单位创建管理的过程化指导,使文明单位创建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要积极培植文明单位的先进典型,使更多的单位提档升格,成为宁波市级、省级文明单位。

(二)切实加大旅游、宾馆业的文明创建力度。根据文明单位创建的实际情况,要向风景旅游景区、宾馆、餐饮业拓展,引导这些单位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坚持文明开发、文明经营、文明管理、文明服务,加强条块之间的配合,搞好景区的环境、秩序,提高宾馆、餐饮业的管理、服务水平,使这些单位成为展示文明形象的窗口。

(三)着力拓展非公有制企业创建领域。根据市文明委《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深入调查研究,总结非公有制企业创建文明单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确定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联系点,不断扩大创建覆盖面,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围绕“合法经营、公平竞争、依法纳税、诚实守信”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切实有效地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四)努力扩大文明行业创建覆盖面。要以“文明执法、优质服务”为主题,以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为重点,特别是省示范文明城市创建中要求的公交、出租、环卫、卫生等20个窗口行业为重点,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切入点,以规范服务为突破口,深入扎实地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群众的满意程度和行业的文明程度。

五、丰富载体,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精心设计载体,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

(一)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要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放在突出位置,纳入到教育群众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广泛开展以“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快大桥经济建设”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结合我国历史上体现民族精神的人和事、我市现代化建设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人和事,生动、具体地开展民族精神宣传教育。在全市城乡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市情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加强普法教育和科普宣传,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和崇尚科学的意识。

(二)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根据《市公民道德建设五年规划》实施“八大”工程的要求内容,协调有关部门启动实施“环保行动”工程和“敬老助困”工程。继续开展“信用”工程建设,抓好诚信企业、诚信经营户的评选活动;继续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特别是加强他们的劳动就业、法律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利用“3.5”志愿者活动日开展“与春天同行,做文明市民”活动;利用“9.20”第四个公民道德宣传日,继续开展各种形式的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开展“十佳”道德标兵等系列评选活动,使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80字深入人心,提高市民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三)致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加大对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力度,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利用村落文化宫、村民学校积极引导农民学政策、学科技、学法律,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思想素质、政策水平、市场意识、法制观念;加强环保、生态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形成遵纪守法、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的良好风尚,着力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继续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扩大创建面,提高建成率。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针对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四)突出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切实有效地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落实工作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一是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大力推进社会文化环境整治,采取有力措施,全民动员,加大校园周边环境净化工作力度,广泛开展“远离不良文化”教育活动,清除有损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广告,设置一些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公益广告,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浓厚的社会氛围。二是把“六件实事”抓到实处。协调各部门切实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加强网吧管理、提供健康文化精品、开展“扫黄、打非”、开放教育阵地、实施“阳光帮扶”行动、构建基层工作网络等六件实事落到实处。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贯穿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之中,纳入到各项创建活动考评之中。三是开展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系列活动。要继续以“校园文明”工程为抓手,开展中小学生《规范》、《守则》等养成教育和实践活动。创新活动载体,设计几个主题鲜明、新颖生动、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创建活动品牌,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提高未成年人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开展“向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程晓琴学习”等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服务。教育部门要结合学校的德育教育,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团委要组织开展一系列帮助、带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阳光帮扶”活动;妇联要组织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帮助家长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各镇(街道)要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协会的作用,注重发挥“五老”队伍的特长和优势,组织他们当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辅导员、监督员、宣传员。四是建立健全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阵地。要利用社区市民学校、农村村民学校等阵地,整合设施资源,尽可能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现有的一些文化设施,把它作为未成年人社会教育的平台。要利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讲队进行宣传教育,发挥已命名的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的作用,整合教育资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校外课堂。

第四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点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点

文章标题: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点

2006年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着眼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突出工作重点,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创建内涵,拓宽创建领域,整体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使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群众化,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006年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活动总的要求是:坚持一个统领,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即争创省示范文明城市;努力实现两个突破,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上有新的突破,在提高创建工作的整体水平上有新的突破;积极推进两大建设,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有新的举措,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有新的拓展;突出四个重点,文明社区创建重点突出城郊型和亮点性社区,文明行业创建重点在“窗口”行业,“城乡结对、共建文明”活动重点向面上延伸,创建活动参与面重点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

一、突出重点,着力抓好省示范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县城)》和《省示范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县城)》,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争创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市,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打好基础。

(一)抓广泛发动。组织召开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对省示范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自觉的行动、更加扎实的工作,举全市之力、聚众人之心,兴起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新高潮。

(二)抓整改提高。按照[2005]18号文件《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实施方案》、《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责任分解表》的要求,在对2005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制订《市2006年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活动的实施意见》。围绕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目标,把握创建节奏,各牵头部门要发挥指导、协调作用,督促各个责任单位做好创建工作。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创建任务和要求,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各自的创建职责,采取有效措施,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到位。要按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逐条逐项地进行对照检查,深入查问题,找准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对未达标的项目,要制定时间表,切实完成整改工作任务,既要使已经达标的项目巩固提高,又要使未达标或基本达标的项目提档升格,努力使所查项目尽可能达到省示范文明城市测评体系A级标准。

(三)抓检查督促。由市联创办统一部署,组织各牵头部门按照省示范文明城市考评办法,采取材料审核、实地查看、问卷调查、专项检查等方式,重点检查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落实情况,督促各部门各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和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创建工作全面达标,并及时向市联创领导小组汇报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四)抓宣传引导。利用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一是新闻宣传。新闻单位要以“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为主题,加强正面宣传,深入报道创建工作的动态和成效,总结推广创建工作中新

的做法和经验,树立创建过程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营造强大的宣传舆论声势,进一步动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掀起创建热潮,扎扎实实地推动创建工作。同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不文明现象和行为进行曝光。二是社会宣传。发挥各种阵地的作用,利用黑板报、宣传窗、公益广告、文明短信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进行教育引导。

(五)抓外围创建。协调市级有关部门围绕文明城市创建,继续开展“文明样板路”、“畅通工程”、“平安大道”、“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行风建设示范窗口”等评选活动,多层面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为文明城市创建营造良好的外围效应。

(六)抓文明素质工程。根据文明城市创建中关于软件建设的要求,结合全省开展的文明素质工程,以倡导“文明言行”为主题,继续深入地开展“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创文明城”主

题活动,突出“讲普通话、讲文明话;办规范事、办文明事;做守法公民、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建和谐社会”等活动重点,开展“告别不文明行为”系列活动。结合全省开展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广泛宣传礼仪知识,推进文明礼仪宣传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的“六进”活动,努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二、抓住“两头”,整体提高文明社区创建水平

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的目标要求,继续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点

第五篇:在创建精神文明单位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创建精神文明单位动员大会是厅党组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是贯彻落实“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我厅公信力和执行力的重大举措,对于提升建设系统良好形象,推动建设事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厅机关全体人员和厅直各单位都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开好这次会议,把我厅精神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推上新台阶。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创建精神文明单位工作的重要意义

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活动是xx大提出的三项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行业形象和机关作风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省委、省政府“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建设部门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肩负的历史责任更加巨大。因此,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创建精神文明单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齐心协力,务求实效,为搞好各项建设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一)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党的xx届五中全会一个闪光的亮点就是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特别强调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党的xx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省第九次党代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双轮驱动战略,提出的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建设部门在推进特色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为我们搞好精神文明、创建文明单位注入了新的内涵。面对这样一种新的形势,作为省政府主管全省“两规三建四业”的职能部门,在机关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也是推动全省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使命要求。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来认识自身的责任,切实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贯彻到每一个决策中,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体现到每一个环节中。

 

(二)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是推进依法行政、转变职能的现实需要。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法制经济,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方略,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政府职能要实现从全能型向有限型、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服务优质的行政管理体系,就需要不断深化各项行政体制、制度改革,加快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实行依法行政。目前我们的建设管理工作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就是要从政治、思想、纪律和作风等方面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因此,我们要认真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城镇化战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正确地履行职责,坚持依法行政,为百姓谋利益、为人民服好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三)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是进一步树立建设厅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建设系统点多面广,行业众多,且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保证并不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出行、住房、用气、取暖、供水等生产生活环境,使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社会各界对建设工作越来越关注,人民群众对建设工作期望值越来越高,省委、省政府对建设工作看得越来越重。厅机关作为全省建设行政管理的领导机关,我们这支队伍的素质高低,服务水平的优劣,自身形象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能否最大限度地赢得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对建设管理工作的信任和支持,而且也影响到全省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只有加强自身建设,改进机关作风,强内功、塑形象,才能保证和促进各项建设工作的全面完成,加快建设事业的发展步伐。

 

(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是推动建设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当前,地区间发展竞争日趋激烈,投资发展环境尤其是以政务环境为重点的软环境,已经日益成为决定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流向的主要因素,构成了地区间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去年,我省先后召开了对外开放动员会和城市建设工作会,并在上海、香港举办了两次大规模招商引资活动,呈现出对外开放的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如果我们还是以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来工作,就会束缚我们的手脚,不仅裹足不前,一事无成,还会继续拉大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只有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道德水准和业务能力,才能加快管理创新,增强发展活力,优化政务环境,享受发展成果,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各项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创建精神文明单位工作的目标任务

开展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活动,是当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为此,厅党组专门作出《决定》,并制定了《实施方案》,各处室、各单位要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扎扎实实推进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一)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围绕构建和谐文明单位,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改进机关作风为重点,以培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的高素质机关工作人员为目的,全面提高厅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法制观念和机关的行政效能以及文明卫生程度;积极改善、美化、净化机关的办公条件和生活环境;努力丰富全体职工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

通过创建活动,力争实现六好:领导班子坚强,勤政廉洁好;重视队伍建设,思想作风好;工作成绩突出,完成任务好;创建活动有序,综合治理好;环境整洁优美,卫生面貌好;创建机制完善,工作制度好。争取在半年内达到省直文明单位标准、跨入省直文明单位行列,为实现“xxx”规划确定的工作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作风保证和精神支撑。

 

(二)创建活动的时间安排。

根据党组统一部署,厅集中创建活动从今年1月份开始,6月底基本完成,共分四个阶段进行:宣传发动和准备阶段,具体组织和实施阶段,自检阶段,检查验收阶段。各处室单位要根据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具体落实措施。特别是要抓好第

二、三阶段的工作,明确分工,明确责任,一件一件抓落实,缺什么补什么,绝不能影响创建活动的进度,拖创建工作的后腿。厅创建办要加强督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创建活动顺利进行。

 

(三)创建活动的主要任务。

本着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准应更高、内涵应更深、形式应更活、效果应更好的要求,我厅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活动的主要任务是,深化理论学习,努力创建学习型机关;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研究;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突出抓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三德”教育;以创“四型机关”为载体,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这些工作任务,既有定量指标,也有定性要求,大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要结合建设行业特点,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创建活动的效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正确把握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活动的工作方法

开展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活动是一项全面提升机关整体素质、整体形象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创建工作中,要把握工作方法,注重创建效果,提高创建质量,坚持做到“八个结合”:

 

(一)要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加强厅领导班子建设结合起来。精神文明建设要靠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和模范带头作用来推动。领导班子坚强,廉洁勤政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准之一。因此,要努力提高班子成员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增强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认真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厅党组议事规则》、《厅长办公会议制度》等各项规定,坚持**集中制原则,力求把领导班子打造成一个团结奋进、互相信任、互相支持、求真务实、善于开拓创新、富于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坚强领导集体。每一个班子成员都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要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让全体干部职工明白,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活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绝不是为创建而创建,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与机关自身建设结合起来,长期坚持下去。

 

(二)要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加强机关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xx去年提出的“xxxx”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新发展。因此,要把自觉学习实践“xxxx”社会主义荣辱观,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一是要加强思想建设。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特别是我们党最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和教育全体干部职工,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澄清各种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二是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机关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三是要树立艰苦创业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保证。我省属于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建设行业的许多指标在全国还处在相对落后位置,因此,要在干部职工中深入持久地进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牢固树立勤俭创业的思想,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四是要加强干部职工的创新教育。增强创新精神,提高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工作方法,创新的管理方式,多出创新思路,多做创新工作,多出创新成果,为省委省政府重大建设决策提供创新型建议。

 

(三)要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厅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结合起来。要按照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制政府的要求,开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廉洁型、服务型机关活动。认真履行我厅向全社会做出的政务公开承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更多地学会应用经济、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更多地将精力放在社会管理和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来。按照厅“五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全体干部职工要讲文明语言,注意仪表形象,举止彬彬有礼,态度和蔼可亲,彻底杜绝“事难办、脸难看”、“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切实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要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公开办事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议,努力塑造省建设厅勤政、廉洁、高效、热忱的良好形象。

 

(四)要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新时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维护政治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要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继续强化机关各项廉政制度的督导检查,进一步完善人事、财务、招标投标、资质审批、证书发放等制度,坚持用规章制度来规范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的行为。要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教育力度,保证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廉洁自律,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增强清正廉洁、拒腐防变的意识,注重从源头上铲除各种腐败现象赖以滋生的土壤。

 

(五)要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同机关综合治理和优化环境工作结合起来。要按照“整齐、干净、美观”的标准和要求,教育大家养成每天打扫办公室、每月开展集体大扫除的习惯,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动员全体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共同营造清洁、卫生、舒适、优雅的办公和生活环境。要强化机关的治安保卫工作,切实加强水电、车辆、办公设施的规范化管理,严禁黄、赌、毒现象,杜绝政治、治安案件和各种事故发生。要搞好计划生育工作,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有关规定,保证计划生育率,晚婚率达到100%,争创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六)要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构建和谐单位的目标结合起来。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各项政务、公务运行机制,加速**法制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积极构建和谐单位。要在机关政务公开和重大工作的决策上,广泛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力求达到科学化、**化。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和参与氛围,发挥每个同志的特长特点,使其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心情舒畅。兼顾各处室之间各种利益平衡,尽量缩小物质利益分配不均的差距,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要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类内部矛盾,认真逐步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创造良性互动、稳定祥和的工作生活环境。要认真做好各项扶贫济困,对口帮扶工作,体察群众困难,关心群众疾苦,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想方设法,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在全机关营造团结和睦、稳定安乐、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

 

(七)要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弘扬我党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结合起来。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积淀的和善好施、扶贫济困,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美德,已深深渗透在华夏民族的血液和精神中。而我们党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党的队伍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既是党的优秀干部代表,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面旗帜。因此,我们要在发扬我党优良传统和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学习发达国家在遵守公共秩序、乐于助人、尊重女士、整洁卫生、沟通交融等方面的文明习惯和方式,努力培养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文明习惯和品位。

 

(八)要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丰富干部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结合起来。机关各处室、单位要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开展文明处室、文明窗口、文明个人、文明家庭、文明楼院的创建活动,近期,我们要制定“五项创建”活动的具体方案,关键是要抓好落实。要针对不同季节安排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包括羽毛球、乒乓球、足球、象棋、书法绘画摄影、文艺汇演、哥咏比赛等,通过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鼓舞干劲、激发热情、增强信心,充分发扬干部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使之成为推进工作、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要利用“三八”、“五四”、“七一”、“十一”、“春节”,积极组织专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全厅同志爱国爱厅之情,干事创业之志。要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优越性教育。要坚持定期安排机关全体人员进行身体检查,确保干部职工有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从事各项工作。

四、切实加强对创建精神文明单位工作的组织领导

俗语说:人心齐,泰山移。开展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活动,不是一个人、一个处室和一个单位的事情。因此,厅党组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处室、单位要按照职能和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确定的任务,做好相关工作,每位干部职工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每一件事情,形成合力,整体推进。

 

(一)健全组织,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强有力的领导。厅里成立由我为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机关党委,具体负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日常工作。厅创建办要根据党组统一安排,扎实负责地开展工作。要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处室单位的一把手为本处室单位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创建工作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各党支部在创建活动中,要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每个党员要在创建活动中体现先进性,争做创建活动的积极推动者和模范实践者。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也要发挥桥梁作用和纽带作用,积极配合创建办的工作。

 

(二)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创建活动规范化、制度化。为保证各项创建活动落到实处,要建立完善以下创建制度。一是例会制度。建立厅创建文明单位领导小组和创建办公室例会制度,领导小组例会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研究创建活动方案,听取创建工作汇报,检查监督创建活动进展情况;创建办公室例会每月召开一次,主要研究落实具体的创建工作。二是报告制度。各处室、单位每季度向创建办公室书面报告创建活动开展情况,创建办公室将情况汇总后向领导小组报告。三是检查考核制度。创建工作要列入各处室、单位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创建办公室不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各处室、单位要充分利用检查考核时机,及时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四是情况通报制度。创建办公室每季度要对机关创建活动进行通报,交流情况,表彰先进,指出不足,促进创建活动有序深入开展。

 

(三)夯实工作基础,注重创建过程的经验积累。所谓基础性工作,既包括思想认识、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也包括必要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工作。创建办公室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和业务工作的资料积累,建好各种台帐,加强文档整理,做好内部管理和其它工作。在创建的各个环节和活动中要认真总结,注意收集、形成、妥善保管创建工作的文件、照片和音像等原始资料,及时加以整理装订,确保各种资料内容完整、分类规范、管理有序。要确保创建工作的物质基础。在坚持节俭办事的同时,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用于开展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和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创建评比表彰。

 

(四)落实工作责任,确保精神文明创建取得实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贵在坚持,重在实效,绝不仅仅是开个会,发个文件,打扫一下卫生就行了。而是要通过一件事一件事地去做,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解决,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不断向高层次高目标迈进。一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今年建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处室、单位一定要正确处理文明创建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做到创建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使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二要齐抓共管。精神文明创建涉及各个处室、单位和每个干部职工,关联到整个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是哪一级、哪一个部门就能办好的事情。因此,需要各处室、各单位、全体职工积极参与,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机制。三要严格检查考核。从现在起,机关党委、人事处就要研究制定检查考核办法,分阶段进行综合考评。凡因单位或个人原因影响全厅创建工作的,要坚决取消单位和个人年终评优评先资格。同时也要纳入对干部个人的考评,形成看政绩用干部,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干事人吃亏的导向和风气。四要求真务实。创建活动刚刚起步,工作内容很多。因此,对每项大的工作和活动都要制定具体方案,提出明确要求,责任到人。凡是做了决定的事,一定要钉是钉、铆是铆,说实话,办实事,保证各项工作事事有回声,件件有结果,决不能敷衍应付。

同志们,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搞好精神文明创建,统一思想是前提,明确任务是重点,把握方法是基础,加强领导是保证。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使全体干部职工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认识更深化、行为更文明、环境更优美、心灵更纯净”,为早日进入文明单位行列,为构建和谐单位,为推动建设事业的进步与创新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f9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