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产品的出口问题及对策

更新时间:2023-11-19 17: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北省农产品的出口问题及对策

摘要

湖北省是全国农业大省之一,拥有长江流域最大的江汉平原,并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农业产品发展迅速,蕴藏巨大潜力。湖北省许多种类农产品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但其总出口额在全国排名与其农产品总规模并不相称。通过分析得出了提升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结论及政策建议,湖北省应当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研、农技推广等进行财政直接投入或补贴,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其次,应当切实加快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原料基地的建设,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的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推动原产地认证工作和品牌的形成与保护,最后,要着力培育农产品出口品牌,展开各类促销活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此外,还应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湖北省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和附加值,从而增加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战略的调整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 前言

1.1 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种类与态势

湖北省农产品结构在入世前后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别,出口额也有明显的增长,如表1-1。大米、畜牧肉制品、板栗等,作为湖北省传统的农业出口商品,其出口量呈现下降的势头[1-2]。相比之下,以食用菌(干木耳、蘑菇)、鱼虾类水产品(干虾仁)、蜂蜜制品(蜂蜜、蜂王浆)等具有益生作用新型农业产品出口量位居该省前列。

表1-1 湖北省2005-2013年农产品出口额

年份 湖北省出口额 全国出口额 比重%

2005 3.11

2006 4.1

2007 4.68

2008 8.55

2009 7.19

2010 10.8

2011 14.33

2012 11.5

2013 7.7

271.8 310.3 366.2 402.2 392.1 488.8 607.5 632.9 319.5 1.14

1.32

1.27

2.12

1.83

2.20

2.35

1.81

2.41

1.1.1.1 食用菌

作为全国食用菌生产大省之一(见表1-2),湖北省在2009年食用菌产量已超过0.9*106 t,相关数据分析农产品中仅食用菌一项,其总产值可达40亿元。2010年全省食用菌生产量和出口量再次刷新历史,食用菌的生产总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出口创汇超过4亿美元[3]。

表1-2 2001-2010年湖北省食用菌量值规模全国排名

排名 产量 产值

2001 8 9

2002 9 9

2003 9 10

2004 8 10

2005 8 10

2006 7 10

2007 7 13

2008 7 10

2009 10 12

2010 8 10

现阶段由于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全省大大推动食用菌产业化,鼓励农民开展食用菌的栽培,种殖,并提供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和知识讲座,越来越多居民通过栽培食用菌作为发家致富的手段之一。同样,食用菌产业逐步成为全省地方经济继工业制造业、旅游业后的另一支柱型产业[4]。

尽管湖北省作为国内食用菌生产量的业界强者,但其产量与其所创造的经济价值间依然出现一定的“非线性相关”现象,该产业的瓶颈是由于经济效益和产业水平的制约所致[5],因此,一方面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提高食用菌质量与产量,另一方面优化产业经济体制是未来突破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总体思路。

1.1.1.2 淡水水产品

湖北省淡水产品出口量一直跻身于各省前列,作为湖南省农产品中的支柱产业,淡水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并获得许多出口国家的青睐,仅2011年出口总额高达1.74亿美元,占湖南省整体农产品出口量的12%,仅次于蔬菜烟草豆类的出口农产品[6-8]。如图1-2。

2011年湖北农产品进出口结构82@%3%8%畜牧产品淡水产品天然蜂蜜活性酵母其他蔬菜烟草 图1-1 2011年湖北农产品进出口结构

如图1-1所示2011年湖北省淡水产品不仅在所有农产品出口量上占据较大比例,且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12月湖北省淡水农产品出口总额已达1.7亿美元,在此基础上2012年的出口总额进一步保持良好的势头,未被低迷的市场形态所影响并取得了年出口量2.5万顿的成绩,远远高于其他传统水产品的出口量,并与同期增长了四十多个百分点。 1.1.1.3 畜牧产品

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畜牧产品,尤其是湖北省鲜活产品一直是最具有竞争力的出口产品,湖南省一并呈现稳步提高的态势,其主要出口产品包括活猪、活牛鲜冻猪肉、乳制品奶油和禽蛋[9]。2005年活猪活牛出口分别为25.5和154.8万头仅占全国出口量14.4%和2.8%,更值得注意的是冻猪肉与冻家禽肉出口所占比例不及1%,仅禽蛋出口率占全国出口率的30%。以上数据表明湖北省畜牧产品出口的比率逐渐下降与其他省相比具有较小的竞争力。但近些年由于各国实施贸易壁垒导致产品致贸易量逐渐下滑,

表1-3 2005年中部地区主要畜产品出口贸易情况

地区 全国 湖北

活猪(万头) 活牛(万头) 176.2 25.5

5409.9 154.8

鲜冻猪肉

(t) 250513 8

冻家禽肉(t) 12072 74

乳及奶油(t) 69814 1

禽蛋(万只) 120862 36285

1.1.4 本课题研究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湖北因其位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气候环境成为中国农产品生产的重要省份之一[10]。自2008年以来湖北省农产品占全国比重及其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越来越大,但在国际发展趋势以及体制改革的大前提下,以及近年来湖北农产品出现的普遍问题,两种因素导致湖北农产品出口问题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通过分析农产品竞争力并采取相应对策有助于稳定发展湖北农业产业建设,为国民经济增长、农业生产调整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指导意义。

二、限制湖北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

随着经济贸易体制的完善与经济全球化日益剧烈,灵活多变的局势使世界农产品面临着各种形式的挑战与机会。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市场贸易的加快运转使需求量快速增加,另一方面,贸易壁垒保护措施的实施对公平竞争的形成起到了负面作用。

2.1限制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的外部因素 2.1.1 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的日益加剧是抑制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各国针对世贸组织规则的限定,进而采取在关税、配额等方面进行部分限定和削减。其中典型的案例是日本针对进口农药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即“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该内容主要针对734农药、兽药以及饲料添加剂所设定的最大允许检测残留标准,在任何进口食品中出现残留物超过规定的标准,将被禁止进口到国内或限制其大规

模流通。反观我国的质量检测标准的范围只限制在137种农药的477项、98种农药的658项,这种检测标准的差距进一步制约了若干种出口日本的产品。许多国家不仅通过质量安全标准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还利用提高关税提高更加严格的技术壁垒进而限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出口国家的贸易壁垒措施直接导致湖北农产品出口率的下降,2012年湖北省的活猪出口与同期相比下降了21%,而水产品下降了同期的14.7%[11,12]。

2.1.2 固有生产成本增加

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稳步发展,人民币在国际上购买力逐渐增强,已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13]。对于出口国外的农产品的价格普遍保持稳定,而国内对于新型产业如淡水产品、食用菌产品的生产成本中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与劳动成本的增加,致使处于中间地位的生产商所获得利润逐渐减小,生产能力的降低使产量逐渐下降。这种现象在以加工业生产为主湖北省农产品出口中显得尤为突出。 2.2 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的内部因素 2.2.1 出口产业与加工业比例失衡

从国内出口的农产品类别进行分析,未加工的初级产品为直接出口型,其结构种类繁多具有多样化。而经粗加工与精加工的加工型产品占整个出口产品的比重较小仅为40%。[14]往往一些具备优势的出口商品如食用菌、蜂蜜等普遍都是直接出口型,这些具有竞争力的出口产品种类单一,未被开发出商品额外其附加值,因此导致本地的大量劳动力优势未能转化成产业上的优势。这种现象应该归结为农产品技术与产品开发的能力为被激活,进而在传统农产品出口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应对。

2.2.2 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当前农产品出口问题依然严峻,主要原因除生产加工企业的体质问题外,质量监管体制的不完善是导致进出口量低迷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全国农产品安全时间频发,直接制约着农产的对外贸易如2005年发生的国内咸鸭蛋涉红案件直接影响湖北省禽蛋产品对外出口效益,当年湖北省对外出口禽蛋与同期相比下降了

20%,导致大量的经济效益损失。此外在2006湖北省对马来西亚出口的香菇出现了产品质量问题,其农药的残留量超过了马方规定的正常标准,随即暂停了对马来西亚所有香菇出口业务。众多的安全问题影响着我国乃至湖北省农产品的出口量。农产品出口的安全质量问题揭示了我省在面临高度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以及高度保护的农产品市场时,未能采取相应的对策,再加上国际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各种综合因素导致原来就不完善的管理体系瞬时变得捉襟见肘。该现象也从侧面暗示了我省离农业标准化的生产体制还有一段距离,存在许多管理制度、标准规范需要进一步完善。

湖北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以新型的食用菌产业和淡水产品,结合传统的畜肉加工产业成为农业出口总额主要“贡献者”,并且在农产品生产量处于国内前列。但出口农产品安全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畜肉制品和作物制品中抗生素和农药的残留超标。通过分析,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普遍以个人作坊为单位,尚未实现规模化与标准化的生产模式,进而带来诸多的安全隐患。因此建立规模化、集中化、专业化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形成具有一定体系、规模的生产模式不仅能有效的进行管理监控,还能规范标准、提高效率降低发生产品安全质量风险系数。 2.2.3 农产品出口保障机制不完善

我国农产品出口保障机制的建立仍然处于初级水平,与其他出口大国相比,制度体系不完善,法律规范不健全都是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出口保障机制的主要特点。为此我国出口农产品遭受了不少困难吃了不少“苦头”。出口保障机制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的作用来保障对出口商品的保护与监督。首先通过农产品出口保障机制可以对国际市场同型农产品进行商品信息的采集。通过信息采集、分析、与报告进行对未来国际市场的评估和预警监测,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此外出口保障机制能够进一步完善出口贸易发展过程中相关政策和规范,使整个行业正常运转,完善体系构成。最后,出口保障机制最灵活多变、突出的作用主要围绕在农产品出口过程中对出现意外情况的处理,例如突发性自然灾害、安全质量问题、急发的贸易纠纷问题,这种功能使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抑制了后果进一步发展恶化。现阶段湖北省各类保障机制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健全,农产品出口问题得不到第一时间有效处理,是现阶段部分行业发展没落的主

要原因。

2.2.4 农产品出口行业管理主体短缺

行业管理主体的主要使命是保障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并为社会带来剩余价值。在此过程中行业主管部门执行的准则主要致力于维护行业的利益、健全行业秩序、带动行业发展。农产品出口行业管理组织是保障农产品出口的秩序,减小出口的风险,与此同时推动产业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解决出口贸易纠纷问题。然而湖北省的农产品贸易主管部门短缺,行业所监控的企业也参与减少,其中每七家企业仅有一个农产品出口管理体制[15-18]。当在企业面临不平等竞争等越来越高的技术壁垒时,企业很难不通过行业管理部门仅凭一己之力渡过难关。 2.2.5 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经济实力整体不强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湖北省农产品生产企业中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企业发展缓慢对于市场的拓展也出现停滞。改革开放的初期使大批农产品生产企业踊跃出来,许多小型企业通过收购与买断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企业的出身携带一种保守意识形态,常常抱有于小富及贵的态度,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高层领导缺乏长远的战略性眼光,而部分龙头企业满足于国内发展,对于国际化市场的开发意识不强烈缺少胆识与气魄。从国内经济环境的角度讲,融资难成了许多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第一道难题,据可靠数据调查,70%的农产品生产企业提出贷款难是现阶段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此外,国内的许多企业农产品出口企业一旦涉及国际市场就不具备竞争力,主要原因是技术水平的落后,以及产业化的独立,大多数企业生产相同的出口精加工农产品原料,而不涉及加工处理,导致各产业形成相对独立的产业链条,而真正包含生产、加工、质量、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才最具有竞争力。最后出口的农产品未能形成品牌效应,如何推进农产品在国外的品牌效应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3 其他因素 2.3.1 出口规模小

针对湖北省畜肉出口存在的问题,我省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基地,并以标准化的规范进行养殖,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19]。然而受到湖北省传统农业影响,当前大多数肉畜养殖与经营以小规模分散式为主,整体畜肉加工企业技术落后,生产效率较低,其生产数量、安全质量保障、品种的多样性以及生产规模与国际水平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不仅如此出口的农产品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其农药、兽药残留量依然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当前现代化的农场产品生产加工方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技术手段仍处于起步阶段,当遇到国际出口竞争力的冲击,出口总额同样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3.2 农产品集中出口

近十年,湖北省农产品类型正进行集中的转型阶段,以传统的出口农产品向新型农产品进行演变,呈现多元化方向发展。但主要的出口市场仍然以欧洲、亚洲、北美洲为主。其中2009年湖南省贸易总额中出口日本、美国等份额就占据了整体的18%,这就表明,一旦中国出口的商品遇到国外竞争力的影响、贸易壁垒逐渐升级时,出口量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因此国际出口贸易市场的集中会导致出口量的不稳定,加强与多个国家的贸易往来,才能逃避贸易风险带来的打击。

三、关于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3.1 提升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建议

湖北省因其农业资源物产丰富,自古至今都被称为的农业大省,现如今在各级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农产品的出口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度实现了飞跃,从2003-2008年间出口总额增长了3.11亿美元,五年内增长了一倍。湖北省成为农产品出口数量最多,增长最快的且蕴藏潜力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大省。经过以上分析,整体上看湖北省近几年的出口状况语气农业资源的地位大相径庭,表现出及

其不对称的态势,主要问题表现在生产规模不够完善、专业技术不够过关、产品质量问题突出、产业链未被形成、保障机制未被完善等等。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湖北省农产品的出口额,必需通过提升充竞争力源头抓起,进而推动湖北省农业产业的结构的完善以及提高人民的收入。 3.1.1 提高农业科技进步

农业科学技术同样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最有效途径,改造传统农业技术就是要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要符合眼前经济效益的发展要求。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是由产品自身价格和质量所决定的,而价格与技术永远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换句话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出口商品的价格与质量,但纵观湖北农业技术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农业技术仍然很薄弱,投入的科研经费以及人力物力明显不足,根本上提高我省农业技术水平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政府切实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投入,目的是为了解决长期因科研成果落后导致的技术水平的下降,虽然国家财政对科研经费的逐步宽松,以及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实施,但想真正改变这种势头,需要科研工作人员与农产品生产企业共同努力,大大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最终落实到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上。有数据估计通过5年的时间将农业科技投入到农产品的出口上,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就能与国际技术达到同一水平,再用15年的时间出口额的比率提高2-3 个百分点。

当理论科学技术渐渐应用到生产实践上,就面临了另一个严峻的问题是新型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由于湖北传统的保守农业模式对新兴的农业技术出现保守的态度,农民有限的经济条件抑制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因此建议政府投资对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立,地方政府开展学习农业技术课程,广泛对农民进行科普教育达到普及的目的。进一步加强农民注重产品质量的意识,提高规范技能操作,与科研技术上的投资不同,教育培训技术的推广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 3.1.2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回顾中国历史,农业大国的特点不言而喻,中国农业的传统地位不如工业的地位,这就导致政府为了发展农业出口贸易势必要给与一定的财力支撑和保护措

施。政府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设施的建设是影响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历史上,农业的发展始终处于极为低等的地位,被征税的主要对象,现如今,以工促农以及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的执行,这充分的表明中国逐步对农业发展的重视,虽然政府不能像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充分的对农产品进行补贴来补偿其在出口所受到的损失,但近些年我国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渐增加,农业基础设施的支出中防洪水利的建设,以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基础设施促进农民增收。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远不及政府对科研技术的投入。合理的支配政府投入经费,在有限的资金中尽可能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切勿顾此失彼。 3.1.3发展优势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

建设具有优势的农产品原料基地有助于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和规模化,更能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安全质量和扩大生产规模。从长远角看,有利于农产品出口的品牌化和影响直接提高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然而我国优势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建设一直处于起步阶段。现如今湖北省正着力处理具有优势的农产品原料来源问题。

主要遵循区域化的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营销的模式,并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其中重点对食用菌、淡水产品、出肉产品、蜂蜜制品等具有较强出口优势产品原料生产基地的建设。为此我省更应该学习其他省市的经验从政府对农业扶持的预算中主要对农业基础建设、GAP操作规范、以及企业检验体系的建立的投入。

3.1.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湖北省出口农产品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心,一旦具备优势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其出口率并进一步丧失其原有的市场竞争力,带来一系列的不利的连锁反应。因此提高对外出口农产品的安全质量问题势在必行,基本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将产品安全质量问题与产业基地建设相结合,与原来生产基地建设相结合,在源头上通过规范的原料产品生产操作规程以及检测标准进行对农产品进行把关。另一方面我们要推广绿色农业食品和有

机食品的认证工作,努力打破国际农产品技术的壁垒,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监管认证工作全部转到农业管理部门中来。最后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及检测体系的建立不仅要满足我们自身安全质量标准同时也要符合出口国相关质量标准的要求。

3.1.5 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通过国内出口的农产品类别分析,经粗加工与精加工的加工型产品占整个出口产品的比重较小仅为40%。因此,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助于湖北省农产品产业发展、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提高产品竞争力。农产品加工产业依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大量的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初级产品的加工程度,扩大产品种类,延伸产业链,使原料产品在粗加工和精加工后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并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的的需求。 3.1.6 培育农产品出口品牌

品牌是的目的是辨认某个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劳务区别开来。农产品出口品牌的形成有助于解决农产品信息市场不对称的现象,从而可以有效逃避国际贸易风险,且更能吸引出口国消费者的需求。关于湖北省农产品出口品牌的的创建过程中,我们我们主要立足于:第一,标准化生产。质量标准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品牌,换句话说,农产品品牌是质量标准的积累,农产品出口品牌的打造,关键要看农产品质量过不过硬。出口农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使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包装、保鲜、等各个环节包含进来。 3.1.7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考察当今世界农产品出口强国的先进经验,它们无一不帮助本国企业采取各 种措施促进市场的开拓,通过展开各类促销活动来扩大本国农产品的出口。美国拥有极其完善的农产品国外市场推广政策,如市场准入项目(MAP)、外国市场 发展(合作者)项目(FMDP)、新兴市场项目(EMP)及质量样品项目(QSP)等;智利政府则通过设立专门的由智利出口促销部(PROCHILE)负责管理的农产品出口促销基金来开拓国际市场。湖北省要努力借鉴这方面的先进做法,尽快建立健全的

农产品境外市场推广项目,并且这类项目在目前的WTO规则体制下被认为是“非贸易扭曲的”。为此,我们首先要积极组织和支持农业企业或行业协会参加境外农产品博览会、展览会、展销会,提高湖北省农产品和出口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其次要组织相关人员到农产品出口目的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相关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及市场需求等。

四、结论

1、湖北省现阶段主要出口的农产品包括食用菌、淡水水产品、蜂蜜制品、畜肉制品等5种农产品出口量呈现下滑趋势分析原因是湖北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降低。

2、贸易壁垒的日益加剧是抑制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

3、固有成本的增加,新型产业如淡水产品、食用菌产品的生产成本中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与劳动成本的增加,导致出口量逐渐下降。

4、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出口产业与加工业比例失衡、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出口保障机制不完善、农产品出口行业管理主体短缺等。

五、 讨论

关于2015年辽宁省促进农产品出口的主要政策和措施的建议和意见[20,21],针对国内农产品出口大省辽宁,采纳其发展建议并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建立符合湖北省农贸发展方式。

1. 抓示范区建设,保障出口产品品质。2014年建设农产品出口示范区14个,其中获得国家级出口示范区认定6个,到2014年底,全省累计完成农产品出口示范区建设36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区19个。采取日常交流督促和年终考核相结合,严格执行示范区运行管理办法,加强生产标准化建设,示范区出口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超过2/3、出口额增幅超过30%。

2. 抓市场开拓,促进出口渠道建设。借助农业部在美国的农产品展示中心的平台宣传展示辽宁农产品,推动优势出口农产品走进美国超市,并逐步树立品

牌;与辽宁检验检疫局合作,首次举办辽宁出口示范区建设成果展示洽谈会,邀请国内外采购商近100家,洽谈、采购辽宁优质农产品,扩大了出口示范区的影响;组织农产品出口企业多次参加国外展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抓骨干企业培育,促进出口能力提升。2014年以示范企业创建和示范区项目为抓手,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出口基地建设、开展境外品牌注册等,提升企业出口能力。

4. 不断改善农畜产品出口环境。优化通关监管方式方法和加快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提高海关检验效能;完善直通放行、绿色通道制度,推进检验检疫窗口建设和集中查验建设,不断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增加推荐AA级企业的数量,给予更多通关便利;全力推进内蒙古电子口岸建设,初步建成了电子口岸平台和口岸监控指挥中心;推行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过模式,避免重复查验,提高通关效率,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最大程度地促进贸易便利化和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5. 增强农畜产品出口企业竞争力。逐步扩大自治区外经贸区域发展资金规模,支持自治区进出口企业综合能力建设;实施种养业良种工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农畜产品质量。加强动植物防疫体系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农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转化增值能力,不断推进品牌化、规模化经营,增强竞争优势。

6. 积极开展边境贸易和对外经贸合作。发挥满洲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优势,推进边境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吸引国内外优势企业在全区开展边境贸易、互市贸易、转口贸易;自治区口岸办与俄联邦边界建设署西伯利亚局、蒙古国口岸总署建立了口岸工作会晤和联合检查机制;大力推进了南联内地北开俄、蒙的跨国运输大通道建设,开辟了国际物流市场,为农畜产品的出口提供了交通便利。自治区在乌兰巴托举办了中蒙经贸合作洽谈会,在二连浩特和海拉尔分别举办了中蒙俄、中俄蒙经贸合作洽谈会,推进了双边贸易的较大增长。

7. 实施农牧业“走出去”战略。以俄蒙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在境外投资和开拓农畜产品交易市场,鼓励委托区外代理出口的企业转为自营出口企业,深化同俄蒙在农牧业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8. 开拓新型贸易平台。构建了“电商平台+展示直销中心+零售体验店”农畜产品输出平台,创建开通了“蒙优汇”电子商务平台,共有130家企业的1500多种产品通过此平台进行展示销售。2014年举办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有765家企业和合作社、246类4830种农畜产品参展。

参考文献

[1] 程国强. 中国农产品出口: 增长, 结构与贡献[J]. 管理世界, 2004 (11): 85-96. [2] 屈小博, 霍学喜. 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

题, 2007 (3): 9-15.

[3] 张小蒂, 李晓钟. 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双重影响[J].

管理世界, 2004 (6): 26-32.

[4] 孙龙中, 徐松.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J]. 国际贸

易问题, 2008 (2): 26-34.

[5] 郑云.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协整分析和 Granger

因果检验[J]. 国际贸易问题, 2006 (7): 26-31.

[6] 谭晶荣, 童晓乐, 屠行程. 中国 31 个省市区农产品出口扩展边际及影响因

素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16 (1): 38-49.

[7] 高道明, 田志宏. 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1995-2013[J]. 经济

问题探索, 2015 (1): 167-172.

[8] 王伶. 基于因子分析的湖北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术——省际比较的视角

[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4): 10-15.

[9] 廖程胜, 廖良美. 中部地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实证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20: 064.

[10] 柳剑平, 韩艳旗. 加快推进湖北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设的思考[J]. 湖北社

会科学, 2013 (9): 55-59.

[11] 谭晶荣, 童晓乐, 屠行程. 中国 31 个省市区农产品出口扩展边际及影响因

素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16 (1): 38-49.

[12] 宋玉智. 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现状分析[J]. 农业经济, 2016 (1): 132-134. [13] 赵明娜.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

文社会科学版, 2016, 13(2): 27-29.

[14] 孙林, 倪卡卡. 东盟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国际比较——基

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13 (4): 139-147.

[15]陈勇兵, 蒋灵多, 曹亮. 中国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农

业经济问题, 2012, 11: 7-15.

[15] 张兵, 刘丹. 美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恒定市场份额

模型测算[J]. 国际贸易问题, 2012 (6): 49-60.

[16] 孙同瑜, 赵银德.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安

徽农业科学, 2008, 36(3): 1232-1233.

[17] 王珍. WTO 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M].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18] 潘晴. 我国农产品出口跨越技术性壁垒的思考[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

(2): 34-37.

[19] 周宏琛, 朱涛, 王勇, 等.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 农药残留新标准对我国农产

品出口的影响[J]. 现代食品科技, 2006, 22(4): 197-199.

[20] 张敏. 有机农业: 中国农产品出口创汇的新曙光[J]. 生态经济, 2000 (1):

39-40.

[21] 武敬云. 日本 “肯定列表制度” 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 改革

与开放, 2006 (8): 13-14.

[22] 张凤珍, 李祥华. 浅析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阻滞因素及应对策略[J]. 农业

经济, 2007 (1): 30-3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eo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