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参考解答

更新时间:2023-11-26 16: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清华园教育网 www.qhyedu.com

第2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参考解答

一、开始时U形管右管中空气的体积和压强分别为 V2 = HA p2= p1 经过2小时,U形管右管中空气的体积和压强分别为

(1)

V2??(H??H)A (2)

?? p2p2V2 (3) V2?渗透室下部连同U形管左管水面以上部分气体的总体积和压强分别为

V1??V1??HA

(4) (5)

??2?gΔHp1?p2式中??为水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知,经过2小时,薄膜下部增加的空气的摩尔数

?n??V1?p1V1p1 ?RTRT(6)

在2个小时内,通过薄膜渗透过去的分子数

N??nNA

(7)

式中NA为阿伏伽德罗常量.

渗透室上部空气的摩尔数减少,压强下降.下降了?p

经过2小时渗透室上部分中空气的压强为

?p?ΔnRT V0(8)

??p0??p p0(9)

测试过程的平均压强差

?p?1??p1?)? ?(p0?p1)?(p02(10)

根据定义,由以上各式和有关数据,可求得该薄膜材料在0℃时对空气的透气系数

k?Nd?ptS?2.4?1011Pa?1m?1s?1

(11)

评分标准:

本题20分.(1)、(2)、(3)、(4)、(5)式各1分,(6)式3分,(7)、(8)、(9)、(10) 式各2分,(11) 式4分. 二、如图,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道为一椭圆,地心位于轨道椭圆的一个焦点O处,设待测量星体位于C处.根据题意,当一个卫星运动到轨道的近地点A时,另一个卫星恰好到达远地点B处,只要位于A点的卫星用角度测量仪测出AO和AC的夹角?1,位于B点的卫星用角度测量仪测出BO和BC的夹角?2,就可以计算出此时星体C与地心的距离OC. 因卫星椭圆轨道长轴的长度

1

清华园教育网 www.qhyedu.com

AB?r近+r远

式中r近、与r远分别表示轨道近地点和远地点到地心的距离.由角动量守恒

mv近r近=mv远r远 (2)

式中m为卫星的质量.由机械能守恒

A O ?1 12mv2GMm12GMm近-r?mv远- (3) 近2r远已知

r近=2R, v3GM近=4R

得 r远?6R

所以

AB?2R?6R?8R 在△ABC中用正弦定理

sin?1?sin?π??1??2?BCAB 所以 BC?sin?1sin????AB

12?地心与星体之间的距离为OC,在△BOC中用余弦定理

OC2?r22远?BC?2r远?BCcos?2

由式(4)、(5)、(7)得

OC?2R9?16sin2?1sin?sin2??1???242??1cos?2sin???

12?评分标准:

本题20分.(1)式2分,(2)、(3)式各3分,(6) 、(8)式各3分, (9) 式6分.

三、因?子在相对自身静止的惯性系中的平均寿命

?0?2.0?10?6s

根据时间膨胀效应,在地球上观测到的?子平均寿命为?,

???01??vc?2 代入数据得 ? = 1.4×10-5s

相对地面,若?子到达地面所需时间为t,则在t时刻剩余的?子数为

N?t??N?0?e?t?

根据题意有

2

(1)

B

C (4) (5)

(6)

(7)

(8)

(9)

(1)

(2)

(3)

清华园教育网 www.qhyedu.com

对上式等号两边取e为底的对数得

代入数据得

N?t??e?t??5% N?0?(4)

t???ln5 100(5)

t?4.19?10?5s

(6)

根据题意,可以把?子的运动看作匀速直线运动,有

h?vt

(7)

代入数据得

h?1.24?104m

评分标准:

本题15分. (1)式或(2)式6分,(4)式或(5)式4分,(7) 式2分,(8) 式3分.

四、1.考虑到使3个点光源的3束光分别通过3个透镜都成实像于P点的要求,组合透镜所在的平面应垂直于z轴,三个光心O1、O2、O3的连线平行于3个光

S1 源的连线,O2位于z轴上,如图1所示.图中MM?表h S2 ?、S2?、S3?为三个光束中心光线示组合透镜的平面,S1h 与该平面的交点. S2O2 = u就是物距.根据透镜成圆2 像公式 可解得

u?[L?L2?4fL]

M (8)

??????u O1 O3 ? S1O2(S2’) L M’ 图1 P z S3’ 111?? (1) uL?uf12

因为要保证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都能全部会聚于P点,来自各光源的光线在投射到透镜之前不能交叉,必须有2utan? ≤h即u≤2h.在上式中取“-”号,代入f 和L的值,算得

u?(6?32)h≈1.757h (2)

此解满足上面的条件.

分别作3个点光源与P点的连线.为使3个点光源都能同时成像于P点,3个透镜的光心O1、O2、O3应分别位于这3条连线上(如图1).由几何关系知,有 O1O2?O2O3?L?u11h?(?2)h?0.854h L24(3)

?之下与S1?的距离为 即光心O1的位置应在S1?O1?h?O1O2?0.146h (4) S1?之上与S3?的距离为0.146h处.由(3)式可知组合透镜中相邻薄透镜中心之间距离必同理,O3的位置应在S3须等于0.854h,才能使S1、S2、S3都能成像于P点.

2.现在讨论如何把三个透镜L1、L2、L3加工组装成组合透镜. 因为三个透镜的半径r = 0.75h,将它们的光心分别放置到O1、O2、O3处时,由于O1O2=O2O3=0.854h<2r,透镜必然发生相互重叠,必须对透镜进行加工,各切去一部分,然后再将它们粘起来,才能满足(3)式的要求.由于对称关系,我们只需讨论上半部分的情况.

3

清华园教育网 www.qhyedu.com

图2画出了L1、L2放在MM?平面内时相互交叠的情况(纸面为MM?平面).图中C1、C2表示L1、L2

?、S2?为光束中心光线与透镜的交点,W1、W2分别为C1、C2与O1O2的交点. 的边缘,S1?为圆心的圆1和以S2?(与O2重合)为圆心的圆2分别是S1光源S1和S2投射到L1和L2时产生的光斑的边缘,其半径

均为

??utan??0.439h (5) 根据题意,圆1和圆2内的光线必须能全部进入透镜.首先,圆1的K点(见图2)是否落在L1上?由几何关系可知

0.439h h T N 0.439h Q K 圆1 S1’ O1 W2 C1 0.146h Q’ N’ T’ x2 0.854h

???0.439?0.146?h?0.585h?r?0.75h (6) O1K???O1S1故从S1发出的光束能全部进入L1.为了保证全部光束能进

入透镜组合,对L1和L2进行加工时必须保留圆1和圆2内的透镜部分.

W1 O2 (S2’) 圆2 C2’ x1 图2 下面举出一种对透镜进行加工、组装的方法.在O1和

O2之间作垂直于O1O2且分别与圆1和圆2相切的切线QQ?和NN?.若沿位于QQ?和NN?之间且与它们平行的任意直线TT?对透镜L1和L2进行切割,去掉两透镜的弓形部分,然后把它们沿此线粘合就得到符合所需组合透镜的上半部.同理,对L2的下半部和L3进行切割,然后将L2的下半部和L3粘合起来,就得到符合需要的整个组合透镜.这个组合透镜可以将S1、S2、S3发出的全部光线都会聚到P点.

现在计算QQ?和NN?的位置以及对各个透镜切去部分的大小应符合的条件.设透镜L1被切去部分沿O1O2方向的长度为x1,透镜L2被切去部分沿O1O2方向的长度为x2,如图2所示,则对任意一条切割线TT?, x1、x2之和为

d?x1?x2?2r?O1O2?0.646h

?O1?? x1M?r?S1x1M?0.457h

(7)

由于TT?必须在QQ?和NN?之间,从图2可看出,沿QQ?切割时,x1达最大值(x1M),x2达最小值(x2m),

?O1的值,得 代入r,??和S1

代入(7)式,得

(8)

x2m?d?x1M?0.189h (9)

由图2可看出,沿NN?切割时,x2达最大值(x2M),x1达最小值(x1m),

x2M?r??

代入r和??的值,得

x2M?0.311h (10) x1m?d?x2M?0.335h (11)

由对称性,对L3的加工与对L1相同,对L2下半部的加工与对上半部的加工相同.

评分标准:

本题20分.第1问10分,其中(2)式5分,(3)式5分,

第2问10分,其中(5)式3分,(6)式3分,(7)式2分,(8)式、(9)式共1分,(10)式、(11)式共1分.

如果学生解答中没有(7)—(11)式,但说了“将图2中三个圆锥光束照射到透镜部分全部保留,透镜其它部分可根据需要磨去(或切割掉)”给3分,再说明将加工后的透镜组装成透镜组合时必须保证O1O2=O1O2=0.854h,再给1分,即给(7)—(11)式的全分(4分).

4

清华园教育网 www.qhyedu.com

五、1.解法Ⅰ:

?的位置应?的位置应位于OP1的延长线上的某点B1处,q2如图1所示,S为原空腔内表面所在位置,q1位于OP2的延长线上的某点B2处.设A1为S面

A1 上的任意一点,根据题意有

kq1A1P1q2A1P2?k?q1A1B1?q2?0 (1)

B2

SO ??P2 a a P1 R图1 B1

k?kA1B2?0 (2)

怎样才能使 (1) 式成立呢?下面分析图1中?OP1A1与?OA1B1的关系.

?的位置B1使下式成立,即 若等效电荷q1

2OP1?OB1=R

(3) (4)

OP1OA1?OA1OB1

△OPOA1B1 1A1∽△

A1P1A1B1

?OP1OA1?a R(5)

? 由 (1)式和 (5)式便可求得等效电荷q1

???q1Rq1 a(6)

?的位置B1到原球壳中心位置O的距离 由 (3) 式知,等效电荷q1

R2OB1?

a(7)

同理,B2的位置应使△OP2A1∽△OA1B2,用类似的方法可求得等效电荷

???q2Rq2 a(8)

?的位置B2到原球壳中心O位置的距离 等效电荷q2 解法Ⅱ:

R2OB2?

a(9)

?两者在A1点产生的电势和为零.有 ?,OB1?d.根据题意,q1和q1在图1中,设A1P1?r1,A1B1?r1

kq1q??k1?0 r1r1?(1')

式中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el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