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第1学期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学生用)

更新时间:2023-08-13 04:49:01 阅读量: 小学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论述题

1、论述情绪情感、意志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2、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试分析自己的性格,并说明自己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4、试分析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5、结合实例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6、以自身为例,分析自己性格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7、请论述并评价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8、试述品德不良学生的成因与矫正。

9、为什么说情绪和情感是特殊的心理过程?请举例说明

10、谈谈自己的性格,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分析自己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11、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谈谈你对“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理解。

12、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不良情绪,请列举出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控制不良情绪。

1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14、请举例说明学生的认知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15、如何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

16、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17、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

18、学校如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19、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0、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22、联系实际谈一谈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事例分析题

1、试分析“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 是什么心理现象?举例子说明。

考点:感觉适应中的嗅觉适应。

答: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由于感觉适应导致感受性下降从而不能闻到香味。

例如,白天从阳光灿烂的大街,走进黑暗的电影厅,开始时会什么也看不见,慢慢才能辨认出过道和椅子的轮廓这是对弱光的适应,称“暗适应”,是弱光的持续作用引起感觉能力的提高;反之,从黑暗的电影院走出来,强烈的阳光几乎使人睁不开眼,过了一会才感到不眼花,这是对强光的适应,称“明适应”,是强光的持续作用引起视觉感受性的降低(明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适应现象。“戴着眼镜找眼镜”是触觉适应现象。厨师由于连续的品尝,到后来做的菜会越来越咸,这是味觉适应现象。

2、为什么某些人被称之为“神童”或者“英雄出少年”,而另外一些人被称为“大器晚成”,试从能力的角度说明并举例子。

答:这就是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性.大器晚成的人可能是由于早年没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也有可能是早期生活道路的坎坷,又或者可能是成果的创造需要长期的准备和积累.而英雄出少年则可能和教育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系,所以,能力反站是有其早晚的差异的

考点:能力个体差异中的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有位大学生考试失败之后,认为失败原因是学习课程太多,考试题目太难,并且常常打游戏看电影以发泄不满。请根据挫折后的表现形式分析这个学生的行为。

考点:应对挫折的方式

答:心者,行之端,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自知。通过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看出他的心里,通过了解他的心里,可以预知他接下来的行为。

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外在原因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其实也体现了这个人一定程度上的心亏,有潜意识地不愿承认自己做错了。于是迷茫中寻求一种精神寄托,在游戏中填补自己的失落,逃避迷失无措的状态。

但勇敢面对过去才是最明智之选。人是社会动物,不可能踢开现实而生活。

4、今天是林老师第一次上公开课,她穿着漂亮艳丽的新衣服提前来到教室,带来了很多直观教具,有实物、模型、图片。进教室后,她把这些教具放在讲台上或挂在黑板上,然后用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得格外醒目。开始上课了,林老师显得镇定自若,她先宣布了期中考试的成绩,并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在讲课中,林老师言语平静流畅。由于准备的内容十分丰富,她便加快了速度,对讲课内容也不予重复。正当她专心致志地讲课时,发现有个别学生在开小差,她立即点名批评,制止了这种不良行为,然后继续上课。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林老师从容地走出了教室,她想,今天的课效果一定很好。

你认为林老师的公开课是否成功?请运用所学的注意规律说明理由。

考点:不随意注意的规律。

答:没有成功。

5、这是某学生写给一位化学老师的信:化学老师,您还记得吗?我一直都很自卑,从来不敢向您请教问题。怕自己学习不好,问的题目太简单,您会笑我、骂我笨。我知道不懂装懂对自己成绩的提高、能力的培养都没有好处,再说书上总是赞美老师的奉献精神、和蔼认真的态度。我想您一定也是这样的老师。于是那天我暗暗下定了决心,准备好新的笔记本和最好的钢笔,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您面前:“老师,这道题怎么做?我弄不太明白。”您抬起眼帘,却面无表情。我的心跳得厉害。快一分钟过去了,您才说了句:“这种题已经讲过了”。本来就紧张的我一下子无言以对。这时您两个“得意门生”走过来,您一下子来了精神:“怎么样,讨论出结果没有?哈哈 ”我悄悄回到座位上,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没想到第一次请教就这样告终。于是我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向您请教问题了,就连上课回答问题也是能躲就躲。请根据这位学生的来信分析影响这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考点: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碍的因素。

6、2007年10月,年仅八岁的新加坡男孩艾尼创造了一个奇迹,在英国顶级化学考试中,以惊人的成绩全部通过,并毫无疑问成为通过该考试的全球年龄最小的考生,被列入《新加坡记录大全》。

为了将艾尼据为己有,从而提高自己学校知名度的作用,世界各大学府纷纷以诱人的条件向艾尼抛出绣球,希望他能够成为本校的学生。由于艾尼只是个孩子,父母希望他能够在国内读书,于是最终将

目标锁定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是,该校负责招生的教授明确表示,拒绝招收这位“令人垂涎”的神童。教授说:“无论艾尼的天赋如何,在我们眼里,他都是一颗娇嫩的花骨朵,对于这样一个孩子来说,学校实验室的长椅,架子太高,化学仪器太大,根本不适合他幼小的肢体,更重要的是,我们始终认为,艾尼应该在适合他成长的阳光雨露和纵横驰骋的空间,我们不能因学校的荣誉而过早扼杀他的想象力和对科学的热情,因为,不是每一朵花都有提前开放的理由。”……

(1)你同意南洋理工大学的做法吗?为什么?

(2)结合学校心理学知识,尝试提出你对孩子教育的看法。

7、张某是一名11岁的小学四年级男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中等身材,性格内向。在课堂上一直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回答问题就脸红,胆战心惊,担心回答不对。张某很少参加班级集体活动,对待身边的同学比较冷淡,独来独往,人际关系不良,因此每天放学回家都独自一人钻进房间看电视、看书,再也不出门。

据班主任老师了解,张某的父亲一直在外做生意,母亲在家务农。没时间管他,且从小和父母在乡下生活,直到三年级才转学至城市跟随父亲。父母一天到晚都在忙,张某整天只能一人独自在家。

(1)尝试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分析张同学所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2)如果你是该班班主任,该如何帮助张同学?

考点:人际交往问题

8、见教材p233的案例分析(1)

考点: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防治

9、见教材p119的练习题(1)

考点:需要及其分类

10、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谈谈以上老师做法的依据是什么?并结合心理学原理,谈谈提高记忆效率的技巧。

考点:(1)意义识记:(2)提高记忆效率的技巧

11、1968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异常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该案例是什么心理效应?其原理是什么?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示?

答案要点:(1)该案例属于皮革马利翁效应,又称为期望效应。

(2)其原理是: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

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3)启示:在学习和与人相处中,可以多给自己和别人多一些积极的暗示和期待,可以提高自己的做事的积极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12、古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老师也经常引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教导学生,你认为这种做法的教育意义是什么?请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考点:影响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13、在部分中小学校,新生入学后,学校往往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把他们分进快班、慢班或者重点班、平行班,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和管理。对此有的学生很不满,社会和家长也多有怨言,如果你是一位心理学家,你该如何看待这种做法呢?

考点:怎样对待学生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14、我的烦恼:我是一名初中生,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会让我感到苦恼。平时,和同学一起聊天的时候,情绪可高兴了,兴高采烈的。可是如果谁说了一句不中听的话,虽然人家说的没有什么很得罪人的地方,情绪就马上低沉下去,心理很不痛快。看电影、电视的时候也经常感动的热泪盈眶,有时候却很生气,恨不得把电视机砸了。和同学讨论问题的时候,往往因为激动而吵起嘴来,甚至可能动手打架,可是很快又和同学好的不得了。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老师和同学都不太喜欢我。

请根据以上案例,谈谈青少年情绪体验的特点。

答案要点:(1)青少年情绪体验的兴奋性;(2)情绪体验易起伏波动;(3)情绪体验丰富多彩。 15、某女,高三学生。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十分苦恼,因为总是得罪人,她得罪人的原因是因为她没耐性,稍微有些不合意就急躁起来,弄得她现在独来独往,心里很不是滋味。据了解到,小时候,她就很耐不住性子。她要的东西,必须马上就得到否则就哭闹。上小学时,父母早晨都很忙,没时间给她梳头,只好自己梳,行动匆忙,有时落下一绺头发没梳上去,她就着急地一把拽下来。她成绩挺好,有时给同学讲题,一两遍还不明白,她就烦了“怎么还不明白呢?不就是这样,这样做的吗?”结果惹得同学很不好受,再也不问她了,她也挺后悔,不该这样,但一着急就控制不住了。如果别人要她重复一下刚才讲过的一句话,她也不耐烦,“我都说过了,谁教你没听?”做事也如此,不是把同学的杯子弄破了,就是把别人的东西弄丢了;跟同学争论问题出不了结果,又发怒了:“算了,我不跟你吵,急死人了。”跟朋友一起走,假设朋友有点事,她就不耐烦等:“快点,这么磨蹭,麻烦死了。”就这样,朋友们一个个都离她而去,尽管她很热心,但谁也不愿请她帮忙。

请根据以上案例,分析这位女生急躁性格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教育对策。

考点:性格形成的原因和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

16、我国明朝初年,明成祖朱棣杀了建文帝夺得皇位后,把建文帝2岁多的小儿子朱文圭关起来,从2岁一直到55岁,其间除供给饮食外,不许任何人与他讲话,等放出来时,成了一个什么也不懂的白痴。

请用相关的心理学原理解释这种现象。

考点: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

17、有一位老人,在他家附近有快空地,常有一大群孩子在那玩耍,吵得他不得安宁。他想了很多办法让孩子们到其它地方去玩,都没奏效。最后,他想了个很有意思的计策:给来这玩的孩子付钱! 第一天,他给孩子们许下愿,要是他们第二天来玩,给每人25分钱。第二天孩子们果然如期而至,并如数领到了钱。老人说,明天还来,每人还可得到20分。第三天,孩子们再来玩,并领到了钱。老人又说,明天再来时,只给15分钱,并且,以后每天每人只能领到5分钱了。听到这个,孩子们一片哗然,觉得5分钱不足以报偿他们的付出,因此,告诉老人,他们明天不再来了!

这个事例说明什么问题?对教师的教育有何启示?请分析内外动机的关系。

考点:p100、101、157

18、有的同学能制定很好的学习计划,但总是不能按计划执行,这是什么原因?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列出一些可行的方法。

考点:意志品质和锻炼意志力的方法

19、一中学女生性格内向,自卑、胆小,不爱与人交往,缺乏毅力,成绩也比较差。试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考点: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20、李明的智力发育和学习十分正常,课间同学们都到室外活动去了,可他却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发呆。他不愿和同学们一起玩,渐渐对周围的环境没了兴趣,对周围的人和事不予理睬。大家都说他是个不合群的同学。请分析李明同学的问题所在,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考点:孤独心理及其成因和矫治方法。

21、陈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请分析陈刚同学的问题所在,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考点: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注意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22、某学生平时学习成绩表现很好,能理解和掌握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但一到考试却经常紧张、头发懵、心跳加快,思维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最终形成对考试的恐惧感。请分析这位学生在考试中出现了哪些心理障碍?应该如何帮助他克服这种心理障碍?

考点:考试焦虑及其克服

23、当被问到钥匙的用途时,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它能开锁,而想不到钥匙还可以做导线等其他一些用途。这种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是怎样解释的?

考点:功能固着(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之一):即人们习惯性地赋予某种物体以某些固定的功能,而忽略该物体其他功能的一种倾向。具体说就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的一种习惯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它用途。因为钥匙最惯常的用途就是开锁,所以人们看到钥匙时最先想到的是它能开锁,而不易想起它的其它功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ei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