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总

更新时间:2023-12-08 07: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

陈小莉

简答题:

一、 请简要回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什么?

1、 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和征

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解释生产力是什么)

2、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或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解释生产关系是什么)

3、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

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和变化程度。(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

4、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

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超前或者落后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反作用) 5、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这是人类社

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总结)

二、 马克思从商品开始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原因是什

么?

1、 商品是社会主义最普遍的形式,也是资本主义的细胞。

2、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商品是资本主义产生的

历史前提,从分析商品开始时历史方法的需要。 3、 建立在商品分析基础之上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剩余价值论

的基础。

三、 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最基本的矛

盾?

1、 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虽然具有社会性,但是这种社会性不能

直接表现出来,它只能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它的劳动的社会性能否实现取决于他所生产的商品能否卖的出去,若其商品不为社会所需,卖不出去,它的私人劳动就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就不能让渡,价值也无法实现,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其他各对矛盾的根源所在。

2、 小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是在竞争和无政府状态下进行的,往

往容易产需脱节,那些适销对路,而且个别劳动量等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的生产者,其私人劳动就实现为社会劳动,就会在竞争中发财致富,反之,私人劳动就会与社会劳动产生尖锐的对立,就会在竞争中受损变穷,甚至破产,所以这对矛盾是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根源。 3、 在封建社会后期,在小商品分化的基础之上,导致了资本

主义的产生,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这对矛盾逐渐发展成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

定了资本主义的灭亡。

四、 简要回答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有什么不同?

1、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但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总体

叙述二者是不同的)

2、 从流通形式上来看,二者是各不相同的。商品流通公式:

W-G-W 是先卖后买,以商品作为流通的起点和终点。资本流通公式:G-W-G 是先买后卖,以货币作为流通的起点和终点。(流通形式上的不同)

3、 在两种流通形式的区别背后是两种流通的本质区别。具体

表现为:a、运动的目的与内容不同。商品流通是为买而卖,目的是为了得到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其实际内容是商品与商品相交换。资本流通是为卖而买,目的是为了的到增值的价值,其实际内容是货币与货币相交换。b、运动的限度不同。简单商品流通中,目的是为了获得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因而运动是有限的。在资本流通中,人们对于价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因而运动时无限的。C、运动的主体不同。简单商品流通中运动的主体是商品,货币只是交换的媒介,在资本流通中,运动的主体是货币,货币不仅要“垫支”而且要“归流”。d、运动反映的经济实质不同。简单商品流通公式的两极“异质同量”说明货币只是一种流通手段,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资本流通公式的两极“同质异量”说明货币是一种剥削手段,体现

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本质上的不同)

五、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

1、G-W-G’这就是资本总公式。因为不仅商业资本表现为先买后卖的过程,而且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运动基本过程也是这样,所以这个公式对一切形式的资本都适用。(解释资本总公式是什么)

2、价值规律就是一切商品以其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解释价值规律是什么)

3、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和价值规律是互相矛盾的。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是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值,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矛盾是什么) 4、在商品流通中,不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等价交换,一定量的价值体现在不同的商品上,但价值量是既定的,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是不等价交换,即低于价值买或者高于价值卖,由于商品生产者不断变换买着和卖者,他作为买者多得的又会作为卖者损失掉。如果是离开流通领域,把货币贮藏起来,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发生关系,剩余价值既无从产生也无法实现,因此,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条件。(解释剩余价值不产生于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

的商品,它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出比这种商品自身更大的价值,所以剩余价值其实产生于生产领域而非流通领域。(总结矛盾解决办法)

六、简要叙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1、普通劳动过程:任何社会的劳动过程都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改变自然界物质的性质和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普通劳动过程是什么) 2、价值形成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先也必须生产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但是生产使用价值并不是资本家的目的,资本家的目的是生产使用价值,获得价值增值。(价值形成过程是什么) 3、价值增值过程:价值增值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本身价值的那一点,简单的说,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必要劳动时间,用于生产劳动力的价值。二、剩余劳动时间,用于生产剩余价值。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就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价值增值过程是什么)

4、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所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总结)

七、简要回答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1、如果劳动是商品,价值量就无法计算。(商品必须具备的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

2、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不能作为商品出卖,假如劳动能够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它必须在出卖前就已经存在,但是当工人在作为卖者的身份走进资本家的工厂时,劳动过程还没有开始。 3、把劳动看作商品,不是违背价值规律,就是违背剩余价值规律。 所以劳动不是商品。所以工人不能出卖劳动。

4假如劳动力是商品,它的价值量是可以衡量的。商品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价值就可以用包含在它内部的劳动量来计量。

5、劳动力是是实在在存在的实体,在工人作为卖者的身份走进工厂时,劳动力就已经存在于工人的体内。

6、正是由于劳动力成为商品才解决了价值规律与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所以劳动力是商品既符合价值规律,又符合剩余价值规律。所以劳动力是商品,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八、工资的国民差异主要取决于什么? 1、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异。 2、劳动力量对比的国际差异。

3、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下落后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九、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是什么?

1、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形态在空间上并存。 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形态在你时间上相继转化。

3、只有做到产业资本额三种形态在时间上的相继转化和在空间上的同时并存,资本家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十、资本周转和资本循环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联系:二者都是资本运动的形式,资本周转是资本循环不断重复的过程。

区别:1、内容不同:资本循环是指一种资本形态从出发又回到原点的运动过程,而周本周转是无数个资本循环的运动过程的连环。 2、研究中心的不同:资本循环研究中心是:资本在其运动中所经历的阶段和采取的形式变化,用以揭示资本运动的特征、矛盾和规律。而资本周转的中心是:资本运动的速度,用于揭示资本运动对质量生产的影响。

十一、企业家如何加快资本周转的速度?

1、 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就是资本周转。资本周转速度是

资本周转的快慢,可以用资本周转的时间和次数这两个尺度来衡量(解释资本周转和资本周转速度)

2、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周转时间(具体过程中有哪些时间)

和周转次数(一年的时间/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从哪些方面缩短流通时间)

3、 缩短生产时间(具体有哪些时间),缩短流通时间(具体有哪些

时间),优化资本结构,合理分配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分别加快各自的周转速度。(具体怎么做)

十二、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资本主义简单在生产的意义) 1、 (工人自己养活了自己)工人得到的工资并不是资本家用

自己的货币垫付的,而是工人自己在前一段时间所生产的一部分产品来支付的。

分析:工人进入工厂要工作一段时间才领到工资,而在领工资的时候工人生产的产品还不一定已经销售转化为货币,就单一的从这一个过程来看似乎是资本家用自己的货币垫付了工人的工资,但是从再生产的角度分析,虽然工人这一时期生产的产品还没卖出去但是工人在上一时期生产的产品已经被资本家销售,转化为货币。因此,是资本家自己养活了自己而不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

2、(工人养活了资本家)资本家手中的全部资本,不管它是怎么来的,到最后还是变成了剩余价值的积累物,变成由剩余价值积累起来的资本。

3、(工人的消费过程也是满足资本家不断追逐剩余价值的需要的)雇佣工人的个人消费也是完全从属于资本家追剩余价值的需要的。

分析:工人惊醒着两种消费,一种是生产消费,是在生产过程中消耗自己的劳动力和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另一种是个人消费,单一从一次生产过程看,似乎只有生产消费才和资本家有关。但是从再生产的过程分析,工人的个人消费实际是劳动力

的再生产过程,在此过程中,工人已经消耗掉的劳动力得到了重新新的补充和恢复。

十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过程和实现条件是什么? 1、 实现过程:首先,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

其次,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 最后,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实现条件: ①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即实现两大部类的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是通过三方面交换而实现的,首先是第一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其次是第二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第三是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经过以上三方面的交换,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都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使社会总产品全部实现,保证下年度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得以正常进行

②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不变资本价值.

用公式表示是:I(v+m)=Ⅱc.

这个条件表明,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向第一部类提供的生活资料,二者在价值上必须相等.这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最基本实现条件.

第二个条件是,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所消耗掉的不变资本的价值总和.

用公式表示是:I(c+v+m)= Ic+Ⅱc.

这个条件表明,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应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相等.

第三个条件是,第二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活资料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的总和

.用公式表示为:Ⅱ(c+v+m)= I(v+m)+ Ⅱ(v+m).

这个条件表明,第二部类生产的生活资料,应与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对生活资料的需求相等.

十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1)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有两个前提条件

①第一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除了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 用公式表示为:Ⅰ(c+v+m)>Ⅰc+Ⅱc或Ⅰ(v+m)>Ⅱc。

②第二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除了满足两大部类进行简单再生产过程中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如果用

m/x表示剩余价值中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部分,那么m-m/x就表示剩余价值中供积累的部分。

这个实现条件用公式表示就是Ⅱ(c+v+m)>Ⅰ(v+m/x)+Ⅱ(v+m/x)或Ⅱ(c+m-m/x)>Ⅰ(v+m/x)。

(2)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Ⅰ(v+Δv+m/x)=Ⅱ(c+Δc)。这里,Δc表示追加的不变资本,Δv表示追加的可变资本,这个条件表明,在扩大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内在联系。

(3) 从这个基本实现条件也可以引申出另两个实现条件: 一是Ⅰ(c+v+m)=Ⅰ(c+Δc)+Ⅱ(c+Δc)。

这个条件表明,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的供给与整个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二是Ⅱ(c+v+m)=Ⅰ(v+Δv+m/x)+Ⅱ(v+Δv+m/x)。

这个条件表明,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整个社会的消费资料的供给与整个社会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e3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