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法

更新时间:2024-04-24 04: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发现法

21蔡银河 22柯梦蝶 23刘晓明

24段凤飞 25陈梦珠 26王 丹

概念:发现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教学的初步知识和

概念直接向儿童讲解,而是引导儿童依靠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探索并获得初步数学知识的一种方法。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逻辑数学知识的获得是通过他们的动作,是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在自己的头脑中对事物的数、形、时、空等知识建构的结果,任何外部力量不能代替它。发现法正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依靠自己的力量达到这一目的的最佳途径。在发现活动中,幼儿运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积累思考,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发现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幼儿通过自主活动,通过积极思考,独立地去发现并获取新的知识。

发现法的四种形式 :

⒈操作实验,即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自己发现获得数学的初步知识。如讨论“轻重与材料,轻重与体积大小的关系”,我们可以让幼儿掂量或用天秤称量比较,最后,从大量的操作经验中发现“材料相同,体积越大,就越重;反之就越轻。材料不同,虽然体积相同,但重量却不同。”

⒉组织观察,即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再进行思索,然后抽象出概念,总结出规律。如,认识“三角形”,我们

可以向幼儿提供大量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各种三角形,然后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有三个角,三条边”。

⒊运用比较,即新旧知识的比较、复杂问题与基本问题的比较,让幼儿在比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领悟知识。 如,在教“基数和序数的区别”时,我们可以让幼儿从许多物体中分别拿出“第2个,2个某物”,“第3个,3个某物”??,让幼儿在操作比较中真正认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⒋设问,即教师通过设问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如自然测量法的导入:先问幼儿如何比较两段线段(可以移动的)的长短,然后问不能移动到一起用“对应法”或“重叠法”比较长短的线段,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从而导入自然测量法,最后通过设问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测量的动作要领。

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可以运用发现法来进行。如数

学中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如数的守恒、加法交换律、数的组成规律、相邻数、序数、单双数的特点、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的量数的关系、时钟长短针运动的速度关系、重量与材料、重量与体积的关系等。除了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外,还有数学中的概念,量的比较的规则以及其它一些动手操作的规则也可以运用引导发现法来进行教学,如数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加法、减法、加法的含义,点数、自然测量法的动作要领,量的比较如多少、长短、大小、粗细、厚薄等,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分类、排序等都可以通过引导发现法来进行教学。

一般一个发现过程可以分为下列五个步骤:→准备阶段→初探阶段→交流与再探阶段→总结阶段→运用阶段。

⑴准备阶段。正式进入发现过程前,要让幼儿明确探索的目标、意义、途径和方法,并做好物质和精神的准备。

⑵初探阶段。幼儿根据老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操作或观察,主动概括出原理、法则、概念的定义,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是发现的过程的主要环节,也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基础。

⑶交流阶段。在教师的组织下,每个幼儿交流自己初探的成果,这些成果有些是对的,有些是错的,哪些是对哪些是错?引导幼儿讨论,并通过再次操作研讨。

⑷总结阶段。在上述阶段的基础上,幼儿根据所要探索的问题,把探索中获得的知识、结论加以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 ⑸运用阶段。通过一系列的口头或书面练习,要幼儿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使幼儿初步获得知识迁移的能力。

发现法,特别强调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通过幼儿的积极思考和探索去发现新的知识。为了充分发挥发现法的教育价值和发展价值,我们除了要严格按照发现法的各个环节的要点设计各个环节外,还应注意如下几点:

⒈注意教师的引导和幼儿的发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发现法,是教师引导过程和幼儿发现过程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强调一个的作用而忽视另一个的作用。应让幼儿在教师启发下,独立地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教师提出问题后,要鼓励每个幼儿独立

思考,探索问题的答案,让每个幼儿尽量作出智力上的最大努力。在此前提下,也要创造条件开展幼儿之间的共同探讨活动。因为有时幼儿之间对问题的讨论或争论更能启发幼儿的思维。 ⒉教师要善于提问

提问要问到点子上,才能启发在关键处,使所提的问题起到引导幼儿的思路,引导探索方向的作用。 ⒊教师要善于等待

由于能力和知识经验水平的限制,幼儿由探索到发现到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因此,我们要善于等待,要有足够的耐心。 ⒋教师要注意到幼儿的个别差异性

应让每个幼儿都有积极探索和发现的机会,对有困难的幼儿可以多给予启发,但不要暗示答案。应该多给幼儿以鼓励,除了表扬能独立探索并正确回答问题的幼儿外,更应该表扬那些虽未得到正确答案,但积极进行探索的幼儿,因为正处在挫折中的他们更需要得到鼓励。

⒌废除“注入式”,实行“启发式”

⒍教师不但要引导幼儿“知其然”,还要引导幼儿“知其所以然” 有些发现学习是偶然的联系,而没有真正领悟其内在的因果关系,特别是我们提供的材料不当或引导不当时,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 ⒎运用发现法要注意与其它方法的有机配合

发现法,并不排斥其它的教学方法,相反,还强调与其它教学方法的

有机配合。如操作中的发现,游戏中的发现,讲解演示中的观察发现,讨论发现。发现法与操作法、游戏法、讲解演示法并不矛盾,只不过它更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幼儿的发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dr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