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操作考试题

更新时间:2023-12-16 19: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口腔颌面外科操作考试题

一、口腔颌面部消毒铺巾技术

1. 消毒方法:以洁尔灭棉球从术区中心开始,逐步向四周环绕涂布,但感染创口相反。涂

布时不可留有空白区,并避免药液流入呼吸道、眼内及耳道内,同一术区应消毒3~4遍。(16分)

2. 消毒范围:头颈部手术消毒范围应至少术区外10cm,四肢、躯干则需扩大到20cm,以

保证有跢的安全范围为原则。(16分) 3. 消毒巾铺置法

⑴ 包头法:主动或被动抬头,将两块重叠的消毒巾置于头颈下手术台上。头部放下后,将上层消毒巾分别自两侧耳前或耳后向中央包绕,使头和面上部均包于消毒巾内并以巾钳固定。(16分) ⑵ 手术野铺巾法 ① 孔巾铺置法:将孔巾之孔部对准术区将头面部遮盖,以巾钳固定,此法适用于门诊

小手术。(16分) ② ②三角巾手术野铺巾法:用三块消毒巾分别铺置,呈三角形遮盖术区周围皮肤,以

巾钳固定。此法适用于口腔、鼻、唇及颊部手术。(16分)

③四边形手术野铺巾法:以四块消毒巾分别铺置,呈四边形遮盖术区周围皮肤,以巾钳或缝线法固定。此法适用于腮腺区、下颌下区、颈部及涉及多部位的大型手术。(20分)

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⑴口内注射法:注射标志:病员大张口时,可见磨牙后方,腭舌弓之前,有纵行的黏膜皱襞,名翼下颌皱襞,其深面为翼下颌韧带。另在颊部有一由脂肪组织突起形成的三角形颊脂垫,其尖端正居翼下颌韧带中点而稍偏外处。此二者却为注射的重要标志。若遇颊脂垫尖不明显或磨牙缺失的病员,可在大张口时,上下颌牙槽突相距的中点线与翼下颌皱襞外侧3~4mm的交点,作为注射标志。(20分)

注射方法:病员大张口,下颌牙合平面与地面平行,将注射器放在对侧口角,即第一、二前磨牙之间,与中线成45度,注射针应高于下颌牙合平面1cm并与之平行。按上述的注射标志进针,推进2.5cm左右,可达下颌支内侧的下颌神经沟,回抽无血注入麻药1~1.5ml。(20分)

麻醉区域及效果:麻醉同侧下颌骨、下颌牙、牙周膜、前磨牙至中切牙唇(颊)侧牙龈、黏骨膜及下唇部。约5min后,病员即感同侧下唇口角麻木、肿胀,探剌无痛;如超过10min仍不出现麻醉征,可能是注射部位不准确,应重新注射。(20分)

⑵口外注射法:在张口受限,或口内进针区有化脓性炎症及肿瘤的病员,可采用本法。 注射标志:自耳屏前至咬肌前缘相交点作连线,连线的中点即大致为下牙槽神经沟的投影位置,亦即麻药的注射点。在下颌下缘内侧,自下颌角至咬肌的前缘的中点为刺点。在刺入点至注射点之间的连线,即指示针刺入后的行径和深度。(20分)

注射方法:用消毒橡皮片,按刺入点至注射点长度作标记。由刺入点进针,紧帖下颌支内侧,沿指示线推进至标记的深度。回抽无血即注射2~4ml。(20分)

三、带钩牙弓夹板的外形弯制、结扎和橡皮圈牵引 1.带钩铝丝夹板制作

⑴金属丝的选择:常用2mm直径的铝丝和用0.25mm直径的细钢丝。(12分)

⑵先在铝丝上弯制挂钩:取20cm长的铝丝,由一端向另一端弯制几个挂钩,两钩间的距离

为1~1.5cm,每个钩高3.5~4mm。挂钩在铝丝上的布置要事先测定,应放在牙间隙处。具体弯制方法是,先将铝丝弯180度对折并拢,然后用钢丝钳夹住对折处2mm,用左手拇指将两股铝丝扳直,便形成了一个挂钩。依照此法分别制作好上颌和下颌带钩铝丝夹板。(24分)

2.带钩铝丝夹板的外形弯制、结扎和橡皮圈牵引 ⑴沿石膏模型的牙弓外形弯制夹板:将作好挂钩的夹板挂钩向上安放于上颌牙弓于颊侧牙颈部,并使挂钩与牙长轴成35~45度角,挂钩的末端离开牙龈2~3mm,以免挂上橡皮圈时压伤牙龈的。使夹板与每个牙至少有一点接触。由左上第二磨牙之腭面正中牙颈部开始直到右上第二磨牙腭面正中为止。同样方法作好下颌夹板,但必须挂钩向下。(24分) ⑵栓结夹板:将细钢丝由每个牙齿的近远中牙间隙处从唇侧向颊侧穿出,注意穿过牙龈时勿刺破牙龈乳突或牙龈。尽量拉紧钢丝。穿好所有需要结扎的牙齿,将每个牙的金属丝的两股向铝丝夹板的上下分开,并依次将每个结扎丝扭紧。在扭紧钢丝时,应顺时针方向扭转,扭时稍加拉力,使扭结均匀而紧密,剪断多余之钢丝留下3mm末端,并推压至牙间隙处,以免损伤口腔黏膜。(24分)

⑶安置橡皮圈:将上下颌模型合拢,用内径4~6mm,厚度1.5~2mm的橡皮圈,于适当的方向,连上下颌夹板的挂钩,使其产生与骨折错位方向相反的牵引力。(16分)

四、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定分支检查 定分支首先要寻找“扳机点”。各分支的常见“扳机点”的部位是: 眼支:眶上孔、上眼睑、眉、前额及颞部等部位。(20分)

上颌支:眶下孔、下眼睑、鼻唇沟、鼻翼、上唇、鼻孔下方或口角区、上颌结节或腭大孔等部位。(32分)

下颌支:颏孔、下唇、口角区、耳屏部、颊黏膜、颊脂垫尖、舌颌沟等处,并须观察在开闭口及舌运动时有无疼痛的发作。(32分)

对上述各分支的常见“扳机点”按顺序进行检查。由于各“扳机点”前阈高低不同,检查时的刺激强度也应由轻至重作适当的改变。

1. 拂诊 以棉签或示指轻拂可疑之“扳机点”。(4分) 2. 触诊 用示指触摸“扳机点”。(4分) 3. 压诊 用较大的压力进行触诊。(4分)

4. 揉诊 对可能的“扳机点”用手指进行连续回旋式重揉动作,每一回需稍作刹那停顿,

这种检查方法往往能使高痛阈的“扳机点”出现阳性体征,多用作眶下孔和颏孔区的检查。(4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dd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