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欣赏之客家土楼》选修课论文

更新时间:2023-09-04 16: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建筑欣赏之闽南民居---客家土楼

闽南民居是极具特色的中国民居,而客家土楼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土楼民居是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的,而这一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至南宋时历近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

客家人为躲避战乱来到了深山,但是在这里他们仍然为战争和械斗所困扰,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家客家人极其重视防御,他们将住宅建造成一座易难攻的设防城市,聚族而居。土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初级火器时代,土楼使客家人获得了足够的安全保障。在客家人中间,流传着很多在敌人久攻不下,“大楼安然无羔”的故事。 由于他们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纷争,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

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从整体看,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主次卑意识,可以肯定,它是汉族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主厅)采用了坚厚的夯土承重墙。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圆寨,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它具

有两大特性,一方面,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另一方面,寨就是堡垒,它的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 而且客家土楼具有良好的坚固性,特别是圆寨。圆筒状结构能极均匀地传递各类荷载,同时外墙底部最厚,往上渐薄并略微内倾,形成极佳的预应力向心状态,在一般的地震作用或地基不均匀下陷还必须况下,土楼整体不会发生破坏性变形。而由于土墙内部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即便因暂时受力过大而产生裂缝,整体结构并无危险。从未听说圆寨坍塌事故的发生,很多传闻倒是某座土楼地震裂缝后,过些时日又自动弥合。

至于客家土楼的建筑材料,主要就是黄土和杉土。在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这2种材料取之不尽。特别是黄土,它取自山坡,因而不存在破坏耕地问题。旧楼若须拆除重建则墙土可以重复使用,或用于农作物肥料,不会产生象现代转石或混凝土房屋那大量的建筑垃极。

客家土楼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整体造型上。在这方面,3种典型均有其特点。如五凤楼一般选址于山脚向阳处,其立面中轴线上,下堂、中堂、上堂高度递增,作为主体的上堂居于支配地位。轴线两翼横屋与之呼应地渐次升高,其重叠的三角形山面对峙左右,形成极工整的秩序构图。至于方楼,其造型特征与五凤楼近似,唯其下堂和横屋的外墙另厚升高,形成更为壮观的整体。圆寨则是3种典型中造型

艺术最富魅力的一种,圆的外形与天穹呼应,本色的黄土墙与大地密接。随时光流近,土墙出现无数不规则裂缝,更显得苍劲有力,震撼人心,在当今方兴未艾的土楼旅游热中,圆寨的吸引力是最强的。

总而言之,恢宏奇巧、舒适宜居的客家土楼让人瞩目,因此,成功的申报了联合国2008年“世界文化遗产”,这不仅是福建人的大喜事,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生活中值得庆贺的一件大好事。为此还引起了一阵对客家土楼的建筑文化和道德价值的研究热潮。

客家土楼建筑的研究者认为,客家土楼体现艰苦奋斗的“愚公移山”民族道德精神。的确,客家人所用的建筑材料,就是泥土和木头,瓦也是由泥土烧制而成的,完全自给自足,凭借的就是“铁打的肩膀”、“起茧的双手”和“愚公移山”般的挖山不止精神,才能在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出既环保又经济的土楼民居。由此我们可以充分的体会到客家文化中开拓进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乐善好施、团结互助等的客家精神和传统美德。

但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在宣扬客家土楼文化之积极伦理价值的同时,我们也不能讳言其消极价值,这就是它们所蕴涵的儒家伦理即封建纲常伦理的消极面。土楼的建筑格局十分讲究家长制的尊卑等级秩序,并且多有宣扬封建忠孝理念的对联楹联和警句箴言,这些显然充溢着封建伦理的气息。

所以,随着时代的变革和进步,客家文化中积极精神与传统美

德必须进一步的发扬下去,而客家文化中的封建糟粕,则必须予以去除,努力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d7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