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1)

更新时间:2023-09-11 08: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作物栽培学

1、作物的分类:

(1)粮食作物:禾谷类、豆类、薯类(2)经济作物 :纤维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苜蓿、三叶草等;(4)药用作物 、香料作物、色素作物

2、按生物学性状分类:

(1)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喜温作物、耐寒作物;

(2)作物感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长日作物(麦类、油菜)、短日作物(水稻、玉米、棉花)、中性作物(豌豆)、定日作物(甘蔗); (3)对CO2同化途径分类:C3(水稻、麦类、豌豆) 、C4 (玉米、高粱、甘蔗)、CAM(景天酸代谢)(凤梨科、龙舌兰、菠萝麻); 3、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第二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

1、生长: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数量和重量上不可逆的增加过程。

2、分化:同质的细胞类型变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与原来不同的异质细胞类型的过程。

3、发育:作物的组织、器官或整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在生命周期中的有序变化。

4、生长、分化和发育的相互关系: (1)发育包含了生长和分化; (2)生长和分化受发育的制约。

(3)根据作物生长、分化、发育的关系又分为:协调型;徒长型;早衰型;僵苗型

5、“S”形生长过程及其应用。

(1)“S”形生长曲线可细分为4个时期: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减速增长期、缓慢下降期。

(2)应用:①各种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的措施,应在作物生长最快速度到来之前使用;

②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通过“S”形生长周期的步伐不同,在控制某一器官发育的同时,应注意该措施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③作物的生育是不可逆的。

6、作物群体生长“S”形的三个阶段:指数增长期、直线增长期、减缓停滞期

7、作物生育期:从播种出苗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时间。

8、生育时期:即将作物的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 9、物候期:是指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人为制定的一具体标准。

10、作物温光反应特性: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若干特性,包括作物的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作物的“三性”。

11、作物的感温性:作物因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的特性。春化可以分为:(1)冬性型 ;(2)半冬性型 ;(3)春性型

12、作物的感光性:作物因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的特性。可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日中性作物、中日照作物

13、作物的基本营养性:即使作物处在最适于发育的温度和光周期条件下,也必须有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才能进行幼穗分化的特性。 14、根据作物对温度和光周期反应特性的不同,可以把作物分为低温长日型作物和高温短日型作物两种类型。 15、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1)作物引种:

北→南,生育期缩短;南→北,生育期延缓。 (2)作物布局和栽培上的应用: 作物布局?

品种的搭配、播期安排? ③调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16、作物的三基点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最适温度; 17、需水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18、一般禾谷类作物的最大吸水期在抽穗开花期,大豆最大吸水期在开花鼓粒期。

第三章 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

1、收获指数(经济系数 ):作物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2、叶面积指数(LAI):单位土地面积上进行光合作用的叶面积与该土地面积之比。产量增长主要取决于LAI。

3、在一定范围内LAI随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大,高产群体的增长是LAI净同化率(NAR)相辅相成作用的结果,但生产上是面积指数并非越大越好,叶面积指数过大反而会影响产量。 4、源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同化物的供应者,它是作物发育及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在作物中主要指绿色叶片。

5、库是产品器官的容积和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一般都是指最终的收获器官或组织。

6、流是作物植株体内输导系统的发育状况及其运转速率,它反映了源库间的运输能力。

7、三者关系:源是库的有机养料供应者,是产量形成和充实的重要物质基础。库对源的大小,尤其是源的光合活性具有明显的反馈作用。流是库与源的纽带,是源与库间的输导系统。 8、作物“源、库、流”理论及其应用:

(1)协调方法及理论: ①要争取单位面积上的群体有较大的库容量,就必须从强化源的供给能力入手。②适当增大库源比可提高源活性,促进干物质积累。③库对源的大小和活性有明显的反馈作用。④源、库器官的功能是相对的,有时同一器官兼有两个因素的双重作用。⑤库、源大小对流的方向、速率数量起着“拉力”和“推力”作用。⑥同化物的运输是由各生长部位的相对库容量决定的。⑦在实际生产

中,除非发生茎秆倒伏或遭受病虫害等特殊情况,流不会成为限制产量的主导因素。⑧培育健壮的茎秆,使输导组织发达,可促进库的形成。

(2)应用:

①对源强库弱品种作物,应多施P、K肥,增加开花数量,修建株型等达到减源增库的目的。

②对源弱库强品种作物,应增施有机肥,增强叶片光合能力,进行疏花疏果。

③对源库适中作物,使流顺畅。

9、作物的群体结构:组成这一群体的各个单株及总叶面积、总茎数、总根重在空间的分布和排列的动态情况。

10、根据作物群体结构的功能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把整个群体分为三个层次:

(1)光合层(叶穗层):同化物形成的场所;

(2)支架层(茎层):支持光合层,行使地上部分和地上部分之间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3)吸收层(根层):吸收养分和水分。 第四章 作物栽培基本技术

1、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2、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空间配置、种植熟制、种植方式与种植顺序的综合体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d4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