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程
更新时间:2023-10-07 16: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一章 绪论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1心理: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 自我意识 个人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情感 意志
认识:感觉 知觉 记忆 想象
思维(认识过程的核心,人类心理发展高于动物的本质标志) 2关系: 过程与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不可分割的,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的基础,而个性心理一旦形成又直接影响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之间关系
心理过程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意志过程对人的认识和情感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3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或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4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 5心理学的发展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
(1)心理过程不仅表现在人的物质活动中,而且也表现在人的交往活动中
(2)儿童个性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小学儿童来讲,学习活动和整体内部的交往活动对他们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3)(标志性的条件)心理学的发展: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设立第一个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4)普通心理学→它是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
(5)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小学教师了解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并有效地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有助于小学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科学世界观
(6)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是否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区分传统教育和现代化教育的标志之一
1
对心理的基本认识
一、心理具有物质基础→脑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的结构:神经中枢: 中枢:脑:大→高级中枢 小
中间 低级中枢 延桥 骨髓 周围:(外周)神经系统 大脑半球皮质,简称皮层(是最高中枢)
(皮层是控制整个机体活动的最高管理者和调节者) 大脑半球皮质分为4个部分:额叶、顶叶、聂叶、和枕叶 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二)大脑的功能
1基本功能: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分析、综合、贮藏和发布各种信息 2神经活动的方式—反射 反射:无(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具体信号(第一信号) 抽象信号(第二信号):只有人才有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3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与心理
(1)高级神经活动指的是大脑皮层的活动 (2)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
(3)反射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4)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
(5)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易变的反射,是无条件反射与某种无关刺激多次结合后形成的反射
(6)按照巴甫洛夫的观点,条件反射是心理活动的心理基础 4大脑的机能与心理
脑的特点:左右分工 左半球主管身体右半边,右半球主管左半边 机能定位 枕叶—视觉 颞叶—听觉
顶叶—躯体感觉
额叶—控制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 大脑机能的不对称:左脑 抽象活动
右脑 具体形象的活动
人的大脑具有不对称性,即心理机能在左右半球上表现出不同的优势 归纳:脑是人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它的活动产生并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 二、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但人脑并不会自发地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的映象,产生心理。
2
2客观现实是人类心理的源泉,客观现实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相比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决定性作用),其中感觉剥夺实验和狼孩这两个事例可以分别说明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1所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情人眼里出西施”“月是故乡的圆”都可体现心理的主观能动性。
3主观能动性的反映表现在:(1)客观现实的性质和特征和个人对现实的关系和态度 (2)个人的经验(人改造现实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大表现)
(3)它能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它能作用于客观现实,又能反作用于客观现实,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4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5人的心理一方面受客观现实的制约,一方面又受人的主观条件的折射,因此心理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心理具有发展过程(不可逾越,不可倒退)
1心理是不断发展的,一般说来,从出生到成熟期间,心理的发展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混沌到分化的上升过程,而从成熟到衰老期间,心理的发展总趋势是从健全到衰减,从灵活到呆板,从清晰到朦胧的下降过程。
2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三个阶段。 3心理的思维发展经理了婴儿期,幼儿期和小学生三个阶段。
4心理发展的阶段与阶段之间不仅是量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质的区别。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观察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最直接的手段 2观察法分为三种类型:(1)从时间上看,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2)从范围上看,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3)从规模上看,可分为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 二、调查法
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三、实验法
1实验法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
2实验法可分成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
问答: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13页思考题)
(一)心理具有物质基础(脑上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举例:1如果脑部积水就会导致智力下降
2脑部中额叶受损,语言表达能力、智力就不正常
(二)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但人脑并不会自发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的映象,产生心理。举例:感觉剥夺实验
2客观现实,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是人类心理的源泉,相比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举例:狼孩的故事
(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3
1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主观能动的反映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特点。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情人眼里出西施”“月是故乡明”
2主观能动性反映表现在(1)客观现实的性质和特征和个人对现实的关系和态度 (2)个人的经验也左右着对现实的反映
(3)它能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能作用于客观现实,又能反作用于客观现实,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四)心理具有发展过程
总之,人的心理一方面受客观现实的制约,一方面又受人的主观条件的折射。因此,心理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
注意的概述
一、注意及其外部表现
1注意是指细腻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指向是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某些对象,并且能长时间地保持。 (2)集中是对周围的其余对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注意最显著的几个外部表现有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和呼吸运动的变化。 (1)“侧耳倾听”“目不转视”“呆视”体现了注意的外部表现中的适应性运动。
(2)注意的外部表现中适应性运动和无关运动的停止可以看出学生课堂的注意情况。 (3)呼吸运动的变化是比较高度集中的状态,所谓的屏息已是它的表现。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
1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在各种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有的特
2注意的作用是掌管起航,负责领航,护航。
3关系:注意不是独立地心理过程,任何一个心理过程自始自终都离不开注意,但没有心理活动就没有注意,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三、注意的种类
1根据注意产生和维持有无预定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力分为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随意注意)两种。
2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例:上课时,一同学的文具盒掉地上,大家会不由自主地转头朝向他。
3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规律)
(1)客观条件: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刺激物的程度)
对比关系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运动变化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新异性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刺激物的新异性)
(2)主观条件: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
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例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人的知识经验
4当主观条件同时具备时,无意注意最容易发生
5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必须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4
6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3)用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4)培养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指事情的结果引起人们的兴趣) 7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在有效的实际活动中,不可能只有无意注意或只有有意注意参与,因为只有有意注意伴随的活动,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和疲劳,投入程度不高,反之,只有无意注意伴随的活动,难以使活动持久,深入地进行下去,只有两种注意相互配合,互相交替,才能使人们自觉地,有兴趣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使活动达到最佳的效果(有效活动)。
8无意注意的局限性:难以持久、深入地进行下去 有意注意的局限性:枯燥乏味而疲劳
小学儿童的注意
在小学教育的影响下,其发展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
1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是指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逐渐提高和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2小学低年级儿童无意注意已相当成熟,因此他们的认识活动常常依赖无意注意,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儿童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更多地依赖有意注意。
3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缺乏自觉性,表现为自己不会主动确立目的,需要教师或其他成人给定目的,小学高年级儿童逐渐能力自行确定,并根据一定的目的,独立地组织自己的注意。
二、小学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
注意品质包括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四种
1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一目十行)数目越大,广度越大 注意的特点:(1)小学儿童注意广度比较小
(2)小学生中注意广度存在着特别差异,无论低年级或高年级,女生的
注意广度高于男生。
2材料的性质和组织方式,是影响注意广度的重要因素
3注意的稳定性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时间越长,稳定性越高。
注意的稳定性的特点:(1)小学儿童注意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其发展的速度超过幼儿期和中学阶段
(2)注意稳定性在小学生中也具有性别差异,女生的稳定性高于男生。
4注意的分配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在进行某种活动的时候,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
“边看书,边思考”和“一手画圈一手画方”已是注意的分配的体现。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映反映了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广度。
5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转移的好坏在于转移的快慢,它不同于注意的分配。
“一心二用”体现了注意的分配,“全神贯注”体现了注意的稳定,“一目十行”体现了注意的广度。
5
(2)无意识记的优点是: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获得应有的知识技能
缺点是:无意识记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又由于无意识已缺乏目的性,在内容上往往都有偶然性和片段性。
(3)有意识记的缺点是:有意识记有一定的紧张度 优点是:使人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4)规律:有意识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意识记要比无意识记效果好 人总是在活动中进行识记的,因此无论是无意识记还是有意识记,只要识记的对象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时,识记的效果就会好。
(5)按识记是否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指在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靠事物的外部联系、先后顺序,机械重复地进行识记
意义识记指在对材料进行理解的情况下,根据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识记。
(6)意义识记的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凡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儿童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无意的材料,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以保证记忆的效果
(7)问答:如何教会儿童识记,有哪几种方法? 答:1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记忆
2将所有学的内容,安排在儿童积极从事的智力活动中,成为活动和思考的直
接对象
3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对无意义的材料,
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后加以识记
4知道学生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
5掌握一些识记的策略:把词和形象紧密结合起来
在识记前必须对材料做充分分析
(二)保持
1保持上对识记过程的事物在头脑中贮存和巩固的过程,是实现回忆的保证,是记忆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2识记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并不是像物品放在保险柜中,一成不变地保持着原样(识记的材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后继经验的影响而发生量与质的变化)
3所谓遗忘就是对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回忆,或者上错误的回忆。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
4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研究遗忘现象时提出的遗忘规律,依据这些数据绘制的曲线,叫做“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从遗忘曲线中可以看出: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5遗忘的种类:一类是暂时性遗忘,一类是永久性遗忘。如何和遗忘做斗争?要组织学生及时复习经常运用。
6遗忘受很多因素的制约:(1)识记材料的性质对识记有重要影响,那些不重要的
没有趣味的,不符合人的需要的东西,首先被以往
(2)过长和过难的材料易被遗忘
(3)排列在中间位置的材料也容易被遗忘
三、回忆
1回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提取过程(回忆有两种不同的水平:再认和再现) 2再认取决于两个条件:(1)识记的巩固程度
11
(2)当前呈现的事物同经验过的事物及环境条件相类似的程度
3再现指过去经验的重现,是一种较高水平的回忆,根据再现是否有预定的目的,可以把再现分为无意再现和有意再现
4“触景生情”表现出无意注意,而有时需要“搜肠刮肚”做出较大意志努力才能实现,这种情况叫追忆,表现出有意再现。
重忆实际上是利用事物多方面的联系去寻找线索,先起有关的经验然后通过中介联系想起要再现经验
5再认和再现的相同点是过去经验的恢复,区别是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两种不同水平和形式,它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程度上的不同。
小学儿童的记忆
一、小学儿童识记的特点
(一)、又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
儿童刚入学时,无意识记仍占重要地位,到小学二年级表现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效果相当
随着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有意识记逐年提高,特别在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间,有意识记的效果提高速度 (二)、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效果提高
小学儿童运用机械识记和意义是实际的效果有一发展过程 1、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效果均随年龄增长而他极高 2、 意义识记的保持量高于机械识记
二、小学儿童保持和回忆的特点
(一)、小学儿童保持的特点
1、保持材料有偏重于具体的类型发展到抽象类型
识记的材料类型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小学生认识材料类型偏重于具体的,形象的,因此他们善于具体形象记忆。 2、 保持时以视觉加工为主
3、 逐渐会用重复、练习来保持信息
刚入学儿童对于接受信息后还要发福识记和练习才能长久保存这个道理不清楚。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光布置诸如明天要背诵课文等笼统的任务是不够的,还要详细交代完成任务的具体方法。 (二)、小学儿童回忆的特点
初入学的儿童不会使用系统搜索和用追忆去提取信息
三、情绪状态和外加动机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一)、情绪状态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二)、外加识记动机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四、小学儿童记忆能力的培养
(一)、增强儿童识记的目的性、积极性 (二)、教会儿童识记的方法
1、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记忆
2、将所学的内容,安排在儿童积极从事这的智力活动中,成为活动可思考的直接对象
12
3、对有意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对无意义的材料,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后加以识记
(1) 采用直观形象记忆法 (2) 口诀记忆法
对一些历史年代、地名等无意义材料,可采用: (1) 谐音法 (2) 数字特征法 (3) 译意法
4、指导学生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 5、掌握一些实际的策略
(1) 把词和形象紧密结合起来识记 (2) 在识记前必须对材料做充分分析
(三)、合理地主旨复习
1、复习要及时
2、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3、复习分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就是指学习的内容达到初步掌握时仍不停止,而是继续进行学习达到完全巩固的程度。
4、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四)、掌握一些回忆的策略
(1) 牢记需要回忆材料的名称、项目,学会审题,是正确会议材料的首要一环。 (2) 对要回忆的材料作系统搜索,以免挂一漏万,确保回忆材料的全面。 (3) 尽量运用已有的概念来回忆,不要停留在用表象来回忆。
想象的概述
一、什么是表象
(一)想象的定义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所谓新形象是指主体从未接触过的事物形象 (二)想象与客观现象
想象的形象来源于客观现实,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想象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
(三)想象的作用
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想象的种类
(一)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按照想象时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2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叫无意想象 3梦也是一种无意想象,它是一种无意想象的极编形式 4引起梦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1)有身外刺激引起的梦
(2)有身体某部分的生理变化引起的梦 (3)有思绪紧张心理性原因所引起的梦
5人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想象,叫有意想象
13
(二)在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按照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创造性程度不同,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2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描绘,在头脑中再造出与其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叫再造想象
根据已有形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叫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创造想象的形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它比再造想象困难、复杂
(2)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虽然在创造性、独立性、新颖性程度上不同,但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再造想象有创造性的因素,创造想象必须依靠再造想象的帮助 (三)幻想
1幻想是一种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于未来事物的想象 2幻想与创造想象的区别:(1)幻想总是体现着个人的愿望,幻想中所创造的新形象,总是人们所向往、所期望的新形象
(2)创造想象与当前的创造活动直接相联系,而幻想并不与当前的活动直接相联系,而是指向于未来的活动
(3)幻想可分为积极幻想和消极幻想
小学儿童想象的发展
一、想象的品质包括:有意性、现实性、创造性、概括性
(一)小学儿童想象有意性的发展
1特点:在想象时往往容易离开想象的目的,离开主题,往往根据过去的经验做自由联想
2小学儿童想象有意性的发展与小学教学地要求关系密切 3教学活动大大促进了小学儿童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的发展 (二)小学儿童想象现实性的发展
1想象的现实性是指想象的现实性受现实的制约,能真实的反映现实 2特点:(1)想象所反映的现象越发接近现实事物,表现为想象形象的特征的由广到多,结构配置由不合理到合理
(2)从热衷于完全脱离现实的神话虚构,逐渐转向现实生活的幻想 3随着教学活动和发展的思维水平的提高,三年级以后的儿童,就逐渐过渡到以现实为主的阶段
(三)小学儿童想象创造性的发展
1特点:(1)小学低年级儿童想象的形象往往具有复杂性和模仿性,创造加工的成分不多
(2)到了中高年级,他们不仅在再造想象中创造性成分越来越广,能独立地进行创造想象
2儿童想象的创造性发展表现是:从低年级的“习作例文”到高年级的“命题作文”的过程
(四)小学儿童想象概括性的发展
1小学儿童想象概括性是指从有很大的具体性、直观性,向有一定的概括性、逻辑性的发展
2表现为:想象所凭借的“依托物”由实向向词语演变
14
二、小学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怎样培养小学儿童的发展)
(一)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与言语
1表象是想象的材料,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想象的水平,表象丰富,想象就开阔而深刻;表象贫乏,想象就狭窄而肤浅;表象准确,想象就合理;表象错误,想象就荒诞
2想象是通过言语形式加以表现 应该怎么做:(1)教师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文艺作品,使他们积累起丰富的词汇,学会恰当地运用词汇,准确描述外部事件和内心世界(扩大阅读量)
(2)教师要重视用丰富、优美、正确、清晰、生动形象的言语描绘事,这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形象,更为他们表现想象做出了榜样,使学生具体感受到如何使用言语来表达想象(生动形象的语言示范) (二)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进行形象的培养
1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 2通过形式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1)对静物做动态想象,变无声为有声想象 (2)对抽象词做具体形象想象 (3)对物做拟人想象 (三)正确引导小学儿童的幻想
1小学儿童幻想已处在由远离现实的幻想向现实的幻想过度阶段 2积极的幻想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直接推动作用的幻想,是富于现实性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应把幻想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
第四章 小学儿童的思维
思维的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内部联系及规律性的见解好概括的反应,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所以在人的整个心里活动中,思维占有核心地位。
2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两大特点
思维的间接性表现为人能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认识另一些没有被这节感知或不可能被直接感知事物、事物间的关系及事物发展的进程
思维的概括性表现为思维反映是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反映的是事物直接普遍的必然的联系(月晕而风)
3思维的种类
(1)从个体发展与思维凭借物来看,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动作思维是依靠感知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进行的思维,其特点是思维与动作不可分割,离开了动作,思维也就中止了
*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记忆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使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的思维
(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集中思维是把各种有关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或最佳的解决方案的思维 其特点(主要功能)求同
15
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 其特点(主要功能)求异
4思维与言语(两者不可分割)
(1)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属于一种社会现象,它是工具 言语是个体对语言的应用,属于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活动 (2)思维与言语的关系
人们可以借助词进行抽象思维,认识事物的本质,进而通过言语活动传递知识、交流感情、 协调动作 二、思维
1思维过程的基本操作是分析和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里吧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不同特征,分别加以思考的过程
综合是在头脑里吧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好不同特征结合起来组成整体来加以思考的过程
2思维过程的具体表现是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的过程
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一些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共同本质属性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的思维过程
具体化是把概括出来的一般认识应用到具体的、特殊的事物上去的过程 3比较是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 4具体化是认识发展的重要过程
5分析和综合是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彼此相反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过程,分析反映事物的要素,综合反映事物的整体 三、思维的形式
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1)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2)概念总是和词联系着,用词来标志,以词的意义形态出现
(3)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概念所包含的事物本质属性)和外延(属于这一概念的一切事物)
(4)儿童在学校教学条件下,主要通过概念形成(从大量具体实例出发,对得到肯定的一类实例加以概括,抽取共同属性,最终形成一个概念)和概念同化(利用头脑中已经掌握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去接受一个新的概念)两种方式掌握概念 (5)概念形成的两个条件:一是儿童必须辨别概念的正反例证
二是承认对儿童的反应应给予肯定或否定
(6)儿童入学后,随着知识的增加,概念同化逐渐成为他们掌握概念的主要形式 (7)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方式,它是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表现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8)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的判断(结论)的思维方式,主要形式有归纳推 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事物推出一般原理的过程。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原理到特殊事物的推理
16
(9)思维的三种形式的关系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相互联系的,概念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而它的形成又借助于判断和推理,判断是推理的基础,而它本身有可以通过推理获理获得 四、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的问题来解决)
1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反应方式,它要求重新组织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东西
例:6根火柴棒能拼成4个等边三角形
2创造过程基本上包括准备、酝 、阐明、记实四个阶段
3创造性思维需要综合运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高度发挥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概括能力、类比能力等 五、思维品质的判断指标
1思维品质的判断指标是指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批判性
2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全面而细致地考虑问题,相反品质具有片面性和狭隘性(一叶障目) 3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一针见血)去考虑问题,相反品质具有肤浅性 4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能够根据所
发现的新事实及时修改自己原来的想法,使思维从成见和教条中解放出来(随机应变) 相反的品质有迟钝、执拗的特征
5思维的敏捷性是指一个人能在很快的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即在解决问题时
能当机立断、不徘徊、不犹豫(当机立断) 相反的品质有徘徊、犹豫、犹豫不绝、貌似荟萃
6思维的批判性是指一个人的思维接受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体验,以确立正确与否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善于自我批评、勇于承认错误 相反的品质:自以为是、刚愎自用、随波逐流
小学儿童的思维
一、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1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为主过渡时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2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一般认为关键在四年级(约十或十一岁)这个“转折点”何时实现,主要取决于教育
3小学低年级儿童只能在直接感知的条件下进行分析和综合,到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已能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抽象的分析和综合
4小学儿童比较能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从正确区分具体事务的异同逐步发展到区分抽象事物的异同
5小学儿童在正确的教育下逐步学会自己对思维进行反省即“对思维进行思维” 6小学儿童采用“种属关系”和“正确定”来解释概念是抽象思维发展的标志
7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准确、得心应手的工具
8变式就是将概念的正例加以变化,它助于排除无关特征,突出有关特征 定势是指先前的心理活动对以后的活动产生的一种准备状态 问答: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答:(一)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17
1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2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 3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 (二)小学儿童思维概括水平的发展
1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概括主要处在直观形象水平上) 2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小学中年级儿童的概括主要属于形象—抽象水平) 3初步的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小学高年级儿童的概括开始以本质抽象为主) 与概括水平相对应,儿童掌握概念也表现出三级水平
1儿童掌握概念的第一级水平表现为以“具体实例”和“直观特征”来解释概念 2小学儿童掌握概念的第二级水平表现为“重要属性”和“实际功用”来解释概念 3小学儿童掌握概念的第三级水平表现为以“种属关系”和“正确定义”来解释概念 小学儿童掌握理解水平表现出三级水平:
1直观形象水平概括 2形象—抽象概括水平 3初步本质抽象概括水平
二、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 答:(一)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1发展儿童的言语(教师应当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使学生的思维有一准确、得心应手的工具)
2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思维是在感知觉基础上进行的高级认识活动。思维的全部材料来自感性经验)
3运用变式和比较,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单位,让儿童掌握正确的概念是发展思维的首要环节,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变式和比较起着重要的作用)
4教给儿童思考问题的方法(第一步,教会学生以直观材料帮助思维:第二步,在学生借助直观图帮助思维的同时,注意教给学生逻辑推理的方法) (二)解题策略的训练
1解题的过程:审题、题目归类、重现有关知识、找出问题答案 2解题的策略:(1)准确理解习题的字词语句,而不匆忙解答 (2)整体把握题目中的各种数量关系 (3)在理解题目的整体意义后判断题型
(4)善于进行双向推理,既能进行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向推理,
又能进行由未知到已知的逆向推理
(5)克服定势,进行扩散性思维
(6)善于评价不同的思路,选择最佳思路解题 (7)解题后腰对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和反思 (三)小学儿童创造性思维几种品质的训练
1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反应方式 2品质:流畅性训练 变通性训练:
(1)物体功能变通性训练 (2)遥远联想变通性训练 (3)问题解决变通性训练
18
独特性训练:
(1)命题独特性训练 (2)后果推测独特性训练 (3)故事结尾独特性训练 (4)问题解决独特性训练
3“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中运用最多的方法。“头脑风暴法”也作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技术,其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上通过暂缓做出评价让学生踊跃发言,以便引出多种多样的解答方案,而每一个发言者都要遵守以下规则:
(1)禁止提出批评意见(即暂缓评价) (2)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 (3)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 (4)追求标新立异,允许观念离题
第五章 小学儿童的情感与意志
情感的概述
一、情感及其作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意愿和观念而产生的体验
情感作为一种主观感受,也是对现实的反映,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有一定需要的主体的人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客体是否能引起人的情感体验,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问答:情感与认识有何关系?
1、情感和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客观事物只有当它被人们认识了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的情感,情感依赖于认识,但它也作用于人的认识,既可以推动也可以阻碍认识过程的发展(联系)
2、区别:第一,认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本身,而情感则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第二,认识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感则通过态度的体验来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第三,认识过程有着较强的有意性,人们可以有意地感知、记忆和思考,也可以有意地停止这种认识活动,而情感有着较强的自发性,人的情感只有在认识的作用下才会增强有意性 (三)情感功能
情感具有调节行动的功能和信号交际的功能
情感的信号交际功能是通过表情实现的,表情包括肢体表情、言语表情、面部表情
二、情感的种类
(一)按情感、状态分类
根据情感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等特性,可以把情感分为激情、心境、应激三种表现形式
1激情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感状态(反映状态:暴风骤雨) 人在产生激情时,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自制力显著降低,不能约束他的行为 2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状态(反映状态:微风细雨)
同时心境具有感染性或渲染性,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感色彩
19
3应激是在突然出现紧张情况时应生的情感状态
应激状态下分为积极状态(如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摆脱困扰)和消极状态(如手脚失措、行动紊乱)
(二)按社会性内容分类
根据情感的社会内容把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这些可称为社会情感或高级情感
1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富有同情心和对事有责任感) 2理智感世人在治理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情感体验
(如好奇心、求知欲、质疑感和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
3美感是人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艺术品以及人的道德行为的美学价值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儿童的情感
一、小学儿童情感的发展
问:小学儿童情感的发展过程是? (一)小学儿童情感稳定性的发展 (二)小学儿童情感可控制性的发展
(三)小学儿童情感丰富性和深刻性的发展
拓展:1小学儿童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事物、具体情景的交配,小学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的情感稳定性是比较差的
2在小学低年级儿童身上时常可以看到学前儿童那种容易冲动,外露可控制性比较差情感特点
3小学儿童的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社会生活需要相联系;由于知识经验的积累,小学儿童情感的分化逐渐精细、准确
填空:随着社会因素对情感制约性的增强,小学儿童开始体验到诸如悔恨、内疚、欣赏等比较复杂的高级情感
二、小学儿童情感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过渡焦虑;恐怖症
1、过渡焦虑,又称儿童焦虑症,其主要表现为过分敏感,多虑,经常为一些小事而烦躁不安焦虑担忧
2、过渡焦虑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素质性焦虑,二是境遇性焦虑 3、过渡焦虑儿童的表现为:
(1) 总是担心会发生什么事情,整日为此忧心忡忡 (2) 对自己做过的事情是否适当总感到不放心
(3) 对自己在学习、体育或社交等方面的能力表现出过分担心,生怕不如别人 (4) 经常感到头痛或胃痛,但并没有实际的躯体疾病 (5) 有明显的紧张感,不能放松自己
(6) 自我意识强烈,不断考虑自己的问题而难以投入到现实学习生活中去 4、如何帮助过渡焦虑儿童?
(1)首先要帮助这些儿童找出他们性格上的不足之处
(2)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改进训练计划,重点培养他们自信、自立、客观判断等各方面
(3)对于他们适当的判断给予及时的鼓励,这种帮忙通常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奏效
20
(三)恐怖症
儿童恐怖症的类型有哪些?
1动物恐怖症 2特殊境遇恐怖症 3见人恐怖症 4学习恐怖症 恐怖症的原因有哪些? 不恰当的恐吓;性格缺陷
对恐怖症儿童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系统脱敏是一种典型的心理治疗方法,系统脱敏法,采用让人的肌肉放松的方法来逐步与紧张对抗,最终以松弛压倒紧张恐怖,所以又称做交互抑制 三、怎样培养小学儿童情感?
(一)提高儿童的认识能力,促进其情感的发展
认识是情感的基础,小学生对人或事物的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情感的发展 (二)创设情境,陶冶小学儿童的情感
1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2小学儿童的情境容易受具体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有关教育的情境 (三)在教育、教学中正确地运用移情
移情是指人们在察觉他人情感时自己也体验到的与之相同的情感 培养儿童移情的能力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1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为儿童树立榜样,宣扬英雄模范和身边的好人好事,用他们良好的感情感染学生,丰富儿童正确的情感体验
2在班集体中坚持不懈地开展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教育活动,引导儿童通过与别人比较,根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通过自己活动的成果认识自己,不断地对自己的情感做出客观的评估
3教会学生从理智上防止或延缓不适当的情感,养成自我监督自己情感的习惯,提高小学儿童调节和控制情感的能力
意志的概述
一、什么是意志
1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
2意志和行动是不可分的,意志总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这种在意志调节和支配下的有目的、自觉的、有意识的行动称之为意志行动 3人的行动主要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 4人的意志有哪几个特征?
(一)明确的目的性 (二)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三)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5人的意志水平主要表现在克服困难的水平上 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一)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人的意志行动总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基础之上的
在行动之前,人为了确定行动的目的,为了选择方法和步骤,必须要审时度势 在行动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还要深思熟虑,找出有效的方法克服它,战胜它 另一方面,认识过程也离不开意志的作用:
积极的意志,品质会促进一个人认识能力发展 消极的意志,品质会阻碍一个人认识能力的发展
(二)意志与情感的关系
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21
从另一方面,意志也使人的情感服从于人的理智的认识 例:不要意气用事或化悲痛为力量 三、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成分
1在意志行动中,主要的心理成分有动机冲突、意志行动的决策和意志努力 2动机冲突的类型有原则性冲突和非原则性冲突
3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期最佳地实现目标过程称之为决策
4在意志行动的决策中,决策的知识经验、思维能力、意志品质等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5意志努力是指人在确定目的,解决动机冲突,制定计划、进行决策以及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克服内外各种困难把意志行动贯彻到底的心理力量
6意志努力表现在整个的意志行动过程中,意志努力集中表现为克服困难,以保证意志行动的顺利进行
小学儿童的意志
一、小学儿童意志的发展
(一)小学儿童意志发展的一半特点
问答:意志行动的动机和目的的发展的特点?
答:首先,小学低年级儿童还不善于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他们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多半是由成人提出的。他们的行动动机和目的常常是比较短暂的、狭隘的、具体的。那些远大的、抽象的行动动机和目的对他们来说,还是不容易理解,还不能对他们的行动起很大的作用
其次,小学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的行动动机和目的,一半是很不稳定的,还不能再一个较长的时期里,为实现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而积极地行动
最后,小学儿童在解决动机冲突,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中他们常常表现出不善于运用抽象原则来解决动机冲突,更多地受一些有关的具体时间所左右 小学儿童克服困难的毅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强的 (二)小学儿童意志品质的发展
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
1自觉性的发展(自觉性指一个人是否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目的,并调整和控制行动的意志品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自觉性是比较差的
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相对而言,小学儿童的受暗示性和独断性比自觉性特征明显
2果断性的发展(果断性指一个人是否能辨别事物真相,迅速而合理地做出决定,并采取积极行动的意志品质,缺乏果断性的人变现为优柔寡断或冒失,小学儿童意志的果断性还是比较差的)
3自制性的发展(自治性表现为是否自觉地、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约束自己产生不利于完成任务的行为)
小学儿童意志的自制性品质随年纪升高而稳步发展,这种稳步发展的趋势呈迅速发展(一至三年级)→平稳(三、四年级)→迅速发展(四、五年级)→平稳(五、六年级)的状态
4坚持性的发展(意志行动的坚持性表现为能否不屈不饶地克服困难,把决定贯彻始终)
小学儿童的坚持性品质还是比较差的,往往表现出一种冲动性和不稳定性
二、小学儿童意志的培养
问: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意志力?
22
(一)开展理想教育,提高小学儿童行动的自觉性
开展理想教育活动有利于学生正确地确定自己行动的目的,并对一切个人的,团体的思想和行为做出实事求是的正确评价,明辨是非,善恶和荣辱,使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提高行动的自觉性
教师应当十分注意把抽象的道理和儿童的具体行为结合起来,用理想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二)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小学儿童的自制能力
养成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儿童自觉遵守纪律和生活制度的常规训练,使儿童形成自动控制的行为习惯
怎样进行养成教育?
1从生活小事上进行训练 2耐心指导,反复训练 3教师注意以身作则
三、教育儿童正确地对待挫折(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在挫折中表现,并在克服挫折中形成的) 教师要帮组儿童正确地对待挫折,做法是:
1帮助儿童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找出避免挫折的方法 2面对挫折,鼓励儿童充满信心地战胜挫折 3提高小学儿童的挫折耐受力
四、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小学儿童的意志
第一、教师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二、要给予鼓励和必要的指导,但不要代替他们去解决问题 第三、因人而异
第六章 小学儿童的品德
品德的概述
一、品德:一个人对社会道德的反映,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 二、问:道德和品德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联系:没有社会道德就谈不上个体的品德;同时,个体品德又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个体品德的集中表现反映着时代的特征,并影响社会道德的内容和社会风尚
区别:1道德是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存在而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则是依赖于某一个体而存在的一种个体现象
2道德的发簪完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还要服从于个体生理,心理活动的规律
3道德主要是伦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主要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一)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品德的水平) (二)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关于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三)道德意志(它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内部力量)
(四)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时一个人道德意识的外部表现形式)
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
一、小学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
(一)道德概念的理解(如同认识范围内概念的发展一样,小学儿童对道德概念的理解
23
意识从直观的、具体的理解过渡到比较抽象的、本质的理解)
(二)道德判断(它的发展趋势是从只注意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1从他律到自律(道德判断是从他律逐步发展到自律)(从三年级开始儿童对老师的话就不是盲目听从)转折期 2从效果到动机(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依据是由行为后果逐步发展到行为动机,然后才达到后果与动机统一的水平 3由片面到全面
二、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1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发展速度最快 2义务感排在第一位
三、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
(一)小学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一般趋势
1道德行为的发展与认识的提高相适应(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与其认识水平的提高时相适应的)
2由外部调节向内部控制过度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养成(小学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噶站水平出一个低年级和高年级高而中年级低的,“马鞍型”
(1)“马鞍型”“优型”现象指小学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出现一个低年级和高年级高而低年级低
(2)产生“马鞍型”现象的原因:低年级儿童的道德行为处于由教师和家长等外部因素的调节阶段,行为习惯虽缺乏自觉性且不巩固,但受一定控制;中年级儿童,由于独立性的发展,不少儿童显得不那么“听话了”,于是就可能破坏了原先形成的道德行为习惯,导致行为习惯水平的下降,既没有外部调节又缺乏内部控制;高年级儿童行为习惯水平的上升,表明儿童道德行为习惯已带有一定的自觉性,开始向内心自觉地方向过渡
(二)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调节和控制能力的发展
(1) 自坚持性的发展 (2) 自制力的发展
四、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几个问题 (一)攻击
1.小学儿童的攻击通常表现为两种请况:一种是因为不能控制自我的怒气和沮丧而产生的攻击行为,另一种是恶意的,带有挑衅的攻击。这两种攻击都属于品行障碍、
2.产生攻击的原因包括:攻击是一种本能反应;把攻击行为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在方式攻击行为主要是模仿的结果
3.为何帮助有攻击行为的儿童?教养要得当;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适当的宣泄 (二)撒谎
撒谎是一种虚构或捏造事实的行为,隐瞒部分或全部事实 (1)造成撒谎的原因:
a家庭中父母与孩子间缺乏民主,信任与沟通; b儿童爱撒谎也与他期望获得重视有关; c撒谎也来自于不良榜样的模仿 (2)怎样对待撒谎儿童?
a区分撒谎和想象与现实不分;
24
b教养要得当,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c对撒谎的儿童,应认真严肃的指出说谎的危害,要让学生知道,用撒谎来掩饰错误将是错上加错;
d要注意帮助儿童克服因过去说谎而产生的罪恶感,使他们敢于面对自己的问题; e儿童既已形成的旧习惯往往很难一下子彻底改正过来,即使偶然再犯,也不需要大惊小怪,认为前功尽弃了 (三)逃学与离家出走
逃学与离家出走是一种因为儿童拒绝学校或家庭而造成的社会行为问题。 (1)逃学与离家出走的原因?
a教师或父母对儿童的过失给予过分严厉的惩罚;
b同学或一些社会组织团伙中用极具有诱惑力和易使人成瘾的活动吸引儿童; c出走还和儿童个性心理有关。
d过分娇惯任性和缺少经历生活挫折的孩子容易逃学或离家出走。 (2)为何防止和对待儿童逃学或离家出走?
a教育要得当,要民主沟通,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b杜绝社会上的不良诱惑;注意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 (3)对于已逃学或离家出走的儿童,应怎么办?
a对出走行为表示理解,使儿童感受到将不会对出走本身做出更多的惩罚; b与儿童诚恳交谈,设法寻找出走的原因 c对造成儿童出走的原因做出必要的解释;
d对于因任性而出走的儿童,家长或教师应努力淡化这种行为,使儿童感到这种方式的社会影响效果是微弱的;
e消除一些社会影响对儿童造成的危害。
小学儿童品德教育中的几种心理学方法
1.小学儿童品德培养常用的几种方法(说理法,仿效法,强化法) 2.说理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
(1)说理法的要求(如何正确运用说理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a.说理要科学(包括说理要科学,说理要尊重儿童)
b.说理要尊重儿童(作用:只有在尊重儿童,充分顾及他们的感受和情感,说理才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c.排除意义障碍
(2)意义障碍包括对具体人的意义障碍和对具体要求的意义障碍 。(意义障碍指对道德知识和道德要求的心理抗拒。)
(3)造成对具体人的意义障碍最常见的原因是教师未考虑学生的动机,常常把不存在的动机强加在他们身上。
(如何排除?首先要查明产生意义障碍的缘由,其次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是儿童理解教师的善意。);
造成对具体要求的意义障碍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未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态度而机械重复的某些要求。
(如何排除?首先改变对学生的态度和教育方式,此外教师在表达教育中的要求时,应尽量运用教育的技巧。)
25
3.为儿童提供榜样应注意的问题:
a榜样只有可敬,才具有权威性; b榜样只有可信,才具有真实性; c榜样只有可亲,才具有感染力。 4.儿童的模仿有何偏向?
孩子常会模仿一些不适当的场景和人物。 5.如何纠正儿童模仿上的偏向?
正确的做法是做好引导和预防工作。 a对一些文艺节目加以选择;
b在儿童观看前进行指导性谈话;
c对剧中的反面角色,反面人物产生厌恶的情感。
6.强化法即表扬与鼓励,批评与惩罚,或夸奖与否定的行为。 7.运用强化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a要有一个目标; b制定小步子; c及时反馈;
d表扬与批评的态度和重视的程度 8.影响表扬与批评的因素包括哪些? a学生的经验;
b表扬与批评运用的频率;
c学生对批评与表扬的态度和重视的程度; d施教者的权威性程度; e学生的性别因素。 9.如何理解和运用惩罚?
(1)坚决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 (2)惩罚应少用,慎用。
a惩罚是带有一定风险的手段
b惩罚会削弱甚至破坏儿童的自我教育 c惩罚易造成意义障碍;
(3)在一定条件下,适当的惩罚对改变行为有一定的作用。 a惩罚应以顾及儿童的自尊心,尊重人格为前提 b惩罚要公正,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
年幼的孩子接受成人的强制性惩罚,对年长儿童则适宜采取另一种惩罚方式——回敬性惩罚
c结合说理的延缓惩罚效果好
26
正在阅读:
心理学教程10-0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04-08
RGB颜色对照表 - 图文05-04
暑假之殇作文600字06-28
亲子教育:打造专心家庭04-24
工作情况汇报02-15
微商正能量励志语02-2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心理学
- 教程
- 高中语文优质课教案
- 行业级质量标准化选煤厂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召开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规范
- 物理化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 傅献彩
- 关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
-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第53入党积极分子总结册 - 图文
- 松桃苗族自治县石梁乡中心校教师职务年审
- 学生健康检查及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等
-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1
- 学生健康检查及健康档案管理制度1
- 注塑产品QC工程图
- 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实验指导书
- 试验室考核评分标准及记录表
- 计算机硬件技术人员岗位实习周记原创范文
- 父母吵架不可取,孩子身心受影响
- 企业用户一套表软件功能操作说明
- 大班语言教案(公开课)字宝宝找家
- 健康领域解读
- C# 操作http协议学习总结下
- 邮政储汇高级技能鉴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