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更新时间:2024-03-29 14: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谈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和讲学稿导学的体会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第三中学 陈萍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高中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的越来越辛苦,学生学得越来越痛苦,教学效率很低,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紧迫和现实问题,而且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的方案之一就是我们的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能指导学生有效学习,使课堂的效益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最有效地教学。教学是一种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服务,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过程。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和讲学稿导学这两种教学策略是笔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实现有效教学而做出的尝试,本文主要围绕这两种教学策略的实施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涵义

“有效教学”的“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我们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我们的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以知识为基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具体而言,就是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是否能够开展“自我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二、小组合作学习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大力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所谓合作学习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程序和方法分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在教学形式上,合作学习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包括课堂和课外两种合作学习模式,一般地,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活动流程如下图所示:

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间互动的品质越高,则学习效果越好。为了兼顾班级中的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能力应维持一定水平,合作小组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笔者通过高一第一学期中段成绩和入学成绩将性别、学习成绩、能力等方面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异质小组,4人一组,其中一名是化学成绩较好,一名是化学成绩较差,两名是成绩中等生,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全班分为13组,各个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学习水平和能力基本相当,即具有同质性。为了便于完成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任务,上化学课时合作小组成员是坐在一起的。为了调动小组内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每组内设一名组长,一名汇报员,两名记录员。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个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创制了条件。这样小组成员间为了团体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努力学习,互相促进。

[案例1]课堂合作学习模式案例——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复习课设计

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主要包括: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三块知识点。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出测验题,全班13组,每组限出2-3道题目,要求这些题目要考查三块知识点的内容,并提供相应的评分标准。对题目的评价包括科学性、难度、趣味性、知识覆盖率、新颖性等指标。教师将这些题目印成试卷发给学生作为单元测验,学

生考完后,上单元讲评课,其模式为:合作小组给出评分标准→合作小组讲解出题思路→其他各组自评答案→??→其他各组对题目进行评价(找优缺点)→教师评价→学生评出优秀试题。

在出题和制订评分标准的过程中,学生由应试者转变为出题者和应试者的双重身份。学生在心理上由被动挨打变为主动出击,能有效地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促使自己主动进行逆向思维,为了确定出题目的方向研究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保证题目的层次性、新颖性和科学性需要用头脑进行全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合作学习策略,使学生完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案例2]课外合作学习模式案例: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笔者在高一尝试借助学生手头上的一本教辅书《化学活动与探究》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小组合作实验。该书的活动项目取材于教材中的典型,并设计成活动卡片。每个卡片上包括了6个栏目:问题思考、活动探究目的、活动探究用品、活动探究内容、交流与讨论、收获与体会。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做法:全班13个合作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每个星期轮1个合作小组进行实验,各组自由选题,实验的内容可以从活动卡片中30个活动项目中选取。组长负责组织,在课余时间内完成实验,包括实验预习、分工、活动记录(包括实验内容、实验讨论、实验收获等,以上内容在实验报告中反映)及活动评价(包括自评、他评,他评中包括组长对组员的评议和组员对组长的评议)。整个合作小组的实验活动在1个星期内完成,并由汇报员在下周的化学课上用15分钟进行“结案陈词”(告知同学他们的实验课题、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收获、活动评价的得分等)。累计每个星期不同合作小组的实验报告,定期进行展示,让大家进行投票选出最佳合作小组等。在各合作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也会参与到其中,合作小组做得好的地方,要及时地表扬,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点拨、疏通,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并对他们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并纳入学分制的计算范畴。通过这些实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实践证明,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合理使用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学习策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改善学习态度。但合作学习并不是万能药,教师采用小

组合作学习在化学课中进行教学时也常常会碰到各种问题和困惑,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在认知容量上比不上传统的课堂,教学进度也不容易把握等等,这些问题有待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一、讲学稿导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怎样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本校开展“有效教育的操作性策略研究”的背景下经教学实践发现,“讲学稿导学”模式是实施“有效教学”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探索解决这一课题的有效途径。下面就实施“讲学稿导学”模式谈谈自己的体会。

讲学稿与一般的现有教材有本质的区别,它是一种学习的补充材料,是强调自主学习而为学生设置的一种学习方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其基本内容源于课本,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学习目标,力求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以及发展性,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讲学稿的设计,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

讲学稿既是教师的讲稿又是学生的学稿,是教师与学生合作互动的脚本。其内容一般分为学习目标、学习指导、学习过程、自我检测、学习反思5个部分。学习目标也包括学习重点、难点是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授课意图,让学生有备而来,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应该统一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之中。所以笔者将制定的目标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尽量简洁明了,以便让学生学习时明晰。[学习指导]和[学习过程] 是讲学稿的核心部分,可以包括知识结构框架或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上述要素的编排

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有的知识点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完成,从结构和细节上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对于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供学生在预习时思考,上课时老师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证。[自我检测]是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精心选编了有“阶梯性”“层次性”的练习题,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类型有选择题、填空题、或者实验分析题等,这些练习有的在上课完成,有的则是课后作业。 [学习反思]对讲学稿的设计不仅清楚完整地反映了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同时也给学生留出了记笔记和思考的空间,以便使学生在其中书写自己的要点、疑问,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讲学稿最后学习反思这一栏目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对于整堂课的学习进行简短小结和反思,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

讲学稿导学的关键是讲学稿的编制,而讲学稿导学的落实则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充分体现出讲学稿的作用则是问题研究的核心所在。笔者认为这种借助于讲学稿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 讲学稿导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题性的教学活动,它尽可能缩减了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动手实验或讨论、相互质疑、思考等活动。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及讲学稿本身的特点,一般地,在讲学稿导学模式中师生活动流程如下图所示:

实施讲学稿导学模式的策略主要应该包含三个方面:

1、有效学习——学生课前的有效学习,从掌握学习的观点出发,学习者在学习某特定课题前的准备远比教师的教授重要。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将设计好的讲学稿,一般都在课前一天就发到学生手上,激发学生课前学习的动机,学生以此为预习依据,了解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复习、归纳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阅读浏览或者查阅有关的新内容,初步解决个人能解决的问题,找出学习疑难点,自主地进行课前有效学习,讲学稿的使用可以较好地解决以前学生不愿预习或想预习又无头绪,学习效果低下的教学难题。

2、有效导思——课堂上教师的有效导思,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中教师已经创设了相关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切身经历探究、发现的学习过程,开拓思路,提升学习能力。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或讨论,或实验,教师巡回解答疑问,然后信息交流,汇报结果。教师要把自己的思维放到学生的思维水平上,逐步找到接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力求保证教学双方思维活动能够达到同步协调。做好这一点其实很难,教师往往会居高临下,然后不自觉地采取灌输式的方法,所以对教师而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钻研课程标准和相关教材内容,编写好讲学稿是关键所在。

3、有效反馈——在运用学习反馈时,对经验、错误等方面的反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对教师来说,除了要特别关注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差异,设计的练习题要有层次有梯度,在总结达标后的反馈讨论中,也要有阶梯性,要适应不同的学生。

“讲学稿”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或设置台阶,层层深人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教学;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教学;当堂进行达标测试,及时得到反馈,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次教学。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次数、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讲学稿”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教”与“学”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与应试内容有紧密关系的讲学稿容易受到学生的认同,与生活实践联系密切的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其次,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很重,有时候为了应对测验,大多数学生就没有时间完成预习工作,所以教学效果也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一、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教学案例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等)和化学性质(热稳定性、与盐酸的反应等)。

[2] 解可逆反应的概念。掌握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 [3]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

[4]了解盐的分类(正盐、酸式盐、碱式盐)(根据背景知识自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学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间的性质,使学生学会分类、比较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二]、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异性及它们的鉴别方法 [三]、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异性

[四]、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全班有13个化学合作学习小组)

药品:Na2CO3固体(粉末和晶体)、NaHCO3固体、酚酞溶液、1mol/L的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仪器:大试管、小试管、药匙、量筒、架试管、酒精灯、铁架台、火柴、带导管的胶塞、胶头滴管。

[五]、教学设计

△ 课前准备: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该节课的讲学稿,课前完成“讲学稿”的[知识回顾],并预 习这节内容。教师收各个合作小组组长的讲学稿进行批改,后发还给组长,组长批改组员,并记录组员主要存在的问题,留待课堂上解决。

△ 课堂:(分合作学习小组坐)

教师活动 (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忆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先学后教。 巩固旧知识,引出新内容。 [复习]:让组长根据所改作业存 学生分组解决在的问题,解决组员的问题。 [过渡]:这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 [学生分组实验1]: ——Na2CO3和NaHCO3的溶解性 (详见“讲学稿”) [指导实验]:巡视学生分组实验,矫正学生不规范操作,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小结]:学生回答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交流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再进行分析。 “讲学稿”的[知识回顾]的内容。 学生分组按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尽可能充实学生元素化合物的感性知识,使学生通过实验事实的对比,掌握 Na2CO3和NaHCO3的有关知识内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 学生根据所做实验得出的结论分组讨论:“碳酸钠属于盐类,却又被称为纯碱,想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结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出问题]:某化学课外小组欲在实验室里自制简易灭火器,设计了如图的装置,你认为应选用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与盐酸反 应?为什么? [学生分组实验2]: ——Na2CO3、NaHCO3与盐酸的反应 [指导学生实验]: (详见“讲学稿”) [实验小结]:听取学生的实验结论,进行课堂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一想这是为什么?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为什么可被作为食用碱?” 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 鼓励学生说出想法,并设想应该怎样去证明。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探索科学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学生分组按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 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疑]:面包师傅把揉搓好的小实验现象;讨论分析面团放到烤箱里焙烤后为什么会变成松软可口的大面包? 得出结论。 [学生演示实验]:请两位学生分 别完成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实验。(装置图见课本P52图3-13) 学生讨论。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为学生提供Na2CO3和NaHCO3在热稳定方法的感性知识,使学生掌握鉴别它们的实验方法。 组织学生先预计实验 [引导]:让学生评价学生所做的的现象,再细心观察两位学生所做的实验实验,并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包括操作、步骤、 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实验与观察,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实验现象等等)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学以致用]:请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你能用多少种方法鉴别碳酸钠固体与碳酸氢钠固体? 学生分组讨论并形成文字,最后各组派代表发言。(学生归纳出起码有3种以上的方法) [学习收获]:请你将Na2CO3与NaHCO3的有关性质用图表方式进行小结。 通过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认识,培养学生通对 学生在课外根据这堂课所学的知识,先完成学习表格,再做作业。(详见“讲学稿”) [六]、案例分析

比的方法、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全面地分析事物。 本节教学设计主要完成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比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构建自身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本节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是在了解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共同思考、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等活动获得新知识。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属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尽可能多让学生动手实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异性及它们的鉴别方法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围绕重难点笔者设计了合作小组的分组探究实验,尽可能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验加深对有关知识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在这合作小组活动过程中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归纳能力等都得到锻炼和提高。结合本校实施的“讲学稿导学”模式,让学生先预习后上课,先学后教,通过预习作业不仅让老师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也让学生明白到自己有哪些看不会的,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可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让学生学习变得更主动些。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作为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讲学稿教学案一体化,设置一系列问题与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自主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课前胸中有目标、方案,课堂上积极解决重、难点,课后能及时回顾与反思。

总之,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再是只为了分数,为了高考,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有效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学生的有效学习与教师的有效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应用

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最基本的渠道。

参考文献:

[1]. 贺瑛.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尝试.化学教学,2006,(7):18~21

[2]. 张春.高中化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和模式构建.化学教学,2006,(4):15~17

[3]. 李连宁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新课标教师培训教材,2004年 [4]. 周峰、郑向荣.《从洋思到东庐》——优质学校形成机制探索,2007年 附件:人教版化学1(必修)第三章第二节讲学稿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讲学稿) 执笔者:陈萍 审核者:孔健勇 课型:新授课、元素化合物课型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等)和化学性质(热稳定性、与盐酸的反应等)

2、掌握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 3、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

4、了解盐的分类(正盐、酸式盐、碱式盐)(根据背景知识自学) 5、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异性及它们的鉴别方法 学习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异性 三、学习方法:实验法、对比法

四、背景知识:

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俗名为纯碱,又称苏打,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基本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化工工业(烧碱、清洁剂、软化硬水)、石化、冶金、造纸、纺织、印染、皮革、食品、医药、胶卷、轻工等行业。

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俗称小苏打,主要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发酵剂,洗涤剂的配合剂、饲料中二氧化碳发生剂、动物饲料的添加剂、水果保鲜剂、纤维和橡胶工业的发泡剂等等。

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在石灰岩地区的溶洞中,石灰岩(主要成分为CaCO3)遇到含二氧化碳的水时,发生:CaCO3 (溶解性小)+CO2+H2O=Ca(HCO3)2(溶解性大),当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压强突然变小时,发生:Ca(HCO3)2=CaCO3↓+CO2↑+H2O,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时间一长,便形成了溶洞中的石笋和钟乳石。

碱式盐:组成中除了有金属阳离子(或铵根NH4)与酸根阴离子外,还有氢氧根的盐,如Cu2(OH)2CO3。

五、知识回顾:回忆初三所学的知识填空

(1)写出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往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澄清的石灰水,现象: 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及判断其反应类型

(3)请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谈谈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六、学习过程: 实验活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比较

[实验目的] 了解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差异性)、鉴别的方法 [实验用品]

药品:Na2CO3固体(粉末和晶体)、NaHCO3固体、酚酞溶液、1mol/L的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仪器:大试管、小试管、药匙、量筒、架试管、酒精灯、铁架台、火柴、带导管的胶塞、胶头滴管、

[实验内容]

△内容1:(在物理性质上的主要区别)

实验步骤 ⑴Na2CO3和NaHCO3的溶解性 ①各取约1小药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放入两支试管中,观察二者的外观有什么不同。 分别加入几滴水,振荡,观察现象,用手触摸试管Na2CO3 ① 实验现象 NaHCO3 ① 结论 Na2CO3: ② ② NaHCO3: 底部,有什么感觉? ③ ③ ②继续加入5mL水,边加边用力振荡,观察并记录现象。 ③在以上两支试管里分别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并记录现象。 △交流与讨论1:

1、除了上述实验中检验溶液碱性的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检验呢?

2、碳酸钠属于盐类,却又被称为纯碱,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为什么可被作为食用碱?

*3、课外知识思考:制作广东“碱水粽”加入的是何种“碱”?为什么? △内容2:(在化学性质上的主要区别)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结论 ⑵Na2CO3、NaHCO3与盐酸的反应 Na2CO3 NaHCO3 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各取约1小药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放入两支 试管中,再分别 加入2ml稀盐酸,观察并记录现象。 △交流与讨论2:

4、某化学课外小组欲在实验室里自制简易灭火器,设计了如图的装置,你认为应选用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为什么?

[设疑]:面包师傅把揉搓好的小面团放到烤箱里焙烤后为什么会变成松软可口的大面包?

△内容3:(在化学性质上的主要区别)

实验步骤 ⑶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两个学生完成演示实验,装置图见课本P52图3-13) ?? 各取约2药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分别放入两支大试管中,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带胶塞的导管连接并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Na2CO3 实验现象 NaHCO3 结论·方程式 结论: Na2CO3: ; NaHCO3: 。 化学方程式:

(思考图3-13装置类型的特点) [学以致用]:请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你能用多少种方法鉴别碳酸钠固体与碳酸氢钠固体?

[学习收获]:请你将Na2CO3与NaHCO3的有关性质用图表方式进行小结。

Na2CO3与NaHCO3的比较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俗称 色、态 水中溶解度大小 水溶液碱性 与酸反应的快慢 离子方程式 热稳定性 化学方程式 用途 —— [自我检测] △基础题:

1.思考:为什么碳酸氢钠可以用在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答案提示:胃酸的主要成份是盐酸,NaHCO3+HCl=NaCl+CO2↑+H2O) 2.下列4种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中,可靠性最差的是( A ) A. 观察样品外观 B. 在少量的样品中滴入几滴水 C. 在饱和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 D. 取少量的试样加热

3. 欲除去苏打中混有少量的小苏打,下列除杂方法最适宜的是( A ) A. 加热 B. 加 NaOH 溶液 C. 加盐酸 D. 通 CO2 4. 能用来鉴别Na2CO3和 NaHCO3 两种白色固体最恰当的方法是( A ) A. 加热 B. 溶解 C. 加酸 D. 加烧碱

练习册:P58页第1—5题、P59二1 △提高题:

1. 欲除去NaHCO3 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 杂质,下列除杂方法可取的是( D ) A. 加热 B. 加 NaOH 溶液 C. 加盐酸 D. 通 CO2 2.下列有关Na2CO3 和 NaHC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在水中溶解性: Na2CO3 < NaHCO3 B. 二者都能与酸反应生成CO2 C. 热稳定性: Na2CO3 ﹥NaHCO3 D.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思考:对Na2CO3和NaHCO3热稳定实验有没有更好的改进方案? 有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右图的装置,你认为可行吗?(可行) 4.根据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进行计算:

A、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之比。(2:1; 1:1)

B、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之比。(84:53; 42:53)

5.制取相同质量的CO2,若要节省酸,可选下列哪种物质( A )

D.K2CO3

A.NaHCO3 B.Na2CO3 C.CaCO3

练习册:P58页第6题

[学习反思]:谈谈你在做实验活动过程中有哪些学习体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cl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