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9月(第一次)

更新时间:2023-04-17 13:1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9月(第一

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读下面两幅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一架飞机从a地飞到c地,飞行最短方向是()

A.先向东北飞,后向东南飞

B.先向西北飞,后向西南飞

C.先向正南飞,后向正北飞

D.先向正东飞,后向正西飞

2.假若飞机飞行速度为1110km/h,那么飞机从a地飞到c地需____小时()

A.3 B.6 C.9 D.12

【答案】

1.C

2.D

【解析】

1.读图可知,图中ac两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上,两地最短距离为所在经线圈,需要经过极点,

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所以先向正南后向正北,故选C。

2.读图,结合上题分析,从a到c最短航线为经过南极点的航线,两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上,

相隔120°,每一纬度在经线上相隔111千米,假若飞机飞行速度为1110km/h,那么飞机从a

地飞到c地需12个小时,故选D。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与图乙比较,图甲所示

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

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

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

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

4.楠迪位于莫尔兹比港的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答案】

3.D

4.D

【解析】

3.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读图可知,甲乙两图

图幅面积大小相同,甲图所跨经纬度较乙图小,实地面积小,所以比例尺较大,表示范围小,故选D。

4.读图可知,楠迪纬度大约为(18°S,178°E),而莫尔兹比港经纬度大约为(10°S,147°E),则楠迪

位于莫尔兹比港的东南方向。故选A。

【点睛】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

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

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

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

(3)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靠近北极点的在北,劣弧范围内,在逆时针方向上的

点在东;南极点则相反。

读我国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A.自东南向西北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东北向西南

6.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A.甲乙河段

B.乙丙河段

C.丙丁河段

D.丁戊河段

【答案】

5.C

6.B

【解析】

5.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读图可知,图中西南部地区的气温最低,海拔最高。河流从海拔高处流向低处,所以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故选C。

6.落差越大,水能资源越丰富,图中乙丙河段,等温线最为密集,说明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最为丰富,故选B。

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东经0度34分,北纬44度50分)的大西洋畔,它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大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琵拉大沙丘东侧的森林为()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8.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盛行西风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

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

C.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9.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7.A

8.A

9.C

【解析】

7.读图可知,图中沙丘位于北纬44°大陆西岸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A。

8.琵拉大沙丘位于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影响。读图,根据沙丘移动方向,盛行西风会将海

岸的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A对。山地阻挡海洋水汽,在迎风坡会产生较多降水,不会

形成沙漠,B错。根据纬度判断,该地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错。沿岸有暖流经过,D错。故选A。

9.该地景观只是局部小范围内的情况,不属于地带性分异规律,A、B、D错。反应了自然地

理环境的非地带性规律,C对。故选C。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包括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地带性分布规律分

为从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带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

级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主要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由沿海到内

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主要是以水分为基础形成的;垂直地带

性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由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规律的更替,主要是以水分和热量不同形成的。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11.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答案】

10.C

11.B

【解析】试题分析:

10.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示意图找出基带。据图知,基带为暖温荒漠带,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基带是森林带而不是荒漠带,A项错;南岭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项错;昆仑山北侧位于暖温带,基带是荒漠带,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北坡基带为高山草甸草原带,D项错。综上,选C项。

11.考查地域分异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文材料准确获取有效信息。甲、乙、丙三地均位于某地北坡,说明三地的海拔、光照、温度差别不是太大,植被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分差异引起的。故选B项。

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山地南坡属于()

A.阳坡和背风坡

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

D.阳坡和迎风坡

13.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A.高山草甸

B.高寒荒漠

C.针阔叶混交林

D.高山针叶林

【答案】

12.C

13.B

【解析】试题分析:

12.仔细读图,注意图中指向标,注意等高线、等温线、雪线三者之间的相对关系;一般山地迎风坡水汽较充足,降水较多,雪线分布比背风坡低一些;由图可知相对于北坡来说,南坡的气温较高(海拔4800米处7月气温高于3℃),为阳坡,而雪线分布较北坡低(南坡在海拔5500米处),应该为迎风坡,故选项D正确。

13.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②两地之间的地区位于山地背风坡、阴坡,太阳光照时间少,雨水少,而且①②之间海拔大约是在4800---6000米、温度是0—3℃,高寒不利于植物生长,应该为高寒荒漠,故选项B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等值线图判读、指向标定向、陆地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诊断提升】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是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有:⑴气温:气温高,雪线高;气温低,雪线低。①纬度:山地雪线从低纬向高纬递减。②季节: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③山地向阳坡与背阴坡——山地向阳坡雪线高;背阴坡雪线低。⑵降水:降水多雪线低,降水少雪线高。(此处降水主要指降雪),注意总结规律,应用于实际训练。

图甲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乙为“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B.M地7月受下沉气流影响

C.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D.M地1月受上升气流影响

15.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山脉右侧自然带成因主要为距离海洋远

C.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D.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答案】

14.A

15.D

【解析】试题分析:

14.读图,根据乙图,M地是地中海气候,中纬度大陆西岸是寒流,所以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A对,C错。该地1月份气温最高,M地位于南半球,7月受西风带影响,盛行西北风,B、D错。

15.结合前面分析,M地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错。山脉东侧自然带成因主要为山脉阻挡了海洋水汽进入,是地形的影响,B错。山脉两侧热量差异不大,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C错。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D对。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区域自然带类型及原因。

南美洲某地,每年有200多天被大雾笼罩。当地的居民制作“捕雾网”收集水资源(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该地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7.该地“每年有200多天被大雾笼罩”原因是()

A.临近太平洋,增温增湿

B.临近亚马孙平原,水汽多

C.气候炎热,蒸发量大,水汽多

D.寒流经过,下垫面温度低,水汽凝结

【答案】

16.C

17.D

【解析】

16.图中某地位于南美洲西岸,根据所处位置可知,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热带荒漠带,故选C。

17.该地多雾,是因该地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使下垫面气温低,易形成雾,而寒流起到降温

减湿作用,故A、B、C错,D正确。故选D。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时,洋流发生改变,对世界上很多地区的气候都有影响,包括对

我国.

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有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浮

游生物提供充足的养料,从而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有利于鱼类大量繁.寒暖流交汇也能够形

成水障,使得鱼群集中,往往形成较大的渔场(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有上

升补偿流的地方也能形成大的渔场(如秘鲁渔场).

3.影响海洋航行的速度与安全.顺着洋流航行可以加快速度,节省燃料,节省时间;逆着洋流航

行会减慢速度,浪费时间,浪费燃料.寒、暖流的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从而不利于海上航行.从北

极地区南下的洋流也会携带海冰,威胁海上航行安全(如泰坦尼克号撞冰山事件).

4.影响海洋环境.对于海洋污染来说,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

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5.影响全球的水热平衡.洋流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水分和热量的交换.

下图为位于42°N附近的我国某山地北坡自然带谱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8.该山地为()

A.天山 B.小兴安岭 C.长白山 D.阴山

19.该山地1 800 m以上的岳桦林是一种匍匐状生长的森林,以下不属于其生长习性的是() A.耐旱 B.耐寒 C.抗风 D.耐贫瘠

【答案】

18.C

19.A

【解析】

18.读图可知,该山地北坡山麓自然带为山地针阔混交林带,而天山北坡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草

原带,且山地海拔及所处纬度和天山不符,故A选项错误;小兴安岭北坡山麓自然带为亚寒

带针叶林带,且纬度和小兴安岭不符,故B选项错误;阴山北坡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故D选项错误。长白山脉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山麓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对。故选C。

19.该山地位于42°N,在1800米以上的山上,冬季气温应很低,山地土层薄,土壤贫瘠,所以岳桦林能耐寒耐贫瘠;匍匐状生长的森林主要就是为了不被风折断或拔起,为了适应在大风中生长;从某山地北坡自然带谱来分析,北坡有多种林带,说明气候比较湿润。所以不属于其生长习性的是耐旱。故选A。

下图中,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右图为该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该河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

21.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所在区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B.若在河心沙洲下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沙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C.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P河道将慢慢变浅

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答案】

20.B

21.C

【解析】试题分析:

20.读图,根据右图中沙洲面积变化分析,4月、7月沙洲面积小,说明河流水位较高,即该地区每年有两次汛期,所以该地位于东北地区,B对。

21.结合前面分析,该地位于东北地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A错。若河流下游修筑水坝,水流速度减慢,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可能增大,B错。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北半球向右偏,则Q河道将慢慢变深,C对。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下游水流较慢的地方,D错。

考点:地转偏向力,不同区域河流水文特征。

陡坡上的岩体、土体、块石或碎屑层,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快速下移,在坡脚或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倒土堆。而在悬崖坡上的岩石,因风化而发生崩落,裂接下来的物质沿山坡流动,最后在山脚下稳定的地方堆积下来,形成上尖下圆的锥形体,称倒石锥。

22.倒石堆和倒石锥两者相比较()

A.都有一定分选,高处石块小,低处石块大

B.倒石堆由崩塌形成,快速堆积,无分选

C.倒石堆从堆顶到堆底,石块从小变大

D.倒石锥和倒石堆物质结构松散、杂乱、多孔隙

23.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侵蚀物,沉积物,

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能够表示倒石锥形成的地质作用及其相关地理事物的是()

A.②,甲 B.④,丙 C.⑥ ,丁 D.⑧ ,戊

【答案】

22.B

23.D

【解析】试题分析:

22.倒石锥是由于河谷的强烈下切,致使山高坡陡,上部岩体在重力和风化等自然营力作用下,崩解后沿河谷两岸崩塌堆积而形成,无分选。

23.悬崖坡上的岩石,因风化而发生崩落,裂接下来的物质沿山坡流动,最后在山脚下稳定的

地方堆积下来,形成上尖下圆的锥形体,称倒石锥,其形成过程为⑧,所以D正确。

考点:荒漠化的防治

“种地非良田,观赏如画卷”的砒砂岩,是一种隐藏在黄土高原上的特殊岩石。它岩层松散,

异常贫瘠,农作物难以生长,生命如遇砒霜之毒,故称砒砂岩。它的色泽斑斓绚烂,灰绿、

棕黄、绛红、粉紫、灰白,五色相间。所以当地老百姓管它叫“五花肉”。读砒砂岩分布示意

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4.关于砒砂岩分布区目前外力作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布在黄土高原上,全年都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B.春季风力强劲,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C.主要分布在黄河支流的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D.自东南向西北侵蚀作用越来越弱,风化作用越来越强

25.把砒砂岩分布区变“毒”为“宝”宜采取的措施有

A.建立地质公园,发展旅游业

B.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C.退耕还林、还牧,保护生态环境

D.封山育林,防治水土流失

【答案】

24.B

25.A

【解析】

24.根据材料,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在黄土高原上,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以流水侵蚀作

用为主,A错。春季风力强劲,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B对。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区,地势高,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C错。自东南向西北流水侵蚀作用越来越弱,风化作用,风力侵蚀越

来越强,D错。故选B。

25.根据材料,景色独特,适宜发展旅游业,A对。砒砂岩“种地非良田,观赏如画卷”,土壤

贫瘠,作物难以生长,不宜耕作、放牧,C错。生态环境脆弱,不宜发展种植业,B错。岩

石裸露,松散,林木难以生长,D错。故选A。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6.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27.该示意图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答案】

26.B

27.B

【解析】

26.根据图示源于土壤湿度增大,可使空气湿度增大,则导致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同时源于

蒸腾作用加强,可使土壤湿度增大,则导致降水增加;土壤热容量越大,气温变化幅度越小。故选B。

27.该图显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B。

下图为某大陆与相邻海洋的等温线分布图,图中粗线为海陆分界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图中包含的大面积海洋和表示的月份应是

A.太平洋 1月

B.北冰洋 6月

C.太平洋 7月

D.大西洋 12月

29.甲处等温线明显向南凸出,原因是

A.受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B.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

C.受千岛寒流的影响

D.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

【答案】

28.C

29.B

【解析】

28.根据纬度分布自南向北逐渐增加,可知是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大小(在10°C-20°C之间)

可知是夏季,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所以经度为120oW。海洋是太平洋,图示陆地为北美洲,故选C。

29.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北美洲西部太平洋海域,该海域有加利

福尼亚寒流流经,使得气温较同纬度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千岛寒流分布在亚洲大陆东部,西澳大利亚寒流位于南半球,故选B。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北地区、西北内陆地区、南部沿海地区某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回

答下面小题。

30.四幅图中表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1.②③中河流1~2月断流的原因是()

A.降水少 B.气温低 C.用水量大 D.地下水补给少

【答案】

30.C

31.B

【解析】试题分析:

30.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的非季风区,河流补给水源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冬季气温低,冰

雪不能融化,河流径流量为0,即出现断流现象。只有一个夏汛,读四幅图,只有③图现象

符合,C对。①图降水集中在7、8月份,应是东部季风区河流,A错。②处有春汛、夏汛

两个汛期,是东北地区河流,B错。④雨季长,雨量大,是南部沿海地区河流,D错。

31.结合前面分析,②、③两图1-2月份都有断流现象,相同原因是气温低,②地是因冬季

气温低,大气降水少,河流结冰,所以断流。③是冬季气温低,冰雪不能融化,所以河流断流。B对。A、C、D错。

考点:不同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影响径流的因素。

下图为“某海域大洋环流模式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某风带的盛行风向。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2.该海域所处半球和洋流的流向可能是()

A.北半球逆时针

B.南半球逆时针

C.北半球顺时针

D.南半球顺时针

33.洋流L1、L2从性质上看是()

A.L1—暖流,L2—寒流

B.L1—暖流,L2—暖流

C.L1—寒流,L2—寒流

D.L1—寒流,L2—暖流

【答案】

32.C

33.A

【解析】

32.全球洋流系统分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洋流和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气旋型洋流两种模式。图中L纬线北部盛行西南风,应为北半球的中纬西风。故图示为北半球反气旋型洋流模式。

故选C。

33.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中洋流模式为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模式,

L1为从低纬向高纬流动的暖流,L2为自高纬流向低纬的寒流,故选A。

【点睛】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3.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

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

读某河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4.下图中能表示图示河流上中下游流量变化的是()

A. B. C. D.

35.造成图示河流上中下游流量出现上题所示变化的原因有()

①上游和下游为热带多雨区②上游和下游多地形雨③中游气候相对干旱,降水稀少,蒸

发旺盛④中游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6.图示河流的一大水文特点是:下游有两次洪峰,而上中游则只有一次。6~9月的雨水使

上游出现洪峰,洪峰向下游缓慢移动,洪峰要在次年1月份才到下游。这样,就使得下游在

当地雨水造成的洪峰到来之前出现一次“过早”的洪峰,上游河水到达下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主要原因是()

①河流上建有许多水库②地势平坦,水流缓慢③中游地区的强烈蒸发和渗漏,洪峰流

量愈向下游愈小④下游水量过大,中游水量不易下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34.C

35.C

36.B

【解析】

34.读图可知,尼日尔河呈弧形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地区,上游地区发源于热带多雨区,降

水量大,径流量大,中游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径流量有所减少(降水量减少、热带草

原区的动物饮用水、种植灌溉),下游在尼日利亚境内,降水量又增加,径流量有所回升,

但不明显(下游在尼日利亚境内有大片的种植园农业,灌溉水量增大)。故选C。

35.读图可知,尼日尔河呈弧形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地区,上游地区发源于热带多雨区,降

水量大,径流量大,中游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径流量有所减少(降水量减少、热带草

原区的动物饮用水、种植灌溉),下游在尼日利亚境内,降水量又增加,径流量有所回升,

但不明显(下游在尼日利亚境内有大片的种植园农业,灌溉水量增大),导致河流流量的变化,故选C。

36.读图,结合图例可知,图示地区的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地势平坦,水流缓慢;中游地

区的强烈蒸发和渗漏,洪峰流量愈向下游愈小是导致上游河水到达下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的

主要原因,故选B。

下图中图a为北半球某区域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表示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7.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之间为冷锋锋线

B.甲乙之间为反气旋

C.丙丁之间为气旋

D.丙丁之间为冷锋锋线

38.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

B.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

C.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

D.丙地近地面气压小于丁地

【答案】

37.D

38.A

【解析】试题分析:

37.将a、b、c三图结合可知:该区域受低压槽影响。因该地位于北半球,所以低压槽处可能

存在冷锋,甲位于冷锋锋线之后,乙地位于冷锋之前,丙丁之间为冷锋锋线,所以本题D正确。

38.一般来说冷锋的降水在锋后,暖锋的降水在锋前。据题意可知:甲地位于冷锋后,降水概

率大,气温日较差小。乙地位于冷锋前,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大。与丙地相比较,丁地气压

梯度大,则气压梯度力大,而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丙地近地面风速小于丁地;

丙地近地面气压大于丁地,所以本题A正确。

【考点定位】常见天气系统

【知识拓展】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它是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

我们先从锋面和气旋的知识点来看锋面气旋的形成。锋面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而形成的交界面,它是一个狭窄而又倾斜的过渡地带。气旋就是低气压,在北半球,它是气流从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天气系统。

如图所示,这是一个低气压区域,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它的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低气压向外延伸的狭长区域称为低压槽,如同地形上的山谷,图中AB、CD为两条槽线。图中气旋东部偏南风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北移动时,遇到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图中CD附近)。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是来源于北方高纬度地区的偏北风,南下会遇到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图中AB附近),这样地面天气系统中的锋面气旋便形成了。北半球的气旋是一个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旋涡,它同样也带着已生成的锋面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9.P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

A.90°E,6:00

B.90°W,6:00

C.90°E,18:00

D.90°W,18:00

40.此时北京时间为()

A.m日22点

B.m日16点

C.(m+1)日14点

D.(m+1)日8点

【答案】

39.A

40.D

【解析】试题分析:

39.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P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90°E和6:00,所以A正确。

40.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P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90°E和6:00,此时北京时间为(m+1)日8点,所以D正确。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二、综合题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洋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湖淀水区是古白洋淀仅存的一部分,该湖经历了地质时期万年以来的演变而形成的。由于众多河流入淀之势,犹如“汪洋浩淼,势连天际”,故称白洋淀。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唯一常年积水的一个浅水型淡水湖泊,是华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湖泊湿地,被誉为“华北明珠”。现在看来,白洋淀湿地系统的环境演变,不仅涉及到淀区本身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而且也与上游的水资源开发、植被覆盖以及水土流失情况都有很密切的关系。

(1)推测白洋淀由古湖淀范围缩小到现代湖淀范围的自然演变原因。

(2)简述白洋淀湿地对维持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发挥的主要作用。

(3)现如今,为促进白洋淀流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从①生态、②经济、③社会三方面任选其一,提出“针对该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答案】(1)气候向暖干转变,区域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补给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山前洪积扇范围扩大,地势有所增高及入淀河流携带物质增多(湖泊面积缩小)。

(2)具有抵御水旱,调节径流(补充地下水),改善气候(温湿状况)及美化环境;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与保持生物多样性。

(3)①生态:合理规划流域用水,确保生态用水量;严格管理入淀水质,防止湖水水污染;开展湖泊治理,提高湖泊水质(枯水期进行生态补水,加强上游区域的育林护林)等。

②经济: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种植耐旱作物,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增施

有机肥)防治水污染;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工业污水治理(工业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

水资源利用数量);控制水产、旅游业规模(节约用水、加强绿色产业发展)等。

③社会:加强法规宣传,确保有法可依;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加强执法管理,确保违法必纠(加强节水技术使用,可适度调水,提倡绿色与共享发展)等。

【解析】(1)白洋淀由古湖淀范围缩小到现代湖淀范围的自然演变原因主要从气候变化、

入湖物质导致湖泊淤积及地壳运动角度分析。从气候变化看,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变得较为

干旱,同时,从地壳运动看,山麓冲积扇范围扩大,地势有所增高,湖淀面积变小。从外力

作用看,入淀河流携带物质增多,导致湖淀淤积,湖泊面积变小。

(2)白洋淀湿地对维持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发挥的主要作用主要从湿地的生态作用角度分析。具有抵御水旱,调节径流(补充地下水),改善气候(温湿状况)及美化环境;利于维护区

域生态平衡与保持生物多样性等

(3)从①生态、②经济、③社会三方面“针对该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湿地

生态方面的可持续利用可以从合理规划流域用水、防止水体污染、枯水期补水、加强育林护

林等方面回答。经济方面主要从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控制水产和旅游业规模

等方面分析。社会方面可以从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及宣传、加强执法管理等方面回答。

【点睛】湿地的生态效益:(1)维持生物多样性。全球超过40%的动植物依赖湿地生存,

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许多濒危鸟类、迁徙候鸟都在湿地中栖息和繁殖。(2)

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在蓄水、调节

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3)提供水资源。水资源在人类文明史中被称为“生命之源”,专家特别指出,在考虑淡水资源的

问题时,许多人都忽视了淡水湿地的重要作用。淡水湿地是大自然中最大的滤水池,可以有

效地蓄水,抵抗洪水,并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水源。(4)降解污染物。随着工农

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的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进入湿地,湿

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是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从而使当地和下游区域的环境免受污染。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境内五分之三为高山、高原及丘陵地,南部地势低气候干旱。源自中国的印度河进入巴基斯坦境后,自北向南,长驱2300千米,最后注入阿拉伯海(印度洋)。在巴基斯坦的阿拉伯海沿岸有两个重要的港口:卡拉奇港(24°51′N,66°47′E,

最大港口)、瓜达尔港(25°06′N,62°20′E,新建港口)。卡拉奇在东海岸,靠近印度一侧;

瓜达尔在西海岸,靠近伊朗一侧。

近年来,中国和巴基斯坦共建的“中巴经济走廊”发展迅速。从中国西部边境地区喀什,直到

巴基斯坦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和瓜达尔,主要包括公路、铁路、工业园区、发电站、港口建

设等一系列项目,陆续实施。其中,将瓜达尔港经卡拉奇同中国西部城市喀什相连的高速公

路建设,已有路段在施工中。

(1)说明由卡拉奇往北路段的建设中重点防御“洪水与地震”灾害的原因。

(2)推测卡拉奇港至瓜达尔港公路段地表环境的特点。

(3)简述高速公路全线开通后,对巴基斯坦产生的有利影响。

【答案】(1)往北路段处于印度河流域并延伸到北部山区,一是印度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

多暴雨,易泛滥;二是北部地区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

多强烈地震并引发次生灾害发生。

(2)地表起伏不大,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多沙漠分布。

(3)改善了交通状况,增强了国内及国际间的地域联系;增加了产业数量,扩大就业机会;增进了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拉动与带动经济发展)等。

【解析】(1)卡拉奇往北路段的建设中重点防御“洪水与地震”灾害说明该路段的洪水及地震

灾害发生的几率高。洪水主要从降水角度考虑,地震主要从板块分布角度考虑。从降水看,

该地位于印度河流域,夏季降水多,洪水多发。从板块位置看,该地位于印度洋和亚欧板块

交界处,多发地震。

(2)卡拉奇港至瓜达尔港公路段地表环境的特点主要结合气候类型分布及植被状况分析。

卡拉奇到瓜达尔地段,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多荒漠,气候干旱。

(3)高速公路全线开通后,对巴基斯坦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从公路开通对经济联系和就业

及文化交流方面分析。包括改善了交通状况,增强了国内及国际间的地域联系;增加了产业

数量,扩大就业机会;增进了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拉动与带动经济发展)等。

3.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兰州市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由于工业结构偏重

(重化工为主),过去是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被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然而,经

过最近几年的治理,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摘掉了大气污染这个长期罩在城市头上的“黑帽子”,打造了人人共享的“兰州蓝”,也成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下降最快的城市。2015年在巴黎

气候大会上获“今日变革进步奖”。

指出兰州市治理大气污染需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并说明维持良好大气环境仍需常抓不懈的措施。

【答案】回答水平一:地形地势,节能减排,加强绿化

回答水平二:或带状盆地污染物不易扩散;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绿化工程

回答水平三:或带状盆地(“两山夹一河”)的地表结构(地表格局,易形成静风天气),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继续推动多领域协同治理;以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控排减排探索城市低碳化可持续发展机制等。

【解析】兰州市治理大气污染需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结合材料从地形对污染物扩散的不利影响角度分析。从地形看,“兰州市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盆地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维持良好大气环境的措施主要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及协调治理方面分析。包括继续推动多领域协同治理;以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控排减排;探索城市低碳化可持续发展机制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cl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