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论语八则》复习

更新时间:2023-12-07 07: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七年级《<论语>八则》

一、复习目标:

1. 了解孔子及《论语》等有关的语文知识。

2. 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并能联系自己的学习实践,获得独到的感受。 3. 掌握?说??知??诲??女??为??罔??殆??敏?等实词的意义。 4. 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5. 背诵课文。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二.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三. 复习过程: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复习《<论语>八则》。

(一)作者、《论语》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的规定。还特别强调?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并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点。他还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要有个限度。他的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但客观上还是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开创的私人学堂,弟子达三千人。各阶层的人都可以到他那里学习。改变了过去教育被官府垄断,只有贵族子弟可以受教育的情况。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教学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经验。注意?因材施教?,主张学习知识要?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孔子的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这部书是他的弟子和孔门后学辑录的,是我国古代一部有名的儒家经典。

孔子的思想,从汉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这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

1

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掌握字词: 1. 成语: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2. 文言虚词

而:顺接连词

a. 温故而知新 b. 敏而好学 c. 学而时习之 d. 择其善者而从之

转折连词

a. 人不知而不愠 b. 学而不厌 c. 思而不学则殆 3. 实词

(1)古代的单音节词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只要加一个字就行,如: (学、复、实)习 朋(友) (喜)悦 (快)乐 思(考) 学(习) (聪)敏 敏(捷) (教)诲 厌(倦) (疲)倦 (选)择 知(道) (爱)好 (2)同一个意思而古今所用的字不相同。如: 人不知(了解) 愠(怨恨) 君子(正直的人,有修养的人) 故(旧的,从前的) 善(好) 何(什么) (3)通假字 ?说?通?悦?(愉快) ?女?通?汝?(你) ?识?通?志?(记住)

?知?通?智?(智慧) (4)名言警句: a.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用于学习态度)

b.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默而识之 (用于学习方法) c. 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用于思想修养)

(三)译文: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再按时去复习它,不是愉快的事情吗?有志趣相投的同窗好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因此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从中获得新的体会或者启发,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

2

(3)孔子说:?只读书而不去动脑筋去思考,就会感到迷惘而无所得;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感到精神疲惫而无所收获。?

(4)孔子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5)子贡(向孔子)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答道:?他聪明而又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感到耻辱。所以他的谥号称为‘文’。?

(6)孔子说:?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教导学生要热情,这些哪一样我能有呢??

(7)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学习,对于他们不好的地方,就应该注意改正。?

(8)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四)深入分析八则语录的意思。

第一则主要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还讲到个人修养的问题,表现了孔子对于学习实践、学习需结友、学习与自我修养密不可分的深刻见解。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

第二则主要讲学习方法,既阐述了新旧知识衔接迁移的观点,又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过去一般都认为?温故?和?知新?是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如子夏所说?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见《论语〃子张》),这是因为忽略了下面?为师?二字。

第三则讲学习态度问题,当然也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态度——谦虚、诚恳、老实。切不可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第四则讲的是学习方法,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孔子认为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学习才能收到效果。

第五则讲学习态度。孔子强调要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第六则也是讲学习态度。这里孔子借回答子贡的问题,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敏好学,勇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表现了孔子对机敏努力、勤学好问风范的推崇。

第七则是孔子的自述。?默而识之?讲的是学习方法,?识?,记住,强调要把学过的知识牢记在心里,不断积累。?学而不厌?讲的是学习态度,?厌?,同?餍?,满足的意思,提倡的是?学无止境?的境界。?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育学生。孔子一生都是这样做的,却说?哪一样我能做到呢??显然,

3

这是孔子的自谦之词。

第八则也是讲的学习态度。孔子提倡,学习别人时要有所选择,不但能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且能剔除别人的短处,强调了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重要性。

总之,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丰,精练传神。

(五)对下列特殊句式或固定短语的理解,同学们应注意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简析:?不亦……乎?是文言文中一种表反问的习惯句式。语气委婉,实际上是用反问的形式表示肯定。意思是?不是……吗?,?岂不是……吗?。其中?亦?字的含义较虚,一般不必译出。

(2)可以为师矣。

简析:这里的?可以?是两个词,?可?和?以?。可,可以,助动词;以,介词,后面省略宾语?之?。为,做,当。全句直译就是?可以让这种人做老师了?。

(3)何有于我哉。

简析:这是个特殊语序的句子。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有?的宾语,前置。?何有?即?有何?。?于?,介词,对于。?于我?这个介宾短语应是动词?有?的状语,因为宾语?何?提到动词谓语?有?前,所以?于我??置于??有?之后作补语。?何有于我哉?,即?于我有何哉?。直译是?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呢?。?哪一样我能有呢?是意译。意译语气委婉些,能表达出孔子的身份。

四 巩固提高。 [基础知识积累]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论( )语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诲女知之乎( ) 是知( )也 罔( )殆( ) 而内自省( )也 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 )

2. 解释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 (2)人不知而不愠( )( ) (3)温故而知新( )( )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6)见贤思齐焉,则不贤而内自省也( )( ) (7)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

4

3. 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诲女知之乎?

C.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E. 思而不学则殆。

4. 解释下面的一词多义。

5. 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古义(1)不亦君子乎????今义?古义(2)择其善者而从之????今义?古义(3)可以为师矣????今义?古义(4)学而不厌???今义

6. 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整体感悟]

7. 孔子,名 字 ,是 时期的 家 家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c7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