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小说《城堡》的诗学意义

更新时间:2024-03-11 13: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无论怎样来看,卡夫卡都可以称得上是现代主义的大师,他是最早感受到20世纪精神特征的人,也是传达出这种特征的先知。所以,要想绕过卡夫卡是不可能的。 一:卡夫卡的形象:地窖中的穴鸟

再20世纪小说家中,卡夫卡的生平经历是最平淡无奇的。1883年生于布拉格,此后一生中没离开过故乡,在公司当职员,文学创作只是他的业余爱好。1924年去世。死后,由于朋友布罗德违背了它的遗属,所有作品得以出版。 卡夫卡的写作是一种纯粹的个人写作,但正因为如此,他才能直接面对人类的生存状态,写出人的本真的苦难。卡夫卡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地洞》,小说的主人公“我”是一只小动物,处在地洞中,对周围充满了恐惧。可以说,这个地洞的处境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现代人的处境,卡夫卡当然也不例外。

卡夫卡还有一篇重要的独白:

我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带着纸笔和一盏灯待在一个宽敞的,闭门绝户的地窖最里面的一间。饭由人送来,放在离我这间最远的,地窖的第一扇门后。……… 然后我将回到我的桌旁,紧接着马上写作。

这段话出自卡夫卡给他的未婚妻的一封信,可以看出他的心理表白。 二《城堡》迷宫

下面进入对《城堡》的分析。由于城堡没有结尾,具有未完成性和开放性,所以不可能有一个更准确的解释,因此只能从诗学角度分析城堡。

《城堡》的主人公叫K,一个字母,有符号化特征。半夜来到村庄里面,准备进城堡。 K自称是一个土地测量员,但城堡并不承认聘请过土地测量员。因此K无权在村庄居住,更不能进入城堡。于是K首先去找村长,村长告诉他聘请K是个错误,于是为了补偿过失,K被安排去给一个小学当看校门的,而学校也不缺看门人。最终K发现他是一个对城堡毫无用处的人,当然也进不了城堡。

用故事描述《城堡》是一间很费力的事,因为《城堡》几乎是无法用讲故事来描述的,必须把城堡看成一个总体象征结构,小说才能获得解释。

大多数评论者都认为理解<<城堡>>的关键在于“城堡”意象。作为一个主题级意象它象征着什么,我们看看卡夫卡是如何描写城堡的。

K到村子里时,已经是后半夜了。村子深深的陷在雪地里。城堡所在的那个山岗笼罩在雾霭和夜色里看不见了,连一星儿显示出有一座城堡屹立在那儿的光亮也看不见。K站在一座从大路通向村子的木桥上,对着他头上那一片空洞虚无的幻想,凝视了好一会儿。

可以说一开始,卡夫卡就赋予了城堡双重含义,既是一个实体存在,又是一个虚无幻象,像一个迷宫,所以小说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近乎于梦幻的氛围。 另一处是K到了村子的第二天早上走出客栈打算去城堡看看。

它既不是一个古老的要塞,也不是一座新颖的大厦,而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建筑群,…… 倘若K原先不知道它是城堡,可能会以为是市镇。

这一章仍给人不可把握之感,从诗学角度来看,正是因为卡夫卡回避了主观感受,完全借助K的感受,才给人不可把握之感。

因此,小说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所以每一个读者都会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来解释城堡,因此《城堡》就成了解释的迷宫,至于“城堡”到底为何物,可能连卡夫卡自己也不知道。 三 城堡的解释

目前对城堡的解释多得数不胜数,但大都是从七个角度来看:从神学来看,有研究者认为“城堡”是神和神的恩典的象征,K所追求的是拯救。心理学观点认为,城堡并不存在,它是K的自我意识的外在折射,是K内在真实的外在反映。存在主义认为,城堡是荒诞世界的一种形式,是现代人的危机,K被任意摆布而不能自主,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从而代

表了人的生存状态。社会学观点认为城堡是在批判官僚主义和集权统治的危机。马克思主义者本雅明,卢卡奇等人认为《城堡》表现了人与物化了的外在世界的矛盾。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看,K努力追求和探索的,是深层的不可知的秘密,他在寻求生命的终极意义。实证主义者则详细考察了作者生平,以此说明《城堡》与卡夫卡的关系。 四 作为小说结构与模式的“追寻”

从《城堡》的结构模式上分析也许是一条可行办法。比如加洛蒂,曾经从卡夫卡小说中归纳出三大主题:1。动物主题2。寻求主题3 “未完成”主题。 其中动物主题很明显。比如《变形记》《一条狗的研究》《地洞》等。而寻求主题加洛蒂则认为是长篇小说——《诉讼》《美国》《城堡》所组成的主题,三部小说都有一个基本情节,即主人公漫长的追寻过程。这种寻求主题可以说是最古老的文学类型之一,在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荷马和维吉尔的史诗,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中,都有很经典的寻求情节;在现代小说中,康拉德的探险小说,艾略特的《荒原》,甚至托尔金的《魔戒》,金庸的小说都可以纳入这种模式。

但卡夫卡小说中的追寻模式却与上述文本有诸多不同,比如寻求的主体,在《城堡》中,主体的身份是不确定的。K从哪里来?他过去干了什么,他是怎样一个人?我们很难知道。有人说卡夫卡的小说中的人物是没有过去的,只剩下现在。而没有过去就意味着无法确定现在,所以想分析K的心理,性格都无从谈起。 再看所谓发送者和接受者[1],城堡聘请K是由于一个错误,而K的接受聘请也是一个错误,而且发送和接收,其间又悬隔了不知多少年。这一且都使《城堡》的叙事功能不确定,甚至荒诞。

在所有不确定项中,最不确定的是K所寻求的客体:城堡。他似乎具体存在,但K永远走不进它。作为追寻的客体、目的都被悬搁了。因此小说的意义就不明确了。而小说的荒诞性就在于追寻客体的不明确。或如苏联一位文论家所说:城堡在小说中肯定象征着意义,但卡夫卡的深刻性也正在这里。他悬搁了意义,或者说小说中的意义被无限期的延缓了。 因此,《城堡》可以说是对经典追寻模式的滑稽模仿,是反追寻的。正像《唐吉珂德》对骑士小说的模仿终结了骑士小说。 五 复调性与对话性

从我的感受出发,理解《城堡》的后半部分很难,因为卡夫卡写了太多的对话。而除了对话几乎没有情节发展。这一点对于许多卡夫卡研究者都是一个困难,美国人库楚斯曾经用大量时间去研究这种对话性,最终他发现《城堡》的前三章是叙事模式,后十七章是对话模式,从而得出结论:从情节到对话的演变,说明K的行动越来越少,进入城堡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因此,K离他的追求目标越远,而小说就越难结尾。

无疑,这种对话性对读者和批评家是一种挑战,但却体现了一个现代主义小说的鲜明特征——复调性。即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摆脱了叙事者的控制,成为一个完善的主体,而在其他人物成为主体的同时,主人公K的绝对主体性就被消解。同时,作者从文本中淡出,主观声音被回避,从而一切价值立场,道德判断都消解了。这一点,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有更大的体现,比如《卡拉马佐夫兄弟》,仅仅通过文本,我们无法确定谁才是陀氏的理想人物:小说前几章我们都在跟着阿辽莎走,因此我们必然会对他博大的爱心所折服,但当叙述者改变成米卡或伊凡时,我们又开始同情米卡和伊凡。 六 颠覆性的象征

中国40年代的评论家曾说卡夫卡的小说”象征之中有象征” .但到底象征了什么就很难说清了,因此城堡中的具象与抽象是脱节的,从而使象征变得困难。卡夫卡对象征的颠覆,直接导致了西方象征方式面临困境,甚至会具有毁灭性的颠覆。比如十字架,它象征基督,但如果它的具象与抽象脱节,像卡夫卡所作的那样,十字架成为了像稻草人吓唬鸟一样的工具,

那末整个西方宗教就垮掉了。同样卡夫卡就起到了这样一种效果。 七 总结

可以说,上述解释都是基于《城堡》未写完而解释的,倘若《城堡》写完了,那末它也就完蛋了,垮掉了。可以说如果《浮士德》《扎拉斯图拉如是说》都没写完,结果会更好。至少《红楼梦》写完比没写完要好,起码为红学家提供了饭碗。 其实,相对于《城堡》我本人更欣赏卡夫卡的《诉讼》,但无疑《城堡》具有鲜明的卡夫卡特色。也经得起多重解释。

说卡夫卡的写作完全没有象征是不对的,(要不我们也不会认为卡夫卡的写作带有寓言性质---寓言就意味着象征)只不过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象征,不是一对一的那种具体的象征,而是一对多的那种还原式的、“广义的”象征,这象征的还原过程需要读者自己来参予。卡夫卡在写作时尽量模糊故事背景,就是为了使写作更容易深入本质-----他的写作是直达人内心深处最终极价值的“内核性”的写作,给这种内核穿上什么样的外衣,赋予什么样的象征性意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内核本身,它反映了一些存在性事物的本质,具有永恒的价值。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卡夫卡画了一个圆,有人说是太阳,有人说是桔子,有人说是皮球,他们都没有说错,因为圆的确是他们所说事物的属性,但是他们又不全对,因为他们都只是把圆还原成了自己心中的那个片面的形象,而没有把握事物的本质。卡夫卡的写作就是这种画圆式的写作,而我们的阅读和理解就是自定义的还原,不同的人会解读出不同的象征意义来。(所以卡夫卡的小说是“无所指”但是又“皆有指”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解读和还原----把圆还原成不同的物体,把本质还原成不同的现象,把内核还原成不同的象征。)维特根斯坦说过:我未说出的思想远比我说出来的思想伟大,我说出来的只是我思想的十分这一;卡夫卡自己也说过:真理不可言说,谁要说出真理,就必然是谎言。我想,卡夫卡的写作看似荒诞,但其实是最接近真理的写作。

卡夫卡的这种直抵事物本质的元素性的写作,我们可称之为“元写作”,你说它是表现主义也可以,你说它是“广义的”象征主义也可以,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这种写作中体验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是否为之感动-----它不一定是可以解释和言说的。就好比欣赏一首乐曲,你可以被它的奇妙和华美震惊和感动,你的直觉可以立即认定它是一首伟大的作品,但是你未必就能说出它的主题、它的寓意和它的象征。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也可以称卡夫卡是存在主义的先驱,因为存在主义就是形而下的本质与体验。(而不是形而上的解释、抽象与象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bz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