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更新时间:2024-01-19 15: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北省中学政治校本研究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湖北省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政治教研组

巴东一中政治教研组在学校课题组的领导下,为了更好的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全面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顺应课程改革潮流,推动校本课程研究,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结合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积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实际的课程,发挥政治学科在我校校本研究中的核心作用,指导思想明确,措施具体得力,研究效果明显,成绩突出。

一、领会校本教研指导思想

1、顺应课程改革潮流,推动校本课程研究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面对时代挑战,教育部启动开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家明确提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要求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三级管理模式,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成为课程三大模块这一。这样一来,校本课程的开发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而在国外,校本课程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盛行于英美等非集权制发达国家。我国起步加然较晚,但是引起了极大反响,人们认识了校本课程的重要性。也推动我们在实践中去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探索与校本课程相应的教学观、学生观、管理观、评价观等一系列新问题。

2、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遵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在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全面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参与编制学校课程具体实施方案,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合适的校本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对于改变国家单一课程形式,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校本课程设置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特别关注学生兴趣爱好与个性差异等,可以满足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其次,有利于促进教师发

1

展,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从“教育方法”时代进入“教育内容”时代,教师不仅是课程的使用者,同时还是课程的开发者,这就要求教师既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那么这样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提高了素质,从而促使教师由“教书匠”成长为“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再次,有利于创办形成学校特色,学校可以主动适应现代社会进步对培养高素质的各级各类人才的紧迫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并开发出富有本地区本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3、努力发挥学科特色,科学设置校本课程

巴东一中是湖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省级示范高中,州级示范高中,是恩施州推行素质教育的示范校,是省教育科研的基地校。巴东一中已承担并完成了多个国家级(子课题)、省级、州级课题,这些给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提供了实践的基础。巴东一中政治教研组,有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特级教师,有多年扎根教育,热心教育科研的高级教师,有刚从大学毕业,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年轻教师,这些本身就是校本课程不可或缺的资源,也是本学科校本教研的坚实基础。 二、明确校本教研的目标

1.课程发展目标:A.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大胆创新素质教育方式,在实践中总结提升“以师生发展为本,让教育充满智慧”的办学理念。B、结合学校、社区资源,审视教师能力,学生需要,家长期望,社区需要,开发学校校本课程(重点是校本活动课程即“三节两活动”),建构校本课程体系;C.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掌握课程丰富内涵,发挥专业精神,进行教学改革,争出名师;D.鼓励教师在民主教学的基础上实施课程的统整和协同教学,改善评价方法,关注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关注学生创新习惯的养成,终身意识的养成,培育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2.学生发展目标:我们的教育哲学是: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在这种教育哲学的支撑下,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具有传统人文素养,具有良好创新习惯,以终身学习为目的、能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3.教师成长目标:提高教师课程意识,实现角色转变,从单纯的课程传输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组织者、促进者和研究者。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增强教师参与课程

2

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建设一支一专多能的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校本教研的具体做法 1. 组建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组长:张周凯,政治教研组长,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研究小组成员:政治组全体教师 课题研究学术指导:

谭明书:中学政治高级教师,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原校长 宋发刚:学校校本课程课题组组长,湖北省特级教师,现任校长 2.成立各学习领域课程学习小组

本校校本课程设置了三大学习领域即人文社科学习领域、自然科技学习领域、实践活动学习领域。依据各年级学生意愿及政治教师的参考指导,把学生编成各领域课程学习小组,每个学期、学年有不同的学习内容,既重视学段特色又兼顾连续性统一性。

3. 执行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总思路

校本课程建设和管理是本次国家课程改革的一大创新,它赋予了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极大的责任和自主权。我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机制和开发流程。政治教研组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之下,按照统一的流程既分工又协作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校本课程的开发机制。

满足 体现

校本课程 学生要求 本地资源 教师开发 时代要求 学校特色 确定方向 调查 挖掘

3

校本课程的开发流程

确立开发方向 ↓

成立开发小组 ↓

分配开发任务 ↓

落实教学安排 ↓

评价实施情况 ↓

完成教材编写

4、为学校校本课程整体服务,构建学科的课程体系

三级课程 为必 修 课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 本 课 程 拓展型 各种读本 实践型 研究型 科目 (略) (略) 神农文化、社区民主、农村养老、农业结构调整…… 校本活动课程:校园文化建设月活动、体育节、文化艺术节和教学质量月活动 研究性学习、科技节 选 修 课 兴趣型

4

5、保障校本课程的课时设置,完善评价机制

政治科校本课程每个专题一期一般安排7~8学时,每学期安排2期。

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1)每周二第七、八两节课作为全校性集中教师指导、授课时间;课程的开设打破班级限制,学生自由选课;(2)每周六下午教师为学生周末开展研究性学习或其他活动做指导;(3)学生利用周末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调查、参观、访问、考察、实验等活动,学校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

校本课程的评价:强调以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为主,允许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发展的潜能自主选择学习。实行学分制管理,每门课赋予1~2个学分,要求每个学生高三毕业时要至少完成15个学分,才能准予毕业。高一、高二年级学生每学期至少选学两门选修课程,并将考核成绩记入学生学习档案。

教师授课评价主要以学生的满意程度、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状况和学习过程指导状况为依据。

6、强化对教师的培训

在校本培训中,我校因地制宜,探索实用、有效、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由于校本课程对很多老师来说都还是一个很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新的挑战,要使他们从过去的课程的执行者转变到课程的开发者,学校也将采取更加得力的措施加强对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使他们更快的适应当前高中课程改革中。

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本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培训与研究活动:1) 收集、提供资料信息。2) 教师培训。3) 专题性学术研究活动。4) 阶段性小结和经验交流。

四、研究的结果

1.创新素质教育方式,树立学校特色,发展师生能力。

校本课程设计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起点。政治组在学校探索性地开展“体育节”、“文化艺术节”和“科技节”活动中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并把“三节”作为素质教育大课堂模式不断创新和完善,从而变革了师生教与学的观念,拓宽了教育平台,优化了课程结构,强化了素质培养,陶冶了审美情操,促进师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提高。

5

“体育节”,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诠释办学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个创新。一年一届,每届历时一个月左右,融体育知识、体育文化、体育艺术、体育道德、体育竞赛等为一体。政治教研组在体育节活动中组织学生通过办体育小报,办展板,办黑板报和校园电视台的专栏等形式宣传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以形成规范的校本课程形式。

“文化艺术节”每年一届,历时15天以上。通过歌曲演唱、英语晚会;文学知识竞赛、摄影作品、美术作品、汉英书法、汉英演讲比赛;文学讲座、各类文艺作品欣(观)赏与评论、辩论会、文艺节目创作与排练、文艺晚会等活动使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师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和技能,营造优美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第9届文化艺术节期间我们还邀请了自学成才的校友周龙然(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州县两级首届十佳杰出人才获得者)为师生作曲艺创作讲座,不仅受到师生好评,而且对学生成人成才产生了极大的示范和激励作用。我校每届“文化艺术节”都在县电视台展播,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进而示范和带动了社区文化发展和全县校园文化的兴旺。在文化艺术节中,无论是演讲还是摄影,无论是辩论还是表演都渗透核心价值理念,渗透着德育的内容,真正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科技节”采用分散与集中的方式,每届集中一周时间。融科普教育、科学精神、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于一体,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师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堂。其内容主要有学法讲座,学生小发明小制作评比,学生异想天开创新设计评选,师生科技论文评选,师生科技实践活动案例评选,师生研究性学习课例与案例评选、科技知识竞赛等。首届科技节中,我们请来著名科学家、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极地科考专家鄂栋臣教授为全校师生作了《让五星红旗在极地飘扬》的科普报告。第二、三届科技节期间,武汉大学教授茆智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潘垣院士来校为师生分别作了题为《水和水利工程》、《时代背景与自我定位》的科普报告,并与师生中的兴趣爱好者代表座谈,激励师生“爱国、敬业、益友、惜时”(茆智院士题词),“励志、博学、成才、报国”(潘垣院士题词),鼓励学生文理兼备,和谐发展。这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的热情,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成人成才、建设祖国、服务人类。科技节期间,我校校友、中国社科院吴锐博士还回校为师生作了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以及如何作社会科学研究的辅

6

导报告。科技节全面丰富师生的知识,激活了师生的创造欲望,提升了师生能力,尤其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创新思维、动手动脑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产生着积极而长远的影响。

在科技节上,政治组老师指导的学生中有6人获“小发明、小制作”奖、3人获“创新设计”奖、8人获科技论文奖、120人获研究性学习案例和科技实践活动奖。许译文等同学的社会实践活动案例《恩施州村镇银行的现状及发展建议》获恩施州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刘爽等几位同学的小论文获恩施州政治小论文评比一等奖,政治组有3名教师获湖北省优秀政治小论文指导老师奖。

2.开发相关的教材、讲义,学案,供师生使用。

校本课程的设立,是学校教育哲学的具体体现,合理的校本课程结构是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基础。随着素质教育逐步向纵深方向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心转移到课程改革上来了,并从政策层面提出了“三级课程”的设想。巴东一中从新课程改革的视角,结合巴东一中独特的学校资源优势和社区资源优势,通过三年来对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初步建立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结构体系。

我校政治学科校本课程建设遵循因校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以育人为根本,以民主教学为立足点,以师生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具有传统人文素养,具有创新习惯,具有以终身学习为目的、能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为教育哲学。为此我们确立了三大学习领域,即人文社科学习领域、自然科技学习领域和综合实践学习领域。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领域进行学习。

五、研究的效果

(一)利用校本课程建设,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巴东一中的学生人文素养显著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也明显增强。如自然科技学习领域中的科技创新教育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科学热情。学生纷纷动脑动手,创新方案的设计、小制作、小发明、科幻作品、科技论文等成果获省、州、县级奖项十多项,学生撰写的多篇文章在多种刊物上发表,这全面体现了学校教育哲学,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7

(二)利用校本课程开发,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益。近几年我校学生参与政治学科的各种校本教研小组的热情很浓,学生的学科考评成绩优秀率不断提高。

(三)校本课程开发,锻炼了一批教师,增强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与合作意识。本组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先后撰写论文10余篇,有多篇论文发表,多篇荣获省、州级奖。教师不仅能上好专业课,还能开一门校本课。

(四)开发出了具有巴东一中特色的校本教材。学校地处长江之滨,长江文化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学校位于长江三峡地区,社区文化是特有的教育资源;65周年厚重的校园文化,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源泉;兄弟友好学校的交往,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拓展了新领域。根据校本课程以校为本的特点,学校课题组开发出了校本教材《校本探索》。政治组教师参与编写了德育教材,课程拓展类校本教材,社会实践活动类《走进巴东一中》,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六、研究的思考与探索 (一)、开发校本课程的体会

在校本课程改革与建设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的收获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应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和教师实际需要出发,从地区经济文化氛围和社会人才需求出发,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校本课程的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的或者说兴趣性的,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综合素质为目标指向。校本课程开发只有在广泛考察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学校、家长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展开,才能得到家长、教师、学生普遍的欢迎与支持。

2、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权力,即学校有权自主决定部分课程,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合作、共享与探究,以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现场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责任,即学校负有学生发展的责任,学校必须抵制一切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阻力,必须提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机会,即学校特别是教师都有机会得到发展,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将逐步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提高归属感,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技术,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和校长自我更新的机会。

8

3、校本课程的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课程资源。利用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多种因素,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目标等素材性资源,还有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课程的认识状况等条件性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健康、主动发展服务。

由于课程资源的主要载体是有生命的人,即掌握了课程素材,且具有教育教学素养的教师、教育管理者等。也就是说,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决定因素是能否调动这些积极因素。他们不仅是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也构成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他们自身创造性智慧的释放和创造性价值的实现,是课程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最大限度的“集约”课程资源,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才能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校本课程建设可以发挥课程资源的最大功能。课程资源的极大丰富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有利条件,但是我们要想使任何一个课程资源都能发挥它的最大功能,其中发挥“人”的功能是最核心、最根本的。无论素材性资源还是条件性资源,其都是通过教师、教育管理者等的有效劳动,通过学生的有效学习来开发和运用的,其中,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队伍,又是发挥课程资源最大功能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生命载体。因此,教师先进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是发挥课程资源最大功能的关键所在。所以,要建立完善的校本培训体系。

5、课程设计要以人为本。校本课程设计属于课程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是自下而上的构建,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指令和计划落实。这种构建过程必须最大程度地尊重每一个个体的需要和选择。校本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要想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的需求和选择,就必须尊重每个人的选择,走自下而上的群众路线,体现较强的民主意识,使课程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达到课程主客体之间互动、互需、互馈的理想效果。

6、课程内容要以人为本。教师要引导和组织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启发他们发现问题 ,并力求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智慧来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从课程的学习过程来说,校本课程必须注重人的实践,坚持实践第一、感受第一和体验第一的原则,力求达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无论是操作实

9

践还是创作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只有在感受和体验中才能培养个体独特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的目标应该指向人,使之定位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主发展。这就要求课程目标按主体的成长规律选择课题,在发现问题中培养他们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在分析问题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技能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筛选信息、辨别真伪的科学态度和素养,并在解决问题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寻求自我成长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

7、课程评价要以人为本。作为研究性学习载体之一的校本课程,其评价必须变客体为主体,将评价手段和方式由单一的定量的、静态的变为多元的、定性的、动态的。评价的内容应该侧重于个体成长中的创造性和个体在群体实践的团队合作意识中表现出来的非智力因素的变化。评价的目的也不在乎选拔,而在乎发现每一个个体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的价值,肯定其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激发每一个个体的创新意识,使个体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变成自我发展的一种内驱力,并使之在其它领域的社会实践与团队合作中的价值达到最大化,从而使个体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得到协调发展。

8、让教学硕果丰富课程资源。校本课程是基础性课程的应用和延伸,如果能有效地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与校本课程相互取长补短。那么我们就能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通过课程改革实验,我们认识到,校本课程建设,重要的不是要求学生能发明什么,而是从中有所启发,从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智慧和解决问题的勇气,以及防止自己犯错的有效方法。校本课程建设,使“以师生发展为本,让教育充满智慧”的办学思想成为现实,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较大提升。

(二)、明确未来研究的方向 1、探索校本课程的学分管理

学校要根据国家有关高中课程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学分管理,特别是如何用学分管理来引导学生既能全面发展,又能张扬个性,从而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10

2、探索校本课程的管理方式

校本课程的管理包括课程开发管理、学生选课管理、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师业绩管理。但是由于学校教学场所、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学校教学条件,充分调动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保证校本课程有序开展,这是需要我们要进一步努力探索的问题。学校要科学开发一套校本课程的管理软件,方便学生如何选课,如何排课,如何计算学分,同时如何科学合理评价教师业绩。

3、探索校本课程的资源开发

我们要客观地分析地区间、校际间的教育资源差异,根据实际调查评估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我校要进一步挖掘富有本校特色的社区课程资源,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

4、探索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

我校的校本课程是在原来的兴趣活动提升而来的,我们必须引导教师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实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把学校建设成高质量、有特色、创新型、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高中

11

2、探索校本课程的管理方式

校本课程的管理包括课程开发管理、学生选课管理、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师业绩管理。但是由于学校教学场所、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学校教学条件,充分调动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保证校本课程有序开展,这是需要我们要进一步努力探索的问题。学校要科学开发一套校本课程的管理软件,方便学生如何选课,如何排课,如何计算学分,同时如何科学合理评价教师业绩。

3、探索校本课程的资源开发

我们要客观地分析地区间、校际间的教育资源差异,根据实际调查评估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我校要进一步挖掘富有本校特色的社区课程资源,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

4、探索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

我校的校本课程是在原来的兴趣活动提升而来的,我们必须引导教师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实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把学校建设成高质量、有特色、创新型、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高中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bo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