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调节专题修改版

更新时间:2023-08-12 01:24:01 阅读量: 外语学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生命活动的调节之(一)

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细胞和外界环境交换的媒介

1.图示: 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媒介,与体内各系统间发生密不可分的功能联系.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 (2)酸碱度 (3)温度

【典题训练】1.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机体中①比④的含量多,①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变式题:1.右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③

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②③④

C.④的成分中包括血红蛋白、氧气和胰岛素

D.细胞生活需要③的pH、渗透压、温度等处于稳态

二、体温调节

1.体温的平衡: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

2.体温调节的中枢:下丘脑;感受器为温度感受器,分冷觉和温觉感受器。

3. 体温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水盐调节

【典题训练】1.下面是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部分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下丘脑具有分泌功能,能调节产热和散热,

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还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

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B.我国科考队员登上南极“冰盖之巅”

后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有机体耗氧量降低、皮肤

血管收缩、下丘脑兴奋性增强、a激素分泌量增加

C.人在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这一反射的感受器主要分布

于身体的皮肤中,效应器为骨骼肌,而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D.当健康人体处于环境温度0℃时,会引起下丘脑分泌e激素量增加,经垂体释放作

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致使尿量减少

变式题:1.下图表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上图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均靠体液调节维持体温

B.从甲到乙是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从丙到丁表示机体产热途径

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少于乙和丁

四、免疫调节

(一)、免疫细胞的产生与成熟部位

吞噬细胞能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

因而没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 其余的细胞都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

A.血液中存在T细胞

B.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C.灭活病毒注入机体,机体会发生“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和“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等免疫反应

D.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二)、图解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1.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缺乏T细胞几乎无特异性免疫。

2.抗原侵入机体后,首先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当抗原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内,则通过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3. 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记忆细胞是发生二次免疫反应

的基础,二次免疫反应与初次免疫反应相比,具有反应更

快、更强烈、抗体产生量更多的特点。

图示,曲线A1与B表示机体分别受到抗原A和B的刺激

后首次免疫的情况,曲线A2示机体在受到抗原A刺激后

进行再次免疫的情况,其差别表现在:一是抗体产生的速

度不同(曲线的斜率大小),二是抗体的绝对量不同(抗

体水平的最高点);三是抗体维持水平不同,再次免疫时高。

【典题训练】1.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免疫直接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或癌细胞

B.被激活的B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对抗原再次免疫时血清抗体的产生有更长的延迟期

D.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中均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典题训练】2.如图是HIV感染人体细胞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病毒在结构和习性上的特殊性,人们对生

物进化过程中是先有病毒后有细胞还是先有细

胞后有病毒这一问题,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

点。你的观点是 ,理由

是 。

(2)HIV进入人体后,由于与T细胞表面的CD4

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容易侵染T细胞。CD4的化

学成分最可能是 。

(3)完成图中的②过程,需要宿主细胞提供的原料

是 。直接参与⑥过程的两种细胞器

是 。

(4)图中①~⑧所示的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的是 。

(5)大多数艾滋病患者会出现记忆丧失等精神障碍,此时HIV已感染了

(6)人的免疫系统是如何清除进入T细胞内的HIV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1)先有病毒后有细胞 病毒的结构较细胞的简单 或者先有细胞后有病毒 病毒不能离开细胞而独立生存和繁殖

(2)蛋白质 (3)4种脱氧核苷酸 核糖体、线粒体

(4)②③⑤⑥ (5)大脑

(6)首先由相应的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而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出HIV;然后由体液中的特定抗体与HIV结合,再由吞噬细胞吞噬、清除。

(三)、免疫实验归纳总结

(1)证明胸腺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切除小鼠的胸腺,验证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结论:细胞免疫全部丧失,只保留部分体液免疫)。

(2)器官移植:同一个体中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免疫排斥反应。

(3)证明抗体具有专一性:①对实验动物(大小、年龄、生长状况相同)同时注射某流感疫苗;②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注射不同种类的流感病毒,观察其患病情况。

(4)证明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①从破伤风患者体内获取血清;②选取各方面相同的小鼠等量分成a、b两组;③a组注射血清后再注射破伤风毒素,b

组只注射破伤风毒素;④观察两

组小鼠的生活状况。

【典题训练】1.辅助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回答问题。

(1)在动物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抗原经过_________细胞摄取和处理,呈递给辅助T细胞。B细胞受到活化的辅助T细胞和抗原的双重刺激,在活化的辅助T细胞产生的_____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为研究人的活化辅助T细胞对B细胞产生抗体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于同一个体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每组培养液中加入的细胞种类如下表所示(“+”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

将三组细胞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在第2、4、6、8、12、14天分别检测A、B、C组上清液中的抗体含量。实验结果为:C组没有检测到抗体,A、B组的结果如图14所示。

①实验的对照组为______组。实验结果显示,B组可从第4天起检测到抗体,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量逐渐增

抗加,第_____天达到最高点。

体②A组与B、C组结果相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不能(ng/mL)刺激B细胞活化。 ③B组与C组结果相比较,说明活化辅助T细胞

0_________________。 时间(天)

图14 答案:(1)吞噬细胞(或“巨噬细胞”) 淋巴因子 浆

细胞(或“效应B细胞”)

记忆细胞(或“记忆B细胞”)(注:最后两空可互换位置) B组组

生命活动的调节之(二)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产生与传递:

【典题训练】1.枪乌贼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软体动物(俗称鱿鱼,如图1),科学家利用其体内的巨大轴突进行实验(如图2),记录在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盐溶液中轴突产生兴奋的膜电位(简称“动作电位”),虚线表示从50%和33%的盐溶液中再次回到海水中记录的动作海水,100%[Na]o

50%[Na]o 电位(如图3)。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动作电位/m

V

A.产生动作电位时,钠离子的跨膜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

B.产生动作电位时,细胞膜内侧由正电位瞬变为负电位

膜电位 33%[Na]o 神经纤维 图1 图2 时间/ms 图3

C.动作电位的高低决定于外界溶液中钠离子浓度的高低

D.动作电位的高低与流入细胞膜内的钠离子多少有关

【典题训练】2.神经细胞A释放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细胞B产生兴奋,A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A。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干扰

A、B细胞间兴奋传递(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①中多巴胺的释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①释放的多巴胺与②结合会导致细胞B的膜电位改变

C.多巴胺只能由细胞A释放作用于细胞B使兴奋单向传递

D.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的作用时间缩短

3.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①在神经纤维上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

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

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

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②在神经元之间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

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

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

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兴

奋,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③细胞膜内外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a.静息电位时,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指针向

右偏转。

b.动作电位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指针向

左偏转。

【典题训练】3.右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灵敏电流计连接在坐骨神经表面,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电刺激①处,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反向的两次偏转

B.电刺激①处或②处均可引起腓肠肌的收缩

C.电刺激②处,电流计能记录到两次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4.兴奋传导特点的设计验证:

①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双向性:②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单向性:

5.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判断与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判断方法如下: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结构简图:

,兴奋传递方向:→。

【典题训练】4.右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

B.c处兴奋的传导形式为化学信号,且单向传递

C.兴奋在一个离体神经元上只能由轴突传到细胞体或树突

D.此反射弧是由两个神经元组成的

【典题训练】5.膝跳反射是屈肌群和伸肌群在神经的支配下

协调完成的。右图表示膝跳反射中枢部分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A表示_________(传入/传出)神经的___________

(轴突/树突)。 兴奋在A上以__________形式传导。

(2)兴奋经过突触时发生的信号转化是____________。

兴奋经过突触时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与

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__结合,引起突触后膜______内流,

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

-突触后膜的Cl内流,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触后神经元被

抑制。

(4)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等都无影响,则导致兴奋不能传导的原因最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5)在有意识控制的情况下,膝跳反射不能完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传入 轴突 电信号(局部电流)

(2)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3)受体 钠离子(Na) (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增大

(4)神经递质的受体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换

(5)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6.如图是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请回答:

(1)当兴奋传至轴突末梢时,突触间隙中的

2+Ca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神经递

质释放并作用于肌肉。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是 。

(2)轴突末梢具有较多的 (细胞

器),为神经信号的传递提供能量。突触后膜具有明

显的凹陷或突起,增大了 与突触后膜

上 作用的面积。

(3)肌细胞兴奋时,兴奋处膜电位的特点为 。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较慢,原因是 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4)胆碱脂酶能催化乙酰胆碱水解,突触中胆碱酯酶存在的意义是 。

答案: (1)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缺一不可)(2分)

(2)线粒体 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

(3)外负内正 神经递质的释放以及与受体的结合

(4)将(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及时分解,防止肌肉持续收缩

二、.通过激素的调节

1.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典题训练】1.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三种方式,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和(激素)都能促进机体的物质代谢,使产热量增多。

(2)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方面表现为

(3)图中的①指的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③指的是促性腺激素,则③只能作用于性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肾上腺和胰岛可以通过图中的虚线接受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的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5)下丘脑一方面可以分泌激素通过垂体调节甲状腺的活动;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分泌_________激素,作用于_________,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答案:(1)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2)拮抗

(3)只有性腺细胞上含有接受促性腺激素的受体

(4)神经递质(5)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2.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血糖平衡的调节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①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②升高血糖的是胰高血糖素,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肾上腺素也可升高血糖,在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的同时,又可释放热量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故肾上腺素在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中都发挥作用。

③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互为协同关系。

(3)糖尿病的病因、防治及检测

【典题训练】1.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0.8~1.2g/L,含量过高将导致糖尿病(分Ⅰ型和Ⅱ型两类)。注射胰岛素可以治疗Ⅰ型糖尿病,对Ⅱ型则无效。为进行一次医学测试,A、B和C三名成年人禁食12h,然后喝下含100g葡萄糖溶液。在摄入葡萄糖后的4h内,定时测定各人血浆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成年人B是糖尿病患者,病因可能是胰岛B细胞发生功能阻碍

B.成年人A是正常人,饭后能够通过分泌胰岛素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C.成年人C是糖尿病患者,病因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

D.成年人C的血糖浓度随着胰岛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

2.如图曲线表示用不同激素处理五组健

康小鼠后,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每种激素在不同组别的剂量均相同。激

素C为压力激素,与情绪波动有关。下

列判断不正确的有( )

A.激素处理前几小时,为使小鼠的血糖

水平维持在常规水平,应该提供食物给

小鼠

B.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表现出了协同

作用

C.肾上腺素比胰高血糖素引起的效应较为渐进、幅度较大、效应较持久

D.糖尿病人应避免情绪激动,否则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压力激素分泌量大量增加,三者共同作用会提高血糖浓度,有害健康

4.分级调节基本模型

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垂体直接调节,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实现。

②下丘脑可以通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实现对甲状腺的间接调节。

③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活动受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影响。甲状腺激素浓度高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少,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TSH)少;反之,则多。

④甲状腺激素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

5.反馈调节模型及信息解读

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 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生物学)。

功能: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它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个重要方式。

类型:反馈调节有正反馈和负反馈。

【典题训练】1.图示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图中TRH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液中TH过量时会抑制TRH和TSH分泌

B.TSH是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功能的关键激素

C.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血液中TSH水平会降低

D.TH对垂体的反馈抑制与TRH相互拮抗共同调节TSH分泌

变式题:下列各选项与右图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

A.若X表示血糖含量,则②可能代表胰高血糖素

B.若X表示甲状腺激素,则①可能代表促甲状腺激素

C

.若X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可能代表甲状腺激素

D.若X表示人体排出的尿量,则②可能代表抗利尿激素

6. 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设计

(1)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性腺和性激素。

(2)垂体和生长激素、胰岛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典题训练】1.切除老鼠的甲状腺后,其物质代谢能力大大下降;若切除甲状腺后,连续给老鼠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其物质代谢能力与切除前相比没有下降。由此可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一推论,有必要再进行其他对照实验,以作观察比较。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实验组的是( )

A.既不切除体内的甲状腺,又不注射甲状腺激素

B.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注射量后进行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再移植甲状腺

C.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

D.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注射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

【典题训练】2.据《本草纲目》记载,桑叶提取液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为了研究桑叶提取液降血糖的效果,某研究小组以大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如下实验。现请你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100只、桑叶提取液、链脲佐菌素(STZ)、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注:①大鼠全部用于实验,实验过程中全部存活;②STZ是一种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

实验步骤一:制备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

(1)随机取80只大鼠,禁食12 h后,随机均分成A、B两组,在A组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适量STZ(注射的STZ的量根据大鼠质量,按65 mg/kg的比例确定,注射时需将STZ溶于适宜浓度和pH的枸橼酸盐缓冲液中),在B组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

-1(2)注射48 h后,凡血糖浓度高于13 mmol·L,尿中出现糖,并出现

____________________等症状者为糖尿病大鼠模型。

实验步骤二:检验桑叶提取液降血糖的效果

(1)将实验步骤一中剩余的20只大鼠作为甲组,将制备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均分成乙、丙两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天对丙组的每只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 mL,连续灌喂4周;对甲组和乙组的每只大鼠________。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4)4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

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但未标明组别。请根据上述步骤将组别栏补充完整(用甲、乙、丙表示)。

【答案】 实验步骤一:(1)等量的枸橼酸盐缓冲液 (2)多饮、多食、多尿 实验步骤二:

(2)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3)灌喂蒸馏水2 mL,连续灌喂4周 (4)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A.甲

B.丙 C.乙 实验结论: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明显,但不能使其血糖浓度降到正常水平。

生命活动的调节之(三)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有关曲线分析:

(1)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

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引起的生理效

应不同。

②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生理效应不同。

③图中A、B、C三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称为最适浓度。

④图中曲线AA′、BB′、CC′反映生长素对植物生长

的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大逐渐减弱。

⑤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实例是:根的向地

性生长和顶端优势。

(2)不同作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①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

②A点浓度之后,生长素抑制双子叶植物生长,

但仍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可以用此浓度的生

长素除去单子叶植物中的双子叶杂草。

(3)同一器官不同浓度下的作用分析:

①当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均为低浓度,高于i时才为高

浓度,抑制植物生长。

②曲线中的OH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

作用增强。

③曲线中的HC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

作用减弱。

④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为m、2m,但促进生长作用相同。

【典题训练】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测得茎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

点浓度,则背光一侧的浓度一定在d ~e之间

B.若c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则c~e段可表示最靠

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

C.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

应低于e点浓度

D.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则a、d点可能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变式训练: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及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图中c点所对应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二、 探究植物激素发现及生理作用的实验

1.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方法归类

(1)暗盒开孔类:

(2)云母片插入类: D.④

①向光弯曲生长;②直立生长;

③向光弯曲生长;④向左弯曲生

长。

(3)切割移植类:

①直立生长;②向左弯曲生长;③④:

a=b+c,b>c(a、b、c为琼脂块中生长素

含量);⑤向右弯曲生长。

(4)锡纸遮盖类:

(5)旋转类:

①向中央弯曲生长;②直立生长;③向开孔处弯曲生长。

(6)幼苗横置类:

①根向下弯曲生长;②茎向上弯曲生长;③向左弯曲生长。

(7)失重类:幼苗移到太空后,其向光性仍保留,但因无重力作用而失去了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负向重力性。

【典题训练】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

B.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D.图中向光弯曲生长的是①③⑤

变式题: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分析正确的叙述是( )

A.生长素(IAA)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B.若加大琼脂块中IAA的浓度,则上图的胚轴

切段一定会更长

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

2.与生长素有关的实验设计

(1)设计实验证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

提示:①实验操作(如图)

②现象: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和c中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2)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3)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

①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注: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

a.若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只是B向上弯曲

程度大,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

b.若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

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

c.若A中幼苗水平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等于重力的相应影响。

(4)探究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①实验过程:

②过程分析:

a.预实验的目的:确定生长素促进扦插生根的大致浓度范围。

b.正式实验分组:根据预实验确定的大致浓度范围设置浓度梯度,分成不同的实验组,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还需设置一个添加蒸馏水的对照组。

【典题训练】1.某高三同学从生物学资料上得知:“植株上的幼叶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该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植株进行实验,实验中所需要的步骤是(

)

①选取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株3株分别编号为甲株、乙株、丙株

②将3株全部去掉顶芽

③将3株全部保留顶芽

④将甲、乙两株去掉叶片,保留叶柄,并将甲株的叶柄横断面均涂

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丙株保留幼叶

⑤将去掉叶片的甲、乙两株横断面均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⑥观察3株叶柄脱落情况

A.①③④⑥ B.①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变式题:1.下图为横放、萌发后的玉米种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萌发玉米中的生长素主要来自茎的_________和根的

_____。

(2)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根、茎分别出现不同的向性。此

时,生长受到抑制的是__________侧(填图中字母)。

(3)玉米种子萌发初期,__________(激素)增加,促进了淀粉的

水解。然后_________(激素)增加,细胞的分裂加快;_________(激素)增加,细胞的体积增大。

(4)研究发现,根冠分泌物X可能影响根的生长。为探究其影响状况,某同学设计的实验 如图所示。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后观察根尖的生长状况。

①若_________________,说明分泌物X对根生长有促进作用。

②若_________________,说明分泌物X对根生长有抑制作用。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分泌物X对根生长无影响。

答案:(1)顶端(分生组织) 尖端(生长点或分生区)

(2)D

(3)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生长素

(4)根尖向左弯曲生长 根尖向右弯曲生长 根尖不弯曲

3.探究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

(1)生长素及其类似物:

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②培育无子番茄等无子果实;

③作为除草剂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里的双子叶杂草;

④烟草“打顶”后于伤口处施用生长素类似物,以保证烟草的产量和品质。

(2)赤霉素及其类似物:

①使芦苇、莴苣等植株增高,产量增加;

②促进种子、马铃薯块茎等的萌发。

(3)细胞分裂素及其类似物:

①瓜果、蔬菜和鲜花的保鲜;

②促进种子的萌发。

(4)脱落酸及其类似物:水稻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水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脱落酸随水流走而含量减少,可使水稻种子早发芽。

(5)乙烯及其类似物:可用于瓜果的催熟。

(6)激素的相互作用:如图是某果实在发育及衰老

等过程中的激素变化:

①不同发育时期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

的,这是受植物基因组控制的,其实质是基因选

择性表达的结果。

②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多种激素相互作用,有的是相互促进,有的是相互拮抗,正是由于各种激素的共同作用,使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典题训练】1.儿童性早熟是目前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小杨同学认为这一现象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你认为最不合理的是( )

A.食用乙烯利催熟的水果 B.滥服营养滋补品

C.环境中类激素污染物的影响 D.脑垂体功能异常

【典题训练】2.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植物激素有密切的关系。将休眠状态的枫树种子与湿沙混合后放在0~5℃的低温下处理一段时间,就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下图表示枫树种子在经过处理后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对种子的萌发

起抑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种子的萌发

起促进作用。

(2)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3)导致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各种激素变化的根

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铃薯块茎收获后也存在类似的休眠现象,要想破除休眠,使之提前萌发,应该使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处理。

(5) 科学家研究发现生长素合成过程中有ACC合成酶的合成,而这种酶是乙烯合成所必须的,因此,一定条件下,生长素的合成,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请据图分析回答:

①由图可见,高浓度生长素条件下,细胞纵向伸长受到抑制可能是___________的结果,体现出生长素和乙烯的作用相互_________。

②研究发现,乙烯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因此,这种乙烯合成的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_调节。

(6)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线可以抑制植物的生长,原因是紫外线增加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生长素氧化为3­亚甲基氧代吲哚,而后者没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现以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麦幼苗若干作为实验材料,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验证紫外线抑制植物的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

步骤1:将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

步骤2:给予甲组适宜的可见光光照,给予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照。 步骤3:观察两组幼苗的高度,并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 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脱落酸 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 (2)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3)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裂素或赤霉素

(5) ①促进了乙烯合成 拮抗 ②(正)反馈

(6)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线 两组幼苗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 甲组小麦幼苗的高度大于乙组,甲组幼苗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含量少于乙组

变式训练:

1.下列生产实践活动中,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的是 ( )

A.脱落酸用于打破种子休眠 B. 2,4-D用于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C.乙烯用于苹果果实催熟 D.细胞分裂素用于蔬菜保鲜

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植物激素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

B.多种植物激素的平衡协调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发育

C.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发挥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

D.植物激素进入靶细胞并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

3.右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A、B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激素A、B分别表示乙烯和赤霉素

B.据图可以推断出a浓度高于b浓度

C.在图示的过程中激素A和B属于拮抗关系

D.由图可知幼苗的正常生长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幼根、幼茎等

合成 结果 b4.青鲜素能抑制植物细胞生长与分裂从而抑制发芽, 被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对青鲜

幼苗正常生长 素毒害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甲。乙烯促进离层

区(如图乙)细胞合成和分泌酶X,酶X

能够水解离层区细胞的细胞壁导致叶柄脱落;叶柄离层区细胞两侧(近基端和远基端)的生 长素浓度与叶片脱落关系如图丙。请回答:

(l)细胞分裂素能促进 ,促进萌发,可用于收获后农产品的储藏保鲜;青鲜素与 (激素)的作用机理类似。

(2)根据图甲可知,浓度 以下,青鲜素几乎没有毒性。

(3)根据酶 X 的生理作用分析,它可能是 酶和 酶。

(4)根据图丙可知,当远基端生长素浓度 近基端生长素浓度时,叶柄脱落。已知 生长素在叶柄内是从远基端向近基端进行主动转运,结合对图丙的分析,可得出叶柄内生长 素的运输对乙烯合成的作用是 。

4.(1)细胞分裂 脱落酸 (2)30mg/L (3)纤维素 果胶

(4)小于或等于 生长素运输过程对乙烯的合成起促进作用 (每空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b1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