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哲学练习一(答案整合版)

更新时间:2024-04-22 01: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找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错选不得分。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2.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是() B.矛盾的观点

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A.经济地位

4.把事物的运动绝对化会导致() A.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

5.“物质是永恒的”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 A.都是正确的 6.认识的本质是()

B.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7.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C.生产劳动

8.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是() C.劳动者

9.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好中心,同时又注意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没、民主法制建设以及其他工作。这种做法体现了()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

10.“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是()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1.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指() D.量变和质变

12.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们() B.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1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B.客观性

14.人生观的核心是关于() D.人生意义的观点

15.人的价值实现的途径是() B.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16.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运动是指() D.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17.时间和空间是()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18.在学习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1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问题 20.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5个选项中,请选出2—5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错选、少选、多选,该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2.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3.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否极泰来,月盈则亏 E.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4.人工智能的出现证明()

B.人脑是可以认识的 C.思维是可以模拟的 5.下列观点中,表明时间一维性的有()

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B.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E.失落黄金有份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6.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A.空气污染严重B.世界性水源危机C.臭氧层变薄 D.森林惨遭毁灭和物种减少E.地球的生物圈已经不复存在

7.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同—性和斗争性不可分离B.同—性是斗争性的基础 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D.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8.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因为() A.它批判继承了以往哲学的积极成果,克服了它们的缺陷 B.它在实践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 C.它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D.它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9.下列表述中,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E.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10.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有()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共6题,任选作5题,6题全部作答,第6题的答卷无效。每小题5分,共25分) 1.意识的能动作用表明,任何意识都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不正确。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只会起阻碍作用。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不正确。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表明主体的认识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客观真理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的。

错误。只有社会规律才会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

4.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正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除此以外没有其他标准;一切认识的正确与否,最终只有通过实践检验,因此,实践标准是确定的。任何实践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一定的实践不能证明一切正确理论观点的真理性,也不能反驳一切错误理论观点的荒缪性。

5.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存在既有物质的存在,也有精神的存在。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不是统一于存在,而是统一于物质。

四、材料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正确,论理充分。共2题,任选作1题,两题全作答,第2题的答卷无效。10分。) 材料题(一) 材料1:

“万物所异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则有贤愚富贵,是所异也;死则有臭腐消灭,是所同也。??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

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异?且趣当生,奚遑死后!”(《列子?杨朱篇》) 材料2:

“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方志敏语) 材料3:

“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情感、思想和行为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的作用。”(爱因斯坦语)

请结合人的价值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并分析其错误的实质。

材料1属于剥削阶级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其错误的实质是自私的个人主义,只要自己的个人价值,只管自己醉生梦死,不管他人,没有社会责任,不谈社会价值。 (2)材料2、3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2、3说明了人的社会价值更重要,人活着不能仅仅为了自己的个人价值。 (3)根据材料2、3,结合你自己的认识,谈谈如何实现人的价值,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社会主义价值是以人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集体主义原则。只有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个人才会“对增进人类利益”有更大的作用,才会有所作为,否则,与草木同腐,醉生梦死,枉度人生。 材料题(二) 材料1:

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结果。

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摘自孟德斯鸣?论法的精神?) 材料2: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取得了我们预其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3:

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保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克服各种浪费现象。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摘自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请回答:

(1)对材料1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材料1中的观点包含有合理性和不合理性两个方面。其合理性在于:肯定了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民族性格的影响和作用。不合理性在于:夸大自然环境的作用,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比较材料1和2,指出恩格斯不同于孟德斯鸠之处,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在材料1和2中,恩格斯不同于孟德斯鸠之处在于:孟德斯鸠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人的作用;恩格斯指出了人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因为对自然破坏越大,受自然惩罚和报复也就越大。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3)根据材2和3,阐明我国为什么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为什么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结合材料2和3展开分析)。

五、案例分析与论述题(要求论点正确,条理清晰,紧扣论题。共2题,共20分)

1.德国学者莱辛有一句名言:“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请谈谈你对这一名言的理解及从中受到的启示。(10分)

真理是与客观事物符合的认识,追求真理是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的过程,占有真理使真理不再发展。

对真理的追求不仅可以发现真理、发展真理,而且正是对真理的追求才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仅仅对真理的占有,只会使人类认识停滞不前,人类社会不能进步。所以,“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

2.案例分析(15分)

案例:“人机大战”——电脑对人脑说“不”?

现代计算机革命所引起的冲击是人类对机器操纵人的担忧。机器是否能够像人类那样思考,它是否会在所有的方面都能够模拟甚至超过人类?

自从计算机产生以来,专家们就在研究博奕问题,并将它当作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方面。1956年,人工智能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正式产生。次年,著名的决策理论研究者、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预言:“在10年内,数学计算机将成为国际象棋的世界冠军。”可当第一次设计的奕棋程序在1960年与人交战时,竟在35步之内被一个10岁的国际象棋新手击败。1989年,一名叫“深思”的计算机与当时的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对垒,结果“深思”以0:2败北,但此时“深思”的得分以超过国际象棋大师的平均分,“思维”速度也达到每步棋考虑6500种可能性。1996年2月,卡斯帕罗夫与“深蓝”第一次交锋,“深蓝”在第一局先发制人击败了国际冠军,但在随后的决战中,“深蓝”却再也没有胜过一局,以1胜2平3负的战绩告负,可“深蓝”的运算速度是每秒1亿次。一年后,“深蓝”与卡斯帕罗夫大战6个回合,终于以2胜3平1夫的成绩取胜,此时它的运算速度已经达到每秒2亿次。在战败后,卡斯帕罗夫深有感

触地说:“几年前,对于计算机是否拥有智力的问题,我总是一笑了之,??,然而,现在,我不那么肯定了。1996年的费城之战就迫使我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有时,我真的以为这台机器有智慧。”其实战胜卡氏的并不是计算机,而是人,因为在比赛之前,国际象棋大师费尔弥纳和费德罗维奇根据卡斯帕罗夫的最新表现为“深蓝”制定战略,6人专家小组向“深蓝”输入了100年来所有的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开局和残局的下法,就是说卡斯帕罗夫的对手是集中了人类几乎所有象棋棋谱和对局、每秒能运算2亿步,且有6人帮助的“象棋团伙”。 请根据以上案例,分析以下问题: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的区别是什么?人工智能是否能够超过人类智能?(10分)

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的区别:人工智能是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人类的意识是生理的和心理的过程;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只能执行特定的指令,人类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性;人工智能没有人类意识所特有的能动的创造性。 意识与人工智能是制造与被制造,支配与被支配,使用与被使用的关系。人工智能在功能、运算速度等方面可以超过人类,甚至取代单个人的意识,但它在创造性方面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的意识。就整个人类智能而言,人工智能永远不能超过人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ao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