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

更新时间:2024-01-15 04: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QB-╳╳-╳╳╳-╳╳╳╳

Equipment Specification for

Signaling Monitoring System

(Signal Collection Gateway Part)

版本号:2.0.0

╳╳╳╳╳╳-╳╳-╳╳实施 ╳╳-╳╳-╳╳发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

信令采集网关分册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

QB-╳╳-╳╳╳-╳╳╳╳

目 录

前 言 .............................................................................................................................................. 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2

3.1. 术语、定义 ................................................................................................................... 2 3.2. 缩略语 ........................................................................................................................... 3 4 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 ................................................................................................................ 3 5 功能要求 .................................................................................................................................... 4

5.1. 信令采集接入设备功能要求 ....................................................................................... 4 5.1.1. 高阻隔离器功能要求 ............................................................................................... 5 5.1.2. DXC收敛设备功能要求 ......................................................................................... 5 5.1.3. 分光器功能要求 ....................................................................................................... 6 5.1.4. TAP功能要求 .......................................................................................................... 6 5.2. 信令采集网关 ............................................................................................................... 7 5.2.1. 电口数据采集设备 ................................................................................................... 7 5.2.1.1. E1口数据采集设备 ............................................................................................. 7 5.2.1.2. IP封装数据采集设备 .......................................................................................... 8 5.2.2. 光口数据采集设备 ................................................................................................... 8 5.2.2.1. E1口数据采集设备 ............................................................................................. 8 5.2.2.2. IP封装数据采集设备 .......................................................................................... 9 6 性能指标和可靠性要求 ............................................................................................................ 9

6.1.1. 高阻跨接设备 ....................................................................................................... 9 6.1.2. DXC设备 ............................................................................................................... 10 6.1.3. 信令采集网关 ......................................................................................................... 10 6.1.3.1. 电口数据采集设备 ............................................................................................. 10 6.1.3.2. 光口数据采集设备 ............................................................................................. 11 6.2. 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求 ................................................................................................. 13 6.3. 时延要求 ..................................................................................................................... 14 6.4. 软件要求 ..................................................................................................................... 14 6.5. 硬件要求 ..................................................................................................................... 14 6.6. 可扩展要求 ................................................................................................................. 15 6.7. 部署要求 ..................................................................................................................... 15 6.8. 处理能力要求 ............................................................................................................. 15 6.9. 冗灾能力要求 ............................................................................................................. 15 7 接口要求 .................................................................................................................................. 16

7.1. 设备输入接口 ............................................................................................................. 16 7.1.1. 光接口 ..................................................................................................................... 16 7.1.2. E1接口 ................................................................................................................... 17 7.1.3. 设备输出接口 ......................................................................................................... 17 8 时间同步要求 .......................................................................................................................... 17 9 网管要求 .................................................................................................................................. 18

9.1. 配置管理 ..................................................................................................................... 18

I

QB-╳╳-╳╳╳-╳╳╳╳

9.1.1. DXC设备 ........................................................................................................... 19 9.1.1.1. 链路配置 ............................................................................................................. 19 9.1.1.2. 设备标识 ............................................................................................................. 19 9.1.2. 信令采集网关配置 ................................................................................................. 20 9.1.2.1. 链路配置 ............................................................................................................. 20 9.1.2.2. 网关编号 ............................................................................................................. 20 9.2. 查询设备信息 ............................................................................................................. 21 9.2.1. 链路信息 ................................................................................................................. 21 9.2.2. 设备硬件信息 ......................................................................................................... 23 9.2.3. 设备网络信息 ......................................................................................................... 23 9.3. 查询设备状态 ............................................................................................................. 24 9.3.1. 设备负荷 ................................................................................................................. 24 9.3.1.1. 设备CPU使用率 ............................................................................................... 24 9.3.1.2. 设备存储 ............................................................................................................. 24 9.3.1.3. 网络连通性 ......................................................................................................... 24 9.4. 业务控制 ..................................................................................................................... 24 9.4.1. 采集链路筛选/变更 ................................................................................................ 25 9.5. 设备状态管理 ............................................................................................................. 25 9.5.1. 故障管理 ................................................................................................................. 25 9.5.2. 心跳信号 ................................................................................................................. 26 9.6. 性能管理 ..................................................................................................................... 26 9.7. 安全管理 ..................................................................................................................... 26 10 操作维护要求 .......................................................................................................................... 27

10.1. 可管理性 ................................................................................................................. 27 10.2. 可维护性 ................................................................................................................. 27 10.3. 易用性 ..................................................................................................................... 27 11 网络安全要求 .......................................................................................................................... 28 12 编制历史 .................................................................................................................................. 28

II

QB-╳╳-╳╳╳-╳╳╳╳

1 前 言

本标准对信令监测系统三期信令采集网关相关设备提出要求,是信令采集网关所涉及的相关网元设备需要遵从的技术文件。

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功能要求、性能指标和可靠性要求、接口要求、时间同步要求、网管要求、操作维护要求、网络安全要求。

本标准是信令监测系统三期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

序号 [1] [2] [3] [4] [5] [6]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接口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共享网关分册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接口规范—信令采集平台分册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平台分册 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应用功能平台分册

本标准需与《信令监测系统三期总体技术要求》、《信令监测系统三期接口规范——信令采集网关接口分册》、《信令监测系统三期接口规范——信令共享平台接口分册》及《信令监测系统三期设备规范——信令共享平台分册》配套使用。

本标准由中移 号文件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由标准归口部门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姗姗、倪伟、武威、杨波、王宇剑、邢喆、徐夏丰、余立、梁燕萍。

I

QB-╳╳-╳╳╳-╳╳╳╳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信令采集网关相关设备的系统结构、功能要求、接口要求、性能要求、时间同步要求、网管要求、操作维护要求、网络安全要求,供中国移动内部和厂商共同使用;适用于GPRS、EDGE及3G网络环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发布单位 [1] 《信令监测系统三期总体技术要中国移动

求》 通信集团

公司

[2] 《信令监测系统三期接口规范—中国移动

—信令采集网关接口分册》 通信集团

公司

[3] 《信令监测系统三期设备规范—中国移动

—信令采集网关分册》 通信集团

公司

[4] 《信令监测系统三期设备规范—中国移动

—信令共享平台分册》 通信集团

公司

[5] 《客户信息保密管理规定》 中国移动

通信集团公司

[6] 《中国移动GSM通信网路由组织中国移动

与局数据设置原则(第二分册:通信集团GSM通信网网元数据设置原则)》 公司

[7] 《防火墙部署总体技术要求》 中国移动

通信集团公司

[8] 《中国移动网管系统监控平台需中国移动

求规范》 通信集团

公司

[9] 《中国移动网管系统监控平台推中国移动

广阶段技术规范》 通信集团

公司

1

QB-╳╳-╳╳╳-╳╳╳╳

[10]

YD/T 1303-2004

《No.7信令监测系统技术要求》 中华人民

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3GPP Centre-Base Station System (MSC-BSS) Interface,Layer 3 Specification

Mobile Application Part (MAP) 3GPP Specification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s ITU for Signaling System No.7 Networks

[11] TS 08.08 v8.15.0

[12] [13]

TS 09.02 v7.14.0 ITU-T Q.752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 - - - -

“必须”、“推荐”/“建议”、和“可选”等词语在本规范中的使用需遵循以下指导。 “必选”/“必须”项是指业务、产品和设备所必须提供的功能或性能要求;对应于RFC2119 MUST,REQUIRED,SHALL。

“推荐”/“建议”/“应”项是指在标准中未作强制要求,若业务、产品和设备提供的功能或性能要求被认为更佳;对应于RFC2119 RECOMMENDED,SHOULD。

“可选”/“可”项指参考性要求,是业务、产品和设备在目前阶段可不提供的功能或性能要求;对应于RFC2119 MAY,OPTIONAL。

必不能,不能,不得:表示绝对的禁止;对应于RFC2119 MUST NOT,SHALL NOT。 不推荐,不建议:表示若业务、产品和设备按照所述内容制作,被认为略次;对应于RFC2119 SHOULD NOT,NOT RECOMMENDED。

规范中除了明确指明为 “推荐”/“建议”、“可选”外,均为必须要求。

3.1. 术语、定义

表3-1 术语/定义

解释

全量信令数据包含了被采集信令链路的全部信令内容

CDR/TDR信令数据是指基于全量信令数进行处理后,生成的供信令监测类应用使用的呼叫及事务详细记录。

基于MR信令解码合成的MR信息和相关的Abis关键信息(如MR发生的LAC、CI、IMSI等)的详细记录数据。

业务信令数据是根据应用的需要对CDR/TDR信令数据进行解析、处理,从中提取出对业务应用所需的信令事件数据,例如:呼叫事件、位置更新事件、漫游事件等

术语/定义 全量信令数据 CDR/TDR信令数据 MR数据 业务信令数据

2

QB-╳╳-╳╳╳-╳╳╳╳

3.2. 缩略语

表3-2 缩略语 缩略语 英文全称

DDU Data Dispatch Unit DXC Digital Cross Connect

HDLC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IP Internet Protocol

ODBC 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 OMC Operation Management Center SCG Signal Collection Gateway SDTP Shared Data Transfer Protocol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TAP

Test Access Point

4 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

信令采集网关结构图如图4-1所示。

中文含义

数据分发单元 数字交叉设备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 IP协议

开放数据库连接 系统管理单元 信令采集网关 共享数据传输协议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测试接入端口

3

QB-╳╳-╳╳╳-╳╳╳╳

业务应用 手机小区短信应用层精确营销...信令监测系统应用IF5报无线网优平台IF2信令监测系统信令监测类应用信令共享平台协议转化单元数据分发单元接入模块 管理模块业务管理单元系统管理单元信令分析单元信令预处理单元信令处理模块IF3IF4BOSSCM-OSS共享层存储模块IF1数据通道采集层IF1管理通道汇聚设备IF1管理通道IF1数据通道IF1数据通道信令采集网关Abis信令采集设备7号信令采集设备IP信令采集设备7号信令采集设备信令采集网关IP信令采集设备Abis信令采集设备Mc口、A口、LSTP、HSTP、HLR、关口局...移动网络移动信令网/通信网(GSM/GPRS/No.7/TD)图4-1 信令采集网关系统结构图

信令采集网关(SCG,Signal Collection Gateway)从移动通信网中获取原始信令数据,并向汇聚设备提供所需的数据。移动通信网络提供共享信令数据来源,包括:Mc口、A口、Abis口、LSTP、HSTP、HLR、关口局等网元以及接口。

信令采集网关接收来自信令采集接入设备的全量原始信令数据,并把数据进行统一格式封装后通过IF1数据通道传输到汇聚设备。信令共享平台接收汇聚设备发送的全量信令数据,并且对全量信令数据进行解析处理。

5 功能要求

5.1. 信令采集接入设备功能要求

信令采集设备需支持对现网中各种信令链路的自动扫描、自动配置、采集、收敛、IP化

4

QB-╳╳-╳╳╳-╳╳╳╳

并分发。信令采集方式需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对信令的采集不能影响到原有通信网络的正常功能。对于低速信令需进行链路收敛,通过标签标记被采集信令数据。对采集的信令数据能够封装成格式的数据包供平台使用。

信令采集相关设备包括:

? 接入设备:不同物理类型的接口,需要不同的接入设备,包括:

? E1链路:高阻隔离器、DXC收敛设备 ? IP链路:TAP

? 光口链路:分光器 ? 采集设备:

? 信令采集网关

5.1.1. 高阻隔离器功能要求

高阻隔离器直接从E1链路的64Kbit/s、2Mbit/s端口中接入链路,具有隔直能力,要求实现对信令数据的收集,同时防止信号的逆转。

5.1.2. DXC收敛设备功能要求

DXC(Digital Cross Connect)收敛设备包含信令电路高阻复接、时隙收敛、时隙复用等功能。对信令的高阻复接,由DXC设备进行时隙收敛,通过局间或长途传输到信令采集网关。具体要求如下:

? DXC采用高阻隔离适配器接入,对信号进行放大、整形、均衡,在内部进行交叉

连接,将带有七号信令链路的时隙收敛为2M信号(标准32个时隙),再以标准E1信号(满足G.703要求)输出,然后将该2M信号通过传输设备传送到信令采集网关进行采集。

? DXC支持多种同步工作方式。接口方式满足75欧姆、120欧姆接口要求。 ? DXC支持灵活的时隙交叉,信令电路高阻复接、时隙收敛、时隙复用。 ? 系统可根据外部数字中继E1同步的情况来锁定系统时钟。

? 每个E1有独立调节的增益放大,可以根据实际线路情况对信号进行调整。

? 支持远程控制:支持统一集中网管、图形界面方式,WEB方式,以及Telnet方式。 ? DXC时隙交叉数据表具备数据备份或数据导出功能。

? DXC支持自动扫描、自动收敛功能:DXC能对接入的E1时隙能进行自动扫描,

扫描出其中有信令的时隙,识别出时隙的速率类型,并且对其进行自动收敛。(鼎立、中兴支持)

5

QB-╳╳-╳╳╳-╳╳╳╳

5.1.3. 分光器功能要求

分光器1主设备1分光器2主设备2信令采集共享系统

图5-1 分光器部署图

分光器用于监测以光纤为载体的链路,包含ATM STM-1/STM-4/STM-16/STM-64和信道化 STM-1/STM-4/STM-16/STM-64。分光器应对主信号端衰减的信号较少,不影响主链路。

5.1.4. TAP功能要求

图5-2 TAP部署图

TAP设备用于监测百兆电口或者千兆电口的链路,其功能是将电信号复制一份,TAP的网络口接被测链路的两端设备,TAP的监测口接信令监测系统。TAP设备失电后被测链路主通道具备链路直通的功能。

6

QB-╳╳-╳╳╳-╳╳╳╳

5.1.5. 光功率放大器要求

分光器1主设备1分光器2主设备2光功率放大器信令采集共享系统

注:当分光后光信号不满足采集设备接入要求时,可选择使用光功率放大器。

光功率放大器用于光口链路分光后光信号光层放大,提高单跨段传输距离,可广泛应用于长距离、大容量、高速率的光纤通信系统,作为功率放大器以提高发射机的功率。

5.2. 信令采集网关

信令采集网关接收来自采集设备的全量原始信令数据,并把数据IP封装后传输到信令共享平台。在全量信令数据未成功传送到信令共享平台的情况下,信令采集网关应缓存全量信令数据,以便数据重传,同时应提供相应的告警信息。

实现Mc口全采全监,而对Abis接口实现全采集和按需分片灵活采集结合。过滤功能由信令采集信令网关实现,过滤粒度支持LAC、BSC、CGI。基于CGI的过滤需要信令采集网关对来自采集设备的原始信令进行简单解码,筛选出符合条件的CGI信令数据,再进行数据封装处理。对原始信令的过滤处理不得影响设备性能。

5.2.1. 电口数据采集设备

电口数据采集设备采用多时隙配置的采集模块,支持系统链路多时隙接入,同时支持低速64K和高速2M信令链路的混插混用接入,以满足HSTP或LSTP等高负荷链路监测需要。

接收由DXC设备进行时隙收敛后的数据,完成集中的信令采集、分拣处理;数据采集功能模块监测接口信令链路,完成数据的采集处理,加载时间戳,根据信令消息类型进行多路输出。

5.2.1.1. E1口数据采集设备

支持多链路接入,支持级连方式监测多时隙信令链路。满足非IP封装数据采集。

对Abis接口采集设备,还应支持E1链路中自动扫描、自动配置Abis链路的功能,并支持链路变化和统计情况的上报:

? 采集设备能对接入的E1时隙进行扫描,自动识别出其中有信令的时隙位置及其速

7

QB-╳╳-╳╳╳-╳╳╳╳

? ? ? ? ? ? ?

率类型。

支持初始扫描和日常扫描,初始扫描完成链路自识别,日常扫描及时识别时隙链路的调整,扫描周期可配置。

日常扫描不能影响信令数据的采集。

自动扫描支持的信令速率有:64Kbit/s、32Kbit/s、16Kbit/s。

经扫描发现的信令链路,采集设备能自动对其进行配置并采集数据,同时,从采集配置中去除没有信令数据的链路采集,避免采集能力的浪费。 发现CGI及链路变化情况主动上报。

支持IF1的SDTP实时通信协议及信令数据压缩传送等功能要求。

采集设备支持链路统计功能,并将统计结果上报给网管,支持的统计功能如表5-1所示:

表5-1E1链路统计上报 说明 当前链路上采集的正确的信令帧数 当前链路上采集的错误的信令帧数,包括CRC错误等 当前链路上由于采集性能不足等原因,造成采集设备漏采的信令帧数 当前链路上按照一定的过滤规则(比如长度)而被过滤掉的信令帧数 当前链路上送往信令采集网关的信令帧数 统计功能 采集正确的信令帧数 采集错误的信令帧数 采集丢失的信令帧数 过滤的信令帧数 送往信令采集网关的信令帧数 ? 对Abis信令链路,支持通过高密度的采集设备直接接入Abis E1链路采集,即不通过DXC进行收敛或电光转换设备进行采集。

5.2.1.2. IP封装数据采集设备

IP封装数据采集设备对IP协议封装的数据进行采集,满足多种链路检测需求,符合网络的发展要求。

5.2.2. 光口数据采集设备

光口数据采集设备支持对光纤传输的数据进行采集,光口采集设备一般由ADM设备(分插复用设备)及光口信令采集设备组成,ADM设备负责完成含有信令链路的E1收敛和整理,光口采集设备负责进行信令采集。对于ABIS信令数据的采集,不使用ADM设备进行链路的收敛和整理。采集设备直接接入光纤,由采集设备完成对ABIS链路的自适应,实现ABIS信令数据的采集。

5.2.2.1. 7号信令E1口数据采集设备

支持所有非IP协议封装的光口数据采集。并且进行链路统计:FISU,LSSU,MSU的个数和比例;重发MSU,错误信号单元的个数和比例。在此基础上计算每条链路负荷。

8

QB-╳╳-╳╳╳-╳╳╳╳

5.2.2.2. Abis信令数据采集设备

对光口数据的Abis采集设备,要求支持:

? 支持采集的光口速率类型有:STM-1/4/16/64。

? 支持对光口中的E1链路进行自扫描、自配置采集功能,以适应网络的变化情况,

支持链路状态统计功能。

? 主动发现链路变化情况并主动上报;

? 支持IF1的SDTP实时通信协议及信令数据压缩传送; ? 支持信令数据封装为IP包输出。

? 支持对不同速率的链路的自适应采集,无需人工配置速率,混接速率包括:64kbit/s、

32kbit/s、16kbit/s;

? 信令网关设备选择在承载网络上采集Abis口信令时,需要适应承载网络设备的组

网情况。当端到端采用SDH/MSTP设备组网时,信令网关设备要能够通过解STM-N帧的方式获取需要的数据。

5.2.2.3. IP封装数据采集设备

支持IP封装的光口数据信令采集,并且进行链路统计:FISU,LSSU,MSU的个数和比例;重发MSU,错误信号单元的个数和比例。在此基础上计算每条链路负荷。

6 性能指标和可靠性要求

6.1. 可靠性要求

? 计算机系统应采用高可用结构、容错结构或其它可靠性技术,同时对重要硬件部分

应采用双备份。

? 系统的硬件与软件相互配合,提供对系统故障的管理能力。 ? 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应大于1年。 ? 系统设计寿命应大于10年。

? 系统的故障能隔离在模块内,不具备扩散性。 ? 选用质量可靠的传输链路、并提供主备路由。

6.1.1.

? ? ? ?

高阻跨接设备

高阻隔离器应能够提供测试端口;

高阻跨接口相对于E1电路的阻抗都大于2000Ω;

在正常工作时,跨接后对原E1信号的影响小于0.3dB;

高阻跨接器件与后面的信号放大器件配合,使得流经高阻跨接器件的弱E1信号可以在经过30~50m传输后,依然不产生任何额外的误码。

9

QB-╳╳-╳╳╳-╳╳╳╳

6.1.2.

DXC设备

? 信令交叉能力:支持64Kbit/s链路、N×64Kbit/s信令链路、2Mbit/s的交叉连接能力,

且支持混插;满配置时时隙交叉连接能力至少为512×512,即实现从输入的512时隙任意交叉出512时隙(即16个单向E1输入,16个单向E1输出);对Abis采集设备,还要求支持16Kbit/s链路、32Kbit/s链路的交叉连接能力,满配置时时隙交叉连接能力至少为1024×1024( 32个单向E1输入,32个单向E1输出);

? 输入与输出:支持E1高阻跨接接入,高阻跨接阻抗为2000欧,DXC设备输出信号

电平符合G.703标准,即75欧阻抗时标称电平为2.37V,120欧阻抗时标称电平为3.0V;

? 线路编码:HDB3编码;

? 级联:支持级联,同时也提供测试端口,支持端口环回测试; ? 热插拔:支持板卡或者模块的热插拔(且不中断设备的运行);

? 时延:设备总时延不大于800ns(从输入到完成时隙交叉连接输出); ? 定时与同步:DXC支持多种同步工作方式。

? 支持从2048kbit/s链路提取时钟,时钟链路应可设置优先级。当高一级时钟发生故

障时,设备能够自动倒换到下一级时钟,并且不中断业务。当高一级时钟恢复正常后,设备应能自动或/和人工倒回。

? 具有2048KHz或2048Kbit/s外同步时钟输入接口,接口标准符合ITU-T建议G.703的

规定,接口阻抗为75ohm或120ohm。

? 网管:有强大的系统网管功能,支持带内/带外和远程登录,带内通路可任意设置。

可视化界面,方便对系统进行配置、监控。提供工作状态指示窗口,支持在线时隙调整配置及本地人机命令接口及图形化操作接口。对无信号或无MSU能够自动告警,具备误码检测或帧丢失检测告警统计功能、故障管理功能;

? 电源:应能在下列供电变化范围内正常工作: ? 交流: ~220V ±5%,50Hz ±5% ? 直流: -48V 范围 –40V ~ -57V

? 提供专用接地端口,可方便地安装在标准机架内。

6.1.3. 信令采集网关

6.1.3.1. 电口数据采集设备

? 单台信令采集网关的最大能力(单位U最大采集能力下的链路数量以及信令链路的

最大负荷):单位U支持双向64Kbit/s信令采集信令链路数不低于256对,单位U支持双向高速2Mbit/s信令采集信令链路数不低于8对,单位U支持双向Abis链路数不低于512对,其中信令链路的最大负荷不低于0.8爱尔兰。以太网电口的处理能力要求100MFE口单端口处理能力应达到70M线速处理能力以上,1000MGE口处理能力在700M线速处理能力以上,丢包率要求<10-7。单台信令采集网关的处理能力应大于设备的最大采集能力。

? 输入:应支持DDF高阻跨接和跨接后经外部收敛的16Kbit/s、32Kbit/s、64Kbit/s、

2Mbit/s、155Mbit/s接入;应支持交换机内部收敛后2Mbit/s接入;

10

QB-╳╳-╳╳╳-╳╳╳╳

? 信令采集模块

? 信令采集模块每个E1口最少支持16条64k/32k/16kbit/s信令链路,兼容高速

2Mbit/s信令链路,采集器应保证在64kbit/s链路平均负荷为0.6Erl,高速2Mbit/s链路平均负荷为0.8Erl下能准确接收,采集器单条链路峰值负荷应达到1Erl; ? 信令采集模块应具有热插拔的功能,而不影响系统的工作; ? 支持远程的信令采集模块的初始化工作;

? 只需做软件配置或者更换某块板卡即可分别支持各类型板卡,而不需要更换整台设

备;

? 模块无单点故障,采集设备应具有集群机制,可以实现链路处理的N+1备份; ? 同步:支持对采集的数据打“时间戳”,各信令采集网关之间、同一信令采集网关的

不同采信令采集模块之间应保持时间同步;

? 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可靠性:信令采集网关监测数据合成错误率不高于10-7 ; ? 网管

? 支持远程操作和配置采集处理参数。通过人机命令方式可方便地选择被监测的

信令链路,有选择地上传采集的信息。配置过程不能中断其他部分的正常工作; ? 采集处理设备可自动报告信令采集处理设备的资源利用情况,包括CPU负荷,

内存占用情况、硬盘占用、端口状态等; ? 采集处理设备具有自测的能力;

? 具有告警功能,并连接系统的集中操作维护平台;

? 能够辨识信令采集网关物理级故障和信令链路物理级故障;

? 可靠性:要求系统整机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不低于30000小时;系统应能连

续7×24小时不间断工作;故障修复时间小于半小时; ? 电源

? 采用主备的双电源系统,电源为线与热备份; ? 应能在下列供电变化范围内正常工作: ? 交流: 220V ±5%,50Hz ±5% ? 直流: -48V 范围 –40V ~ -57V ? 整机架满配功率低于3000W 6.1.3.2.

光口数据采集设备

制订光接口指标的依据是94年1月的《光同步传输网技术体制》和ITU-T建议,尤其是G.957。光接口指标中各参数的依据应符合G.957第三节,以L-1.1为基本要求。

当用户要求超长段时可另议,R和S点定义符合G.957第四节。

R和S之间的传输性能在R和S之间的传输性能应符合G.957第三节的要求,见表6-1R和S之间的传输性能。

? 单台光口信令采集网关的最大能力(单位U最大采集能力下的链路数量以及信令链

路的最大负荷):单位U支持双向STM-1(155M)物理链路数不低于4条,单位U支持双向64Kbit/s信令采集信令链路数不低于2048对,单位U支持双向高速2Mbit/s信令采集信令链路数不低于128对,信令链路的最大负荷不低于0.6爱尔兰。以太网光口的处理能力要求100MFE口单端口处理能力应达到70M线速处理能力以上,1000MGE口处理能力在700M线速处理能力以上,丢包率要求<10-7。单台信令采集网关的处理能力应大于设备最大采集能力。

11

QB-╳╳-╳╳╳-╳╳╳╳

? 对Abis接口的采集网关,支持STM-1/4/16/64光口分光器接入等方式。光口分光器

信令入端口的帧结构与网络节点特性满足G.707建议,抖动与漂移容限满足G.825,网络管理功能满足G.831要求。 ? 信令采集模块

? 信令采集模块的每个E1光口最少支持256条 64kbit/s信令链路,兼容16kbps、

32kbps、Nx64kbps、高速2Mbit/s信令链路,采集器应保证在64kbit/s链路平均负荷为0.6Erl,高速2Mbit/s链路平均负荷为0.8Erl下能准确接收,采集器单条链路峰值负荷应达到1Erl;

? 支持远程的信令采集模块的初始化工作;

? 对于Abis接口数据采集支持对信令链路自动识别的能力,以1条155M光纤中

速率为64kbps的链路数为标准,对新增链路变化的响应时间不超过2分钟,对链路减少变化的响应时间不超过10分钟,可以灵活设置网关链路扫描周期,网关设备完成采集设备整机链路扫描时间应不超过2个小时。

? 对于Abis接口数据采集支持数据过滤功能,可根据BSC/CGI对采集的信令数

据进行过滤输出。

? 只需做软件配置或者更换某块板卡即可分别支持各类型板卡,而不需要更换整台设

备;

? 支持光口采集板卡与电口采集板卡的混合插入,满足多场景下应用;

? 采集设备必须支持热插拔功能,确保更换设备时无需中断采集,确保数据的完整; ? 模块无单点故障,采集设备应具有集群机制,可以实现链路处理的N+1备份; ? 同步:支持对采集的数据打“时间戳”,各信令采集网关之间、同一信令采集网关的

不同采信令采集模块之间应保持时间同步;

? 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可靠性:信令采集网关监测数据合成错误率不高于10-7 ; ? 网管

? 支持远程操作和配置采集处理参数。通过人机命令方式可方便地选择被监测的

信令链路,有选择地上传采集的信息。配置过程不能中断其他部分的正常工作; ? 采集处理设备可自动报告信令采集处理设备的资源利用情况,包括CPU负荷,

内存占用情况、硬盘占用、端口状态等; ? 采集处理设备具有自测的能力;

? 具有告警功能,并连接系统的集中操作维护平台;

? 能够辨识信令采集网关物理级故障和信令链路物理级故障;

? 可靠性:要求系统整机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不低于30000小时;系统应能连

续7×24小时不间断工作;故障修复时间小于半小时; ? 电源

? 采用主备的双电源系统,电源为线与热备份; ? 应能在下列供电变化范围内正常工作: ? 交流: 220V ±5%,50Hz ±5% ? 直流: -48V 范围 –40V ~ -57V ? 整机架满配功率低于3000W

表6-1

名称 数字信号 单位 155光口 622光口 2.5G光口 10G光口 符合12

符合G.707,符合符合QB-╳╳-╳╳╳-╳╳╳╳

标称比特率 符合G.957规定的代码 Kb/s G.958 155520 S-1.1 1261~1360 7.7 — — -8 -15 8.2 0~12 96 NA NA G.707,G.707,G.958 G.958 622080 2488320 S-4.1 S-16.1 MLM -8 -15 0~12 96 NA NA -28 -8 SLM 0 -5 0~12 96 NA NA -18 0 G.707,G.958 9953280 S-64.1 NA +5 +1 0~12 96 NA NA -11 -1 工作波长 在参考点S处的发送器 ——光源类型 光谱特性: ——最大均匀方根宽度 ——最大-20dB宽度 ——最小边模抑止比 平均发送功率: ——最大 ——最小 最小消光比 S和R点的光通道: ——衰减范围 ——最大色散 S点光缆设备(包括接头和连接器) ——最小回损 S和R之间最大离散反射 Nm nm nm dB dBm dBm dB dB Ps/nm dB dB 1293~1334 1260~1360 1290~1330 在参考点R处的接收器: ——最低灵敏度(在BER为10-10时) ——最低过截(在BER为10-10时) ——最大光通道代价 ——在R点测行接收器的最大反射

6.2. 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求

dBm dBm dB dB -28 -8 1 NA ? 数据的准确性端到端要求

数据准确性定义为对于全量信令数据的封装,转发过程中导致信令数据包产生误码的概率。信令采集网关的数据准确性指标的要求为误码率<10-7。 ? 数据的完整性端到端要求

数据完整性定义为对于全量信令数据的封装,转发过程中导致信令数据包丢失的概率。整个系统的数据完整性指标的要求为信令数据丢包率<10-7。

13

QB-╳╳-╳╳╳-╳╳╳╳

6.3. 时延要求

信令采集网关的采集转发时延定义为被测链路的信令数据进入采集网关到采集网关将信令数据进行IP封装后发出的时间差,该时延指标要求为不超过10ms。

信令采集网关支持统计网关与信令共享平台之间的数据发送-接收响应时延,并能以图形化的形式展示。 6.4. 软件要求

操作系统要求

? 操作系统应采用开放的系统,同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容错能力,系统不易崩溃和

破坏,具有良好的故障恢复能力。 ? 操作系统应具有较强的网络功能,应能支持通用的网络协议,应支持对不同机型互

联。

? 操作系统应能满足实时要求,具有同时进行联机事务处理的能力。 ? 操作系统应具备升级能力,并能做到向后兼容。

? 操作系统应支持多个终端进行操作,支持多用户进程。 ? 操作系统应同时支持字符界面和图像界面。

应用软件要求

? 在保证技术先进性的前提下,采用成熟技术进行开发,并尽可能与硬件同步。 ? 以信令数据分析处理软件技术为平台核心应用技术,实现完善的信令数据分析处理

体系,实现海量数据的接收、处理、分发的平台软件功能。 ? 支持多个远端工作站。 ? 采用网络型关系数据库。

? 多层处理结构,分布式处理,模块化设计,高内聚,低耦合,故障隔离,无存储瓶

颈和处理瓶颈,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平滑扩容。 ? 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应能实现纵向联网和横向联网。

? 应用软件采用全汉化的图形界面,并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对系统进行功能分块,

标准化各模块间的接口。

? 对系统支持的所有用户定制功能、订阅功能,如监测小区的配置等,须提供图形操

作界面,方便用户实现订阅配置和管理操作。 6.5. 硬件要求

信令采集设备要求可靠、稳定,平均故障时间间隔应>5000h,故障平均修复时间<1h。硬件设备应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为了适应系统的容量增加,硬件设备应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并应具备升级和向后兼容的能力。

要求采用通用的计算机系统,使用分布式系统结构,局域网和广域网混合相连。系统的硬件性能优良、运行平稳可靠,并可以保证长时间的连续工作。

14

QB-╳╳-╳╳╳-╳╳╳╳

系统主要硬件的容量和性能指标(包括内存容量、处理器主频、硬盘容量、通信网带宽)应能适应整个系统处理能力、通信传输量、数据存储量和用户实际需求等各方面的要求。系统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各类外设:磁带机或磁带库、光盘机、活动硬盘等设备。 6.6. 可扩展要求

网关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系统容量的扩大和管理内容的增加,包括软硬件平台、系统结构、功能设计、管理对象。

随着纳入平台对象的扩展、管理功能的增加,要求系统具有灵活的扩展性。

当后期需要增加少量链路时,可通过增加相应板卡实现,无需增加设备,要求采集设备必须具备插槽式设计。

随着网络的升级,例如A/Abis接口IP化,系统设备应支持在新的传输方式下扩展信令采集、处理等功能,适应对网络升级的扩展要求。 6.7. 部署要求

系统的部署要充分考虑到各个逻辑单元的松耦合,各个单元模块可以独立部署在单独的物理实体上,对于采集规模较小或小型试验点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部署在同一物理实体上。并且要保证各模块有较强的可扩展性,要充分考虑各模块中的功能点可以动态加载。部署时要考虑性能冗余、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网络传输速率等。需要主机支持热备,系统支持集群,系统支持负载均衡,核心网络设备支持热备。

支持链路自识别的图形化配置界面,基于新接入的链路实时更新采集网络拓扑,显示施工部署期间的设备配置形态,便于完成采集现场部署,以及后续的维护、割接和调整工程。 ? 对ABIS采集设备的能力要求:能够方便的观察到每个cgi的2M传输端口分布情况,每条

2M传输中的cgi分布情况,每条2M传输上的信令流量等数据.

6.8. 处理能力要求

系统处理能力应大于等于设备总接入能力。

系统同时采集设备和处理能力不得小于3000个载频、峰值负荷不低于0.8Erl。 6.9. 冗灾能力要求

系统需具备冗灾能力,采用集群处理方式,单台设备故障时,数据处理能够自动切换,不影响网关整体数据处理。

15

QB-╳╳-╳╳╳-╳╳╳╳

6.10. 链路自动识别要求

网关设备在采集ABIS数据时,应具备对信令链路自动识别的能力,以1条155M光纤中速率为64kbps的链路数为标准,对新增链路变化的响应时间不超2分钟,对链路减少变化的响应时间不超过10分钟,可以灵活设置网关链路扫描周期,网关设备完成采集设备整机链路扫描时间应不超过2个小时。具体要求如下:

? 单个电口数据采集设备完成8条E1,速率为64kbps链路的初始扫描时间不超过30s,

发现新增链路时间不超过60s。对32kbps、16kbps的链路,最大时间要求相应加倍。 ? 单个光纤口数据采集设备完成1条155M光纤,速率为64kbps链路的初始扫描时间不

超过30s,发现新增链路时间不超过2分钟;对622M光口采集、或者速率为32kbps、16kbps,最大时间要求相应加倍。

? 初始扫描时间最长不大于10分钟,整机设备新增链路监测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小

时。 6.11. 采集过滤要求

网关设备在采集ABIS数据时,应具备数据过滤能力,可根据BSC/CGI对采集的信令数据进行过滤输出。

用户对采集过滤的订阅须支持图形化界面配置。 6.12. 信令压缩要求

网关设备应具备数据压缩传送能力,支持传输过程的压缩协商功能,可选的压缩算法至少包括DEFLATE、LZO、GZIP、7z压缩算法,视传输性能要求确定协商过程中压缩算法的优先级。实时压缩额外增加的处理时延不大于200ms,数据压缩时支持本地缓存。

7 接口要求

7.1. 设备输入接口

7.1.1. 光接口

? 至少支持双光口 STM-1/4/16/64接入。

? 支持双光口同时监测,至少可同时监测4条STM-1双向链路,或128对E1线路,每个

光口各128条E1线路。

? 速率:155.520Mb/s,622.08Mb/s、2488.32Mb/s工作波长:1310nm、1550nm ? 发送光功率: -8~3 dBm

16

QB-╳╳-╳╳╳-╳╳╳╳

? ? ? ? ?

接收灵敏度: -36 dBm

根据配置支持多种数据采集(不能同时支持) 64K SS7信令链路数:支持1024对64K SS7 link 2M SS7高速信令链路:支持64对2M SS7 link采集 HDLC数据链路:支持1024对64K HDLC link 64K透明数据链路:支持1024对64K透明数据采集 32K SS7信令链路数:支持1024对32K透明数据采集 16K SS7信令链路数:支持1024对16K透明数据采集 64KABIS信令链路数:支持1024对64KABIS link采集 32KABIS信令链路数:支持1024对32KABIS link采集 16KABIS信令链路数:支持1024对16KABIS link采集 ATM数据链路

同时支持单模、多模接入

? ? ?

? ?

? ? ?

7.1.2.

E1接口

每个DXC设备至少支持32条64K ABIS信令链路数据输入、32条64K SS7信令链路数据输入,每个信令采集网关至少支持256条64KSS7信令链路数据输入,8条2M SS7信令链路数据输入。

支持HDLC、RSL、LAPD、MTP、TUP、ISUP、SCCP、TCAP、INAP、PRA、MAP、M3UA、H.248、H.323、MGCP、SIP等接口协议;

保证在64kbit/s链路平均负荷为0.6Erl,高速2Mbit/s链路平均负荷为0.8Erl下能准确接收,采集器单条链路峰值负荷应达到1Erl;误码率为1x10-8;信令采集模块应具有热插拔的功能,而不影响系统的工作;支持远程的信令采集模块的初始化工作;

整台信令采集网关的总线处理能力应该大于等于信令采集网关各单板处理能力之和。

7.1.3.

设备输出接口

DXC设备主要通过E1口进行输出,信令采集网关主要通过以太网卡进行网络传输。 1000M以太网:符合IEEE 802.3,IEEE802.1Q,等协议标准,支持10Base-T,100Base-T、全双工/半双工的工作方式。可设置CRC告警。内置动态以太网MAC地址列表。

信令采集网关应支持接口IF1,具体接口描述参见《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接口规范》。

8 时间同步要求

? 信令采集网关需满足《中国移动时间同步网总体技术要求》中的相关要求。 ? 信令采集网关能够以统一的时间同步工作,以保证网管和信令监测、采集的有序进

行。

17

QB-╳╳-╳╳╳-╳╳╳╳

? 信令采集网关需支持NTP协议,能通过IP连接,以NTP方式取得时间信号。 ? 信令采集网关能接受网管系统的指令,修改本地的工作时间。 ? 信令采集网关修改时间的过程不对系统产生启动或小启动的影响,不影响业务和信

令采集的正常进行。

? 信令采集网关的时间同步周期可按运营者要求设置为每60秒取一次时间,或可设置

为按NTP协议的要求自动同步,同步可采用GPS时间同步;

? 当信令采集网关与网络时间源的时间误差超过某一时间阈值时,信令采集网关应不

进行自动同步时间,并提供相应告警。按运营者需要,该阈值应可灵活设置。 ? 在时间源和网络工作正常的条件下,信令采集网关应保证与网络时间源之间的时间

偏差不大于100ms;

? 要求系统各采集设备之间的时间应保持同步,同一机房内部时间同步精度要求为不

超过0.1ms,跨机房采集设备时间同步精度要求为不超过10ms;

9 网管要求

网管分为内部网管系统和外部网管系统,内部网管系统对系统内部的各设备提供网管功能,内部网管系统通过接口与外部网管系统对接,外部网管系统是中国移动全国网管系统监控中心管理,外部网管系统通过内部网管系统实现对信令监测系统中各个设备的集中监控和管理。接口要求参见《中国移动网管系统监控平台需求规范》及《中国移动网管系统监控平台推广阶段技术规范》。 9.1. 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指对被管网元的安装、指配、连接以及系统异常时的重新配置和恢复配置功能。配置管理提供收集、鉴别、控制来自网元的数据和将数据提供给网元的一组功能,包括保障、状况和控制、安装功能。通过SNMP协议可以对网元设备进行设置,从而实现对设备上相应功能模块的配置。配置功能应具有以下功能:

? 保障功能

系统中应有网络中设备投入业务所必须的数据,一旦设备投入业务,系统中就应有其数据。网管中心应创建并维护一个数据库,其中包含网络设备(包括设备部件以及相应端口)、软件、网络业务、操作级别、负责维护设备的人员等配置信息。控制设备的状态,如开放业务、停业务、处于备用状态或恢复等。

? 状况和控制功能

系统应能在需要时监视网元的状况并实行控制。如检查网元的服务状态,改变网元的服务状态和配置,启动诊断测试等。

? 安装功能

系统对网中设备的安装起支持作用。如增加或改变网元时,网管中心的数据库要及时地把网元的信息装入和更新。

配置管理功能需要包括:

? 帐号管理机制:系统管理员可以创建、删除和修改用户帐号,并可以规定帐号

允许使用的功能;用户可修改自己的登录密码;可以禁止或启用帐号,帐号应纳入4A管理;

18

QB-╳╳-╳╳╳-╳╳╳╳

? 日志机制:用户执行系统的某项功能动作能记录在日志表中;用户可查看本帐

号的历史操作日志;管理员可查看所有帐号的操作日志,日志记录可以根据需要转换为文本格式输出到外部系统以便进行日志审计; ? 备份机制:管理员可以对系统配置数据进行备份;可以指定周期性自动备份的

属性; ? 清除机制:管理员可以手工清除过期数据,可以指定周期性自动数据清除的属

性。

? 信令采集设备的链路管理功能

网管必须支持通过SNMP开启或关闭指定链路的采集功能。

9.1.1. DXC设备

9.1.1.1. 链路配置 配置格式设计参考 对象名称 对象说明 类型 SEQUENCE OF DXCLineEntry SEQUENCE ? INTEGER INTEGER LineInNum INTEGER 取值说明 属性 DXCTable DXCLineEntry LineInNum SlotInNum LineOutNum SlotOutNum Dxc链路信息表 每条链路信息 输入链路号 输入时隙号 LineInNum 输出时隙号 1个INTEGER 1个INTEGER LineInNum 1个INTEGER RW RW RO RW LineInNum RW DXCTable是DXC设备的链路信息表,DXCLineEntry是信息表的记录,每一个DXCLineEntry为(LineInNum,SlotInNum,LineOutNum,SlotOutNum)。

9.1.1.2. 设备标识

对象名称 DXCID 对象说明 设备标识 类型 INTEGER 取值说明 属性 1个INTEGER RW

DXCID(设备标识)可手动配置,方便对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 设备网络配置 接口分配和IP分配:

网管功能支持通过网管系统对设备接口进行配置。

19

QB-╳╳-╳╳╳-╳╳╳╳

对象名称 对象说明 类型 SEQUENCE of InterfaceEntry SEQUENCE ? DisplayString DisplayString 取值说明 属性 InterfaceTable InterfaceEntry DXCIpAddr InterfaceID 接口信息表 接口实体 设备IP 接口标识 RW RW 多个OCTET STRING RW 多个OCTET STRING RW 两个有效值 0:off 1:on State 接口状态 INTEGER RW

在这里用队列保持设备接口的消息,每个设备的接口信息组成一张InterfaceTable,每个接口的(DXCIpAddr,InterfaceID,State)作为一个实体记录InterFaceEntry,保存在InterfaceTable中。

9.1.2. 信令采集网关配置

9.1.2.1. 链路配置

网管功能建议基于SNMP协议实现,并建议支持web形式的管理配置功能,可通过自动或手动方式实现配置,支持系统平滑扩容。

? 配置格式设计参考 对象名称 CollectTable LineEntry 对象说明 采集链路信息表 每条链路信息 类型 SEQUENCE OF LineEntry SEQUENCE ? 取值说明 属性 RW RW CollectTable是采集设备的链路信息表,LineEntry是信息表的记录,每一个LineEntry

可包括链路号、是否高速、时隙号等信息。。

9.1.2.2. 网关编号

对象名称 SCGID 对象说明 类型 取值说明 12字节 属性 RW Sting 网关编号 编号规则:SSSRRRRDDDDD SSS:省ID 3位十进制数 RRRR:市公司ID 4位十进20

QB-╳╳-╳╳╳-╳╳╳╳

制数 DDDDD:设备序号 5位十进制数 省/市公司ID参见附录A 省市编号 例如: 网关编号为 200075500001

9.2. 查询设备信息

9.2.1. 链路信息

链路的信息应该包括链路编号,链路的开启等情况,建议应提供某指定时间段内处理的数据包数,错误的包数(CRC)等信息,统计时间粒度要求可配置,建议最小时间粒度为5分钟。

对象名称 E1Table E1Entry 对象说明 链路信息表 每个e1的信息 类型 SEQUENCE OF E1Entry SEQUENCE … 取值说明 1个INTEGER 4个OCTET STRING 两个有效值 0:off 1:on 1个INTEGER (可选) 1个INTEGER (可选) 属性 not-accessible RO E1Num E1Name 链路编号 链路名称 INTEGER DisplayString RO RO E1State 链路开启状态 INTEGER RO E1MsuTotal 处理包数 INTEGER RO E1CrcError 错误包数 INTEGER RO E1Table由各条链的E1Entry组成,每条链的E1Entry为(e1Num,e1Name,e1State,e1MsuTotal,e1CrcError)。

21

QB-╳╳-╳╳╳-╳╳╳╳

9.2.2.

小区信息

小区信息应包括位置区编号、小区编号、载频信息、采集板卡标识、链路速率、端口类型、TS编号、E1编号、STM编号、光口编号、小区监测状态等信息 对象名称 CellTable CellEntry 对象说明 小区信息表 每个小区的信息 类型 SEQUENCE OF E1Entry SEQUENCE … 取值说明 1个INTEGER 1个INTEGER 1个INTEGER 1个INTEGER 1个INTEGER 1个INTEGER 1个INTEGER 1个INTEGER 1个INTEGER 1个INTEGER 1个INTEGER 两个有效值 0:未订阅 1:已订阅 属性 not-accessible RO ID 编号 INTEGER RO LAC CI TEI 位置区编号 小区编号 载频编号 INTEGER INTEGER INTEGER RO RO RO CardID Rate PortType TS E1 STM1 FX 采集板卡标识 链路速率 端口类型 TS编号 E1编号 STM编号 光口编号 INTEGER INTEGER INTEGER INTEGER INTEGER INTEGER INTEGER RO RO RO RO RO RO RO CellState 小区订阅状态 INTEGER RO CellTable由每个小区的CellEntry组成,每个小区的CellEntry为(Id,Lac,Ci,CardId,Rate,Ts,E1,Stm1,Fx,CellState)。

22

QB-╳╳-╳╳╳-╳╳╳╳

9.2.3.

设备硬件信息

网管功能应该支持对系统硬件配置信息的查询操作,这些配置信息包括如下分类: 硬件配置:包括主机生产厂商、型号、CPU主频,内存大小、硬盘型号及容量等信息; 硬件信息参考:

对象名称 对象说明 类型 取值说明 属性 HostProducer 生产厂商 DisplayString 多个OCTET STRING RO IDCode CpuFrequency MenTotal DiskIdCode DiskTotal 型号 Cpu频率 内存大小 硬盘型号 容量 DisplayString 多个OCTET STRING RO INTEGER INTEGER 1个INTEGER 1个INTEGER RO RO RO RO DisplayString DisplayString INTEGER 1个INTEGER 9.2.4. 设备网络信息

网管功能支持通过网管系统对具有网络地址的设备接口进行查询。

对象名称 对象说明 类型 SEQUENCE of InterfaceEntry SEQUENCE … DisplayString DisplayString 取值说明 属性 InterfaceTable InterfaceEntry IpAddr InterfaceID 接口信息表 接口实体 设备IP 接口标识 RO RO 多个OCTET STRING RO 多个OCTET STRING RO 两个有效值 0:off 1:on State 接口状态 INTEGER RO

在这里用队列保持设备接口的消息,每个设备的接口信息组成一张InterfaceTable,每个接口的(IpAddr ,InterfaceID,State)作为一个实体记录InterFaceEntry,保存在InterfaceTable中。

23

QB-╳╳-╳╳╳-╳╳╳╳

9.3. 查询设备状态

网管功能应该支持对系统状态信息的查询操作。

9.3.1. 设备负荷

9.3.1.1. 设备CPU使用率

网管功能支持对设备cpu使用率进行查询,便于对设备状态的分析和管理。 对象名称 cpuUse 9.3.1.2. 设备存储

设备存储包括内存以及硬盘。

网管功能支持对设备存储可用百分比、内存可用百分比进行查询,便于对设备状态的分析和管理。

对象名称 对象说明 类型 取值说明 属性 1个INTEGER 0~100 1个INTEGER 0~100 对象说明 Cpu使用率 类型 INTEGER 取值说明 1个INTEGER 0~100 属性 RO dskAvailPnt 存储可用百分比 INTEGER RO memAvailPnt 内存可用百分比 INTEGER RO 9.3.1.3. 网络连通性

网管功能支持对IF1接口的连通性进行查询,便于对设备状态的分析和管理。 9.4. 业务控制

网管功能应该支持对业务的控制。

24

QB-╳╳-╳╳╳-╳╳╳╳

9.4.1.

采集链路筛选/变更

网管功能应该支持对采集链路的筛选/变更,当E1口的信令数据链路发生改动时能够及时作出反应:

? 当网络传输发生改动时,能够获取E1口的数据状态并支持配置和变更,以保证系统

的有效性、可靠性。

? 当业务内容发生变动时,能够获取链路物理变化状态并支持配置。 9.5. 设备状态管理

9.5.1. 故障管理

故障管理负责监视平台的进程或通信链路告警,网络设备的故障告警等,进行故障诊断及定位分析。能够及时醒目的通知管理人,迅速的恢复故障。能够实时监视平台运行状态和设备故障,以图形和文本方式显示网络告警。告警级别可配置。

所有网络设备都必须要有告警功能,设置必要的告警条件。对产生的故障告警及事件信息进行记录,以便用户对历史告警进行查询。定期进行告警日志的维护及删除。告警信息需要包括:

? 程序异常告警 ? CPU忙告警 ? 内存不足告警 ? 硬盘满告警 ? 网络中断告警 ? 网络流量高告警 ? 硬盘i/o负荷高告警 对象名称 SoftErr 对象说明 程序异常告警 类型 INTEGER 取值说明 两个有效值 0:off 1:on 两个有效值 0:off 1:on 两个有效值 0:off 1:on 1个INTEGER 两个有效值 0:off 1:on 两个有效值 0:off 属性 RO CpuBusy CPU忙告警 INTEGER RO MemLck DiskFull 内存不足告警 硬盘满告警 INTEGER INTEGER INTEGER RO RO RO ConnectErr 网络中断告警 FlowHigh 网络流量高告INTEGER RO 25

QB-╳╳-╳╳╳-╳╳╳╳

警 硬盘I/O负荷高DiskIOBusy 告警 INTEGER 1:on 两个有效值 0:off 1:on RO 对于基于ASIC实现的硬件,程序异常告警及硬盘满告警为可选项。

9.5.2. 心跳信号

网管功能应该支持对IF1接口链路检测心跳信号的监控。

在当连接空闲时,为了保持住连接需要向服务器端(或向客户端)发送心跳消息,当超过一段时间没接收到心跳消息,则客户端或服务器端会关闭连接,以节约网络资源。 9.6. 性能管理

性能管理指实时监视被管网元的指标,采集性能数据,并能定期或按需根据历史数据做出资源利用与性能变化的各种统计分析报表。应能以直观的形式对性能数据进行显示,并能对收集的各性能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系统性能进行优化。

性能管理是提供对本地网络和网元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报告的一组功能,包括性能监视、性能管理控制和性能分析功能。

监视网络性能,定期收集网络中所有网元设备的性能参数统计数据。

监视信令采集网关的运行状况,如单位时间的处理量、网元链路状态、系统负荷等。 监视IF1接口的网络流量情况,记录带宽峰值,并能根据预先设定的阀值进行带宽预警。 监视平台的应用、进程运行情况,对于工作异常的应用、进程进行告警。 9.7.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功能向网络用户(主管部门)提供防止无权用户使用网络的安全手段。安全管理有下列五种基本的安全业务:

? 认证机制:鉴权是对实体的身份的确认核实。这一功能指交互作用的网络实体,在

相互怀疑和在出现第三方时,应能相互向对方证明自己的身份。系统使用时必须经过用户验证,只有合法用户可以使用本系统。

? 授权机制:对用户使用业务的允许,授予实体执行某些操作的权利。这些授权,是

系统的安全政策规定的一部分,它通过对访问的控制来实施。当前用户必须具有足够的权限才能使用系统的各项功能。

? 访问控制:防止资源的无权使用,包括防止以无权的方式来使用资源。 ? 机密性:机密性防止无权实体得到通信实体间传送的消息的内容。系统配置专业的

防病毒软件,支持病毒库的自动升级,防止病毒入侵,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 完整性:完整性防止对存储的数据或实体间传送的信息的无权修改。

有关安全管理的具体功能要求有: ? 实施唯一的用户ID;

? 维护当前正在使用中的用户;

26

QB-╳╳-╳╳╳-╳╳╳╳

? ? ? ? ? ? ? ? ? ? ?

对用户鉴权的能力;

防止绕过所采用的鉴权机制; 维护访问控制;

防止没经识别和鉴权就访问任何用户; 记录全部登录活动;

提供超时(Time-out)管理; 安全注销;

对远端访问机制提供附加的安全性校验; 提供一个安全日志以支持事后调查;

实时地监控和报告任何违反安全规定的事件; 提供发送报告。

10 操作维护要求

10.1. 可管理性

? 系统应提供完善的审计功能,对系统关键数据的每一次增加、修改和删除都能记录

相应的修改时间、操作人和修改前的数据记录; ? 系统的审计功能应提供根据时段、操作员、关键数据类型等条件组合查询系统的审

计记录;

? 应用软件的权限控制应要按照逐级管理的原则控制。 10.2. 可维护性

? 系统应支持通过统一的图形界面访问系统各组件、接口的版本信息及相应的功能说

明;

? 系统出现异常错误报告时,必须能够提供详细的异常信息和明确的错误编号,并能

在系统的相应维护手册中查到错误处理方法与步骤;

? 当系统负荷加大时,应在不更改整个系统架构的前提下,确保服务的正常运行; ? 系统必须支持各组件的单独升级,实现在线升级功能。应用软件中的任一模块更新、

加载时,在不改变与上下模块接口的前提下,应不影响业务运转和服务。 10.3. 易用性

? ? ? ? ? ?

系统必须提供统一的图形用户界面风格;

系统应支持同时打开多个管理窗口以对不同任务进行并行的操作; 在导致系统数据发生变化的操作执行之前,系统应明确提示用户确认;

当系统正在执行用户提交的请求而无法返回时,应明确标识系统处于繁忙阶段; 系统功能菜单应按照功能域、功能组的分类方法进行组织;

对于操作员无权限使用的菜单功能,应不显示该菜单或将其设置为不可用状态;

27

QB-╳╳-╳╳╳-╳╳╳╳

? 系统应提供在线帮助功能,对于每一个操作功能都能查找到相应的使用说明; ? 操作员登录系统后,系统应能主动提醒等待该操作员处理的任务。

11 网络安全要求

组网方面遵循安全域划分的原则,系统应具备清晰的网络边界,参考《中国移动支撑系统安全域划分与边界整合技术要求》。

防火墙的部署遵循防火墙部署的原则,参考《中国移动防火墙部署总体技术要求V1.0.0》。

其它网络安全要求说明如下:

? 需要支持网络级安全: 能通过防火墙实施一定的安全策略; ? 需要支持系统级安全:支持关闭平台不必要的服务,减少可能引起安全问题的原由; ? 需要支持应用级安全:具备必要的防病毒软件;

? 采取一定的认证和授权机制,杜绝无权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 ? 需要支持配置及修改各管理用户的管理范围; ? 应对于关键的服务器进行冗余备份;

? 需要有用户级权限管理,管理整个平台的用户级别; ? 需要能够对访问平台的客户进行IP、MAC地址等限制;

? 需要提供几类不同的备份/恢复策略,如系统级、应用级和数据级; ? 需要提供操作人员的详细操作日志。

? 系统需要具备统一方便的自动升级策略。

12 编制历史

版本号 1.0.0 1.5.0 2.0.0 更新时间 2009-12-16 2012-3-10 2012-4-11 主要内容或重大修改 完成征求意见稿 增加Abis接口采集设备要求 根据厂家和省公司反馈,增加订制操作图形化要去,删除主备光纤自动识别要求

2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aj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