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期末复习知识概念题名词解释题

更新时间:2024-03-01 21: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地质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1. 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2. 大地水准面:海面上的重力位各处都是相等的,即海面在重力作用下是一个等位面,把

这个等位面延伸通过大陆,就形成一个封闭曲面,这个曲面叫做大地水准面。

3. 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的夹角。

4. 磁倾角:磁针与所在地面水平的夹角。

5. 地磁异常:磁偏角和磁倾角与理论值不符时,叫做地磁异常。

6. 重力异常: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致所测出的实际重

力值不同于理论值,称为重力异常。

7. 古地磁学:通过研究在亿万年前所形成的岩石中保存下来的剩余磁性的方向和强度,来

判断地球磁场方向和强度的变化,称为古地磁学。

8. 地热增温级:所谓地热增温级是指在常温层以下,温度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

9. 地热梯度:地热增温级的倒数叫做地热梯度。

10. 地球的内外圈层:一、内三层:地壳,地幔,地核。二、外三层:大气圈,水圈,生物

圈。

11. 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称为克拉克值。又称元素丰度。

12. 矿物:矿物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

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13. 矿物的分为5大类: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以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卤化物,氧化物及

氢氧化物矿物,含氧盐矿物。

14. 岩石: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

地幔的主要物质。

15. 岩石分为3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6. 晶质体:所谓晶质体,就是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

固体。

17. 非晶质体:内部质点呈不规律排列的物体。

18. 地壳的类型:一、大陆性地壳:厚度较大,具有双层结构;二、大洋型地壳:厚度较小,

具有单层结构。

19. 火山喷发类型:一、裂隙式喷发。二、中心式喷发:宁静式型喷发、斯特龙搏利式喷发

型、爆裂式喷发型。

20. 近代火山分布规律:1.环太平洋火山带。2.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3.大西洋海岭火

山带。

21. 沉积岩的类型:一、外源沉积岩:沉积碎屑岩亚类、火山碎屑岩亚类。二、内源沉积岩。

22. 沉积岩的形成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23. 风化作用及其类型: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

用,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分类: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24. 剥蚀作用及其类型:各种外力在运动状态下对地面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分类:

机械剥蚀,化学剥蚀。

25. 搬运作用及其类型:风化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流水冰川海洋风重力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

的作用。类型:机械搬运,化学搬运。

26. 沉积作用及其类型:母岩风化和剥蚀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由于水体或风的运动速度

变慢,冰川融化以及其他物理条件的改变,使搬运能力减弱,从而导致被搬运物质脱离搬运介质停止转移。类型:机械沉积,化学沉积,生物沉积。

27. 成岩硬结作用:松散沉积物变为坚固岩石的作用。分类:压固作用,脱水作用,胶结作

用,重结晶作用。

28.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类。

29. 正变质岩:由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

30. 副变质岩:由沉积岩形成的变质岩称副变质岩。

31. 变质作用因素:温度,压力,化学因素。

32. 构造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叫做构造运动。

33. 新构造运动:新近纪和第四纪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在这以前的称为老构造运动。

34. 整合接触:当地壳处于相对稳定下降情况下,形成连续沉积的岩层,老岩层沉积在下,

新岩层在上,不缺失岩层,这种关系称整合接触。

35. 不整合接触:由于构造运动,往往是沉积中断,形成时代不相连续的岩层,这种关系称

为不整合接触。分为:平行不整合(假整合)和角度不整合(斜交不整合)。

36. 褶皱:岩层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

37. 褶皱要素:1.核:褶曲的中心部分。2.翼:指褶曲核部两侧的岩层。3.轴面:平分褶曲两

翼的假想对称面。4.枢纽:褶曲岩层的同一层面与轴面相交的线。5.轴:指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6.转折端:褶曲两翼会合的部分,即从褶曲的一翼转到另一翼的过渡部分。

38. 褶曲的形态分类:一、褶曲横剖面形态:1.根据轴面产状并结合两翼特点的分类:直立

褶曲,倾斜褶曲,倒转褶曲,平卧褶曲,翻卷在褶曲。2.根据转折端形状及两翼特点分类:圆弧褶曲,箱形褶曲,锯齿状褶曲,扇形褶曲。二、褶曲的纵剖面形态:1.根据枢纽的产状:水平褶曲,倾伏褶曲,倾竖褶曲。2.根据轴面产状和枢纽产状综合分类:直立水平褶曲,直立倾伏褶曲,倾竖褶曲,倾斜水平褶曲,平卧褶曲,倾斜倾伏褶曲,斜卧褶曲。三、褶曲的平面形态:线形褶曲,长圆形褶曲,浑圆形褶曲。

39. 褶皱的组合类型:一、从横剖面看褶皱的组合类型:复背斜和复向斜,同斜褶皱和等斜

褶皱。二、从平面上看褶皱的组合类型:平行状褶皱,分枝状褶皱,帚状褶皱,弧形褶皱,雁行式褶皱。

40. 节理:节理即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发生位移的断裂构造。

41. 断层的分类:一、根据断层走向与两盘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

交断层,顺层断层。二、根据断层走向与褶曲轴区域构造线的关系分类:纵断层,横断层,斜断层。三、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关系分类:正断层,逆断层,平行断层,枢纽断层。四、根据断层的力学性质分类:张性断层,压性断层,扭性断层,张扭性断层,压扭性断层。

42. 断层的组合类型:阶梯状断层,叠瓦状断层,地堑,地垒,环状断层与放射状断层。

43. 地堑:两条或两组大致平行的断层,其中间岩块为共同的下降盘,两侧为上升盘,这样

的断层组合叫做地堑。

44. 地垒:两条或两组大致平行的断层,其中间岩块为共同的上升盘,两侧为下降盘,这样

的断层组合叫做地垒。

45. 地震:大地忽然发生的震动,称为地震。

46. 地震要素:1.震源: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2.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3.震源深

度: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4.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划分,它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有关。

47. 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冲击地震,水库地震。

48.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

49. 现代世界地震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大陆

断裂谷地震带。

50. 地槽(区):地壳上构造运动强烈活动的地带,垂直运动速度快,幅度大,沉积作用,

岩浆作用,构造运动和变质作用都十分强烈。

51. 地槽区的特征:巨厚的沉积建造。强烈的构造变动。频繁的岩浆活动。显著的区域变质

作用。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

52. 地台(区):地壳上构造活动微弱,相对稳定的地区,垂直运动速度缓慢,幅度小,沉

积作用广泛较均一,岩浆作用构造运动变质作用也都比较微弱。

53. 地台区的特点:厚度较小的沉积建立。不太强烈的构造变动。微弱的岩浆活动。不太显

著的变质作用。丰富的沉积矿产。

54.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地球表层的硬壳—岩石圈,相对于软流圈来说是刚性的,其

下面是很低黏性的软流圈。岩石圈板块是活动的,围绕着一个旋转扩张轴活动,并且以水平运动为主导地位,在不同的相互运动方式和相应产生的各种活动带,控制着全球岩石圈的运动和演化格局。

55. 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火山现象:如果把世界火山分布用全球板块边界作一个对比,可以发

现二者有基本一致的规律,火山主要分布在下述的3个地带上:一是沿着大洋中脊分布,二是沿着大陆裂谷分布,三是沿着板块俯冲带分布。

56. 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活动:地震的分布和成因,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沿着太

平洋中脊,转换断层俯冲带,大陆裂谷,地缝合线分布。2.世界上的中深渊地震,特别是深源地震,主要分布与俯冲带倾向大陆一侧。3.发生于大洋中脊,大陆裂谷的地震主要由拉张所产生;发生于转换底层带的地震主要由扭措产生;发生于俯冲带,地缝合线的地震主要由挤压,递掩所产生,但发生于海沟附近的地震有许多不是因为张裂形成;4.板块内部地震较少。

57. 标本石化:演化最快,水平分布最广的化石,鉴定地质年代最有价值,称为标本化石。

58. 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时代单位的区分:年代地层单位,即一定地质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的

总体名称,是超越地区具体差异的抽象概括,这是一种地层单位的表示方法。地质时代单位是从年代地层单位抽象出来的时间概念,组成地壳的全部地层所代表的时代称作地质时代,用来表示地层,后者表示时间,这是根本区别。

59. 区别火山岩,喷出岩,火成岩,岩浆岩相关概念。答: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指地下深

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而喷出岩(又称火山岩)是指岩浆喷出地表冷凝成的岩石。两者具有包含关系,喷出岩是岩浆岩的一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ah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