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条给力策略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更新时间:2024-01-23 16: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8条给力策略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家长往往只顾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孩子过分宠爱,事事包办代替,结果使孩子独立性较差。因此,

家庭教育非常有必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下面就总结一些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8条给力策略,希望家长能够从中受益。 策略一:游戏法

把这个放在首位,是因为孩子不喜欢枯燥无味的东西,对于枯燥无味的东西他不会有兴趣也不会坚持,所以我们利用游戏的方法来使他产生兴趣。比如孩子要学吃饭,我们就可以给他说把菜和饭搬家,把它们搬到肚子里去看谁搬得快,而且不掉在地上。还有让孩子收拾玩具,把玩具放在一个玩具架上,留个记号,什么车放在什么位置,每次玩完以后,就告诉他把小汽车送回家,他就知道哪里是小汽车的家,哪里是小娃娃的家,每次玩完了就让他善始善终。

还有为了让孩子学会吃饭的技能,我们可以把大可乐瓶子挖一个小嘴,拿小条贴一个小眼睛,然后用小盘或小勺给他做点小豆子,或者是弄点纸让他给它喂饭,让他练习怎么喂饭,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练习夹东西,想法用一些游戏来吸引他锻炼他学习技能。

策略二:儿歌法

就是把生活自理能力的一些技能编成一些小儿歌,一边说一边做。比如穿裤子,可以编一个儿歌,“两座山洞前边站,两列

火车向里钻,呜的一声开过去,两个车头又见面。”如果孩子不愿意穿衣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个儿歌,这样孩子就会很高兴,就会自己做了。洗手的时候也可以编个儿歌等,这样孩子比较能容易接受。

策略三:故事法

可以参考故事书,也可以自己随机应变根据孩子的情况来编个小故事,讲给他听。 策略四:观察法

有一些技能要传授给他,让他观察,看妈妈洗袜子是怎么洗的?爸爸整理书柜是怎么整理的?如果孩子看大人的觉得没劲,还有一个办法,家里如果有录相机把大人做事的过程录下来,放给他看,爸爸在做什么?妈妈在做什么?他一看也会很高兴。 策略五:竞赛法

我们成人可以和他比赛,看谁吃得碗干净,或是谁整理的床铺更整齐,也可适当的给一些鼓励和表扬。 策略六:奖励法

适合用在每天坚持做的事情上。比如每天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床铺自己整理,每天可以给他一个小的礼品,或每天插个小红旗,等到插几面或插十面的时候可以奖励他一些小礼物。让他持久性的把习惯养成并巩固下来。 策略七:教授法

对生活基本的技能,让成人示范,孩子模拟去做。比如系鞋带,我们就要先教会他,然后让他自己去做。 策略八:谈话法

针对孩子的表现,实际自理问题通过提问,给他以思考。比如,怎么吃饭可以吃得快,或者怎么洗小手绢洗得干净,给他提出问题,让孩子说说,这样慢慢他就会总结出来,怎么样才能做好。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灵活交替运用这八种方法,培养一个自理能力非常强的孩子也就不在话下了。

五常法让孩子自己管住自己

玩具满地都是,床铺乱七八糟,家里的摆设被乾坤大挪移,到处没有一处是干净的。父母们提起孩子“邋遢”就头大,不知该怎么办。孩子通常都管不住自己,能管好自己的人也不是孩子。但如果你想有一个轻松育儿生活,不妨试试五常法,让孩子自己管住自己,教育孩子学习自我管理。

五常法是日本人推崇的一种品质管理技术,包括:常组织(Structurise)、常整顿(Systematise)、常清洁(Sanitise)、常规范(Standardise)及常自律(Self-discipline)五项。当运用到孩子身上时,则可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再

发展到行为自律。小朋友从实际的生活中,了解到自己的事是自己做,再加上父母的鼓励,令小朋友更有信心独立自理。 1、常组织

扔掉不需要的物品(例如一年没有用过的物品),并将保存的物品分层管理,要点在于集中存放及尽量减低存量。

好处:训练小朋友的观察能力,常常检查家居物品是否卫生及完整,并限制物品数量,够用即可。

实行方法:五常法强调“一就是最好”,建议小朋友只有一个放置玩具的架、一个鞋架及一格饰物格等。让小朋友门自己筛选哪些玩具需要,哪些是不需要的。父母要和孩子们商量拥有物品的数量,让小朋友从小学会取舍,将不需要的物品转送别人。 2、常整顿

首先决定物品的“名”及“家”,以致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或放好物品,提高效率。

好处:做个富有责任感的小朋友,晓得将物品分类,令物品有“名”及“家”,用完放回原处。

实行方法:“五常法”让小朋友学习一个分类的概念,每件物品都有个家,并贴上卷标,让小朋友自行将物品放回原处。譬如书本放在架子的最上层并贴上卷标,而玩具放在胶盒内,鞋子则放在鞋架内,让小朋友在30秒内找到对象。 3、常清洁

小朋友要保持个人清洁,也有责任去负责保持清洁。使其树立“我不会使东西变脏”,而且“我会马上清理东西”的观念。 好处:每天清洁身体及衣服,保持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 实行方法:为了让小朋友知道自己面部、手部是否清洁,衣服、鞋袜是否整齐,父母可特别将镜子挂在适合小朋友的高度上,帮助他进行自我检查。此外,父母可鼓励小朋友分担家务,吃完东西要收拾餐具及桌椅,以及定时收拾书桌。 4、常规范

经过父母与孩子沟通后,利用透明度、视觉管理及园林式环境,为孩子提供规范化的环境,减少错误并且提高办事效率。 好处:建立小朋友的自信心,乐意与人沟通,能自订或与父母合作制定生活标准,遇到事情知道如何解决、怎样寻求帮助。 实行方法:父母可利用透明胶盒贮存对象,增强物品处理的透明度。父母亦可让小朋友在房门外,挂上图画及文字,告知父母“我在做什么?”,增强彼此沟通,同时让小朋友感到被尊重。在家中放置小盆栽,让小朋友学习照顾,更可营造一个和谐环境。为了减少孩子出错,父母可在家中危险的地方挂上“不准进入”的标志,让孩子识别,免生危险。 5、常自律

持续地、自律地执行上述“四常”,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当父母了解到小朋友的长处与短处,再按情况做出适当的奖

赏,让小朋友从他律(以成人的赞赏作为标准)、纪律,发展成为自律。

好处:做个自尊感强的孩子,懂得自我管理生活。

实行方法:当孩子在收拾或清洁上负责任,就会得到一个印,取得若干数量后,孩子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父母亦可与孩子一起调校闹钟,让孩子学习自己起床。小朋友可每天观看工作清单,学习“今天的事今天做”。

在实施“五常法”的过程中,父母必须首先了解五常法,并以身作则。父母必须在教导上有共识。如果小朋友做错事,父母必须要有共同处事的原则。其实小朋友不知道自己正在运用“五常法”,但当他们发现自己弄干净桌面或把椅子移好后,会获得成人赞赏时,他们自然地会继续做,小朋友就不知不觉地学习了,而且可以不断增强信心。当然,若小朋友做错就需要罚。父母必须按小朋友的能力去制定标准,而非按成人的要求,过高过低都不宜。

独处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前奏。父母过度教导,过分地剥夺宝贝自主判断的机会,或者以开发智力的名义利用各种学习活动填满孩子的日常生活,孩子就会失去很多自我探索的机会。那么,父母与孩子相处嬉戏的度应该如何掌握呢?

【解析】不同阶段独处的特点

【0-1岁】

当婴儿身心舒服时,他常常会伊伊呀呀地说着“话”,玩弄着自己的小手、小脚丫,不时翻动一下身子,开开心心而又不受

打扰地独自玩耍。虽然我们无法确切地了解他究竟在想些什么,但很明显,他在享受这段独自玩耍的时光。

学会爬、学会走之后,宝贝的兴趣开始扩展到自身以外的空间与物品,他用小手够着他看到或触及到的物品,将它们抓起来塞进嘴里,有滋有味地品尝着这些意外获得的“食物”。如果他玩够了某个物品,他的视线就会转移,他的小手就会伸向另外一个更能吸引他注意力的目标,继续他独自玩耍的活动。通过这种玩耍,他开始“独立思考”,并在探索与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明白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只有当他独自一个人玩腻了,他才会通过哭闹来吸引父母的注意。 【1-3岁】

1岁以后,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快速发展,他独自玩耍时不再仅仅通过抓握、咀嚼来探究外部世界,更多的时候,他会自言自语,与他周围的玩具或者其他器具“交流”。他的独自玩耍看起来带有更多享受的成分。尽管有时候在父母听来,他的自言自语根本就不知所云。对于已经会行走的宝贝来说,周围环境实在有太多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事物,于是,他们可能不知深浅地到处闲逛,去发现、挖掘那些令他十分感兴趣的事物。 【3岁以上】

上前3年的探索经验让孩子掌握了更多独自玩耍的技巧,于是,很多时候,他会更加醉心于独自主宰自己游戏内容的活动中。灵巧的动作结合他机灵的心智,即使仅仅是一个他早已熟悉的简

单物体,他也能开开心心玩出很多花样来,并利用这些物品设计自己喜爱的游戏。

【方略】在独处中发展自我

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活动。

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很多,一些在父母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在孩子的眼里也一样充满了诱惑,并且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因此,父母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这些活动,更不要自以为是地限制孩子的这些活动。

自由落体的神奇、空气流动的美妙、阳光洒在羽毛上形成的熠熠闪光、不断变换的光影、享受自主的快乐??所有这一切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

根据孩子的需求留给他独处的时间。

仔细观察孩子需要独处的时机。这时候只要他人不干预,孩子会自然而专注地独自玩耍。当然,他也会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得到父母的关注,当孩子不停地四处张望,甚至开始哭闹着想要引起父母注意时,不要强迫他继续独自玩耍,给他一个拥抱,拍拍他的小肩膀,这些都是最好的给予孩子安慰与关注的方式。当孩子发现父母依然在不远处关注他,他就会放心地继续他独自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

让孩子养成尊重彼此独处权利的习惯。

对于那些独立性比较差的孩子,他们总是过分地期望得到父母的关注。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然后做出一些在某个时间段里彼此独处的约定,让孩子在约定的时间控制自己想要打扰父母的欲望,学习自己想办法去发现周围环境的神奇有趣,并尝试凭借自己个人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这个约定的时间一开始可以很短,比如从5分钟甚至1分钟开始,逐渐延长。最好给他准备一个闹钟,告诉他,分钟走到哪个位置,他就可以来找爸爸或者妈妈。时间由短到长调整,这样可以给孩子一个有效的缓冲时间,让他慢慢习惯独处。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到处闲逛。

不要因为担心孩子受伤或者遭遇别的事情而限制他活动的空间。在家里,父母可以努力消除各种危险因素,给孩子创设一个安全的闲逛环境。在户外,只要没有危险,也可以放手让孩子尽情地闲逛。在闲逛的过程中,他经常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物,这些有趣的事物会成为引导他仔细观察事物的契机,对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十分有益。

不要让幼儿园的好老师流泪

下面的文字是我的吉林省幼儿教师群中发出的一段文字,作为一个在幼教一线工作了20多年的老教师,看了真的很心酸,她道出了幼儿教师的辛苦,幼儿园教师单纯得就像孩子,他们更需要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不能否认有一些不合格的幼儿教师,可是不能以点盖面,全盘否定啊。现在国家开始重视幼儿教育,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可是没有社会

地位和工作认可度,有多少人愿意做幼儿园老师呢,没有高素质的幼儿园老师,谈什么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呢?

主题:揭示一个你不懂的幼师,幼师的眼泪在心里流

近期,很多关于老师的负面新闻都放到了网上,让我们做幼师的很心酸,也许有个别人处理事情时方法是不对的,但一个人,或某个人不代表全部。

出了事情,只会谴责,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把幼儿老师的辛苦放到网上,为什么没有人替我们来说话呢?没有人知道我们的辛酸,没有人知道我们有多累。 我们每天6点多就得出发,7点就得到幼儿园,并且笑脸迎接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家长。然后开始了一天的生活:晨间锻炼、晨读、早操、教学活动、户外游戏、午钣、午睡、如厕、户外游戏等等,直忙到下午5点。中午,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我们一个一个的喂,他们吃的同时,我们自己吃2口就算了,有的时候,甚至一天连一口水都没空喝,一上午连厕所都没时间上。我们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也有生病的时候,但是,我们依然每天工作,依然每天都像妈妈一样的对待他们。哭了,我们抱着,哄着。困了,我们拍着他们入睡,直到胳膊已经麻木。我们竭尽全力的让他们开心,快乐。既要让他们每天高高兴兴的来,又得保证他们的安全,又得保证每天都学会新的知识。大到外出上操场上玩游戏,小到上卫生间,甚至连拿杯喝水,走路,站排都得当成一节课去讲。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到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物,鞋,并摆放整齐,会念儿歌,会写字,会跳舞。。。。其中我们幼师付出了多少辛苦,又谁知道呢?每个孩子写文章《我的老师》时总是会写当时的班主任或小学一年级的作为启蒙老师,有谁会记得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呢,,幼师在社会上得到了多少的重视? 有些家长只会要求老师,这样,那样。那也请各位家长问问您自己,孩子做错事情了,你不批评教育么?眼看孩子这种做法会有危险,你不大声喝止吗?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您保证在看护的时候,没受过一点伤么?没有磕过,碰过么?在幼儿园孩子不小心自己碰红了也会到园长投诉。试问,您看一个孩子都会受伤,而我们看护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而是30甚至40个。

一点小事情就去找园长投诉,更有甚者放到网上,让其老师曝光,让她今后都没法工作。对,是有一些老师也许做得不对,但是人无完人,谁都有错的时候,但是我们是否要用一种好的方式去解决每一件事情,不是么?曾经老师对孩子的好,都不记得了,等出事情了,就把所有的好全掩盖没了,我们有泪,只能背过身去。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孩子,想各种好玩的游戏,为他们加班加点的做玩教具。为了就是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饭不够了,我们会每个班级的搜寻,为了就是让他们都能吃饱。苦口婆心的尽量让他们每一种菜都吃,不挑食。冷了,添衣服,热了,赶紧帮忙把衣服脱掉。孩子一有病痛,家长就怪罪老师照顾不好。当他们出现纠纷,我们又会扮演法官的角色,去调查,去处理,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并让其友好相处。当某一个孩子被另一个孩子抓伤的时候,我们却要去解释,去道歉。每天,每一个孩子我们要记清楚:今天,他发生什么事情了,吃饭吃得怎么样,睡觉睡得怎么样,学东西学得怎么样。每天的脑子里除了孩子,还是孩子,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设身处地的为老师想一想,理解老师,体谅老师,那我们多累都是值得的。而现实呢?现实这其中还有很多的苦辣,不能一语概括。

幼儿老师是人,不是神。我们需要的是理解,是宽容,是体谅。我们已经尽全力的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我们也会有累的时候,疲倦的时候。请用一颗宽容,理解的心去看待每一个幼儿老师。

日本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概况

1.注重幼儿自我表现与作品展示的美术活动。

日本的幼儿园十分注重幼儿的自我表现,也主张将幼儿创作的作品充分展示出来,以激发幼儿持续进行造型表现的欲望。

茨城大学教育学部附属幼儿园是一所主张营造开展丰富且深入的造型活动环境,培养幼儿自己发现造型表现方法的幼儿园。在那里,幼儿们每天都进行着自由且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有的幼儿在绘画,有的组成小组创作大型的立体作品:有的在做服装,准备表演节目;还有的在小小美术馆中翻阅画册,欣赏艺术家的作品。这所幼儿园还为幼儿提供可以借到家中观赏的艺术家作品的影像资料。幼儿园中到处都陈列着孩子们的美术作品。

2007年上半年,小百合幼儿园的幼儿们每天都愉快地进行创作美术作品的活动,他们在为展览会做积极的准备。 8月,这所幼儿园的幼儿美术作品在“若叶药局”展出。不仅幼儿和家长前来观看,许多到药局来的老年人和病人也都观看这些作品,他们的身心同时得到了治疗。

2.与当地美术馆携手的美术活动。

在日本,许多幼儿园与当地美术馆携手开展美术活动。

每年,芦屋市立美术博物馆都要为相邻的芦屋市立伊势幼儿园开展一系列美术创作教学活动。美术博物馆的学艺员和幼儿园的教师一起,鼓励和指导幼儿动手接触各种素材,创作美术作品,并进行展示,探求美术与保育相结合的可能性。例如,他们引导幼儿们在透明的尼龙伞上绘画或制作,创作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伞。然后,将幼儿们创作的伞展示出来,走廊变得更漂亮了。

横滨美术馆每年都为幼儿和中小学生开展100场造型系列活动,分为“素材体验型活动”(以接触各种材料,达到唤起孩子们对材料的兴趣、对工具的关心为主要目的的活动)与“目的指向型活动”(以构成、表现为主要目的的活动)两大类型。这一造型系列活动包括“粘土造型”“纸造型”“色彩造型”等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是免费的。与此同时,为了让孩子们能用视觉和触觉欣赏与体验美术作品,美术馆教育部门在美术馆的外廊里特地布置与孩子们视线高度相符、并能让他们自由触摸的雕塑作品。

在日本还有幼儿美术教育研究会,每年召开数次研讨会,就如何开展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展开充分讨论,并将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通过《教育美术》、《美育文化》等杂志加以推广。

日本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概况

1.注重幼儿自我表现与作品展示的美术活动。

日本的幼儿园十分注重幼儿的自我表现,也主张将幼儿创作的作品充分展示出来,以激发幼儿持续进行造型表现的欲望。

茨城大学教育学部附属幼儿园是一所主张营造开展丰富且深入的造型活动环境,培养幼儿自己发现造型表现方法的幼儿园。在那里,幼儿们每天都进行着自由且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有的幼儿在绘画,有的组成小组创作大型的立体作品:有的在做服装,准备表演节目;还有的在小小美术馆中翻阅画册,欣赏艺术家的作品。这所幼儿园还为幼儿提供可以借到家中观赏的艺术家作品的影像资料。幼儿园中到处都陈列着孩子们的美术作品。

2007年上半年,小百合幼儿园的幼儿们每天都愉快地进行创作美术作品的活动,他们在为展览会做积极的准备。 8月,这所幼儿园的幼儿美术作品在“若叶药局”展出。不仅幼儿和家长前来观看,许多到药局来的老年人和病人也都观看这些作品,他们的身心同时得到了治疗。

2.与当地美术馆携手的美术活动。

在日本,许多幼儿园与当地美术馆携手开展美术活动。

每年,芦屋市立美术博物馆都要为相邻的芦屋市立伊势幼儿园开展一系列美术创作教学活动。美术博物馆的学艺员和幼儿园的教师一起,鼓励和指导幼儿动手接触各种素材,创作美术作品,并进行展示,探求美术与保育相结合的可能性。例如,他们引导幼儿们在透明的尼龙伞上绘画或制作,创作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伞。然后,将幼儿们创作的伞展示出来,走廊变得更漂亮了。

横滨美术馆每年都为幼儿和中小学生开展100场造型系列活动,分为“素材体验型活动”(以接触各种材料,达到唤起孩子们对材料的兴趣、对工具的关心为主要目的的活动)与“目的指向型活动”(以构成、表现为主要目的的活动)两大类型。这一造型系列活动包括“粘土造型”“纸造型”“色彩造型”等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是免费的。与此同时,为了让孩子们能用视觉和触觉欣赏与体验美术作品,美术馆教育部门在美术馆的外廊里特地布置与孩子们视线高度相符、并能让他们自由触摸的雕塑作品。

在日本还有幼儿美术教育研究会,每年召开数次研讨会,就如何开展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展开充分讨论,并将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通过《教育美术》、《美育文化》等杂志加以推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a6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