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

更新时间:2023-10-23 09: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夸父逐日的神话传说众人皆知,该神话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奠基,不仅在中国文化烙下深印,也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人们挑战大自然竞胜的精神。

《夸父逐日》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神话故事之一。故事说的是远古时代的一位巨人夸父,持杖追逐太阳,中途因干渴而死,所弃木杖化为桃林。夸父逐日,出于何种原因或动机,故事本身没有交代,因而引起人们种种猜想,以致众说纷纭。我认为,要了解夸父逐日的原因和动机,首先必须了解原始人创造这个神话故事的缘由或动因,才能真实揭示这个神话的原始意蕴,进而窥测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袁珂先生在谈到这个神话时曾经这样说过:夸父逐日,或者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而已,的确还应该有象征的意义存在。它象征什么呢?夸父逐日,应当看做时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和真理的追求,或者说,是与大自然竞争,征服大自然的那种雄心壮志。我们从这段话来理解,其中所谓的象征的意义,既然是相对于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而提出来的,那就应该是指夸父逐日所包含的凭借人类童年时期自发产生的幼稚的幻想所反映出来的实际意义。如果作此理解,他肯定夸父逐日的确有着象征的意义存在,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夸父逐日,绝不可能是夸父突然间凭空产生的念头,也不可能是一次简单的游戏性的赛跑。因为原始人当时处于极其困难的生活条件下,处于极其艰苦的生存斗争中,他们不可能从事任何不带功利母的的活动。然而,袁珂先生在具体回答象征什么的问题时所提出的两个推想或判断,却似未惬读者之心。首先,这两个推想或判断所表达的意义都属于现代性质的象征意义,并不是我们所要索求的原始时代夸父逐日的原始意蕴。其次,这两个推想或判断所表达的意义与本身竟是自相矛盾,截然对立的。一者视太阳为光明和真理的象征,追逐太阳便成了对光明和真理的追求;一者则把太阳当作自然的代表,追逐太阳就意味着企图征服自然。显而易见,寻求和征服,两说无法并存。如果要求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的话,我们则倾向于后者。袁珂先生说过:神话的产生,也是基于现实生活,而并不是出于人类头脑里的空想。又说:远古时代劳动人民创造神话,不是根据抽象的思想,而是根据在劳动过程中的具体感受和欲求。既然如此,那么夸父逐日的故事所反映的必然是远古时代劳动人民在现实生活中的切身感受和具体要求,而不可能是对光明和真理的寻求这样抽象的思想。至于征服说倒的确是人们历来所普遍接受的说法。比如有人认为,夸父逐日无非是抱着观测太阳、制服太阳的宏大志愿。意思大致相同,也大体不错。因为马克思早就说过: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既然任何神话都是如此,那么夸父逐日当然也无非是如此。不过人们所感兴趣的既然是夸父逐日的特定原因或具体动机,自然也就不会满足于这个适合任何神话的无是非是的答案,而是希望进一步解读《夸父逐日》本身,揭示这一个故事的具体意蕴。

夸父为什么企图观测太阳、制服太阳?这与夸父时代人类的生活、生存有什么关系?人们这样思索着、探索着,于是又有了各种意见。比如,有一种意见认为,夸父应该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他所以去追逐太阳,是为了取火,火对人类生活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还有一种意见说,原始人取火、用火十分不易,所以夸父想要太阳永驻空中,照明取暖,以战胜寒冷和黑夜对人类的威胁。古代的神话,都是表达当时人类的实际愿望的,研究神话的意义不能离开当时人类的现实生活,上面两种看法都充分注意到人类的现实生活对神话创作的决定性作用,所以确实是显得比较具体、比较深入。有意思的是,这两种看法都从原始人的现实生活状况出发,但是却对夸父逐日的原因和动机作出了颇不相同的解释。反复推敲之下,我们觉得这两种意见似乎又都有可商榷之处。如果说夸父逐日是志在取火,而在有关的即在中却并无什么蛛丝马迹可以作为凭据。在中国神话的王国里,与火关系为密切者有祝融、阙伯。,至于夸父则是与火毫无相干,为什么偏要让他去充当普罗米修斯呢?第二种说法在各种记载中也同样无法得到证明,因而也无法加以肯定。试想,如果真为战胜寒冷和黑夜的威胁,原始人在火的使用之前或许会产生留住太阳借以照明送暖的念头,而在已经有了取火、用火的

经验以后——尽管用火和取火十分不易——才去逐日,这又似乎不太合情理、为什么同样都着眼于原始人的现实生活和实际要求,两种意见却并不一致,甚而至于值得商榷呢?主要的原因恐怕在于,这些意见对《夸父逐日》这一神话故事本身的实际意义还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神话故事来自于远古现实,反映着远古的现实,所以不能离开远古现实而仅凭现代眼光去考察神话故事;同时另一方面,各个神话故事反映的远古现实不尽相同,,某一神话故事究竟产生于和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何种生活现实,需要从那一神话故事本身的具体实际去探索和理解。

关于夸父逐日的记载,情节比较完善、文字比较出色而又最为人们所熟悉、所乐道的是《山海经·海北外经》中这一段: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如此寥寥数语之中,竟然两次言渴,三番曰饮。《山海经·大荒北经》关于夸父追日也有类似的记载。这些文字给我们的音响和感受是什么?炎气灼人!干渴无比!这些文字的铺陈渲染,并非出自后代文人才有的艺术匠心和创作手段,而是神话创作者,流传者们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的自然流露。神话故事《夸父逐日》所表现的远古时代的一个严重现实就是:特别的炎热!特大的干旱!空前的炎热和干旱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威胁到人们的生存,于是人们与炎热和干旱展开了艰苦的斗争。他们追赶太阳,追逐太阳,借幻想的形式以表达与炎热斗争的意志;他们辗转寻水,颠沛流离,黄河渭水均已干涸,竟至无水可饮。这种斗争是及其艰难的,无疑有许多许多的夸父为此而倒下,所以整个神话故事都笼罩着浓郁的悲剧气氛。夸父弃其杖,尸膏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夸父虽然在斗争中壮烈的倒下,他的血肉却滋养着他留下的木杖,变成广阔无比的桃树林子。显然可见,弃其杖,化为邓林,神话故事的这种结局绝非偶然的安排,它是原始人抗御炎热与干旱的经验结晶,体现了人类战胜自然的愿望和决心。这样看来,夸父逐日正是为了抗旱驱热,为了赢得生存。夸父逐日是远古人类为了自身生存而对自然进行的英勇和顽强的斗争。只有理解了远古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和他们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理解了远古神话所包含的生活现实和生活感受,人们才不会讥笑夸父逐日是自不量力,认为他是违反客观规律而必然遭受失败的蛮干。

潜心涵泳神话故事《夸父逐日》的文字记载,我们感受到当时创造神话的人们对于木杖和山林都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对于木杖的崇拜和山林的热爱,或许正是山林居民的特有心理。他们的行走常常借助于木杖,他们的生活总是离不了山林。由此可以想见,夸父逐日的故事,是由于那些为抗旱避热而艰苦跋涉、辗转迁徙,最后终于安居山林的人们创造成功并使之流传的。在那个时候,并没有“中国文化”或“中国精神”这些概念,甚至还没有中国具体的疆域边界,但事实上,那是充满了原始创造精神的时期,神话的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第一次奠基:没有无畏的博大的创造精神,不足以建立起一个可以传承数千年且屡有世界性建树的中华文化。因此,我们从夸父逐日的结果看,夸父是失败了,他似乎奈何不了那火一样的太阳;但是从杖化邓林的结局看,夸父仍是胜利的英雄,他那殊死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为人类开辟了生路,使炎热与干旱再也奈何不了人类;而且,夸父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自我献身、造福后人崇高品质,也将代代传承,永远激励着我们去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袁珂.古代神话选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袁珂。中国古代神话[M].北京:中华书局,196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 [4]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9u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