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明中总第42课时西师版九册第四单元语文教案

更新时间:2024-06-14 05: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3.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闰土童年的故事,体会闰土的聪明能干、活泼可爱。 3、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并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通过肖像、装束、语言、行动、事件的描写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了解少年闰土的故事,体会他外貌以及性格上的特点。 2、领会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抓关键句段进行品读感悟。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鲁迅资料、PPT。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情感朗读法 自学感悟法

教学过程

总第3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程 序 揭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目。 学生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教师:《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先生的 《故乡》。鲁迅是什么人?请同学们读一读课(师生交流) 后的课文链接。 3、引导学生展示资料:你们对鲁迅还有哪些了解? 4、教师导:那么,鲁迅在《故乡》中,为我们刻画了怎样的一个少年闰土形象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少年闰土》。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学习并掌握生字新词,读准、读通课文。 (2)想一想“我”和少年闰土的关系。 (3)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语句,读一读。 (4)画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认读生字,积累词语。 的词语? 4、教师指名反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少年闰土和“我”是什么关系吗? 1、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勾画 ?? 同桌合作,细读课文,了3、指名反馈:在自读中,有哪些不理解解文章大意。 生答 品读1、教师:同学们,虽然闰土和“我”仿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找出“我”初次见到 指导朗读 句子,佛年纪,但是初次见到闰土,闰土就给作者闰土(课文第四段)。 形象 3、全班一起读一读。 初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指名反馈,出示语段闰土时的情形。 4、教师:在读了这些语句,闰土给你留生说 下了怎样的印象?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5、教师追问:你们是怎么体会到的? 语句。 6、教师小结:短短的几句话,作者抓住学生仿写,教师巡视辅了闰土外貌的特点,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年少、导。 健康、可爱、活泼的农村少年形象。 7、拓展练习:现在,请同学们仿照这些语句,抓住特点写一写身边小伙伴的外貌。 8、赏析优秀片段,集体评议。 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完成作业 教学后记:通过孩子自主学习生字,再让孩子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闰土留下的印象,再让学生学着来写。10月14日

日安全提示: 在教室内走廊不得追打,乘车,防火,溺水等注意安全。

总第33课时二课时 教学程 序 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 2、出示课文插图。 学生按要求听写。 看插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①师引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 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指导朗读 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 做什么呢?谁能把这幅画的内容续下去? ②请全班的同学看图,读第一自然段。 这幅画可以看出闰③小结:看来同学们都读得不错。 3、过渡:闰土不仅机智勇敢,他还有很土是个怎样的少年呢?(机智勇敢) 多特点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以读 (一)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3-15段, 为主,想想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事? 学生思考 1、生答师板:闰土:捕鸟、拾贝、刺猹、体会小组讨论 观鱼。 重点 2、在这四件事中,我们还能了解到闰土 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学习学生朗读中体会。 课文。 (二)出示阅读提示: 自由阅读课文第二—十六段,体会课文是指导朗读 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动作描写来表 现人物的特点,说出来让大家学习。然后把 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 几遍,不懂的地方可以和老师同学讨论。 1、指名读阅读提示。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谁能把你知道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呢? ①摘闰土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闰土的健 康、可爱。 ②摘捕鸟句子。 a、学生汇报句子时,教师提问。问:从画出相关语句。 这段话你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呢?生答师 边小结边板书:聪明能干。对了,从闰土介 绍他的捕鸟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他聪明能干的 特点。 b、段中哪些词语最能表现他的聪明能干呢?你能找出来吗?你说得真好! c、看到闰土捕鸟这么有本事,你感觉得他怎么样?你会对他产生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文段中的“??”表示什么意思? 过渡:继续把你学到的说给大家听。 小结:闰土真是见多识广啊!板:见多识广 小组合作,再次感情朗读,感受闰土的健康、可爱。 生划动词 (敬佩)那么请你把4、你们还学到什么?请继续跟老师说说。 这句话读一读,注意,要④生:刺猹这一件事通过闰土和“我”的读出你的敬佩之情。(生对话,表现了闰土的机智勇敢。 师问:从哪些句子看出闰土的机智勇敢呢? 师引:月亮地下,猹来了,大家可要轻轻地??别把猹吓跑了。请大家轻轻地把这句话读出来,注意不要把猹吓跑了。 读文段) 生读拾贝句子,说明闰土的见多识广。 师问:还有哪个句子说明他机智勇敢呢? 生答:“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 油一般的滑??” 小结:从闰土和“我”的对话当中我们了解到他(指板书)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的特生读 点。那他还给“我”说了什么? 生答:观鱼的句子。 指导朗读 师小结:闰土知道的可真多呀!而我呢? 知道这些吗? 生答:“我素不知道??出卖罢了。” ①“新鲜事”:指哪些事? 板:我素不知道 ②这句话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人? (见识少,知识贫乏的人) ③抒发了“我”当时怎样的感情?(自叹(不只这些,还有捕鸟、不如) 观鱼等等许多作者从来5、过渡: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就没有看见过的事情。) 希奇事,出示句子。 ①指名学生读。问:读了这句话你懂得了 什么? 重点理解:“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院子生思考 里高墙的四角的天空”从中表达了?? ②小结: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生活丰富多彩,见多识广,而我却像一只井底之蛙,眼界狭窄,知识贫乏,这不由得令我对闰土产生了敬佩之情。(板:敬佩),也由此而向往闰土一样的自由自在的农村生活。(板:向往) ③全班带着敬佩和向往之情读这句话。(齐读) 展开1、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1、生说 想象,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 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训练 景呢?请同学们读最后一段,想象一下“我”口语。 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再齐读朗读 最后一段。 3、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太大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有兴趣知道的同学,请去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读吧! 。 课堂作业 模仿闰土外貌的写法,用一段话描写你身学生完成作业 边一个人的外貌,写在作文练习本上。 指导朗读

板书设计 13. 少年闰土

闰土 向往、敬佩 我 捕鸟 聪明能干

拾贝 见多识广 素不知道

刺猹 机智勇敢 观鱼 见多识广

日安全提示: 在教室内走廊不得追打,乘车,防火,溺水等注意安全。 教学后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生活丰富多彩,见多识广,而我却像一只井底之蛙,眼界狭窄,知识贫乏,这不由得令我对闰土产生了敬佩之情。也由此而向往闰土一样的自由自在的农村生活。10月15日

14.弹琴姑娘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段和第6段。 3. 读懂课文,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4. 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

(2)学习并掌握作者按一定顺序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情感朗读法 自主探究法 谈话法

总第34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程 序 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导:琴声美妙悦耳。1.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2.全班齐读课题。 生写的《弹琴姑娘》。 2、学生齐读题目,教师强调“琴”字书写。 3、导入: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呢?她弹出的琴声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教师提出新要求:掌握读课文 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然后强调要点。 3、学生再读生字新词,读中巩固、积累。 4、指名反馈:文中反复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小姑娘弹出的琴声? 5、指名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凑读一读这一词语。 6、师:对于作者来说,这“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琴声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出示:( )的琴声 (好听)的琴声(悠扬、像夜莺般??) 9、教师小结:是呀,多么美好的琴声啊!对作者来说它悠扬而熟悉,还有甜味儿,像夜莺、流水般,让人觉得安慰、亲切、优美、轻松。 10、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围绕弹琴姑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想像1、教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 读词语 (学生: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指名读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找出相关词语 填写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1)学生默读勾(2)指名反馈,教画面,童文学家的心,让他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画,教师巡视。 感悟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琴声 原因,用波浪线画出那一幅将琴声融为一体师出示相关语段。 的美丽景色。 2、教师小结:课文按春、夏、秋、冬的 顺序描写了小姑娘弹奏的琴声,琴声与景色 融为一体,很有表现力。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品一品。 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5、教师总结: 6、作者四季听琴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 生读 3、指名反馈:读了这些语句,你的脑海面有感情地读一读。 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日安全提示: 在教室内走廊不得追打,乘车,防火,溺水等注意安全。

教学后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叠词的用法,再自己写一写叠词。10月16日

总第35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教师出示本文的生字词语学生读 及四字词语卡片,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姑娘的琴声悦耳、动听、优美。她为什么能够弹出这么优美的琴声呢? 二. 看图,整体感悟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同学1、仔细观察图,们请看,这就是:那位弹琴姑娘。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教师出示:( )的弹琴姑娘 眼前这位正在弹琴的师:姑娘琴弹得好,不仅是姑娘。 因为她弹琴时全神贯注,认真, 还有两个很关键的因素。课文中2请大家再读课分别用了两个词语进行了高度文,找出这两个词语。 概括。 。 2、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回 答结果。 再读品味,感受情景 3.讨论交流。 1、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琴勾画 声的句子,朗读品味。 2、思考: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3、师:文中直接写小姑娘的地方不多,都是通过琴声或者作者的感受描写的,写得简略。作者是怎样感受小姑娘锲而不舍、勤学苦练呢? 。 思考 说出自己的感受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师:学到这里,老师被小 姑娘的精神震撼了,你们一定也 和老师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 获,小姑娘的锲而不舍,勤学苦 练让她弹出一支支振奋人心的曲子,她的琴声深深地打动了作 者。 者情感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找一找 4、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作 生:分组讨论、交5、师:从作者情感变化的语流回答。(好奇、钦佩、句中,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赞美到祝福) 变化? 7、师:小姑娘每次的琴声都能让“我”心动,“我”从好奇、钦佩、赞美到祝福小姑娘,一系列情感变化是那么自然、真切。那么“我”为什么这么急切地希望知道并见到这个弹琴人呢? 生:琴声太优美了,被她的勤学苦练精神感动了。 生说 。 拓展延伸,语言训练 1、教师总结:本文在表达上学生说一说 颇具特色,一是作者将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贯穿始终;二是刻画人物上,采用了间接描写的方法;三是在写琴声的时候,作者不直接写,而是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达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2、说说你周围有小姑娘这样的人吗?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二段和第六段。

日安全提示: 在教室内走廊不得追打,乘车,防火,溺水等注意安全。

板书设计

14.弹琴姑娘

春天 好奇 夏天 叮咚叮咚 叮叮咚咚 钦佩

秋天 赞美

冬天 祝福

教学后记: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直接描写,什么是间接描写。10月17日

15.高斯智断瓶中线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2. 读懂课文,感受高斯的聪明才智。

3. 学习前面部分描写为后文做铺垫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懂得高斯是怎样断瓶中线的,从中体会高斯的聪明才智。 2、理解凸透镜的聚光作用。

教具准备

教师:教师了解有关凸透镜的有关知识。 学生:学生搜集了解高斯的一些小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情感朗读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总第36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程 序 导入新课 1、数学题引出主人公。 1、学生算一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虽然是语文课,但是老师要给2了解高斯 大家出一道数学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3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题目是1+2+3+4+?+100=?(5050) 问题 2、简介高斯。 3.揭示课题。 (1)读题,本课的主人公是谁?(高斯) (2)课题中也有一个字给予了高斯很高的评价,是“智”。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呢?(巧) (3)质疑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从本文中知道些什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勾画出生读课文 字词。 各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教师巡视。 2、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初读了课文,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你们觉得全文是围绕题目中的哪一个字来写呢?(智) 交流 学生找一找 4、教师设置疑问,导读:高斯是怎样智断瓶中线的呢?他的智表现在哪里呢?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高斯智断瓶中线的段落。(第7自然段) 研读1、指名读课文第7自然段,思考:高斯学生朗读。 课文,解决问题的要素是什么?(太阳光、老花镜) 说一说 突破2、教师:交流凸透镜有什么作用? 难点 3、教师小结 5、教师导:高斯的聪明在于他牢固掌握了扎实的科学知识,而他问题的成功解决,还有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那是什么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布置 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完成作业 日安全提示: 在教室内走廊不得追打,乘车,防火,溺水等注意安全。 教学后记:学生读通课文之后,再让孩子们找出高斯智断瓶中线的那一段,感悟高斯的聪明。10月18日

总第37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 1、听写词语。 学生活动 听写 2、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认识了一位怎样的高斯? 生说 3、教师导:是呀,高斯令人钦佩的不仅是他的聪明才智,更令人钦佩的是他的做人品质。现在,我们继续学习本文。 二再读课1、①默读课文第1-6段,找1、学生默读。 文,读中悟出描写太阳光的句子,想一想它2. 快速默读勾画,读在文中的作用。品读直接描写太情.小组交一读勾画的部分,想阳光的句子。 流。 想你为什么画这些句2、高斯的哪些表现令人敬子。 佩? 3、小组交流,谈这时除了难题在困扰高斯外,还有哪些因素在干扰他? 谈你的发现。 4、全班交流。 ①围观的人多。引读“这时,街中心??如何走出别人给他 制造的困境”。如果是你面对挑 衅者的起哄,你的心情如何? ②天气恶劣。 教师:加上此时太阳光是那学生朗读。 么的强,那个玻璃瓶偏偏放在炎 炎烈日下。高斯?? 学生:(接读)紧张地思考着??落在高斯身前的石板路上。 教师:可以看出此时的天气是(恶劣)的,此时的高斯心情是(紧张)的,此时高斯思索的神情更是(凝重)的。 (3)第5-9段。 5、这篇课文除了高斯以外,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朗读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喜欢故他们? 断?读一读。 3、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说一说、写一写、指导学生有感情落。 感受品质 事中的哪些人物?为什么喜欢全班交流。。 2、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些片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说说收获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5.高斯智断瓶中线

老花镜

必要条件

太阳光

不怕困难 接受挑战 冷静思考 灵活运用 解决困难

(聪明机智)

日安全提示: 在教室内走廊不得追打,乘车,防火,溺水等注意安全。

教学后记:学生朗读感悟文中句子,再一次感悟高斯的聪明机智,学习前面部分描写为后文做铺垫的表达方法。10月21日

16.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注释读懂诗句,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书的价值。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背诵《观书有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了解大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体会书的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解两首诗的意思,并在讨论中进一步认识书的价值。 教具准备

搜集赞美书的名言警句、搜集朱熹和狄金森的简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情感朗读法 自主探究法

总第38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新奇 感激 佩服 安慰 思考 紧张 程 序 揭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首齐读课题 古诗,谁来读课题? 2、知道作者吗?你知道他的哪些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3、能用“熹”组词吗?还记得“熹”的意思吗? 今天我们所读的朱熹的这首诗是否也如早晨的一缕阳光,把我们的心里照得亮亮的呢?打开课本,我们来读诗。 1、放声朗读,将诗多读几遍,做到读正读课文 指名读 流利确,读流利。 地读2、指名多位学生读诗。 生自由发言。 诗 3、检查预习情况: 读生字 正确、 (1)这首诗中有3个生字,都认识了吗?指名认读。 中的“鉴”又是什么意思呢?“徘徊”又怎么理解呢? 1、读了这首诗,知道诗中是围绕哪一个生说 (1)生读诗,说给同画面,事物来写的吗?(板书:池塘)什么样的池桌听。 领悟塘? 想象古诗 2、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尤其是前两行,(2)指名说。(知道为什么说镜子是打开的内涵。 你能把作者笔下的池塘说具体点吗? (2)你能给“鉴”扩上一两个词吗?诗 理解词语意思 介绍作者 请同学们来读课文。?? 3、是的,这打开的“镜子”可漂亮了。吗?) 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呢? 4、指全停止了。 名交流。指导朗读前两行。 你一定会和朱熹一起询问:为什么池塘这般 清澈?你知道吗?(活水)生说原因(板书: 池塘-清澈),师生引读后两行。 学生质疑 让我们提起笔来写一5、同学门,站在这清澈美丽的池塘前,写。

6、同学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 师:对呀,是不是搞错了?小组长赶快带领组员讨论一下,这池塘和读书有什么关系? (板书:头脑-灵活) (1)小组讨论 (2)指名交流 (3)看来这池塘在这里是有所指的,那活水同(4)是啊,每天的读书学习就是那池塘样也有着深意。谁再来说上流大源头活水,只有日日读书,你的头脑一说? 才会明澈如镜,才会云影徘徊。所以题目是(生读) (5)题目的意思是朱熹在看书时产生了一个感想,这个感想就是------(齐读诗) 背诵古诗 拓展延伸 1、同学们,《观书有感》是一首关于读书生读。 的诗,其中“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千古名句。前面一首《冬夜读书示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子聿》也是关于读书的,“纸上得来终觉浅,书的古诗、名言警句? 绝知此事要躬行。”也是千古名句。2、全班 交流,师补充。(另一首朱熹的《观书有感》) 3、小结: 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日安全提示: 在教室内走廊不得追打,乘车,防火,溺水等注意安全。

教学后记:通过朗读理解古诗的意思,再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10月22日

总第39课时第二课时

学生完成作业 朗读 背诵 教学程 序 谈话激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学听。 梯”,看书能陶冶人的情操,能为我们提供大进入学习 量的精神食粮。而一首好诗,则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我们从诗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美国作家狄金森《神奇的书》这首诗。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学生读。 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②③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自读自悟。自己一句参考有关注释,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小组内交流一句地读,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弄懂句子的意思。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小组中每人读一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 的意思,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有不同意见的地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交流。 方,认真讨论,实在弄不懂的词句记下来,准备质疑。 激趣课文,深入感悟 1.画一画书神奇在哪里。 2.说一说作者的表达方式。 3.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美国诗人狄金森写的《神奇的书》这首诗,用比喻的方法把书看成非凡的战舰,能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把书看成神奇的座骑,能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特别让我感动的是,诗人告诉我们,就算你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 画一画 说一说 谈一谈 总结1.充满感情的接读课文。好书不厌百回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全文,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说一说 升华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 情感 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 大家谈一谈。 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我们平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猎,大都中总结收获。 不求甚解。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神奇的书

神奇的书 到浩瀚的天地 装载美丽 领略人世的真谛

遨游书海 → 精神上的富翁

日安全提示: 在教室内走廊不得追打,乘车,防火,溺水等注意安全。

教学后记:学习了诗歌,让学生反复朗读,再交流读书得到了什么启发。10月23日

积累与运用(四)

教学目标

1、了解形容词重叠后的表达作用,积累描写人物外貌、心理、情感的四字词语。

2、体会人物外貌描写的作用,在习作中自觉运用外貌描写的方法,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能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们,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言清楚流畅。 4、巩固边读边批写的读书方法,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词语叠用的作用,掌握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2、能够在习作中适当地运用所学的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3、多读多练,反复强化。 教具准备

搜集优秀的外貌描写片断、搜集读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探究法 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总第40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随想 活动一: 1.同桌对比读这三组句子,1、同桌相互读。 温故知纠正字音。 2、抽读。 新 2.师:自己读一读,想一想,3、小组讨论两组词 这些带点词语有什么规律和特语的特点。() 点,谈谈你的发现。(生:词语重叠后,所表达的意思加深了) 3.试着说一说类似的句子。 4.男女生对比齐读三组句 探 究 过 程 子。小结:是呀,“认真”“恭敬”“痛快”重叠后变为“认认真真”“恭恭敬敬”“痛痛快快”让整句话在表达意思上程度加深,起到强调的作用,在我们平时说话和写作时,正确地运用叠词,就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活动二: 语海拾贝 11.学生自主读词语,不理解的通过查字典,与同伴讨论解决。 2.说说每组词的共同特点和各组的特点。(共性是描写人物的词语。特点:第一组是描写 神态;第二组是描写人物心理 感受;第三组是描写人物的情1、学生自由读。 2、小组内检查,要求读准确。 3、小组内交流 4、熟读 4、说一说 5、再读 6、全班齐读。 学生自由地说一感) 说) 3.用多种方式记住这些词 语(抢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尽量读熟。游戏:我说你对。(老师或同学说词语的前面两个字,其余生说后两字) 4.拓展延伸,积累词语:你们还知道哪些这类的词语,根据每组的特点说词语。 活动三: 互动平台 教师:刚才我们在语海拾贝中积累了不少描写人物神态、心理、情感的词语,接下来我们要与郝思、于蓝一起走进互动平台,共同探讨你印象最深的外貌描写。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对话(可同伴分角色对读、自由读),读通顺。 2、说说你在对话中懂得了什么。 3、把你读到过的课内外关于人物外貌描写的优秀片断介绍给大家。 日安全提示: 在教室内走廊不得追打,乘车,防火,溺水等注意安全。 教学后记:学生学完后,通过学生的积累,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运用。10月24日 、 1、学生自由读对话,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读了这段话后的收获。

总第41课时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 1、教师: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他告诉我们:“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大文豪莎士比亚也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那你爱读书吗?最近你都读过什么样的书?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书籍的名言警句。 2、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 3、教师导:今天,我们的口语交际的内容就和书籍有关。 (二)明确要求 1、指名读题目,其他人注意倾听。 2、指名反馈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3、教师强调:本次口语交际不仅要把书介绍清楚,还要把自己读书的体会和大家交流。 (三)教师指导 口语交际 1、介绍书的要点:作者、书名、书的主要内容、书的主题思想等。 2、谈谈读书体会。 (四)集体交流 1、教师启发思考:你们准备向同学们推荐什么书?怎样推荐才能使大家想读,爱读? 2、小组内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书,教师巡视指导。 3、向本组以外的好朋友推荐自己喜欢的书。 4、小组推荐代表上讲台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书。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优秀品质,但是很多同学常抱怨自己没有时间读书。这是不应该的。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老师希望你们能够挤出时间来多读有益的书籍。 (六)布置作业 向你的小伙伴或家人推荐自己喜欢的书。 日安全提示: 在教室内走廊不得追打,乘车,防火,溺水等注意安全。 教学后记:个别孩子读的课外书不多,发言也不是很大胆。10月25日 总第42课时第三课时 (一)谈话,丰富素材 1、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崇拜的人,有的崇拜现实生活中的人,有的崇拜文学作品中的人,有的崇拜影视中的人。你们崇拜谁呢? 2、学生说一说。 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令自己崇拜的人。 (二)读题,明确要求 1、指名读题目,其他学生思考本次习作的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归纳。 (1)内容:自己崇拜的一个人。 习作百花园 (2)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挚。 (3)注意运用外貌描写。 (4)写完后读给好朋友听,并认真修改。 (三)指导,学生创作 1、小组互议、交流,说说你准备写哪一个让你崇拜的人,他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崇拜。 2、指名反馈,集体交流。 3、讨论:怎样刻画自己所崇拜的人物呢? 4、集体反馈,教师归纳总结。 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 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第三,适当地流露出自己的崇拜之情。 5、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四)赏析,修改习作 1、教师启发谈话: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的习作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你有信心把自己的习作初稿修改得更完美些吗? 2、学生自改习作。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3、同桌或分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与对方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4、指名读改后的习作,集体评议。 (五)布置作业 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家长听,听听家长的意见再修改。 (六)课堂作业设计 习作。 崇拜和佩服是有区别的。请你以“真令我佩服”为题目,写一篇写人的习作。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写出自己佩服的原因; 日安全提示: 在教室内走廊不得追打,乘车,防火,溺水等注意安全。 教学后记:本次作文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这方面孩子完成较差。10月25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9u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