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文化概况

更新时间:2024-07-07 14: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巩 义 文 化

巩义南依中岳嵩山,北濒黄河天堑,东临虎牢关,西据黑石关,南有轩辕关,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代著名的虎牢之战、兴洛仓之战,近代军阀 胡、憨之战,均发生于此。在现代战争中,仍起着东护省会郑州,西卫重镇洛阳的作用。秦时置县,因“山河四塞,巩固不拔”得名巩县。

巩义自秦朝置县始绵延炳焕两千多年,尽管作为历代王朝的一个细胞微不足道,但由于区域位置的优越和自然环境的特殊,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注定要在这里发生,一批批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人物就会从这里走出。历史上有数百部经典记载着巩义几千年来的沧桑变化。巩义大地上先民留下来的遗物、遗址,见证着几千年来的风雨坎坷。百姓中世代相传,活灵活现的风物传说,如口如碑,铭载着几千年巩义历史的厚重和辉煌。我们说洛汭是河洛文化之根,巩义是河洛文化之源,河洛文化是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决不是姑妄言之,决不是主观臆断,而是经过反复查证,反复考证,反复论证的科学论断。《史话巩义》书稿交到中州古籍出版社之后,责任编辑历时八个月反复校正,反复订正,反复修正,是认真负责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认知巩义历史文化,这里从五个方面粗略解读一下此书的文化内涵和史料价值。

一、千姿百态钟灵毓秀的家园

巩义这片山水,这是几千年来巩义历史文化发生、发展、演变和繁荣的舞台,是我们的庭院。不知道这些就不会深刻理解它的真正

价值,就不会体味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抚育之情。要创新文化巩义,不了解这些就无法在这个风雨洗礼了几千年的庭院里写出更新更美的文字,画出更新更美的画图。我们把这个家概括为八个字:“千姿百态,钟灵毓秀。”“千姿百态”是说它阿娜多姿的地貌和复杂奇特的构造。“钟灵毓秀”是说这里汇集了自然界的灵气和秀美。 我们这个家有山有水、有岭有原、有川有谷、有滩有涂,大自然是如何别出心裁地构建它的,造物主是如何用鬼斧神工装点它的?山、水、岭、原、川、谷为什么能如此和谐壮丽,不论是当代的巩义人,或是未来的巩义人都应该明白。

巩义的山分嵩山、五指岭、邙山三大山系。 第一个山系是嵩山。嵩山,峻极于天。分太室山、少室山。太室山百分之七十的山体在巩义境内。嵩山山脉曲折绵延,高低错落,在这里又分成了四座山:一曰轘辕山。位居巩义西南李家窑村东南。“轘辕早行雾中游”是她的自然景观。轘辕关是汉代设置的八关之一,她是古都洛阳通往东南的险关要道。传说此关为大禹治水时所开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山腰上有两千多年前汉朝修的古道,古道顽石上深深的雕凿痕迹印证着历史的坎坷斑斓;有一千多年前唐朝修建的通衢,山谷中还流淌着当年修路者的辛苦汗水;有民国新开的十八盘,曲曲折折,记录着人们上上下下艰难行走的辛酸。更有20世纪80年代修的207国道,宽阔平稳,车辆穿梭而行,展示了轘辕古道的新颜。四条不同时代的国道,相互叠压,相互重复,曲曲弯弯,历史的车轮走了两千多年。

二曰太室山。在巩义王窑、墓坡、公川一带。汉武帝游中岳,武则天封中岳,即此山。在巩义境内的十二峰险峻奇秀。玉柱、玉女、玉人,会仙等峰群仙云集,传说着玉皇大帝的故事。天门、天池、娘娘床、挤掉孩儿、空心石、三醉石等名胜,古往今来招徕着众多游客。幽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是封建王爷贵族脱俗避暑的选择。

嵩山北坡卧龙峰,至今还留存着北魏京兆王元太兴的坟墓。元太兴身居王位,却厌恶宫中权力斗争之残酷,毅然遁入空门,连上十道表章才被恩准。京兆王上嵩山卧龙峰出家由太子陪送,从洛阳出发,路经巩义的鲁庄、西村,当车驾走到汉果园时前面无路可走,在这停车换马,把“汉果园”改为“车辇园”即今日西村镇的车园村。又前行数里,王爷、太子口渴难耐,便在石崖下的山泉中取水饮用,甘甜无比,即命在泉畔建“圣水亭”,就是今天的圣水村。京兆王在卧龙峰出家五、六年,北魏太和二年(498)卒,死后就葬在卧龙峰巅。墓坡之名由此而来。京兆王丢弃荣华富贵,抛弃政治烦恼,甘与松涛为伴,山色作陪,也算得上豁然开朗,阴谋福聚了。

三曰:讲山。西起牛角沟,经羊鼻梁、姜背枣、羊角沟、韵沟、公川、窖粮坑到涉村的郭峪,群峰攒秀,如聚众讲经,故名讲山。这里山连山,山叠山,森林茂密,隐翳蔽日,悬泉瀑布,飞流其间,登上山巅使你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四曰:白云山。堤东村之南,因山上不断升腾起絮状白云得名。白云山又名舜山,当地群众念为“树山”。传说舜帝在河洛继尧发展生产关心百姓,深得百姓爱戴。驾崩后,舜及四位辅佐大臣稷契、伯

益、皋陶均葬于此。辅佐大臣的墓地围绕舜帝而建,中曰舜山,四周

为东西南北四大诸侯。鲁庄东西南北四侯村应源于此时。 第二个山系:五指岭。五指岭山系位踞市东南,高插云天,虽不及嵩高峻极,但山寨林立,逶迤磅礴。自巩密关上修建长城始,历朝历代均为兵家必争之地。且山势如坐、如卧、如立、如飞,形态各异。五指岭山系有五座山。

一曰:五指岭:海拔1215.9米。五指岭名字的由来,一种说法是因为“金鸡报晓五县知”,此地为巩义、荥阳、登封、新密、汜水五县交界处,登上山巅可俯视五县风光,极目千里。一种说是五指岭酷似神仙五个手指高插云天,自诩位居天中。山南断崖千尺,惊险无比。山北峡谷纵横,林木茂密。五指岭盛产金银花,花开季节,金灿灿银闪闪,一簇簇、一片片、不论远观或近看都使人赏心悦目,采摘

下来泡入水中,朵朵直立不沉,茶味香甜,古时多被作为贡品。

二曰:老庙山。老庙山名字的由来由三种版本。每种版本都使人品味着浓浓的、甜甜的山水文化。一叫玉仙圣母庙。传说玉仙圣母恩泽人民,教人纺织做衣,有穿有戴,保佑人民子孙满堂全家幸福。后人感念玉仙圣母恩德,在山中建庙奉祀,年深久远,故曰老庙,山因庙得名,叫老庙山。二叫赵封山。相传当年这里茶树满坡,郁郁葱葱。每当清明前后满山鹅黄翠绿,采摘下来,在茶店加工,送入宫中龙心大悦,传旨皇封,赵封山、茶店由此得名。三叫浮戏山,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此山“烟霞弥漫,万顷茫然。峰峦尽露其巅,烟移峰动,如众鸟浮水而戏”,故名浮戏山。并惊叹为“天下奇观”。历史上是迁

客骚人、社会名流向往及游览的胜地。

三曰青龙山。位于后寺河两侧,在盘龙山以北,南山口以南。青龙山从古代的高僧至圣到如今的专家学者都认为有四大特点:一是无与伦比的汉代“释源”“祖庭”的地位;二是富含禅意的佛性山林;三是独具特色的地质构造;四是丰富多彩的原生态自然环境。这里的五十三峰,峰峰有名,峰峰有仙,世人莫不仰之。有人说明代吴承恩受这里幽静环境的熏陶而产生灵感创作了警世之作《西游记》,也不无道理。

四曰,伏山,又名夫人山。位于小关镇北,水道口至张庄一带。明嘉靖《巩县志》记载“夫人山在县东南三十里,汉光武帝(刘秀)经此纳左夫人,后左夫人终于此山”故名。这里千百年来承传着一个凄凉而悲怆的故事,悼念着左夫人的高风亮节。

五曰:横岭,即位于河洛镇官殿一带,因卧如长虹,隆如牛脊,又名老犍脊。这里一百年前曾是东西官道,军事重地。史册记载着这里曾发生的三件要事。一是隋末唐初,李密在此巧埋伏兵,阻挡了虎牢关裴仁基西进。二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德宗及慈禧太后由西安回銮北京时路过此地,地方官员曾修行宫接驾,故名官殿。三是在山南明月坡,座落着清道光年间武状元牛凤山,同治年间乙丑科进士金殿传胪牛瑄的故居。牛状元府虽历经战乱,已成颓垣残垒,但依山傍水,向阳聚气,气势险要,仍不失当年雄姿。第三是邙岭山系,邙山在巩义境内自康店镇董柏坡起沿黄河南向东延伸到河洛交汇处。邙山两面临水,阴阳和谐,历来得将相王侯、达官贵族垂青。商

铭心,山西洪洞大槐树成为迁民的统一故乡。从洪武元年到二十四年原来人口不过万的巩县已有3124户20730人,人口增加一半多,这次迁民功不可没。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际遇、王升。明朝末年统治者政治腐败,王权岌岌可危,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间巩县有两个起义领袖。一是鲁庄李家窑村李际遇。1640年在登封唐庄北尖山聚众起义,队伍发展到几万人,占领了河南中西部20多个县。王升,小关镇杜沟村人,家徒四壁,与李际遇是患难之交。李际遇在登封起义不久,王升在家乡杜沟杜家祠堂召集苦难弟兄先杀掉自己为富不仁的舅舅曹泰芝率众起义。在新中镇冷沟寨安营扎寨,劫富济贫,打击官军。队伍扩充到4000多人。两支起义军作战勇敢,给明朝政权以致命打击。明王朝派重兵镇压,王升被内部叛徒杀死。李际遇后被清军招安,因不愿为清朝效力,被清政府斩杀在北京菜市口。还要满门抄斩,李际遇后代,几经辗转逃到辉县南陈马村,易姓姓范。现在南陈马村400多户范姓均是李际遇之后。八十年代修家谱时,他们曾多次到李家窑寻根问祖。

清状元牛凤山父子。官店村一个极为偏僻的小山沟里,父亲牛凤山于清朝道光年间癸巳科(1833年)中武状元,晚年得四世一品封赠。其子牛瑄同治四年(1865)考中已丑科进士,他父子虽然入朝为官,但不忘报效桑梓。咸丰三年,黄河暴涨,黄河滩土地被淹,庄稼颗粒无收。牛凤山联合十八名秀才上奏为民请命,后得咸丰皇帝御批,征收税免,以助百姓休养生息。巩县、偃师、温县百姓深感其高义,

立碑以颂其德。现石碑仍矗立在牛状元府。光绪三年(1877年)巩县大旱,邑中人相食。牛瑄为拯救饥民亲赴江苏筹粮。筹到粮食后率船队北归,因天气酷热,沿途劳顿,不幸染上时疫,卒于途中,感动天地。牛瑄善书法,独创一体,名扬河洛。康百万庄园中镇园之宝《留

馀》匾就是牛瑄手笔,全文158个字写得扬扬洒洒,卓然不群。 惊世骇俗《大劫文》。大峪沟海上桥村竖立着一通清光绪六年岁次庚辰十二月立的《大劫文》碑,真实地纪录了从光绪元年到光绪六年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四省,尤其是巩县因五年大旱饥民垂死挣扎,吃糠、咽菜、食土、吞草、父啖子肉,妻抛夫肠,死者相藉,尸横野场,人性扭曲,败坏伦常的悲惨景象,字里行间流淌着饥民的血和泪,记录着冤魂的呼号。当今年轻人难以置信,但却实是真切切的事实。

这通碑是一部惊世骇俗的教科书,是荒年世象穿心透肺的一面镜子。 奇人田净意及医学著作:清道光十七年,大峪沟海上桥村奇人田净意,窮其一生为民治病,尤以治疗小儿病及妇女病药到病除。大峪沟一带群众尊称其是“神先”,他总结毕生经验写成《瘟疫安怀集》、《育婴集》。书一问世,上门求购者络绎不绝。“医葩奇香三千里,阆苑陈墨

自此传”,当代小儿科、妇科的医生们至今仍将此书作为重要经典。 《新刻六世集金妆录》:清光绪三十二年(1096)夹津口申沟村艺人张学道总结前五世泥塑、彩绘的实践经验,对泥塑、彩绘过程中选土、立架、堆塑、调油、着色、錾金、装裱等工艺刻版215块,装印成书,即《新刻六世集金妆录》。一百多年过去了,虽几经战乱,张氏后代

深知其珍贵价值,刻板保存完好,是一部难得的传统泥塑彩绘经典。

辛亥革命四烈士。1910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全国各地风起云涌。河南同盟会积极响应,在开封举行武装起义,起义领导人中有三位巩义人。敢死队总队长王天杰,站街镇北瑶湾人;敢死队队长李鸿绪,孝义镇人;民军总招待崔德聚,孝义白沙村人,因起义未成,壮烈牺牲;北山口镇闫作霖率学生起义,被袁世凯暗杀于开封。四烈士纪念碑矗立在开封禹王台陵园,烈士的英灵长眠在禹王台的白松树林中,四烈士的壮举已载入史册,是巩义人民的光荣。

兄弟省长刘镇华、刘茂恩。几乎为巩义人妇幼皆知的“兄省长弟省长兄弟省长”的刘镇华、刘茂恩是河洛镇神堤村人。他们的是非功过自有历史评论。一位史学专家曾说过,历史本来就是功绩和罪过的混合,文明和愚昧的集结,作为纷乱民国时期的名人我们在书中也作了如实介绍。

人民艺术家常香玉。人民艺术家常香玉大师,河洛镇董沟村人。少年家贫如洗,随父走村串乡学戏,受尽苦难折磨,独创常派艺术。《花木兰》、《白蛇传》、《大祭桩》、《拷红》代表着常派艺术的鼎高水平。常香玉大师“艺比天大”的执着追求,“让人民高兴”的崇高理想,一招一式,一字一腔的严格要求,深入战地、工厂、农村为人民义演的深情厚意,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常派艺术,创造了我国戏曲史的辉煌。常香玉被国务院命名的“人民艺术家”,在全中国是开天劈地第一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常香玉可与杜甫齐名,与杜甫同辉。一千多年前诗圣杜甫让现在的我们感到骄傲,可以肯定一千多年以后常香玉大师会使我们的子孙感到自豪。

我国军工史上的丰碑巩县兵工厂。民国六年(1912年)袁世凯窃踞大总统宝座,为巩固统治,派人到巩县孝义考察选址建兵工厂。兵工厂占地1449.6亩,员工4000多人。是当时全国四大兵工厂之一,兵工分厂是我国第一个化学武器厂,占地308亩,员工900人,警卫300人。袁世凯倒台后,北洋军阀吴佩孚,岳维俊、张学良、冯玉祥、韩复渠先后掌控兵工厂。1933年、1934年,蒋介石携宋美玲两次莅临视察。兵工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优秀人才,生产先进武器20多种,七九步枪、俄式机关枪、八二迫击炮,七五子母弹,在抗日战争中打击日寇发挥了巨大威力。后被日军炸成一片废墟。兵工厂南迁到湖南湘西辰溪,兵工分厂迁到四川泸州。兵工厂留守何汉忱建的遗爱小学、遗爱中学,培养一批人才,兵工厂南迁留下一大批技术工人,为我市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纵观四千年历史文化,我们之所以说河洛文化博大精深,是因为她包含着远古文化、帝王文化、农业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圣贤文化、宗教文化、医学文化、诗文文化、民俗文化、戏曲文化。林林总总,熠熠生辉,这里有物质文化,也有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文象,非物质文化是文脉,文无象不生,文无脉不传,文无象无根,文无脉无魂。文象文脉互为根本,“文脉一心传万代,千古不绝是真魂,”我们的河洛文化万代相传,生生不息,千古不绝,就是因为河洛文化有真魂。

四、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由于洛汭地区的根源性、包容性、原则性,在原始河洛文化的基础上,佛教始传于此,道教产生于此,儒教繁荣于此。儒佛道在洛汭三教归一、混元一体,与河洛文化水乳交融,光大升华,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佛教始传于此。东汉明帝时,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洛阳鸿胪寺翻译了《四十二章经》之后,经明帝恩准到巩县青龙山选址建寺。他们“躬荷畚箕,亲执斧斤,诛茅斩茨,辟云构烟而成寺”。慈云寺与少林共祖,白马同乡,应称为中国“释源”、“祖庭”。唐贞观19年(645)唐玄奘西天取经回来,曾奉旨重修慈云寺,并“开演大法,广度迷津”。慈云寺现有碑刻都很珍贵。所存《慈云寺五十三峰圣境之图》碑、《释迦如来双迹灵相图》碑为国内独有。

千年古刹石窟寺、虽然晚于慈云寺,但也有1500年历史。石窟寺是皇家寺院,北魏孝文帝、宣武帝五十年间极尽荣耀。石窟寺石雕中佛、菩萨,庄严肃穆,飞天生动洒脱,神王怪兽面目狰狞,伎乐人神态贯注,尤其是帝后礼佛图,再现了帝后礼佛的宏大场面,声势威风,阵容严正。帝王对佛祖的虔诚、信仰、崇敬之心,雕刻得淋漓尽致,堪称警世绝品。

石窟寺院内刻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诸夫子巩游赋》碑。诸正达安徽安庆怀宁人,应巩县县令多时琦之邀来石窟寺任教。闲暇之余游览巩县名山大川,参观了文物古迹,询问了名人轶事,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写下了让人拍案叫绝的《巩游赋》。原文及译文一并选 入《史话巩义》中。可以说近三百年来,对巩义历史如此娴熟,对巩

义地理如此崇拜,对巩义山水如此陶醉,对巩义文化如此钟情的,诸正达先生应是第一人。但愿能看到21世纪的《巩游赋》。 继石窟寺之后巩县大大小小的寺院相继而建,福昌寺、白云寺、竹林寺、罗汉寺、灵山寺、清凉寺、青龙禅寺等等遍布全县各地,可见人们对善良、圣洁、福祉的祈求。

道教产生于此。东汉张道陵在浮戏山学道、修道、传道,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晋代寇谦之在浮戏山修道56年,创立了新天师道,形成以老庙为中心的道场。随着道教在封建王朝中地位的提高,也因为道教的最高境界是“仙”,玉仙圣母庙很自然成了道教恩泽、百姓崇拜的圣地。

老庙山原来就有的三月三庙会被赋于了新的内容。每年三月,附近十多个县,366道大水几万人进山朝圣。老庙山人山人海。从三月初一到三月十五日天天都是盛大节日。道教文化与人民祈盼的风调雨顺、子孙满堂、吉祥安康融入了一起。

儒教繁荣于此。孔子是儒教祖师。巩县米河双楼村程子华是孔子知交,是程婴嫡孙。拒绝赵王(赵简子)的邀请,不愿做官,便回到双楼石臼泉老家聚众讲学。史书记载,孔子与程子华相遇,两人一见如故,便“倾盖而顾,相语终日”,二人从“河图”“洛书”到“伏羲八卦”“太极”整整谈了一天。孔子受益匪浅,临别时孔子不仅赠送了礼品还无限感慨地说程子华“天下贤士也”。而后程子华的弟子们,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都传承发展繁荣着《子华子》的学说。北宋理学的创始人程颐、程颢兄弟,就是程子华的后代裔孙。儒、佛、

道三教归一,在洛汭时时有创新,有发现,有前进,创造出不少辉煌。 述说河洛文化辉煌首先要推举的是以康百万为代表的豫商文化。康家从明朝迁巩,到清初发迹,以后传承了200多年共八代人,靠的是文脉。康家现有很多碑刻、楹联、匾额,彰显着康家“修身、齐家”的文化,但最有价值作为灵魂的是《留馀》匾额,“留有馀,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馀,不尽之禄以还朝庭,留有馀,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馀,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留馀》是指为人做事、看钱看物、对人对已、为国为民都要留有馀地,适时适度,不过不及。“不尽之巧以还造化”是指大自然赋于你的才华、智慧、技艺、资源、环境不能用尽要回归自然,以求人与资源,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和谐平衡。“不尽之禄以还朝庭”,是指皇帝(国家)给的奉禄不能挥霍,要历行节俭,十分珍惜。国家需要时(如战争、旱灾、水灾、虫灾、病灾)要报效国家。“不尽之财以还百姓”是指不论你拥有多少财富都是社会给予的,人民给予的,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之于社会回报给社会。“不尽之福以还子孙”,指大自然赋予的、社会创造的、自己奋斗的、自己应当享用的,都不应用尽,要留给子孙,让子孙传承,继续发展,把社会推向前进。《留馀》从哲学的角度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升华到相当的高度。豫商与晋商、徽商的不同之处是晋商主要讲“汇通天下”,重钱不重官,以求更大财力。徽商重利亦

重官,以求更大的实力。豫商则亦农亦商,以求社会价值最大化。 研究豫商不能忽略与康家一河之隔的《三田故里》孝义。明代冯梦龙的小说《醒世恒言》中“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一章所记述的田真、田

广、田庆三兄弟哭活紫荆树的故事就发生在孝义。田氏三兄弟不听祖训,泯灭情义,折荆分家。紫荆有义,知而枯萎,三兄弟自愧人不如树,分而又合,讲亲情、讲诚信,紫荆树死而复生,枝繁叶茂。“孝义”镇由此而得名。且作为信仰,作为追求,作为伦理道德,人人遵从奉为人格,代代相传。孝是根本,义是原则。在商业经营中“以义当先,义中取利”。到20世纪初孝义镇含有义字商号就有30多家。“义兴堂”、“义成堂”、“义生永”、“义立存”等,把诚信渗透到生产、生活、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经济社会都获得健康发展,过去的孝义

村成了河洛名镇。讲诚信、讲情义也是豫商文化的重要组成。 研究豫商文化更应研究古都重镇回郭镇。回郭镇的瓦盆生产始于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承传了先人的设备,沿用先人的技术,采取本地的黏土,清易镇、柏漫、南罗、北罗瓦盆窑村村都有,几乎家家都会制作瓦盆、瓦罐、瓦碗、瓦瓮,品种多,用途广,工艺细,质量高。清易镇从事瓦盆生产的工匠群体庞大,且有一部分人携家带口到陕西、甘肃,生产瓦盆、传授技术,有的在那里安家落户,继承发展了几千年。明朝后期民族工业开始萌动,清康乾盛世已有不小的规模。清末回郭镇崛起了新的产业霜糖。引进技术,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共有54个生产厂家,每年销售几十万斤,远销湖南、广州,换回白银近万两,霜糖市场相当热闹。随着经济的发展,几个头脑精明的人不安于瓦盆、霜糖生产了,开始发展手工纺织业、手工纺线、手工织布、手工织腿带、腰带、布袋。1908年李显白先生开办乙种工业学校,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材,从上海引进设备,引进技术,手工纺织发

展到机械纺织,带动周边棉花加工,纺线生产,棉花、棉布市场轰轰烈烈,民族工业走向新阶段。纺织行业取代霜糖,成为了新的支柱产业,兴旺发展了二、三十年。

民国初年,回郭镇已有杨村、苏村、张船等四大码头,货运船只1000多艘,棉花、布匹、药材、煤炭、霜糖、瓦盆八大市场,商户200多家,成为远近闻名的商埠。

1928年,受上海市场的影响回郭镇人发展卷烟,开始家家户户手工制作,借用上海品牌销售。而后发展成机械制作且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历时30多年,鼎盛时达百余家,日产320大箱,产值1700万元,有“小上海”之美誉。1949年建国伊始,回郭镇商会向上争取自筹资金建了回郭镇火车站,自己集资建了自备电厂,民族工业如虎添翼。工商税收总额一度占郑州市90%,全省60%,发展模式曾作为民族工商业发展的范例写入大学教材。审视回郭镇工业发展历程,我们深深感受到“不安于现状,不安分守己,永恒创新,争强抢先”是回郭镇商业文化的灵魂。

河洛文化中豫商文化包括康百万家的《留馀》理念,包括孝义的

诚信,包括回郭镇的永恒创新,无愧于至真、至善、至美的美誉。 河洛文化的真善美,还表现在她强烈的魅力,强大的辐射力,深深的影响力。河洛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由于她的厚重,由于她始终处于先进文化的地位,对周围的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三秦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甚至徽商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单就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徽商发祥地徽州有两个世界文化遗产村:西

递、宏村,它们在介绍其发展历史时明明白白地说,东晋末年,中原战争频仍,社会动荡不安,为避战乱,中原一些名门大户、巨商富贾、扶老携幼,带着自己的家产,带着中原文化包括河洛文化举家迁到这里,在这里为商为官,继续发展,所以徽商的辉煌中就有河洛文化的文脉。

五、河洛文化传承创新任重而道远

我们整合、疏理巩义历史文化是让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价值,感悟历史文化真谛,传承历史文化的真魂。古遗址、古遗产、古文物、古民俗、历史人物等文化遗产就是我们的品牌和个性,就是催生先进文化的肥壤沃土,就是创造新文化的“基因”。因为任何先进文化都不是凭空创造的,它的繁荣和发展是以老祖宗创造的文化遗产作为基础,根深才能叶茂,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苗。

巩义历史文化遗存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而且时间愈久愈加珍贵。对文化遗产,国家的要求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因此,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我们的任务很重。我们老祖宗留给的遗产多数仍然存在,但也有一些风剥雨蚀成了残垣断壁,如汉代铁生沟冶铁遗址,已找不到任何遗存。更有一些曾创造辉煌、光照史册的已荡然无存,如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巩县窑”。隋唐时黄冶河十里窑场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工业园区,青瓷、白瓷、唐三彩、绞胎瓷、青花瓷的演变过程是一部完整的中国陶器发展史。巩县窑烧制的陶瓷通过海、陆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亚和南亚各国。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博物馆、印尼博物馆,特别是日本很多研究机

构都保存着巩县生产的珍贵陶瓷。最早就已对外开放。这个遗址最有资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然而如此珍贵的遗址现在已变成现代化村 庄,窑址已尘封大地,实在遗憾。还有兴洛仓,所有史书都记载,兴洛仓建于606年,建在巩县老城东南丘陵上,占地20多平方公里。共3000窖,每窖装粮8000担,总仓容33.6亿斤,是世界最大的粮仓,一千多年来无人置疑。但至今仍没找到。古今瞩目的“天下粮仓”只能沉睡在经典著作里,尘封在站街镇东部的黄土丘陵中。还有更多,保护抢救的任务十分繁重。

文化创新、文化跨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课题。原省政协主席范钦臣同志提出的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经济文化一体化就是科学发展观对创新文化的要求,这个要求很高,但很符合巩义实际。文化经济化不是文化商品化,经济文化化也不是经济标签化。文化是精神,经济是基础,经济是载体,文化是灵魂,无经济不生,无文化不传,无经济无根,无文化无魂,文而化之,化而文之,互为其根,互为其本。如何促进文化经济和谐发展、实现文化经济共同跨越。更多的理论,知之甚少,创新实践已力不从心,在对已经开发保护的基

础上提出以下建议,于钟情于巩义历史文化的社会各界有志之士。 一是千古绝唱《洛神赋》仅仅珍藏在经典中,知道的人越来越少,如何打造《洛神赋》的仙境,以提高巩义境内洛河的品位,可作为一个课题,能否恢复《洛神庙》,然后在曹植写《洛神赋》的稍柴、益家窝一带建一牌坊,把《洛神赋》镂刻于上,堪为当今杰作,前往拜谒者会络绎不绝,然后在洛河上开僻“洛水泛舟”项目,演绎洛神故事,

会愈加珍贵。

二是杜甫故里因杜甫而厚重,杜甫因杜诗而著名。如能在杜甫故里建一杜甫诗塔,请书法名家书丹,把杜甫一生创作的一千多首诗全刻其上,不但杜甫故里增光添彩,此诗塔及诗塔的建筑者将与杜甫齐名,与杜诗同辉,世代相传,千古不朽。杜甫诗塔是物质文化也是非物质文化,文象文脉融为一体。

三是恢复“巩县窑”十里窑场。发掘修复窑址,或修建陶瓷博物馆,再现当年辉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绝对会是一鸣惊人的。

四是钻探寻找兴洛仓遗址,以展现这一世界奇迹的辉煌。 五是建设文化强市、文化名市正当其时。巩义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市,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都很繁荣。历史文化在全民中传承,现在文化在全民中普及,当代文化在全民中创新。生态文化在青山绿水中勃发,红色文化在根据地熠熠生辉。春节灯展,宋陵公园观灯者人山人海,市区、乡镇文艺汇演万人载歌载舞,书画展览参观者络绎不绝,外出旅游成了多数农民的娱乐选择,走亲访友、婚丧嫁娶赋于崭新内容,就连传统的庙会,农民朋友都要自编自演娱乐一番,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见增长。工厂、商店、机关、学校,讲演比赛、歌咏比赛、诗歌朗诵、戏曲学唱、书法展览、文化才艺表演成为职工学习生活的重要组织部分,企业、机关文化与时俱进。杜甫故里正在修复;“释源租庭”慈云寺面目一新;浮戏山道教文化、生态文化相映成趣;千年古刹石窟寺申遗在即;康百万庄园记载的豫商文化挖掘整理成果喜

人;千年宋陵更展新姿;伏羲“八卦台”、隋唐“洛口仓”、“巩县窑”等等文化资源的整合日臻完善。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创建文化巩义正当其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9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