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4-01-09 12: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简答:

1、什么是教育学?

? 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教育学意为教仆)

? 教育学的概念(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 教育学研究的对对象:(教育现象、教育规律)

2、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① ② ③ ④

前教育学阶段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 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3、简析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2)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

① 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专业结构和类别结构 ② 劳动技术结构制约着教育类别和教育程度 ③ 地区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布局

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 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

1)教育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 重要手段

2)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3)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4、人的发展的规律主要有哪些?对教育工作有何要求?

? ? ? ? ?

顺序性(循序渐进) 阶段性(分阶段性)

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时间取得最好的效果) 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互补性(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5、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它们分别在人的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 ? ? ?

遗传素质(遗传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物质前提,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环境(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但不决定人的发展)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实践活动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因素)

① 定义: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的标准和规格要求。 ② 教育目的:总得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最高理想的体现,终极性。

6、什么是教育目的?

7、教育方针包括哪三方面内容,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目的是什么?

方针内容:教育的性质、教育的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 教育目的:

1)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指明教育的性质)

1

2)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的教育目的)

8、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哪几方面?五育之间的关系如何?

德智体美劳。

关系:1)一方面各育之间是相对独立的;

2)另一方面五育之间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 9、素质教育的内涵有哪些?(一综、两全、两重、两特)

① 提高民族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宗旨 ② 面向全体学生 ③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重点 ⑤ 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⑥ 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

10、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有哪些?

教育价值观、内容、方法、评价不同

11、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

1) 复杂性和独特的创造性 2) 示范性

3) 过程的长期性和效果的稳定性

12、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① ② ③ ④

学生是主体性的人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是个性化的人

13、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具备哪些特征?)

? 民主平等、爱生尊师、心理相容、教学相长

14、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

(一)文化素质 1) 本体性知识,分两类:一是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二是相关的其它学科的知识 2) 条件性知识,即教师具备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知识及各科教材教法 3) 实践性知识,即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二)教育能力 1) 实践能力

① 语言表达能力:准确、教育性、艺术性

② 教学实践能力:备、讲、辅、批、考、评课与总结

③ 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了解研究学生、组织培养班集体,个别教育,协调各方面教育的力量、计划和总结

1) 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 2) 教育科研能力 (三)职业道德素质 1) 爱国守法

2

2) 3) 4) 5) 6)

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与时俱进、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师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四)身心素质 心理素质:

1) 轻松愉快的心境 2) 昂扬振奋的精神 3) 宁静幽默的情绪 4) 豁达开朗的心胸 5) 坚韧不拔的毅力

15、新课改有哪些创新?

?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 ② 过程与方法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① ② ③ ④ ⑤

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各种基本能力

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知识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17、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

?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18、中小学常用的原则有哪些?

1) 2) 3) 4)

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出依据: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① 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②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③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④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1) 系统性原则 2) 因材施教原则 3) 巩固性原则 3) 量力性原则

19、历史上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

? 个别教学制、分组教学、班级授课制、道尔顿制、特朗普制

20、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3

? 1) 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演示法5)参观法6)练习法7)实验法8)自学法 21、教学工作的实施由哪五个环节构成?

?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考核

22、一节 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理念科学2)目标明确3)内容正确4) 方法适当 5) 组织得当 6) 积极性高7)效果优秀

23、什么是学习风格,简述其分类,怎样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进行学?

什么是:是学习者持续一贯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 分类:按认知因素分为:a.知觉风格(场独立型、场依存型)b.解决问题风格 按情意因素分为:a.内控与外控 b.焦虑的划分 综合的分类:

怎样进行学习:1)匹配策略 2)有意失配策略

24、什么是学习内容分析?简述教师应怎样进行教材内容分析。(总体思路与分析方法)

分析含义:依据总的教学目标,去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揭示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 教师怎样:大——小 册——单元——课时

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 25、简述布鲁(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第一个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认识领域:识记、领会、运用、分析、总和、评价

教学目标:知觉、准备、反应、自动化、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 情感领域: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个性化 意义:

使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能全面、更快而准确的确定各目标水平与相应的行为,为科学测量和评价教学结果提供了依据。

解释:

1、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的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德国最早实行义务教育)。

3、学制: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

4、课程 :

? (广义):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学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它包括教

学科目(学科)和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 (狭义):特指某一学科

5、课程标准: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6、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7、班级授课制:它是把学生按年龄、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级,由教师根据教

4

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 8、教学目标:对学习者预期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描述。主体是学生。 目标:明确、具体、可测

9、教学策略: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模式、方法、组织形式及媒体等因素的总和。

10、先行组织者模式(或策略):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

选择:

1、教育学产生的标志是哪本著作的出版( A ),被公认为“科学教育学”的是哪本著作( B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凯洛夫的《教育学》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古代教育具有 ( C )

A、阶级性 B、等级性 C、脱离生产劳动 D、形式简单 3、学校产生于(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是(D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5、最早提出终身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 C ) A、杜威 B、斯宾塞 C、保罗?朗格朗 D、孟禄

5

? 教育学分科(培根)、绅士教育(洛克) 、自然教育 (卢梭)、要素教育( 裴斯泰洛齐)

现代教育之父(赫尔巴特)、教育即生活(杜威)

填空:

1、成书于战国后期的(学礼)是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看成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2、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机构)。

3、西方奴隶社会教育以(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为代表;西方封建社会的教育主要是( )和( )。

3.关于教育起源的问题,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主要有(生物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和 (劳动起源论)等。

4、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确立的是(壬戌学制)。

5、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可分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6、学制主要分为(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型 )三种类型。

7.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现新课程内容的文本材料主要有(课程计划)、(课程课程标准)和(教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实行(国家)、(学校) 和(地方)三级课程管理。 8、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9、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0、奥苏贝尔所说的三个主要的认知结构变量是指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分辨性)和(稳固性)。 11、奥苏贝尔认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主要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其中(认知内驱力)是内部动机;(附属内驱力)在儿童早期最突出。 12、加涅把学习结果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13、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有:行为目标法、内外结合的方法、表现性目标

14、行为目标编写的ABCD模式中,ABCD分别是指对象、行为、条件、标准。 15、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根据评价功能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 分析以下教学目标分别使用了哪一种陈述方法 : 1、给学生10个句子,其中包含有20个拼写错误的单词,学习者要划出至少16个拼写错误的单词。(行为目标陈述法)

2、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类比法” 1)用自己的话解释运用类比法的条件

2)在课文中找出运用类比法阐明论点的句子

3)对提供了含有类比法和喻证法的课文,能指出包含了类比法的句子。(内外结合的表述) 3、学生能够认真观看学校组织的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影片,并在小组会上谈自己的观后感。(表现性目标)

6

? 教育学分科(培根)、绅士教育(洛克) 、自然教育 (卢梭)、要素教育( 裴斯泰洛齐)

现代教育之父(赫尔巴特)、教育即生活(杜威)

填空:

1、成书于战国后期的(学礼)是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看成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2、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机构)。

3、西方奴隶社会教育以(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为代表;西方封建社会的教育主要是( )和( )。

3.关于教育起源的问题,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主要有(生物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和 (劳动起源论)等。

4、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确立的是(壬戌学制)。

5、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可分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6、学制主要分为(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型 )三种类型。

7.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现新课程内容的文本材料主要有(课程计划)、(课程课程标准)和(教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实行(国家)、(学校) 和(地方)三级课程管理。 8、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9、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0、奥苏贝尔所说的三个主要的认知结构变量是指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分辨性)和(稳固性)。 11、奥苏贝尔认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主要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其中(认知内驱力)是内部动机;(附属内驱力)在儿童早期最突出。 12、加涅把学习结果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13、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有:行为目标法、内外结合的方法、表现性目标

14、行为目标编写的ABCD模式中,ABCD分别是指对象、行为、条件、标准。 15、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根据评价功能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 分析以下教学目标分别使用了哪一种陈述方法 : 1、给学生10个句子,其中包含有20个拼写错误的单词,学习者要划出至少16个拼写错误的单词。(行为目标陈述法)

2、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类比法” 1)用自己的话解释运用类比法的条件

2)在课文中找出运用类比法阐明论点的句子

3)对提供了含有类比法和喻证法的课文,能指出包含了类比法的句子。(内外结合的表述) 3、学生能够认真观看学校组织的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影片,并在小组会上谈自己的观后感。(表现性目标)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99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