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或断句(练)(含解析)解析

更新时间:2024-01-22 08: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9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或断句——练一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目。

呜呼甚哉!自开平讫于显德,终始五十三年,而天下五代。士之不幸而生其时,欲全其节而不二者,固鲜矣。于此之时,责士以死与必去,则天下为无士矣。然其习俗,遂以苟生不去为当然。至于儒者,以仁义忠信为学,享人之禄,任人之国者,不顾其存亡,皆恬然以苟生为得,非徒不知愧,而反以其得为荣者,可胜数哉!故吾于死事之臣,有所取□。君子.之于人也,乐成其美而不求其备,况死者人之所难乎?吾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人而已。其.初无卓然之节,而终以死人之事者,得十有五人焉,而战没者不得与也。然吾取王清、史彦超者,其有旨哉!其有旨哉!作《死事传》。 .

……

姚洪,本梁之小校□。自董璋为梁将,洪尝事璋,(梁亡)后事唐为指挥使。长兴中,遣洪将千人戍阆州。董璋反,遣人以书招洪,洪得璋书,辄投厕中。后璋兵攻破阆州,执洪,璋曰:“尔为健儿,我遇汝厚,奈何负我邪?”洪骂曰:“老贼!尔昔为李七郎奴,扫马粪,得一脔残炙,感恩不已。今天子用尔为节度使,何苦反邪?吾能为国家死,不能从人奴以生!”璋怒,然镬于前,令壮士十人刲其肉而食,洪至死大骂。明宗闻之泣下,录其二子,而厚恤其家。

……

沈斌,字安时,徐州下邳人也。少为军卒,事梁为拱辰都指挥使。后事唐,从魏王继岌破蜀,平康延孝,□功为虢州刺史,历随、赵等八州刺史。晋开运元年,为祁州刺史。契丹犯塞至于榆林,过祁州,斌以谓契丹深入晋地而归兵羸乏可击,即以州兵邀之。契丹以精骑划门,斌兵多死,城中无备,虏将赵延寿留兵急攻之,延寿招斌降,斌从城上骂延寿曰:“公父子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所为也!”已而城陷,斌自尽,其家属皆没于虏。 .

(选自《新五代史·卷三十三·死事传第二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可胜数哉 .C.其有旨哉 .【答案】D 【解析】

胜:尽,完

乐:以……为乐

B.乐成其美而不求其备 .

D.其家属皆没于虏 .

旨:目的

没:俘虏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3分)

① 故吾于死事之臣,有所取□ ② 姚洪,本梁之小校□

③ 从魏王继岌破蜀,平康延孝,□功为虢州刺史 A.① 也 ②焉 ③于 C.① 者 ②乎 ③其

B.① 焉 ② 也 ③ 以 D.① 之 ② 者 ③ 何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父子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

所为也

B.公父子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

所为也

C.公父子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

所为也

D.公父子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

所为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开平到显德年间,五十三年之间,前后一共经历了五个朝代,在此局势动荡之时,

无法要求士大夫们忠心不变。

B.五代期间,不少读书人虽学得仁义忠信,享受俸禄,协助治理国家,却不在乎国家

的存亡,苟且偷生,不以为耻。

C.董璋曾经是姚洪的手下将领,后董璋降梁,想劝降驻守阆州的姚洪,姚洪不从,董

璋破城抓住姚洪后将其残忍杀害。

D.祁州刺史沈斌率军攻打入侵的契丹军队,因误判敌情,被契丹军队围城,他大骂敌

将,宁死不降,城破后自杀身亡。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 士之不幸而生其时,欲全其节而不二者,固鲜矣。(3分) ② 斌以谓契丹深入晋地而归兵羸乏可击,即以州兵邀之。(4分) (2)姚洪和沈斌都被收录入《死事传》,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3分)

【参考译文】

啊!从(后梁)开平元年一直到(后周)显德七年,前后共计五十三年,而天下已经更迭

经过祁州,沈斌凭(契丹军队的情况)认为契丹军队深入晋国腹地后返回的士卒一定力弱疲惫有可能被击败,马上率领祁州军队半路拦截契丹军队。契丹用精锐的骑兵攻打城门,沈斌的士卒很多战死了,祁州城没有防备,契丹大将赵延寿留下军队猛烈进攻祁州城,赵延寿要招降沈斌,沈斌在城头上骂赵延寿说:“你们父子两人不小心中计落在外族人的手上,却忍心用像牧羊犬般的一群人来残害自己的故国,我沈斌能为国家而牺牲就行了,不能效仿你那样的所作所为!”不久祁州被攻陷,沈斌自杀身亡,他的家人都死在契丹人手中。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广三子,曰当户、椒、敢,皆为郎。当户蚤死,有遗腹子陵。陵字少卿,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武帝以为有广之风。

天汉二年,陵自请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上壮而许之。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以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引兵东南,抵大泽葭苇中,虏从上风纵火,陵亦令军中纵火以自救。南行至山下,单于在南山上,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

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陵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遮虏鄣者相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

久之,上悔陵无救,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节选自《汉书?李陵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壮而许之 壮:赞许。 .B.期至遮虏鄣者相待 期:盼望。 .

C.北首争死敌 北首:面朝北。 ..D.上以迁诬罔 诬罔:欺诈。 ..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

士卒多死/不得行

B.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C.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

士卒多死/不得行

D.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陵年轻时有名气。他擅长骑马射箭,爱护关心他人,谦虚礼让,降低身份结交贤

士;汉武帝认为他有其祖父李广的风度。

B.李陵指挥有方。在敌众我寡的情势下,他沉着冷静,出营对阵,命所有士兵一起射

箭,击退并追击匈奴,杀死匈奴数千人

C.李陵未能死节。李陵率领的军队被围在谷中,损失惨重;他与韩延年率众突围,匈

奴紧追不舍,韩延年战死,李陵投降匈奴。

D.司马迁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虽然被俘,但摧败匈奴的战绩也足以光耀天下;李

陵之所以投降,是相等待机会报效汉朝。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

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B项中“命所有士兵一起射箭”有误,原文中的句子“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由此可知前行后行有分工,后行射箭。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 (2) 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雍正初,为知县。时方修律例,大学士朱轼荐其才,世宗召见,命察赈直隶。乐亭、卢龙两县报饥口不实,华倍增其数。怡贤亲王与朱轼治营田水利,至永平,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王器之。寻授平山知县,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擢真定知府,权按察使。以前在平山发粟事,部议免官,特诏原之。 ..

怡贤亲王奏以华理京南局水利,华度真定城外得泉十八,疏为渠,溉田六百亩,先后营田三百余顷。滏阳河发源磁州,州民欲独擅其利。自春徂秋,闭闸蓄水,下游永年、曲周滴涓不得。时改州归直隶,以便控制。华建议仿唐李泌、明汤绍恩西湖遗规,计板放水,数县争水之端永息。华又以北人不食稻,请发钱买水田穀运通仓,省漕费,民得市稷黍以为食,从之。

调江苏苏州,会清查康熙五十一年以来江苏负课千二百余万,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华固请宽之。巡抚怒曰:“汝敢逆旨耶?”对曰:“华非逆旨,乃遵旨也,上知有积欠,不命严追而命清查,正欲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或在官,或在役,或在民,或应征,或应免,了然分晓,奏请上裁,乃称诏书意。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今请宽三月限,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巡抚从其请,乃尽释狱系千..余人,次第造册请奏。时朝廷亦闻江南清查不善,下诏切责,如华言。 ..

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上意解,命往陕西以知府用。署肃州,佐经略鄂尔泰屯田事,凿通九家窑五山,引水穿渠,溉田万顷。以忤巡抚被劾罢官。乾隆元年,起福州知府,调漳州。颇好长生术,招集方士,习丹家言,复劾罢归。数年卒。

(选自《清史稿·循吏二》,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 形势:河流状况。 ..B.以前在平山发粟事。 以前:从前,以往。 ..C.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 部居:分门别类。 ..

D.次第造册请奏。 次第:依照顺序。 ..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

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B.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

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C.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

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D.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

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华心怀百姓,做事敢于担当。他去检察赈灾事宜,发现乐亭、卢龙两县上报饥荒

人口不实,就增加了一倍的数额;在平山闹灾时,来不及等上级同意,就开仓济民。 B.童华尽职尽责,管理有方。他在治理水利时,把泉水疏通为渠,灌溉了六百亩田地;

采用正确的办法解决民间纷争,因地制宜,节省开支,方便百姓。

C.童华刚直敢言,不媚上官。任职苏州,他反对巡抚附和朝廷强征拖欠赋税的做法,

并极力建议缓期清查,最终巡抚采纳了他的建议。

D.童华不畏权贵,仕途不顺。当受到李卫谗毁时,他敢于为自己辩解,得到世宗理解;

他一生官场数度起伏,晚岁终老田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华固请宽之。(5分)

(2)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5分)

王非常器重他。不久授职平山知县,县邑闹灾荒,不等朝廷答复,就从仓库里拿出七千石粮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8p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