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质学院教学实验楼施工组织设计

更新时间:2023-08-14 07:38: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第1章 编制说明-编制依据 ................................................................................................... 1 第2章 工程概况 ..................................................................................................................... 1 第3章 施工组织部署 ............................................................................................................. 4 第4章 施工进度计划 ............................................................................................................. 8 第5章 施工机械配置 ............................................................................................................. 9 第6章 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 10

第1节 测量定位、垂直度控制及沉降观测 ............................................................... 10 第2节 基础施工 ........................................................................................................... 12 第3节 主体结构施工 ................................................................................................... 15 第4节 装饰工程 ........................................................................................................... 19 第5节 门窗安装门窗安装均采用后塞樘工艺 ........................................................... 23 第6节 屋面工程 ........................................................................................................... 24 第7章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和目标-质量目标及创优计划 ................................................. 24 第8章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 29 第9章 各岗位主要职责 ....................................................................................................... 31 第10章 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措施-安全文明目标 ........................................................... 34 第11章 技术管理制度 ......................................................................................................... 38 第12章 施工合理化建议和降低成本措施 ......................................................................... 45

第1章 编制说明-编制依据

1.1.1 招标文件:某地质学院教学实验大楼工程招标文件及招标答疑文件。 1.1.2 设计图纸:某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施工图。 1.1.3 有关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布的各种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及现行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规程。

2.国家颁发的工程质量、文明施工及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及要求。 1.1.4 本工程所需的主要标准、规范、规程如下: 1.2 指导思想 1.2.1 确保工期

本工程施工工期建设单位要求为400 个日历天,我们拟定为390 个日历天,比建设单位要求的施工工期提前10d。我们将本着重合同、守信用的准则,确保在390 个日历天内完成施工任务。

1.2.2 确保工程质量

该工程的质量目标为确保“省级优良”工程,争创“鲁班奖”工程。我们将围绕该目标,充分发挥技术及装备优势,发扬我单位善创优质的优良传统,严格按照ISO9002 体系的要求执行程序文件,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1.2.3 大力推进技术革新

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这是我们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求发展的战略手段。我们在工程施工中将大力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1.2.4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努力搞好文明施工,创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优秀级项目,为我单位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1.2.5 优质服务

严格遵守合同,在施工过程中积极为建设单位分忧解难,认真履行承包方职责,做好施工配合协调工作,虚心接受建设单位、监理、质监部门及社会各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工程竣工后,认真按要求搞好工程回访、保修及维修服务。

第2章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华东地质学院教学实验楼,位于抚州市文昌区环城西路14 号。结构类型为框

2

架结构,地上10 层,地下1 层。建筑面积为23451.8m,沿口高度为21.60m、36.60m、40.20m。工程概况具体如下:

2.1 建筑简况

该工程平面形状为回字形,平面轴线尺寸为68.7m³60.60m。地下室标高-4.5m 处为生活泵房、消防水池、配电间、泵房消防;地下室标高-3.6m 处为停车场、人防部分的简易洗消、扩散室、集气室、排烟机房、库房、战时生活水箱、除尘滤毒室、进风机房等;一层层高3.6m 处为99 人、75 人、66 人、55 人教室,教师休息室;一层层高4.5m 处为165 人阶梯教室;二层层高3.6m 处为99 人、66 人、55 人、40 人教室、教师休息室,二层层高4.5m 处为165 人阶梯教室;三层层高3.6m 处为99 人、66 人、55 人、40 人教室、教师休息室;三层层高4.5m 处为阶梯教室;四层层高3.6m 处为99 人、66 人、55 人、40 人教室、教师休息室,四层层高4.5m 处为165 人阶梯教室;五层层高3.6m 处为99 人、75 人、66 人、55 人教室,物理实验室、准备室;六层层高3.6m 处为语音室、考试中心阅卷室、物理实验室、准备室;六层层高4.5m 处为165 人阶梯教室;七层层高3.6m 处为系办、资料室、计算机房、资料室、多功能教室、物化实验室、研究生教室、计算机房等。八层层高3.6m 处为应用化学实验室、应化准备室、仪器分析、分析化学应用化学实验室、天平与高温室等;九层层高3.6m 处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研究室、食品所及实验室等;十层层高4.2m 处为化工原理、化工设备、实验室化工专业、研究生实验基地等。出屋面结构为机房层高为3.6m,用作设备间及电梯机房。室内电梯2 座,楼梯5 座,室内外高差为600。

该工程外墙面±0.00 以下为斩假石饰面、±0.00 以上为水刷石饰面及干挂花岗石墙面。门为夹板门,窗为铝合金窗,屋面防水层二道设防,一道为水泥砂浆找平层下的高聚物涂膜防水,一道为水泥砂浆找平层上的高聚物卷材一层,其他装修(见表2-1)。

2.2 结构简况

该工程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以中等风化粉砂岩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800mm。共110 根桩,桩身直径1000、1100 、1200, 桩扩大头直径为1000~2800, 桩长6.5m、7.5m,桩顶标高为-1.75m、-2.10m、-2.70m、-4.95m、-5.05m、-5.35m、-5.55m、-5.95m。承台截面积为1400³1400、1500³1500、1600³1600,厚度为1400。无地下室部分的基础梁顶标高为-0.10m,-0.050m,基础梁最大截面积为300³900。表2-1 装修设计一览表

该工程地下室基础梁顶标高为-3.288m、-3.65m、-4.55m-5.55m、基础梁最大截面积为700³1700, 基础梁与地下室底板连成一体,底板底厚度为400, 地下室墙板厚度为300,顶板厚度为130、150、200、400。

该工程框架柱最大截面为700³1000,另设一些构造柱。框架梁最大截面为400 ³750,有梁板的板厚为110 、150,楼梯为板式楼梯,混凝土强度等级:桩为C25,地下室独立中柱为C40, 一层梁板柱、二层柱为C35, 其他为C30; 地下室的防水混凝土G 、F 轴之间设置四条后浇带的抗渗等级为S8,⑦、⑧轴之间,○○该工程墙体为填充墙,±0.00 以下墙体采用MU10,机砖M5 水泥砂浆砌筑,±0.00 以上墙体为200 厚的黏土空心砖。

2.3 工程投标范围

本工程根据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编号2000~126 施工图投标。投标范围:⑴土建工程⑵给排水工程(含消防)⑶电气、照明工程⑷暖通工程⑸电梯

2.4 现场施工条件

2

1.建设用地面积5376m

2.场地拆迁及平整情况:场地已平整;

3.施工用水、电、开工前通至施工现场;

4.有关勘探资料:拟建场地已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2.5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本场地地下水位埋深较浅,为0.80m~1.55m, 上层滞水赋存于①层杂填土,受大气降水补给明显,第四系孔隙潜水浮存于③层一粉细砂层及⑥层一粗砂中,水量较丰富,对基坑开挖有影响。

2.6 工程要求

1. 工程质量:本工程建设单位要求工程质量必须达到“省级优良”。 2. 工期要求:本工程建设单位要求工期400 日历天。 第3章 施工组织部署 3.1 工程特点分析

1.该项目规模较大,且涉及专业较多,因此施工组织及各专业的协调配合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强有力的施工组织及科学合理的计划安排是项目顺利完成的关键。

2.该工程施工场地较紧,这给施工带来一定不便。因此在施工平面布置时应该作全盘周密考虑,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减少二次搬运且便于施工。

3.该工程工作量较大且工期也较紧,人力、物力等各方面投入大,因此在施工前应做好详细的资源计划。并根据计划落实到位,确保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4.该工程为高层建筑,且平面面积较大,因此施工测量和垂直度控制应采取可靠方法和措施。

5.该项目施工质量要求比较高,因此施工时应针对项目特点编制详细的质量计划和创优措施,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6.该项目施工经历春夏秋冬四季,施工可能遇到恶劣的气候环境,施工时应采取可靠的施工组织和技术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要求。

7.该工程场地地下水位较浅,因此在基础地下室施工时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降排水措施,以确保基础施工顺利进行。

3.2 施工组织机构

根据该项目规模和工作量较大的特点,我们拟针对该工程成立一级项目经理部,实施项目法施工管理。组织机构设置详见附表1《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框图》。主要管理人员配备如下:项目经理1 名,项目副经理1 名,项目总工(技术负责人)1 名,施工员2 名,质检员2 名,安全员1 名,材料员2 名,预算员1 名,财务人员1 名。

3.3 施工组织措施

1.把该工程列为我单位的重点工程,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方面优先予以确保,保证对该工程的全部承诺。

2.为了加大管理力度,我们将派出我单位最优秀的项目经理之一出任该工程项目经理,派一名高级工程师出任项目总工程师。

3.为了保证项目管理班子的战斗力,我们将挑选政治素质好,施工经验丰富,业务能力拔尖的管理及技术人员到该项目部担任管理工作;抽调技术素质好,善打硬仗的作业班组前往该工程施工作业。从人员素质方面确保总目标的实现。

4.针对本工程特点,专门制订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使工程的施工管理始终保持有条不紊。运用先进的现代管理手段,采用微机进行生产计划、工程成本等方面的辅助管理。从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方面提供有力的保证。

5.配备先进而又充足的施工机械设备,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从机械配备和施工技术方面予以保证。

6.在质量管理方面,严格按照ISO9002 质量体系的要求编制施工质量计划,并认真实施。该工程的质量目标为确保“省级优良”工程,但施工时我们将严格按“鲁班奖”的标准要求进行管理,争取创造“鲁班奖”工程。

7.严格财务管理制度,针对该工程专门设立帐户,对该项目工程款确保专款专用,从资金方面提供有力保证。

3.4 协调配合措施

该项目规模较大,牵涉专业较多,且为多家施工,因此作为总包单位,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显得尢为重要。科学合理的组织协调,可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协作各方主动支持、配合承包方的工作,提高运转效率,保证项目施工活动顺利进行,圆满地实现项目目标。

3.4.1 施工现场协调

理顺整个施工现场的关系,定期(每周一次)召开协调会,分包施工单位和临理单位参加,必要时请建设方听取有关意见,讨论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落实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作好会议纪要,有关单位会签后及时发放。必要时以发函的形式向建设方汇报工程的质量、工期、文明施工等有关内容。

3.4.2 与分包单位协调

认真履行总包的管理职责,在对分包方进行总体安排、调配、监督控制的同时,还应尽

力为其提供服务,帮助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困难,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技术环境,以确保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3.4.3 与建设单位方协调

严格履行合同义务,接受建设单位方的总体协调,参加建设单位主持的双方协调会,及时将项目施工中的各种主要信息反馈给建设单位。另外还应处处为建设单位着想,为建设单位分忧解难,为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献计献策。

3.4.4 与设计方协调

深刻理解设计意图,保证工程施工能符合设计的构思及国家规范要求。详细熟悉图纸,定期向设计递交深化设计图纸,介绍施工情况及采用的施工工艺,听取设计方意见,交流我们对设计的理解,用我们丰富的施工经验深化设计,争取达到预期最佳效果。

3.4.5 与质监站及监理单位合作

在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控制上共同努力,对施工全过程共同进行检查、监督和控制,在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听取质监站和监理方的意见,诚恳地接受他们的检查、监督,严格按程序办事,为实施质量监督和工程监理提供必要的方便,共同把工程搞好。

3.5 部署安排

3.5.1 任务划分:根据专业划分任务,土建任务由土建队伍承担,桩基、安装、防水、装璜等由相应各专业队伍承担,在项目经理部的统一管理下,各专业之间做到互相协调、密切配合。

3.5.2 施工组织计划

1. 基础施工前,应先进行降水,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基础施工时先进行地下室土方开挖,。再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地下室土方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挖孔桩采取全面铺开跳挖方法组织施工。

3

2.地下室结构施工时,因底板混凝土量较大(1370m), 施工时考虑分二段进E ~ F 轴之间。在竖向划分为底板、柱墙和顶板三个施工层,底板与行,施工缝留在○○墙板之间施工缝留在底板面上30cm 高墙板处,墙板与顶板之间施工缝留在顶板梁底以F ~ G 轴之间,采用后浇带形式下30cm 处。顶板施工也分二段进行,施工缝设在○○另外该工程地下室部分兼作人防设施,人防部分的施工原则应该是按平时平面施工,严格按战时的要求做好预留及预埋。

3. 主体结构施工时,在平面上以后浇带为界划分四个施工段组织流水施工。在竖向上每层均分为柱和楼盖二个施工层组织施工。主体结构完成四层后,开始插入墙体砌筑,并组织分段结构验收,分段验收后即可进行室内粗装修,组织立体交叉作业。

4. 外墙装饰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组织施工。室内装饰按先顶棚、墙面再地面的顺序以楼层为段组织流水施工。因该工程楼面大面积采用水磨石,在进行室内装饰时应先进行粗装修,待水磨石施工完成后再进行面层装饰。

3.5.3 混凝土供应和浇筑:本工程混凝土采取现场拌制,现场设一自动化集中搅拌台,配2 台JS-500 型混凝土搅拌机,后台配料采用2 台电子自动计量的喂料机,上料采用装

3

3

载机,此搅拌系统混凝土的生产能力可达25 m/h ~30m/h,可充分满足工程施工需要。本工程混凝土浇筑主要采用泵送工艺。

3.5.4 钢筋施工:本工程钢筋加工制作拟安排在现场进行。柱主筋连接采用电渣压力焊工艺,梁钢筋连接采用闪光对焊。

3.5.5 模板选择:本工程模板主要采用新型竹胶模板,楼板模板采用早拆支撑体系新工艺。

3.5.6 垂直运输:①地下室结构施工时,先行安装塔吊负责垂直运输,塔吊选用1 台QT80A 型塔式起重机,该塔机(固定式)起升高度可达45.5m,起重力矩为1000 kN²m,最大幅度50m。②主体结构施工,塔吊作主要垂直运输工具,再设1 座双笼电梯和1 座附墙井架,辅助模板、材料、工具运输和人员上下,并用作装饰阶段的主要运输工具;另外装饰阶段再增设2 座附墙井架。③设1 台HBT-60 型混凝土输送泵负责混凝土的水平和垂直运输,并配1 台混凝土布料机。

3.5.7 外脚手架:本工程外脚手架十层部分采用钢管悬挑外架,六层部分采用钢管双排外架。

3.5.8 高层建筑施工中垂直度控制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本工程垂直度控制采用比较先进可靠的内控法,以确保建筑的整体垂直度。

3.5.9 本工程地下室为防水混凝土,施工时应予充分重视。从原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操作等几方面严格把关。

3.5.10 针对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些质量通病( 比如外墙、卫生间、地下室、屋面渗漏水、垂直度偏差较大等)采取可靠措施,尽力避免质量通病的出现。

3.6 劳动力用量计划

根据预算提供的主要工作量、用工量和进度安排时间进行计算得出定额劳动力用量,再根据我单位的劳动生产率和实际施工经验综合调整得出计划劳动力用量,详见附表4《劳务计划表》。

3.7 临时用地需求计划本工程临时用地需求计划详见附表5《临时用地表》。 3.8 主要材料计划 主要材料计划详见附表6。 3.9 施工平面布置 3.9.1 临时设施布置

为便于管理,施工现场四周均设置围墙,主入口设于北面。根据该工程场地条件,主要生产及办公设施置于东面和北面,生活设施主要置于西南面。具体布置详见附图《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3.9.2 施工道路

施工现场内主路沿设计永久道路布置,路宽按6m 考虑,支路围绕施工设施及建筑物布置,路宽按4m 考虑。先做出路床,上面垫以20cm 厚级配砂石或炉渣,路边应设置排水沟。另外考虑到整个场地排水,施工现场做5‰排水坡,将水排进路边排水沟,再排至现场下水道。

3.9.3 施工用水、用电

根据计算,该项目施工用电总容量大约为220KVA, 施工布线考虑3 个回路,生产用电2 个回路,均选用BLX3³75/2³50 橡皮绝缘铝线,生活办公及照明用电选用BLX3 ³35/1³16 橡皮绝缘铝线,电线考虑架空敷设。另外考虑配备1 台120kW 发电机备用。

经过计算,施工用水主管选用Φ50 钢管,支管选用Φ25 钢管,围绕建筑物环形布置。另外还应配高压泵加压。

第4章 施工进度计划 4.1 施工工期

本项目建设单位要求工期为400 日历天。根据我单位的具体情况,我们将工期定390 日历天,比建设单位要求提前10d。计划开工日期为2001 年7 月5 日,竣工日期为2002 年7 月30 日。

4.2 施工进度计划

本工程控制性进度为:施工准备5d;土方开挖15d;桩基施工45d;地下室结构施工35d;主体结构施工136d;装饰及其他工程施工154d。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详见附表2《施工总

进度计划网络图》(略)及附表2.1《施工总体进度计划横道图》(略)。

4.3 工期保证措施

1.首先,前面一系列组织措施和施工部署安排已为工期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2.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计划实施,经常检查工程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科学合理地安排劳动力和机械设备,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机械的工作能力,提高劳动效率。

3.安排生产作业计划时,应考虑多方面未知因素的影响,在总进度计划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宜前不宜后,为后续工序留下更充分的余地,以确保总工期的实现。

4.根据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灵活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抓住关键线路,集中力量确保此线路的畅通,同时科学合理地组织立体交叉流水作业。

5.尽量采用机械化作业施工。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必要时采取多班制施工作业,以确保总计划的实施完成。

6.在劳动力安排方面,考虑采用职工班组和长期合同制民工,保证不因农忙季节而影响工程施工,节假日照常进行施工。

7.建立工期奖罚制度,从各专业队到施工班组实行超产奖励,欠产处罚,并严格执行。 8.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和现代化的控制手段,利用微机网络计划管理系统,对工程进度进行监控、调整和优化。

第5章 施工机械配置

5.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检测器具配备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投入详见附表3 《主要施工设备表》。主要检测器具的投入详见附表3.1《主要检测器具配备表》。

5.2 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5.2.1 建立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制度,按一般机械的有关规定和产品的专门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以确保使用安全。

5.2.2 机械设备应采用定人定机、持证上岗管理办法,建立专机责任制度,由该机操作工人负责管理,经常进行检查和保养,发现不正常状况时,应暂停使用,并随即请机械维修人员检查、解决。

5.2.3 开展“红旗”设备评选活动,每月评选一次,对“红旗”设备的获得者实行奖励。

第6章 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第1节 测量定位、垂直度控制及沉降观测

施工现场应设一名专职测量员,负责工程测量定位,轴线标高复检及垂直控制和沉降观测量工作,同时应配备专门测量工具和测量辅助人员。

6.1.1 测量定位 1.施工控制网建立

(1) 根据施工总平面图上的建构筑物的坐标位置、基点的相关数据以及设计图纸上指定的相对标高。用经纬仪、水准仪、钢尺进行网点的测设。

(2) 施工控制网点的布设和网点布设间距应满足建筑物施工定位放线和技术监督的要求,与总平面图相配合,控制点包含有建筑物四个大角。

(3) 施工控制网点的测量应进行闭合误差校核,误差值在1/5000 内,可按比例修正,超出允许误差值时,应复测。

(4) 施工控制网点、水准点及建筑物的主轴线应建立外部的平面控制点,在建筑物施工区域内围墙或定位桩上投设红三角标志,标志应设置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位、并用混凝土包护,加设护栏围护。

2.轴线定位

(1)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红线,设计图建筑物位置以及建立的控制网点,经经纬仪测量定位,用钢卷尺丈量平面及开间尺寸。

(2) 测量由主轴线交点处开始,测量各轴线,最后将经纬仪移到对角点进行校核闭合无误,总体尺寸及开间尺寸复核准确,把轴线延伸至建筑物2.0m 以外设轴线桩或邻近围墙上,防止基础施工时破坏。轴线标志应标画各纵横线代号。

3.标高测量

(1) 主体结构标高按照要求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0mm,根据附近水准点,先于底层柱上测出+1.0m 标高线,划上“▲” 标记,后用专用钢卷尺从底层红三角+1.00 标高线沿三根柱身逐层向上丈量,三根柱丈量差不得大于5mm,然后取四点平均值,划上相对标高线,写明相对高程,并用仪器按每层楼设计标高找平。

(2) 在逐层丈量时:为避免偏差积累,必须每隔3~5 层从底层+1.00 标高线丈量一次高程,如发现误差,及时调整,使其达到规范要求。

6.1.2 垂直度控制测量 1.测量方法

该工程垂直度控制拟采用内控法测量。 2.测量工具

(1) JJ2A 激光垂准仪1 台 (2) J6 或J2 经纬仪

(3) 标准钢卷尺(50m 或30m)1 把 (4) 1.5kg 以上垂球1 个 3.测量方法

(1) 根据建筑总平面形状,在建筑物首层布置轴线控制点(控制点布置图在施工前再详细绘制)。控制点一般采用150³150³10mm 的钢板预埋在首层,再在钢板上标出控制点,并精确测量出控制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主体施工时,每层楼面预留200³200mm 方孔(不投点时,应用盖板盖好)通过方孔将控制点上引。

(3) 主体施工一至五层时,采用锤球投点方法将控制点投测到各层楼面上,再用经纬仪测出控制点之间的关系,并与首层数据相比较,距离误差不大于2mm,角度误差不大于±20"。如误差超限,要及时查找原因,加以调整,确保每层吊线误差不大于±3mm 。

(4) 控制点引好后,再用经纬仪定出楼面平面轴线,禁止用拉线方法放线。

(5) 当主体施工到第五层时,为确保控制点精度,采用激光垂准仪将首层控制点投测到第五层楼面,重新埋设点位标志,作为六到十层楼面吊线的基准点,以此类推直至顶层。

6.1.3 沉降观测

1.设置水准基点:将建设单位提供的永久性水准点高程引进施工现场,设置两组,每组四个基点桩,布置在每幢楼的四个大角上,基点桩设置施工现场以外不受建筑物压力的音响,能够互视,经回合线闭路后用混凝土固定并加设护栏。

2.设置观测点: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变形情况,观测点沿周边布置,间距为20m~30m,用φ20 钢筋弯成直角呈“L”形与主筋焊接,伸出混凝土面10cm,埋入混凝土20cm,上部用砂轮打磨成半园状,点位埋设后进行初次闭合线路水准测量并将结果存档。

3.观测在二层楼面施工完毕后进行第一次观测,以后每升高一层观测一次直至竣工,竣工后移交于建设单位负责进行,第一年每一季度观测一次,第二年每两季度观测一次,以后每一年观测一次,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4.沉降观测资料

沉降观测结束后,提交的资料有:沉降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成果表、沉降观测点时间(t)-沉降量(s)沉降曲线图、沉降观测成果分析报告。

第2节 基础施工 6.2.1 方案选择

1.本工程基础为人工挖孔桩基,桩基和地下室土方开挖施工有两种方案,方案一为先挖土后挖桩,方案二为先施工桩基然后再开挖地下室土方。方案一可省去空孔部分的费用,比较经济,但施工搭接不紧凑。且地下室土方开挖后搁置时间长,不利于边坡保护。方案二施工搭接紧凑,有利于工期。建设单位方要求按方案一考虑(我们建议采用方案二),本标书中亦暂按方案一考虑。

2.本工程场地地下水位较浅且水量较丰富,采用常规排水方法可能不利于施工。通过综合分析,我们拟采用深井井点降低地下水位。

6.2.2 深井井点降水施工

1.由于该工程地下水位较高且水量较大,我们拟采用深井井点降水。深井井点沿工程基坑周围离边坡上缘0.5m~1.5m, 呈环形布置;井点应深入到透水层6m~9m, 通常还应比所需降水的深度深几米,井距为10m~15m。施工时根据水量情况再行确定井点数量。成孔采用冲击钻钻孔,用泥浆护壁,孔口设置护筒,以防孔口坍方,并在一侧设排泥沟、泥浆坑。孔径应较井管直径每边大150mm~250mm。深井井管沉放前应清孔,一般用压缩空气洗井或用吊筒反复上下取出泥渣洗井,或用压缩空气与潜水泵联合洗井。另外本工程还可考虑利用地下室外围的桩孔作为部分井点。

2.施工工艺程序是:井点测量定位→挖井口、安护筒→钻孔就位→钻孔→回填井底砂垫层→吊放井管→回填井管与孔壁间的砂砾过滤层→洗井→井管内下设水泵、安装抽水控制电路→试抽水→降水井正常工作→降水完毕拔井管→封井。

3.施工要点:井管下放时,将预先制作好的井管用三木塔借卷扬机分段下设,分段焊接牢固,直下到井底。井管安放应力求垂直并位于井孔中间;管顶部比自然地面高500mm 左右。井管过滤部分应放置在含水层适当的范围内,井管下入后,及时在井管与土壁间填充砂砾滤料。粒径大于滤网的孔径,一般为3mm~8mm 的细砾石。砂砾滤料必须符合级配要求,将设计砂砾规格上、下限以外的颗粒筛除,合格率要大于90%, 杂质含量不大于3%; 不得用装载机直接填料,应用铁锹下料,以防分层不均匀和冲击井管,填滤料要一次连续完成,从底填到井口下1m 左右,上部采用不含砂石的黏土封口。管周围填砂滤料后,安设水泵前应按规定先清洗滤井,冲除沉渣。一般采用压缩空气洗井法。

6.2.3 桩基施工

本工程桩基为人工挖孔灌注桩。

1.主要施工程序:挖第一节桩孔→浇第一节混凝土护壁→在护壁上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安装活动井盖、木辘轳支架、拆上节模、支第二节模及第二节护壁浇筑→重复上面工序循环作业直到设计深度→检查持力层后进行扩底→桩孔全面验收→清理虚土、排除积水(涌水量过大时应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方法)→吊放钢筋笼就位→桩基检测验收。

2.挖孔方法:挖孔顺序遵循由东向西排,由中间向周边。先挖孔深后挖孔浅、间隔跳挖的原则,挖孔时由人工从上至下逐层用镐、锹进行,遇坚硬土用锤、钎破碎。本工程桩端进入中风化岩层,岩层开挖主要考虑采用风镐进行。挖土次序为先挖中间部分后周围,扩底部分采取先挖桩身园柱体,再按扩底尺寸从上到下削土修成扩底形,弃土装入活底吊桶(或筐)内。垂直运输用木辘轳粗麻绳提升,吊至地面上后,用手推车运至一块堆放,然后集中由自卸汽车运至建设单位指定地点。

挖孔时如遇地下水,可在一侧挖集水坑,用潜水泵将水排出,集水坑随着挖孔深度的增加而加深,还需准备鼓风机、照明设备。

3.测量控制:桩位轴线采取在地面设十字控制点(基准点),从基准点先用吊桶的麻绳中心与桩孔中心线一致,以作为挖土时粗略控制线用,挖至一定深度时,再从十字基准点用吊线锤球作中心控制,用尺杆找园周,以基准点测孔深,以保证桩位、孔深和截面尺寸正确。

4.将加工好的钢筋运至作业面,在现场焊接成型,钢筋笼可用1t 手动葫芦或5t 轻型汽车就位,吊放时应防止钢筋的弯曲及笼身扭转。

5.混凝土浇筑:在桩孔和钢筋检查验收合格之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配合经由我单位检测站提供,石子粗粒径不大于50m,砂用中粗砂,水泥用普通

32.5 强度等级水泥,混凝土坍落度取8~10cm,为节约水泥,增大坍落度,可在混凝土中掺木钙或E 型减水剂,其掺量由试验确定。

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离析现象,应采用串桶下料,串桶末端离孔底小于2m,混凝土要求分层连续浇筑,每层浇筑高度不得超过1.5m,采用振捣棒振捣密实。施工时如遇桩孔渗水量过大(>1m/h) ,应该采用导管法浇筑水下混凝土。

6.2.4 土方工程 1.土方开挖

本工程地下室基底标高为-4.05m,局部-4.95m, 开挖深度为4m 左右。土方考虑采用机械开挖,挖出的土方运至建设单位指定地点。土方开挖前应先降低地下水位。

(1)挖土机械选择:选用2 台PCD200-5 型反铲机械挖掘机。

(2)开挖及支护方式选择:由于该工程土方开挖深度不大,因此地下室土方考虑采用常规的放坡开挖。边坡的保护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蒲膜覆盖或土袋压坡方法。在坡顶设挡水土堤或截水沟,坡底作排水沟,防止冲刷坡面,冲坏坡脚。

(3)施工要点

1) 基坑开挖时按1:0.75 系数放坡,四周留置1.5m 宽工作面,开挖时采取坑顶挖土,从一端向另一端倒退进行。

2) 土方开挖过程中应注意检查校核平面位置,控制开挖深度,注意边坡的稳定情况。坑底以上50cm 土方和承台基础梁土方采用人工开挖修整。

3) 该工程场地地下水位位于基坑底以上,地下水采取深井井点降水,保证地下水位低于基底以下50cm, 直到土方回填完成。开挖过程遇雨水和地表水,采取在基坑四角设集水坑,用潜水泵抽排办法解决。

2.土方回填

设计要求地下室外侧一定范围内回填土采用2:8 灰土回填,灰土配合比按设计规定,采用人工翻拌,不少于三遍,使其均匀且颜色一致,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现场以手握成团,轻捏即散为宜。其他部分回填土应选用合格的黏土作填料,且应测定其最佳含水量范围。土方回填时分段分层进行,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20cm, 采用蛙式夯夯实。回填土应采用环刀法取样进行干密度试验。

6.2.5 地下室结构施工

1.施工程序承台及地下室结构施工程序为:垫层及防水层→承台、基梁及地下室底板→地下室柱、墙→地下室顶板→地下室外防水→保护墙砌筑→土方回填。

底板与墙板之间的施工缝留设在底板面上30cm 高墙板处,墙板与顶板之间的施工缝留设在顶板梁底以下30cm 处。墙板上的施工缝处设置钢板止水带或采用BW 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带。

2.施工方法

(1)模板:墙板和顶板采用竹胶模板。模板支设前应弹出准确的位置,安装时应平整、顺直、拼缝严密且支撑牢固稳定。墙板先支内模,绑扎钢筋后再封外侧模板,墙模每隔1m 左右应设置对拉螺栓(详见附图),墙柱模板均应留设振捣口,顶板采用钢管满堂架支模。本工程地下人防部分现浇板厚度较大(400mm), 支模时应注意立杆间距要加密,一般不宜大于800mm。基础梁采用240 厚砖砌胎模。

(2)钢筋: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施工,底板上下层钢筋应设支撑,支撑采用Φ16 钢筋制作,呈现梅花状布置间距为600mm(详见附图)。钢筋应绑扎砂浆保护层垫块,钢板止水带应与墙板钢筋焊接固定牢固。

(3)混凝土施工:本工程地下室混凝土考虑采用泵送。由于地下室底板混凝土量E ~ F

3

轴间。施工缝处应设钢板和较大(1370m), 因此考虑分二块浇筑,施工缝留在○○橡胶两道止水带。承台、基础梁及底板同时分层浇筑,先浇底板以下部分承台及基梁,然后再浇底板混凝土,每一施工段从一端向另一端推进,不得再留施工缝。承台和底板浇筑过程中注意水化热控制,可考虑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比例(15% 左右)的粉煤灰,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另外混凝土浇完后及时用薄膜、草袋覆盖保温养护,防止温度裂缝。墙板混凝土浇筑时也应分层进行,不得留垂直施工缝,根据其混凝土量、混凝土的供应能力、浇筑速度进行计算,确定分层厚度取30cm。另外墙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窜桶下料,保证浇筑高度不大于2m,以防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

(4)地下室建筑防水层施工

地下室建筑防水做法:混凝土底板垫层上先铺一道1:2.5 水泥砂浆找平,然后涂防水涂料,再花铺油毡二层,最后铺40 厚C35 细混凝土。地下室墙板外先抹一道20 厚1:2.5 水泥砂浆保护层,然后涂防水涂料,最后抹一道1:2.5 水泥砂浆找平。

第3节 主体结构施工 6.3.1 垂直运输

垂直运输在《施工部署》中已作安排。 6.3.2 脚手架工程

本工程外脚手架十层部分采用Φ48 钢管搭双排悬挑架(详见附图)。立杆离墙35cm, 横向间距1.2m, 纵向立杆间距1.5cm,步高1.8m, 小横杆间距1.0m, 连墙杆水平距离小于10m,竖向距离3.6m(两步架),操作层设踢脚板和0.9m 高护身栏。主体阶段采用拆低层搭高层的办法,装修阶段则拆高层搭低层。

六层部分搭设钢管双排外架。内装修采用轻便工具式脚手架。 6.3.3 模板工程

1.柱子模板:柱支模前,先把柱底清理干净,弹出框边线。柱模采用钢管作柱箍,柱箍间距不大于500mm,另外沿高与柱箍错开设置一道扁铁对拉件,用螺柱连接(详见附图)。安装柱模时,通排柱子先装两端柱模,校正固定后,拉通线校正中间柱模。柱高大于4m,

应在柱中设振捣口。柱模根部的一面须设置不小于200mm 高度的清扫杂物口,待浇捣混凝土前清理干净柱模内杂物后用模板补齐。

2. 梁模:梁高大于700mm,侧模中部每隔1m 左右应用钢丝或对拉螺栓加强(详见附图)。梁长大于4m 时,梁底模宜考虑起拱,起拱高度取其跨度的1/1000~3/1000。

3.楼板模:楼板模板支撑采用早拆支撑体系(详见附图), 这是一种支模的新工艺,简单介绍如下:

(1) 早拆工艺原理:当楼板混凝土浇筑3~4d, 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即可拆除模板、箱梁和横撑,只保留柱头和支柱,到养护期结束时再行拆除,根据规范要求,楼板处于短跨(〈2m)受力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即可拆模,而早拆支撑正是利用这一原理,通过支柱支承,使楼板处于短跨(〈2m〉的受力状态,达到早拆目的。

(2) 早拆体系包括:模板主梁、次梁、早拆柱头、可调支撑、水平撑、斜撑和平面模板体系。

(3) 工艺流程支模顺序:放线(水平线及支撑位置线)→立可调支撑→安水平拉杆→调平支撑顶

面→安装桁架梁→铺面板→安斜撑→刷脱模剂→模板予检→进行下道工序。拆模顺序:拆斜撑及上部水平拉杆→降下桁架梁→拆面板→拆桁下部水平拉杆→清理维修→运至下一流水段→拆可调支撑。

(4) 施工前编制详细施工方案。

4.模板拆除应严格遵守规范要求,特别是承重模板及支撑,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拆除,在支撑系统方面还应注意当上层模板还在浇混凝土时,下层楼板支柱不得拆除,再下层支撑亦仅可部分拆除,4m 及以上跨度梁下均应保留支撑。

6.3.4 钢筋工程

(1)所采用钢筋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GB701-92t 和GB13013-91(热轧光园钢筋)、GB1499-91(热轧带肋钢筋),且应按规定进行二次检测。

(2)钢筋制作前应先进行翻样,翻样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图及规范要求进行。翻样单审批合格之后方可进行加工,钢筋制作时应严格按样单进行,其构造要求满足设计及规范。钢筋制作好后挂牌分别堆放。

(3)钢筋绑扎施工程序:成品钢筋核对→工具、材料准备(扎丝、水泥砂浆垫块)及作业面清理→划出钢筋位置线→钢筋绑扎→检查验收→进入下道工序。

(4)梁板钢筋:一般先绑梁筋,再绑扎板筋。梁的钢筋可架空在梁顶绑扎,然后再落位。

梁的箍筋接头应错开。板筋绑扎,四周二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须全部交叉点满扎。板筋绑扎时特别应注意上部负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篷、阳台等悬臂构件,要严格控制主筋位置。另外,梁板钢筋绑扎时应防止水电管线将钢筋抬起或压下。

(5)柱钢筋:本工程柱主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焊接,施焊时应合理选择焊接参数,正确安装夹具和钢筋,严格按程序和操作技术要求施工,避免出现轴线偏移、接头弯折、结合不良、烧伤、夹渣等缺陷,焊接接头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另外还应抽样(每300 个同类型接头取一组样)进行拉伸试验。

柱箍筋的接头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在柱截面变化处,其下层柱钢筋的露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的钢筋之前,先行收缩准确,框架梁筋应放在柱纵筋内侧。

柱主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焊接时同截面内接头钢筋面积不大于总钢筋面积的50%, 其接头应错开35d 以上。

6.3.5 混凝土工程

1.拌制混凝土的材料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水泥应该符合国标GB175-92 要求;砂石级配和杂质含量应符合要求;外加剂质量应符合要求;水质应符合要求。

2.混凝土施工前应提前先申请配合比。拌制时严格按配合比用量过磅上料,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搅拌时间不少于120S。

3.浇混凝土时先浇柱,后浇梁板。每一流水段柱梁板混凝土可以连续浇筑,一次性完成,中间间歇时间不超过2h,也可以柱和梁板分别浇筑,流水段之间施工缝宜留置在剪力较小部位,楼盖一般留置在次梁跨中1/3 范围内,楼梯施工缝留置在每层上、下三步处,在接浇混凝土前应将浮浆和松动石子清除,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再用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砂浆接头。

4.柱混凝土浇筑前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楼板混凝土浇筑应顺次梁方向推进,平仓后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并应派专人抹平收浆。

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钢筋位置正确,特别是板上层钢筋不得压踩下去,预埋件及预留孔洞位置不得移动,如发现偏差和移位,应及时更正。浇混凝土时,应搭设路架,严禁手推车直接压在钢筋上面行走。

6.泵送混凝土材料及配比要求:粗骨料最大直径与输送管径之宜为1.3~1.4; 水灰

3

比宜为0.4~0.6;砂率宜为38%~45%;最小水泥用量300kg/m;坍落度宜为16cm~ 18cm。

7.泵送施工:施工前先做好配管和布管设计,输送管的固定,不得直接支承在钢筋、模板上,水平管要每隔一定距离用支架、台垫、吊具等固定,垂直管宜用预埋件固定在柱或楼板预留孔后处。混凝土泵与输送管连通后,应先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方能开机进行空运转。泵启动后应先送适量的水,经泵送水检查,混凝土泵和管中设有异物后,采用纯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润滑,开始泵送时,混凝土泵应处于慢速、匀速并随时可能反泵的状态。泵送速度应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待各系统运转顺利后,再按正常速度泵送。混凝土泵送应连续进行,布料时不得在一处连续进行,应在2~3m 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振捣泵送混凝土时,振捣棒插入间距一般为400mm,振捣时间为15~30s,并在20~30min 后对其进行二次复振。

在泵送过程中,当出现压力升高且不稳定,油温升高,输送管有明显振动等现象而泵送困难时,不得强行泵送,并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一般可先用木槌敲或反泵,防止堵塞,当输送管堵塞时,应采取如下措施排除:(1) 反复进行反泵和正泵,逐步吸出混凝土至料斗中,重新搅拌后再进行泵送;(2) 可用木槌敲击等方法,查明堵塞部位,若查明了堵塞部位,可在管外击松混凝土后,重复进行反泵和正泵,排除堵塞;(3) 当上述两种方法无效时,应在混凝土卸压后,拆除堵塞部位的输送管,排出混凝土堵塞物后,再接通管道,重新泵送前应先排除管内空气,拧紧接头。

8.混凝土浇筑时,木工班、钢筋班和水电应各派专人跟班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或更正。

9.本工程部分框架长度超过55m,按规范要求需设结构缝,本工程采取设置后浇施工缝(后浇带)的方法。后浇带内钢筋不应切断,且要配适量加强钢筋(加强钢筋:板内为板上下层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一半,梁内梁高小于(等)于500 时,梁上下各加2Φ12,梁高在550~700 间时,梁上下各加2Φ16,梁高在700—900 间时,梁上部加2Φ16, 下部加4Φ16。浇筑需待施工缝两侧混凝土浇完28d 后,将施工缝两侧的混凝土表面凿毛,再用比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混凝土(最好用UEA 膨胀剂配制)浇筑,并加强养护,施工中应做好后浇施工缝两侧结构的妥善支撑,浇筑施工缝混凝土前,应将缝隙内杂物垃圾清除干净,后浇带模板安装详见附图。

6.3.6 墙体砌筑

该工程框架填充墙采用黏土空心砖。墙体砌筑时应立皮数杆,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饱

满。填充墙砌至梁板底应留出100mm 左右,在抹灰前用黏土砖斜砌顶紧。砌块墙砌筑时,应在底部垫砌四皮黏土砖,门窗洞口处应用黏土砖砌筑。除此之外砌块与黏土砖不得混砌。另外填充墙体与柱之间用拉筋连接。

第4节 装饰工程

6.4.1 所有装饰工程施工均应严格按照工法进行,先做出样板,经各方面验收合格之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外装饰按从上到下顺序进行,内装饰按先顶棚墙面后地面的顺序,按楼层组织流水施工。

6.4.2 室内粉刷施工按照先顶棚后墙面再地面的顺序进行。先放灰饼冲筋,墙面事先适当湿润,粉刷时分层进行,确保粉刷平整光洁且粘结牢固,在进行涂料施工以前,要先进行基层表面处理。

基层表面必须坚固和无酥松、脱皮、起壳、粉化等现象,泥土、灰尘等杂物脏迹,必须洗净清除,表面要求平整,但又不应太光滑,在刷涂料前,要先刷一道与涂料体系相适应的冲稀了的乳液,透渗能力强,可使基层坚实、干净,粘结性好并节省涂料。

本工程内墙主要为乳胶漆饰面,涂料施工时,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涂刷时,其涂刷方向和行程长短均应一致。如涂料干燥快,应勤沾短刷,接槎最好在分格缝处。涂刷层次,一般不少于两度,在前一度涂层表面干后才能进行后一度涂刷。前后两次涂刷的相隔时间与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有密切关系,通常不少于2~4h, 施涂罩面涂料时,不得有漏涂和流坠现象,待第一遍罩面涂料干燥后,才能施涂第二遍罩面涂料。

6.4.3 墙面干挂花岗岩:

1.根据设计尺寸,进行石材钻孔,石材背面刷胶粘剂,贴玻璃纤维网格布增强,其静止固化时间,视气候条件而定,固化前防止受潮。

2.根据确定的孔位用电锤在结构面钻孔,钻头要求垂直结构面,如遇结构主筋可以左右移动,因挂件设计为三维可调,但需在可调范围以内,固定不锈钢膨胀螺栓及挂件。

3.挂线:按大样图要求,用经纬仪测出大角两个面的竖向控制线,在大角上下两端固定线的角钢,用钢丝挂竖向控制线,并在控制线上、下作出标记。

4.支底层石材托架,放置底层石板,调节并暂时固定。 5.结构钻孔,插入固定螺栓,镶不锈钢固定件。

6.用嵌缝膏嵌入下层石材上部孔眼,插连接钢针,嵌上层石材下孔。

7.临时固定上层石材,钻孔,插膨胀螺栓,镶不锈钢固定件。重复工序 和 6,直到完成全部石材安装,最后镶顶层石材。

8.清理石材饰面,贴防污胶条、嵌缝、刷罩面涂料。

6.4.4 斩假石墙面:在基体处理后,涂抹面层砂浆前,要认真浇水湿润中层抹灰,并满刮水灰比为0.37~0.40 的纯水泥浆一道,按设计要求弹线分格,粘分格条。面层砂浆一般用白石粒和石屑,应统一配料干拌均匀备用。罩面时一般分两次进行,先薄薄地抹一层砂浆,稍收水后再抹一遍砂浆与条平。用刮尺赶平,待收水后,再用木抹子打磨压实,面层抹灰完成后,不能受烈日曝晒或遭冰冻。面层斩剁时,应先进行试断斩,以石子不脱落为准。斩剁前,应先弹顺线,相距约10cm, 按线操作,以免剁纹跑斜。新剁时必须保持墙面湿润,如墙面过于干燥,应予蘸水,但新剁完部分,不得蘸水。

6.4.5 外墙水刷石饰面:施工时先进行水泥砂浆底层施工,施工时应注意先上部后下部,大面积的外墙可分片同时施工。如一次不能抹完时,可在阴阳角交接处或分

格线处间断施工。在找规矩、做灰饼、标筋之后,方可进行水泥砂浆抹灰。水泥砂浆基层施工工艺流程为:浇水湿润→找规距、做灰饼、标筋→抹底层灰→养护。水刷石面层施工要点如下

(1)工艺流程:水泥砂浆中层检查→弹线贴分格条→润湿基层刮水泥浆→抹石粒浆→拍平压实→刷洗面层→起分格条→浇水养护,

(2) 弹线贴分格条:按设计要求和施工分段,在七成干的水泥砂浆中层表面上分格弹线。依线用粘稠的素水泥浆(掺107 胶)粘贴分格条,两侧用水泥浆抹成45°斜角。目前分格条一般采用塑料或金属分格条,分格条应镶嵌牢固,横平竖直,粘贴后高度一致。

(3) 润湿基层刮水泥浆:根据中层砂浆干燥程度,洒水润湿表面,再刮一道水灰比为0.37~0.4 的水泥107 浆,厚度约1mm ,要随刮水泥浆随抹面层。

(4) 抹石粒浆:

1) 面层石粒浆的配合比按设计要求定,稠度为60mm 左右。抹石粒浆时,每个分格自下而上用钢抹子一次连续抹完抹平,然后用直尺检查,低处补抹,再用刮尺刮平,钢抹压实。要求做到表面平整、密实、厚度一致。配石粒浆时,应计量准确,搅拌均匀。

2) 抹阳角时,接槎不得留在墙角尖上。应先用普通靠尺靠在甲面墙上,将靠尺垂直,留出出墙宽度,把乙面墙端部的第一竖列分格区内的石粒浆先抹好,然后将靠尺贴在已抹好的石粒浆的乙面墙上,同样找好垂直留出出墙宽度,再把甲面墙端部的第一竖列分格区石粒浆抹好,这样可避免在阳角处出现明显的接槎黑边和减少石粒的脱落。

3) 阴角处铺宜分两次操作,先抹一个面,其厚度可用弹在另一面基层上的色线来控制,然后在已抹完的一个面上作出另一面的厚度标志,再抹另一面,使阴角方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8d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