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

更新时间:2023-08-20 03:55:01 阅读量: 高等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

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

(试行)

××××—××—××发布 ××××—××—××实施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 发布

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

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

目 录

前 言 ........................................................................... II

1范围 .............................................................................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术语和定义 ....................................................................... 1

3.1地质博物馆 ..................................................................... 1

3.2公园标识说明系统 ............................................................... 1

3.3地学导游系统 ................................................................... 1

3.4管理信息系统 ................................................................... 1

4 总则 ............................................................................ 2

4.1目的 ........................................................................... 2

4.2意义 ........................................................................... 2

4.3基本原则 ....................................................................... 2

4.4指导思想 ....................................................................... 2

5地质公园建设内容基本要求 ......................................................... 2

5.1 地质公园的标徽 ................................................................ 3

5.2 规划 .......................................................................... 3

5.3 主要建设项目 ..................................................................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省级地质公园的标徽 ............................................... 6

附录B(规范性附录)省级地质公园的控制性详规编写提纲及要求 ........................... 7 附录C(规范性附录)省级地质公园标示说明系统规划 ................................... 143 附录D(规范性附录)省级地质公园博物馆布局设计及文字说明 ........................... 165 附录E(规范性附录)省级地质公园地学导游系统建设与说明 ............................. 187 附录F(规范性附录)省级地质公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 210 附录G(规范性附录)省级地质公园的其他宣传与展示 ................................... 267 附录H(资料性附录)省级地质公园旅行社的产品开发 ................................... 276

I

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

前 言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地质公园建设工作,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单位专家,编写了《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以规范全省地质公园建设、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本技术要求按国家标准要求,并参考国土资源部关于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有关要求、结合贵州实际编写而成。

本技术要求包括范围、规范性技术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贵州省级地质公园建设基本要求及规范性附录A、B、C、D、E、F和资料性附录G、H。

本技术要求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技术要求起草单位:贵州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贵州省喀斯特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本标准经李兴中、苏维词、王立亭、刘幼平、杨瑞东、周百志和周德全等专家审查。

II

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

贵州省省级地质公园建设要求

(试行)

1范围

适用于省级地质公园及省级以下的地质公园。同时对还没有开发的以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省级或省级以下的地质遗产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的建设也可以作为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成为此次建设要求的部分条款。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指南(第二版)》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试行)》

《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地质遗迹管理规定》(原地矿部1995年25号令)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第三部分:在软件开发、供应和维护中的使用指南》(ISO9000—3,即HA/T19000.3—94)

3术语和定义

3.1地质博物馆

地质博物馆是指收藏、研究、陈列、展示有关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及其它景观的场所,利用图片、文字、模型、实物、影视及信息系统等多媒体形式向游客全面介绍和普及地学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2公园标识说明系统

公园标识说明系统主要由信息标识、指示导向标识、形象识别标识和管理标识构成。其功能主要是介绍地质遗迹景观、疏导指引游人以合理的路径游览公园,也是公园环境空间深化设计和人性设计的更高层次体现。

3.3地学导游系统

地学主要指地质、地理等科学。导游就是组织、指导旅游以满足旅游者游览、交往、增长知识和见闻的愿望。地学导游系统主要包括:导游手册的编写、导游人员的培训、公园管理及组建地质公园旅行社等内容。

3.4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现代通信技术等的新兴边缘学科,它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客观需要而形成的。它除了具有一个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处理、传输、管理和检索,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信息处理功能外,还具备特有的预测、计划、调控、决策及宣传功能。

1

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

4 总则

4.1目的

建立地质公园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学知识,开展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地质公园的建立,能加强地质遗产的保护,恢复地质生态环境,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拓宽当地的就业渠道,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2意义

4.2.1建立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需要。保护地质遗迹的有效方式,就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合理而科学地开发、利用地质遗迹资源。

4.2.2建设地质公园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地质公园是崇尚科学和破除迷信的重要举措。地质公园建设以普及地学知识、宣传唯物主义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为主要任务,既要有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解释,又有地质科学的解释,从而使地质公园既有趣味性,更有科学性。

4.2.3地质公园为科学研究和科学知识普及提供重要场所。对整个社会来说,地质公园是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与实验的基地。对广大青少年朋友和民众来说,地质公园是普及地质科学知识,进行启智教育的最好课堂。

4.2.4建立地质公园是一种新的地质资源利用方式。地质遗迹有独特的观赏和游览价值,因此建立地质公园,可以使宝贵的地质遗迹资源不需要改变原有面貌和性质而实现永续利用。地质公园的建立,是对地质遗迹资源利用的最好方式。

4.2.5建立地质公园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通过建立地质公园,可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为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载体。同时,可以根据地质遗迹的特点,营造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4.2.6建立地质公园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经济的新模式。改革地质工作管理体制,转变观念,扩大服务领域,开辟地质市场,为地质工作体制改革,服务社会提供了机遇。

4.3基本原则

4.3.1突出重点、保护第一的原则。坚持“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以保护地质遗迹、地质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首要任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地球科学知识的普及与旅游休闲并重。

4.3.2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分布和地质生态环境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4.3.3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地质公园建设项目应统筹安排,先重点后一般,先易后难,逐步完善。

4.3.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在不影响地质遗迹景观和地质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多种经营,促进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4.4指导思想

贵州省省级地质公园的建设是以保护地质遗迹资源、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在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而开展的工作。它是以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种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布局,适度开发,为人们提供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保健疗养、体验感受、科学研究、科学普及、文化娱乐的场所,以开展地质旅游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5地质公园建设内容基本要求

贵州省省级地质公园建设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2

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

5.1 地质公园的标徽

目前地质公园的标徽有世界地质公园标徽、国家地质公园标徽,因此,贵州省省级地质公园也应设计自己的标徽。

贵州省省级地质公园的标徽:在相关的标示说明系统、宣传导游材料、地质博物馆、省级地质公园网站以及其它的宣传展示介体上都需要标注贵州省省级地质公园的标徽(附录A)。只有经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审定,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厅正式批准授牌的贵州省省级地质公园才能使用贵州省省级地质公园的标徽。

5.2 规划

5.2.1 总体规划

地质公园的总体规划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是地质公园发展的纲领和蓝图。贵州省省级地质公园的建设需要一份结构合理和彼此相互协调的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公园发展的方向、规模、速度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对策和措施。贵州省省级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有:规划编制依据;现状概要;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市场分析;目标制定与战略部署;旅游区划与功能布局;旅游产品体系;旅游支持体系;旅游保障体系规划;实施规划措施等。

5.2.2 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集规划构想、公园设计构想、控制性原则、控制性指标及要求为一体。特点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进行表达,既让规划控制内容重点突出,简练明确易懂,可操作性强。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概况、地质公园的地质背景及遗迹评价、规划布局的基本原则、省级地质遗迹标准、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省级地质公园的分区说明、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区的分级说明、地质公园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与量测、景点景群命名、旅游路线规划、地质公园景观保护规定、绿地控制、服务设施配套规划、给排水规划、电力、电讯规划、安全系统规划、环境卫生系统规划、居民调控规划经济发展引导规划及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等(附录B)。

必须强调的是,“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是规划设计的技术文本,而不是直接的管理文件。

5.2.3 单体规划

单体规划是对景区内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专门设施进行规划和设计,它不需要对旅游发展的方向、客源市场、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发展保障等内容进行考虑。贵州省省级地质公园的主要单体规划项目有:地质公园标示说明系统规划(附录C);地质公园博物馆规划(附录D);地学导游系统规划(附录E);管理信息系统规划(附录F)。

5.3 主要建设项目

5.3.1博物馆

地质公园博物馆是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收藏、研究、陈列、展示有关地质公园的资源、地质遗迹及其它景观、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地质发展历史的遗迹或标本,利用图片、文字、模型、实物、影视及信息系统等多媒体形式向游客全面介绍地质公园,并进行科学知识宣传、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和提供各种旅游信息的机构。

地质公园应建立地质博物馆,以向游客全面介绍公园地质景观特色和传播地球科学知识,让人们认识到祖国地大物博、矿产丰富,同时也让人们认识到珍惜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地质公园博物馆宜免费向游客提供参观。

地质博物馆应具备:社会教育功能;科学知识普及功能;科学研究功能;收藏展示功能;综合服务功能。

地质公园博物馆内陈列的内容应有公园地理和社会环境概况、公园相关的地质科普知识介绍、公园内主要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介绍、主要地质景观的科学知识背景和成因、公园所在区域地质发展演化史、公园地学发现史、地质研究及主要研究成果、地质遗迹实物标本、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公园的开发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地方民俗文化等。

3

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

地质公园博物馆应设置:公园的全景立体模型、主要地质景观的图片及文字说明、重要的地质标本、公园所在地区域地学研究的科学文献及相关出版物、免费提供的宣传资料、查询信息的触摸式计算机、地质公园光盘演示播放设备、地质遗迹形成和演化模拟实验场地、旅游综合服务系统等配套设施等等。

地质公园博物馆宜建立在公园的主入口附近和游客流通较集中的通道旁。

地质博物馆的建设应与公园入口处的综合设施统一规划进行设计,并且要求与公园的整体规划相呼应,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

省级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布展面积不得少于40m。

博物馆规划方案应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与周围环境协调,充分考虑公园文化建筑特色,和公园的整体设计和谐一致,力求朴实自然,要具有独特的设计品质和理念。

5.3.2标示说明系统

地质公园的标示说明系统是一个向游客全面传递公园信息的服务系统,它充分体现了地质公园科学内涵。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完善、规范、美观的标示说明系统,是打造地质公园旅游产品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公园与游客之间交流的桥梁,是加快发展和完善地质公园旅游服务体系,尤其是自助旅游服务体系的重要步骤之一。

中文和英文是省级地质公园标示说明系统的基本语种,标示说明系统中所有文字,都必须用中英文对照。

标示说明系统中所用的中文文字必须使用国家正式批准的汉字简化字。

鼓励公园根据旅游市场的需要和当地民族文化的实际情况,加上其它外语和当地少数民族语种的说明文字。

标志碑分为主标志碑与副标志碑,是地质公园内不可缺少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主碑是公园主体形象的标识和缩影,一般立于公园入口处,在公园之内的各景区入口处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标志碑。主标志碑上必须用中英文标明地质公园的正式名称,如在少数民族较多并有自己文字的地区,还要求设计少数民族文字,必须注上批准机关、批准日期和地质公园的标徽。

副标志碑是指在地质公园的其它景区和园区的入口地带设立的标志性建筑,是对公园主碑的补充。副碑的碑文内容包括地质公园园(景)区基本情况的中、英文介绍。

除标志碑外,地质公园的标示说明系统还包括公园说明牌及景区说明牌;景点说明牌;道路说明牌;界域说明牌;公园管理说明牌;公园服务说明牌;配套展示工程等内容。

5.3.3地学导游系统

地质公园所蕴藏着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美学价值的地质遗迹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及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如何让这些旅游资源全面展现在游客面前,并让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公园地学导游系统的作用。

地学导游系统应包括:地学导游手册的编写、导游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及地质公园旅行社。 导游系统所有的编写文字均为中英文对照。

5.3.3.1导游手册的编写:不仅要体现地质公园特殊的地质遗迹景观和科学内涵,还要充分介绍相应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既要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让大众游客充分理解,又要强调科学解释,满足游客的求知求解心里需求。

导游手册的编写内容有:公园所在地概况;地质公园相关的地学知识;公园景(园)区划分及主要地质遗迹介绍;景群、景点介绍及地质旅游路线安排;公园内其它旅游资源介绍;公园地质遗迹级别划分及保护措施;公园基础服务设施的介绍。体现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5.3.3.2地质公园导游光盘制作:光盘的播放时间长度以15—30分钟为宜,字数控制在3000—5000字左右。 2

4

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

5.3.3.3导游员:省级地质公园导游员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要热爱祖国,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热心为旅游者服务,有胜任导游工作的语言表达能力,要熟悉地学知识及旅游业务,有较强的组织接待能力,要有较高的导游技巧,要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地质公园导游员必须进行服务意识、服务技能、语言、专业基础知识等内容的培训。

5.3.3.4省级地质公园旅游产品:省级地质公园应该积极开发地质公园旅行社产品。

5.3.4管理信息系统

地质公园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能提高公园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使公园的管理决策科学化、现代化,促进公园管理体制的合理化和管理信息的标准化,从而提高公园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整体效益。地质公园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具有完整的起始、研制开发、运行维护和废弃四个阶段。地质公园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产品必须达到ISO9000—3软件质量保证体系的质量要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必须有可行性报告,并建立自己的网页。

5

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省级地质公园的标徽

A.1 标徽的设计与确定

A.1.1 标徽的设计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向社会公开征集。

A.1.2 标徽的确定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相关人员组成审定委员会,由审定委员会审定,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发布使用。

A.2 标徽的样式与内涵

A.2.1 标徽形状为圆形,分外圈和内圆两部分。

A.2.2 外圈为文字,上半圈为中文“贵州省地质公园”字样;下半圈为英文“GUIZHOU PROVINCIAL GEOPARK”字样。

A.2.3 内圆为图案,图案应力求简捷、色彩明快,其内涵应反映贵州省的主要地质遗迹,即喀斯特地貌和古生物。喀斯特地貌应突出贵州省的特色,即峰丛洼地或峰丛峡谷和洞穴;古生物应选择贵州省特有或具代表性的古生物,如贵州龙、海百合等。

A.3 标徽的使用

A.3.1 必须是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贵州省地质公园才能使用。

A.3.2 凡是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贵州省地质公园的博物馆展示系统、标识说明系统、导游手册、宣传画册、宣传牌、网页等都必须使用。

6

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省级地质公园的控制性详规编写提纲及要求

B.1 概况

B.1.1 地质公园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园区范围

B.1.2 地质公园的主要保护对象及目的和意义

B.1.3 地质公园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及其评价

B.1.4 现有的地质科学研究概况

B.2 地质公园的地质背景及遗迹评价

B.2.1 区域地质背景

B.2.2 地质遗迹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B.2.3 地质遗迹类型与分布

B.2.4 地质遗迹评价

B.3 规划布局的基本原则

B.3.1 必须全面贯彻有关政策、方针及法律法规。

B.3.2 要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B.3.3 妥善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游览与生产和服务及生活等方面之间的关系。

B.3.4 从公园的全局出发,统一安排,充分合理利用地域空间,因地制宜地满足地质公园的多种功能需要。

B.3.5 在充分分析各功能特点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以游览区为核心,合理组织各功能系统,既要突出各功能区特点,又要注意总体的协调性,使各功能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B.3.6 要有长远观点,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B .4 地质遗迹标准

B.4.1 能为区域地质历史演化阶段提供重要地质证据的地质遗迹。

B.4.2 有区域地层(构造)对比意义的典型剖面、化石及产地。

B.4.3 在地学分区及分类上具有代表性或较高历史、文化、旅游价值的地质景观。

B.5 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开发和保护好地质遗迹资源,提高区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公园可持续发展。

B .6 地质公园的分区说明

根据地质公园区域内资源类型及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等不同可分为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存区、风景游览区、野营区、休、疗养区、旅游服务区、生产生活区。

B.6.1 生态保护区:保护地质遗迹及生态环境,保护公园生态环境为主要功能的地区。

B.6.2 自然景观区:具有独特的地质遗迹景观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地区。

B.6.3 史迹保存区:地质遗迹与历史遗迹需要特别保护的地区。

B.6.4 风景游览区:游客游览观光的区域。主要用于景区、景点建设。

B.6.5 野营区:为开展野营、露宿、野外地质科考调查生活区。

B.6.6 休、疗养区:为游客提供较长时间的休憩疗养,增强身体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的区域。

B.6.7 旅游服务区:用于建设吃、住、行、游、购、娱等接待设施及其公园管理等配套设施的区域。

B.6.8 生产生活区:为地质公园工作人员及公园境内居民集体建设住宅及其配套设施的区域。

B .7 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区的分级说明

根据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性价值、稀有性和不可再生性特点,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区应分为特

7

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

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

B.7.1 风景区内的自然保护核心区以及其他游人进入有限制的区域划为特级保护区,特级保护区应以自然地形地物为分界线,其外围应有较好的缓冲条件

B.7.2 在一级地质遗迹景点和景物周围划出的范围与空间为一级保护区。它主要是以一级景点的视域范围作为主要划分依据。

B.7.3 在景区范围内,以及景区范围之外的非一级景点和景物周围应划为二级保护区。

B.7.4 在景区范围内,对以上各级保护区之外的地区应为三级保护区。

B .8 地质公园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与量测

B.8.1 指导思想

环境容量的确定与量测涉及到旅游的主体、客体、媒体等诸多要素,具有高度广泛性、综合性和复杂性,它们之间的调适和相互作用机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决定了地质公园旅游业是否能健康、稳妥、协调、持续地发展。又加上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涉及到多个信息群或多个信息群的组合,要解决如此广泛的复杂关系,必须要用唯物辩证法来进行指导。

B.8.2 环境容量测算

环境容量测算包括旅游者心理容量、地质公园生态环境容量、地质公园社会容量的测算。 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科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统计法、经验法、瓶颈容量法等测算方法,应该指出的是公园环境容量涉及到许多无形的量的测定,方法的运用应因地制宜有选择的加以选用。

要求根据公园所处地理位置、景观吸引力程度和旅游条件,在旅游环境容量的基础上预测游客规模。

B .9 景点景群命名

B.9.1 要突出科学普及的特点和真实性,保持地质科学内容的严谨性。

B.9.2 高度概括景点特色,主题恰入其分,充分揭示景观的科学内涵与自然美学精髓。

B.9.3 雅俗共赏,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让大众游客充分理解,又要强调科学解释,满足各个层次旅游者旅游需要。

B.9.4 具有科学性、新颖性与趣味性,能提高旅游者探索自然、征服自然和观赏的兴趣。

B.9.5 景名的构思要虚实并举,达到意境与物体的完美结合。

B .10 旅游路线规划

B.10.1 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各种游览方式,形成有机结合,提供丰富的游览内容。

B.10.2 游览路线应有鲜明的阶段性和空间序列变化的节奏感,由起点、发展、高潮到结束。

B.10.3 游览路线应便捷、安全,使游客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观赏到更多的景观。

B.10.4 最大地使旅游者感受到公园的多种效益功能。

B.10.5 要利于地质公园景观资源和环境保护。

B.10.6 利于合理安排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设施。

B .11 地质公园景观保护规定

B.11.1在生态保护区内,应禁止观赏性旅游行为,不得搞任何建筑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工具设施进入。

B.11.2在自然景观保护区和史迹保护区内,可安置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控制旅游者进入量,严禁增设无关的人为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工具及其设施进入,严禁任何不利于保护的因素进入。

B.11.3在风景游览区内,可以进行适度的资源利用行为,可以安排各种游览欣赏项目,分别限制机动交通工具及旅游设施配置和分级限制居民活动进入。

B.11.4在野营区、休、疗养区、旅游服务区、生产生活区内,可以准许原有土地利用方式与形态,可以安排同风景性质与容量相一致的各项旅游设施,可以安排有序的生产、经营管理等设施,但应分别控制各项设施的规模与内容。

8

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

B.11.5 在特级保护区内,不得有任何旅游形为,不得做任何建筑设施。

B.11.6在一级保护区内,可安置必要的步行游览道路和相关设施,控制旅游者进入量,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人为设施,机动交通工具不得进入此区。

B.11.7在二级保护区内,可以设置少量旅游设施,严格限制与风景观赏无关的建设,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本区。

B.11.8 在三级保护区内,应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要求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地质公园景观保护规定应与已经批准的总体规划和保护措施相互一致。

B.12 绿地规划

B.12.1 绿地规划原则

B.12.1.1 依据公园总体规划并结合其它专业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的原则。

B.12.1.2 形成公园及园林绿化风格,突出特色,体现地方文化,注重区域特色性原则。

B.12.1.3 既要有远景目标,又要有近期安排,做到远近结合的原则。

B.12.1.4 绿地分配合理,结构科学,要形成完整统一、有机的绿地系统,坚持科学合理性原则。

B.12.1.5 规划要突出时代性原则。

B.12.1.6 规划要坚持生态优先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

B.12.2 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任务

B.12.2.1切实保证纳入公园用地平衡的四类绿地(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总面积要达到公园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15%

B.12.2.2 风景游览城市和绿化条件较好的公园,其比例应予提高。

B.12.2.3 提出公园绿化分期实施方案和分项目标。

B.12.2.4规划若干环状、带状、楔状绿地穿插园区内外,使绿地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包围和镶嵌公园。

B.12.2.5 在公园外围规划宽阔的绿化带,形成良好的大环境绿化圈。

B.12.2.6按规划要求协调好公园附近的风景区、森林公园、农业、林业、水利、环保、休疗养、生产等部门用地。

B.12.2.7 对公园绿地系统的重点公共绿地提出规划方案或实施计划。

B.12.2.8 总结分析并规划好主要的绿化树种,特别是行道树种、基调树种、骨干树种。

B.12.2.9 提出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育规划。

编制公园绿地系统规划,除遵守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其它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B .13 服务设施配套规划

B.13.1 旅游住宿规划。

它包括住宿类型规划和客房床位规划。其中住宿类型有宾馆、别墅、旅社和家庭式旅馆,建议建筑形式以低层为主,强调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客房床位主要用公式:A=∑RN/TK来计算,其中,A:规划床位数;R:全年住宿人数;N:游客平均过夜天数(2天);T:全年可游天数(?天);K:床位平均利用率(?%)。

B.13.2 旅游餐饮规划

B.13.2.1 突出特色

贵州省大部分民族地区都拥有丰富的餐饮原材料和传统美食,具有开发和挖掘特色餐饮的基础条件。其餐饮开发的重点是:无污染餐饮系列、绿色食品系列、传统美食小吃系列、美酒矿泉系列等。

B.13.2.2 丰富结构

地质公园的旅游餐饮设施应满足不同口味、不同兴趣、不同支付能力、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旅游者的需求,高、中、低档兼备。提升现有餐饮服务场所的品位,开辟美食基地、特色餐馆等,努力提高餐饮服务质量。

9

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

B.13.2.3 规范市场

对整个景区内的餐饮业实行统一管理,规范服务质量和价格标准,强化餐饮卫生管理,使旅游者吃上“放心饭”。实行非“终身制”的动态管理的旅游餐馆推荐制度,提高餐饮质量。

B.13.2.4 合理布局

在旅游者居住集中的酒店附近设小吃夜市,满足游客的需求。

B.13.3 旅游交通规划

B.13.3.1 外部交通规划

充分利用现有道路,提高公路路面质量,增加交通工具满足开发建设和游览活动的需要;规划交通道路同时注意景观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与森林生态环境相协调;建立良好的公路管理维护机制,增加公路服务功能,在公路两侧设立地质公园旅游区旅游形象及部分景点的广告宣传牌;景点内的道路交通既要起到连接景点的作用还应注重其美观装饰功能和丰富景点内涵等功能。

B.13.3.2 内部交通规划

以地质公园入口为出发点,采用干线路一般放射状,次级线路环状的交通网络。游览步道宜设计为环线,因山就势,陡坡蹬道应有防护栏杆,由于地形地势较复杂,路、桥、栏杆要把安全放在首位。近期可先建设几条游步道,中远期再按游览要求新建或改建。

B.13.4 商业服务设施规划

主要的商业服务设施主要位于公园入口区。在各主要休闲场所、旅游景点均应附设纪念品、摄影、小吃、茶点等服务点。

B.13.5 文化设施规划

文化活动主要集中休闲游乐区,开展民俗表演、大型庆典、游行等文化活动。

B.13.6 综合管理设施规划

在入口区处设置管理区。内有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合理配备管理人员,保证旅游质量、旅游安全、旅游统计、交通、保卫、卫生、环保等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备和有效的实施。另外还设置游客中心、提供游客咨询、投诉、接待、银行、邮电等服务。

B.13.7 其它设施规划。如:停车场规划、人身安全保护设施 、指示广告设施、无障碍设施等均予以重视。

B .14 给排水规划

B.14.1 给水工程规划

估算用水量;供水设施建设,规划道路铺设给水管道,给水管道应满足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配水管网应按环状设计施工;供水管理,加强地表水源和地下水卫生防护。坚持节约用水,推广节水型卫生洁具,通过优化调度和科学管理,减少供水过程中的漏损水量,加强以对免费用水的管理,取缔非法用水。

B.14.2 排水工程规划

规划内容包括:污水分类;雨水污水排放量;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方法;排水方式:采用雨、污分流,雨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集中排到划定的氧化池或经埋设管道排入污水处理系统。厕所和垃圾废物收集点的布局与处理等。

B .15 电力、电讯规划

B.15.1 建设原则

B.15.1.1 电压等级采用220千伏(远景)、66千伏、10千伏和0.4千伏

B.15.1.2 66千伏以上变电所在公园边缘地带建设,建筑要美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B.15.1.3 供电杆路注意美观,定期进行电力系统检修,确保景区内电通

B.15.1.4 用电负荷预测

B.15.2 电网规划

10

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

景区内接入通讯电缆,在此基础上,装设自动程控交换机,修建移动通讯终端站,以确保景区内各个景点的对外通讯联络和广大游客的通讯需要;在各游客集散中心、宾馆、餐馆及游乐场所,设置足够数量的公用电话。安装大功率卫星地面接收站及闭路电视系统,以方便住宿游客观看更多的电视节目。

B .16 安全系统规划

B.16.1 建立景区安全体系

B.16.1.1 建立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基层为主”的原则。

B.16.1.2 认真执行《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与《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漂流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B.16.1.3 加强旅游安全设施建设,通往各景区的主要交通公路设安全围栏(尤其是山路),在道路拐弯处设安全提示标语。景区内部的步行游路在险、陡的地方设安全围栏,保障游客的安全。漂流、探险、攀岩等极限运动项目的实施应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范。

B.16.1.4 对路边裸露的岩石和水库边裸露岩石进行安全处理,或植以植被,或进行工程处理,避免多雨天山体滑坡。

B.16.1.5 对各娱乐设施定期做安全检查,确保正常运行,无安全隐患。同时对景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制定安全保卫制度,并认真执行,配备专门的保卫人员。

B.16.2 建立旅游救援体系

B.16.2.1 要求游客买保险,危险性较高的项目在费用中应包含保险费。

B.16.2.2 建立旅游区救援中心,与各医疗机构合作,配备专门旅游救援电话,各方面都为旅游救援提供方便。若有事故发生,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后续事务的处理。

B.16.2.3 在主要节假日及灾害天气到来之前,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和电子网络适时发布“旅游风险预报”。

B.17 环境卫生系统规划

B.17.1 大气环境

调整景区内燃料结构,在燃料选用上,首先考虑无污染、污染小的燃料,例如液化气、沼气、清洁煤等。同时加强对汽车尾气的治理,在景区内普及使用无铅汽油。保证景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空气污染指数﹤50,空气质量状况达到优良。

B.17.2 水体环境

供旅游开发的水库和潭、溪,要有效控制污染和富营养化趋势。饮用水源、水质、水功能区和地表水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严格贯彻《水污染防治法》,景区内的水库不得排入污染物。

B.17.3 废弃物处理

在规划范围内逐步建立污水、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

在各景区景点建立独立的污水、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并将废弃物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60%以上。

在旅游交通道路上,建立包括厕所在内的旅游服务站。在景区内的交通道路、景点处安放垃圾收集设施,如带盖的垃圾桶等,及时清理垃圾,并建立完善的垃圾、废弃物处理系统。景区内厕所采用免冲式旅游厕所。

B .18 居民调控规划

地质公园的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应包括:现状特征与趋势分析;人口发展规划与分布;经济管理与社会组织;居民点性质、动因特征和分布;用地方向与规划布局;产业和劳力发展规划等内容。

B.19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应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风景和旅游发展战略为基本依据。它包括

11

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

经济现状调查分析、经济引导的发展方向、经济结构及其调整、空间布局及其控制和促进经济合理发展的措施等。

B.20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B.20.1 土地资源分析评估,包括对土地资源的特点、数量、质量与潜力进行综合评估或专项评估。

B.20.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应表明土地利用现状特征,风景区用地与生产生活胜地之间的关系。土地资源演变、保护、利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B.20.3 土地利用规划应在土地利用需求预测与协调平衡的基础上,表述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及其用地范围。

B.20.4 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突出风景区土地利用的重点与特点;

保护风景游览地、林地、水源地和优育耕地;

因地制宜的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发展符合风景区特征的土地利用方式与结构。

B.21 分期发展规划

B.21.1 第一期或近期规划

5年以内。近期发展规划应提出发展目标、重点、主要内容,并应提出具体建设项目、规模、布局、投资估算和实施措施等。

B.21.2 第二期或远期规划

5—20年。远期发展规划目标应使公园各项规划内容初具规模。要提出发展期内的发展重点、主要内容、发展水平、投资预算、发展的步骤与措施。

B.21.3 第三期或远景规划

大于20年。远景规划的目标应提出地质公园规划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和目标。

B.22估算投资和收益

旅游资源是一项经济活动,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规划要提出建设投资项目及计划,并分析投资的预期效益。地质公园项目的开发至少要做这几项投资的规划: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资金、基础设施投资、改善交通的资金、完善接待条件的资金等。要对这些资金的来源进行规划,对各项开发方案和投资计划进行投资规模和资金回收的测算,以便选择最优的方案。

12

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

13

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省级地质公园标示说明系统规划

C.1标示牌设计原则

C.1.1 融合与地质遗迹景观协调原则

C.1.2 主题突出,特征鲜明,形象完整的原则

C.1.3 简洁独特,与众不同的原则

C.1.4 就地取材,易制作、低成本原则

C.1.5 标示牌规模与样式组合相协调的原则

C.1.6 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C.2 标示说明系统的语种

中文和英文是贵州省省级地质公园标示说明系统的基本语种,标示说明系统中所有文字,都必须用中文和英文两种形式表达。标示说明系统中所用的中文文字必须使用国家正式批准的汉字简化字。同时鼓励公园根据旅游市场的需要和当地民族文化的实际情况,加上其它外语和当地少数民族语种的说明文字。

C.3标示牌的类型

C.3.1 标志碑

C.3.1.1 主标志碑

主标志碑是公园主体形象的标识和缩影,同时也是公园的一个重要景观和旅游景点。标志碑一般立于公园入口处,在公园之内的各景区入口处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标志碑。标志碑应体现公园的自然特征与公园名称,要注意地质公园的科学内涵和自然环境和谐一致,不追求豪华奢侈,注重实际效果,设计理念要新,表达要简单明确。

主标志碑可以根据公园的环境和主题特点选用材质,高度不得低于2米。标志碑上必须用中英文标明地质公园的正式名称,如在少数民族较多并有自己文字的地区,还要设计上少数民族文字,必须注上批准机关、批准日期和地质公园的标徽。

C.3.1.2 副标志碑

副标志碑是指在地质公园的其它景区和园区的入口地带设立的标志性建筑,是对公园主碑的补充,高度和体量应小于主标志碑。副碑的碑文章内容包括地质公园园(景)区基本情况的中、英文介绍。

C.3.2 公园说明牌及景区说明牌

公园说明牌位于公园的入口处,可与公园的主(副)碑联合设计,也可单独设计,重点介绍公园的名称、面积、基本地理信息、景区划分、主要地质景观特征以及科学价值与意义。和公园说明牌相配套的还有景区地质景点分布图或景区导游图、景区相关地质知识和主要地质景点成因、国内外对比展示栏和中英文图片及其它说明。

C.3.3 景点说明牌

景点说明牌是公园内对地质景点进行简要介绍。景点说明牌的设计要注意与地质遗迹景点的协调,不宜过大,要求规格统一,安放在游客容易观察和阅读的景点旁。

C.3.4 道路说明牌

公园道路说明牌包括外围的和内部的两种。道路说明牌应放在进入公园的沿途主要道路旁,尤其是道路分岔和变向的地方更应给予明确的标示。道路说明牌的文字用中、英文表述,外部的说明牌还应标上公园的标徽,设计要坚固适用,外部的说明牌的安装应在公路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并注意其安全性。

C.3.5 界域说明牌

地质公园应根据批准的地质公园规划,对公园的边界进行明确的界域标识;根据批准的等级14

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

和范围,对公园保护区的保护级别进行明确的界定和保护,尤其是对核心区和重点地质遗迹的保护应重点标识。保护标识要求用中英说明,并要有地质公园的标徽。

C.3.6 公园管理说明牌

公园管理说明牌是公园管理处对游客进行人性化管理和提示的标识。标识说明一般有两种类型:提示说明和警示说明。提示说明能提示游客保护地质遗迹、保护生态环境;警示说明警示游客注意安全。

C.3.7 公园服务说明牌

公园服务说明牌是公园管理者为游客提供服务和方便的提示。主要提示内容有:餐饮、住宿、休闲、购物和医疗等。以上所有的标识要求书写规范、美观,尽可能采用国际通用的形象语言标示,说明牌要求采用中英文两种文字表达。

15

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省级地质公园博物馆布局设计及文字说明

D.1 博物馆功能分区

根据地质公园博物馆的的概念和功能内容,对贵州省省级地质公园博物馆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

D.1.1 科学研究区

指地质遗迹资源的核心保护区,专用于科学研究,同时也配合设置了地质遗迹标本研究实验室和计算所网络系统中心。

D.1.2 收藏展示区

该区通过对地质遗迹的收藏,使大量具有较高科研价值的地质遗迹资源得以保护下来,并通过图片、文字、多媒体演播和实物展示的形式,向旅游者介绍了景区的主要内容、景点的地质内涵以及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同时通过这些展示也可以让旅游者在游览前就对公园总体和主要游览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D.1.3 多媒体演示区

该区宜设置地质公园立体沙盘模型、触摸式计算机信息查询系统、360度环幕电影、地质公园光盘演示播放系统、地质遗迹形成和演化模拟系统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和旅游综合服务系统等配套设施。

D.2 博物馆的展板内容

贵州省省级地质公园博物馆采用了文、图、照片相结合的方式,以展板的形式布展,所有的文字均为中英文对照。

D.2.1 序

省级地质公园批准时间;授牌时间;揭碑开园的时间。

D.2.2 前言

地质公园建设的意义、主要科学内容及建设的主要过程。

D.2.3 公园位置及属地特征

明确地质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大地构造位置,概略介绍公园所在地区的自然和经济概况。

D.2.4 基本特征

明确地质公园的主要属性,地质公园范围内地层发育和分布特征,构造样式及其处构造部位,主要岩性,主要矿产类型及分布。

D.2.5 公园相关的地质科普知识

遵循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严谨求实的科学原则,就地质公园范围内地质景观和地质遗迹形成的相关地学知识进行概略介绍。

D.2.6 地质发展演化史

在地质公园基本特征的认识上,概述地质公园及所在区域的地质发展演化历史,其中包括地壳演化、地质构造演化、沉积环境演化、气候演化和生态群落演化。

D.2.7 地质研究史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总结涉及地质范围的地质研究历史和主要研究过程,展示主要的地学研究成果及实物资料。

D.2.8 主要地质遗迹介绍

这是地质公园博物馆展示内容的主体部分,包括地质公园总体介绍、各景区介绍、景群介绍和主要地质遗迹介绍。同时附带反映其特征的典型照片、科学解释图片、描述其成因的文字解释说明和实物标本。

D.2.9 地质旅游路线设计

16

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

以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为基础,按照景区或地质遗迹和自然景观的地理分布,体现游览内容最多、不重复不遗漏、不同路线各有侧重、最大限度的展示公园的地质和自然特征的原则,设计公园的地质旅游路线。

D.2.10 生物多样性及地方民俗文化

贵州喀斯特地貌发育、生物种类丰富、民族文化丰富,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因而在展示地质公园的同时也要充分展示公园所在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特征,以便提高游客对该地区自然生态与人类关系的认识,加深对公园的了解,丰富公园的内涵。

D.2.11 地质遗迹实物标本

实物标本的内容主要是以体现地质公园的特征的地质遗迹标本,同时也可以陈列一些与相关地质知识所涉及的地质标本,其它地质公园提供的有典型意义的标本,或公园内生物资源、人文资源标本等等。

D.2.12 其它配套设施

地质公园立体沙盘模型、触摸式计算机信息查询系统、360度环幕电影、地质公园光盘演示播放系统、地质遗迹形成和演化模拟系统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和旅游综合服务系统等配套设施,旨在进一步丰富地质公园的内容。

D.2.13 结束语

展望地质公园的发展前景,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和措施。

D.3博物馆设计

D.3.1 外观设计

首先要保持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注重环境保护;其次要体现出较高的地质科学文化品味,突出浓厚的地质文化历史氛围;再次要本着节约经济的原则,不搞重复建设,最后要体现多功能多用途的原则。

D.3.2 布局设计

博物馆要展出的内容确定之后,根据总体布局思路和要求,邀请有资格有能力的设计单位或部门,根据博物馆的空间和实际内容,进行布局方案的设计,再通过有关单位的审察后,再作具体实施。

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86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