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学案

更新时间:2023-07-21 05:3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学案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本章考点:

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 3. 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本章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课标解析

(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概念: 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 、 、 、 、 、 等。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 、 ,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总星系 系

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

2.运动特征:、、。

3.按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是 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原因有: 1.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学案

2.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

三、典题解析

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 )[1998年全国] A.地球、火星 B.地球、木星 C.火星、土星 D.木星、金星 答案:C

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知识信息。此题考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 ) A.静止不动 B.部分有位移

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 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 答案:D

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的运动轨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三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1)为什么水星和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表面温度很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命形成、发展有什么影响?

(2)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优越条件是 。 (3)想一想,如果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不适当,对生命活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由于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温度平均为15℃,同时也为有液态水提供了条件,同时自转和公转周期不长,也会使地球的年较差、日较差不太大,这样才有利于生命的生存和发展。

答案: (1) 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则距太阳远,接受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产生和发展,如果温度过高,则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不能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如果温度过低,分子将牢牢地聚集在一起,只能以固态和晶体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 (2)具有适宜的温度 (3)自转或公转周期过长,则白天或夏天升温过高,夜晚或冬天降温过低,无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活动的形成和发展。

四、课堂练习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04年1月15日3时21分,美国宇航局向“勇气”号火星车发出了驶下登陆平台的指令,大约90分钟后,“勇气”号发回了已确认登陆火星的信号。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读下表中

1...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学案

A.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B.水星、金星、火星在体积、质量、组成物质与地球较相似,称为类地行星 C.在地球轨道两侧,分别是金星和火星轨道 D.金星、火星等行星能发出可见光,这几颗行星在夜空显得很明亮

2.在九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现象与地球

上的一些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 ( ) ①火星有类似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

离都比较适中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与地球很接近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一河外星系—太阳系一总星系 C.地月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一河外星系D.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

图1—2

图1—1

4.读图1—1,在图中火星位于 ( )

A.① B.② C.③ D.④ 5.读图1—2,若图中S表示太阳,E表示地球,则该图所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6.假如人类移居月球生活,下列可能发生在月球的现象是 ( ) ①昼夜现象 ②电闪雷鸣 ③朝霞、晚霞 ④日食、月食 ⑤行走如跳远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①⑤

7.1998年,北京大学迎来了她的百年华诞。为向北大百岁生日献上厚礼,经中科院同意,将北京大学自己的科研人员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7072号小行星命名为“北京大学星”,并获得国际认可。 下图是1998年5月4日这一天“北京大学星”运行轨道示意图,读图1—3回答下列问题。

图1—3

(1)在地球运行轨道以内,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还有。

(2)位于“北京大学星”运行轨道内外两侧的行星是A 和,其中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质量之首的行星是 。 (3)与九大行星比较,“北京大学星”具有小、小的特点。在A、B两行星轨道之间有成千上万颗类似于“北京大学星”的小天体,它们组成太阳系中的 带。

8.按所给内容之间的关系,把其字母代号填入下面的方框里。 A.地球处在比较稳定的宇宙环境中 B.有适宜的温度

C.体积、质量适中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学案

D.原始海洋形成 E.日地距离适中

F.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G.地球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H.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加速了水汽的外逸

五、能力提高

1.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的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属类地行星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

(3)用箭头在地球公转轨道附近表示九大行星的公转方向。 (4)用小圆点在适当的轨道位置表示出小行星带。

(5)比太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心天体是___________;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___________。

2.读下面宇宙中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

(1)图中数码代表的天体系统名称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2)作为整体的宇宙,经历了温度由______到_______,物质密度由_______到________的演化。

六、课后学习反思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学案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课标解析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辐射

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 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反应。 2.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1)直接为地球提供 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维持着 温度,是促进 、 和 的主要动力。 (3)被古代生物固定后积累形成了 。 (4)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所用的主要 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从外到里分为和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类黑子 耀斑型 位 层 层 置 周大约 年 大约 期 年

3.太阳活动地球的影响:

(1)引起电磁层扰动,使 受到影响。 (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 ”现象。 (3)产生美丽的 。

(4)地球上许多 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

三、典题解析

1.今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和耀斑都发生在太阳色球层上

B.前一次太阳活动的极大年到再次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

C.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扰乱地球大气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 D.太阳日冕层的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高速运动,形成了“太阳风” 答案:B

解析:从整体看,太阳处于稳定状态,但从局部看,太阳大气中经常发生着活动,叫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在太阳大气各层中的表现形式不同,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太阳活动最多的年份叫太阳活动极大年,前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到再次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为11年。 2.2001年4月5日,太阳出现特大太阳耀斑爆发( ) A.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讯受到强烈干扰 B.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 C.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学案

D.对人造卫星的运行没有影响

解析:耀斑爆发时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几分钟短暂的时间内,它能发出相当于100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的能量,把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射出,干扰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和卫星的正常运行,一般发生在耀斑大爆发两三天内。

3.我国古书曾记载有: “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1)~(3)题. (1)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指

A.耀斑 B.X射线 C.紫外线 D. 黑子 (2)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A. 光球层 B.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内部 (3)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黑色区域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 B.黑色区域温度比周围高

C.黑色区域释放出大量偏黑色的气体 D. 黑色区域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尘埃 解析: (1)扣”黑气””居日中央”

(2)承上题,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 (3)”黑子不黑” ,只是”低温区域”而已. 答案: (1) D (2) A (3) A

四、课堂练习

1.太阳能量来源于( ) A.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 B.强劲的太阳风

C.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黑子活动多的年份降水量也一定多

B.由于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所以会产生磁暴现象 C.太阳活动会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D.在北京的夜空能清晰地看到太阳活动剧烈时所产生的极光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9日14时13分,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层抛射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当时,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美国北部一些电网出现了电流急冲现象。据此并结合右图回答3—4题。

3.据“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 电粒子流来自于图中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4.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 ) A.英国、墨西哥 B.加拿大、挪威 C.意大利、西班牙 D.印度、巴基斯坦

5.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是 ( ) A.日冕、色球、光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日冕、光球、色球 D.光球、色球、日冕 6.近两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太阳黑子和耀斑都产生在太阳色球层上

B.前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到再一次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

C.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扰乱地球大气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 D.新加坡的小朋友在晚上做作业时看到了美丽的极光现象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学案

7.读“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_______层上,其之所以黑,是因为它的_______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在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也是_______出现频繁的地方和时期,它们的活动周期大约是_______年。

(2)12测站说明,当太阳黑子增多,年降水量随着_______,因而它们之间存在着_______相关的关系。而22测站则说明,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之间存在着_______相关的关系。

(3)简述36测站中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

8.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回答:

(1)耀斑出现在图中字母 代表的太阳大气层中。

(2)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 层;太阳风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会产生使指南针失灵的 现象。

(3)平常我们看到像圆盘一样,明亮发光的太阳表面是图中字母 表示的太阳大气层。

(4)图中温度最高的太阳大气层是 ,它的名称 是 。

五、能力提高

北京、杭州等地曾受“日凌”的袭击,广播电视、通信信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据北京天文台介绍,每年的春分、秋分前后,太阳、地球和同步通信卫星将会呈一线排列。这时,通信卫星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较强的电磁波辐射就会进入接收系统,干扰通信业务信号,产生所谓的“日凌”现象。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日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凌”产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同步通信卫星之间 B.“日凌”是太阳本身的一种异常活动 C.“日凌”是太阳对卫星通信的干扰现象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学案

D.“日凌”是太阳黑子爆发的结果

2.2003年3月发生“日凌”现象时,地球位于图中的 A.①处附近 B.②处附近 C.③处附近 D.④处附近 3.下列说法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B.冰岛有“无烟之国”的美称 C.夏季午后的暴雨 D.水向低处流

4.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和太阳活动是

A.光球层和黑子 B.色球层和黑子 C. 日冕层和耀斑 D. 色球层和耀斑 5.关于太阳辐射纬度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年太阳辐射获得最多的是赤道地区 B.1月,太阳辐射最大纬度是南回归线

C.南北半球同纬度太阳辐射随月份变化规律大致相反 D.7月份南半球普遍高于北半球

六、课后学习反思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学案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一、课标解析 认识地球运动的规律;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 的,其北端始终指向 附近。

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方向:自向 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1 恒星日:真正的周期,地球自转,用时 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地球自转。

角速度:极点为,其他各处相同,即

线速度:自。

方向:自向;从南极上空看呈。 周期:一个分秒。

2.公转 轨道:近日点:

远日点:初。

点较慢。 速度: 线速度:平均:点较慢。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地球运动是与的叠加。

2.黄赤交角:指平面与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3.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三、典题解析

1.在下图中表示太阳日的是( )

A.a B.b C.a+b D.a-b

解析: 时间与我们生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每一天长短的确立的理解程度。就能力考核来说,则也可以说是看看考生对从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的强弱。 题目中隐含着的一个知识点是: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公转的方向是一致的。即,从空中看地球,如果其公转方向是逆时针的(如该图所示),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也一定是逆时针。有了这个基础常识,读图即可以明白,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答案:C

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学案

(1)图中角∠α、∠β的度数是 ,从其大小及其所对应的弧长分析出地球自转速度的特点是 。

(2)图中C点的经度是 ,如果E点是10点钟,则C点的时刻是 点钟。

(3)由C向A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发生向 (东、南、西、北)偏移的现象,由C向D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发生向 (东、南、西、北)偏移的现象。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涉及到经度的概念、地球自转速度、时间计算和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等知识点。首先根据经度的概念得出∠α、∠β的度数是45°。根据DE所在的经线为15°W,根据图中N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跟着地球方向增大的为东经,得到C点的经度为30°E(注意不能简单地用15°加上45°,因为这一区域在0°经线的两侧),从E点10点钟C点在E点东面45°,加上3个小时,故C的时刻为13点。第(3)小时如对偏向知识比较熟悉的话,不难得到答案。

答案:(1)45°除南北两极点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外,角速度处处都相等,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30°E 13 (3)西 北

四、课堂练习

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 A.90°E,89°N B.80°W,40°S C.10°E,1°S D.180°W,71°S 2.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 )

A.就线速度而言,高雄小于马尼拉;就角速度而言,高雄大于马尼拉 B.高雄与上海的角速度相等 C.南北极点线速度为0,但角速度最大 D.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3.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地球自转一周(360°)的时间为24小时,叫一个恒星日 B.南北纬60°处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二分之一

C.地球上的物体作水平运动时,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左偏,在南半球向右偏 D.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是地球上生命有机体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有关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公转轨道是椭圆,但半长轴与半短轴相差不大,仅为12千米 B.太阳位于公转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C.从南极上空垂直俯视轨道平面,地球呈逆时针方向公转 D.地球公转轨道面称为赤道面 5.读“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公转轨道是正圆

B.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是一月初

C.地球从A点出发回到A点所需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 D.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小于B点 6.下图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学案

读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且晨昏线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恰好重合。回答7~9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长江流域一带进入梅雨季节

B.此时北京地区在晴夜的19时~20时,天顶附近可以看到牛郎星和织女星

C.此时武汉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 D.此时悉尼昼最短,夜最长

8.若地球正朝近日点方向运动,此时“北京时间”是 A.9月23日3时20分 B.3月21日8时 C.3月21日3时20分  D.9月23日7时

9.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地区占地球表面积的 A.一半 B.一半以上 C.一半以下 D.无法判断

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55′N,11°56′E)建成.据此完成10-11题

10.从黄河站往正南方,将到达

A.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B. 西伯利亚 C.阿拉斯加 D.大不列颠岛 11.黄河站至北极点的距离约为

A. 600千米 B. 900千米 C. 1200千米 D. 1500千米

五、能力提高

1.在右边地球公转示意图中,A、B、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四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填空: (1)地球从春分日(北半球)运行至夏至日(北半球)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字母 表示。 (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 。 (3)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 。

(4)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的时段是 。 (5)北半球白昼逐日缩短的时段是 。

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崇明岛将长江口分为A、B两汊,两汊中 的流量较大,原因是 。 (2)最近几十年,崇明岛以东沙洲群迅速扩大、增加,原因是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学案

(3)启东港今后的发展趋势为 ,理由是 。

(4)崇明岛上C、D两个港口中,发展前途好的是 ,理由是 。

(5)上海港主要在市区黄浦江两岸,海轮要经过吴淞口进入黄浦江。长江口泥沙情况对上海港进出航道的影响是: 。

六、课后学习反思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学案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

一、 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三)地球自转与时差

、的球体。 昼夜

:。

原因:地球不停的 。

1.产生昼夜更替 周期:。 昼夜更替

意义:制约人类的起居作息;地球表面

变化不大,生命有机体得以生存和发展。

时间的确定:根据同一纬度地区各地看到太阳的迟早而定。 概念:因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 小时。 经度与地方时的对应关系

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 分钟。

划分的目的:避免世界各地使用地方时带来的不便。

国际标准:全球共分,东西十二时区, 2.地方时 区时 各跨经度

计时方法:以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区时计算:相邻两个时区,区时相差小时 ; 较东的时区,区时较

不同时区计时法,如美国。

各国实际使用的特别计时法 使用首都所在时区的区时,如中国。 使用本国东部时区的区时,如朝鲜。 原则上指 国际日界线

向东过日界线天。

二、 典题解析

下图中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完成1~2题。

1.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 )

A.7日4时 B.8日8时 C.7日8时 D.8日4时

解析:解第1题时,首选必须能够根据经纬网区分哪条虚线是晨昏线,哪条虚线上是180°经线。进一步,依据学过的地球公转的知识,判断大体的季节,即当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远时,北半球是夏天。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判定图上看到的是晨昏线的晨线部分,它和赤道的交点是上午6时。至此,就不难看出:题中甲地为8日8时。对于选择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学案

一般很难将真正掌握了知识具备了能力的考生和凭着临时“蒙”的考生区分开。 答案:B

2.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 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 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

解析:第2题是和第1题相关联的题目,真正明白了第1题的考生解第2题是轻而易举的。但是,在该题目中,采取了正确选项不易判断的“逆向思维”的题型,加大了考查内容的空间尺度。即,必须对三个不可选项逐一排除。 答案:A

三、 课堂练习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右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1~2题:

1.甲地的时间为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2.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 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B.东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 C.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时期 D.罗马气候干热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右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3~4题:

6日,非夜,判断

3.甲地的时间为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4.北京为 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 D.7日20时

5.一艘海轮自洛杉矶向西驶向上海,船上的乘客往第一天见到太阳在上中天相隔的时间是. A .24小时 B.大于一个太阳日 C.小于一个太阳日 D.恰好是一个恒星日

(07高考真题)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图3)。回答5~6题。

6.可能反映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A.① B.② D.④ 7.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学案

8.读“极点为中心的太阳光照图”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箭头 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虚线表示极 圈和回归线),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

(2)N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L点的夜长约是 小时。 (3)下列四图中阴影,正确表示此时雨带位置的是 。

(4)此时,北印度洋洋流的流向呈 时针方向。 (5)M点位于L点的 方向。 9.读右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 (节气)日的情况,此刻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 中的 线上, 乙地日出时刻是 点钟。

(3)按图中所示情况,北京时间是 点钟,我国 南极中山考察站的黑夜长 小时。

(4)在图中所示的这一天,下列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 A.北京 B.广州 C.甲地 D.乙地

(5)按图中所示,如果是晴天,40小时后能看到北极星的有下列地点中的 ( ) A.北京 B.纽约 C.悉尼 D.莫斯科

10.如图中,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图回答。

(1)OP的经度为 ,ON的经度为 。 (2)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 日 时。

月22日。读

四、 能力提高

我国某企业在伊斯兰堡(33.7°N,73.1°E)、利雅得(24.6°N,46.7°E)、东京(35.7°N,139.8°E)、悉尼(33.9°S,151.2°E)、底特律(42.4°N,83.0°W)、和圣保罗(23.95°S,46.64°W)等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回答1~3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学案

1、该企业于北京时间2007年3月1日8时召开电话会议,其在圣保罗分支机构的人员参加会议的当地时间为

A. 2007年3月1日19时 B. 2007年3月12日8时 C. 2007年2月28日21时 D. 2007年2月28日19时

2、假定总部和各海外分支机构的办公时间均为当地时间9时至17时,并计划召开1小时电话会议。为了保证总部和至少4个海外分支机构的人员能在办公时间参加会议,会议的时间应为北京时间 A. 8~9时 B. 14~15时 C. 15~16时 D. 20~21时

3、总部领导在北京盛夏时节乘飞机直航至某海外分机构考察,到达时当地正值冬季。此海外分机构位于

A. 底特律 B. 利雅得 C. 东京 D. 悉尼

4.读右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假设北京时间为7月1日20时,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画出位于东半球昼夜等长的一点A。 (2)A地日期为 月 日。

(3)A地方时应在 时 分至 时 分。 5.读下面的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这一天,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 (多或少几小时) 小时。 (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的这一天,北极圈上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差 度。 (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之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地区。 (4)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的周期是 。

五、 课后学习反思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学案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一、 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四)地球公转与季节

①春分—秋分(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 半球, 是 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 现象。南半球相反。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秋分—次年春分(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 半球, 是 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 现象。南半球相反。

③春秋分:太阳直射 ,全球 。 ④赤道上:终年 ①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递减。

②夏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 以北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年中的最小值。

③冬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

以南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一年中的最小值。

④春秋分:由 ①四季的形成:除赤道外,同纬度地区, 和 随 季节而变化, 3.四季的更替 ②天文四季

③气候四季(北温带) ④中国传统四季

二、 典题解析

1.右图为地球自转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晚,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此时( )

A.M地的白天比N地短 B.M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N地 C.当N地为下午7时,M地是次日上午5时 D.M地大约3点钟日出,21点日落

解析:由图可知,此时是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越往南极点,白昼越长;越靠近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所以M地的白天比N地长,但M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N地。N地位于日界线(180度经线)以东,日期应减一天,故C项错误。答案:D

2.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判断: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_,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______________。

(2)此时,900E的区时是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时。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学案

(3)此时,赤道下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 A.45°W,135°W B.135°E,45°W C.60°E,120°W D.0°,180

(4)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

A.90°W向东至180°B.0°向东至180°C.90°W向东至90°E D.0°向东至90°E (5)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__________(多项选择)。

A.黄赤交角略微变小 B.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长

C.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D.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

E.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F.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解析:(1)通过观察北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在23°26′S,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为 (66°34′N---90°N)。

答案:23°26′S(或南回归线) 66°34′N--90°N(或北极圈及以北地区)

(2)太阳直射在23°26′S,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为冬至日,即12月22日,而90°E为东六区的区时,因此90°E的区时为12月22日12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比东六区早2个小时,北京时间应为14时 答案:12 22 12 14

(3)选D。晨线与赤道相交的经线为90°W--90°E,中间经线为0°经线,晨线与赤道相交的经线为90°E--90°W,中间经线为180°经线。

(4)选A。由图可读出,新旧一天的分界线为0点经线(90°W)和180°经线,90°W--180°即为新的一天,而上海位于新的一天之中,故选A。

(5)选D、E。黄赤交角在短时间内没有变化,排除A。东京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而悉尼位于南半球,昼长夜短,排除B。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日出时间就越晚,排除C。上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但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受季风的影响,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故选E。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永远以赤道为界向南北两侧递减。

三、 课堂练习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A.自西向东转 B.自左向右

C.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D.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2.西安和香港两地的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比,正确的是( )

A.两地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西安大于香港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西安小于香港 D.两地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不相同 3.当我们欢度春节时( )

A.悉尼的白天逐渐变长 B.南极正值极夜

C.亚历山大港正值多雨时期 D.塔斯马尼亚岛正值炎热干燥时期 4.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地方是( )

A.南极和北极 B.南、北极圈 C.南、北回归线 D.赤道上 5.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 A.23°26′N—90°N B.0°--90°N

C.23°26′S--23°26′N D.0°--23°26′N

6.北纬38°一开阔平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应不小于( ) A.Htg(90°-38°) B.Htg(90°-38°-23.5°) C.Hctg(90°-38°) D.Hctg(90°-38°-23.5°) 7.读右图,回答:

(1)若AB为晨线,此图表示 月 日前后,并用斜线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学案

图中画出极夜范围。

(2)如果A点昼夜平分,且为18点时,晨线的位置是 ;此时,D点位于 (昼或夜)半球。

(3)图中各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的是 。

(4)如果C点和E点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地球上出现极昼的范围是 。

(5)如果一艘海轮从C点出发向东航行,经过15天到达D点,此时正好是7月15日14点,则海轮从C点出发时是 月 日 点,海轮共航行 千米。 8.读下图并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_____月_____日太阳光照情况。 (2)在图中绘出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3)图中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_,这时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__向__________递减,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图中D点的昼长是_____小时,B点的昼长是_____小时,C点的昼长是_____小时,太阳直射点为_____。

四.能力提高

1.下图是冬至日北京时间 14时的日照图,完成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用 “///”表示夜半球,标出ab 两

条经线的度数, 曲线 AB 为_________线。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除 180° 外,另一个日期分界线位于_______经线。

(3)此时,赤道上东半球的白天范围比黑夜____, 这一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4)公元前 1100 年,我国天文学家在某地发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79°07′,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31°19′,当时的黄赤交角为______________,观察者的纬度为_____。

2.下面两图分别是“地球公转、月球公转示意图”和“济南市某朝阳房屋阳光照射情况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1)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当阳光还末射进屋里时,屋内就已明亮,这是大气的_______作用所致。

(3)地球公转到图中A,B,C,D处的___________位置时,正午射进屋子内的阳光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在___________位置时,房屋所在地的白昼最长。

(4)此图共包括_________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低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_________。

五、课后学习反思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学案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课标解读 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和自然环境的组成。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概念:地震发生时,产生弹性,并以

1. 地震波 纵波(P):传播速度传播。 分类

横波(S):传播速度较,只能通过

2.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

莫霍界面:地下千米处,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 不连续面

古登堡界面:地下千米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横波

位置:位于界面以上。

地壳 组成:由组成的坚硬外壳。

厚度:厚薄不一,平均厚度为千米。

2. 内部圈层 范围:介于和之间,呈固态。

地幔 分层:分为 和 。

软流层:位于的上部,这里可能是主要发源地。

范围:介于古登堡界面到。

地核 分层:分为 和 。

特点: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圈: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外部圈层 圈:连续不规则的圈层,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2.相互关系:地球外部各圈层之间、,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三、典题解析

1. 岩石圈位于( )

A.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学案

B.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 C.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D.莫霍界面以下,软流层以上

解析:做本题关键在于掌握软流层的位置,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是由岩石组成的,它和地壳共同组成岩石圈。

2. 有关地震波的正确叙述是( ) A.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纵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完全消失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小

D.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解析: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地震波是弹性波而不是无线电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介质;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横波传到古登堡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有显著减少。纵波和横波传到莫霍面都明显增加而不是减小。由于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传播速度快,故先从震源传播到地面。

四、课堂练习

1.地球内部由外向里的分层依次是 ( ) A.地幔、地壳、地核

B.地核、地幔、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 2.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为 ( ) A.6千米 B.17千米 C.33千米 D.60—70千米 3.岩石圈是指 ( ) A.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 B.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 D.地壳和上地慢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4—6题。 4.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900千米处 5.该地可能位于( ) A.116ºE,40ºN B .90ºE,30ºN C.南极点 D.经度180º,纬度0º 6.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波 A.横波 B.纵波 C.无法判别 D.都有可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7u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