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试题库
更新时间:2023-11-25 14:5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生态因子、种间竞争、生态位、生活型、群落交错区、初级生产量、景观、生物多样性、生态工程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功能整体。 生态安全
广义: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
狭义: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整体水平的反应。 可持续发展问题: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
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 生态作用:由于生态因子对生物发生作用,使生命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生态适应:生物处于特定环境条件之下时发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的改变。
限制因子: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发展的多种生态因子,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该因子即为限制因子。
生活型: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相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分化形成生态、形态、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生态位(niche):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臵。 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胁迫:生物处于最适环境范围内以外、耐受范围以内,生命活动受到一定程度限制。 生物种群:特定时间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群。它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物种进化的基本单位,还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内禀增长率(生物潜能、生殖潜能):指在环境条件(食物、领地和邻近其他有机体)没有限制性影响时由种群的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率。
环境容纳量:某种群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即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密度),称为该系统或环境对该种群的容纳量。由系统环境和种群遗传特性决定。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脱离了人类和原栖息地的制约而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影响到新栖息地生物的生长,这种过程称为…… 种群调节作用:当种群数量偏离平衡水平上升或下降时,有一种使种群返回平衡水平的作用,称为…… 自疏(self thinning):指同种植物因种群密度过大而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而密度减少的过程。 竞争排除:当两个生物开始竞争时,一个物种会将另一个物种完全排斥掉,并使整个系统趋向饱和的现象。 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这种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共同进化称为协同进化。
群落交错区: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度区域(过渡带)。
边缘效应(edge effect):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加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这一向现象称为……
随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内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群落的演替(succession)。主要标志是物种组成发生质的变化。
生物多样性 概念: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数以
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群落的稳定性
指群落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维持物种互相结合及各物种数量关系的能力,以及在受到扰动的情况下恢复到原来平衡状态的能力。
它包括4个含义:现状的稳定、时间过程的稳定、抗变动能力和变动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生物生产:生态系统不断运转,生物有机体在能量代谢过程中将能量、物质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产物品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
初级生产:指地球上的各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能以有机物质的形式贮存起来的过程。(第一性生产或植物性生产)
初级生产力:即初级生产速率,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初级生产者生产的干物质或积累的能量。
净初级生产力:指单位面积和时间内总生产力减去植物呼吸消耗量所剩下的干物质或能量的数量。 次级生产:指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者所制造的物质或贮存的能量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转化为自身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它是异养生物有机体再利用、再加工有机物的过程。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指各种化学物质和化合物在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生态系统中,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再从生物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
周转率:指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某一部分(库)中的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所流出的量(FO)或流出的量(FI)占库存总量(S)的分数值
地球化学循环/地质大循环:指化合物或元素经生物的吸收作用,从环境进入有机体内,然后生物有机体以死体、残体或排泄物的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经过五大自然圈循环后再被生物利用的过程。时间长、范围广、闭合式循环。 生物循环/生物小循环:指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相继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时间段、范围小、开放式循环。 养分循环:指生态系统中那些生命必须元素和无机化合物在人类调节控制和影响下的循环过程。
环境污染:指人类直接、间接制造或所用物品的废弃物等排放到环境中,其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发生了有害的改变。 生物放大作用(食物链的富集作用):指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愈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愈高的现象。 生态系统:由生物组分与非生物组分相互作用结合而成的结构有序的系统。
生态系统结构:指构成生态系统诸要素及其量比关系,各组分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以及各组分间能量、物质、信息流的途径与传递关系。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时抵抗变化合保持平衡状态的倾向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稳态”。
生态系统可以忍受一定程度的外界压力,并通过自我调控机制而恢复其相对平衡,超出此限度,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就降低或消失,这种相对平衡就遭到破坏甚至使系统崩溃,该限度就称为“生态阈值”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各部分(生物、环境和人)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它是生态系统一种良好状态。 生态系统在不超过过其生态阈值和容量的前提下可以忍受一定的外界压力,当压力解除后可以恢复到原有水平,但如果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的生态阈值和容量时,其自我调节能力便会降低,甚至消失,最后导致生态系统衰退或崩溃,即为“生态平衡失调”或“生态平衡破坏”。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打破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使系统固有的功能遭到破坏或丧失,稳定性和生产力降低,抗逆性减弱,这样的生态系统被称为退化/受害生态系统
景观:(狭义)指几十平方公里至几百平方公里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广义)指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具有异质性或缀块性
的空间单元。
1 Haeckel 于1866年首先提出ecology一词及其定义;E.Warming首先提出植物生态学的概念;A.G.Tansley于1935年最早提出Ecosystem的概念
2 按照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将生态系统的类型划分为 、 、 。 3 适应性管理是被广泛倡导的生态系统管理方式
4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5生态因子分类:①气候因子②土壤因子③地形因子④生物因子⑤人为因子 6 生态反作用是指生物对环境的作用或影响。
7按范围大小环境可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8生物与环境的基本关系包括: 、 、 。 生态作用、生态适应和生态反作用
9生态适应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进化是生态适应的结果,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适应的主要动力机制。
10生态型分化以及新生态型的产生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完成的。遗传变异的出现提供了生态型形成的基础,生态因子作用与自然选择是不同生态型形成的必要条件。 11 植物生态型分类: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生物生态型。
12 生态位按其实现程度分为: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现实生态位) 13 植物光强生态类型: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耐阴植物。 14 植物光周期生态类型: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日中性植物
15 Bergmam规律:生活在高纬度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的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
Allen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突出部分(四肢、尾巴、耳朵)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是减少散热的一种适应形态
16 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反应和要求:酸性土植物(pH<6.5)、中性土植物(pH6.5~7.5)和碱性土植物(pH>7.5)
17 生物体对环境胁迫的响应:①预警阶段;②抗性阶段;③耗尽阶段;④再生阶段 18 胁迫下个体的存活:逃避胁迫、胁迫抗性、损伤恢复三个途径 19 环境容纳量由系统环境和种群遗传特性决定。
20 种群数量的自动调节分为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和遗传调节等。 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类型包括均匀、集群(成群、)、随机
群聚的程度取决于生境特点、种的生殖条件和分工合作的程度等。 种群的种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包括正相互作用、负相互作用和无影响。 捕食包括:传统捕食、草食、拟寄生和同种相残。
种群调节的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非密度制约因素) 根据起始基质性质:原生演替(初级演替)、次生演替
群落演替的趋势: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经过长期不断的演化,最后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物多样性分为遗传多样、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直接价值、间接价值。
能量的形式:辐射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热能。 食物链的类型:捕食食物链(草牧食物链或活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残渣食物链或碎屑食物链)、寄生食物链、混合食物链、特殊食物链。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一种消费者同时取食多种食物,而同一食物又被多种消费者取食,于是多条食物链之间纵横交错、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结构,即为食物网。 生态效率:能量转化效率(生态学上称之为生态效率):能量在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食物链上不同点上能量的转化比例关系。 生态学金字塔(生态锥体):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
植物生产的过程实质上是生态系统从环境中不断获得物质和能量的过程,受到自身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根据范围,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分为地球化学循环/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循环/生物小循环。 根据循环路径,物质循环的基本类型分为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环境污染分类:
按污染物分类:非降解性污染和降解性污染。 按污染物的来源分类: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
按环境库的种类分: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和土壤污染。
有毒有害物质包括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重金属元素和放射性元素。 生物放大作用是环境污染生物监测基础。
化感作用:指植物(包括微生物)通过向周围环境释放化学物质影响邻近植物(包括微生物)生长发育的现象,既包括抑制作用,也包括促进作用。
动物间的信息传递的类型包括视觉信号、声音信号、接触信号、舞蹈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动物间的信息传递的化学信号包括性信息素、报警信息素、追踪信息素、聚集信息素。 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组分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三个方面。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抗变稳定性和弹性稳定性两个相互对立的关系。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阈值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的成熟性。
食物链加环(生产环、增益环、减耗环、复合环和产品加工环) 生态系统自我调控:程序调控、随动调控、最优调控和稳态调控
生态系统的人工调控:生物调控、环境调控、系统结构调控、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调控、生态系统的优化设计。
生态重建的途径:重新建造过去的生态系统、建立新的次生生态系统。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景观结构、景观动态、景观功能。 城市生态学几种观点:自然生态观、经济生态观、社会生态观。
1 、生态适应方式与机制
形态适应:外部形状、颜色、质地、图案等。
行为适应:植物的向光性、趋肥性、落叶休眠等;动物的觅食行为、生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生理生化适应
一、森林植被的生态效应 (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调节气候,增加雨量 (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4)保护环境,净化空气 (5)减低噪音,美化景观 (6)提产品和燃料,增加肥源 r-对策(选择):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但增殖率(r)高,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环境。 K-对策(选择):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适应于稳定的栖息环境,不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种群密度较稳定。 三、种内竞争与自疏
争夺竞争:竞争中胜利者为了它们的生存和繁殖需要,尽量多的得到控制的必需品,而竞争失败者则把必需品让给竞争胜利者。 分摊竞争(利用竞争):种群中的所有个体都有机会去接近有限的资源,都可以参加竞争,由于竞争没有产生完全的胜利者,有时全部竞争个体所平均获得的资源都不足于维持生存所需的能量,使种群难以维持 logistic方程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种群组成; (2)具有一定的结构; (3)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4)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7)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群落演替 1 概念:
随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内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群落的演替(succession)。主要标志是物种组成发生质的变化。 内涵:
①演替有一定的方向、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 ②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相对稳定的群落是其发展顶点。 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是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 (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演替的动力; (3)种内和种间关系是演替的催化剂; (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是演替的诱因; (5)人类活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食物链的特点:
(1)同一食物链中常有多种生物组成; (2)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常有多条食物链;
(3)不同生态系统中,各类食物链占有比例不同; (4)在任一生态系统中,各类食物链总是协同作用的。 食物网的生态意义:
(1)食物网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它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成分之间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2)食物网的组成和结构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食物网中的 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的组成和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越高);
(3)食物网不仅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而且是推动生物进化、促进自然界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
11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辩证统一) (1) 二者相互依存。任何一种生态系统的要素与结构是其功能的内在物质基础,而功能是要素与结构的外在表现和作用结果。
(2) 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转化。一方面,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变化制约着功能的转变和发展进化;另一方面,功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可反作用于结构。 (3) 结构和功能密不可分,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多种类型。 (4) 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相对的。 1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
什么是初级生产?什么是次级生产?二者存在什么关系?请结合实际予以阐述。 简要阐述生态系统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小周期、演替和进化的具体含义和特征。 何为生态平衡失调?简要说明其原因。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结构、过程、特点等一般特征 1 阐述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2 生态作用的基本规律:
限制因子定律(最小因子定律、限制因子) 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定律 主导因子作用
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 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 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 3 土壤的生态作用
土壤是许多生物的生存场所、生存基质和营养库,是绝大多数植物生长的基础,大量种类的微生物、栖居土壤的动物、昆虫均强烈依赖土壤而生存;许多种类的生物通过土壤为过渡实现了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它还是生物代谢产物、生物有机体、生物或工业污染物转化的重要介质,对消化有机物、净化有毒物质、保持环境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土壤物理特性的生态作用:温度、水分含量、空气含量、土壤质地和结构等;
土壤化学特性生态作用:化学组成、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矿质元素的转化与释放、土壤酸碱度等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结构体现了生态系统各要素、各层次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结构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稳定程度不同的生态系统其结构也不同。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越高。生物多样性越高,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也越强,而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受到破坏。
(1)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各个种群的生态位越分化,以及食物链越复杂,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调节能力就越弱。
(2)生物多样性越高,能流、物流途径的复杂程度越高。
(3)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越多,遗传基因库越丰富,生物对改变了的环境也越容易适应。 (4)生物多样性保证了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及部分功能冗余。
(5)生态系统越成熟,生物种类越多样化,信息传递和反馈调节能力也越强,生态系统也越稳定。
论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与基本生态学过程。 试举例论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 试述logistic增长过程及其应用。 过程分为五个时期:
1.开始期也称为潜伏期此期间种群个体最少密度增长缓慢这是因为开始时其数量在开始增长是还很低
2,加速期随个体数量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
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的一半时密度增长最快 4.减速期:密度增长逐渐减慢
5.饱和期:种群密度达到环境容量而饱和。 应用:
它是许多两个互相作用种群增殖模型的基础;它是农业林业和渔业等领域确立最大持续厂量的主要模型,模型中两个参数r , k 已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的概念。
试述物种间的协同进化及其生态学意义。 论述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试述全球碳循环过程及其环境问题。 试述全球氮循环过程及其环境问题。 试论述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稳态机制。 3、试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1)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都是在其他因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其中必有一个或两个是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因子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如地形因子;另外一些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起直接的作用。
(4)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
(5)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不可缺少;但是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外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6)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12、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
逻辑斯谛增长是具密度效应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比无密度效应的模型增加了两点假设:
(1)有一个环境容纳量;
(2)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是按比例的。按此两点假设,种群增长将不再是“J”字型,而是“S”型。
“S”型曲线有两个特点:(1)曲线渐近于K值,即平衡密度;(2)曲线上升是平滑的。 逻辑斯谛曲线常划分为5个时期:
(1)开始期,也可称潜伏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 (2)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 (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2时),密度增长最快; (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 (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 15、论述顶极群落的特征。
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比较,顶极生物群落具有一下特征: (1)生物量最高;(2)总生产量/群落呼吸小,约为1;(3)总生产量/生物量小;(4)群落净生产量低;
(5)食物链(网)复杂多样;(6)群落结构复杂;(7)物种多样性最高;(8)生化多样性最高;
(9)生物与环境物质交换速度慢;(10)矿质养分循环封闭;(11)生物的生活周期长而复杂,生物体积大;
(12)群落稳定性高、熵低、信息多。
正在阅读:
生态学试题库11-25
2016冯巩经典语录语句02-10
2012实验1 序列的卷积运算test07-25
大学生创业基础(李肖鸣)课后作业及答案12-07
团组织生活主持稿06-10
经典素材推荐下载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的安妮宝贝经典名言语录语句06-25
新国家安全法生效02-19
2013年现代管理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考试专用版03-20
工程施工罚款通知单(模板)09-04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生态学
- 试题库
- vfp网络编程
- 管理会计案例分析及答案
- 数据库原理 - 期末试卷及答案
- 深圳市黑弧广告有限公司员工手册
- 丹参
- 镗削的基本加工方法
- 工艺包设计内容和深度规定
- 传染病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11
- 四年级语文下册提质减负计划
- 精品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导学案新人教版
-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题汇总
- 《最终幻想3》中文破解超详细流程攻略
- 《MCS-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课后答案 陪张毅刚 第3版 哈工大板
- 2015-2022年中国祛斑养颜保健品市场分析报告 - 图文
- 2016年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试题及答案
- 关于紫藤萝与牵牛花的作文
- 2018年鄂尔多斯市小升初数学模拟试题(1)
- 有趣的水管引水 - 虹吸实验
- 2019年秋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配套教案全集
- 风荷载对高层建筑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