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优惠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分析(定稿)

更新时间:2023-09-09 07: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税收优惠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分析

俞泓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225127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已经成为国家、企业普遍运用的经济调节工具,税收优惠政策运用得好,将受益于纳税人、受益于地方政府,受益于国家,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主要从税收优惠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引导科技进步、影响市场机制、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其促进效应进行分析,以期对企业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有所借鉴,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税收优惠政策 经济发展 促进效应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税收工作已渗透到社会、经济乃至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经济资源配置、社会收入分配、宏观经济的增长和稳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国家越来越广泛地利用税收尤其是税收优惠政策来调节经济,税收优惠已经成为普遍运用的经济调节工具。

税收优惠是指国家在税收方面给予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的各种优待的总称,是政府通过税收制度,按照特定目的,减除或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的一种形式。从宏观的角度,税收优惠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政策的贯彻实施,有利于政府鼓励某些特殊行业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可以对投资、消费、技术开发、吸引外资等产业或行为产生影响,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微观上看,税收优惠可以照顾某些弱势群体,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有益补充;从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来看,税收优惠可以在市场机制作用有限的情况下,对经济产生某些矫正作用。

具体来讲,税收优惠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产业结构

税收优惠政策的存在,必然引起对不同产业、不同产品的差别税负,这将改变有关产业或产品的原始收益率,从而直接影响资本对不同产业和产品的偏好,改变资本投向,资本的投向直接决定了资金在不同产业间的分布,从而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税收优惠主要是通过对某些需要优先发展或相对滞后的产业给予税收激励,使投资于这些产业的纳税人得到较高的税后回报率,从而刺激资源向这些产业流动,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对某类产业实行

税收优惠政策,会因为征税办法的不同实现税负的再分配,从而引导资本向税收优惠产业流动,从而实现资源的再配置,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

同时,税收优惠政策对吸引外资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多年来我国一直实行内外有别的税收优惠政策,涉外企业的税收普遍税率较低、费用扣除标准较宽、税收优惠范围广、力度大,外资企业的税收负担低于内资企业,税收优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投资和跨国投资的结构比例,对我国产业结构也有一定影响。 二、引导科技进步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进步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税收优惠作为一种鼓励、引导企业加强科技投入的宏观调控手段,在引导科技进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我国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所得税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软件行业增值税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对与科技进步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另外我国采取以所得税优惠为主的复合税制综合优惠鼓励措施对科技进步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如在所得税方面对科研企业及相关项目的投资所得,按较低税率征收所得税或实行先征后返的优惠措施,对投资损失可于税前按一定的比例予以扣除或抵免;在增值税方面,对专用于科研的产品可采用零税率给予优惠,对企业进口的用于科研的机器、设备等可采取降低或免除关税的方式给予优惠,促进企业引进技术和设备。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最终形成了以所得税优惠为主,以增值税、关税等优惠措施为辅的复合税收综合鼓励政策,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影响市场机制

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的目的是鼓励纳税人从事国家和政府所支持的行业,它是通过给予特定的纳税人以一定的优惠待遇而对整个经济结构产生影响的,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以达到影响市场机制的目的。

从商品课税来看,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主要在于降低产品成本。比如对某企业实施了税收优惠政策,假定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的生产成本就会有所下降,这样就使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扩大再生产,使产品的供给数量增加,从而影响市场的总供给。同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以后,企业就可以以低于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出售其产品,价格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大,销售量增加,其利润并不因此而降低,反而有可能增加。从所得税方面来看,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利润。比如,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小型微利企业实行20%的所得

税低税率,就必然会使小型微利企业企业利润增加,带动这类企业的发展,从而调节市场供求,影响市场机制。 四、调节收入分配

我国相关税法、税收条例规定对服务性企业、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达到一定规模,以及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对许多税收项目不课税、税额抵免,对慈善捐款实行纳税扣除等优惠政策,这必然为缓解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矛盾发挥积极的作用。主要作用于以下方面:

1、在流转税方面,规定对低收入者消费必需品采取低税率或免税。为了减轻低收入者消费生活必需品所承担的税负,我国对生活必需品采取低税率或免税的优惠政策,这就会使消费者受益,并且收入越低的人生活必需品消费在其全部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高,其从减免税政策中获益的比例越大;反过来,对非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课征特别消费税,收入越高的人非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消费在其全部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高,其承担消费税的比例也就越大,这样就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

2、在财产税方面,规定了起征点、免征额或对特定财产的减免税,以调节社会财富分配。一般情况下个人要按其拥有财产的价值或数量缴纳财产税,无论哪种类型的财产税,按照国际惯例一般都规定了起征点或免征额,这样就可把低收入者排除在财产税的征收范围以外或者减轻低收入者的财产税税负。在我国现行的财产税体系中,虽然没有设置起征点或免征额,但是针对特殊的项目相应地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如对家庭自用房、残疾人使用车辆、农用车辆以及非盈利机构财产的减免税,也可以达到减轻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的目的。

3、在所得税方面,规定对特定纳税人的全部或部分所得免税,减少其纳税义务,增加其可支配收入,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例如,对个人所得税规定起征点,并实行超额累进税率,使低收入者少纳税,高收入者多纳税,这样也达到了适当调节个人收入、贯彻税负公平、实施合理负担的目的。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以量能负担为原则,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为征税对象,所得多的多纳税,所得少的少纳税,没有所得的不纳税,充分体现税收的公平负担原则。此外,对农业的灾歉减免、对老少边穷和欠发达地区的税收减免、对社会保障基金、慈善公益性捐赠的税收扣除、对非盈利性机构和社会团体的税收优惠等,都体现了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意图。

五、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一项新战略,它的提出使人们逐步意识到,以往的经济活动虽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酿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等后果,并将危及人类以后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来促进环境保护,也已成为我国税收优惠研究中的一项新课题。概括起来,目前我国税收政策手段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环境、资源和资源产品使用以及污染的税收,二是对有利于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行为实行的税收优惠。例如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的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据此明确,企业从事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海水淡化等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给予“三免三减半”的优惠。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企业的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税收优惠政策运用得好,将受益于纳税人、受益于地方政府,受益于国家,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在税收实践中企业等经济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主动创造条件、对照条件以期充分运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以享受到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带来的减免税收入,这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税负较重的问题,使企业得以发展,也会对国家、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俊英.基于纳税人视角论我国税式支出的经济效应[J].经济论坛.2008,8

[2] 李艳.税式支出的经济效应及其影响.财会月刊.2006,6 [3]丁婧.税收优惠与经济发展.科技经济市场.2009,4

[4]卜祥来.经济发展中的税收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俞泓,女,1977年11月生,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会计学教学科研工作。邮编:22512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7k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