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习作例文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更新时间:2023-03-16 00: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论习作例文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广西宜州市北牙瑶族乡中心小学 雷秋鸣

摘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现有课文作为作文教学的资源,这是最好的最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之一,把教材中相关的课文里可以利用的词句、文段、修辞、句式等利用起来,作为指导学生作文的根据,是行之有效的,操作性极强。由此可看出例文在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模仿例文 活用例文

引言:面对没有了了专门的习作例文的小学语教材,我们在上作文指导课时应该怎么办?

正 文:

近几年来,在现行的人教版和其它版本的一些小学语文教材里,我再也看不到标有“习作例文”这几个字的课文了,许多的教师就抱怨作文教学再也没有可以作为作文教学用的范例了。其实,这没有必要担心,更没有必要抱怨,因为这并不代表教材里就没有可以作为习作指导的课文了。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出:教师在指导习作的时候,要时刻建立范文意识,充分利用阅读教学中的相关课文作为习作指导的范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习作指导的质量,还可以使学生更易于掌握习作要领。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是一个例子,凭着它可以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本领。所谓的举一反三,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就是教会学生把自己在课文中所学到的各种写作方法,巧妙地适时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实践中去。这样,

习作例文就会在语文课本里无处不在,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还愁什么呢?我们在充分利用教材里的课文作为指导学生习作的范例的同时,也要适当地自己找一些例文进行作文教学,这是相当有必要的。

那么,习作例文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试着说明。

第一、例文格式的示范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各种应用文体(即公涵)的使用量有增无减。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从中低年级就开始学习留言条、通知、建议书、书信的写法。但有些版本的教材并没有给出例文行文格式,教师必须另找范文,利用范文进行格式指导,这样要比单一的记住应用文的写作格式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如果教材里已经有可以供学生参考的应用文,教师教学起来会省一些事,但是一定要注意指导得法,这样才可以使应用文的写作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应用文体外,无论何种文体的习作指导,文章格式都来源于示范性。文章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在教学每个单元的作文时,可充分利用本单元比较典型的有针对性文章作为指导学生的行文格式,至少可以起到借鉴的作用。

第二、例文叙述方式的可用性

对于记叙文体,其叙述方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这

三种。对于小学生来说,用得最多的是顺叙和倒叙两种。怎样对学生说清这些叙述方式并用于习作当中呢?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随机进行指导,可以收到最直接的效果。如《珍贵的教科书》、《科利亚的木匣》、《麻雀》、《落花生》等课文都采用顺叙的方式,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展开叙述。而《倔强的小红军》、《月光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些文章的倒叙方式明显。教师在进行这些阅读课文的教学的时候,在说明写作方法、特点的同时,应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采用顺叙或倒叙的方式进行习作练习,这样行文路径清晰,思维不易散乱。

第三、例文文章结构的借鉴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文章结构形式有三种:(1)总——分——总;(2)总——分;(3)分——总。这三种形式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用得较多。说明类科和科谱类文章也常用。如《美丽的小兴安岭》、《颐和园》这两篇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首尾两段就概括体现出来,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而《我爱故乡的杨梅》则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总起说明“我”爱故乡的杨梅,再分述杨梅枝叶果的特点和生长过程,是典型的状物例文。而《海底世界》则采用“分——总”的结构方式,先分述海底世界的几个特点,在最后一段用一句话总结海底世界的总的特点,这样的文章脉络分明,中心突出。教师在教给学生设计文章结构形式之前,应该充分利用类似以上几篇文章的阅读教学进行习作结构的

指导,学生有文可依,这样针对性更强,操作起来比较顺利。当然这只作为习作结构的借鉴,文章结构也可不拘一格,百花齐放。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我认为这是最有效的一种习作结构方式的指导方法之一。

第四、例文语言形式的迁移性

在小学语文教材里,许多文章语言优美,诗词散文以及其它文体的课文,语言表达形式丰富多彩,各种排句、复句的铺叠,各种生动的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得文章意趣盎然,文彩斐然。

(一)修辞方法的迁移性。

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这篇文章在结构形式、叙述顺序、修辞方法等方面都堪称习作的典范。课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突出林之绿,岭之美,花之香。课文使用大量的偏正词组,写出兴安岭各种珍奇物产的诱人,用拟人的手法,把物写活。还有《桂林山水》一文的修辞方法也同样可以作为学生习作时修辞方法的迁移性运用。总之,教师不妨利用类似以上两篇课文的修辞方法,对中高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写景状物的习作练习的典范指导,在指导的时候,还可以把《美丽的小兴安岭》和《桂林山水》这两课的叙述方式、文章结构,特别是文章修辞方面可以借鉴的东西运用到学生自己的习作里去,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效果会很不错。这就是修辞方法的迁移性。

(二)各种句式的迁移性。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里,可以借鉴的语言表达形式随处可见,除修辞外,各种句式的变换,如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语气不同的句子的互换及它们之间的差异,不同句式不同标点的使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借鉴性,通过学生的仿写,起到迁移学习的效果,并最终成为学生自己作文里具有创造性的和个性的语言表达形式。这就是各种句式的迁移性。

第五、例文叙述顺序的模仿性

文章叙述顺序常见的有按事情发展顺序、按空间方位顺序、按时间变换顺序这三种。

(一)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方式的模仿性。

现行小学语文课本里,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很多。以《珍贵的教科书》为例,全文围绕“教科书”,按照“渴望得到教科书——去印刷所取书——保护教科书——教科书激励‘我’前进”这一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在指导学生写叙事类作文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相应的教材资源作为习作例文进行习作叙述顺序的指导,使记事类作文叙事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二)按空间方位顺序叙述方式的模仿性。

按空间方位顺序写的文章多见于游记类和说明类文体。以《参观人民大会堂》为例,作者按“正门——中央大厅——走进礼堂——宴会厅——会议厅——走出大门”这样的空间方位顺序,把参观的过程写得清清楚楚。教师可用类似的课文进行参观类、说明文类习作的写作顺序的指导,使学生的此类文体

的习作顺序有章法可依,而不至于使习作叙述顺序颠倒错乱。

(三)按时间变换顺序叙述方式的模仿性。

按时间变换顺序写的文章,在各种文体中均可广泛使用。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显得尤突出。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课文以一年四季的时间变换为序,写了春夏秋冬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叙述顺序有条不紊,文章层次分明。利用这样的教材资源作为活的写作顺序的指导范例,用以指导学生写一处景物的叙述顺序的选择,学生会很容易模仿并易于接受,叙述事物特征时会很清楚明了。毕竟,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学会模仿,才会学会创新。

第六,例文优美词句或文段的可用性。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里面,有一些课文的词句或部分文段的语文特别优美,教师在教学这样的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把这些词句、文段抄录或者背诵下来,以便在习作的时候用上,以增加习作的韵味和深度。除了普通的白话文里的词句和文段以外,我们教学生引用最多的是古诗词里的句子。例如四年级一学生在写《我爱菊花》一文时,引用了元稹的《菊花》一诗,诗是这样写的:“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学生在写到菊花的美和多时,恰当地引用了此诗作为补充表达自己对菊花的喜爱的情感,这种引用不是很好吗?

在习作教学中,我常常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收集下来或者背

诵下来的优美词句、文段、诗词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去,学生在引用的同时还学会了活用,一举两得,这样的学习效果才是最自然而然的,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理念的习作要求提出还学生作文训练的主体地位,即自主写作,开放习作形式,注重联想与想像,写实与写虚并重,更强调“加强习作与其他学习的联系”,特别是与阅读教学的联系。新课程理念提出:“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教学也是在为作文积累语言材料,锻炼思维,学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所以,我把具有代表性的课文作为习作的范例来进行选择性的习作教学,并不违反新课程理念下的习作要求,反而使学生在作文时应用自如。会借用章法才能淡化章法,会借用才会创新把阅读和习作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语文教学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基于此,我觉得把一些具有典型代表的课文作为作文教学的例文来用,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

以上几点看法,只是我个人多年来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76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