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研究课的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12-18 19: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单元 安全地生活第一课今天,你安全吗

板块: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

学情分析:

现在的少年儿童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安全问题对于每个家庭、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社会活动,在家长的引领下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社会生活能力,往往问起学生一些安全规则,他们都知道,但是碰到具体问题时,他们就把这些全忘了,不知道如何去做。所以课堂设计成场景再现、辩论和合作交流的形式可以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与人打交道的一些原则,形成社交中自我保护的意识。 2.懂得一些具体的处理与陌生人打交道地方法。 3.提高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与人打交道的一些原则,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认识到陌生人并不一定是坏人,自我保护并不是拒绝所有的陌生人。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简单的课件。

2.布置同学搜集小学生与陌生人交往受伤害和受到陌生人帮助的实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今天由我来给同学们上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同学们认识我吗?(不认识)因为大家不认识我,所以我对于同学们来说就是——“陌生人”,大家想不想认识我这个陌生人?好,下面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王,来自于宁河县高景小学。希望通过今天这堂课,我能和大家从陌生人变成朋友。

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就是与陌生人交往的话题。当我们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或陌生人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扑灭我们的火灾,陌生人建造我们的住房,陌生人为我们治病??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陌生人。

同学们,我们一天天长大了,长高了,单独接触陌生人的机会多了,究竟怎样跟陌生人交往呢?

二、讲述故事《与陌生人聊天》

星期天,四年级的一位小学生乐乐在小区内踢毽子,玩累了,就坐在长椅上休息。这

时一个陌生人走过来,也坐了下来。先是称赞她毽子踢得好,问她是跟谁学的,聊了几句之后,就问她:你是住在这个小区吗?你在哪栋楼住? 1.讲后提问: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选择一下:如果都不是你要选的答案,可以说你想到的答案。 A.可以回答,因为不要总把别人当成坏人,不搭话,不礼貌。

B.有时可以搭话,有时不能搭话。看着像好人就搭话,看着不像好人的就不搭话。 C.可以搭话,但要保持警惕,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 D.不要搭话,因为小孩子分不清好人和坏人。 (同学广泛发言后,小组之间说一说) 2.演一演:

引导: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你们想不想把自己想到的好办法演出来,比比谁的答话最合适。(尽量由学生评价)

学生表演后教师把自己当成陌生人评价作为范例,然后让同学照样评价。例如:学生表演只重视安全,忽视了礼貌,陌生人会慨叹——现在的孩子太没礼貌了;如果只是注意了礼貌,而把家庭住址答出了,陌生人会说——现在的小孩真好骗;如果能有礼貌地用合理的方式应答,则称赞——孩子知道保护自己,而且大方有礼貌。教师扮演陌生人时可以很有礼貌地提问,如我的孩子也这么大,有机会带过来跟你学踢毽子可以吗等,目的是表现礼貌待人,陌生人不一定都是坏人。正因为陌生人绝大部分人是好人,所以更应该在自我保护的基础上做到热情大方有礼貌。

2.总结:所以,我们与陌生人交往必须掌握的原则就是——既热情大方、懂礼貌,又能保护自己。我们懂得了在社会上与人交往的原则,如果这样做,就能保护好自己,又能博得他人的好评,这样可以为我们长大后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做准备。 三、要不要开门

(一)有人说在外面有危险,到家里就安全了。可是乐乐在家里也遇到了陌生人,(点课件)怎么办呢?究竟要不要开门?你应该怎样对待来人? 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一步步回答问题。 (二)比较陌生的人

如果通过门镜观察,来的人自己确实见过,好像是爸爸的朋友,或者来人就是小区物业的来家里受过物业费,此时你怎样做最得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过程:认为开门和不开门的举手表决,既然同学们有分歧,不如我们来辩论一下。请同学们推荐代表来到台前辩论。

教师总结:我们为了自己的安全,只要是自己一个人在家,除了自己的亲人来多不要开门,我们可以礼貌得加以解释。如果来人真的是好人,我们礼貌地把他们拒之门外,他们也不会怪我们,没准还会称赞我们呢。 四、续写小故事

我们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做呢?

教师讲故事,大家帮她出个主意,把故事续写完。

小组讨论,同学们在讨论是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一会儿,把你们组认为最好的意见讲给大家听。

教师可让同学进行评价,自己适当引领。

总结:不管遇到什么事,我们都不能在外面靠近陌生人,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五、总结:

我们中国有着13亿人口,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众多的陌生人,随着我们长大,我们还要不断地与陌生人交往。既然我们不能拒绝与陌生人交往,就让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在生活中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安全健康地成长。最后祝同学们每天都平安,快乐! 六、板书设计

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

自我保护 不开门 热情大方 不跟走 有礼貌

《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说课稿

宁河县高景小学 王喜玖

一、说教材:《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今天你安全吗》的一个板块。本单元的主题是“安全的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教材的活动安排即是虚

拟的社会生活也是现实生活实际,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便于操作。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初步知道与人打交道的一些原则,形成社交中自我保护的意识。 2.懂得一些具体的处理与陌生人打交道地方法。 3.提高与陌生人交往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与人打交道的一些原则,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认识到陌生人并不一定是坏人,自我保护并不是拒绝所有的陌生人。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简单的课件。

2.布置同学搜集小学生与陌生人交往受伤害和受到陌生人帮助的实例。 二、说教法

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我在设计《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一课时,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去探究,通过表演、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获得真实的感受。 三、说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概念的范畴

由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关于安全的,所以一提到陌生人,同学们往往就把陌生人和坏人联系到一起。为了明确陌生人的概念范畴,我有意识的让自己以陌生人身份出场,并且罗列了警察、医生、建筑工人等一系列的工人做陌生人的代表,使学生在潜意识中明白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绝大多数陌生人都是好人,都是今后要交往的对象。

(二)讲故事,引发探究

本环节我用故事引出要思考的问题,并以表演的形式引发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为下面进一步研究问题奠定基础,通过故事的研讨是同学明确与陌生人交往的根本原则。

(三)辩论要不要开门

这个环节是为了强化一个概念,就是自己一个人在家时,无论谁来敲门,只要不是自己的亲人,就绝对不开门。为了加深理解,我在一般问题的判断上采用独立思考的方

式让同学回答。之后,在拓展的问题,认识但不是自己亲人敲门要不要开门这个较难判断的问题时,采用辩论的方式,使同学辩论出要不要开门,如果不开门应怎样说。 (四)续编故事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最直接,最有效。为此在续编故事的环节,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发同学进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在讨论中使同学明确问题的正确处理方法。

总之,本节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关注了同学们的年龄特点,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让同学们通过亲身参与,获得直接经验,使教育过程具有实效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紧紧把握品德与社会课的开放性、综合性的特征,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了民主探究的学习氛围,收到了满意的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

一、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本节课我创设了多种贴近学生生活,切入实际的问题情境,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以图画再现情境,让同学们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展开交流,通过表演、辩论、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探究,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加深了学生对认知的感悟,使教育内容现实化、形象化。

二、巧妙地引领突破难点

本课是一节安全教育课,教育学生在与陌生人交往时注意安全,但是课程内容在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又存在一个问题,陌生人是不能回避的,虽然我们需要安全,但又不能不接触陌生人,所以认识到陌生人并不一定是坏人,自我保护并不是拒绝所有的陌生人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于是,我从课堂活动的开始,就有意识的地对学生进行了引领,作为借班上课的老师,自己是陌生人,为我们服务的好多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也是陌生人,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将陌生人和坏人划等号。为下面课堂活动的展开

奠定了基础。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分三个板块,分别为要不要告诉自己家庭的情况、要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要不要给陌生人引路。三个过程我通过表演、讨论,组内交流、辩论等多种形式,让同学在交流中完成,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不足之处

由于在授课前,对学情分析不足,导致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引领有时不到位,以致评价不及时,另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欠精炼。

奠定了基础。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分三个板块,分别为要不要告诉自己家庭的情况、要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要不要给陌生人引路。三个过程我通过表演、讨论,组内交流、辩论等多种形式,让同学在交流中完成,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不足之处

由于在授课前,对学情分析不足,导致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引领有时不到位,以致评价不及时,另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欠精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6t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