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2011届高三期中及11月月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11.诗词鉴赏

更新时间:2024-04-01 15: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全国各地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分类汇编

十一、诗词鉴赏 期中部分

安徽河历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8.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4分)

9.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8.(4分)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2分)。作用:营造了萧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

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答对两点即可2分) 9.(4分)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1分)。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

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1分),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福建八县(市)协作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横塘夜泊

清〃释宗渭

偶为看山出,孤舟向晚亭。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 寒屿融残雪,春潭浴乱星。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冥。

(1)请谈谈这首诗中“逗”字和“浴”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

(2)这首诗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答: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参考答案: 6.(1)用“逗”形容火光与青烟相映而跳动升腾的情态,似乎它们在互相逗趣,把渔火写

活了,给“孤舟”飘荡的诗人带来温暖的情趣。用“浴”比喻星星被风吹乱的水中倒影,仿佛是星星在水波里欢快地沐浴而搅乱了水面的宁静。

(2)这首诗颔联和颈联,描绘水乡早春静谧、幽冷的夜色,却用了“含”、“逗”、“融”、

“浴”这些动词来表达,这是“以动衬静”;尾联“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冥”,是“以声衬静”,那忽然传来的划破夜空的清脆笛声,引发了正沉浸在横塘美景中的诗人的思绪,为诗歌增添了无尽的韵味。这首诗颔联和颈联,还用了拟人手法, “含”、“逗”、“浴”等词,赋予是却梅、渔火、残雪、乱星以人的情感,(如“含”描写梅枝临水的婀娜神态,花色与水光相映,白润如玉)把这幅夜色图勾画得幽美动人,静谧而富有生气,真切地传达出残冬正在过去,新春即将到来的信息(或:诗人通过拟人化来表现大自然与人的亲密相通,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神会)(能分析一种即可)

[来源学科网]

福建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1)词中写出时序的变化的两句是: 。(2分) (2)请以“芳草”和“杜鹃”的意象赏析本词所表达的感情。(4分)

答:

参考答案: 6.(1)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2)以无边无际的芳草,写家乡的遥远。以杜鹃

的悲啼,写思乡的悲切。

福建南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8、诗词阅读(12分)完成1-4小题

A

吟笼莺 【清】 纳兰性德① 何处金衣②客,栖栖翠幕中。 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 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①纳兰性德,清王室贵族。②金衣: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1)简要分析,本诗前两联是怎样照应诗题中的“笼”字的。(3分)

(2)简析本诗,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3分)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B、

枕上述梦 陆 游

江湖送老一渔舟,清梦犹成塞上游。 生马驹驰铁蹄腕,古铙歌奏锦衣褠。 玉关雪急传烽火,青海云开见戍楼。 白首不侯非所恨,咿嘤床箦死堪羞。

【注】①褠(gōu):直袖单衣。②床箦(zé):床席。

(3)请概述本诗首联中“渔舟”意象的意蕴。(2分)[来源:Zxxk.Com]

(4)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本诗颈联“开”字的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A (1)、【答案】本诗前两联是从三个方面照应诗题中的“笼”字的:从动作方面描写黄莺被迫在笼中栖息,(1分)从心理方面写黄莺在笼中焦躁不安,(1分)从声音方面写黄莺在笼中感受不到春的温馨而悲啼的情状。(1分)所以,虽未提一“笼”字,但也写出了“笼”这个特殊环境对莺的影响。(3分)

【解析】笼中之鸟是常见的事物,但诗人别具慧眼,善于抓住鸟的细节特征来表现笼子对小鸟的束缚。所以,分析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小鸟,这几个方面实际上也是有关鸟笼的侧面描写。

(2)、【答案】作者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1分)借黄莺表达了虽处在金衣翠幕之中,虽长有一样的翅膀,纵然在同样的季节,却受到雕笼的束缚不能一样展翅高飞(1分),寄托追求自由而不得的不满,怀才不遇(或“白白浪费青春年华”)的怨恨。(1分)

【解析】这首诗的主题是借小鸟表达对限制自由、怀才不遇的不满情绪,回答时只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谈。

B (3)【答案】 “渔舟”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含有退隐(隐居、隐逸情怀的意思,(1分)在本诗中表达了作者被迫无奈闲居在家、郁不得志的情怀。(1分)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把握能力。诗歌意象包括表层和深层的含义,既要描述出来,又要说明其深层意味和寄托的情感。

(4)【答案】“开”字一语双关(1分), “开”有云开日出之意(1分),又写出经过奋战后边关安定之景(1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驰骋战场、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愿望。(1分)

【解析】炼字型考题回答时一般分如下几个步骤:结合原句,大致描摹该句的情形一下,特别点出这个字的意蕴;再说明这个字所起到的特殊的表达效果;最后,要说明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福建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 溪 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来源学科网]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采用什么手法描写清溪水色的?请简要分析。(3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6.(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

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影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也可给分)(点明手法各0.5分,简要分析各1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意思

对即可)(情境1分,感情2分)

福建同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塞下曲(其六)

戎昱 ①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3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6.(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

作用:为全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作铺垫。 (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来源学科网]

福建厦门市双十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6分)

塞外杂咏① 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①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写下的一首诗。②笏,古代大臣朝会时所拿的

手板,长方形。③琼瑶:美玉。

(1)请简析首句运用的修辞手法。(2分)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2)简析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0.(1)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万笏”为喻,描绘了天山山峰众多连绵的景象;用“琼

瑶”比喻天山山顶积雪。 (2)作者前两句描绘了天山雄伟壮丽的的景象,写自己被谪贬伊犁,旅途中只有天山

相伴,表现了寂寞孤独之感。后两句写“笑”写“难消”,表面上写开朗旷达,实际上流露出身处逆境的无奈,表达了年事已高、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

甘肃兰州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1)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两点即可,4分)

(2)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

述理由。 (4分)

参考答案: 1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同答问题。 (8分)

(1)①都是托物言忠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已的精神追求。②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

写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彳荐写菊不用“菊”字。③都化用了典故。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4分)

(2)心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抱”字,它形象传冲地表现厂菊花坚守节操,至死不变

的高贵品质。(4分)(若答其他字,言之有理可酌情给1-2分)

[

甘肃武威十六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溪 居 柳宗元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晚 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8.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5分)

9.有人以为,尾联毁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你赞同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剖析。(6分)

参考答案: 8.鸟儿隐没于碧空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5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也就是品赏诗歌的“炼字”艺术。连着二个字的赏析,有点难度,关键是拟人手法的把握。

9.同意后一种意见。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闲适之感,最后两句点出农村的穷苦,内心的沉重。作者运用“以乐写哀”的手法(或“以乐景衬悲情”、“对比”),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明确。(6分。如同意前一种意见,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可适当给分。)

(解析)本题中“你同意哪一种意见”好像是个开放型的题目(注意现今高考中的伪探究题),其实读懂诗歌就明白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很明确的——感叹民生疾苦。所以只能按后一种意见回答。“乐景哀情”的手法有点难度。

河南商水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清代诗歌,完成8-9题。

小 园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黎 简 水 景 动 深 树,山 光 窥 短 墙。 秋 村 黄 叶 满,一 半 入 斜 阳。 幽 竹 如 人 静,寒 花 为 我 芳。① 小 园 宜 小 立,新 月 似 新 霜。 注: ① 寒花:菊花。

8.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1)“窥”字运用拟人手法,反客为主,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想一睹其真容,生动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美丽动人,富有魅力。 9、(2) 幽竹、寒花(菊花)寓含高风亮节之意,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的象征。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

[:§§.][:§§§§§][来源:学科网ZXXK]

河南郑州47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陆 游

①②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美酒。 ②《黄庭》:道家经典。③元:同“原”。

8.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5分)

9.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它在词中起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 8.(5分)描写了诗人读书、饮酒、竹林漫步、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3分)表明诗人喜................

[来源学科网ZXXK]欢过一种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2分) ................9.(6分)这两句诗表面是说本来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不把英雄衰老当一回事,实则....

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2分)在语意上与上文相反,

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在感情上饱含讥讽和悲愤,动人心魄。(4分) .............

黑龙江庆安三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11分)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双调】沉醉东风·维扬怀古

无名氏

锦帆落天涯那答,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

注:①化用前人诗句,意为游船已落到天涯那边,旧王朝已消亡。那答,那边。 8.“维扬”的今昔有什么不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答: 。

9.“玉箫寒、江上谁家?”一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5分)

答: 参考答案: 8.昔日的维扬歌舞升平,兴盛繁华;(2分)今日的维扬一片破败景象,耳边充斥悲笳。(2分)抒发了昔盛今衰的伤感。(2分) 9.“寒”字十分传神。(2分)运用通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听到箫声后的悲凉心情。(3分)

[来源:Zxxk.Com]

黑龙江双鸭山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宋)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②,谙尽孤眠滋味。都来③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①真珠:即珍珠。② 敧:yǐ,斜靠着。 ③都来:算来。

8.这首词不直言秋而却使人知秋,请分析词的上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秋?(5分)

9.名家认为,下片写“愁”,神形毕肖,请分析作者写出了“愁”的哪些神态?(6分) 参考答案: 8.作者抓住秋夜、秋声、秋色和秋月等,让读者很自然地感受到秋思。(2分)从夜静叶落写起,由沙沙响而感知落叶声,由落叶而感知秋时之声,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又在空寂的高楼之上,卷起珠帘,观看夜色,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3分) 9.作者写出了酌酒垂泪的愁姿,挑灯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3分)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愁更难堪,情更凄切。枕头斜倚,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思神态,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这愁,在内为愁肠愁心,在外为愁眉愁脸。(3分)

[来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14.阅读下面一首五言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诗运用了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怎样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说明。(4分) 答: (2)这首诗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诗人“忧思独伤心”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

[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学科参考答案: 14.(1)这首诗采用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忧愤、苦闷的抒情主

人公形象。起坐弹琴、孤鸿哀鸣、飞鸟盘旋、忧思徘徊是动写,明月朗照、夜色茫茫是静描。这些动景集中反衬出了夜的死寂与深重,映衬了诗人不寐而弹琴的孤影,突出内心的焦躁与悲凉。(4分,意思对即可)

(2)诗人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将内心忧愤、悲凉等感情寄托在冷月清风、旷野孤鸿、盘旋的飞鸟、深夜不眠的弹琴者中,月明风清,衬托了诗人高洁不群;写“薄帷”、写“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而鸿雁哀号、翔鸟徘徊正是诗人看不见希望和出路的忧愤、苦闷的形象写照。(4分,意思对即可)

湖北黄冈中学、黄石二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词的上片写了些什么景?通观全词,在写景上有何特色?(4分) (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4.(1)春天还没有过去,杨柳在和煦的春风中飘荡。登上超然台眺望,只见半沟护城河的

春水,满城的春花,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有“以乐景衬哀情”

[来源学科网ZXXK]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的成分。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2)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最后词人为解脱苦闷而自我心理调适,认为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湖北襄樊四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越调】小桃红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注】杨果:由金而入元的诗人,金亡五年以后才出来做官。 (1)曲尾道出“司马泪痕多”,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也慨叹“江州司马青衫湿”。请简要分析二者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4分)

答: (2)曲词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全曲分析它的作用。(4分)

答: 参考答案: 14.﹙8分﹚(1)自居易听到琵琶女的不幸后,联系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抒发的是对琵琶女的同情和自己贬谪天涯的感伤之情。(2分)而杨果听到采莲女唱着南朝亡国旧曲,歌声又是那样凄切,引起了他亡国之悲。(2分) (2)描绘出碧澄的湖面上,一群采莲姑娘荡着船桨,哼唱着轻快的小调,歌声惊醒了莲叶间美梦中的对对鸳鸯,这是一幅欢快恬美的江南水乡图。(2分)前三句渲染气氛,烘托环境,梦中鸳鸯双宿与独卧江楼、梦醒后的感伤与采莲女无忧无虑的歌唱形成对比,用乐景反衬哀情,更显出作者家国兴亡和抑郁不得志的悲情。(2分)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蝶恋花 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琴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畹:古代称30亩为一畹。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léi),屈原是投湖南汩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1)词中上阕中的意象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境遇?(3分)

答: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2)该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下阕词句进行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11、(1)以“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琴弦断”这三个意象来表明虽有高尚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备受南宋朝廷当权的主和派嫉妒和排挤,长期不被重用,无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的悲剧性境遇。(3分)

(2)全词抒发了词人自感虚度年华、政治失意、理想难以实现而又知音难觅的痛楚之情。“冉冉”句感慨年华已逝,虚度此生。(2分)“水满”“何处”二句,用汀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理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结尾二句,再次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于是只得在大醉之后唤起屈原同唱失意之歌。(2分)

江苏陈集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9.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春 夕

崔 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来源:学#科#网]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本诗的首联、颔联选取了哪些景物?(3分)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意境?(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明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9.(共10分)(1)(6分)本诗选取流水、谢花、东风、子规、夜月等景物(只要列出相关的四个景物即可)。(3分)这些景物构成了清冷、惆怅、凄凉、黯淡、愁惨、悲伤的意境(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分)

(2)(4分)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分)

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思乡之苦和对年华流逝的悲叹。(2分)

江苏东台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①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②,不学荆州利木奴③。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贬官柳州时期。②楚客,指屈原。屈原忠而被谤,身遭放逐,流落他乡故称“楚客”。皇树,即橘树。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之句。③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想通过种橘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 (1)简要分析诗歌颔联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答:

(2)尾联中的“坐待成林日”是表达了作者的旷达之情,还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

参考答案: 9.(1)诗人运用典故和对比,(写出1点即可,1分)表明他爱柑橘是因为读“楚客”屈原的《橘颂》引起了雅兴,而不是像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那样,想通过种橘来发家致富。(2分)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橘树的喜爱之情,更表现了他不同流俗的坚贞品质。(2分) (2)示例1:我认为是表达了作者的旷达之情。(1分)无论首联对橘树嫩绿和茂盛的描绘,还是颈联对橘树开花结实的想象,都表达了诗人对橘的喜爱之情;(2分)领联更是通过用典和对比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因而渴望橘树成林滋养自己正是作者在贬谪后坚守节操的旷达体现。(2分)

示例2: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1分)诗人被贬柳州,无论写现实的还是想象的橘之繁盛都只能反衬出作者沉沦于此的落寞与苦闷,以屈原自比更有对被贬谪的不满之意。(2分)尾联只是故作达观语,表面说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实际是感伤自己贬谪时日已久,唯恐延续到黄柑成林,自己还能亲尝。(2分)(两种答案都可,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来源学&科&网]

江苏淮州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倦 夜

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来源:学.科.网Z.X.X.K]

⑴“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 ▲ ⑵诗歌以“倦”字引出下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 ▲ 参考答案: 9. ⑴所写环境的特点是:荒僻(僻远、冷寂)、凄清。(2分)运用了衬托、动静结合的手法。(2分)“孤村”坐落在旷野之中,显得荒僻;夜间的“一犬吠”和照着行人的“残月”,给人以凄清之感;(1分)用“一犬吠”衬托环境的荒僻,“残月”的静景和“几人行”的动景结合着写。(1分)

⑵诗歌由“倦”字引出投宿荒村、长夜难眠之事,所见凄凉之景;(2分)他想到自己常年奔波,鬓发已白,却竟像络纬虚织一样,由此表达了年华老去、功业无成的感慨。(2分)

江苏江阴地区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酹江月 和友①驿中言别

文天祥

乾坤能②大,算蛟龙、原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飘零,重来淮水,正是应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向江山回首。青山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注释】(1)友:指邓剡。邓剡字中甫,与文天祥同乡,曾任崖山行朝礼部侍郎,被俘后同文天祥一起押解至金陵,并作词送文天祥继续北行。此词是文天祥的和作。(2)能:这样,如许。

(1)上阕中“横槊题诗,登楼作赋”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这首词整体上呈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特点?(3分)

(2)请简要概括下阕的内容,并说说下阕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全词的中心。(3分)

(3)这首词的上阕以回顾自己的经历为主,表达了自己复杂的内心情感,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1)①用典或对偶。(1分) ②苍凉、悲壮。(2分)

(2)①下阕表明自己坚持不屈的心迹(1分)和对故国江山无限留恋顾念(1分)。②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1分)

(3)①以蛟龙暂屈池中、终当飞腾为喻,表示虽遭囚禁而犹志向远大的豪情。 ②也期待友人能早脱牢笼,再干一番事业;

③通过描写眼前凄凉的景象和囚徒凄苦的生活,来抒发故国不在生灵涂炭的沉痛情怀。 ④追念昔日转战东南的戎马生活,对抗元战斗归于失败痛惜和无限感慨。 ⑤寄希望于将来,对国家的复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以上情感,答到一点得1分,两点得2分,满三点即得4分。)

[来源学科网Z|X|X|K]

江苏庙头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两题。 从 军 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 军 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1)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1).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2)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来源学科网ZXXK] 参考答案: 10.

(1).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积极乐观;王诗中的征人背井离乡,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2)都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陈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用环境的恶劣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意象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而是通过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等景物来烘托感情,深沉感人。

江苏南莫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茶瓯:一种茶具。 ②香篆:指焚香时所起到烟缕。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1)上片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心境?(4分)

(2)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4分) (3)这首词“表为惜春,实有所指”,请根据作者身世,说说这首词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 9.(10分) (1)(4分)作者运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通过少日逢春的狂态反衬老去逢春

的伤感,抒发了人生已老而无可奈何的孤寂的心境(2分)。 (2)(4分)作者运用拟人手法(1分),想像离此而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

阳中相遇(1分),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1分),想像奇特,生动形象,引人联想(1分)。 (3)(2分)因年老而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希望能得到朝廷重用的期待之情。

江苏无锡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①

(金)元好问 ②③

百啭娇莺出画笼,一双蝴蝶殢芳丛。葱茏花透纤纤月,暗澹香摇细细风。 情不尽、梦还空,欢缘心事泪痕中。长安西望肠堪断,雾阁云窗又几重。

注:①元好问:1190—1257,太原秀容(今山西)人,金亡不仕元。1233年,蒙古军攻陷金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元好问与一些官民被羁管在聊城(在山东),过半是囚徒半是苦工的俘虏生活。这首词即写在其作为阶下囚期间。②殢:停留。③暗澹:这里指香气清淡。

(1)请写出上阕中能反衬作者当时被羁管生活的语句?(2分)

(2)下阕“欢缘心事”中的“心事”主要有哪些?(4分)

(3)这首词的上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9.(1)百啭娇莺出画笼 一双蝴蝶殢芳丛(每句1分)

(2)对国家灭亡的痛心和郁愤(2分),对家人的思念、对家人处境的担忧(2分)。 (3)上阕间接抒情,通过莺出画笼、蝴蝶殢花、花透月光、轻风送香等美好景象的描写,

隐约传达出作者的忧伤(2分);下阕直抒胸臆,以深情难诉、美梦幻空、满面泪痕、愁肠寸断来抒发自己的愁思和郁愤(2分)。

江苏盐城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1)本词上片叙写了哪些场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

▲ ▲ ▲ ▲ (2)“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两句的写景有何特点?(4分)

▲ ▲ ▲ ▲ (3)末句中“无影”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佳妙之处。(2分)

▲ ▲ ▲ ▲ 参考答案: 10.(1)词的上片叙写了吴中健儿驾舞龙舟、游女荡秋千、游人踏青三个场景,营造了热闹、欢快的氛围。(三个场景各1分,气氛1分)

(2)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行云去后远山笼罩在暮色中,从听觉角度描写了白天的笙歌已经停止,喧嚣了一天的池院安静下来,两句话营造出了静谧的氛围,与上片中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答出手法2分,结合诗句阐述2分) (3)“无影”写出了月色清明,甚至可以看到细小的杨花飞舞,但是月色明而不亮,所以杨花飞过而无影,这样就使得庭院中的一切景致都蒙上了一层轻雾,别有一种朦胧之美。(2分)

江西赣州十一县(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14.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4、答案.(1)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

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江西吉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

迫害。

(1)上阕是如何表现海棠花“百种千般巧”中的“巧”的?请作简要分析。(3分)

(2)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

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4.﹙1﹚姿态之巧:花瓣薄如蝴蝶翅膀,轻盈有致(1分);颜色之巧:花朵固小,却猩红

如染,鲜艳娇美(1分)。“巧”亦指花的精神,“百种千般”言其精神气质,形貌和气韵,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气质配合相宜、谐和一致(1分)。 ﹙2﹚上片“道是”句是扬,下片“道是”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

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1分)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2分)

[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

江西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4.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首联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怎样理解杜甫的悲秋情怀?(2分)

(3)第三联的“他日”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为“往日”,一种解释为“来日”,你认

为哪种解释好,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4.(1)首联点明时间地点,(1分)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1分)为第

二联写天地风云变化蓄势,(为后文写旅途飘零作铺垫),(1分)萧森的景象对战乱不息的形势有暗示作用(渲染忧愁的气氛)(1分)。 (2)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1分),家国的忧伤(1分),身世的感慨,显得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更加沉郁厚重。 (3)“往日”:杜甫在夔州两见菊开,想到在故园时必无此境,故两度落泪(或再现往日泪水)。(2分)

“来日”:两见菊开虽是乐事,但来年回忆起来必当落泪。

辽宁大连24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②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呜。

【注】①驼褐,一种上农。②阑干,错落纵横的样子。 8.第三、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何效果?(5分)。

9.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调动不同的惑官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图,请结合诗句

作简要分析。(6分)

[来源学#科#网Z#X#X#K] 参考答案: 8.主要用了反衬的手法(1分),“草虫呜”反衬出环境的寂静(1分),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1分)和羁旅中的孤独寂寞之感(2分)。(只要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9.第一句诉诸触觉,写寒意袭人;第二句“星斗阑干”,写视觉,突显早行;三四两句,则视觉、听觉并写。蹄声响亮,才略开睡眼;小桥和稻田,当然是看见的,草虫鸣又是“和梦”听见的,都在突显“早行”。(3种感觉各1分,分析各1分)

内蒙古包头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答题。(8分)

春 夕 崔 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

【注】

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这首诗的颔联写了哪些意思?作用是什么(4分)

答: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2)试从句法和修辞的角度对尾联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12.(8分)[来源:学*科*网Z*X*X*K]

(1)颔联写出了三层意思:(2分)由思乡而入梦,梦醒而更思乡,子规啼唤,愁上加愁。(1分)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相互烘托、映衬,(1分)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氛围,令人触目伤怀。

(2)就句法的角度,是倒装(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1分)从修辞的角度,是用典(暗用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归隐的典故,我能够回去,却不回去,要学范蠡归隐)。(1分)诗人运用这样的句法和修辞,深刻反映自己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进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2分)

内蒙古开鲁县蒙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 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 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 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 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九华山: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经之处。 清弋江:在宣州城西。 的的:鲜明的样子。 旆:旗子。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展示了两幅形象而鲜明的画面,请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表达技巧。

(4分)

(2)这首诗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与前四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

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⒓(共8分、每题4分)

⑴这两句诗一幅是想象中的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是虚写;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是实写。虚实相生。前一幅是远景、静景,后一幅是近景、动景,动静结合,画面形象鲜明。

[:。。]⑵这首诗的后四句抒发了诗人的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满腹愁情。诗歌的前四句写江南的

早春,清新的空气,明亮的阳光,鲜美的芳草,倜傥自信的友人,借景物的衬托抒发惜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别之情;后四句直抒胸臆,五六句用对比的手法写与友人的不同心境,怅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七八句写“同来不得同归”的感慨,表现诗人的寂寞惆怅。前四句写景是反衬后面的抒情。

山东莘县实验高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本诗第一句“峭寒催换木棉裘”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诗中“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两句历来为人称道,结合你的理解作简要赏

析。(6分)

参考答案: 14、(1)运用环境描写,交代了时间(1分)也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1分) (2)①运用拟人手法(1分),将 “秋风”认定为“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1分),巧妙地表达了自己老之将至的感慨(1分)。②红、白使动用法(1分),色彩上对照配置(1分),也最容易使人引起岁月无情、年华已逝魄震限怅调(1分)

山西成栋高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萧吹一声。

【注】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自号华阳子。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经史,工词章,后转而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仙。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2分)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

(2)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静的特点,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

析。(6分)

参考答案: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12.(8分) (1)(2分)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淡远超逸的心境。(2分,意思相近即可) (2)(6分)(1)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高(1分);本诗第二句写手

攀松桂在浮云中行走,侧面表现了四明山山高的特点(2分);(2)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幽静(1分);本诗三、四句写在“无人境”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一声萧鸣,反衬出山的幽静(2分)。

山西山大附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8.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5分)

9.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8.(5分)诗人用“霁霞”“晓月”“残星”、行人稀少的山径和啼鸟声等意象(景物)表现早的。(3分)有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表达效果。(2分) 9.(6分)表现了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2分)通过“心共马蹄轻”直接写心境的轻快愉悦,(2分)也通过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2分)

上海南汇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趣。(8分)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

剪烛看吴钩①。剩喜②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 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吴钩:指刀,②剩喜:甚喜,非常喜。⑦然犀处:指采石矶.

14“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这里的“周与谢”指的是____(写出其中一个的人名即可)。

(1分)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上片反映了作者“闻捷”以后的高兴、亢奋的心情,同时又包含有悲慨情绪。

B.作者把采石鏖战的激烈战况构想成“骇浪与天浮”的画面,可见其词风豪放的一面。

[来源学科网ZXXK]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C.从题目《闻采石矶战胜》可以想见词人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说明了写作本词的缘由。 D.下片由回忆古代两位北抗强敌的英雄写起,情感低沉,充斥着浓重的悲绪。 16.画线句“借古讽今”,请就此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1分)周瑜、谢玄 15.(3分)D(“情感低沉,充斥着浓重的悲绪”错) 16.(4分)这三句借古讽今,周郎破贼的赤壁矶头,已是一片落日残照;谢玄杀敌的淝水

桥边,也已变得荒芜不堪。这实际是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收复失地的将领却不多见,因而词人不禁触景而伤情,唤起心中无限的愁绪。他那种忧国忧民的心情,至此便跃然于纸上矣。

上海吴淞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2题。(8分)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 ①孟浩然: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以隐士终身。此诗即隐居襄阳所作。②羊公碑:晋人羊祜镇守荆襄时,常登岘山,曾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祜颇有政绩,他死后,百姓在岘山立庙树碑,以示怀念。

[来源:Z|xx|k.Com]①

10.诗人孟浩然与_______齐名,同为唐代________诗派代表诗人,但本诗在题材上属于

____________。(3分)

11.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首联以一种笼罩古今的豪情和笔力,既写出无限的伤感情绪,也包含积极的用世思想。

B.颈联写远眺所见,以景写情,寓有凄清冷落之意。

C.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贴切,意蕴丰厚,韵致深婉,体现孟浩然诗古澹清远的风格。 D.这首诗歌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触景生情”的写法。 12.尾联中,诗人“泪沾襟”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10、(3分)王维 山水田园 咏史怀古诗 11、(2分)C

12、(3分)羊公碑至今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仰慕;而诗人自己空有匡世济国的愿望,却报国无门,无所作为,死后难免如羊祜所说“湮灭无闻”。想及于此,诗人不免黯然神伤。(理解诗旨离不开知人论世,故有时细读注释十分重要。本题注释就提供了两个重要信息——作者写诗时的境况、羊公碑的典故。)

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杜甫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诗题中的“倦”指的是什么?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2)、本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实例具体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2、(1)、 “倦”是指作者由于心忧国事,而彻夜难眠的状态。(2分)诗歌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1分)。

2、融情于景。(2分)全诗的前六句,貌似写夜,但仔细看,在这幅“秋夜图”中,我们除了看到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还看到了目击者诗人自己。诗中的自然景物,无一不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人为国事而寒心,所以才“竹凉”,悲叹人民的遭遇,才对“重露成涓滴”的声音那么敏感,对政局和现实的担心,才会星是“稀星”,月是“野月”。物我为一。(4分)

浙江苍南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2-23题。(6分)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22.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2分)

23.有人说,颈联中“独”字与“空”字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22.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2分)

23. “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4分)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浙江杭州萧山区三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2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2分)

2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21. 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2分)

22.(4分)“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浙江绍兴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清平乐〃检校①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②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谴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①检校:核查 ②床头:指酿酒的糟架

20.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态?(2分)

21.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请赏析其中的“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20.(2分)“连云松竹”,是欣赏大自然美景,写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分肉送酒,梨枣丰收”,写物质上的满足。

21.(4分)①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 ②一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了诗人对“偷”梨和枣的儿童欣赏、爱护之情。

浙江嵊州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2-23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①篱落:篱笆。

22. 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2分)

23. 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22.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1分)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1分)

23.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

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2分)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2分)

浙江台州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21.品读这首田园诗的前两句,说说这山村什么样的特点?作者用哪些意象写这些特点的?(3分)

22.根据对全诗的理解,你认为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并简要陈述你的理由。(3分)

参考答案: 21.“一两家鸡鸣”说明山村人家不多,突出了山村的幽静;(1分)

雨中的竹林、溪水、村路、板桥,写出了山村自然和谐优美的景致。(2分) 22.“闲”。(1分)运用了反衬手法,以闲衬忙,从侧面入笔,写出了仲春时节农事繁忙的

景象,充满了欢快向上的劳动生活气息。(2分)

浙江温州十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22.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22.①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来后诗人

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1分)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1分) 23.①对朝政的不满;(1分)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1分)③想以山水自娱,(1

分)④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1分)。

[:]

浙江学军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秋夕清泛

[宋]武 衍

弄月吹箫过石湖,冷香摇荡碧芙蕖。 贪寻旧日鸥边宿,露湿船头数轴书。

[注] ①芙蕖:荷花。②鸥边:指隐居。

22.联系全诗,说说诗中“贪”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23.说说诗的一、二句所写秋夜“清泛”的情景是怎样的?并请赏析“摇荡”一词。(4分)

[来源学+科+网Z+X+X+K]参考答案: 22答:联系全诗看,“贪”字写出了诗人寻访旧日栖隐之所的非常迫切的心情。(1分),表

现了作者对精神超脱的一种追求。(1分)

23答:冷月玲珑,湖光潋滟,小舟在碧荷丛中穿行,诗人吹着箫观赏湖上的明月,品尝着

秋风送来的缕缕荷香。这两句融情于景,诗人与明月、湖光、小舟、碧荷交融在一起。(2分)“摇荡”一词不仅写出“碧芙蕖”在清波中摇曳的倩影,也把小舟的荡漾、月光的沉浮、箫声的起伏以及诗人心情的激荡一齐表现出来。(2分)

重庆长寿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6分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雨生,娇云浓暖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

①.诗歌意境上有何突出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来源:学科网ZXXK] ②.这首诗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分条简要阐明。(4分) 3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塞路初晴 唐·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1)此诗颈联的句意,让我们想到汉朝贾谊在《过秦论》中的一句相类似的话,它是 。(1分)

(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此诗写雨后初晴,但天色昏黑,作者在边塞路上的所见所感。 B.颔联写所见景色是水迹凌乱,灰烟萦绕在村庄的上空。

C.景色虽不赏心悦目,但边关无征战的一幅秋猎图还是让人欣慰的。

D.全诗写虽旌旗犹在,但战争已无,将士们在秋日雨后清新的原野上狩猎的情景,从而写出了边界的和平和安详。

(3)联系全诗,赏析“闲看”一词的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 29、①.意境上突出了静的特点。(1分)表现了作者对优美大自然的热爱。(或是闲适愉快的心情)(1分)

②.表达技巧:(1)第二句运用了“弄”字,具有拟人化特点,十分精当地描绘出和...风轻拂,雨云漂浮,丽日隐现的天气特征,相当传神。(2)末句写耳中所闻,描写了绿阴深处乳鸽细语的景象。以有声衬无声(或以动衬静),表现了庭院寂寂之境。(3)景中寓.......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春雨”“娇云”“花竹”“乳鸽”等景物,表现诗人游沧浪.

亭时闲适、愉悦的心情。(答对两条得4分) 30、(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1分)

(2)D。(A、“昏”是相对正日下的明亮而有些斜日下的“昏暗”。如天色昏黑,与“彩虹”、“斜阳”及整个清新画面矛盾。B、“新”不仅指雨的刚下,还透出对雨水的喜爱,因它使路上的草更青了;“乱侵”是“多处流淌”的意思,写水多,与“一半”照应,“残烟”是雨后余下的云气,蓝天白云绿杨景色是很美的,是整个“秋猎图”的组成部分。C、上半句判断错了)(2分)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3)①“闲”是反映心情悠闲美好愉悦的。(1分)②“行子”所以“闲看”,一是雨后清新的美景的感染,二是边塞和平安详狩猎图的感染,(1分)“行子”“喜闻”告诉我们,他见了“旌旗”、“汉将”,是打听过的,在得知此地边关已“无战伐”了,所以心情就彻底放松而“闲看”了。(1分)

重庆南开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 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尽系名王①颈,归来报天子。

【注】①名王:匈奴王。

(1)这首诗从内容来看,属于一首 诗;从诗的题目“从军行”的“行”来看,

这又属于一首 ___诗。(2分)

(2)有人说:“《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你是否同意,结合全诗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2.(1)边塞诗古体诗/乐府诗

(2)不同意(1分)一方面,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了征战的辛苦:另一方面,本诗

又表现了将士们一往无前、斗志昂扬的爱国情怀。(两点答全3分)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月考部分

安徽百校论坛2011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水调歌头·冒大风渡沙子

[南宋]李处全

落日暝云合,客子意如何。定知今日,封六巽二弄干戈。四望际天空阔,一叶凌涛掀舞,壮志未消磨。为向吴儿道,听我扣舷歌。

我常欲,利剑戟,斩蛟鼍。胡尘未扫,指挥壮士挽天河。谁料半生忧患,成就如今老态,白发逐年多。对此貌无恐,心亦畏风波。

【注】①沙子,即沙水,今称明河。②封六巽二:封六,古代传说中的雪神;巽二,古代传说中的风神

8.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环境?有何作用?(4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8.上片描绘出落日黄昏,阴霾满天,天际空阔,一叶小舟,在大风恶浪的冲击下,在波涛中随水流荡的恶劣环境。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艰险,有力地烘托出一位不畏艰险、矢志报国的壮士的形象。

9.作者虽不畏艰险胸怀壮志,但抗战复国的抱负不能实现;虽日渐年迈,但壮心不已,无奈朝廷局势难料,国势动荡不安,让人心生愤慨和忧愤。

安徽荣达高考补习学校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8.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9.词的下阙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一小题)。(5分) .......

(1)今年欢笑复明年, 。 , 。 , 。 (2)及至始皇, 。 , , , ,威振四海。 参考答案: 8.答案:上阙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

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9.答案:①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的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②比喻、

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③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只要任意举出两种手法即可)

【鉴赏】这里作者变换出另一幅画面,而思绪已超越了时空对念的限制,直接转入夜景,使读者有更多的想象余地来思考这个过程。再从画面本身来看,是从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笔,摄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两种景象:一是疏星淡月,倒影湖中;二是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这不仅与前面的“楚天阔”、“晚波平”的自然景象相呼应,而且充分地展现了优美的词境。“夜凉”二字,既是词人的直感,又显示出流恋自然界的心态。

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他前年为谏官所劾,罢任北归,也曾泛湘江而至洞庭,作《念奴娇〃过洞庭》词,有“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等语,流露出一种疾俗愤世的情绪,这一首写得心气平和多了。他从长沙出发,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范仲淹《岳阳楼记》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在岳阳楼上俯视洞庭之景。词人泊舟湖中,不复写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表明此刻的湖面,风平浪静,所以出现傍晚水波平静的景象,唯有鳞鳞细浪了。这样夕阳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逢,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下片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随着视野的转换,显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红蓼”,指生于水边的红色蓼草。南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云:“红蓼,即《诗》所谓游龙也。俗呼水红。江东人别泽蓼,呼之为火蓼。”唐代诗人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犹念悲秋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而词中的“红蓼”与“白鱼”相对,更感到作者的构思精巧,观察入微。词人既写了远处一条水湾倒映出的红蓼图,又写了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

安徽野寨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8-9题。

双调·夜行船

马致远

蛩吟一觉方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注①裴公,即中唐政治家、文学家裴度,晚年淡出政坛,于京郊筑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唱和。②陶令,即陶渊明。

8.这首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从否定与肯定两方面加以概括。(4分)

9.简析这首曲子两个最突出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4分)

参考答案: 8.否定(或批判、讽刺)追名逐利之徒庸庸碌碌、你争我夺的丑态,(2 分)肯定(或赞扬、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歌颂)文人雅士们亲近自然、纵情诗酒的快意人生。

9.①比喻:将名利之徒比作蚂蚁、蜜蜂、苍蝇,生动地表现了他们庸碌可悲的精神世界。 ②排比:“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两处排比使诗句一气呵成,将爱憎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③对偶:“蛩吟一觉方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两处对偶,对仗工整,便于诵读记忆。(将上说排比当作“鼎足对”分析亦正确。) ④对比(或映衬、反衬):将夜晚安歇与白天忙碌相对比,将名利之徒的庸碌与高雅之士的闲静相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憎好恶。 以上四点,任意答出两点给满分。(每点两分,举对例句1分,分析正确1分,只说修辞格不给分。)除此之外,答“叠词”“反问”给1分,因其并非主要修辞手法。

甘肃会宁五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16.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长安秋望 (唐)赵嘏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 [来源:Z|xx|k.Com]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解】两首诗均为七言律诗,赵嘏的诗为宦游长安时所作,而俞紫芝的诗为仕宦失意后隐逸扬州时所作。翡翠:翠鸟。 (1)两诗均按“望”字组织题材,景中寓情。赵嘏诗紧扣“秋”字,绘出了一幅深秋拂晓图:云雾飘游,残星寥落,归雁横天,长笛悠怨,红莲凋谢,显出一派凄迷清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内心孤寂伤感的愁思。而俞紫芝的k*s*5u 诗 。 (2)两诗分别以议论和感叹的笔触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情怀,点明诗歌主旨。赵嘏诗中“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是说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借典故抒写了诗人思念故园、毅然归隐的心情。俞紫芝诗中 。 参考答案: 16、(1)紧扣“闲”字,绘出了一幅深秋水村图:画船静泊沙滩,隔岸衰草迷蒙,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溪云淡淡,渔屋迷茫,酒旗招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朦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绪。 (2)“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是说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写了寄到京华去,用对比表达了诗人鄙弃混浊官场,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情怀。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广东五云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10.阅读下面两首杜甫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日忆李白 天末怀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②④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即南北朝诗人庾信、鲍照。 ②当时杜甫、李白分别处于渭北与江东。③诗作时李白被流放之夜郎,途中遇赦还之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 ④魑魅: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怪物。

⑴从两诗的诗题“忆”、“怀”来看,两诗在抒情上有什么异同?(3分)

答: 。

⑵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 。 参考答案: 10.⑴⑴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但《春日忆李白》重在表达作者对李白

的钦佩,《天末怀李白》通过“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表达对李白的的关注和悲愤。(3分)

⑵⑵答,两诗都运用了写景抒情的写法。其中《春日忆李白》中的“渭北春天树,江

东日暮云”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思念之情;《天末怀李白》中的“凉风起天末”则渲染了秋天悲凉的气氛,也暗示了李白处于命运的秋天,正经历着颠沛流离的人生。(3分)

广西南宁二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 梅 (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莓苔,苔藓植物,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1)“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

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淆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它们的“同工”之处。(4分)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2)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2.(1)两句畴表面上都写丫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1分)赞美梅花

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11分)实际上托物言:基;(1分)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烈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迂客骚人。(1分) (2)采用比喻手法。(1分)把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的“东风”比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执掌权柄者,(1分)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1分)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以及对这种不尊重人才现缘的强烈不满。(1分) 《落梅》赏析

宁宗嘉定年间,时任建刚(福建)令的刘克庄写了《落梅》一诗,这是他咏物寄情的上乘之作。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目睹此情此景,爱国忧民的诗人真是万分痛心。作者虽有腔报国热情,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倍受排挤、迫害,于是诗人便将内心的悲愤和不满借“落梅”这一意象曲折地表达出来。

首联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每一片落梅都使诗人触目愁肠,更何况那如雪花般飘落下来的铺满台阶义堆上了墙头的落梅呢?而对如此凄凉的景象,自然引起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颔联进一步刻画落梅:“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这两句对仗工整,化用典故,寓意深刻。两句诗不仅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而且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的坎坷一一生。“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越过五岭,指到达今广东一带,晴喻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湘”,指湘江流域,今湖南一带,暗用屈原失宠被逐,投泪罗江而死的故事。然而,这里的“迁客”“骚人”不仅指屈原、韩愈,而且泛指历史上一切仕途坎坷的有志之士。诗人一笔双写,不仅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高沽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 颈联写落梅的最后结局:“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这两句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落梅虽零落成泥,但香气经久不灭。诗人在此表面是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对那些遭迁谪放逐但是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的赞颂,用笔委婉,言近旨远。

上三联重在写景,景中寓情。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泌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这两句看似指“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即不怜香惜玉。实际上,“东风”者,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

贵州余庆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任选诗后一题回答。(8分)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罟师:这里指船夫。临圻: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王维与哪位诗人被并称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这

首诗的前两句包含了哪三重意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2)王维的诗,语言生动凝练,描写细致传神,意境清幽淡远,被宋代哪位作家誉为“诗

中有画”?前人评论这首诗的三、四句说:“工于比喻,善于言情。”你同意吗?试结合全诗赏析。 答:

参考答案: 12.(1)七言绝句或“七绝”孟浩然 前两句诗包含了三重意思:渡头的杨柳,是行客途中看

到的春景;“行客稀”,点染出旅途中寂寞的环境气氛,这是行者的感受,也是送行者临歧念远的离情;“向临圻”,表明由江北到江南的行程。这样,把离人惆怅的无边春色和黯然销魂的别情离思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2)苏轼 同意。诗人展开奇妙的联想,将人的情感比作自然界的春色,使景与情妙合

无间,即景寓情,不着痕迹。不但写出了彼此深厚的友情,而且将惜别时微妙的,难以捕捉的抽象感情极其生动地表达出来,成为可见可触的形象,使人真觉得相思之情充溢于江南江北,可谓“工于比喻,善于言情”。(如有不同意前人评论者,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来源:学科网ZXXK]

海南洋浦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新 晴 刘 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8.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5分)

9.“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裁》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一个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8.答: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有“青苔”、“绿树”、“南风”。夏日初晴之后,昼梦之余,人的情绪通常是爽朗的、愉悦的;四周一片静谧,吹开大门、拂动书页的夏风显得那样友好。这一切都表现了诗人恬适宁静的心境。

[来源:学。科。网]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9.答:“偷”字好,可以显示南风的诙谐,仿佛有意要和老朋友开个玩笑。或:“径”字好,“径”字能突出南风与老友的熟识,相见之情急切,不是轻敲,不是缓推,而是径直推门而入。(言之成理即可,)

河北藁城一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这首词描写了钱江涌潮的壮丽景象,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请结合全词

作简要分析。 (2)请简要分析词中的“弄潮儿”形象。 参考答案: 14. 答案 (1)间接描写:开头部分描写人们倾城而出,到钱江边争碧潮涌的盛况,为写钱塘潮作铺垫:结尾处,写梦醒后仍觉心有余悸,从侧面来珙托潮水的雄壮气象。(4分) 直接描写:中间部分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钱江潮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2分) (2)钱江潮水排空而来,汹涌澎湃,弄潮儿却在惊涛骇浪中踏浪立涛、履险如夷,连手中的红旗都未被打湿,表现出英勇无畏、奋力拼搏的豪迈气概。(2分)

河北正定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离 亭 燕 张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张昪: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1)赏析上阕“水浸碧天何处断”一句中“浸”字的妙处。(3分)

(2)联系整首词,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一句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参考答案: 12.(1)“浸”有浸染之意,(1分)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渗透的景象,表现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2分)

(2)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惆帐之情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2分)诗人靠着层楼,面对清秋景象,想到历朝兴废尽人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国家兴衰的慨叹和担忧时政的惆怅之情;(2分)诗人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1分)

河南新郑二中分校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钱塘逢康元龙① 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8.请分析此诗起句中的“暗”字对全诗有什么艺术效果。(5分)

9.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8.答案示例:(1)此诗起句用一“暗”字,就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或:为全诗定下伤感的情调)。

9.诗人要与诗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异乡邂逅同乡诗友喜出望外的心情,以及刚见面又须分手的离情别绪(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不得志的朋友的劝慰,以及彼此羁旅漂泊的感慨等)。诗人想借酒表达感情,借酒化解悲愁, “须尽醉”率真豪爽,情感真挚热烈。

河南郑州五校2011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8.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5分)

9.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8.诗歌首句描写了骆氏亭清静寂寥(或“凄清雅洁”、“凄清孤寂”)的环境特点。触景生情,引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或:如此环境自然惹动怀友思绪,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作铺垫。)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9.本诗是怀友诗,而这一句写诗人因旅宿思友而彻夜不眠,而雨打枯荷的清韵,暂时能慰藉思友之情,所以说此句是点晴之笔。(或:本诗是怀友诗,雨打枯荷的声音,单调而凄清,更衬出环境的寂寥,从而加深了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说此句是点睛之笔。)

湖南长郡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11.阅读下面的元曲,借助注释,完成赏析。(7分)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府

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沙①,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恨兴亡怒煞些鸣蛙。铺锦池埋荒 甃②,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①蒺藜沙:长满蒺藜的沙地。②荒甃(zhòu):荒凉的断井颓垣。 (1)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上突出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简要说明。(3分)

答: (2)全曲要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 参考答案: 11。答:(1)这首元曲将昔日的“笙歌梦”“罗绮香” “铺锦池” “流杯亭”与现实中的“蒺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作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2)全曲借景抒情,鲜明形象地突出了昔盛今衰的景象,抒发了对世事变迁,南宋繁华不再的哀叹之情。

湖南长沙一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贺新郎①

寄李伯纪丞相

张元干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②,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③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注释 ①这首词作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这一年,宋向金屈辱求和已成定局,但李纲(字伯纪)仍上书反对。南渡后,李纲曾任宰相,不久被罢免。张元干曾为李纲属官。②鼍:亦称扬子鳄,鼓:用鼍皮蒙的鼓。这里形容鼾声如鼓。③谩:同“漫”,徒然的意思。涩:不滑润。铜华:即铜锈。

⑴有人认为“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这两句“语浅而情深”,试作简析。(4分) 参考答案: 答:“正人间、鼻息鸣鼍鼓”写人们深夜酣睡,寄寓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1分)反衬作者内心的怅惘孤独(2分);“谁伴我,醉中舞”说明除了李纲,还有谁能这样同我情投意合呢?或答为:表达作者想得到像李纲这样坚定抗金的知心人的迫切心情。(1分)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⑵词的下片大量用典,任选一处指出用了哪个典故,并分析其作用。(3分) 参考答案: 答:①“十年一梦扬州路”:化用杜牧《遣怀》中的诗句,表达了收复失地无望的悲愁。 ②“要斩楼兰三尺剑”: 化用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西汉傅介子出使西域,曾设计在宴席上刺杀攻击汉使者的楼兰王。这里以楼兰王比喻金统治者,以傅介子比喻李纲,表示坚定抗金的志向是很确切的。 ③“遗恨琵琶旧语”: 汉元帝时,宫女昭君出塞嫁于匈奴。相传王昭君善于弹琵琶,后有乐曲《昭君怨》。这里用来写宋向金统治者屈辱求和的遗恨,也可以说是抒写中原未能收复而抗金将领弃置不用的遗恨。 ④“过苕溪、尚许垂纶否”: 垂纶即垂钓。传说商朝的吕尚曾在渭水垂钓,后来遇见了周文王,故后世又以垂钓指隐居。这里是说,在朝廷主和派得势、国难当头的情况下,我们怎么能够不问国事,在苕溪游览过着隐居的生活呢?含蓄地表达李纲不能退隐,应该出来抗金的热忱希望。

(指出典故1分,分析作用2分)

湖南衡阳八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完成赏析。(7分)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⑴ 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3分)

⑵ 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1.(1)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1)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通过对

“柳态”和“啼鸟”的描摹(1)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1) (2) “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1),“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1)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1)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1)

湖南浏阳一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水口行舟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朱 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请结合诗中词语简析诗人情感的变化。(4分)

(2)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11 (1) “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2)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湖南双峰一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定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参考答案: 11.(1). 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出两点得4分)

(2).①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②三、四两句....

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出3点有分析即可满分) ....

江西莲塘一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偶见 (明)徐祯卿

深山曲路见桃花, 马上匆匆日欲斜。 可奈玉鞭①留不住, 又衔春恨到天涯。

①玉鞭:马鞭

(1)诗中“留不住”指留不住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2)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4、答案.(1)“留不住”指留不住落日,留不住匆匆而逝的时光。行进在曲折的深山小路上,孤独寂寞,偶见路旁灼灼的桃花,不禁春兴大起,惊喜异常。本应驻足留恋,无奈天色将晚,红日西斜,手中的马鞭也奈落日不得,只能催马匆匆行路,空留美景于身后。全诗表现了诗人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心情。

(2)春恨(回答“恨”也给分)。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不禁引发诗人对春天的怅恨之情,引发对人生缺憾的悲慨,落日留不住,美景留不住,韶华易逝。而漂泊天涯的游子,又不知经历过多少回的离愁别恨。“春恨”二字,将旅途偶见的感触升华,扩大了诗的内涵。

江西南昌三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4—15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①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解] ①梅花:古代又有《梅花落》乐曲。 14.(3分)以内容分,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首诗属于 。诗歌写了

和 ,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15.(3分)简答:为什么说诗歌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答 。 参考答案: 14. 边塞诗 ; 笛声 和 月色(3分)

15.答: 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 。(3分)

江西南昌一中南昌十中2011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 14.阅读下面的诗歌 , 完成后面题目。(6分)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过山农家 顾 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嗔:嫌怨。

(1)这首诗的首句和次句分别描绘了什么景象?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表现手法?(4分)

(2)第三四句是绘景还是写人?请作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14.(1)首句截取了山行途中的一景。句中并没有出现“山”字,只写了与山景相关的“板

桥与泉声”,写活了泉水,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写出山间的幽静。(2发)次句是写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运用了渲染手法,午间阳光温暖地照耀着,山农家的鸡咯咯地叫,像是在欢迎来客,使深山中的农舍洋溢着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2分) (2)三四两句是写人,共同表现山农感情的淳朴和性格的爽朗。(1分)作者绘声绘色,

由物及人,传神地表现了山农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深化了对山农形象的刻画。也表现出作者行步幽境时的心旷神怡之情,给人以一种美的艺术享受。(1分)(答到其中一点即可)

江西玉山一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测试语文试题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下面问题。(6分)

喜 春 来

伯 颜

金鱼①玉带罗襕②扣,皂盖朱幡③列五侯,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得意秋,分破④帝王忧。

【注】①金鱼:形状如鲤鱼的金符,标志官阶的一种佩饰。②罗襕:绮罗袍,元朝以丝罗制的官服。③皂盖朱幡:黑色车盖红色旗帜,高官出行的仪仗。④分破:分减、减少。

⑴请你说说曲中的“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一句塑造了作者什么样的形象?(3分)

⑵有人说“分破帝王忧”一句中的“破”字是本曲的题眼,你对这个字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表述出来。(3分)

参考答案: 14.(1)这句显示了作者功高盖世,又是正值“得意秋”之际的政治家,那种乾坤自在掌中,

山河控于笔下,雄决一世的气概,志在天下的内心世界跃然纸上,勾画出一代“佐命开济功臣”的独特形象。 (2)这个字生动形象地表明了作者要分担和破解帝王的忧愁。道出的是一种多么冲天的豪气,表现了一种雍容大度、指点江山的豪放气势,一个“破”字,作者高大的形象也陡然显现了出来。

辽宁建昌高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8.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9.《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试作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8、白诗,抒发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苦(抑郁、惆怅、失落)之情,或抒发了思乡之情,怀旧之情。苏诗面对不可永在的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途未卜的感叹。 9.诗中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将昔年与今年进行对比。具体表现为:①地点对比。昔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今年中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②情景对比。昔年是欢乐之景,今年是冷清之景。③情感对比。昔年是喜悦之情,今年是愁苦之情。(写出对比手法,得1分,具体表现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即可得4分)

宁夏固原一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来源:Zxxk.Com]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来源:学.科.网Z.X.X.K]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来源:学#科#网Z#X#X#K]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8、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

9、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分)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参考答案: 8、 ①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意思对即可)

②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的即可) 9、 ① 长 畏

②“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宁夏银川一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九 日 杜 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8.颈联中提到“玄猿”和“白雁”,有什么作用?(5分)

9.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8、“玄猿”——他乡日暮,一声声黑猿的啼鸣,凄清哀怨(写出意象特点的1分),诗人漂泊异地,思乡情浓,难免泪下沾襟(写出情感特点得1分)。 “白雁”—— 霜天秋晚,白雁南来(写出意象特点的1分),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写出情感特点得1分)。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乡愁撩人啊!(写出作用得一分,共5分)

9、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飘零寥落之感(1分)。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1分)。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4分,其中分析2分,结论2分) 【赏析】

此诗是大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

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

颔联诗笔顿转。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因病戒酒,虽“抱病”

http://www.oldq.com.c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登台,却“无分”饮酒,遂也无心赏菊。于是诗人向菊花发号施令起来:“菊花从此不须开”!这一带着较强烈主观情绪的诗句,妙趣神来,好像有些任性,恰好证明诗人既喜饮酒,又爱赏菊。而诗人的任性使气,显然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这一联,杜甫巧妙地使用借对(亦即沈德潜所谓“真假对”),借“竹叶青”酒的“竹叶”二字与“菊花”相对,“萧散不为绳墨所窘”(《诗人玉屑》),被称为杜律的创格。菊花虽是实景,“竹叶”却非真物,然而由于字面工整贴切,特别显得新鲜别致,全联遂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颈联进一步写诗人瞩目遐思,因景伤情,牵动了万千愁绪。诗人独身飘泊异地,日落时分听到一声声黑猿的啼哭,不免泪下沾裳。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诗中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由于病肺,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

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飘零寥落之感。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此诗由因病戒酒,对花发慨,黑猿哀啼,白雁南来,引出思念故乡,忆想弟妹的情怀,进而表现遭逢战乱,衰老催人的感伤。结尾将诗的主题升华:诗人登高,不仅仅是思亲,更多的是伤时,正所谓“杜陵有句皆忧国”。此诗全篇皆对,语言自然流转,苍劲有力,既有气势,更见性情。句句讲诗律却不着痕迹,很象在写散文;直接发议论而结合形象,毫不感到枯燥。写景、叙事又能与诗人的忧思关合很紧。笔端蓄聚感情,主人公呼之欲出,颇能显示出杜甫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

山东临沂市2011届高三11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1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夜泊牛渚怀古

李 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牛渚: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②西江:今长江自南京到江西一段。③谢将

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他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加赞赏,并邀其登舟长谈至天明,袁宏从此声名大振。

(1)颔联中“空忆谢将军”一句用典,简要分析其用意。(3分)

(2)尾联“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是想象中的情景,请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4.(1)以古人自况(1分),袁宏能得到谢将军的赏识,而“我”虽然也有袁的文才却不

http://www.oldq.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6j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