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25 卫兴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课后题整理
更新时间:2023-08-27 19:4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材料2507是什么材质推荐度:
- 相关推荐
MPAcc 对外经贸
材料25:卫兴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课后题整理(小萌编写)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基本经济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其主要思想可以概括如下:
(1)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3)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4)消灭商品生产,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
(5)在共产主义两个阶段中分别实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
1.生产资料公有和消灭剥削。2.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自觉性、计划性与比例性。3.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实行按劳分配原则。4.为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而大力发展生产力。1-1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如何论述的?这些理论有什么现实意义?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
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
容有哪些?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
济理论体系对科学社
会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变现在哪些方面?1、继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MPAcc 对外经贸
1-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社
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
改革的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
经济方面有哪些新成
果?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
论的含义及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制度
确立这一基本制度的
依据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以下新成果:一、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二、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三、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四、经济快速发展,GDP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是7100亿元,到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3万亿元,即使扣除价格上涨因素,也增长了几十倍之多。我国的经济发展之快,被国际舆论视为奇迹。五、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改善,城乡消费迅速增加。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六、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巨大的改善,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全球的亮点区域,与发达国家无本质区别。七、投资建设硕果累累,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要全面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两层含义,既要明确我国社会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决抵制各种否定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又要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左”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左”的实质是超越阶段,右的实质是否定我国的社会性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这首先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以此作为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确认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出发点和立足点。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制度;②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体制。第一,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二,我国是社会主交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三,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四,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⑴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主张的不是为公有制而公有制,公有制首先是与更
好地发展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有制是一种手段。所以,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
公有制的内容、范围、作用和实现形式,应当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做出具体地选择和安排。
⑵我国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按照马、恩的思想,公有制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基础上的,
然而,中国是在一个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搞社会主义建设,所以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特殊的历史
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且发展不平衡,因此,生产资料所有
制也就有了多元化的特点。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
共同发展为特征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这是由公有制的性质和它在国民经
济中的作用决定的。第一,公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一致。第二,公有
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经济基础。第三,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
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第四,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前提,也是实现劳
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右缺少的物质保证。更重要的是实
践证明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保证。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既有其量的规定,也有其质的规定。从量上来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
般体现在公有资产要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从质上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应体现在公有制经
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和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上。现阶段,坚持公有制的主体
地位,不仅要保持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发挥其对国
民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这里的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
集体成分。
公有制&非公有制结合2-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怎样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MPAcc 对外经贸
2-2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
作用的含义和意义是
什么?
非公有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
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
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
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等
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
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
意义。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形式的非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首先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为非
公有制经济对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对于积累资金、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满足消费者多样
化的需求以及加快生产力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就需
要转变观念,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性看法和政策;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如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渠道,降低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某些行业的壁垒,给予非公有制经济必要
的法律保护等。最后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等,
这些是它们的优势,但有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如假冒伪劣等,这就
需要依靠经济、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来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发挥了重要作用:
1)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2)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满足人民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增加了社会资本和国家的财政收入;
4)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5)促进了公有制的改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6)促进了一批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包括:
1)对市场机制进行宏观调节,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2)引导非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控制力,主要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来发挥其主导作用:
第一、在社会主交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应当通过对其他所有制实行外在的行政强制
而确立,国有制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关系不是相互对立和排斥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依赖、
相互促进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应当通过国有企业的全面扩张来实现,而是
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第三、在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应当以压制和扭曲市场机制为代价,深化国有经济的改
革是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
第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应当仅仅通地过国有独资金企业来实现,而
应当充分利用股份制等资本组织形式,通过国有控股和参股等形式吸引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放
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提高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同时增加公的制与市场机制的兼容
性。
第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应当主要依靠国有经济的数量优势而应当主
要依靠国有经济的质量优势来实现。如何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MPAcc 对外经贸
2-5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的创新机理、制
度绩效及进一步完善
的路径。
3-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实质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规范有序的竞争性经济,其实质是“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引导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机制。
3-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
哪些基本特征?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
标为什么选择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试述我国选择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依
据(1)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2)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不断发展和认识逐步深化的结果;(3)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4)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扩大开放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的背景:一、理论背景:1)、传统理论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看作是属于两种对立的经济制度;
2)、将市场经济与私有制乃至与资本主义相联系;
二、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始终生活在市场经济中;
2)、社会主义国家,则长期实行计划经济;
三、现实背景:
西方发达国家一直试图通过鼓励和促压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民主政治”(政治多元化)和市场经济,
以实现其和平演变的目的。
四、国外理论探索:
1)、20世纪20年代苏联学界:
焦点:围绕新经济形成后应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模式,如何看待计划、市场作用。
特点:实践性强。
观点:A排除市场的作用(克里格曼)B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结合。
斯大林公理: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计划性对立;
2)、对20世纪30年代苏联以外学界:米塞斯(奥地利):社会主义不可能进行经济计划。哈耶克、
罗宾斯:计划经济中计算和合理配置资源理论上可能,但实践行不同。兰格:市场社会主义:按不
同领域和范围实现市场和计划结合的思想。布鲁斯:利用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模式。奥塔·锡克:
自由市场经济。市场社会主义讨论:
①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功能;②市场的刺激和创新功能;③约束与监督功能;
④外部竞争压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优化资源配
置,在手段上是以市场为基础,辅以宏观调控手段的使用;在目标上是实现结构优化,增加就业,
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实施上,从多个角度入手,即企业、
产业、宏观经济调控、完善市场。市场和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
要依靠两种手段来优化资源的配置,即发挥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和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作用。
市场机制存在以下缺陷:一、市场垄断行为;二、市场信息不完全;三、收入分配不公平;四、宏观
总量失衡;五、不完全市场;六、外部效应;七、公共产品。
资源优化配置指的是能够带来高效率的资源使用,其着眼点在于"优化",它既包括企业内部的人、
财、物、科技、信息等资源的使用和安排的优化,也包括社会范围内人、财、物等资源配置的优化。
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靠的是市场途径,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发性的特点
和优点,它能够自发地实现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优胜劣汰的选择,促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实
现内部的优化配置,调节社会资源向优化配置的企业集中,进而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因
此,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企业内部,部门或地区资源的合理使用,则主市场的主要功能市场经济是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机制有哪些缺陷?
MPAcc 对外经贸
3-3要是由市场途径来实现的。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促使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也促进企业面向市场组织生产,优化资产结构,形成合理的创新机制,从而在微观的企业,部门或地区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市场调节作用的有限性使市场调节又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因此,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供求的总量平衡,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共环境等,必然由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 市场调节:是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调控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分配资源和协调供求关系,是一种经济运行调控方式和手段。 ——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调节供给与需求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有机系统,其核心是市场价格与竞争机制。市场机制低效率或无效率地配置资源试述应如何建设社会(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塑市场竞争主体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在不断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同时,大体上经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放权让利的改革阶段;二是试行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阶段;三是国有(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战略性调整阶段。以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为核心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的体制框架)第一,实施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第二,改革国有产管理体制。第三,对于大型竞争性国有企业应按照国际惯例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其中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政企分开问题;二是产权关系明晰化问题。第四,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第五,完善企业的技术机制,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第六,以改革促管理。随着改革的逐步到位和激励约束机制的逐步完善,应着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当前,应努力抓好企业的劳动人事管理、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资金管理与财务报表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职工培训和安全生产管理,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2)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优化市场环境的核心是完善市场机制。市场机制的完善除了市场主体必须产权明晰、具有硬的预算约束等特征之外,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进一步开放市场,构建一个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三是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就必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3)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政府有义务在按照国际惯例实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开放国内市场,为公平的市场机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此,政府就需要通过机构改革转变职能:一是理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避免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二是明确经济政策目标,优化经济政策工具,提高经济政策效率。三是通过机构改革建立一个精简、高效和廉洁的政府服务体系;四是尽可能使政府的政策及政策的制定过程具有透明性,从而引入公众对政府行为的必要监督;五是政府应成为遵守法律的楷模,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并努力创造一个公正的法律环境;六是实行国民待遇与非歧视原则,每一个市场参与者包括国外的广商,都能在中国的市场上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4)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我国分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建立起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3,改革初期)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中国改革之初,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首先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东欧,决心仿照其市场化改革,但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所以人经历了哪些主要阶们十分谨慎地对待市场问题。
第二阶段:(1984-1992,突破阶段)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段?
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
理论,标志着我国对于社会主义市场问题认识的一个重大突破。
第三阶段:(1992-2003,改革中期)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十四大)。1992年
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标
志着中国的经济改革进入了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十五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十六大: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第四阶段(2003年以后,改革进入新阶段)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谱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篇章。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改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质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一种渐进式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
济的结合,是从传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改革,是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革的实质?制度为目标的改革,是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它包含以下特征:
1)、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2)、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3)、在对外开放中保持经济和政治的独立自主性
4)、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的结合
5)、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必须与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观划清界限
MPAcc 对外经贸
3-4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的
主要问题是什么?
(1)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市场取向改革。
(2)增量改革。即在基本不触动原来的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也
就是说,在等级规则作用较小的边际上,选择具有怕累托改进意义的利益调整方式进行体制改革,
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3)先试点,后推广,即先在试点单位形成改革经验,然后再在其他单位推广试点经验。在自上而
下的改革中,下级逐级向上级传递改革需求的信息,最后中央政府按照自己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
来筛选这些信息并设计一套改革方案加以推广。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辉煌成就,其主要成功经验有:
1)以现代化为纽带,把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机结合起来,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道路;
2)坚持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把改革和开放结合起来,两者相互促进,维持了改革、发展、稳定的
良性循环;
3)成功实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相结合、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
革相结合、改革的理论与改革的实践相结合;
第一.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大力发展非公有
制经济,在按劳分配为主的条件下采用多种分配方式,从而既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进程,又使社
会主义制度适应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第二,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来判断改革的成效:即是否越来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
越来越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越来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三,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在稳定与发展中积极推进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
制的过渡;
第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通时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推行
政治民主化等。
目前存在的矛盾主要有:
1)、新的改革形势;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国际环境;新的矛盾与风险;
2)、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及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原材料等资源的短缺和紧张问
题日趋严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质量、低效益、低技术的粗放增长模式无法为继;
3)、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不公问题也更加突出,居民之间、城乡之间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持续
扩大,贫困人口大量存在,就业、医疗、教育和司法等方面的公平还没有得到充公保障;
4)、市场化不足的问题:城乡体制分割,产权制度不健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经济
布局调整的任务还未完成,资本等要素市场发育滞后,市场秩序比较混乱,行政垄断还比较严重,
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还不完善等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问题仍未完全解决;社会主义民主亟
待加强;社会不公平现象比较普遍;就业问题压力较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深化改革的思路:
1)、深化改革要着力于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统筹协调,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
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一方面,进一步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进一步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努力探索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实现形式,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塑市场竞争主体:分类、资产管理体制、竞争性企业股份制改革、公司
治理结构、技术创新、改革促管理;
4)、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产权明晰、硬预算约束——条件:平等竞争、开放、流通体制;
5)、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需要政府转变职能:——理顺政企关系——政策目标、工具、效率——
政府服务体系——政策透明与监督——法律环境——非歧视的平等竞争;
6)、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兼顾效率公平原则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把企业改造成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市场
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国有企业的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但没有取得实质
性的突破。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尽快改变国有企业低效率的状况,必须通过深化产权
制度改革,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
(2)产权的主要功能:晰产权关系之所以能有效地节约交易费用,是因为:①产权关系明晰化有利
于明确界定交易区。②产权关系明晰化有利于规范交易行为。③产权关系明晰化有利于使交易者形
成稳定的收益预期。④产权关系明晰化有利于提高合作效率。⑤产权关系明晰化有利于提高资源的
配置效率。
①深化国企改革可以为体制模式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必要的微观基础
②深化国企改革可以为体制模式转换创造必要的市场条件
③深化国企改革可以实现宏观控制方式的转轨渐进式改革的特点试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矛盾,提出深化改革的思路。理解产权明晰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为什么说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
中心环节?
MPAcc 对外经贸
2-3如何处理国有企业结
构调整与制度创新的
关系?
2-4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
革的基本思路是什
么?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面
临的主要问题是什
么?
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有
企业的治理结构应当
如何创新与完善?1)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国家要制定法制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能,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2)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甚而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3)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方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国资委)专司国有资产的管理包括运营和监督;4)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公离,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在宏观层面上,国有经济的重新定位或结构调整,(要处理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就是通过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把原来的国有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为主导地位,改变效益过宽比重过大而且效益欠佳的局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经济布局仍然过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规模小,参与国际竞争能力较差;部分重点行业缺少行业排头兵;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还没有形成。2)在微观层面上,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内部治理结构:其核心是通过特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程序,在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形成相互合作、自我约束、相互制衡的结构和机制。保证公司的高效运作。内部机制主要是通过对委托代理合约的合理设计和逐步完善形成,通过一系列激励合约,使代
理人努力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激励的核心是将经理人员对个人效用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利润
最大化的追求。改善这种内部机制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允许代理人掌握公司股份,参与索取剩余,
以便使代理人目标与委托人目标接近。
(2)外部治理结构的创新
改善内部治理结构可以减少代理成本,但不能将其消除。因此,企业中不同主体之间的制衡,
还要极大的依赖于良好的外部机制——相对完善的竞争性市场体系。
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对代理人的约束;经理市场上的竞争的约束;资本市场上的竞争(股
票市场)。所以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完善市场竞争是相当重要的。
4-1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
改革有什么根本区
别?
4-2改革的目标与改革的
过程之间有什么关
系?
MPAcc 对外经贸
4-3中国改革模式的主要
特点是什么?
4-4科学发展观对深化经
济改革有什么指导意
义?
MPAcc 对外经贸
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质
和特征
如何理解不同宪法制
度对改革路径分化的
作用
怎样理解按劳分配和
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
合?按劳分配的涵义: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凡具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要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按照劳动者提供给社会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而不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没有权利向社会领取报酬。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各尽所能,二
是按劳分配。
按要素分配的内涵: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的经
济行为。
(1)二者的区别:
①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内部,按要素分配则涵盖了各种所有制;
②按劳分配的对象是V,按要素分配的对象是M;
③按劳分配是主体,按要素分配是从属;
④从劳动者的报酬来看,按劳分配的依据是使用价值(劳动),按要素分配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⑤按劳分配是为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按要素分配是为了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
(2)二者的联系:
①并存发展的结合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并存,都是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
②一主多从的结合关系。虽然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并存,但是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
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下,只能是以按劳分配为主,按要素分配居于从属地位。
③交互作用的结合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不可能是纯粹的,或多或少要
MPAcc 对外经贸
受到按要素分配的影响。而按要素分配也要受到按劳分配的影响。
一个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3)两者结合的意义:
①反映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要求。
②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③有利于劳动者潜能的发挥和劳动者主体地位的确立。
④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
5-1按劳分配的实质和意
义是什么?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劳动者所创造的产品在作了必要的各项社会扣除后,还必须以各自付出的劳动量作为基础分配个人
消费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件下按劳分配有什么
特点?
试述我国现阶段实行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
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有以下特点: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劳动交换表现为商品交换,企业投入的劳动量首先必须为价值。但是,并不是任何劳动都能行成价值,如《资本论》中,企业的劳动只有在两种意义上都符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要求时才能得到承认,才能形成价值。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按劳动分配尺度的社会必要劳动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脑力劳动和体力支出,而且包括管理和经营等特殊劳动形态。企业的劳动成果和收入水平不仅要受企业劳动者劳动的强度和熟练程度影响,更重要的是要受企业的经营水平的影响。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是一个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因此,按劳分配的实现必须以企业为中介,通过国家、企业、和个人主体之间的分配关系来实现,企业首先要根据自己创造的价值即根据所创造经济效益从社会获得相应的收入,然后才能在企业内部进行按劳分配。4)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社会对劳动者创造的社会总产品进行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剩下的部分作为个人消费品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分配原则,是对剥削的否定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要根据对生产要素的占有参与收入分配,获得相应的报酬。表现为劳动者获得工资,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资本所有者获得利润或利息。
我国现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必要性表现为:
1)非劳动生产要素的稀缺性;
2)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决定;
3)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5-2如何从理论上说明按
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
配的原因和性质?
MPAcc 对外经贸
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
是不是对马克思劳动
价值理论的否定?不是。这在认识上混淆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也不了解生产和分配的关系,是资产阶级庸俗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和“三位一体”公式翻版。表现在:1)混同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属性,他是劳动、土地和生产资料共同创
造的。但是两种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所以能够按一定数量比例交换,原因就在于再交换双方的产品
中耗费的劳动量是相等的,或者说双方的价值是相等的。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是使用价值的源泉,
但不是价值的源泉。
2)混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混淆了资本和生产资料。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所解决的是价值的创造问题;按生产要素分配解决的是价值分配问题。价值创
造和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人类社会采取何种分配方式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结构决
定的,而不是取决于价值是如何创造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是不相干的。
5-3如何理解公平与效率
的关系?当前为什么
要更加关注社会公
平?
5-4如何在初次分配中实
现效率与公平的统
一?
如何理解“初次分配
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
效率和公平的关
系”?效率与公平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活力和社会稳定,是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实践证明,效率和公平不是对立的,是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这就确立了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的基本原则,目的就是既要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以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功能,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引起社会不稳定。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这样既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又增强
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矛盾和问题的针对性,是从实际出发对效率和公平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1)现象:①贫富差距在继续扩大。②贫富差距的扩大出现失控的趋势。③贫富悬殊开始固化为社
会结构。
(2)原因:市场扭曲是公平与效率关系病态的基本根源。
①经济发展客观条件的差异
尤其是自然资源和历史条件的不同,是导致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与收入
悬殊的重要原因。在中国,沿海与内地,汉族与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地理位置、历史经济发展
水平的不同,在外向型的市场经济发展中,沿海地区势必获得普遍竞争优势。由此而产生的不
同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是任何国家尤其是大国在任何时期都无法避免的。
社会主义要实现共同富裕,怎样认识现实经济生活中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
MPAcc 对外经贸
如何理解包容性增
长。②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导致的结果不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的是一条先沿海后内地的经济发展战略,以沿海地带作为经济增长点,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沿海尤其是经济特区比内地发展有更多的政策优惠,内地为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作出积极的牺牲。但如果这种政策长期化、制度化,不在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后作相应调整与弥补,这种不公就会逐渐成为无法接受的不公。应该说,这种不公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已经得到一定的程度的缓解。③体制转型过程造成的不公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新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是一个必须支付改革成本的相当长的过程。在以渐进为特征的改革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在特定时期维持双轨制,如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并存等。这种双轨制一方面可以减少激进改革带来的震荡,但同时也为各种寻租现象提供条件。少数人可凭借其垄断的希缺经济资源而暴富。倒卖生产资料、土地批文、股市指标先后都成为一些人暴富的秘诀。导致不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症结应该是市场机制的扭曲或者说是市场经济的不成熟所致,它集中体现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政府体制与正在形成的市场经济的错位和不对称。1)传统的计划经济惯性影响,使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企业的经营机制还未完全转变,因此造成了目前近一半的国有企业亏损。这些企业的职工收入相对较低,反之,企业效益好,职工收入就高;2)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处在不平等的竞争地位。前者职工多、人浮于事,加上离退休职工人数越来越多,企业包袱沉重。而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基本上不存在这些问题。两者负担不同,职工的收入也就不一样;3)对高收入者税收调节机制不健全;“偷、漏、逃、抗税”严重,对非法收入处罚乏力;在税收收入连年大增的良好环境下,我国税收流失额也在趋于扩大;4)部分企业领导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乱涨工资、乱发奖金。不管企业盈亏,照样发奖金、涨工资,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造成了分配领域混乱;5)企业之间由于生产经营条件的差别而产生的分配不公平,如垄断性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6)企业内部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不公平,存在着资本所得不断提高、劳动所得持续下降的趋势;7)货币投放过多,造成消费基金过快增长。再加上由于劳动力流动受阻和就业不充分而引起的分配不公平,扩大了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的个人收入差距。(3)措施:①通过制定无差别、无歧视的法律法规实现所有经济活动主体在竞争机会与规则上的公平。②通过提供非赢利的公共服务尤其是公正司法来维持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以实现经济活动过程的公平与公正。③通过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社会福利体系,实现经济活动结果的相对公平,缩小因市场机制导致的收入两级分化。包容性增长即为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包容性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它涉及平等与公平的问题,包括可衡量的标准和更多的无形因素。而所谓包容性增长,
寻求的应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包容性增长包
括以下一些要素: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加强中小企业和个人能
力建设;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强调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反对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重
视社会稳定等。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一方面,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后发挥优势并最
终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利益;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可能给发展中国家
带来风险甚至灾难,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经济安全、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为
经济全球化付出沉重代价。主要表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1)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2)资本的全球流动和市场的全球扩展推动了经济的自由化,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跨国公
司建立的全球性经济网络也日益突破国界的限制,把资源和财富集中在自己手里,并力图左右民族
国家的国内政策以满足资本增值需要,制约和削弱了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的控制,从而对发展中国家
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严重冲击。
3)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性经济危机也在不断深化。
4)全球市场的发展还使得人类生态环境问题更加尖锐。
5)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对称的全球化,在全球化的滚滚浪潮中,发达国家只是一味推动
商品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移民却设置了重重障碍,劳动力市场的全球化远远落
后于商品和资本的全球化。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全球化,即货物和资本市场倾向于被全球化,
而劳动力市场却被分割成许多板块;一方面是越来越全球化的经济,另一方面是不同主权国家和政
治社会的继续存在。全球化的不对称性导致了南北差距的不断扩大和民族国家之间利益冲突的持续
存在。6-1参加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利与弊是什么?
MPAcc 对外经贸
6-2为什么要把对外开放
作为我国的基本国
策?
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及
其作用是什么?(1)从内向经济到外向经济转变的必然性:a是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必然性趋势;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c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2)作用:开放型经济体系把我国开放型经济构筑成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一个整体。“开放型经济
体系”使我国开放型经济在全方位、宽领域和多层次基础上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到有机
结合,相互促进,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能够全面提升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1)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安排对内对外经济工作,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的相结合;
4)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5)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6)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培育我国名牌产品,树立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
的良好形象,创立企业的自主品牌,用品牌优势取代廉价劳动力优势;
7)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8)创新对外开放工作思路,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商品结构,增强应对国际市场风波的能力,拓展企
业的国际生存空间。当前我国应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6-3利用外资有哪些作
用?
MPAcc 对外经贸
6-4怎样看待对外开放与
经济安全的关系?我
国为什么要实施“走
出去”战略?
科学发展观内容:十七大报告用简明的语言对科学发展观作了精辟的概括:“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发展,必
须要满足四个方面的“要求”,即: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
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①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生态等与人的需要
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保持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
进步。
“协调”就是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
推进各方面发展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各种矛盾,统筹改革发
MPAcc 对外经贸
展稳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
“可持续”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既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
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②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进一步强调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
③关键: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是相互联系的。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
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基础和前提。本质是求真务实、为发展、为人民造福。
④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全面发展是“五个统筹”的核心内容;协调发展是“五个统筹”的一
条主线;均衡发展是“五个统筹”的关键环节;可持续发展是“五个统筹”的重要支撑;人
的全面发展是“五个统筹”的本质要求。
7-1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经
济发展有什么指导意
义?
“五个统筹”与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
7-2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奇
迹的主要因素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
征有哪些?新型工业
化道路的政策安排有
哪些,核心是什么?
评述中国的新型工业
化道路中国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的特征: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
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相对于以往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和我国过去走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在遵循
工业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新型工业化又具有以下新的内涵与特征:
①新型工业化是应当而且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
②新型工业化是应当而且可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
③新型工业化是应当而且可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④新型工业化是应当而且可能有效配置资源和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的工业化。
MPAcc 对外经贸
7-3如何理解现阶段中国
的工业化道路是新型
的工业化道路?
为什么说它是中国特
色的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政
策核心
7-4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
主要途径
“又快又好发展”中
“好”的标准
进一步推进中国城市
化要解决的问题
8-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政府有哪些主要的经
济职能1)计划统筹:要家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和统筹兼顾;2)公共服务:为社会全体居民提供的基本的非营利性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国防、治安、公共医疗、公共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3)宏观调控: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总结供给和总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物介稳定,通
边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节和就业政策,促进充分就业;通过对国际收支的宏观调节实现国际收支
平衡;通过经济逆向调节消除经济运行出现的波动,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4)微观管制:政府干预通常是以非市场手段直接介入市场过程,造成了对市场的替代或对市场的限
制;
5)国有资产监督:国家作为国有经济的所有者需要承担起所者的职能,代表全体人民对国有资产进
行有效监督,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MPAcc 对外经贸
8-2政府职能转换的主要
内容
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
要实行宏观调控?
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适度的政府
干预(1)微观领域市场失灵①市场的功能性缺陷:第一,外部性的存在。第二,公共产品的存在。市场机制对私人产品生产和流通的调节是有效的,而对公共产品的调节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它难以解决搭便车问题。第三,个人自由选择不一定会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②市场不完善导致的市场失灵。第一,垄断。帕雷托最优的实现是以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条件的,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则处处可见垄断现象。垄断企业往往会抬高价格,减少产量,获取垄断利润。第二,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不完全性,未来具有不确定性,寻找交易机会需要时间,交易者会花费交易成本等,这些都与完全竞争下的市场机制的运行特征有很大差异。第三,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前提是价格具有充分弹性,而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具有刚性。当企业面临具有不完全弹性的需求曲线时,它不会根据需求的微小变动就调整价格,而可能首先是调整数量。第四,受交换之前的财富分配格局的影响,自由贸易发生障碍。如富国与穷国在占有商品量上不对等,在进行国际贸易时,穷国拥有的可交换的商品不足以支持其进口,所以等价交换原则难以维持。③制度原因导致市场机制扭曲。第一,产权边界不清晰。完全竞争市场形成的假设条件是市场行为者的产权主体和界区是严格界定的,因而,他们对市场都能作出出于自身利益和理性的反应。但是我国现行的国家所有制条件下产权边界不清晰,市场的发育尤其是要素市场的发育步履维艰。第二,以等级界定资源配置权力的行政化竞争规则对以产权界定为原则的市场化竞争规则的冲击,使市场秩序紊乱。第三,频繁的行政干预下,市场信号严重失真,必然导致市场机制扭曲。第四,我国幅员辽阔,再加上体制上的原因,地方封锁愈演愈烈,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受到人为的限制,妨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第五,受传统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缺乏企业家的创新、冒险精神。(2)宏观领域市场失灵①宏观经济波动:垄断使产品价格脱离供求关系;未来是不确定的;行为人的行为能力是有限的。②结构性不平衡。(3)适度的政府干预:计划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应在市场与政府之间确定一个适当的度,也就是该市场管的让市场管,市场管不了的让政府管。政府的职能:①提供公共服务。②维护市场秩序。③直接参与某种经济活动。④财政功能。⑤进行制度创新。⑥影响收入分配。⑦政府对资源合理利用的影响。⑧国家运用财政、货币、产业、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⑨必要的行政控制。国家凭借政权力量直接控制经济活动。(4)政府干预行为的非理想化①政策效应的滞后性;②政策执行的不平衡性;③政策效力的递减;④政策本身的问题;⑤权力具有自我膨胀性。计划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对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绝对化评价都是不可取的。它们能否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关键取决于它们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条件是否具备。如果市场非常完善,市场信号充分,那么,市场调节就比政府干预有效;如果市场不完善,市场失灵,或市场调节引进的波动很大,
在某些方面,政府干预可能要比市场调节更有效。所以应在市场与政府之间确定一个适当的度,也
就是该市场管的让市场管,市场管不了的让政府管。
中央政府:宏观职能——调控;
地方政府:微观职能——管理
政府职能机构:微观规制——管理、服务
①提供公共服务。包括对内对外两方面职能。对内主要包括从事道路、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
生、学校等方面的建设与投资,保障国内治安,形成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对外加强军队建设,
从事外交活动,努力维持一个有利于国内经济建设的和平国际环境。
②维护市场秩序。国家通过立法来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③直接参与某种经济活动。国家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直接经营企业弊多利少,要在企业产权
独立化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调节企业行为。国家还可以直接投资方式创办集体或个人无力或不愿办的
而且是国民经济必需的大型企业,如投资于基础设施、原材料等产业。
④财政功能。通过税种和税率的变动,调节积累和消费等之间的关系。
⑤进行制度创新。政府有义务主动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⑥影响收入分配。
⑦政府对资源合理利用的影响。资源的利用一般是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的,但价格机制不能纠
MPAcc 对外经贸
正外在性问题,需要国家干预。政府通过税收、立法、或行政措施,控制环境污染以及对资源的掠
夺性开发。
⑧国家运用财政、货币、产业、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
⑨必要的行政控制。国家凭借政权力量直接控制经济活动。如农产品实行价格保护、汇率的控
制、冻结物价、利率、工资等。不过这类措施对经济的影响很剧烈,副作用也大,不到万不得已时
一般不使用这类方法,而代之以比较缓和的措施。
8-3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
和手段
8-4政府管制的主要依据
8-5经济转型过程中发生
通胀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应当如何治理?
MPAcc 对外经贸
经济转型期发生通胀
的主要原因?如何治
理?
正在阅读:
职场规范管理制度01-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期末复习重点主观题笔记整理03-13
伟大的父爱作文600字07-09
外婆夸我真孝顺作文600字07-03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11-26
青山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活动手册10-26
第23第七章案例讲解 - 图文07-06
未来的马路作文500字07-08
多变的微笑作文300字07-07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卫兴华
- 课后
- 社会主义
- 整理
- 理论
- 材料
- 经济
- 参考文献(Bibliography)格式的具体说明
- 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过关测试卷
- 上肢骨折的健康宣教
-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文献述评加国外现状
- 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初探
- 常见别墅立面风格——英式、法式、草原、新中式
-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练习题(2019年春)
- ISO基础知识
- 利用相关点法巧解对称问题
- 食品流通许可证申请条件和现场核查标准表(一)
- GPS关键技术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 海尔企业文化建设
- 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案例
- 2015-2020年中国过滤器行业市场预测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2016年商用wifi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 中外节日纪念日一览表(部分)
- 中国乡村旅游规划有哪些标准
- 会计电算化实习报告
- 表达01
- 高中重要历史阶段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