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讨论型材料作文之我见 - 由广一模作文题想到的

更新时间:2023-12-26 16: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问题讨论型材料作文之我见

——由2014广一模作文题想到的 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 张成华 QQ394512175

继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采用新材料作文命题后,今年的广州一模也采用了同样的命题形式,虽细心研究可以发现这两次考试作文在评卷的尺度上有些区别,但同样的是两次考试作文评卷后都引发了铺天盖地的争论,很多教学一线的老师也出现了类似《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阅卷标杆文点评》及陈妙云教授《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分析》面世后“不知道作文该怎么教”的惶惑感、迷茫感,只是这次惶惑、迷茫的不是“不知道作文该怎么教”,而是“这种材料作文不知道该怎么教学生审题”。2010年笔者曾“胆大包天”地在华师举办的2010年高考总结及备考会议的圆桌讨论中陈述自己的观点,有幸得到了华师教授包容性的认可,发言意见整理成的《高考作文定位及其建议》一文也发表在《语文月刊》2011年第一期上。这几天我有了点余闲,面对争论又不顾自己的浅薄想向各位专家同行陈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以供大家批评讨论。

首先说说这类材料作文的类别,广州的专家把它归类为“事实型(事件型)材料作文”,陈妙云教授把它定位为“材料引??”的题型,近来很多一线老师老师把它定义为“时评”,这些类别的命名所取的角度不同,各有各的道理,但又似乎觉得不方便教学操作,因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想法斗胆把它另命名为“问题讨论型材料作文”,为什么这么命名呢?不妨先看看这两道作文题: (2013年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 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为他们提供捐助。

1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以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4年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较为突出,下面是他的采访记录。 学校门口。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画了机器猫,为什么又用涂改液涂掉? 学生:班主任让我全部洗掉,洗不掉就得用白色涂改液盖住。 商场。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有歌星张靓颖的签名,是真迹吗? 学生:百分百真迹。 文具店。

记者:哇,你怎么直接在校服上试笔?洗不干净的! 学生:校服很便宜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两道作文题,从整体上来看材料的内容的实质都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的讨论,2013年高考作文题说的是面对他人的捐助几个家庭不同的表现,就是在讨论“如何面对他人的捐助”的问题(陈妙云教授认为是捐助与接收捐助的问题),2014年广一模作文题写的是记者就校服涂画(不是涂鸦)采访几位学生得到的不同回答,讨论的是“校服涂画”问题。汕头一模作文题也是此类型,它讨论

2

的是“如何阅读经典”(“阅读”是广义的阅读)的问题,作文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知名电视台在固定的“与经典亲密接触”节目中,邀请部分文化名人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作阅读指导。下面是各位专家的对如何阅读经典的建议: 漫画家:读连环画,图文并茂,印象深刻。

作家:读原著,通过文字发现感悟作品的真情善意和美好。 影视家:观赏视频,看得有趣,看得轻松。

表演艺术家:最好是改编为课本剧并组织演出,亲临其境,感受真切。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以上三则作文题内容上都是中立地呈现在一个核心问题(事件)上几种不同的看法或不同做法,因此我把这类材料作文命名为“问题讨论型材料作文”,接下来说说这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和写作。

要达到“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的写作要求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的内容的范围”,因此问题讨论型材料材料作文的审题首先就是要从整体上准确把握它重点是在讨论什么问题,如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重点就是在讨论“如何面对他人的捐助”的问题,而非“捐助(慈善)”或者“如何捐助”问题,但是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6篇华师名师点评的高考语文优秀作文中有三篇(《慈善需行之有道》、《善行,我该如何安放你?》、《慈善,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却是围绕“如何捐助”问题来写的,如果是“如何捐助”问题,材料中只有写到富翁怎么决定捐助的,那就是“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为他们提供捐助”,并没有写到“捐助

3

的方式”因此评判讨论其“捐助方式”属于无中生有——那富翁真是冤死了,莫名其妙的成了陈光标第二,“躺着中了好多枪”!因此笔者认为那三篇作文行文虽好,但审题至少是偏题的,不过好在事后陈妙云教授有“角度有优劣之分,不要放纵学生乱选角度”的告诫。广一模作文评分细则的制定者应该是深味了陈妙云教授的告诫,把该材料作文内容的范围限定为是在讨论“校服涂画”问题,而非“校服”、“校服设计”、“校服用料”等其它问题,同样,汕头一模在评分细则上也是“只要内容围绕阅读经典的方法展开,言之成理即可”,可见也是只限定在“如何阅读(接受)经典”问题上,而非其他问题上。

弄清了材料重点是在讨论什么问题后,紧接着就应该是用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的方式确立中心论点(此类材料作文笔者只建议写议论文,一般不建议写记叙文等其它文体,因此按议论文写作的方式构思立意),也就是用这个问题的答案作要写文章的中心论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有限开放的、多元的,可以对材料中不同人的看法(做法)持肯定或反对观点,还可以持材料以外的观点或者是综合辩证观点,只要选一个直接回答材料核心问题的答案作中心论点就可以保证中心论点不离题(笔者认为离题会出现两种情形,一种是审题审错了,一种是写作跑题了,如议论文写作,就有学生虽中心论点不离题,但不会围绕中心论点说理而写作时离题的)。如汕头一模作文题可围绕“如何阅读经典”的问题做出多个直接回答,或采用漫画家的观点——阅读经典要读连环画,或采用作家的观点——阅读经典要读原著,或采用影视家的观点——阅读经典可观赏视频,或采用表演艺术家的观点——阅读经典可编排课本剧;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如“阅读经典可听人说书”等;当然可以是综合的角度,如综合作家观点和表演艺术家的观点——既读原著又编排课本剧;还可以是辩证的观点——阅读经典的方法不拘一格,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凡属回答了材料核心问题——

4

如何阅读经典——都是符合题意的。而且这类作文题写作者可以站在不同角度回答材料的核心问题,如广一模作文题可站在学生角度,也可以站在教育者角度回答“校服涂画”问题。

中心论点确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围绕中心论点说理了,即如何展开写满800字了,也就是如何确立几个围绕中心论点的分论点并把每一个分论点论清楚。这一步就真正见到了学生分析具体问题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了。做好这一步就要把握作文要求“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中的“材料的含意”了,也就是要求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积极向材料的纵深思考,努力向思维的纵深发掘”材料的含义;从议论文写作上看就是从“为什么”和“怎么办”的方向思考。如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中心论点确立为“不应接受捐助”,就应挖掘出第三个家庭这种做法中体现的“自立自强、有尊严地活着、有骨气??”的本质和内涵,这也是围绕中心论点从”为什么“角度展开说理的几个分论点。如广一模作文赞成校服可以涂画的观点,可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确立很多分论点:在校服上涂画,是标新立异、彰显个性,这是青春的特质;在校服上涂画喜爱之物,是传达思想、寄托情感的方式;让歌星直接在校服上签名,表现了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和某种追求;在校服上涂画喜爱之物,是热爱生活、追求时尚的表现??。如汕头一模作文“阅读经典要读原著”的中心论点可从“为什么阅读经典要读原著”和“怎样阅读经典原著”展开论证。值得一提的是在论证中心论点时可以运用议论对象以外的素材,但不能把议论的重心转移,如广一模作文反对校服涂画可以用到街道“牛皮鲜”和旅游景点涂鸦的素材,用这两个素材是为了论证“校服涂画”行为发展成习惯带来的危害性,千万不要转移议论的焦点去大批特批街道“牛皮鲜”和旅游景点涂鸦,更不能转移为对“中学生行为习惯”的讨论,如果行文时转移了论证的焦点,那也是离题的

5

一种表现,或者说是论证没有力度,因此此类材料作文写议论文要做到符合题意又有表现力,除了审题时要准确确定议论的对象和鲜明、正确中心论点外,行文时必须牢牢记住“分论点必须有力地支撑中心论点”、“论据材料必须能充分论证分论点”的要求。

审题立意和写作说完了,在这里笔者还要说一说问题讨论型材料作文命题的意义和价值。问题讨论型材料作文除了以往作文命题的一些意义和价值外,还具有以下特别的意义和价值。

一、引导教育要培养生活在信息时代里的公民必备的认识、评判信息的能力,也是在引导教育要培养当代和未来人才的核心能力。

21世纪刚刚走过十多年,整个世界就已经是一个全面信息化的时代,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工具给我们带来了海量信息,整个社会成了一个信息的海洋,在这个信息海洋上不断涌动着一波又一波的信息大潮,甚至是一波又一波的信息海啸,生活在今天的人们能前所未有地快捷地接收到这个世界多元的的思想、价值理念、生活方式和一些层出不穷的事件的信息,可是人们在“享受”这些信息的同时更要承受这些信息带来的巨大冲击,你可发现今天的人们虽物质生活空前的充裕,但好多人却是前所未有的“闹心”,不会“好好”地生活,他们焦虑、躁动、惶恐、无所适从??,更可怕的是由此做出了一些令人痛心的错误认知和采取了一些非理性的行为,有时这些错误认知又具有快速而强大的感染能力,非理性的行为有时也能快速扩散或升级,从而给个体或集体带来巨大的灾难,这些危害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究其原因都是人们在海量信息和多元世界面前缺乏基本的认识和评判能力,因此公民生活在信息时代对信息的基本理性认识、评判能力是必备的,教育是服务于社会的,当然要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考试也当然要承担这一引导和考查任务了。更重要的

6

是“信息时代里对信息的迅速获取,敏锐地判断它的意义,科学地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当代和未来人才的核心能力;对信息价值的敏锐反应速度、透彻的洞察力与判断力,是人们提高效能开展工作、创造性工作的前提。在竞争时代,谁对与本专业发展具有隐含价值的信息反应最快,谁就可以获得成功;对信息真伪的判断,对信息的组合、加工、改造,提出改进和创造方案,是创造力的主要表现”(托夫勒《第三次经济浪潮》)。可见对信息的基本认识、评判能力是当代和未来人才的核心能力的一部分。

问题讨论型材料作文题呈现的正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事件)下的多元观点(表现),具有信息海洋上“波浪”的特质。“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既要求学生直面认识这一问题并做出自己的评判;又要求学生“积极向材料的纵深思考,努力向思维的纵深发掘”其含义,这就是在考查学生发掘信息隐含价值的能力和透彻的洞察力。因此这种命题如果是命题者有意为之的话,那么其导向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但不管怎么说它是正合时宜的。

二、考查了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能够促进教师实实在在地进行作文教学,促进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写作训练,从而扭转作文假大空的风气。

以往的作文命题开放性太大,因而给了师生太多投机取巧的空间,如“话题作文是一个筐,什么都可往里面装”,写作范围的宽泛,审题确定写作对象时一般是不会离题的,差生写作时就可以大而化之宽泛地围绕话题凑满800字,很容易混个“温饱”,精明的背几个万能观点、万能材料和万能语段,考试时随便变通一下凑凑套套弄得好可混个“小康”及以上,要是运气再好的话还可捞个“大土豪”当当呢,这样投机取巧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是“假大空”了。问题讨

7

论型材料作文题则不同,写作范围缩得小了、限定了,不会整体把握材料的审题确定写作范围时就会出问题,而且由于写作范围限定得很小,学生如果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行文时就无法展开分析,不能说出个甲乙丙丁子丑寅卯来,自然就无法凑满800字了,因而很多学生说考试时审题是准的,但为了凑满800字就只好变更最初的审题结论乱写一通了,结果就写成离题作文了。

因为以往的作文命题可以让学生投机取巧且收获不菲,学生平时就不会扎扎实实地进行写作训练了,更不会潜心阅读和观察体验生活以积累经历、思想、语言了,当然也别提培养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这也如同当今社会炒作房地产或搞些虚拟经济的可赚大钱,做实业的反而举步维艰且赚不到钱,那就没有人愿意踏踏实实做实业一样。老师也同样如此,由于高考阅卷不能有效打击投机取巧者,很多教师就认为没有必要花大量时间实实在在地进行作文教学了,要教也是教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这次投机取巧搞惯了的学生碰到问题讨论型材料作文题如同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碰到了喜欢听独奏的齐湣王一样,一下子原有的应对方法失灵了,于是乎“怨声载道”,虽然马上要高考了,但学生是不能也不会像南郭先生那样逃的,为了备考还是且练且进步吧!当投机取巧没有市场之后,教师的作文教学也会回归本位吧。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5z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