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月球的奥秘》综合性学习

更新时间:2024-03-08 20: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探索月球奥秘》综合性学习报告

学习背景:

语文教学在几次课改之后,要求教育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认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正是本着这个理念,我们小组借《探索月球奥秘》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做一次学习报告。

学习目的:

围绕七年级上语文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实践意识、合作意识、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1)等,使班级学生在活动中主动、自主的探求发展。

活动方法:问卷法、网络搜集法、诗歌比赛 活动时间:6月10日至6月25日 小组分工:

组长:刘玉娟(负责撰写报告及汇报)组员:汪清(负责问卷调查和协调班级小组分工)、熊福平、甘德超(负责总结材料)

引 言: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综合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最突出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学习目标的综合、学习内容的综合、学习方式的综合”(2)。尤其是初一的学生对未知领域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

欲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3)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加强对学生的科技教育,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一个充分发展其个性、有效发掘其潜能的良好条件。鉴于此,我决定指导学生围绕七年级上语文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这个活动,来帮助学生完满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探究能了和创新精神及合作能力。 一、 活动的准备

《礼记》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开展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需要许多必要的准备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此项活动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的效果。

1、 设计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调查问卷

调查地点:光山县殷棚中学

调查对象:语文教师七名以及一年级三班五十一名学生 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 教师的调查问卷

设计课外常识性综合性学习课程你是否觉得困难 选项 人数 困难 4 比较困难 2 容易 1 非常容易 0 分析:由上面的问卷可以知道,大部分教师认为综合性学习课程很难驾驭,尤其关于课外常识,比如科技常识等等想要设计好绝非易事,因此针对这样的有关科技教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是很有必要的。 学生的调查问卷: 表一

对此次的综合性活动多个是否感兴趣 选项 人数 非常感兴趣 9 比较感兴趣 24 不感兴趣 10 不喜欢 8 分析:看来,本班级学生大部分对于综合性学习非常感兴趣,学生的兴趣是激发学生参与到综合性学习中非常必要的条件,也是学生较好的配合教师完成综合性学习的关键。 表二:

对综合性活动学习方法你是否掌握 选项 人数 熟练掌握 9 基本掌握 20 了解 14 不清楚 8 分析:掌握学习方法的学生不是很多,结合表一可以得知,大部分学生有着非常高的热情,但通过表二能看出大部分学生却又没有良好的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并且加深自己与同学间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2、安排此次综合性学习的时间表:课余时间两周;课堂时间二课时(活动指导课一课时,活动成果汇报一课时) 3、推荐部分网站和书目。(见附录一)

4、将课题分解成若干子课题,供各小组选择探究。

(1)、搜集月球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广泛了解月球的有关知识及自然现象。

(2)、搜集有关月的文学素材,引导学生了解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球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搜集文人墨客对月球的吟咏和赞颂。

(3)、搜集有关月球的民间故事、传说、谚语、成语等,并确切了解这些故事传说所蕴含的意义和人文内涵。

(4)、走进月球,引导学生认识到高科技在我们认知世界、认识自然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树立热爱科学并为之献身的精神。

5、学生的具体分工,各小组任务:

在教师和汪清同学的共同努力下,班级五十一人,按照感兴趣的

话题,最后经过协调分成四个小组,分别由本次活动主要四名同学带领,刘玉娟组十三人,汪清、甘德超、熊福平各组十二人。各组的任务安排是第一周搜集相关资料,并分配好本组汇报发言人、记录员、搜集员等人员工作,第二周将资料交换整理,剔除重复的无关的内容并由各组熟悉后背诵相关诗句,文章及幻灯片的设计。 二、活动的具体进程及内容

各项准备活动已经顺利结束,现将开展活动成果汇报活动即课堂具体进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同学们,大家知道,1969年7月20日,一个名叫阿姆斯特朗的美国人向全人类报告:人类已经飞上了月球。作为第一只飞上月球的太空雄鹰,阿姆斯特朗当之无愧地成了整个人类的英雄。其实人类对月球一直在进行着探索,今天我们大家也一起来进行月球的探秘活动。既然,前一段时间,同学们呢已经明确了搜集材料的途径和方法,这节课,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我们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分为月语佳话、对月当歌、月下博弈、月下抒怀四个环节,首先请刘玉娟组为大家交流:

【二】:活动过程

1、月语佳话: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传说 及月亮有关常识 主持学生刘玉娟:同学们,中秋时我国的传统佳节,因为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亮来进行的,所以又称“月节”、“月夕节”、“拜月节”。下面请我的组员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中秋习俗、

中秋传说。首先欣赏中秋节的来历。

学生1:每年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此时又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亮、更圆,所以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明月,自然期盼家人团聚,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学生2: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北宋时期,多是焚香拜月祈求月神保佑。南宋时期,民间则有月饼相赠,有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则出现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走月亮、舞火龙等风俗。

学生3:1959~1976年是月球探测的第一个高潮期。迄今,全世界共发射成功50颗左右无人月球探测器,以美国、前苏联发射的居多。美国发射的探测器主要有“先驱者”系列、“徘徊者”系列、“月球轨道器”系列、“勘测者”系列、“探险者”及“月球勘探者”探测器。前苏联发射的探测器,主要有“月球”号系列、“宇宙”号系列及“探测器”系列。

刘玉娟: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又赋予了月亮许多美丽的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见附录二)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描绘出一幅幅斑驳陆离的盛景。凡此种种,不知同学们对中秋节对月有没有更深的感悟?历代文人墨客用他们的妙笔为我们演绎了月的无数风情,接下来,就请欣赏由汪清组带来的对月当歌诗歌朗诵。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附录四:诗词答题

1、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2、(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3、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4、.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5、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6、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7、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8、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9、(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10、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1、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2、(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13、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17、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1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19、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20、(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附录五:心得体会(部分)

甘玉:通过搜集有关月球方面的资料,我了解了许多以前在书本上没有学过的知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真是受益匪浅。

我是一个比较懒惰的学生,只喜欢写一些抄抄写写的作业,不愿动脑筋。一开始老师把搜集月球资料的作业布置下来后,我只好硬着头皮,带着任务去完成作业。通过去图书馆、

上网等一系列查找资料的过程,我惊奇的发现,我竟然对原来毫不感兴趣的天文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了解天空中的所有奥秘;并希望长大了成为一名真正的天文学家,去探索月球,为人类立下一个新的里程碑。这次的作业,好像把我的思绪一下子打开了,这使我想到了许多许多??

陈农:通过这次活动,我最直接的收获是了解到关于月球的许多知识;其次,培养了我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不光是我,凡是积极参加这次活动的同学,都在很多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不得不承认,新课改改得好。

金尚忠:其实在搜集有关月球资料的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其他有关天文的知识。我搜集的资料有关于月亮的民间传说,文人墨客描写月亮的诗词,还有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由于作业完成得不错,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这使我更加有信心了。我今后要好好学习,向着我的目标不断努力前进。这次的作业,提高了我各方面的才能,我在实践中成长进步,我的进步离不开实践,我像是一只羽毛还未丰满的小鸟,希望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

参考注释:

(1)、辽宁省教育厅本书编写组,《素质教育观念与基础教育课改纲要学习读本》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2 148页

(2)、吴志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把脉[j],湖北教育,2004.21页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56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