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纪连海

更新时间:2024-04-13 01: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对纪连海《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城市经济》一课的评价

山东省高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宗彬(特级教师)

这几天,连续看了几遍纪连海老师的《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城市经济》,开始觉得也没什么出奇的地方,录音的效果也不很好,但连看几遍后,觉得纪老师的课堂很有些独到的地方,能上百家讲坛,也非浪得虚名。纪老师这节课上了60分钟,台上的学生,台下的老师,都听得非常认真,是什么东西吸引了在座的师生,除了大家公认的纪老师知识渊博外,还有哪些东西在吸引着学生?这几天一直在思考着这一问题。通过跟老师们的讨论,我个人因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纪老师开始讲课时,先放了一段音乐,在音乐声中,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听课老师有一种“望峰息心”之感,迅速地进入到学习情景中。讲课时,话筒出了一点问题,声音很小,这本是个容易造成尴尬、冷场、卡壳的事,但被纪老师轻描淡写地化解了,在服务员调试话筒时,他对学生说:只要学生能听到就可以了,下面听到听不到没关系。这句话引来学生的一片笑声。此事虽小,但如果没有对课堂的熟练驾控,可能很难做到这一点。通过这个小插曲,也不难看出纪老师的自信,正是有了自信,才有了课堂上的自如、自在,这一点应该值得我们每一个历史老师学习,不管讲什么课,都应该充满自信,自信一种“场”,虽无形,但可以影响到别人,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当我们低头不看别人时,如果有人注视我们,我们也可以感觉得到,自信也是这样,你的自信也可以影响到学生。我们走上讲台,就应该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用你的自信去影响你的学生,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自信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自信的学生。

他在导入新课时,也有自己的独特处理方式。他没有介绍《清明上河图》在绘画史上的地位,也没有介绍它对历史教学的影响(因为下面将要主要探讨这个问题),而是介绍了这幅画对研究数学史、造船史的重要作用,并出示了两幅图片为证,一是十五档算盘,二是钉接榫合结构的船,这些是学生在课本中没有接触到的,一般的赏析《清明上河图》的文章中,也没有介绍类似情况的。“新颖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也是这节课成功的原因之一吧。同时,纪老师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处理教材、导入新课的技巧。

二、对比中引发学生去探究

为了讲宋代的城市经济,纪老师首先从唐都长安开始讲起,很有一种历史意识。因为只有弄清长安城的特点,更容易理解北宋城市的变化,使学生很容易得出或认同街市制代替坊市制这一结论。一般来说,人们思想最活跃的时候,是在矛盾碰撞的时刻,“愤悱”的状态中,只有在上述情景中,才更容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出学生解决问题的好胜之心。正如司马迁所说: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创设矛盾情景,设置“愤悱”的状态,就是要让学生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通过思考、探索与实践,达到“成一家之言”的目的。这节课中,纪老师或通过对比,或通过展示新材料,让学生时常处在一种“不得通其道”的情景中,始终在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下进行积极的思考。

三、丰富的史料是学生思考的基石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往往在启发学生时,单纯地问学生:你再想一想、再讨论一下,而没有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史料,有些老师把学历史变成了猜历史结果,严重违背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治史原则。纪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补充了丰富的史料,创设出一个个模拟的历史场景,使学生在这一个个的场景中去感悟历史。如纪老师在讲完长安城的“晨钟暮鼓”和城市特点后,补充了两段史料:材料一:长安大道横九天──李白,材料二: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长安中鬼 。通过这两段史料,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是当时的长安人,谈谈自己生活在长安的感受,一方面可以感悟到长安城的气势宏伟,另一方面也感悟到长安城夜间“行人绝”、“空有月”的寂寞与单调。

正是有了这史料作铺垫,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对宋代城市生活有了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

1

四、注重发掘历史细节

纪老师非常注重利用历史的细节,以小见大,我们常说:细节决定一切。这句话用在历史教学中同样适应。纪老师注重细节教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为学习新内容打下基础,如让学生观察孙羊店的大门上挂的圆圆的两个东西是什么?这一细节的发掘就是为了过渡到下面对夜市的学习和探究的。二是为了说明或探究历史特征,如幌子和招牌的讨论,就是要让学生明白经营手段的变化,人们开始改变原来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思想,开始沿街设铺,并且有了原始的广告意识和商标意识,体现了以小见大的教学原则,同时又不露痕迹,自然而然地导入到下一内容的学习中来,用一位历史老师的话来说,纪老师的课是“浑然一体”,让人丝毫没有感觉到一种臃肿、拖沓之感。三是以新奇制胜,课堂要抓住学生,“出新”是一个重要的法宝,纪老师是此道中的高手,从他补充的史料,从唐长安城的名人住宅分布图,从十五档算盘,到清时上河图中的店铺的选择等,都匠心独运,有些材料不要说是学生,就是我们老师也有没见到过的,正是由于在细节中出新,才深深吸引住学生的“眼球”。

我们说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它的这一特性就体现在细节中,可以这样说没有细节,就没有历史,就没有使人明智的历史。

五、处处注意以问题引领学生思考

纪老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以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先表述历史表象,根据历史表象来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在纪老师这堂课中比比皆是,这也是《百家讲坛》节目的一个显著特点,正如我国古人所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样,有了问题,我们必然就想要去思考,而这种思考,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纪老师这一点应该是做得很好的。当然提出问题,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最好是运用史料,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历史的结论。

六、个性化地解读和组织教材

除上述五个方面以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纪老师对这节课有自己个人的领悟与解读,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史料、对教材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又以求新为主线,把宋代城市经济生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读:1.经营场所;2.经营手段;3.经营时间;4.经营理念;5.经营活动;6.经营地域。而这六个方面也不是面面俱到,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分别以街市制代替坊市制、招牌幌子、夜市、服务业、八方辐辏、草市等六个小点来加以说明,而这些都基本上是以《清明上河图》为主线而组织起来的,这也是他这节课听起来浑然一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在处理教材时,要注意设计一根红线,用这根红线把你所要设置的问题串连起来,这样你的课堂才不会显得支离破碎。纪老师就是以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城市经济这根红线,通过经营场所、经营手段、经营时间、经营理念、经营活动、经营地域等六个方面的变化来突出这根红线。同时围绕这根红线设计小问题,以小问题来引领课堂,进一步突出这根红线,上面的六个问题即是。

纪老师的这节课,当然也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如课堂讲授时间、学生的参与方式、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外,本文在这里不作探讨。

纪老师的课还有很多的特点,笔者因水平所限,只能窥一斑而难见全豹,把自己听课的一点体会总结出来,抛砖引玉,希望能引发各位同行的讨论和思考。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50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