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铸实验心理学笔记

更新时间:2023-10-10 18: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导言: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与逻辑

一、科学的方法与主观的研究者

1、 科学方法的经验性:问题的答案可以通过观察得到

2、 科学方法的公开性:科学方法使得观察可以得到他人的评估 3、 科学方法的结构性:保证研究的客观性 4、 科学方法的操作性 5、 科学方法的系统性 二、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心理物理学是关于身心之间或外界刺激量与内部活动心理量之间函数关系或依存关系的严密科学,是介于物理学与心理学之间的一门独立学科。

费希纳的心理物理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 冯特的心理学实验室

铁钦纳——构造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完形主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三、实验心理学的逻辑

广义的实验心理学:采用实验作为其主要研究方法的心理学体系(描述和控制功能) 狭义的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并概括和介绍心理学各分支领域中实验研究成果的科学

1、 观察技术与相关技术

观察法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较持久的观察,它是出于描述的目的,而且只能达到描述的目的。

自然观察、参与式观察、结构性观察(又称策划性观察,即创设一定的情境,将研究对象的活动安排在这一情境中——实验室观察)

相关技术是在观察基础上的一种关系描述,它通过统计技术将变量间的关系量化,测量出变量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和共变关系的方向

2、 实验技术

实验技术的3个特点: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可控制——额外变量的控制;可重复 心理实验有两种形式: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3、 实验的逻辑

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选择样本,并随机分为两组,设样本1为实验组,进行某种实验处理,测量观测值;样本2为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测量观测值,比较观测结果,验证因果关系

第一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的过程

一、了解实验研究过程是必要的吗?

学习实验心理学的原因:

1、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心理学为解答心理学的疑难问题提供了开放的和完备的程序,它可以保证得到尽可能准确和完整的答案。

2、开展实际的研究

3、阅读和评估他人的实验报告 4、理解实验研究简介 5、日常生活中的决策

二、实验研究的起点:课题选择

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五个步骤:选择课题、研究设计、实验实施、结果及其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的来源:

1、文献检索与分析:(1)把握研究生涯的方向;(2)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

2、个人的兴趣和经验:从特定的潜在研究对象的总体或群体开始考虑,确定最愿意研究的对象群体;从特定的心理现象或行为倾向开始考虑,确定最愿意研究何种心理现象、何种行为倾向或某种特殊症候;从特定的专题开始考虑,确定感兴趣的研究领域。

3、实际需要和实践中的矛盾

4、基金项目申报的课题指南(心理学可以申请的研究基金主要包括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基金、省市自然科学研究基金、省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等)

三、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对实验可能涉及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筹划和安排,以保证后续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实现实验研究目的。

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变量的分析与处理;被试的选择与分配;实验设计模式的选择

1、 实验中变量的分析与处理 (1)实验中变量的分类 刺激变量:来自外部的刺激情境,是心理实验中对被试的心理或行为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外在条件或因素。刺激变量可以分为两类:自变量或独立变量;额外变量或控制变量。

机体变量:可能对被试的心理或行为发生影响的被试自身特征或身心状态。机体变量是被试固有的或相对稳定的特征,有人称之为准自变量,有时它也可能是控制变量。

反应变量:指由于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被试反应或内外变化,所以也叫因变量。是在实验中需要观测和记录的变量。因变量的种类有反应的速度、强度、难度、准确度和频率等。

(2)因变量的基本条件

为实现实验目的,实验中的因变量必须稳定、有效、具有较强的区分能力,即要具有一定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信度:也叫测量的一致性,对因变量来说就是其在相同或相近条件下测量结果的前后一致性。信度高不代表测量一定可靠,还必须具有较高的效度。

效度:即测量的有效性,因变量能不能准确测量到它所要测量的被试心理或行为的变化。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

区分度:反应的是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敏感程度。区分度低的两个例子就是“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

一般来说,信度和区分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信度、区分度高,效度不一定高,效度高则一定具有较高的信度和区分度。

(3)额外变量的控制 消除法:即避免可能影响被试心理或行为的因素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消除法的优点在于将某些额外变量的影响完全隔离,缺点是会造成研究情境与现实情境的较大差异,引起研究外部效度的下降。(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或结论的概括性或可推广性。)

恒定法:使不能消除或没有条件消除的变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在某一恒定水平,保证其对所有被试的影响基本一致。

匹配法:采用匹配法可以保证实验组或控制组的被试在有关因素的水平上保持一致。采用匹配法时,要先对所有被试的有关因素进行初测,根据初测的结果来对被试进行匹配性分组。匹配中不仅要使各组被试在该因素得分的平均数几乎相等,而且要保证其标准差也几乎相等。

抵消平衡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克服实验中的空间位置效应和时间效应。

空间位置效应是指刺激呈现的位置或被试操作键的位置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时间效应也称顺序效应,一般包括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两种。

采用ABBAABBA、BAABBAAB、ABBABAAB这样的实验顺序时,有一个前提即顺序效应呈线性变化。这种方法既可以用于同一被试参见不同实验的实验顺序安排,也可以用于不同被试参加同一实验时实验顺序的安排。

随机化法:即按照随机化的方法抽取被试、分配被试或编排实验,不附加任何别的条件。采用随机化法可以对许多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行控制和平衡,特别是能有效地平衡各被试组间机体变量的差异性。

统计控制法

心理实验的核心本质在于:主试操纵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观察记录因变量,以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通常所称的自变量可以分为三类:自变量属于刺激变量,如灯光刺激的强度;自变量属于由刺激变量引起的机体变量,如不同奖励方式引起被试不同的动机程度;自变量属于被试固有的机体特征,如性别、固有的人格特征等。

2、被试的选取

目标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 可得总体:能接触到的研究对象

代表性样本:在与研究有关的特征方面,样本与总体一致(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有偏样本:样本特征与总体特征相差甚远,超出了误差许可范围 在行为科学研究中,样本选取的方法包括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其中概率抽样主要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整群抽样。非概率抽样主要是便利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

(2)分层随机抽样和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 (3)整群抽样

样本容量大小的确定: 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测量的心理现象或心理品质越受到生物性的制约,个体间差异越小,需要的研究样本就可以较小;研究中所要测量的心理现象或心理品质越受社会文化的制约,个体间的差异越大,需要的研究样本就越大。

研究对象总体中个体间的同质性: 研究的类型:利用心理实验室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对被试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特征进行观测,需要较小样本;利用自陈量表对被试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需要较大样本。

3、实验设计模式的选择

(1)组间设计:又称被试间实验设计或独立组实验设计。基本原理是: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上,各自独立地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接受因变量的测量。

优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实验由不同被试组各自独立完成,得到的各组数据互不关联,相互独立;实验中不存在各种处理条件间的相互干扰;每一被试的实验任务相对较少,易于完成。

缺点:需要的被试数较多;如果被试分组出现偏差,则会出现各组间被试的差异,降低研究的内部效度。

(2)组内设计:又称被试内设计或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基本原理:抽取来的所有被试作为一组,接受自变量的多种处理,即所有被试要在实验中自变量的所有处理水平上重复进行实验。

优点:节省被试;不存在被试组的组间差异

缺点: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会影响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即存在顺序效应

一般在被试相对较为缺乏、不同处理间的干扰较小、顺序效应较小时采用组内设计,但要注意顺序效应的抵消和平衡。

(3)混合实验设计:将组内设计和组间设计结合起来。 四、心理实验的实施

心理实验是主试和被试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过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指示语效应、实验者效应和被试的能动效应。

1、指示语效应

指示语:主试向被试交代任务时所讲的话

指示语效应:指示语对被试心理或行为发生的影响 制定指示语应注意的问题:

(1)指示语要清楚、全面、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2)指示语要简明扼要,不能使用模棱两可、一语双关的词汇,以避免难记和不同被试的不同理解。

(3)指示语必须标准化,即主试或研究者在接触被试前要研究、讨论、确定指示语,然后将其写成书面材料或进行录音,以便在向被试呈现指示语时不出现差异性。 2、实验者效应

实验中,被试不知不觉的期望、动机、疲劳、厌倦等心理活动,对被试会起着一种颇为微妙的作用,如罗森塔尔效应,又称实验者效应。 3、被试的能动效应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被试猜测实验目的,故意迎合主试 (2)实验中的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 (3)被试影响主试,再转而影响被试自身

由于上述作用的存在,一般正式实验结束后,要把实验的原始结果收集、整理,保持完整,还要对被试做必要的访谈,以了解在实验设计中没有考虑到的一些意外因素和被试在实验中的体验,这些资料有利于实验结果的理解和解释。

五、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帮助研究者组织和概括资料,以便能更好的理解研究中发生的现象,并将研究结果与他人交流;二是,帮助研究者回答研究开始时提出

的一般问题,确定研究结果所能证实的假设并做出结论。

数据分析一般分为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

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工作:初步整理、统计分析和结果的表述。 (1)实验数据与资料的初步整理

这种整理主要是对实验记录进行汇总、归并、建档。其中包括数据资料,也包括一些文字记录资料。

(2)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目的包括:对各种实验条件下被试反应总体情况的描述;对各种条件下被试反应之间的差异性、相关性的分析和检验。 (3)实验结果的表达

实验结果的表达主要包括三种方式:图、表和文字

六、研究报告的撰写

(1)标题、作者和机构 (2)摘要和关键词 (3)引言

引言主要是向读者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方向,以及提出此项研究的理由。可以从一下五个方面来写:引题(说明研究什么、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意义);文献回顾(相关研究中,前人做了哪些主要的研究,这些研究给予我们怎样的认识,还存在哪些空白,还有哪些疑虑或相互矛盾的地方,这里的某一空白或矛盾需要解决,为此需要进行什么样的研究);界定关键词或变量(对涉及的主要概念或变量进行界定);研究思路或方法的介绍;提出明确的假设。

(4)方法

方法部分一般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研究被试、仪器设备与材料、研究设计类型、实验操作程序与主要步骤。

(5)结果与分析 (6)讨论 (7)结论

(8)参考文献和附录

第二章 多因素心理实验设计

多因素实验设计又称析因实验设计 一、因素型实验设计的类型

真实验设计:在实验过程中尽量严密的控制实验条件,探求被试心理活动的因果关系。 准实验设计:对研究条件的控制不甚严密,研究中的被试组往往不是经过随机化或匹配方法得到的相等组,研究中很可能存在成为混淆因子的机体变量或其他变量。

自然实验法实验:在操纵和控制一系列变量的同时,尽量使研究情境具有自然性和真实性。

准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三者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

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被试组间的相等性。实验设计通过(1)随机化法或匹配法将被试分配到不同的实验处理中;(2)根据个体在某一机体特征上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划分成子群,从每一子群抽取一个被试,这些被试除了在分组变量及相关特征的水平上不一样之外,其他特征基本一致。准实验设计通过(1)研究者可以组建被试,但无法做到被试组相等;(2)直接选用现成群体作为被试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4s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