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历届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4-11 09:5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1
《政治学原理》历届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政治管理)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2、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3、政治(合法性危机)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4、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5、古典民主观以(直接民主)为蓝本,把民主视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提倡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6、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根据政治学的一般分析原理,非政府政治体系由(A.个体公民 B.社团 C.政党 D.市民社会)组成。
2、一般来讲,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A.舆论监督 B.公民监督D.社会团体监督)
3、(B.孟德斯鸠)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4、(C.阶级性)是政府的灵魂。
5、英国政府一直在(A.保守党D.工党)的轮流执掌之下。
6、民主的限度包括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以不侵人“私人领域”为限度)。
7、马克思主义认为(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8、(B.选举权C.罢免权 )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9、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B.组织政府的手段C.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D.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10.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A.代议制)
6分,共18分)
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家政权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具体说来是:人民主权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权力制约是国家运行的基本手段,法治则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保障。
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 (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
行使的保证;(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 (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以上要点均须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只答要点,每点给3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1、19世纪,由于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
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2、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经济自由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
3、制约权力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
4、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5、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复合制和(单一制)。
6、(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示,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A.经济市场化 B.文化世俗化 C.政治文明化
D.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2.(政治制度化)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把自由主义和
(社会主义)看成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
4.( 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
5.( 意大利、法国)是多党制的典型。
6.议行合一原则是(社会主义
)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
7.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B.政治科学研究D.政治哲学研究)
8.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A.复决权 B.罢免权 C.创制权 D.选举权)。 9.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团发挥其作用的非常规方式有
(A.示威抗议 B.政变 C.恐怖活动 D.司法诉讼)。 10.在分类研究中,
社会成员如何看待政治生活中不同党派、团体和个人之间的(A.冲突 C.竞争)是区分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每小题6分.共18分)
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
1)政治色彩浓厚;(2);(4)治理(1)全球化使更高的要求; (3)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4)全球化
权威性; (2)支配性; (3)强制性; 五、论述题(20分)
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
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不足之处: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4分)
2.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
体现和外化。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人们凭借对超自然力量的祟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这种政治观曾经迷惑人,但最终经不起理性思维的检验。(4分)
3.权力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
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4分)
4、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现
代的政治观念。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角度看,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4分)
5.决策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
性分配的决策活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这一政治观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4分)
(根据学生展开论述情况酌情扣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
2、19世纪,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3、与古代社会的选举活动相比,近代选举制度在形式上采用(普选制)。
4、政府的(权威性)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
5、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6、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A.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 B.协商 C.伙伴关系 D.合作 )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2.在现代法治社会,(D.新闻舆论
)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3.( 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
4. 1970年代以后,(新右派)的产生,使英美保守主义思想受到冲击。
5.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自愿),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
6.两党制以(C.英国 D.美国)最为典型。
7.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B.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体现了法治原则。
8.( D.理论与策略)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9.行为主义政治学要求用研究(D.自然科学)的态度、手段和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由此出发,主张以政治行为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0.根据(D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每小题6分,共18分)
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 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
(1)政治参与促有助于进政治民政治参与能够加强政府或执政党推进经济增长政策的力量;(3)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表达愿望的过程,它有助于使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向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向发(1)财产私人所有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3)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4)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
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
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
4.政府的执行危机;
5.对于一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以上要点均须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只答要点,每点给2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2.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3.作为政治理论,(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永远目的、国家权威始终是手段。
4.政治社团的(提供信息)功能在我国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作用中发挥得最为突出。
5.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的(社会契约论)基础上,进一步引出人民主权学说。
6.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在现代社会中,(B.选举)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途径。
2.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C.政治 D.道德)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
A.文化
B.经济 3.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这样的观念。
4.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有(A.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 B.政府的执行危机
C.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
D.利益冲突加剧)。
5.民主的限度包括(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D.以不侵人“私人领域”为限度)。
6.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B.自愿),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民主党派属于( D.参政党)。
8.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
(D.参政权)上。
9.政治研究科学化进程遇到的难题是(A.隐性价值问题 B.价值中立问题D.数据问题)。
10. 1880年美国(D.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1.政治态度是指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心理过程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心理过
程,它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是政治行为的重要环节。
2.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
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3.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四、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2.政治革命的特征是什么? (1)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的阶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 (2)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3)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容,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4)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包括哪些内容? ( l)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法治原则的内容。
(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5)司法独立。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英国革命确立了(议会政治)的民主模式。
2.选举权和(罢免权)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
础性权利。
3.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信访)。
4.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
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
原则。
5.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
6.政党的产生是现代(议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
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美国经济学家(A.哈耶克)指出,民主本来是用
来防止一切专制的,但是,如果多数人的统治不被限制,
民主这种理想就会成为一种新的专制权力的根据.
2.( A.罗尔斯)认为,处于当代这种深刻的理性多元
主义的现实中,指望人们都持某一种综合性教义是不可能
的,除非用国家力量来压迫民众。
3.生态主义是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发达工业化
国家兴起的(A.倡导保护生态平衡 B.相信自然界为有机
整体
C.倡导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态。
4.马克思主义认为(A.专制君主制)是奴隶翻和封建
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5.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
采用了(C.精英主义)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
展策略.
6.西方传统政党最早出现于(B.英国)。
7.八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A.
肝胆相照 B.荣辱与共 C.互相监督 D.长
期共存
)的方针,实行参政议政,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8.一般说来,政府组织机构主要包括(A.行政机构
B.国家元首C司法机构 D.立法机构)。
9.渐进一妥协式的发展道路,以(C.英国)为典型。
I0.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A.多党制)。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1.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
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
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
情结、兴趣和信念等等。
2.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
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杜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
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
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3.重叠共识指的是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
的人们在根据其各自的说法,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
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
四、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1)权威性(2)支配性
(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2.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 (1)权利与权
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这构成了杜会监督机制的
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2)在权利
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这构成了社会
监督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3)
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
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相抗
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因此在现
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舆论自由的权利,
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
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4)在作为同体监督
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
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
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3.理想主义政治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对
人性持乐观主义态度,一般认为人性善,追求公益,人与
人之间和睦相处;如果有人昧了“良心”,那主要是由于环
境不善,或者一时糊涂,跟着别人没有学好。所以,通过
改良环境或强化教育,人总会“弃暗投明”,返璞归真。(2)
对公共权力也多持肯定性倾向,认为政治权力代表公意,
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如果偶尔出现“恶政”或“暴政”,
那一定是当政者个人品德出了同题,需要整顿,需要思想
教育,加强领导人廉洁自律,以提高其为人民服务的自觉
性。(3)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
统治,保证选拔最优秀、最可靠、最完美的“德才兼备”
者当政。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就是实现党的领
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而(宪政)就是实
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
2.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政治社会化)得
以传播和沿袭。
3.在我国,参与政治的社团一般称作(人民团体),
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
4.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5.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
修己治人。
6.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
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
正义四种美德。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
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A.完善人大的选举
制度 B.完善人大的罢免制度
C.完善人大的质询制度
D.厘清宪法与党的领导
之间的关系)
2.新右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它的理论具
体表述就是(A.自由经济 D.强国家)。
3.行为主义政治学着重研究(A.政府 B.政党
C.利益集团
D.选民
)的活动,以期发现政治过程中个人和团体实际行
为一致性的范围和性质。
4.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
治主要是(A.经济的集中体现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一种具
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5.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
制度中,(B.选举)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
6.就当今世界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国家宪法
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包括
(A.民主权C.生存权 D.自由权)
7.根据(D.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
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8. 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A.福利改革
B.经济干预)。
9.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A.政治哲学研究 B.
政治科学研究)。
10.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
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A.权力制约
原则 B.法治原则D.人民主权原则)。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1.政党指的是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
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
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
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
经议会通过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
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
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3.政治监督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
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
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
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
党监督。
四、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民主观念的现代性变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民主
的意义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由“人民统治”转化为“精
英统治”; (2)民主的范围:“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
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 (3)民主的运作方式:
“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
与制民主”; (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和“个
人独立”。
2.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政治色彩浓厚; (2)治理
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 (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 (4)治理方
法单一。
3.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1)权威性;(2)支配性; (3)强制性;
(4)扩张性; (5)排他性。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
2
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
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
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
4.政府的执行危机;
5.对于一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公共利益)
2、(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3、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4、(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
5、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
6、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道家的政治学说以(B.法自然)为思想核心。
2.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A.政治哲学研究 B.政治科学研究)
3.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B.自愿),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
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把自由主义和(B.社会主义)看成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
5.(A.理想主义)途径可以把我们引向“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其实质就是“公民自治”的结论。
6.( B.利益)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
7.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A.完善人大的选举制度 B.完善人大的罢免制度
C.完善人大的质询制度
D.厘清宪法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
8.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观念是人们对(C.政治合作)的理解。
9.就当今世界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包括(A.民主权C.财产权D.自由权)
1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A.经济的集中体现 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1.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2.宪政指的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3.政治态度是指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心理过程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心理过程,它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是政治行为的重要环节。
四、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政党具有哪些特征? (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 (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 (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2.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经济市场化; (2)文化世俗化; (3)政治文明化; (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3.政治参与具有哪些特征? (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国家与政府的区别与联系。
国家与政府的联系体现在: (1)政府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没有政府,国家也就不复存在; (2)国家以政府为组织标志,政府是实现国家目标的组织手段; (3)政府是国家的主权代表和具体形态;2.国家与政府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政府是国家构成要素之一,而非国家的全部;(2)政府权力受之于国家主权,但并不等于国家主权;(3)政府的功能是国家功能的体现,但是,政府的功能并不同于国家功能; (4)就其组织构成来看,国家是由统治阶级成员和非统治阶级成员共同构成的,而政府不包含非政府的其他社会成员。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
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2.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
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3.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或者说
政治共识的存在。
4.现代社会科学把(意识形态)当作一种具有行动
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
想观念。
5.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
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6.一般说来,专制制度下的人民只能通过(政治斗
争)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
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 1949年—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D.民众主义)
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
2.( D压力方式)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
3.最先提出政治合法性概念的是(C.马克斯·韦伯).
4.一般来讲,(A.社会监督)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
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5.( A.自由主义)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
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
济逐步发展的产物。
6.在众多政治设计思路中,具有明显对比性的是理
想主义现实主义方案,二者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根
源于人们对(A.公共权力D人性)的认识和评价的截然不同。
7.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A.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 B.申诉和控告权 C.监督权 D.批评和
建议权
)。
8.从总体上而言,善治在精神上仍有相统一之处,
这种精神就是(A.效率精神 C.契约观念)
9.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
治主要是(A.经济的集中体现 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有
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
社会关系)
10.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B.德治C.礼治)。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1.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
感卷人。
2.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
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
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3.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
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四、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法治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
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
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国
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
法和法律授予; (5)司法独立。
2.政治改革具有哪些特征? (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
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
改革进程; (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
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
程达到质变的实质; (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
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4)政治
改革以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
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3.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1)
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5)主导舆论;(6)
非常规方式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
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民主观念的现代性转变体现在哪些方面?
(1)民主的意义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统
治”转化为“精英统治”; (2)民主的范围:“有限的”或“自
由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 (3)民主的
运作方式:“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
或“参与制民主”;(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
和“个人独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
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D.利益)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民主党派属于(D.参政
党)
3.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有(A.人们的社会期望
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 B.政府的执行危机
C.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
D.利益冲突加剧)。
4.两党制以(D.美国)最为典型。
5.( C.现实主义)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9.政治学名著《理想国》的作者是(柏拉图)
10.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B.儒家)学说成为与中央集
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二、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1.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_________公共利益
______________。
12.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
好人统治,这是_________人治_________社会的政治设计
思路。
13.
道。
14.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
上强调___________无为而治___________。
15.宪政制度将___________选举制度________、代议制度和
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
念。
16.中国_______儒家_________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
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17.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
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18.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
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
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
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
的工具。
四、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20.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经济市场
化; (2)文化世俗化; (3)政治文明化; (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
开明化。
21.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1)政治选举为
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
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 (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
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
(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
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 (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
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22.政治自由主义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1)个人主义
原则; (2)自由原则; (3)理性原则;(4)平等原则;(5)宽容原则;
(6)同意原则;
(7)宪政主义原则。
五、论述题(20分)
23.试述国家构建的法治原则。
(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
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
原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
良法; (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5)司
法独立。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模拟试题
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
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
的有序状态。
2、政党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
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秩序)决定政治权力
的分配。
7、宪法和(宪政制度)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
府权力的根本机制。
8、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
(韩非)。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
案,多选或少选均不能得分)
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
表现在(A、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B、
官本位C、“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D、权力本位)。
2、(A、选举)是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联系的基本途径。
3、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D、自治)。
3
4、为了有效消除执政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
德提出了(A、限任B、监督D、选举)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
5、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A、现代化)过程。
6、善治模式的特征是(A、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B、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
C、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D、主体未必是政府,)。
7、政治权力具有(A、权威性B、扩张性C、排他性
D、强制性
E、支配性)的特性。
8、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C、单位化)政党的典型。
9、(D、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10、一般来讲,(A、社会监督)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11、就当今世界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包括(A、民主权D、自由权)。
12、从广义上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领域里的(C、政治秩序),它意味着人们之间的普遍合作。
13、孙中山先生是(A、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14、(B、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他们崇尚自由,反对干涉;主张合作双赢,反对你死我活;倾向中道温和,反对极端和突变等。他们希望改革权威主义政治,而不是革命推翻这种政治。
15、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具有(A、提供情报的功能B、工具性功能C、意识形态的功能D、象征性功能)、经济性功能以及政治社会化功能。
16、为了防止政府滥用公权,侵害公民自由权利,代议制民主理论家提出(A、有限政府D、法治政府)等原则,限制公共权力,还主张通过分权与制衡,实现公共权力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
17、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
治主要是(A、经济的集中体现B、根本问题是政
治权力
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18、(A、法国D、阿根廷)的总统是由直接选举产生的。
19、(C、契约)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是以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而是以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合作,共同治理。
20、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的深刻影响是(A、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B、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C、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D、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2、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3、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4、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民主的限度有哪些?(1)民主须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2)民主须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3)民主须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2、政治参与的作用是什么?(1)政治参与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发展;
(2)政治参与有助于经济发展,政治参与能够加强政府或执政党推进经济增长政策的力量;
(3)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表达愿望的过程,它有助于使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向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并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福利事业。3、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什么意义?(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4、“公权”与“私权”划分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什么?(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五、论述题(20分)
试述自由主义理论所遵循的原则。
(1)个人主义原则,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它坚信
社会生活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个体,而不是社会群体
或集体组织。每个个体不仅具有同等的道德意义,而且具
有独特的特性。自由的目标就是建立一种社会,使每个个
人根据自己的判断尽其所能地去发展自己,追求自己的利
益和幸福。基于上述观点,自由主义确立了一种中立的原
则,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机会做出他们自己的道德决定;它
认为,人要得到自由的发展,不仅要排除人类活动的一切
自然障碍,而且还要尽可能地排斥人为的干涉,而任其个
人的本能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
(2)自由原则, 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它在正
义、平等、权威等价值选项中具有优越性。自由优先原则
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按其所愿做出
自己的行动选择。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
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按照这种
观点,自由也是一种许可,每个人都必须做出承诺,最大
可能地享受与其他所有人一致的自由。
(3)理性原则, 自由主义坚信,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结构,
凭借人的理性能力和严格审慎的研究,可以揭示这种理性
结构。它相信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人能够做出明智的判断,
即对个人最为有利的判断。同时,它也鼓励每个独立自由
的个体相信进步,相信人类有能力通过争论和交换意见来
解决分歧而无需流血和战争。
(4)平等原则,自由主义相信平等,认为人生而平等,至
少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这使它对平等权利采取认同态
度,特别是对于“法律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政
治平等(一人一票,每票等值)给以大力支持。然而,基
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
不同意社会平等或收入平等这样的观念。它更倾向于认可
机会平等(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比赛场地),认为那会给每个
个人以同样平等的机会去实现他们不平等的潜能。所以,
自由主义支持“知识精英”的原则,认为那是对天才加勤
奋这一事实的认可。
(5)宽容原则,自由主义还认为,宽容(容忍或允许持不
同意见的人说话或行动)不仅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
会强大的手段。它相信,多元主义作为道德、文化和政治
多样化的体现,是社会积极健康发展的条件和标志。它确
保所有的观点都能够在自由思想的市场上得到检验,从而
促进争论和智力的发展。此外,自由主义还倾向于认为,
竞争观点和利益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和自然和谐的关系,
它往往使各种相互矛盾冲突的观念大打折扣。
(6)同意原则,根据自由主义观点,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
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
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代议制和民主
制。同样,社会组织和机构也是通过追求自我利益的个人
自愿协议而形成的。所以,权威,无论是政府的权威,还
是社会组织的权威,都来自下面,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获得
合法性基础。这种认识使自由主义拥护民主,但它所坚持
的自由原则又使它对民主持一种审慎的态度。在自由主义
看来,民主是为了防止公共权威侵害个人自由的手段和制
度保障。自由主义还认为,“民主的最大危险来自于多数的
无限权威”——“多数的暴政”,因此,民主政治实行多数
原则的同时,还必须实行保护少数的原则。为了防止民主
偏离正轨而走上专制的道路,自由主义者主张为民主设防,
给民主以限制。
(7)宪政主义原则,尽管自由主义认为政府是社会秩序和
稳定的保护者,但是,它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具有反
对个人自由、实施专制统治的危险。因此,自由主义倡导
有限政府。同时认为,实行政府分权,在政府各制度之间
实施制衡原则,确立保障个人权利的成文宪法来界定国家
和个人的关系等等,是实现有限政府目标的基本途径。
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代议制民主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
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2、(第三条道路)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
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
3、政治(合法性危机)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
合法性的情况。
4、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参与)问题十分重视,把它
作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实现民主的重要标志。
5、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
6、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
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
(公共利益)的追求。
7、(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
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
点。
8、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
(福利化)三个阶段。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
案,多选或少选均不能得分)
1、从政府政治体系的角度来说,政治民主化主要表现为
(B、政府体制)的民主化改造。
2、总体上而言,善治在精神上仍有相统一之处,这种精神
就是(A、效率精神C、契约观念)。
3、(A、自由主义)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4、下列组织属于邦联制的是(A、欧洲共同体B、独
联体D、东南亚国家联盟)。
5、马克思主义认为,(C、国家政权)问题“是全
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6、保守思想和观念大体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它
的产生是对以(D、法国革命)为标志的经济和政
治急剧变迁的反动。
7、市民社会是在国家权力体系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
会,以其(A、制度化D、独立性)为特点。
9、在现代社会中,(B、选举)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
活动的基本途径。
10、人们把古希腊(A、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看作是
精英主义的最早表述。
11、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
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可以概括为(B、伦理政治学)。
12、(B、孟德斯鸠)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
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
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
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13、(B、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
泛的监督方式。
14、(D、政治制度化)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15、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
了(C、精英主义)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
策略。
1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A、经济秩序)决定政治权
力的分配。
17、根据(D、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
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18、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
的(D、参政权)上。
19、(D、压力方式)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
A、命令方式
B、规范方式
C、说服方式
20、在分类研究中,社会成员如何看待政治生活中不同党
派、团体和个人之间的(A、冲突C、竞争)是区分传统政
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
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
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
的主观要素。
2、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
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
的行为。
3、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
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
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
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4、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
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
策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实现政治合法性的途径有那些?(1)建立政治共识;(2)
宪政建设;(3)提高政治体系的效率。
2、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扩大
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
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3、为什么说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中产阶级是天生的
民主派因为他们:(1)崇尚自由,反对干涉;(2)主张合
作双赢,反对你死我活;(3)倾向中道温和,反对极端和
突变等。
4、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是什么?(1)人民
主权原则;(2)权力制约原则;(3)法治原则。人民主权
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构成了宪法精神的统一体,
4
成为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具体说来是人民主权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权力制约是国家运行的基本手段,法治则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保障。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
(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
(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
(4)组织政府的手段。政党协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提供稳定基础。
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三)
一、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公民的意志)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
2、根据(分权制衡)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3、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4、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5、(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6、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问题。
7、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
8、(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能得分)
1、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在所有不同版本的民主实践中,建立在自由民主理论基础上的(C、宪政民主)是最通行的制度模式。
2、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D、议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
3、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A、平等选举原则B、直接选举原则C、间接选举原则D、普遍选举原则)。
4、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A、福利改革B、经济干预)。
5、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A、权力制约原则
B、法治原则D、人民主权原则)。
6、“第三条道路”,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它与所谓的(A、新社会民主主义D、后社会主义)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7、(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A、政府C、市场)是最为基本的社会资源配置机制。
9、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C、政治D、道德)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
10、美国政治学家(B、戴维?伊斯顿)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11、现代政治文明并不要求宗教、思想和世界观的统一,而要求(D、政治秩序)的合法性得到承认,政治共识能够在公民中取得统一。
12、(B、能力素质)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13、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始终掌握着国家的主权。因为公民可以利用(A、撤销决定B、制止行为C、否决议案D、选举权利)等制约手段监督和影响政府的行为。
14、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A、经济的集中体现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15、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C、单位化)政党的典型。
16、民主的限度包括(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17、(B、利益)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理由。
19、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难题是(A、隐性价值问题B、价值中立问题D、数据问题)。2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民主党派属于(D、
参政党)。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
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
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3、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
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
遍实行的政体。
4、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
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
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括哪些内容?(1)
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宽容和理性精神要求
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
同的人抱宽容态度。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
要求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识;
(2)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
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体制,尊重他人利
益的妥协精神;(3)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
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2、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从政治参与的主
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
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
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
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
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
的公共政治生活。
3、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1)经济发展创
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2)经
济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3)经济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
自身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
4、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
么?(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
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
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
法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
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
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
“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
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五、论述题(20分)
“善治”模式具有哪些特征?请详述之。
答案要点:
(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
力量来实现;
(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
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
系;
(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
参与;
(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以上要点均须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只答要点,每
点给2分)
详细论述如下:
善治模式的特征:
第一,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
的强制力量来实现。一直以来,公共权力中心的唯一性被
默认为是一个不可更迭的原则,但是善治理论却使公共权
力中心多元化。除了政府之外,各种机构(包括社会的、私
人的)只有得到公众的认可,才可以成为公共权力的中心。
公共权力不再被政府所垄断,使得政府与其他公共权力中
心之间不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
依赖互动的新型关系。
第二,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
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
依赖关系。统治基本上局限在社会公共领域,所关联的对
象是一种二元对立式的国家与民众。作为政府管理模式的
善治与市场、社会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独立组
织等具有许多联系。存在于私人领域和第三领域的治理(如
公司治理、社区治理)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们与政
府的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社会国家正在把原先由它
独自承担的责任转移给公民社会,后者包括各种私人部门
和公民自愿性团体,它们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原先由国家
承担的责任。国家与社会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
的界限便日益变得模糊不清。但这种模糊与古代社会中国
家与社会的未分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当代社会的模糊说明
利益整合和聚合的程度,其前提是在社会利益的分化程度
非常发达,而古代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模糊却是在社会利
益的分化程度非常低的情况下发生的。
第三,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
对象的参与。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
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
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与此不同,善治则
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
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
管理。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
之上的合作。它所拥有的管理机制主要不依靠政府的权威,
而是合作网络的权威,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
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善治组织的产生不是来自于授
权,而是来自于协商,是由成员平等协商产生的。组织内
部的议事规则、办事程序又经过成员协商约定。决定事项
的过程由于通过了彻底的民主协商,成员的意见能够得到
充分的表达,具有非常灵活的利益表达机制,能够更好地
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
第四,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统治的典型模式是运用发号施令来达成目标。而善治模式
则认为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在公共事
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政府应该
运用各种可行的办法来达到公共事务的良好管理。行为
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
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其主要特点体现在;其一,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
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其二,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
段的精确化、数量化,因而注重定量研究而抛弃定性研究;
其三,强调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政治研究,主
张政治研究应该是经验性和描述性的;其四,认为政治学
研究应该价值中立,以不偏不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得到公
正的结论;其五,吸收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
法,对政治现象展开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多个层次的研
究,构成了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说,大大拓宽了政治学研究
的领域,形成了诸如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等大量边
缘学科;其六,规定自己的分析任务不在于政治的“应然”,
而在于政治的“实然”,因此,在政治现实性上,它表现为
从技术角度看,怎样进行统治和权力分配,而不是阐明统
治为何是合理的。
第二部分期末综合自测题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一)
一、填空题1、儒家2、理性经济3、公共性4、村
民自治5、社会管理6、宽容而理性地妥协7、协
商8、“第三条道路”
1、中国()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
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
看作是()_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
政治活动。
3、公共利益具有()和最高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个
人或机构)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
和实现公共利益。
4、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是确保公民基本民
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径;
5、政府职能具有两重性,即从政府职能的属性角度划分为
政治统治职能和()职能。
6、()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
7、善治组织的产生不是来自于授权,而是来自于()。
8、()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
种选择的思想。
二、选择题1、A 2、D 3、D 4、ABC 5、ABCD
6、ABCD
7、ACD
8、ABCD
9、ABD 10、ABCD
11、A 12、B 13、ABCD 14、AB 15、ABC 16、
A 17、A 18、D 19、D 20、ABCD
1、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哥拉底
D、西塞罗
2、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而展开。
A、合法性
B、治民之术
C、统治术
D、治国之道
3、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
A、城市
B、城邦
C、法律
D、国家
4、16-17世纪以后,“第三等级”要求废除等级制和限制
君权的想法,反映在政治思考和研究中,就形成了反对专
制主义的()理论的诞生。
A、社会契约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自由主义
5、()是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
A、组织
B、能力素质
C、身份资格
D、理论与策略
6、政治权利的内容在早期关于人权的若干历史经典文献中
5
就有明确体现,这些文献包括()和《权利宣言》等等。
A 、《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美国独立宣言》D、《人身保护法》
7、17世纪英国思想家洛克以掌握立法权的人数的多少为标准,把政体分为()。
A、君主政体
B、共和政体
C、民主政体
D、寡头政体
8、一般说来,政府组织机构主要包括()
A、行政机构
B、国家元首
C、司法机构
D、立法机构
9、()可谓多党制的典型。
A、法国
B、德国
C、日本
D、意大利
10、政治社团发挥功能和作用的途径主要有()等。
A、大众传媒
B、立法机关
C、超国家机构
D、政党和议会党团
11、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所应追求的目标。
A、治理
B、民主
C、法制
D、法治
12、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
A、监督
B、选举
C、弹劾
D、罢免
13、自上而下的监督我们称之为政治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包括()等。
A、司法监督
B、行政监督
C、立法监督
D、政党监督
14、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
A、代议制
B、民主制
C、法治
D、法制
15、生态主义是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发达工业化国家兴起的()的意识形态。
A、倡导保护生态平衡
B、相信自然界为有机整体
C、倡导保护环境
D、提倡用温和的改良的办法对待环境危机
16、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过程。
A、现代化
B、民主化
C、法治化
D、法制化
17、美国经济学家()指出,民主本来是用来防止一切专制的,但是,如果多数人的统治不被限制,民主这种理想就会成为一种新的专制权力的根据。
A 哈耶克
B 熊彼特
C 诺齐克
D 布坎南
18、早在古希腊的时候,()就指出法律与秩序的联系:“法律(和礼俗)就是某种秩序,普遍良好的秩序基于普遍遵守的法律(和礼俗)的习惯”。
A、希罗多德
B、苏哥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9、宪政的核心是()。
A、形成公民社会
B、依法治国
C、保障自由
D、民主政治
20、市场经济本身教会公民(),这都有助于维持一个民主制度。
A、宽容
B、不要期望过高
C、自立
D、多元化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政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2、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3、多数代表制:又称多数当选制,即在一个选区内得票最多的政党独占这个选区的全部议席,其他得票较少的政党则没有当选的机会。
4、宪政: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的发展变化?
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代”:
(1)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如宗教宽容,免受专制逮捕,自由言论、自由选举等权利;
(2)第二代“权利”指社会经济权利,如受教育权利,居住、健康、选择职业和保持最低生活标准的权利;
(3)第三代“权利”指向社团和群体,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权、民族自治权、维持整体环境和经济发展权等。
2、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3、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
(1)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
(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3)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家
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
之相抗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因
此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
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一般来讲是各种政治社
团)、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
权力的运行;
(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
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
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4、民主的价值是什么?
概括而言,政治学对民主价值的研究和论述大体存在两种
途径,即理想主义的和经验主义的。
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传统的
民主理论家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自治”;民主的第
二个价值在于“平等”;民主的第三个价值在于“权威”。
经验主义途径体现了民主研究的现实主义思路。经验主义
理论认为与其他政治制度相比较,民主方法或制度的最大
优势在于:
(1)民主宪政保证国家政权的和平交接,从而保持国家的
长治久安。
(2)民主制度能使政府更加关心人民的幸福。
总之,民主制度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可能的政治制度中最为
优良的一种制度。民主制度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它是一种
有益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制度,因而,民主政府是“最
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它将政治竞争纳入到既定的程序和
规则之中,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的突发性和社会成员在政
治上铤而走险的可能性;它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其政治合法
性的基础,有助于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也有助于避
免和消除由于政权更迭和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社会动荡。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
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示,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
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 经济市场化: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
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个
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政
不可能得到成长。
2.文化世俗化:在一个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
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
的人视为“异教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
3. 政治文明化: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的“自然状
态”下,在一个动不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
也不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
的地方,民主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现。
4. 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
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二)
一、填空题1、用权2、马基雅维利3、权力4、分
权原则5、制度和规则6、一党居优制7、新闻舆
论8、对人民的保护
1、韩非指出,政治就是(),“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
者力也”。
2、()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3、经验事实表明,()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4、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
()。
5、从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可
定位为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提供(),二是弥补市场
的不足,进行纠正性的干预。
6、目前,各国形成了不同的政党制度,其中主要包括一党
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7、在现代法治社会,()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
的最重要的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
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8、现代民主宪政包含人民的统治和()两方面的内容。
二、选择题1、D 2、B 3、C 4、A 5、ABD 6、
ABD 7、ACD 8、A 9、ABD 10、D 11、C 12、
D 13、D 14、A 15、A 16、ABC 17、ABC 18、
ABCD 19、D 20、C
1、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
()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
A 法家
B 杂家
C 兵家
D 儒家
2、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A 制度研究途径
B 权力研究途径
C 政策过程研究途径
D 政治功能研究途径
3、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
()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A 民粹主义
B 民本主义C精英主义D 民众主义
4、在常见的讨论中,权利一般被分为()和道德权利。
A 法律权利
B 经济权利
C 教育权利
D 文化权利
5、为了有效消除执政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
德提出了()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
A 限任
B 监督
C 法治
D 选举
6、当今世界,()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A 法国
B 中国
C 德国
D 日本
7、下列国家中采取两院制的有()
A 日本
B 中国
C 美国
D 英国
8、欧美的保守党、自由党、民主党、共和党等都属于()
政党。
A 核心会议型
B 精英型
C 支部型
D 代表性
9、在目前的政治研究中,人们一般把政治社团组织分为( )
A 制度性团体
B 协会性团体
C 保护性团体
D 社区性团
体
10、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
主要是()。
A 政治妥协
B 政治改良
C 政治革命
D 政治改革
11、传统政治观点主要关注围绕着国家()而产生的行动
与思想。
A 合法性
B 治理
C 政权
D 统治
12、治理方法的单一从根本上说是古代治理中缺乏()精
神的结果。
A 法制
B 法治
C 民主
D 平等协商
13、参加政党活动在资本主义国家多集中在()期间。
A 游行
B 集会
C 公决
D 选举
14、()在18世纪大革命时开始承认秘密投票。
A 法国
B 美国
C 英国
D 意大利
15、一般来讲,()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
在和实现。
A 社会监督
B 政治监督
C 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
D 政
府监督
16、根据阿尔蒙德的观点,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
期流行的一套()
A 政治态度
B 政治信仰
C 政治感情
D 政治观念
17、克林顿和布莱尔政府所倡导的“第三条道路”宣称是
一种“新革新主义”,它倡导建立一种新的结构,并把()
作为其基础。
A 机会平等
B 个人责任
C 公民和社区动员
D 自治
18、从社会成员个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通过
学习和实践获得有关政治体系的()的过程。
A 知识
B 规范C价值D 规则
19、()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A、发展经济
B、共同富裕
C、政治发展
D、政治制度化
20、从历史和理论发展逻辑来说,()民主理论是民主理
论最早和最典型的形态。
A 自由
B 代议制
C 直接参与
D 间接参与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
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
控制的关系。
2、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
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
国家组织原则。
3、利益集团:又称为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
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
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4、寡头铁律:即认为组织从来就是寡头的组织,任何社会
都由组织(政党)来实施统治,而组织又是由少数领袖(寡
头)来实施统治。即使民主政党也是如此。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
排他性。
2、政治社团具有哪些特征?
(1)政治社团是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的政治组织;(2)
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3)
政治社团是旨在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政治组
织;(4)政治社团是群众性政治组织。
3、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1)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
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
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2)社会团体监督:主要指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国
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社会团体通过选举、请愿、对
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
督;
(3)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
6
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
4、政治制度化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政府职能结构的合理化;
(2)行政执行的程序化;
(3)反馈监督机制的制度化。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现代政治文明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秩序原则,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秩序。这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法治。作为一种法律价值的秩序,即法律秩序,它是人们行为的稳定的、可以预期的规范。它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法律规范秩序和法律社会秩序。法律规范秩序指具有有机性和等级性的法律规范或制度总体。这种规范秩序要求法律的完备性,即它本身包含诸种法律规范,体系的众多规范之间遵循着一定的秩序形成一个不同等级的诸规范的等级体系。即法律秩序是依次由“个别规范”、“一般规范”、“宪法”和“基本规范”所构成的等级体系。法律规范秩序是法治的前提,它要求法律规范本身的系统性、和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法律社会秩序是法律与社会结合的产物,指由法律确立和保护的人与人相互之间有条不紊的状态,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法治是法律规范秩序和法律社会秩序的统一,它构成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
(2)自由原则,自由是政治中的基本价值之一,它体现在政治上有如下几个含义:(1)个人的自由权:包括诸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等。需要指出的是,自由权是有限度的,每个人的自由必须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限度。(2)有限政府。自由原则还要求实施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政府的有限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方向,而其限度就在于人们的自由权利。政府不得以侵害人们的自由而为其行政的边界。(3)平等原则,平等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与古代社会的等级形成尖锐的对立。平等原则在政治上有如下两上基本含义:(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此亦即个人的平等权,指在一个政治共同体内部,一切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到同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平等地具有遵守法律的责任等等。(2)民主。平等体现在政治生活中的集体决策时,就是民主。它要求政治活动中公民资格、机会的平等,投票时一人一票权利,以及决策时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利益关系和冲突日益复杂,体现着平等原则的民主是解决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根本机制。就此而言,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4)宽容和理性精神,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含如下内容:(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宽容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容态度。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要求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识。在古代社会,政治秩序的统一往往要求人们在某些宗教、思想意识形态、世界观等等都取得统一。而现代政治文明并不要求宗教、思想和世界观的统一,而要求政治秩序的合法性得到承认,政治共识能够在公民中取得统一。至于其他方面,现代政治文明要求每个人尊重他人的思想和信仰。(2)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体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只有妥协才有可能取得双方共赢的结果,那种全赢全输的零和博弈的思维,从根本上来说,是农业社会中的思想观念,它与现代政治文明不相容的。(3)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一个自由的社会允许言论自由和行动自由,从理论上讲,言论既然自由,那就什么话都能说,行动既然自由,那就什么都能做。但是仅仅有了自由,并不必然保证政治文明的实现。言论和行动自由并不等于可以不计后果,每一句话都会有它的后果,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言论和行动责任。这就是一种理性的负责的态度,它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三)
一、填空题1、国家政权2、公正3、仁政4、联邦制5、人民主权6、制度本身
7、政治稳定8、宪政
1、马克思主义认为,()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2、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一个“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3、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4、目前,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被制度化为()和
单一制。
5、()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
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6、善治提倡有效率的治理,它对效率的强调则不局限于管
理效率,同时还关注()的效率。
7、()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8、()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
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二、选择题1、B 2、ABC 3、ABCD 4、ABC 5、
D 6、ABCD 7、D 8、ABCD 9、D 10、ABCD 11、
ABCD 12、A 13、B 14、A 15、ABC 16、ABC 17、
ACD 18、A 19、A 20、ABD
1、“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社会时
期。
A 封建
B 奴隶
C 资本主义
D 原始
2、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即政治权力
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A 法
B 势C术D 权
3、西方现代政治学研究方法主要有()等。
A 政治沟通分析方法
B 心理研究方法
C 政治系统分析
D 社会学研究方法
4、古典政治学时代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关于()。
A城市国家的观念B 城邦的理论C世界国家论D 直接
民主理论
5、()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
A命令方式B规范方式C 说服方式D 压力方式
6、下列权利属于第二代“权利”的是()和居住等权利。
A 受教育权利B健康C 选择职业D 保持最低生活标准
7、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是社会公共权力的一种
()划分。
A 体系性
B 结构性
C 系统性
D 功能性
8、“守夜人”的小政府阶段政府的职能主要是()
A 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安全
B 提供一些公共事业
和公共设施
C 保卫国家不受侵犯
D 保护社会成员的人
身安全
9、政治学家划分国家与社会的界限,力图界定公共权力的
范围和社会自治以及个人自由的领域。在此方面,德国学
者()的观点最具代表性。
A 叔本华
B 黑格尔
C 康德
D 哈贝马斯
10、政党以其()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
社会化。
A 方针
B 意识形态
C 政策
D 理论纲领
11、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团发挥其作用的非常规方式有()。
A 合法示威抗议
B 政变
C 恐怖活动
D 司法诉讼
12、()认为,处于当代这种深刻的理性多元主义的现实
中,指望人们都持某一种综合性教义是不可能的,除非用
国家力量来压迫民众。
A 罗尔斯
B 韦伯
C 托克维尔
D 亨廷顿
13、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认为,治理与统治是
两个不同的概念。
A 布坎南
B 罗西瑙
C 俞可平
D 韦伯
14、作为萌芽状态的选举制度产生于()社会。
A 奴隶制
B 原始
C 封建
D 资本主义
15、()采用多数代表制计算选票方法。
A 美国
B 法国
C 英国
D 意大利
16、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始终掌握着国家
的主权。因为公民可以利用()等制约手段监督和影响政
府的行为。
A 撤销决定
B 制止行为
C 否决议案
D 罢免权利
17、20世纪后期在西欧,“新法西斯主义”往往与()的
狭隘民族主义相联系。
A 超国家主义
B 反对民族融合
C 反对全球化
D 反对移
民运动
18、保守—改良的发展道路,以()为典型。
A 德国
B 美国
C 英国
D 法国
19、只有民主权利得以真正确立,公民的自由才可能得到
保障,而两者的统一是在()的框架下才能实现的。
A 宪政
B 法制
C 法治
D 民主
20、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
A 权威
B 平等
C 自由
D 自治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
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
具。
2、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
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3、多党制:是指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
政党制度。
4、民主化:是指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
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纵观各国的宪法,在体现法治原则时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
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
活动原则;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
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
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第
三,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
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
第四,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
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
序,否则,不具有合法性。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
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
定,而不是临时的意志来进行;第五,司法独立,要求国
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
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注意:
考试答题时只须答划线部分的内容)
2、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功能是什么?
(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称为表示性功能。政治社
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种种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
(2)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
成其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
(3)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行
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有关行业、本
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
(4)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
成某一具体目标。
(5)政治社团的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帮助成员实现经济
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政治社团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紧密
相关。
(6)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通过社团
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
3、善治的效率精神包括哪几方面的内涵?
(1)管理效率,即指管理的成本与效果的比较。善治程度
越高,管理的有效性也就越高。
(2)制度效率,制度效率将两种不同的制度进行比较,分
析这两种制度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善治所关注的,不
仅仅是某一特定治理行为本身的效率,更关注某种制度的
影响。
(3)回应性,回应性是责任性在效率问题上的体现。
4、民主固有的缺陷是什么?
(1)轻视个人权利,容易制造“温和专制”;(2)趋附时
尚,可能降低政策水平;(3)争执不已,可能造成效率损
耗。此外,民主制度避免了一个人或一部分人对社会大多
数人的奴役和颐指气使,却也为大多数人的盲目性和狂热
性的发作留下了空间。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
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首先,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
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
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
该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是最后的、固有的和不可剥夺的,
它表现为一种人民对主权的所有权,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
关系中,人民是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受托者。
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正是根据这一原则,国家政权
机关必须经由公民普选产生和更换这一法定程序,任何非
经公民普选而产生的国家机关的更换均被视作非法。
其次,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
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
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
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
于人民。
再次,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
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
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
起来更换它。
最后,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
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
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
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
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7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四)
一、填空题1、潜意识2、理性主义3、儒家4、社会5、国家6、议会民主
7、有序性8、宽容精神
1、政治学的心理研究兼顾人的政治心理的()和有意识两个方面。
2、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为以后()、绝对主义和专制主义倾向的政治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在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4、从中国的历史演变来看,国家与()的高度一体化以及国家权力至高无上是中国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
5、罗伯特?达尔认为,没有自治组织的存在,就不可能实现()层面上的民主。
6、政党的产生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产物。
7、政治秩序是用来描述政治生活的()、稳定性以及连续性的概念。
8、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和个人独立。
二、选择题1、ABD 2、AB 3、AD 4、C 5、ABCD 6、AD 7、AD 8、ABCD 9、AB 10、ABC 11、AD 12、ABCD 13、C 14、D 15、D 16、CD 17、A 18、ABCD 19、BCD 20、AB
1、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根据市场经济中人与人之间行为的互动关系,形成特定的分析模式有()等等,用来分析和解释政治现象。
A 联盟理论模式
B 博弈对策模式
C 制度变迁模式
D 理性选择模式
2、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
A 政治哲学研究
B 政治科学研究C政治经济研究D 政治法律研究
3、古罗马时代人们对政治问题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对()的研究当中。
A 法律
B 城邦
C 社会
D 国家
4、政治权力实现方式中的()是积极的权力作用方式。
A 说服方式
B 命令方式C奖酬方式D 规范方式
5、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体现了法治原则。
A 司法独立
B 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6、现代民主是一种“多元民主”,这种多元的民主以()为特征。
A 组织的多元化
B 两院制
C 多党制D社会权力的多中心
7、提高政治体系的效率,首先就要求政府的()能够符合市场经济对政治体系的要求。
A 机构精简
B 工作高效
C 人员廉洁
D 职能合理
8、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A 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
B 合作
C 伙伴关系
D 协商
9、在国家的选举中,选举一般是指选举()。
A 国家代议机关的代表
B 国家特定的国家公职人员
C 政党领袖
D 议会首脑
10、新闻舆论的监督方式主要有()等舆论形式。
A 调查
B 报道
C 评论
D 批评
11、政治理想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活动中重要的精神依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
A政治动机B 政治情感C 政治态度D政治行为
12、在成年阶段,政治社会化主要通过()来实现。
A 日常社会生活B大众传媒C 政治实践D政治活动
13、从广义上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领域里的(),它意味着人们之间的普遍合作。
A 政治稳定
B 政治一致
C 政治秩序
D 政治共识
14、()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
A 布坎南
B 哈耶克
C 罗尔斯
D 亨廷顿
15、()提供了全球化的物质基础。
A 政府
B 国家
C 跨国公司
D 技术革命
16、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
A 文化
B 经济
C 政治
D 道德
17、()革命实践了“人民主权”原则,通过革命推翻旧制度,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模式。
A 法国
B 德国
C 英国
D 美国
18、市场经济本身教会公民(),这都有助于维持一个民主制度。
A、宽容
B、不要期望过高
C、自立
D、多元化19、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
A 农民组织
B 青年组织
C 工会
D 妇女组织
20、古希腊时期的()等人都把民主视为“暴民政治”或
“愚民政治”。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西塞罗
D 苏哥拉底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
的需要。
2、多党制:是指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
政党制度。
3、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
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
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4、宪政: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
态或政治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纵观各国的宪法,在体现法治原则时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
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
活动原则;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
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
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第
三,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
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
第四,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
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
序,否则,不具有合法性。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
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
定,而不是临时的意志来进行;第五,司法独立,要求国
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
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注意:
考试答题时只须答划线部分的内容)
2、现代国家的选举程序大致包括哪几个环节?
现代国家的选举程序在各国的选举法都有具体规定,
大致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划分选区;
(2)选民登记;
(3)提出候选;
(4)竞选;
(5)投票;
(6)计算选票。
3、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
(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
(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
4、全球化具有哪些特征?
(1)全球化是自近代资本主义诞生以来而开始的一个客观
的历史进程和趋势;
(2)全球化的内容以经济领域为主,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
面;
(3)全球化的进程是世界各民族、国家和文化相互冲突和
磨合的过程。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
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
示,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 经济市场化: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
政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
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
宪政不可能得到成长。
2.文化世俗化:在一个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
在非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把其他持有不同
信念的人视为“异教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
3. 政治文明化: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的“自
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
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治家和反对派以
出路”的地方,民主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
现。
4. 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
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五)
一、填空题1、社会关系2、伦理3、国家政治4、
人民5、议行合一原则6、政治知觉7、政治革命
8、民主意识
1、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
2、()与政治不分,正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3、对()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4、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土地、主权者即
为国家。
5、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
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
6、政治认知过程包括()、政治印象和政治认知判断
三个阶段。
7、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和政治改革。
8、具有现代化和()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
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择题1、B 2、ABCD 3、B 4、ABC 5、ABCD
6、ABCD
7、ABCD
8、A
9、D 10、A 11、
ABC 12、BD 13、A 14、C 15、D 16、D 17、
B 18、A 19、CD 20、ABCD
1、下列思想家中权力政治观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B 韩非C庄子D 荀子
2、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现象的方法有()
A 经济分析方法B历史研究方法C 利益分析方法D 阶
级分析方法
3、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
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是中国未
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A 君主专制政体
B 君主立宪政体
C 民主宪政政体
D 共
和政体
4、“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主要的研究方法是()。
A 经验主义B实证主义C 科学主义D 理性主义
5、中央与地方权力的配置受()政治局势等多方面因素
的影响。
A 两者之间的利益分割
B 民族关系
C 文化传统
D 历史
状况
6、八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的方
针,实行参政议政,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A 肝胆相照
B 荣辱与共
C 互相监督
D 长期共存
7、除了国家的阶级本质之外,下列()因素影响着具体
国家和历史发展阶段中具体政体的选择。
A 具体的历史条件
B 民族构成
C 政治力量的对比D经
济生活方式
8、1869年8月,德国创立了第一个民族国家范围内的工人
阶级政党,即德国()。
A社会民主工党B 社会工人党C 共产党D共产主义者
同盟
9、经济制度效率概念是20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率先
提出的。
A 布坎南
B 萨谬尔森
C 凯恩斯
D 帕累托
10、一般来讲,()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
在和实现。
A 社会监督
B 政治监督
C 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
D 政
府监督
11、克林顿和布莱尔政府所倡导的“第三条道路”宣称是
一种“新革新主义”,它倡导建立一种新的结构,并把()
作为其基础。
A 机会平等
B 个人责任
C 公民和社区动员
D 自治
12、特定的政治符号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
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
用。
A 凝聚意义
B 代表意义
C 表现意义
D 象征意义
13、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过程。
A、现代化
B、民主化
C、法治化
D、法制化
14、从广义上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领域里的(),
它意味着人们之间的普遍合作。
A 政治稳定
B 政治一致
C 政治秩序
D 政治共识
15、宪政的核心是()。
A、形成公民社会
B、依法治国
C、保障自由
D、民主政
治
16、()提供了全球化的物质基础。
A 政府
B 国家
C 跨国公司
D 技术革命
17、民主制度对公民个性的“抑制”,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
的专制,即()。
A 政党的专制
B 社会的专制
C 法律的专制
D 制度的专
制
18、()革命实践了“人民主权”原则,通过革命推翻旧
制度,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模式。
A 法国
B 德国
C 英国
D 美国
19、第三次民主化浪潮实现民主化的方式是()。
A 暴力革命
B 军事战争
C 妥协
D 选举
20、市场经济本身教会公民(),这都有助于维持一个民
主制度。
8
A、宽容
B、不要期望过高
C、自立
D、多元化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政党: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3、社会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4、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
2、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问题?保守主义把财产私人所有看得至关重要,在它看来:(1)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2)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3)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4)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3、民主固有的缺陷是什么?(1)轻视个人权利,容易制造“温和专制”;(2)趋附时尚,可能降低政策水平;(3)争执不已,可能造成效率损耗。此外,民主制度避免了一个人或一部分人对社会大多数人的奴役和颐指气使,却也为大多数人的盲目性和狂热性的发作留下了空间。
4、最具代表性的民主理论有哪些?(1)直接参与民主理论;(2)代议制民主理论(或自由民主理论);(3)精英民主理论;(4)多元民主理论。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1)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儿童时代的经历和影响对一个人一生的政治态度十分重要,而家庭正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在家庭环境中,上一代人通过日常生活把他们对世界、对社会的看法,对政治体系的态度,对政治事件的评价以及他们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政治感情,直接或间接地传授给下一代,使其初步学习和了解外部政治生活。许多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亲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意见影响着子女的态度和意见。
(2)学校,学校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场所,因而,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一方面通过接受专门的文化知识和系统的政治教育,形成了对政治生活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在与同学和老师的相互关系中,初步体验了社会政治生活。
(3)大众传播工具,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在传播政治文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方面,而且在改造政治文化、引导社会政治方向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众传播工具实现政治社会化职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1)通过新闻报导、舆论渲染等方式,吸引社会大众对问题的关注,以增强公众政治认知。(2)在宣传报导中直接宣传某种政治观念、政治价值和政治感情。大众传播工具不仅是信息沟通的桥梁,而且是改造政治文化的工具。一种新政治文化要上升成为社会的主体政治文化,必须通过广泛的大众传播。因此,谁掌握了大众传播工具,谁就拥有了政治文化的领导权。
(4)社会政治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如工会、职业协会、社团、政党、国家机关等,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们通过宣传自己组织的主张和信仰,吸纳新成员,使其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等方式,实现政治文化的传播。在所有的政治组织和机构中,政党是最重要的社会化途径。它通过宣传党的纲领、政策主张,影响社会大众的政治态度;通过发展新成员,使他们在党组织中受到社会化的培训;通过党的各项活动,来实现其成员和拥护者的政治参与。
(5)政治符号,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
此外,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六)
一、填空题1、政治关系2、市民社会3、政府权力4、统治5、消极的政治态度
6、权威
7、经济
8、美国革命1、政治学在研究政治的本质即()及其发展规律的基
础上,也对于政治的价值形态、行为形态、组织形态、文
化形态、规则和制度形态及其这些形态的发展等分别展开
研究。
2、()是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其发育程度是衡量一个
社会组织化、制度化的基本标志。
3、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
4、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
5、政治冷漠是()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即不参加政
治生活,公民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而不关心。
6、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反对()、崇尚自由的意识形态。
7、全球化的内容以()领域为主,涵盖社会生活各个
方面。
8、第一波民主化起源于()和法国革命。
二、选择题1、D 2、B 3、D 4、A 5、ABCD 6、
ABCD 7、ABCD 8、AD 9、ABD 10、ABCD
11、A 12、ABC 13、ABCD 14、D 15、A 16、C 17、
CD 18、A 19、CD 20、ABCD
1、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
()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
A 法家
B 杂家
C 兵家
D 儒家
2、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A 制度研究途径
B 权力研究途径
C 政策过程研究途径
D 政治功能研究途径
3、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而展开。
A、合法性
B、治民之术
C、统治术
D、治国之道
4、基督教神学后期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A 托马斯?阿奎那
B 菲尔默
C 马基雅维利
D 圣?奥古斯
丁
5、()是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
A、组织
B、能力素质
C、身份资格
D、理论与策略
6、政治权利的内容在早期关于人权的若干历史经典文献中
就有明确体现,这些文献包括()和《权利宣言》等等。
A 、《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美国独立宣言》D、
《人身保护法》
7、“守夜人”的小政府阶段政府的职能主要是()
A 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安全
B 提供一些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
C 保卫国家不受侵犯
D 保护社会成员的人身安全
8、现代民主是一种“多元民主”,这种多元的民主以()
为特征。
A 组织的多元化
B 两院制
C 多党制D社会权力的多中
心
9、()可谓多党制的典型。
A、法国
B、德国
C、日本
D、意大利
10、政治社团发挥功能和作用的途径主要有()等。
A、大众传媒
B、立法机关
C、超国家机构
D、政党和议
会党团
11、()认为,处于当代这种深刻的理性多元主义的现实
中,指望人们都持某一种综合性教义是不可能的,除非用
国家力量来压迫民众。
A 罗尔斯
B 韦伯
C 托克维尔
D 亨廷顿
12、生态主义是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发达工业化国家
兴起的()的意识形态。
A、倡导保护生态平衡
B、相信自然界为有机整体
C、倡导保护环境
D、提倡用温和的改良的办法对待环境危机
13、从社会成员个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通过
学习和实践获得有关政治体系的()的过程。
A 知识
B 规范C价值D 规则
14、早在古希腊的时候,()就指出法律与秩序的联系:“法
律(和礼俗)就是某种秩序,普遍良好的秩序基于普遍遵守的
法律(和礼俗)的习惯”。
A、希罗多德
B、苏哥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5、只有民主权利得以真正确立,公民的自由才可能得到
保障,而两者的统一是在()的框架下才能实现的。
A 宪政
B 法制
C 法治
D 民主
16、从历史和理论发展逻辑来说,()民主理论是民主理
论最早和最典型的形态。
A 自由
B 代议制
C 直接参与
D 间接参与
17、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上最优秀的人物,
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
A 文化
B 经济
C 政治
D 道德
18、美国经济学家()指出,民主本来是用来防止一切专
制的,但是,如果多数人的统治不被限制,民主这种理想
就会成为一种新的专制权力的根据。
A 哈耶克
B 熊彼特
C 诺齐克
D 布坎南
19、第三次民主化浪潮实现民主化的方式是()。
A 暴力革命
B 军事战争
C 妥协
D 选举
20、市场经济本身教会公民(),这都有助于维持一个民
主制度。
A、宽容
B、不要期望过高
C、自立
D、多元化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议会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
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
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联盟组成,
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
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2、政治社团组织: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
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
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可能包括各种形式的行业
协会、商会、工会、俱乐部、兴趣爱好者协会、利益集团
等等。
3、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
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
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4、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
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
序状态。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1)自由权,各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既涉
及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治方面。
(2)平等权,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意即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
到同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同等地具有遵守法律的责任。
(3)民主权,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
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
2、契约观念包含有哪几个要素?
(1)自愿;(2)一致同意;(3)责任性;(4)公开性或者
说透明性。
3、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1)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2)全球化对
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
内的民主化;(4)全球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
双重影响。
4、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
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
(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
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
质变的实质;
(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
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4)政治改革从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
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社会监督的功能。
(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
社会监督是遏制政治生活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效
手段。社会监督以一种无所不在的监控方式通过对政治权
力的运行和政治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警戒,表现出巨大的震
慑力量,促使人们谨慎、正确地使用权力,并拥有诉诸法
律的手段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制裁,因而能够有效地防止
权力运行偏离既法定的轨道。严格的社会监督,能有力地
促使一切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增强法制观念,依法
用权。
社会监督不仅具有外在的对权力主体在支配权力过程
中各种行为的约束功能,而且还能通过把权力与责任联系
在一起,建立起权力主体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权力主体
必须承担行使权力的后果与责任,这样也促使了权力主体
审慎地运用权力。
(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
对权力主体的防范不可能天衣无缝,对其的约束也难
以保证每一次权力运用都得当。但是社会监督的可贵之处
在于能够对不当或越轨的权力行为予以及时的矫正和补
救。
(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
由于社会监督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有要求国
家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的权力,由此体现了社会监督的惩戒
功能。
(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
社会监督的功能不仅在于它对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出现
的弊病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
监督,可以为民主政治的建康发展起到保健的作用。
(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
9
社会监督不仅能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对监督者也是一种极好的民主教育和训练,通过参与监督,可以提高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素质。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七)
一、填空题1、微观2、霸道3、正义观4、政党5、法律下的自由6、福利化7、罢免权8、议会政治
1、政治行为研究属于()政治研究。
2、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
3、政治()的主题是政治秩序的基本框架。
4、选区的划分一般与一个国家的()制度有关。
5、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
6、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和()三个阶段,
7、选举权和()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8、英国革命确立了()的民主模式。
二、选择题1、A 2、ABD 3、C 4、D 5、C 6、A 7、ABCD 8、A 9、ABD 10、ACD 11、ABD 12、AD 13、ABCD 14、D 15、ABC 16、D 17、
A 18、A
B 19、A 20、ABCD
1、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哥拉底
D、西塞罗
2、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根据市场经济中人与人之间行为的互动关系,形成特定的分析模式有()等等,用来分析和解释政治现象。
A 联盟理论模式
B 博弈对策模式
C 制度变迁模式
D 理性选择模式
3、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A 民粹主义
B 民本主义C精英主义D 民众主义
4、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
A、城市
B、城邦
C、法律
D、国家
5、()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A 科学主义
B 经验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理想主义
6、在常见的讨论中,权利一般被分为()和道德权利。
A 法律权利
B 经济权利
C 教育权利
D 文化权利
7、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体现了法治原则。
A 司法独立
B 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8、马克思主义认为()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 专制君主
B 贵族
C 二元君主制
D 寡头制
9、当今世界,()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A 法国
B 中国
C 德国
D 日本
10、下列国家中采取两院制的有()
A 日本
B 中国
C 美国
D 英国
11、在目前的政治研究中,人们一般把政治社团组织分为( )
A 制度性团体
B 协会性团体
C 保护性团体
D 社区性团体
12、提高政治体系的效率,首先就要求政府的()能够符合市场经济对政治体系的要求。
A 机构精简
B 工作高效
C 人员廉洁
D 职能合理
1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A 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
B 合作
C 伙伴关系
D 协商
14、参加政党活动在资本主义国家多集中在()期间。
A 游行
B 集会
C 公决
D 选举
15、()采用多数代表制计算选票方法。
A 美国
B 法国
C 英国
D 意大利
16、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A哈贝马斯B 伯恩斯坦C 马佐尼D 葛兰西
17、保守—改良的发展道路,以()为典型。
A 德国
B 美国
C 英国
D 法国
18、古希腊时期的()等人都把民主视为“暴民政治”或“愚民政治”。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西塞罗
D 苏哥拉底
19、美国经济学家()指出,民主本来是用来防止一切专制的,但是,如果多数人的统治不被限制,民主这种理想就会成为一种新的专制权力的根据。
A 哈耶克
B 熊彼特
C 诺齐克
D 布坎南
20、美国政治学家科恩提出民主政治需要具备的物质条件是()。A 地理条件B 经济条件C 平等和福利D 设施条件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
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
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2、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或
在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示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
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
3、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
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
的社会活动。
4、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
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
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
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政府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1)阶级性;(2)公共性;(3)权威性;(4)有机组
织性;(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
2、为什么说意识形态能够发挥“观念的力量”的作用?
意识形态能够发挥“观念的力量”的作用,是由于它具有
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性:(1)它对现存秩序表达不满,提出
批评;(2)它提供未来理想的模式;(3)它指出政治变迁
如何发生,指明人们应该如何改变现实。
3、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要素是什么?
(1)传统观;(2)实用主义;(3)人性论;(4)社会有机
论;(5)等级观念;(6)权威观念;
(7)财产观念。
4、为什么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
(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2)
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
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5)
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
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社会。
(1)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
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
会。良好社会包括以下基本因素:(a)存在着稳定的政治
共识,并可以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b)政治体系良性运
转。稳定的政治共识在社会意识形态上表现为政治秩序的
合法性,而政治体系的运转则是依靠治理来实现的。
(2)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应
当包括:
(a)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一
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因而也必然是一个冲突频度大为增
加的社会。如果一种利益坚持不肯妥协,必须与对方达到
你死我活的结果方肯罢休,这将对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的
后果。而良好社会要求对立利益的各方尽可能地理性地思
考合作的后果,而不是不顾后果地对一己利益的坚持。如
果对立双方都坚持认为自己的目标、原则、要求是绝对正
确的、绝对合理的和公正的,并认为对方的一切都是错误
的、不合理的,应该全部抛弃的,这样他们往往会不惜任
何代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要求,可以想象其结果只能使
矛盾更加尖锐,合作无法达成。因此,在良好社会里,人
们抱有一种理性的态度,在承认对方利益的基础上做出让
步,使双方各自的要求得到部分满足,从而解决冲突,形
成一种文明的秩序。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
所应当具备的精神。
(b)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
度较高。稳定性是良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实现稳定性
就要求存在一种稳定的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法治是通过
一种制度化的机制来协调不同利益的。制度既是某种特定
的利益关系的反映,也是人们追求利益的方式的可能性规
定。制度具有全局性。相对于其他手段来说,制度的影响
不在于一时一地的事件或利益,而在于长期的整体的规范
的作用。作为一种相互冲突的利益的解决制度,法治的根
本作用在于让人们自愿地表达其利益,综合各种不同的利
益,并以人们的偏好来自愿地做出裁决。在人治的情况下,
制度如同虚设,社会治理依统治者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从
而造成一种不稳定的局面。而在法治的情况下,人们可以
对制度形成一种稳定的预期,从而有利人们在政治中有序
地解决其利益冲突。
(c)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法治要求权力的运行
必须符合规范,这对于利益冲突的意义在于,它规定了解
决的边界。而有效的协商机制则有助于确定在大的秩序范
围内,将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合作形式。从博弈论的角度来
看,前者规定了人们讨价还价的外部边界,而后者则提出
了讨价还价的内部选择。协商机制并不仅仅是人们通常所
说的正式的制度,更多意义上它还包括各种非正式的规范,
而这涉及到各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因为什么样
的协商机制才有效并不是纯粹抽象的理论问题,它关系到
参与博弈的行动者对于策略的选择。协商机制需要重视团
体的自主性。一个在适当范围内保护自己利益的团体并不
意味着与政府的对抗,而是对政府管理功能的一种弥补。
它促成在各种利益冲突中得到平等而又合理的解决。
(d)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政府是建立在政治
共识之上的执行国家意志的组织,一个高效而廉洁的政府
能够将人们稳定的政治共识付诸现实。从经济管理上看,
它可以使国家经济发展保持一个良好的势头;从社会管理
上看,它还可以有效缓解和抑制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
会问题,是有效防范政治秩序混乱的重要环节。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八)
一、填空题1、马克思主义2、无为而治3、政治斗争
4、声音
5、压力集团
6、滥用权力
7、政治管理
8、
精英民主
1、1949年人民民主政权在中国大陆建立以后,()政
治观一直成为中国政治研究和政治实践的主导内容。
2、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
上强调()。
3、一般说来,专制制度下的人民只能通过()才能实
现自己的政治权利。
4、一般说来,通过()、手势或姿势方法投票的都是
公开投票。
5、参加社团活动在资本主义国家当中主要是加入()。
6、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这是万
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7、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的制度化
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8、()理论被视为民主研究的现代学派。
二、选择题1、B 2、ABC 3、AB 4、B 5、ABC 6、
C 7、ABC
D 8、ABD 9、ACD 10、ABCD 11、
AD 12、A 13、D 14、C 15、A 16、B 17、
ABC 18、AB 19、D 20、ABCD
1、“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社会时
期。
A 封建
B 奴隶
C 资本主义
D 原始
2、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即政治权力
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A 法
B 势C术D 权
3、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
A 政治哲学研究
B 政治科学研究C政治经济研究D 政
治法律研究
4、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
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是中国未
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A 君主专制政体
B 君主立宪政体
C 民主宪政政体
D 共
和政体
5、16-17世纪以后,“第三等级”要求废除等级制和限制
君权的想法,反映在政治思考和研究中,就形成了反对专
制主义的()理论的诞生。
A、社会契约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自由主义
6、()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A 科学主义
B 经验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理想主义
7、下列权利属于第二代“权利”的是()和居住等权利。
A 受教育权利B健康C 选择职业D 保持最低生活标准
8、为了有效消除执政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
德提出了()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
A 限任
B 监督
C 法治
D 选举
9、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政体形式
主要有()。
A 苏维埃政权形式
B 委员会政权形式
C 巴黎公社政权形式
D 人民代表大会政权形式
10、一般说来,政府组织机构主要包括()
A、行政机构
B、国家元首
C、司法机构
D、立法机构
11、现代民主是一种“多元民主”,这种多元的民主以()
为特征。
A 组织的多元化
B 两院制
C 多党制D社会权力的多中
心
12、欧美的保守党、自由党、民主党、共和党等都属于()
政党。
A 核心会议型
B 精英型
C 支部型
D 代表性
13、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
主要是()。
A 政治妥协
B 政治改良
C 政治革命
D 政治改革
10
14、传统政治观点主要关注围绕着国家()而产生的行动与思想。
A 合法性
B 治理
C 政权
D 统治
15、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所应追求的目标。
A、治理
B、民主
C、法制
D、法治
16、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
A、监督
B、选举
C、弹劾
D、罢免
17、新闻舆论的监督方式主要有()等舆论形式。
A 调查
B 报道
C 评论
D 批评
18、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
A、代议制
B、民主制
C、法治
D、法制
19、()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
A 布坎南
B 哈耶克
C 罗尔斯
D 亨廷顿
20、美国政治学家科恩提出民主政治需要具备的物质条件是()。
A 地理条件
B 经济条件
C 平等和福利
D 设施条件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2、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3、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4、民主化:是指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如何理解权力这一概念?
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2、政府组织机构具有那些特性?
一般来说,政府组织机构具有如下特性:
(1)阶级性。(2)实体性。(3)严密组织性。(4)特定的职能性。
3、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4、最具代表性的民主理论有哪些?(1)直接参与民主理论;(2)代议制民主理论(或自由民主理论);(3)精英民主理论;(4)多元民主理论。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九)
一、填空题1、兼爱2、法律制度3、个人4、政党
5、大同世界
6、宪政
7、经验主义8、市民社会
1、墨子的政治学说以()、“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2、政府以()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3、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
4、()和社会团体是公民进入政治体系(市场),形成政治输入的中介。
5、中国古代的()、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等等都是人们所设想的各种不同形式的良好社会。
6、()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7、政治学对民主价值的研究和论述大体存在理想主义和()两种途径。
8、非政府政治体系是由()、政党、社团和个体公民所组成的社会政治体系。
二、选择题1、B 2、ABCD 3、ABC 4、D 5、ACD 6、
D 7、ABCD 8、ABCD 9、D 10、D 11、A 12、A 13、D 14、ABCD 15、ABC 16、ABC 17、ACD 18、BD 19、AC 20、B
1、下列思想家中权力政治观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B 韩非C庄子D 荀子2、西方现代政治学研究方法主要有()等。
A 政治沟通分析方法
B 心理研究方法
C 政治系统分析
D 社会学研究方法
3、古典政治学时代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关于()。
A城市国家的观念B 城邦的理论C世界国家论D 直接
民主理论
4、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是社会公共权力的一种
()划分。
A 体系性
B 结构性
C 系统性
D 功能性
5、17世纪英国思想家洛克以掌握立法权的人数的多少为标
准,把政体分为()。
A、君主政体
B、共和政体
C、民主政体
D、寡头政体
6、政治学家划分国家与社会的界限,力图界定公共权力的
范围和社会自治以及个人自由的领域。在此方面,德国学
者()的观点最具代表性。
A 叔本华
B 黑格尔
C 康德
D 哈贝马斯
7、政党以其()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
社会化。
A 方针
B 意识形态
C 政策
D 理论纲领
8、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团发挥其作用的非常规方式有()。
A 合法示威抗议
B 政变
C 恐怖活动
D 司法诉讼
9、经济制度效率概念是20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率先
提出的。
A 布坎南
B 萨谬尔森
C 凯恩斯
D 帕累托
10、治理方法的单一从根本上说是古代治理中缺乏()精
神的结果。
A 法制
B 法治
C 民主
D 平等协商
11、作为萌芽状态的选举制度产生于()社会。
A 奴隶制
B 原始
C 封建
D 资本主义
12、()在18世纪大革命时开始承认秘密投票。
A 法国
B 美国
C 英国
D 意大利
13、社会主义将()确定为其宪政规则。
A 民主法治
B 三权分立
C 依法治国
D 议行合一
14、自上而下的监督我们称之为政治监督,它属于政治治
理行为范畴,包括()等。
A、司法监督
B、行政监督
C、立法监督
D、政党监督
15、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始终掌握着国家
的主权。因为公民可以利用()等制约手段监督和影响政
府的行为。
A 撤销决定
B 制止行为
C 否决议案
D 罢免权利
16、根据阿尔蒙德的观点,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
期流行的一套()
A 政治态度
B 政治信仰
C 政治感情
D 政治观念
17、20世纪后期在西欧,“新法西斯主义”往往与()的
狭隘民族主义相联系。
A 超国家主义
B 反对民族融合
C 反对全球化
D 反对移
民运动
18、特定的政治符号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
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
用。
A 凝聚意义
B 代表意义
C 表现意义
D 象征意义
19、马克思主义分析(),为我们确定政治发展的含义提
供了指南。
A 国家类型历史演变的方法论
B 阶级分析的方法
C 社会发展
D 辩证唯物论
20、民主制度对公民个性的“抑制”,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
的专制,即()。
A 政党的专制
B 社会的专制
C 法律的专制
D 制度的专
制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
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
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
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制度。
3、公开性:指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
政府政策的信息,这些政治信息必须能够及时通过各种传
媒为公民所知,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
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
4、政治监督: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
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
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
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
监督。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
(2)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这种政治观被称为神学政治观;
(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对于政治含义的
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
治观;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2、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
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
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
的综合研究。
(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
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
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
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
兼重;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
常;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守旧传统,祖
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顺人”。
3、善治的精神是什么?
(1)契约观念,契约观念的要素:第一,自愿;第二,一
致同意;第三,责任性;第四,公开性或者说透明性。
(2)效率精神,包括的内涵:第一,管理效率;第二,制
度效率;第三,回应性。
4、政治革命不同于其他政治发展方式的特征是什么?
(1)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的
阶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
(2)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
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
(3)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容,
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
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
(4)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
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政治社团的功能。
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具有象征
性功能、意识形态的功能、提供情报的功能、工具性功能、
经济性功能以及政治社会化功能。
(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称为表示性功能。政治社
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种种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
(2)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
成其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
既为维护成员利益提供了理论根据,也为发展和聚集成员,
形成共同行动提供了条件。
(3)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行
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有关行业、本
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政治社团能否
有效动员本社团成员和普通民众,能否说服议员或政府官
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提供情报的数量和质量。政
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在我国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作用
中发挥得最为突出。中国共青团、工会、妇联最主要的功
能之一就是上传下达,一方面把本社团成员的想法和利益
要求上传给党和国家机关,另一方面又把党和国家机关的
政策意图传达给本社团成员。
(4)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
成某一具体目标。
(5)政治社团的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帮助成员实现经济
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政治社团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紧密
相关。
(6)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通过社团
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政治社团是社会成
员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场所。一方面,其成员通过参
加政治社团的活动和社会政治生活,了解政治生活的规则
和技能;另一方面,政治社团也以特定的政治价值和政治
规范影响其成员。
《政治学原理》期末综合自测题(十)
一、填空题1、意识形态2、公共职务3、政治权利4、
传统型权威5、军人集团6、人民权利7、宪政制
度8、政治专制
1、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三大结构。
2、政治权力主体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各种社会阶级集
团、群众团体的组织机构,以及承担()的
个体。
11
3、按照我国法律,只有三种人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权利:一是未满18岁不具备公民资格的人,二是被剥夺()的人,三是丧失清醒意识无法行使该权利的人。
4、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国家、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和法理型权威国家。
5、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集团和()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
6、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的思想。
7、宪法和()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
8、16—17世纪,反对()和绝对国家的斗争使民主的观念得以复活。
二、选择题1、AD 2、A 3、ABC 4、D 5、C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D 11、AD 12、AD 13、ABCD 14、D 15、AB 16、B 17、
A 18、A
B 19、A 20、CD
1、古罗马时代人们对政治问题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对()的研究当中。
A 法律
B 城邦
C 社会
D 国家
2、基督教神学后期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A 托马斯?阿奎那
B 菲尔默
C 马基雅维利
D 圣?奥古斯丁
3、“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主要的研究方法是()。
A 经验主义B实证主义C 科学主义D 理性主义
4、()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
A命令方式B规范方式C 说服方式D 压力方式
5、政治权力实现方式中的()是积极的权力作用方式。
A 说服方式
B 命令方式C奖酬方式D 规范方式
6、中央与地方权力的配置受()政治局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A 两者之间的利益分割
B 民族关系
C 文化传统
D 历史状况
7、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体现了法治原则。
A 司法独立
B 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8、“守夜人”的小政府阶段政府的职能主要是()
A 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安全
B 提供一些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
C 保卫国家不受侵犯
D 保护社会成员的人身安全
9、一般说来,政府组织机构主要包括()
A、行政机构
B、国家元首
C、司法机构
D、立法机构
10、政治学家划分国家与社会的界限,力图界定公共权力的范围和社会自治以及个人自由的领域。在此方面,德国学者()的观点最具代表性。
A 叔本华
B 黑格尔
C 康德
D 哈贝马斯
11、现代民主是一种“多元民主”,这种多元的民主以()为特征。
A 组织的多元化
B 两院制
C 多党制D社会权力的多中心
12、提高政治体系的效率,首先就要求政府的()能够符合市场经济对政治体系的要求。
A 机构精简
B 工作高效
C 人员廉洁
D 职能合理
1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A 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
B 合作
C 伙伴关系
D 协商
14、参加政党活动在资本主义国家多集中在()期间。
A 游行
B 集会
C 公决
D 选举
15、在国家的选举中,选举一般是指选举()。
A 国家代议机关的代表
B 国家特定的国家公职人员
C 政党领袖
D 议会首脑
16、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
A、监督
B、选举
C、弹劾
D、罢免
17、一般来讲,()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A 社会监督
B 政治监督
C 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
D 政府监督
18、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
A、代议制
B、民主制
C、法治
D、法制
19、只有民主权利得以真正确立,公民的自由才可能得到保障,而两者的统一是在()的框架下才能实现的。20、第三次民主化浪潮实现民主化的方式是()。
A 暴力革命
B 军事战争
C 妥协
D 选举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总统共和制:在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总统与议会均由
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
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
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
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
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
力制衡关系。
2、两院制:指一个国家内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
行使立法权。
3、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
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4、政治制度化:是指政治秩序逐步建立制度,依据制度运
作的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还存在着
其他8个政党,这些政党都是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的合法
政党和积极力量。
(2)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而其他
政党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对国家实行思想领导、政
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而且对各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
2、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
(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3)直接选举和
间接选举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
3、政治稳定对政治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1)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内在目标之一,一个有良好
社会的政治秩序必然是稳定的,人们将有序地组织他们的
社会生活,而不必因为政治不稳定而造成社会福利的总损
失;
(2)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政治稳
定作为政治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政治体系实现政治发展目
标的基础保证,只有在政治有序运行的前提下,政治发展
的目标才能按照既定的计划、方案逐步得到实现。
4、民主的价值是什么?
概括而言,政治学对民主价值的研究和论述大体存在两
种途径,即理想主义的和经验主义的。
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传统
的民主理论家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自治”;民主的
第二个价值在于“平等”;民主的第三个价值在于“权威”。
经验主义途径体现了民主研究的现实主义思路。经验主
义理论认为与其他政治制度相比较,民主方法或制度的最
大优势在于:
(1)民主宪政保证国家政权的和平交接,从而保持国家的
长治久安。
(2)民主制度能使政府更加关心人民的幸福。
总之,民主制度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可能的政治制度中最为
优良的一种制度。民主制度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它是一种
有益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制度,因而,民主政府是“最
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它将政治竞争纳入到既定的程序和
规则之中,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的突发性和社会成员在政
治上铤而走险的可能性;它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其政治合法
性的基础,有助于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也有助于避
免和消除由于政权更迭和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社会动荡。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
(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
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选举是使市
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联系的基本途径。众所周知,现代民
主制国家最根本的原则即是人民主权原则,也就是国家的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即使在最直接的民主制度中,
也没有办法使所有的人都直接成为统治者。因此,国家权
力的行使者只能是少数人,这样就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所有
者与行使者相互分离,并因而形成少数领导者和绝大多数
被领导者的相互矛盾。选举制度则为解决这种相互分离和
相互矛盾状况提供了根本的途径。既然代表或议员经由公
民根据自己的意愿选举产生,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
权经由公民通过选举这一权力委托方式获取,那么权力的
行使者虽然获得了合法地位,但他仅仅只是权力所有者实
现权力的媒介和桥梁。因此,虽然权力行使者有一定的相
对独立性,但这种和平的权力委托或者说权力转移,并不
能改变权力所有者的地位,相反在其它有关制度的配合下,
还能够使权力所有者的意愿和利益得到较好的实现。
(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
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公民与国家权力行使者的
这种委托关系,决定了权力行使者必须向全体公民负责。
尽管政治实践中有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之分,但其基本原
则是共通的,即公民将根据权力行使者的具体表现,对其
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进行评判,并对其违反自己意愿的行
为追究责任。如果公民撤回对权力行使者的委托,那么权
力行使者的存在、延续以及权力行使也就失去了合法依据。
在这种情况下,公民可通过民主程序重新选举产生新的符
合自己意愿的权力行使者。这就要求权力行使者必须坚持
为社会公众服务,时刻牢记对权力所有者负责的思想。
(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
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国家的统治、社会的管理都必须
以民意为依归。选举就是形成、表达民意的理想方式。选
举不仅仅只是单纯对候选人进行简单的挑选,实际上这种
选择一方面表达了社会公众对权力行使者必须具备条件和
素质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则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管理应
该贯彻何种政策的基本看法。而且,在选举过程中不同意
见之间的交流、妥协,还有助于形成人们都能接受的社会
共识。因此,选举制度在形成、表达民意中具有非常重要
的作用。
同时,公民通过选举活动的参与,还可以增强民主意
识。虽然公民在多大程度上重视并参与选举受到历史传统、
民族习惯、宗教信仰、文化程度以及现实利益等诸多因素
的影响,但选举本身同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公民通
过参与选举,不仅会对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产生明确的认识,
而且还能增强其分析和判断政治现象、政治问题的能力,
从而积极地参政、议政。
(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
施。经济萧条、通货膨胀、政局不稳、集团利益冲突激烈
等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是影响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安定的
重要因素。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
治制度中,选举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通过选举,不仅
可以使社会公众之间、社会公众与其代表之间更为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可以集思广益,对各种政策选择方案
进行论证,从而为各种社会问题寻找到合理的能为人们所
接受的解决方法。
第三部分《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综合练习题答案
三、名词解释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
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
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
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
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
控制的关系。
4、政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
生活的权利。
5、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
的需要。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
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
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
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
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
具。
8、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
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
国家组织原则。
9、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
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
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
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
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1、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
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
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2、议会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
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
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联盟组成,
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
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13、总统共和制:在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总统与议会均
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
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
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
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
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
在权力制衡关系。
12
14、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5、两院制:指一个国家内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立法权。
16、利益集团:又称为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7、政治社团组织: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可能包括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商会、工会、俱乐部、兴趣爱好者协会、利益集团等等。
18、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政党: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0、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制度。21、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2、多党制:是指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3、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24、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25、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26、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27、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28、公开性:指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这些政治信息必须能够及时通过各种传媒为公民所知,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
29、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30、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或在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示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
31、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32、多数代表制:又称多数当选制,即在一个选区内得票最多的政党独占这个选区的全部议席,其他得票较少的政党则没有当选的机会。
33、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
34、政治监督: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35、社会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36、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37、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38、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39、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40、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41、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
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42、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
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
有序状态。
43、政治制度化:是指政治秩序逐步建立制度,依据制度
运作的过程。
44、宪政: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
形态或政治过程。
45、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
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46、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
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
决策过程。
47、寡头铁律:即认为组织从来就是寡头的组织,任何社
会都由组织(政党)来实施统治,而组织又是由少数领袖
(寡头)来实施统治。即使民主政党也是如此。
48、民主化:是指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
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
四、简答题
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参见综合自测题(九)的答案。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
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
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
是艺术。
3、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
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
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
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
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利益
关系。(2)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
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
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3)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
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关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
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
刻性。
4、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参见05年1月试题的答案。
5、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九)的答案。
6、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如何理解权力这一概念?
参见综合自测题(八)的答案。
7、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参见综合自测题(二)的答案。
8、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哪
几代的发展变化?
参见综合自测题(一)的答案。
9、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参见综合自测题(六)的答案。
10、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统治的特点是什么?
(1)在权力分配上采取封建等级制度,使政治权力与土地
所有者密切结合;
(2)在统治形式上采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君主的意
志和权力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
(3)在经济和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进行残酷
的剥削和压迫;
(4)在思想上,封建地主阶级广泛利用宗教和宗法思想,
对农民阶级进行精神奴役。
11、政府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七)的答案。
12、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哪些原则要求?
与2005年7月试题中简答题:“4、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
本指导原则是什么?”答案相同。
13、如何理解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
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首先,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
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
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
于人民。
其次,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
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
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
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
于人民。
再次,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
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
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
起来更换它。
最后,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
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
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
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14、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参见综合自测题(三)的答案。
15、政府组织机构具有那些特性?
参见综合自测题(八)的答案。
16、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什么样
的意义?
参见2006年1月试题的答案。
17、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一)的答案。
1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十)的答案。
19、政治社团具有哪些特征?
参见综合自测题(二)的答案。
20、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功能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三)的答案。
21、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有哪些?
(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2)良好社会必须
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3)存在一个
有效的协商机制。(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22、实现政治合法性有哪几种途径?
参见2005年7月的试题答案。
23、善治的精神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九)的答案。
24、善治的效率精神包括哪几方面的内涵?
参见综合自测题(三)的答案。
25、契约观念包含有哪几个要素?
参见综合自测题(六)的答案。
26、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八)的答案。
27、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参见05年1月试题的答案。
28、政治参与的作用是什么?
参见06年1月试题的答案。
29、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五)的答案。
30、现代国家的选举程序大致包括哪几个环节?
参见综合自测题(四)的答案。
31、政治选举的意义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十)的答案。
32、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一)的答案。
33、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参见综合自测题(二)的答案。
34、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四)的答案。
35、为什么说意识形态能够发挥“观念的力量”的作用?
参见综合自测题(七)的答案。
36、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要素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七)的答案。
37、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问题?
参见综合自测题(五)的答案。
38、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参见综合自测题(六)的答案。
39、政治革命不同于其他政治发展方式的特征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九)的答案。
40、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六)的答案。
41、政治稳定对政治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参见综合自测题(十)的答案。
42、为什么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
参见综合自测题(七)的答案。
43、政治制度化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参见综合自测题(二)的答案。
44、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二)的答案。
45、宽容和理性精神在政治上包含哪些内容?
参见05年1月试题的答案。
46、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见2005年7月的试题答案。
47、全球化具有哪些特征?
参见综合自测题(四)的答案。
13
48、最具代表性的民主理论有哪些?
参见综合自测题(五)的答案
49、民主的价值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一)的答案。
50、民主固有的缺陷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三)的答案。
51、民主的限度有哪些?
参见06年1月试题的答案。
52、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
1) 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他们崇尚自由,反对干涉;主张合作双赢,反对你死我活;倾向中道温和,反对极端和突变等。他们希望改革权威主义政治,而不是革命推翻这种政治。
2) 与中产阶级规模发展相伴随的是教育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公民受教育程度提高,自主意识增强,不容易受极端分子的煽动,不盲从政治野心家的蛊惑,这有利于民主政治的成长。
与上述两方面因素相联系,经济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公民自我意识和个人权力观念的形成,是要求制度保障其权利的开始。市场经济本身教会公民自立、多元化、宽容以及不要期望过高。这都有助于维持一个民主制度。
53、为什么说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
参见2005年7月的试题答案。
五、论述题
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参见综合自测题(八)的答案。
2、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
答案要点:
(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
(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顺人”。
(展开论述见教材39—41页)
3、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
(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
(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
(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4、试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分工、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第一次出现了巨大的利益分化和利益对立。面对社会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的这种变化,氏族社会的原有公共权力及其组织设施制度已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共同利益基础,又不能胜任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协调新的利益矛盾的政治作用,氏族制度已经过时了。
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镇压和
控制奴隶阶级的反抗,协调其他利益矛盾,需要一种新的、
不同以往的“特殊的公共权力”,国家即是这种新的公共权
力组织。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的有关论述,国家
是阶级社会中的特殊的公共权力,比起原始社会中的公共
权力来,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
本质在于阶级统治。因此,国家不像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
那样是全体居民的权力,而是占有生产资料的那部分人对
另一部分人实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它的基础是统治阶级的
利益。
国家在实行政治统治的过程中,必须要履行特定的政
治管理职能。不过,政治管理只是国家实现阶级统治的手
段而不是其本质。国家阶级统治与政治管理的二重性正是
统治阶级利益的自我实现要求和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矛盾
在国家性质上的反映。
国家本质上是阶级统治,可是,在形式上却表现为超
然于社会之上的独立力量。尽管如此,国家存在的社会形
式并不能代替它的阶级本质。
(2)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氏族社会形成和
维持的基本纽带是社会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阶级关系产
生后,取代了天然血缘关系的基本纽带作用,并促使社会
成员为了谋求本阶级的利益而进行社会流动,不同氏族和
部落的成员混然杂居,为了便于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统治,
使得他们在其居住的地方实现其公共权利和义务,地区来
划分就被作为出发点。这种按照居住地组织国民的办法,
是一切国家共同的。
(3)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作为一种暴力机器,
国家不同于氏族社会武装组织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一,国
家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等物质
附属物,即常设的暴力机关,而氏族社会的武装组织不过
是自己组织为武装力量的居民。其二,国家的暴力为统治
阶级专属,并以它为主要凭藉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巩
固社会秩序,以及对付外敌。氏族社会的武装组织由全体
居民构成,主要用于对付外敌,氏族社会内部则主要以道
德强制力维持秩序。其三,国家是系统采用的暴力,是精
巧的暴力机器,而氏族社会的武装组织则不具备国家暴力
的系统性和精巧性。
在上述三方面差别中,国家的阶级统治本质是最根本
的,国家与氏族社会公共权力在划分居民和暴力组织方面
的差别,不过是国家的阶级统治本质的自然延伸和特定表
现。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国家本质的论述,可以认为,
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
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
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划线部分为要点,下同)
5、试述人民主权原则。
参见综合自测题(三)的答案。
6、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
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总的来说,
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共
产党、第三世界民族独立过程中的民族主义政党以及政治
经济改革过程中发达国家的政党,都在这个方面扮演了重
要角色。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
面:
(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政党是其成员和选
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
一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
者(民众)的桥梁。政党是一个双向的(自上而下和自下
而上)表达渠道。它通过综合、选择和简化等方式,把社
会成员的个别需求转化为易于操控的集体性建议和方案。
另一方面,它通过自己的组织渠道和对大众的影响力,将
自己作为政府执政党的政策和方针传导给社会。
(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政党是招募精英和
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它提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国
家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它像是政府的门卫,控制着个
人进入政府的程序。它选拔政治精英,通过多种方式培养
组织精英的实际政治能力。在许多情况下,政党为政治家
提供了培训的场所,为他们提供从事政治活动所必需的技
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职业结构。
(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政党是形成、教
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
政党以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影响成员和选民,
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此外,政党通过自己的政策
主张和竞选纲领,动员民众。在当代社会,它更是成员或
选民的情感依托物。由于政党一贯致力于影响其支持者的
思想和行为,因而支持者支持其政党而甚至不关心某个具
体政策和候选人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政党变成了人们记
忆和情感寄托的实体。
(4)组织政府的手段。政党协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
提供稳定基础。它为政府的两大重要机关(立法机关和行
政机关)创造了合作的基础和机制。在没有赢得政权的时
候,政党通过制定自己的政纲、方针、政策和策略,动员
党员和群众影响政府政策,监督政府行使权力。在获得政
权以后,政党以执政党的身份,组织政府,直接参与国家
政策执行过程,支配和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和实
际过程。
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它承担了一
系列重要的政治功能,而且还因为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
决定了政治体系的结构形式。目前,各国形成了不同的政
党制度,其中主要包括一党制、两党制、一党居优制和多
党制。这些不同的政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
的政府制度形式。
7、试述政治社团的功能。
参见综合自测题(九)的答案。
8、试述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社会。
参见综合自测题(七)的答案。
9、试述善治模式的特征。
答案要点:
(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
力量来实现;
(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
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
系;
(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
参与;
(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详细论述如下:
善治模式的特征:
第一,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
的强制力量来实现。一直以来,公共权力中心的唯一性被
默认为是一个不可更迭的原则,但是善治理论却使公共权
力中心多元化。除了政府之外,各种机构(包括社会的、私
人的)只有得到公众的认可,才可以成为公共权力的中心。
公共权力不再被政府所垄断,使得政府与其他公共权力中
心之间不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
依赖互动的新型关系。
第二,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
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
依赖关系。统治基本上局限在社会公共领域,所关联的对
象是一种二元对立式的国家与民众。作为政府管理模式的
善治与市场、社会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独立组
织等具有许多联系。存在于私人领域和第三领域的治理(如
公司治理、社区治理)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们与政
府的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社会国家正在把原先由它
独自承担的责任转移给公民社会,后者包括各种私人部门
和公民自愿性团体,它们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原先由国家
承担的责任。国家与社会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
的界限便日益变得模糊不清。但这种模糊与古代社会中国
家与社会的未分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当代社会的模糊说明
利益整合和聚合的程度,其前提是在社会利益的分化程度
非常发达,而古代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模糊却是在社会利
益的分化程度非常低的情况下发生的。
第三,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
对象的参与。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
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
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与此不同,善治则
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
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
管理。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
之上的合作。它所拥有的管理机制主要不依靠政府的权威,
而是合作网络的权威,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
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善治组织的产生不是来自于授
权,而是来自于协商,是由成员平等协商产生的。组织内
部的议事规则、办事程序又经过成员协商约定。决定事项
的过程由于通过了彻底的民主协商,成员的意见能够得到
充分的表达,具有非常灵活的利益表达机制,能够更好地
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
第四,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统治的典型模式是运用发号施令来达成目标。而善治模式
则认为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在公共事
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政府应该
运用各种可行的办法来达到公共事务的良好管理。行为
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
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其主要特点体现在;其一,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
14
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其二,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因而注重定量研究而抛弃定性研究;其三,强调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政治研究,主张政治研究应该是经验性和描述性的;其四,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价值中立,以不偏不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得到公正的结论;其五,吸收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政治现象展开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多个层次的研究,构成了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说,大大拓宽了政治学研究的领域,形成了诸如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等大量边缘学科;其六,规定自己的分析任务不在于政治的“应然”,而在于政治的“实然”,因此,在政治现实性上,它表现为从技术角度看,怎样进行统治和权力分配,而不是阐明统治为何是合理的。
10、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
参见综合自测题(十)的答案。
11、试述社会监督的功能。
参见综合自测题(六)的答案。
12、试述自由主义理论所遵循的原则。
参见2006年1月试题的答案。
13、试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参见综合自测题(五)的答案。
14、试述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
(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过程中,通过两种途径产生经济上的分配不公,进而引起政治不稳定。其一,从长远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能创造出比传统社会更为平等的分配方式,但在短时期内,经济发展和增长很容易扩大贫富之间的差距。其二,现代化改变了人们的分配观念。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怀疑一些在传统社会中看来是顺乎自然的分配方式的公正性,并且期望能有一种新的公正合理的分配方式出现。
(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当现代化加速体制转轨、社会关系调整和生活改善的步伐时,处于变革社会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以现代文明为背景的现代政治文化观念逐步传播,在同传统的政治文化观念的交汇与抗争中,传统的政治文化渐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政治文化体系的萌生和成长。
但是,不同政治文化的冲突和替代决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和实现,传统文化的解体并不意未着现代政治文化体系的成型,其间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复杂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旧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的冲突,并往往引发现实的政治冲突。
(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对社会的期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会急剧膨胀,甚至可能带来一场“期望革命”。
与此同时,文化变迁使得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强。新兴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在无法通过制度化途径参与政治的情况下,往往采取暴力的方式来进入政治领域,这对政治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4)政府的执行危机。在后期现代化国家中,由于政府发展的过程往往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政府面对急剧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往往无力进行整合和管理,形成一个“弱政府”。政府的官员也在原有价值观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往往落入腐败的陷阱,这使得政府不稳定的情形更加严峻。
(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家或者试图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或者试图谋求势力范围,从而干预后期现代化国家的内政,这使得政治不稳定的局势更加复杂。
15、试述现代政治文明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参见综合自测题(二)的答案。
16、试述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内容。
答案要点参见2005年7月的试题答案。展开论述见教材256—258页。
17、试述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
参见综合自测题(一)的答案。
导论
1政治带给人们的思考,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无非在于;一是权力本位或官本位;2是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3是‘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多选】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一、政治的含义:
1、价值论的解释,第一种,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或伦理政治观。
(1)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
们的认识。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
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而在【古希腊】,【柏拉图】
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
而【亚力士多德】则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这种
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
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
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2、神学论:第二种,认为政治是一种自然、超社会力量的
体现和外化。
(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
中国的“天”还是西方的“上帝”,人们都凭借对他的崇拜
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使神权政治观
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统治的合法性依据。)
3、权力论,第三种,认为政治是围绕在权力展开的活动,
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
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
【法家】。他们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权利的
获取、保持和运用)
4、管理政治观,第四种,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
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
5、第五种,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
活动。
(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一直到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
定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第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第三,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
题,根本问题)
第四,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三、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
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
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
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
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
益关系。因此,政治关系涵盖阶级,民族,社会团体,阶
层等之间的关系,涵盖了对立阶级之间,非对立的阶级之
间和特定阶级内部的关系。2是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
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并
因此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
三是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
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
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188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的建立可以视为现代
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
政治学研究内容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即政治哲学
【politicel.philosophy】研究和政治科学。
所以通过研究权力来研究政治是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
析方法,要求从社会经济关系的角度去把握政治现象的本
质。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二)政治学研究的其他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
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
活动。
第二章政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治国之道”
而展开。(2)中国古代社会的后世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
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3)在2000多年
的历史演变中,儒家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
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4)毛泽东撰写的《中国社会
各阶级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
专政》(5)1978年以前,中国基本上实施“民众主义”的
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6)1978年以后,随
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精英主义”的自
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7)从科学发展
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与社会伦理研究高度结合。
(8)伦理与政治不分,正是儒家思想的特色。(9)古希腊
---罗马时代:被称为“古典政治学时代”(10)柏拉图的学
生亚里士多德从事城邦政制的实证研究,并专门著有《政
治学》和《雅典政制》。(11)中世纪时代:被称为“神学
政治学时代”(12)使神学政治理论逐渐衰弱下去的重大历
史事件,一是民族国家的兴起,二是被称为现代资本主义
摇篮的城市的兴起;三是14世纪兴起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文
艺复兴运动。四是15-16世纪的宗教运动。(13)使神学和
政治理论分家的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
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14)行为主义政治学本质上是政
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它要求用研究自然而然科学
的态度、手段和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
(15)所谓“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习应该建立在
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娄据展开
研究的观点。(16)政治学对政治行为的研究在20世纪
50—60年代在西方特别是美国政治学界最为盛行,并由此
而得到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盛名。(17)在众多政治设计思路
中,具有明显对比性的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方案。二者
具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的根源于人们对人性和公共权力
的认识和评价的截然不同。(18)对人性持乐观主义态度,
一般认为人性善。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的设计思路(19)
对人性持悲观主义态度,一般主张性恶论,这是“法治”
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一、儒、法、道、墨各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
是“仁政”,主张以政为德,休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
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法家则反
其道而行之,强调“法”、“术”、“势”为核心政治观,法
家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儒家和法家的主
张分别为“王道”和“霸道”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
然”为核心思想,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墨子的
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
盾来维持统治。
二、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
首先,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
“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
生视为一体,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其
次,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
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最后,
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
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1)君权神授说:解释
权力来源与权力监督的最终力量。(2)圣贤政治观:一种
古代的精英政治理论——君主是圣人,大臣是贤才,民众
是愚民。(3)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用家庭伦理观念来规
范社会政治秩序,君主是大家长。(4)重民养民教民思想:
从防民的角度出发,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服从统治。在如
何对待臣民的问题上,道家明确提出愚民主张,儒家则强
调教民,教民服从,热爱君主,热爱大家庭,热爱等级秩
序。中国传统的愚民和教化政策由此而来。(5)德刑兼重:
儒家重德,法家重刑,统治者兼而用之。依照孔子的说法,
乃“宽猛相济”。(6)法、术、势统治术:这是法家的思想,
是统治者的必修课。(7)重农抑商思想:中国的思想家认
为太富有的人容易为非作歹,商人易于致富,所以要抑制。
证之西方历史,正是如此,商人发展成资产阶级,同封建
贵族斗争。相比之下,中国的思想家聪明绝顶。重农抑商
政策使得老百姓中间产生不了强大的力量来同政府相抗
衡,消除了来自经济力量的威胁。(8)天朝大国理想:在
中国有的国际政治观念中,中国是世界中心,中华文明是
世界之归依。(9)忠孝观念,三纲五常:主张统治教化从
小做起,使人接受服从观念,尊卑观念,习以为常,觉得
天经地义。(10)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春
秋大义,名分制度。每个人在制度结构中有一个恰当的位
置,不能有非分之想。(11)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
这表现在以上各个方面的原则之中,也表现在政治制度的
安排之中。(12)汤武革命,应天顺人:上述各项理论和原
则足以保证国家统治的长治久安。但“变故”也是常有的。
社会出现重大变数,改朝换代后,一切都可以重来。
三、行为科学主义政治学的贡献?
1、行为主义政治学坚信,社会理论应当建立在对可观察的
行为的研究基础之上。
2、行为主义政治学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或个人所组成的团
体行为作为其分析研究的基本单位,巴政府描述为一个由
个体的人和人群相互作用所组成的过程,着重研究政府、
政党、利益集团和选民的活动,以期发现政治过程中个人
和团体实际行为已执行的范围和性质。
3、它借助于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生物学等
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系统分析的概念、假设和解释。
在理论上,一反过去传统政治学者偏重历史分析、规范分
析、制度分析法的趋势,而着重于客观的、经验性理论的
研究和应用,形成了所谓结构功能理论、系统分析理论、
政治沟通理论、决策理论以及博弈论等理论、取代以往人
性论、正义论、历史决定论等哲学理论,而成为政治行为
研究分析的依据。
4、在研究方法上,美国行为主义政治学倡导经验研究方法,
15
对政治行为的分析注重于量化数据的收集调查,统计分析和经验理论模型的建设,极力倡导观察的客观性及度量的可靠性。行为主义者严格区分规范问题和经验问题。
四、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将遇到以下三个难题?
第一个是数据问题。
第二个是隐性价值问题。
第三个是价值中立问题。
第三章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
(1)名词解释: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2)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利(3)其中,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利益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4)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公共利益。(5)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6)利益的名词解释,所谓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7)名词: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8)政治权利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9)关于权利的来源和基础,西方历史上曾经盛行“君权神授论”,认为上帝是权力的来源。(10)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人民主权学说认为政治权利最终属于人民。(1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关系是政治权力来源的基础(12)因此,利益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13)能力素质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它是政治权力得以形成和保持的基础。(14)压力方式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压力方式常常存在于对抗性的利益之间。(15)奖酬方式以鼓励或激励为其特征,因而是一种积极的权力作用方式。(1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秩序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17)名词: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只要包括政治自由(如言论.集会.结社自由等权利).政治参与(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和社会平等(如种族.民族.性别.教育等方面的平等权利以及平等享有社会福利的权利)三个方面的权利。(18)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批评和建议权.检举权.申诉和控告权.民主管理企业事业单位的权利。(19)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批评和建议权、检举权、申述和控告权、民主管理企事业单位的权利。(20)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写生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政党具有参政.议政的自由,拥有表达党派意志的自由。(21)我国在政治制度上尽可能地为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现实提供健全的制度机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享有作为人民代表的基本政治民主权利,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2)八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想照.共辱共荣.的方针,实行参政议政,参与民主政治生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只要场所.(23)加强基本民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基本的途径。(2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一、公权与私权的划分及其意义?
第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第二、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第三、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第四、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二、从政治学的角度讲什么是权力如何理解这含义?
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1、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这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3、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利、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三、论述政治权利具有的特性?
第一、权威性,第二、支配性,第三,强制性,第四,扩张性,第五,排他性
四、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代;
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如宗教宽容,免受专制逮捕,自由言论、自由选举等权利。
第二、代权利指社会经济权利。如受教育权利,居住、健康、选择职业和保持最低生活标准的权利。第三、代权利指向社团和群体。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权,民族自治权,维持整
体环境和经济发展权等.如果说第一和第二代权利基本属于
个人权利观念范畴,那么,第三代权利则过渡为团体观念
五、.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和基础内容?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政治权利有不同
的内容.就当今世界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只要国家宪法和
法律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只要包括如下方面:
1、自由权。各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涉及及
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治方面.一般来说,公民自由权只要包
括:第一,人身自由.公民不受随意性逮捕,拘留和其他非法人
身侵犯.同时,公民被捕后应在规定期限内受到审查和审讯。
第二,言论自由.其中包括以口头.书面或者他形式发表自己
言论的自由,如言论.出版.著作.新闻等自由。第三,通信自由.
一般指公民的通信秘密不受侵犯,不受当局随意检查。
2、平等权。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意即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到同
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具有同等的遵守法律的责任。此外,
在政治活动中公民资格、机会的平等,尤其一人一票的权
利,也体现着这种政治的平等。
3、民主权。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
在公民的参政权上.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
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
第四章国家与政府
(1)国家要素说一半有三要素说和四要素说.所谓三要素是
说,是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如梁启超认为:
夫国家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上之人民,而治其
所居土地之事,自治法律而守之。(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
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3)20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和政治
学家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
划分为传统型权威国家.个人魅力权威国家和法理性权威国
家。(4)封建地主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特点是:在权力分配
上采取封建等级制度,使政治权利与土地所有者密切结合;
在统治形式上采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5)就此而言,
阶级性是政府的灵魂,统治阶级的性格构成了政府的基本个
性(6)由此可见,政府本质上士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但是,
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
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公共
利益的诉求,以为公共利益的名义或者实际要求来行使权力
(7)政府的权威性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
集中体现.一方面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
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8)权利制约原则
实质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监督,彼此
牵制,以保证公民权利的原则。权利制约原则在基本主义
的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在社会主义的国际
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9)为了有效的消除执政
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选举,现任
和监督等一系列的权利制约方法。(10)1787美国宪法主要
起草人的汉密尔顿指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
不是天使而是人。(11)名词: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
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
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12)用潘恩的话说,“在专制
政府中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的,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
成为国王。”(13)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
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位国家元首,并由君主
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
形式。(14)专制君主制式奴隶制和封建国家的典型政体形
式(15)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
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势。它是当今资本主
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整体。(16)资产阶级共和制分为:第一
种,议会共和制。者中制度中的国家最高权力有议会执掌,
同国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的权利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
是虚位国家元首。第二种,总统共和制。在实行着种制度
的国家,总体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体与议会分享实际
权力。总体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
征管最高行政权。(17)从现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
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有巴黎公社政权形式。苏维埃政权形
式和人民代表大会政权形式(18)根据这些因素和标准,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19)联邦制
国家是在上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国家,而只是一种松散的国
际组织。当今的欧洲共同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等都是联邦
的具体组织。(2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是最为
基本的两种社会资源配置机制。(21)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
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园中主要有三类,即集体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22)议行合一原则是社会
主要国家这些横幅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23)名词:国家
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
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着和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
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24)两院制则存在两个并立
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立法权。(25)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
?达尔认为,没有自治组织的存在,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层面
上的民主。(26)作为社会(或市民社会)构成的主要较色,
政党和社团是现代正字生活的重要政治现象,是现代政治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政府的特性?
作为履行国家权力的组织和机关,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1、阶级性
政府的阶级性事其赖以建立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所规定
的,是国家的阶级性在政府基本特性方面体现.政府的阶级
性决定了它本质上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政府活
动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于社会进行政治统治和
政治管理.作为政府的本质特性,政府的阶级性对于政府及
其活动具有主导性的作用,并且贯穿在政府的机构构成.制
度设置.政策制定.价值倡导和何种实际活动中.
2、公共性
国家本质上是一种阶级的统治,但是,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
会,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统治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往往不得
不以形式上中立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着的面貌出现,而争睹
就是实现这种表面上公共性的基本形式.在社会主义社会,
国家是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利益代表者,在这个范围内,
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实现者,而运用这幅权利谋求特
定社会团体或者私人利益,是与政府的者一特性相违背的.
3、权威性
政府的权威性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
体现.一方面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
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是国家权力强制性在政
府机构方面的具体要求和合法赋予.另一方面,政府又必须
得到多数社会成员的认同,只有这样,政府才能有序,有效地
进行社会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这是国家权力的政治合法性
在政府特性方面的延伸.国家权力特性在政府机构成和运行
中的这种体现,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了政府的特有的权
威性,即政府权力与其所统治和管理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命
令――服从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中.政府的职能才能得到
实现
4、有机组织性
尽管先帝政府的形成了严格的职能分工和权利划分,但是就
政府机关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言,则构成了严密的有机整体.
各政府机关按照一定的远不能则和程序结成有机联系的整
体系统,共同运行和协调发生作用,以保证统治阶级的意志
的完整统一的贯彻实行.同时,政府都是以组织的形式而存
在和运行的,这些组织由特定的人员,特质和财力等要素按
照特定的原则和规则构成,政府的权利依托着些组织机构而
得以行使,按照这些组织的原则,规则和程序得以实施.
5、特性的职能规定性
从总体上来看,政府执行着公家的对内和对外的政治统治和
政治管理的基本职能,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
经济背景下,各个不同的国家的政府的职能在其范围.内容
和形式的方式等方面,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另一方面,就政府
内部的不同机构和部门来看,其职能分工又有其特定的规定
性,着些机构和部门按照政府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职能
分工,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构成了政府的总的职能。
二、人民主权原则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构建提出了那些原
则简答题
1、人民主权原则
2、权利制约原则
3、法治原则。三大原
则构成了宪法精神的同一本,成为现代国家的政权的建构
的基本指导原则,具体说来是人民主权是国家产生的逻辑
起点,权利制约是国家运行的基本手段,法治则是国家治
理的根本保障。
三、论述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
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利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首先,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
权利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
国家机关的权利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利应该属
于人民。
其次,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利来此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
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的全体的默契或表示,
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位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
利才能给与国家。因此,权利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
于人民。
再次,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
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利,当
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
换它。
最后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
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
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利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
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
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16
四、宪法在体现法治原则时一般都包括的原则?
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只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第二,法律面前人人人平等,者就是要求国家平等对到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定的惩罚;
第三,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第四,各国家机关的权利必须有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否则,不具有合法性。
第五,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成为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
第五章政党与社团
(1)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个人、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2)从中国的历史演变来看,国家与社会的高度一体化以及国家权力至高无上师中国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因此,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3)从广义而言,社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这些组织和团体包括政党组织、家庭组织、宗教团体、公会、商会、学会、学校团体、社区和村社组织、各种娱乐组织和俱乐部、各种联合会和互相协会等等。在市民社会是在国家权力体系外自由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已经独立性和制度化为特点;(4)所谓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竟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5)政党形成于19 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议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6)西方传统政党最早出现于英国。(7)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8)三是单位化政党,即成员被组织在小的单位中,横向沟通少,禁止内部派别活动,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这种类型政党的典型(9)所谓政党制度,就是指由国家法律所确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所形成的关于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政党之间相互关系、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则或规定。(10)所谓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制度。(11)两党制是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12)以英美两国最为典型。英国政府一直在保守党和工党的轮流执掌之下。(13)美国政治舞台一直由民主党和共和党所把持。(14)多党制是指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当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多党制。如:法、德、意、比、冰、丹、挪、西班牙等。(15)所谓政治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16)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集团和军人集团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17)压力集团又称为利益集团,它是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18)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19)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具有象征性功能、意识形态功能、提供情报的功能、工具性功能、经济性功能以及政治社会化功能等。(20)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在我国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作用中发挥得最为突出。(21)政治社团发挥上功能和作用的途径如下:一是政府官僚体系;二是立法机关;三是法院;四是政党和议会党团;五是大众传媒;六是超国家机构。(22)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
一、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利体系的民主化的意义?第一、多玩的社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第二、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第三、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础。第四、多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的砝码。
二、政党的功能和作用
第一,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第二,形成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第三,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第四,组织政府的手段。
三、中国多党合作制是政党政治核心,主要特点?
第一,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还存在着其他8个政党,即中国中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这些政党都
是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的合法政党和积极力量。
第二,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而其
他政党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对国家实行思想领导、
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而且对各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
四、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政治社团具有一般特征?
1、政治社团是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的政治组织。
2、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
3、政治社团是旨在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政治组
织。政治社团是群众性政治组织。
第六章政治秩序与治理
(1)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
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2)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
心是政治合法性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3)所谓政治共
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
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4)宽容而理性的妥协是良
好社会中应当具备的精神(5)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学的一个
重要概念。马克斯.韦伯最先提出的(6)政治合法定义为,
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
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7)政治正义是政治
合法性的最根本的基础,它是人们评价政治体系的标准。
(8)宪政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
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动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
观念。(9)宪政制度于17世纪在英国确立以来,到今天已
经发展形成了稳定和完备的制度体系。将选举制度、代
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
治正义观念。(10)而社会主义将议行合一确定为其宪政规
则。(11)政治合法性危机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
法性的情况。(12)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
现的政治行动主要是政治改革。(9)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
主体以暴力为特征的对旧的政治秩序的根本颠覆。(13)罗
尔斯认为,处于当代这种深刻的理性多元主义的现实中,
指望人们都持某一种综合性教义是不可能的,除非用国家
力量来压迫民众。(14)当代政治共识的建立途径更多是通
过重叠共识的形式来实现的。宪政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它
的程序正义。(15)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
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16)契约观念意味着政
府在治理过程中不是以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而是以
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合作,
共同治理。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自愿。(17)公开性是
指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
信息,这些政治信息必须能够及时通过各种传媒为公民所
知,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并且对公共
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18)善治提倡有效的治理,它
对效率的强调则不局限于管理效率,同时还关注制度本身
的效率。(19)治理方法单一。从根本上说是古代治理中缺
乏平等协商精神的结果。(20)善治主要通过合作、协商、
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
的管理。它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的认同
之上的合作。
一、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
第一、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
第二、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
较高。
第三、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
第四、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二、什么是“善治”精神
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善治的
精神就是:1、契约观念2、效率精神
三、古代社会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其模式可称为统
治模式,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政治色彩浓厚。
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
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治理方法单一。从根本上说是古代
治理中缺乏平等协商精神的结果。
四、善模式具有特征?(论述)
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
量来实现。
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
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
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
与。
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第七章政治参与与监督
(1)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
关人民权利的思想。(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参与问题十
分重视,把它作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实现民主的重要
标志。(3)名词: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
参加政治生活,并应征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
和政策过程的行为。(4)政治参与实际上乃是公民行使以
普选权为核心的公民权利的过程。(5)一般说来专制制度
下的人民只能通过政治斗争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6)
名词: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
或在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示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
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7)在中国,参与政治的社团一
般称作人民团体,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等。
(8)在中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信访,即公民通过
来信或来访的形式同政府进行接触。(9)选举是指国家或
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有全部或部分成员
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
程。(10)近代选举制度有三个特点;一是被选举者往往是
代议机关的代表或议员;二是形式上采用普选制;三是有
一套比较完整的法律作指导。在现代社会中,选举制度已
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途径。(11)多数代表制又称
多数当选制,即在一个选区内得票最多的政党独占这个选
区的全部议席,其他得票较少的政党则没有当选的机会。
(12)选举是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联系的基本途径。(13)
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国,
选举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14)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
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
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的社会活动。(15)孟德斯鸠精辟的
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
的一条经验。”(16)制约权力,这正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
(17)自上而下监督我们称之为政治监督,它属于政治治
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
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
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编的各种活动,包
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
监督。自下而上的监督则是社会对政府的监督,我们称
之为社会监督,属政治参与行为范畴,指的是社会团体组
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
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一批评、建议、检举、申
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根据分权制衡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再
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
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18)把人民运用其民主权力直
接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称之为以权利制约权力
的监督。(19)一般来讲,社会监督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
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20)因此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
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
织团体【一般来讲是各种政治社团】、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
等方式来监督权利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21)公民监
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
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
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22)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
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广大社会成员在行使监督
权利时,没有政治监督那种对时间、地区和管辖级别的限
制。(23)舆论监督以其公开性、及时性、广泛性和评价性
而对政治权力主体具有强大的威慑力,曾经被马克思形象
的称为另一个法庭社会舆论的法庭。(24)在现代法治社会,
新闻舆论监督已经成为公众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
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一、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
第一、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
治行为。
第二、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
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第三、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
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第四、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他不只是囿于政府
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
治生活。
二、政治参与的作用?
1、政治参与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发展
2、政治参与有助于经济发展
3、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三、选举的基本原则?
1、普通选举原则
2、平等选举原则
3、直接选举和间接
选举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
四、选举的意义?
第一,政治先进选举为公民自己依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
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二、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
更换权力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
第三、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
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
第四、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
措施。
五、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
17
第一,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
第二、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
第三、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
六、论述社会监督的功能?
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
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
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
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
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
第八章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
(1)阿尔蒙德和维巴于1963年出版《公民文化》。该书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因此被认为是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2)根据他们的解释,我们可以为政治文化做出如下定义;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3)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他通过政治社会得以传播和沿袭。
(4)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5)顺从型政治文化往往与独裁政治统治相伴随。(6)在分类研究中,社会成员如何看待政治生活中不同党派、团体和个人之间的冲突和竞争是区分传统政治文化下现代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指标。(7)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葛兰西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文化领导权(8)根据马克思的理解,意识形态指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9)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10)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把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看成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11)自由主义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12)自由主义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作为政治理论,它研究的是个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强调个人自由永远是目的、国家权威始终是手段。(13)个人主义原则。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14)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15)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社会平等或收入平等这样的观念。(16)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代议制和民主制。(17)现代自由主义以认同和支持国家干预为特点。(18)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右派”的产生,使英美保守主义思想受到冲击。(19)实用主义怀疑人类的理性能力,使保守主义信奉实用主义。(20)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经济自由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21)新右派具体表述就是:“自由经济”+“强国家”。(22)第三条道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它与所谓新社会民主主义和后社会主义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
一、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的功能主要表现?
第一、影响社会政治体系。第二、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第三、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
二、自由主义内容分解为如下原则?
第一、个人主义原则。第二、自由原则。第三、理性原则。第四、平等原则。第五、宽容原则。第六、同意原则。第七、宪政主义原则。
三、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1、家庭
2、学校
3、大众传播工具
4、社会政治组织
5、政治符号,此外,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第九章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
(1)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现代化过程。(2)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3)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4)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5)虽然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都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和福利化三个阶段,但这些国家在具体的发展道路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其中,又可以分出三种具体的发展模式。(6)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7)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指出。(8)政治制
度化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9)政治制度化包括两
个基本方面的内容:第一,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第二,政
治管理的制度化。(10)从广义上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
共领域的政治秩序,它意味着人们之间的普遍合作。政治
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
是秩序。(12)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
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13)所谓宪
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
或政治过程。宪政的核心是民主政治。(14)宪政建设是实
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15)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的基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
而宪政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途径(16)选举权和罢
免权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权力
一、政治革命具有不同于其他政治发展方式的特征?
首先,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
阶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其次,政治革命
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
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再次,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
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容,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
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
政治体制。最后,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
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
政治秩序。
二、政治改革的特征?
第一,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
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第二,政治
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进程从属
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
质。第三,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
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第四,政治改革从
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政治统治的根
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三、政治改革的作用?
首先,他是缓和社会利益矛盾的有效方式,是推动社会政
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次,他是适应社会利益
发展要求,维护政治统治,提高政治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最后,他是社会政治生活中防止和消除弊端的有效途径。
四、为什么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呢?
第一、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
第二、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当现代化加速体制转轨、社
会关系调整和生活改善的步伐时、处于变革社会中的人们
的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第三、人们的社会
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第四、政府
的执行危机,在后期现代化国家中,由于政府发展的过程
往往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政府面对急剧变化的经
济社会形势,往往无力进行整合和管理、形成一个弱政府。
第五、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
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五、宽容和理性精神的内容实质?
答: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含
如下内容:一是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宽容
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
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容态度。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
它的限度在于要求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
取得政治共识。二是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
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体
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三是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
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六、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一,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
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
第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
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
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选举权和罢免权是民主得以保障和
保存的基础权利。
第三,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第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第十章民主与民主化
(1)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
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
策过程。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公民
的意志作为其政治合法性基础。(2)20世纪,民主化则成
为一种世界性的进程。(3)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在大多数
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在所有不同版本的民主实践
中,建立在自由民主理论基础上的宪政民主是最通行的制
度模式。(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和“个
人独立”。(5)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其实质就是公民自治。
(6)因此,宪法和个人权利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
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7)代议制民主理论是现代民主的
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8)
代议制民主理论家提出“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
等原则。(9)目前,现代国家一般都采用代议制民主制。(10)
精英民主理论这里精英是指道德上和政治上最优秀的人
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11)人们把古
希腊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看作是精英主义的最早表述。
(12)寡头铁律,认为组织从来就是寡头的组织。任何社
会都由组织来实施统治,而组织以是由少数领袖来实施统
治。即使民主政党也是如此。(13)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
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自治”。
(14)民主制度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它是一种有益于多数
而不是少数人的制度,因而,民主政府是:最能使社会繁
荣的政府;它将政治竞争纳入到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之中,
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的突发性和社会成员在政治上铤而走
险的可能性;它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有助于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也有助于避免和消除由
于政权更迭和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社会动荡。(15)哲学家苏
格拉底甚至被以危害国家安全罪而判死刑。一贯被看成是
“暴民政治”的典型。(16)民主化就是社会政治体系摆脱
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
宪政的过程。(17)现代民主宪政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人
民的统治和对人民的保护。(18)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
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
要意义。
一、民主应有的限度?
1、民主须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2、民主须以下
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3、民主须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
暴政为限度
二、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论述)
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
示,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 经济市场化: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
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个
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政
不可能得到成长。
2.文化世俗化:在一个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
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
的人视为“异教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
3. 政治文明化: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的“自然状态”
下,在一个动不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也不
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的地
方,民主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现。
4. 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
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三、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
一方面,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
的基础之一。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公民受教育程度提
高,自主意识增强,不容易受极端分子的煽动,不盲从政
治野心家的蛊惑,这有利于民主政治的成长。经济发展使
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公民自我意识
和个人权力观念的形成,是要求制度保障其权利的开始。
市场经济本身教会公民自立、多元化、宽容以及不要期望
过高。这都有助于维持一个民主制度。
*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
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
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
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
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
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
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
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
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
遍实行的政体。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
的政治性团体。
*政党制度就是指由国家法律所确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
所形成的关于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政党之间相互关系、政
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则
或规定。
*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
18
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社会监督,又称之为自下而上的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政治态度是指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心理过程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心理过程,它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是政治行为的重要环节。
*政党制度就是指由国家法律所确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所形成的关于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政党之间相互关系、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则或规定。
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0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1.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3.权力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也被称作为”现实主义政治观”.
4.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
5.决策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0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民主化的意义是什么?
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
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
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
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0政党具有哪些特性?
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
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
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0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的体现.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是合法行为.是通过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局限于政府决策,政治参与包括公民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相关的公共活动.
0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0选举的基本原则: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
4.秘密投票原则.
0政治权力的特性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0政治文化的作用和功能:
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
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
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
0自由主义遵循的基本原则:1.个人主义原则2.自由原则3.理性原则
4.平等原则
5.宽容原则
6.同意原则
7.宪法主义原则
0政治改革的特征: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4.政治改革以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
为限度
0政治革命的特征:1.政治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
的运动,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
的阶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2.夺取政权是政
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政治革命的首先要任务是夺取政权,
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3.
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容,与旧有
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
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4.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
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
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0为什么现代代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呢?1.现代化过程中的
利益冲突导致政治不稳定 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政治
不稳定.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导致政治不
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导致政治不稳定.5.国际势力的影响
赞成的政治不稳定.
0西方国家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1.游说2.决策咨询3.
社交活动
4.支持竞选
5.主导舆论
6.非常规方式.
O国家与政府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1.国家与政府的联系体现在:①政府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构成
要素.没有政府,国家也就不复存在.②国家以政府为组织标
志,政府是实现国家目标的组织手段③政府是国家的主权代
表和具体形态2.国家与政府的区别主要体现在:①政府是国
家构成要素之一,而非国家的全部,从国家构成要素来看,,它
是由土地、人口、政府和主权所构成的统一体.一个国家的
存在,不能没有政府,但是,政府本身的更迭并不导致国家的
灭亡.在现代社会,国家主权一般为人民所拥有,而政府权力
则是人民通过法定的方式授予政府组织和官员的.在政治生
活中,一国的公民可以不认同政府及其政策,但不能反对和
脱离自己的国家,否则就会丧失公民资格.所以,反政府与反
国家是两个概念.②政府权力受之于国家主权,但并不等于
国家主权.③政府的功能是国家功能的体现,但是,政府的功
能并不同于国家功能④就其组织构成来看,国家是由统治阶
级成员和非统治阶级成员共同构成的,而政府不包含非政府
的其他社会成员.
O试述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1)经济市场化。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
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
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
政不可能得到成长;(2)文化世俗化。在一个宗教观念主
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
而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的人视为“异教狂徒”的地方,民
主不能得到成长;。(3)政治文明化。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
“驯服”的“自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动拔刀相见、崇
尚武力的国度,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
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的地方,民主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
和平手段得到实现;(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精
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
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
具有重要意义。
O试述法治原则的主要内容: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
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
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其核心内容是:依法组织和治理
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享
有法律之外的特权。法治原则具体体现在:1.宪法至上:宪法
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
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
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
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3.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
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
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4.依法
治国: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
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
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
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5.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
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
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
O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是什么?
“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
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1)对“公权”和
“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如果公共
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
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
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
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
(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
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
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
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公
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如果对“公权”
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
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3)对
“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
的侵犯。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
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
范围,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
围,能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
的侵害;(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
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
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
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
和监督,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
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划分“公
权”与“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
有效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
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
的问题。首先,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
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
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
力应该属于人民。其次,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
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再次,人民通过选
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
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
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最后,宪
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
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
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
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
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O民主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体现在哪些方面?1.民主的
意义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
现代民主并非人民的”管理”和”统治”,而是一种保证由比较
符合社会大多数成员意愿的”精英”人物(政治领袖)来有效
地管理社会事务的方式.根据这种观念,民主与专制的区别
并不在于”多数统治”还是”少数统治”,而在于”少数”是否通
过选举竞争而产生并受到多数的制约;人民的作用也并不
在于亲自去管理社会事务、作出政治决定,而在于通过投票
等多种政治参与的方式来影响政策制定者或政治统治者.所
以,民主的标志就是公民可以和平地任用和解雇他们的”老
板”.2.民主的范围:”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无限
的”或”极端的”民主.依据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观念,民主制
度是迄今为止可供选择的最为优良的、但并不是十全十美
的制度.在实行民主制度的同时,还必须为它设置必要的防
范措施.民主的最大危险来自于公共权力的无限性,为了削
弱这种无限权威,就必须给公共权力规定一个明确和固定的
界限,并为私人生活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民主必
须被限定在”公共领域”,以不侵犯私人生活自由为限度;民
主必须被限定在作为公共准则的法律的范围之内,以不产生
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3.民主的运作方式:”间接民
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民主”.”间接
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就是人民通过选举,选择代表行使国
家统治权力.今天,在政治制度设计中,国家统治权力被分解
为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三个主要部分,人民权力
主要体现为选择专业化的代表和官员,进入国家权力机关,
实施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
精神”和”个人独立”.近代启蒙思想家在大力倡导个人主义
的同时,将传统的平等思想和基督教文化中的宽容精神输入
到民主观念中,并使其在制度上得以体现.根据这种观念,社
会生活没有终极答案,每个人都有权就公共事务发表并坚持
自己独立的见解,但又不具备强迫他人服从已见的权利;在
彼此独立的见解中,尽可能地寻求一致,保持最大限度的宽
容;在按照多数人的意见处理公共事务的同时,给少数人提
供一个变成多数的机会.这种观念在政治实践中的体现就是
由执政党与在野党构成的现代政党制度.
19
20
理形成性考核册参考
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1)
[案例分析]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买车风波
结合本案例,你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哪个会更好?如何制约政治权力?请阐述你的理由. 答题思路: 对于形成性考核册中的这个案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说明什么是政府官员腐败;
2、分析为什么要制约权力;
3、结合案例分析比较分析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
4、结合案例分析如何制约权力。
5、字数在1000字左右,(至少800字以上) 答案:一、我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都很重要,权力制约是外力作用,道德制约主要是靠掌握权力的主体自身的反省,联系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买车风波这一案例,我认为权力制约更好,道德制约也应起辅助作用。
二、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政治权力强调的是权力的政治特征,是权力现象在政治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政治权力表现为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它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社会公共权力。根据有关权力的一般理论,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政治权力在政治生活中还更多的表现为国家权力,反映了国家权力机构实现公共利益的行为能力。 政治权力具有如下特性:
(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 (2)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正由于此,政治权力才成为社会势力展开角逐和斗争的焦点。
(3)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是它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政治服从,暴力往往是后盾。
(4)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而且,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权力的特性就使它在客观上具有了易腐败性。
(5)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
上述政治权力的权威性、支配性、强制性、扩张性和排他性的特点,因此,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规则与法律对权力加以限制和制约,防止权力的行使者滥用权力。如此,才能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使权力真正地用来为人民服务。
三、制约政治权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民主政治立法和行政立法,健全监督制约权力的法律体系。(1)完善规范权力主体方面的立法。(2)抓紧行政程序立法。(3)完善廉政方面的法律。(4)完善监督方面的法律,以避免权力的滥用。
2.搞好内部权力分解,建立科学的权力制衡机制.对一些重要的权力,必须加以分解,交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交叉分工序行使,使之在分工序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互相监督制约,从而改变由同一部门或同一个人多项职能揽于一身、一个人说了算的做法。
3.推进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应运用行政手段、教育手段、法律手段等多种方法和途径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硬性措施,推
动公开办事制度的深入实行。
4.强化以权力制约权力,建立有力的监督机构。(1)在现有体制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以使各监督机构协调行动,形成监督合力。(2)强化行政监察机关的地位和职权。提高行政监察机关的规格,设立"行政监察委员会",(3)在纪检监察机关双重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强化其垂直领导关系,逐步过渡到以垂直领导为主,以保证其独立履行监督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5.还要强调社会监督,其途径和方式包括有公民监督、社会团体监督以及舆论监督。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舆论监督是一种宪法权利,舆论监督需要立法保障,兼具私益与公益的双重性质,舆论监督行为需要法律限权。 作业2
个人讨论提纲:(根据给出的小组提纲挑选一部分作为自己的个人提纲)
联系实际的例子:(根据给出的多个例子任选一例,如果同学们能想出例子更好)
1、诸如报刊、杂志、网络和电视等大众媒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就是扮演的社会监督角色。媒体以调查、报道和评论等舆论形式揭发政府体系中的有些不作为和不法行为,成为了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比如2003年3月,中国中部湖北省青年孙志刚在南部的广州市因为没有携带任何证件外出,被当地一个公安派出所收容,并被殴打致死。这一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最终,涉案人员全部被依法严惩。此外,这一事件的被曝光也加速了中国政府废除旧有的强制收容制度而改为自愿接受救助的步伐。"孙志刚事件"只是中国众多新闻舆论监督案例中的一个例子。
2、哈尔滨"宝马撞人事件",一领导干部的儿媳在与一卖葱的农妇发生争执以后,其驾驶的宝马汽车突然往前冲出,农村妇女被当场撞死,还有12个人受伤。后被新闻媒体曝光,肇事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3、山东的"市长下跪事件"。山东妇女李玉春因为举报济宁市副市长的劣行,并公布了这个官员下跪的丑态,而备受全国舆论的关注。 小组讨论提纲:
1、(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
社会监督是遏制政治生活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效手段。社会监督以一种无所不在的监控方式通过对政治权力的运行和政治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警戒,表现出巨大的震慑力量,促使人们谨慎、正确地使用权力,并拥有诉诸法律的手段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制裁,因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权力运行偏离既法定的轨道。严格的社会监督,能有力地促使一切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用权。
社会监督不仅具有外在的对权力主体在支配权力过程中各种行为的约束功能,而且还能通过把权力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建立起权力主体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权力主体必须承担行使权力的后果与责任,这样也促使了权力主体审慎地运用权力。
(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
对权力主体的防范不可能天衣无缝,对其的约束也难以保证每一次权力运用都得当。但是社会监督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对不当或越轨的权力行为予以及时的矫正和补救。
(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
由于社会监督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有要求国家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的权力,由此体现了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
(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
社会监督的功能不仅在于它对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出现的弊病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监督,可以为民主政治的建康发展起到保健的作用。 (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
社会监督不仅能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对监督者也是一种极好的民主教育和训练,通过参与监督,可以提高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素质。
2、如何发挥社会监督的功能 发挥社会监督功能的途径有三个:
(1)公民监督,主要是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人"对"社会公仆"的直接监督。
(2)是舆论监督,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
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舆论监督有其独特的优势。
(3)是社会团体监督,即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是通过选举、请愿、对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
作业3思路:
(同学们,你们在百度搜一下,这些论文都有,如果看到其他与我们课程相关的论文,更好)
(1)试论现代社会中公共权力边界问题的由来 (2)政治体制改革与村民自治 (3)论一体化民主决策模式 (4)政治中的理性主义 (5)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
(6)对我国政治经济和外交问题的一些思考 (7)对民主的历史思索
(8)保守的自由主义与激进的民主主义 (9)民主化进程中的乡村关系 (10)中产阶级与民主制度 (11)平等的民主观与自由的民主观
(12)公民社会理念的由来及现实意义的思考 (13)村民自治:中国民主政治的微观社会基础 (14)论民主政体的政治稳定功能 例文:(仅供参考) 政治与理性
答:"政治与理性"这样的题目听上去有点自命不凡,但是,它自命不凡的原因,正是它自命不凡的籍口,十九世纪以来,两方思想,一直不遗余地批判政治结构中的作用或理性的匿意。因此,我再一次捡起这个庞大的话题不显得极不恰当。然而,这么多先前的尝试也是一个,它保证任何新的冒险比先前的也差不到那儿而且不管怎样大约也和以前的一样幸运。
启蒙的任务是大大扩展理性本身的政治权力。但是十九世纪的人们很快就开始疑惑。在我们的社会中理性是不是已变得过于强大,他们开始担心在一个倾向理性化的社会和针对个人及其自由权利,种方及其延续的某些威胁之间,存在一种关系,他们搞不清是不是存在这种关系,换句话说,自康德以降哲学的作用就是防止理性越出经验,给定物的界限,但也是以这个时候起--即从现代国家,从社会的政治管理发展之日起--哲学的任务也同时是对政治理性的过渡权力保持警觉,这样一种未来的生活更能给人以希望,理性化和政治权力的过渡这间的关系显而易见,我们无需等到出现了解层制和集中营才认识到存在这样关系,但问题是如何来处理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我们要"审判"理性吗?在我看业,没有什么比这么干更而无功的,第一,这一领域和有罪或无罪无关。第二,把"理性"当作无理性的对"二面毫无意义。"第三这样一种审判会使人我们掉进一个陷阱,扮演理性主义者或非理性主义者武断且乏味的角色。
我们要考察这种现代文化所持有的,源自启蒙的理性主义呢?我想这正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某些成员的做法,我不想讨论他们的著作--这些作品非常重要,也很有价值。我建设采取另我一种方式,考察理性化和权力之间的联系。 1,明智的方式或许不是把社会式文化的理性化当作一个整体,而是分析理性在几个领域的过程。每个过程都基于某种基本经验:癫枉,疾病,死亡犯罪性等等。2,我认为"理性化"是一个危险的说法,人们试图对什么事物进行理性化的时候,碰到的主要困难不是考察他们符不符合理性原则,而是去揭示它们运用的是哪种理性。3,尽管启蒙在我们的历史以及政治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是一非常重要的阶段。但是如果我们想理解我们如何陷入自己的历史。我们必须一些更为遥运的过程。大家知道,在欧洲社会,政治权力趋向于赵来越集中的形式,数十年来,历史学家一直在研究国家及其行政管理和科层体制的组织方式,政治权力与理性这项研究建立在几个基本假设上面,把它们归纳如下:(1)权力不是实体。权力也不是什么神秘的财产,必须孜孜探求这财产的起源,权力只不过是人们之间的某种关系。这种关系自成一类边就是说,它和交换生产交往不是一类,尽管也和他们综合在一起,权力的特殊之处是,一些人多力可以全百地决定其他人的行为,但是从来不会彻底地强制地进行,把一个人绑起鞭打,他承受的只是施加给他的暴力不是权力。但是如果他被诱使说话,当他用最后的手段就是宁死也不说这样他就是被迫使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行为,他的自由就受制于权力,他就被治理。(1)如果一个人能保持自由,不论他的自由多少,权力仍然使他受利于治理,没有在的拒行,就没有权力,(2)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所有关系来说,许多因素都决定着权力。理性化也持和经济过程特有的理性化,或生产;沟通技术特有的理性化,不一样和科学话语的理性化也不一样,无论人
们形成的团体是大是小,无论是男人对女人,还是成人对
儿童,还是一个阶级对一另一阶级,还是一个官僚集团,
对全体人民施加的,人们对人的治理都包含一个形成的理
性,而不是工具性的暴力。
作业4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公民的意志
2.分权制衡
3.暴力
4.权力
5.政治文化
6.宪政建设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C 2.D 3.ABCD 4.AB 5.CD
6.B 7.ABCD 8.C 9.ACD 10.B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
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
策过程。
2.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
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
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3.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种介于国家
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
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
限度在于要求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
政治共识;(3分)
(2)妥协精神;(2分)
(3)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
有的责任。(3分)
2.(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
行为;(2分)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
利、义务和责任关系;(2分)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
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2分)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
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
活。(2分)
3.(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
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
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分)
(2)法家则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
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2分)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
强调"无为而治";(2分)
(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
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2分)
五、论述题(20分)
要点提示: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
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
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
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
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使权力得到
有效行使和利用。
(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
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
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
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公
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如果对"公权"
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
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
(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
"的侵犯。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共
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
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
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
(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
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
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权力的范围有
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利
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经验事实表
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划分"公权"与"私权"
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这是
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21
正在阅读:
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历届试题及答案04-11
中华魂作文1000字02-05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社区零售行业需求变化趋势及新的商业机遇研究报告05-02
2017-2022年中国建筑熟石膏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及投资预测报告01-12
国家水利风景区申报程序和要求03-24
编译原理考核办法06-09
幼儿广播体操比赛发言稿08-28
奥氏体不锈钢254SMo的焊接06-11
二次供水配置方案 - 图文11-05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民航机场部分04-23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历届试题
- 政治学
- 电大
- 期末
- 原理
- 答案
- 不同施肥条件对玉米生长季耕层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 2022-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复习卷 (41)(含答案解析)
- 关于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书籍的研究
-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 绿色环保的装修合同范本正式版
- 最美人间四月天 清明节短信祝福送给您.doc
- 高考地理教材回顾必修
- 《小妇人》的主要内容概括
-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第三中学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七
- 人教部编版2022年九年级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同步练习含答
- 中小学美术课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
- 油库加油站安全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参考文本
- 对苏联支持以色列建国原因的历史考察
- Tetrahedron Letters Volume 55, Issue 12,2014, Pages 2022–20
- 三下课文中心思想和课后问题答案
- 云南常见植物习性及病虫害
- 文明施工体系及措施
- (职业经理培训)发布会执行方案
- 河南省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申报评审条件
-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考英语二轮复习 完形填空联合演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