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分析】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分析

更新时间:2023-05-05 12:5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美丽的大自然

一、单元教材分析

1.《太阳出来了》这首歌是让学生用歌声表现太阳出来时壮美秀丽的场景。能学会用明亮、圆润而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太阳出来了》,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生气蓬勃的情绪。

2.《森林与小鸟》这首歌要使学生对地球,动物以及人类自身有初步正确的认识,同时启发学生善待动物——我们人类的朋友,善待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使学生掌握乐曲的情绪,模唱乐曲的主题并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

3.《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简易而富有效果的三部轮唱曲,3/4拍,全曲只有三个乐句,一、二乐句构成美妙的三度和声,第三乐句连续的“do”音进行实际是主音的持续,在轮唱过程中实际形成了三部合唱曲“叮咚叮咚”描写平静的教堂钟声,使全曲显得宁静而美妙。

4.音乐情景剧《森林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绿色的梦》中的内容。情景剧《森林的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森林曾经是动物们的乐园。可是,随着人类不断的乱砍滥伐,动物们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它们惶恐不安;一群少先队员唱着歌,亲手种下了一棵棵小树苗。当绿树如荫时,森林里又恢复了往日快乐的景象。

5.《朝景》讲的是《晨景》培尔金特第一和地第二组曲,它是培尔金特诗剧第四幕里,培尔金特流浪到非洲摩咯哥时的一段配乐。描写了那里清晨日出的美丽景色。因为格里格本人并没有到过摩咯哥,对那里的音乐不熟悉,所以,创造出来的音调,仍然是北欧风情的,但是,格里格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他在给友人享怒姆的信里谈到《朝景》这段音乐时这样说:“这首曲子应当完全作为音乐来对待。一切在于如何演奏。

二、课时划分:

五课时

三、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歌曲《太阳出来了》

第二课时:欣赏歌曲《森林与小鸟》

第三课时:歌曲《美丽的黄昏》

第四课时:情景剧《森林的故事》

第五课时:欣赏《朝景》

第二单元可爱的家

一、单元教材分析

1.《可爱的家》让人们感受到爸爸、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启发学生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家庭,以自己的爱来回报爸爸妈妈的爱,同时关心那些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们,多给他们一些关爱。

2.《小船》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得到父母关爱后对爸爸妈妈的爱的。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这样的关心爱护你呢?你感觉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对爸爸妈妈的爱呢?

3《伦敦德里小调》又名《伦敦德里之歌》或《爱尔兰民歌》,它是根据流传在伦敦德里的一首古老民歌《向库库列因告别》改编而成的。改编者是奥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克莱斯勒(1875—1962),此曲感情强烈,扣人心弦,颇投作曲家帕里与中音歌唱家普伦基特.格林之所好,前者赞之为“人间最美的旋律”,后者声称唯有小提琴能奏出它的韵味——人声已无能为力。原曲采用单二部曲式写成的,大调式,4/4拍。其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见课本旋律线图)。其旋律纯朴动人,充满了温柔平和的气氛。其第一乐段也由两个乐句组成(见课本旋律图下两行)。其旋律显得高昂,色彩较为明亮,带有明显的颂扬性。整个音乐充满了热爱生活及憧憬未来的美好感情。

4.《内依巴河》是一首富有拉丁美洲民族特色的歌曲,D大调,3/4拍。全曲为二段体,第一乐段包括四个乐句,每句开头的休止符体现了拉丁美洲特有的节奏风格。si和fa 之间的增四度音程也更体现了当地民间音乐独有的旋律特点。此曲对于我国儿童了解外国民族音乐十分有益。歌曲表达了作者对内依巴河旁的小草房的眷恋之情,因为在那里有温暖的家,家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起劳动和休憩,其乐融融,充满温馨与甜蜜。

二、课时划分:

四课时

三、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歌曲《可爱的家》

第二课时:歌曲《小船》

第三课时:欣赏《伦敦德里小调》

第四课时:《内依巴河》

第三单元音乐中的故事

一、单元教材分析

1..通过学唱《共产儿童团歌》了解历史,感受不同时代的儿童生活,并知道《共产儿童团歌》在革命时期的作用。激发学生用坚定、明朗的声音、饱满的情绪演唱这首革命历史歌曲。

2.《卖报歌》旋律色彩是明朗的,但所表现的情绪又与一般欢快,活泼的歌曲不尽相同,教师应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活泼、欢快的。表现出小骑兵们克服困难,战胜暴风雨后的喜悦心情。描绘了战马渐渐远去的情景。《我是人民小骑兵》,要向小骑兵学习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作斗争的精神。

3.《我是人民小骑兵》这首歌让我们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狂风暴雪的情景,同时了解一些蒙古族的风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通过静心聆听、朗读主题诗、模仿律动、画一画、敲一敲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听辨主奏乐器——木琴的音色特点及音乐力度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

4.《歌唱二小放牛郎》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采用了叙事歌曲体材,讲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首叙事歌曲是在民间分节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很接近我国的民间小调,曲调优美动听,感情容量大,使人回味无穷,因而不觉单调乏味调乏味。使歌曲富有艺术魅力。

二、课时划分:

四课时

三、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歌曲《共产儿童团歌》

第二课时:歌曲《卖报歌》》

第三课时:欣赏歌曲《我是人民小骑兵》

第四课时:欣赏乐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第四单元小小音乐剧

一、单元教材分析

《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民族特色浓郁的台湾叙事歌曲,歌曲采用2/4节拍,以一个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故事:“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时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却在一旁讥笑它的情景”。歌曲的旋律轻松活泼,歌词生动有趣,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隐喻着日常生活中人们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歌曲旋律轻松活泼,歌词生动有趣,深受儿童的喜爱。可以借助故事教唱,以音乐表演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一首流行于台湾的叙事性民歌,歌曲以一个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时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却在一旁讥笑它的情景。歌曲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音乐形象天真纯朴富有生活气息。歌词结合紧密,大多一字一音,与口语相近,质朴自然。对《蜗牛与黄鹂鸟》的歌唱内容,以口语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理解,使学生对歌曲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创设一定的情景,扩大学生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画面,运用听唱法这种歌曲教唱的方法来完成歌曲学唱的。在歌曲处理这个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改变歌曲的速度、运用不同的情绪的来演唱各个角色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蜗牛是怎样的形象,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和感情来表现蜗牛的形象。同样的方法,黄鹂鸟呢?这样容易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

二、课时划分:

三课时

三、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活动《蜗牛与黄鹂鸟》第一场《黄鹂鸟的歌》

第二课时:活动《蜗牛与黄鹂鸟》第二场《蜗牛的歌》

第三课时:第三场《蜗牛与黄鹂鸟》

第五单元七彩的生活

一、单元教材分析

1.《采山》是一首民歌风创作的歌曲,采用2/4拍,徴调式,一段体结构。歌词生动形象,曲调欢快、活泼、清新,节奏比较紧凑,加上十六分音符、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节奏的运用,使歌曲具有朝气并富有流动感。生动的描述了小朋友采山的愉快心情。

2.《贝壳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画面。表达了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充满快乐自豪的情感。在设计教学环节过程中,我主要是想通过教学及各种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3.《打字机》是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在办公室打字时获得灵感而创作的一首管弦乐作品,乐曲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快速的旋律中用打字机作为打击乐器,诙谐有趣,表示出紧张忙碌的办公室里人们愉快工作的情景。

4.《稍息立正站好》选自日本动画片《樱桃小丸子》片尾曲。歌曲随动画片流传到台湾后由台湾著名词人、素有音乐界鬼才之称的许常德填词,著名歌星范晓萱演唱后广泛流传。歌曲旋律明快活泼,表现了当今孩子们盼望长大又无法克制自己缺点的矛盾心理。

5.《小松树》是一首木琴独奏曲,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正确地聆听音乐的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模唱乐曲的主题旋律,并通过多次聆听准确辨别五次变奏。

6.《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选自现代京剧《红灯记》,该曲用了[西皮流水],曲调流畅,大量的后半拍起句,切分节奏和装饰音,显得天真活泼,当唱到“这里的奥妙”的“奥妙”两字,节奏突然拉宽,并且弱唱,给人以神秘感,在结束时,又用最强音唱出“都有一颗”后突然休止后再唱。“红亮的心”。非常肯定的回答了“奥妙”再哪里。确认了铁梅也要有“一颗红亮的心”的意愿。

二、课时划分:

六课时

三、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唱歌《采山》

第二课时:唱歌《贝壳之歌》

第三课时:欣赏《打字机》

第四课时:活动《稍息立正站好》

第五课时:欣赏《小松树》

第六课时:学唱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第六单元五十六朵花

一、单元教材分析

1.《幸福花儿开心上》是一首柯尔孜族民歌。柯尔克孜族居民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营狩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新中国成立前柯尔克孜族人的游牧生活还保留着氏族部落的组织形式,每个部落下有若干个家庭,是其基层生产组织。那时生产粗放、管理原始、生产力低下。如今,他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柯尔克孜草原出了兴旺景象。

2.《打秋千》这首歌曲是仡佬族儿歌。出示图片欣赏:他们是仡佬族的兄弟姐妹。打秋千是仡佬族人民在过春节时进行的一项有趣的体育比赛活动。他们有很多种打秋千的方式,你们想了解吗?出示图表,师说:这是拜秋,这是扁担秋,这是西洋秋。是不是很好玩?听听歌曲中的小伙伴是在用什么样的方式打秋千呢?

3.《月光下的凤尾竹》这是作曲家施光南的作品。他运用彝族音调为倪维德所作的《月光下的凤尾竹》词所配的曲。乐曲的乐句清楚,旋律波动小,节奏平稳,表现了云南少数民族人民甜蜜幸福的生活和竹乡的美景。

4.《阿拉木汗》是作曲家谢功成根据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改编的无伴奏合唱曲。它原是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双人歌舞曲。它以双人边歌边舞的方式,赞美美丽善良的姑娘阿拉木汗活泼、热情、美丽、可爱、动人。内容虽简单,但歌曲生动、诙谐、流畅、欢快。

二、课时划分:

四课时

三、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歌曲《幸福花儿开心上》

第二课时:歌曲《打秋千》

第三课时: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第四课时:欣赏《阿拉木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4m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