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 - 名词解释,作者艺术特色

更新时间:2023-09-27 08: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 先秦文学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自然力的形象化)

神话主人公: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只有当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的时候,神话才有可能产生。

神话的内容:洪水,创世,始祖,战争,创造

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己观物——将自然人格化;形象思维——隐喻,象征;

情感体验——人类意识,精神(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者隐喻性的思维) 上古神话的发展:神话历史化;被道教改造 《诗经》: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曲调,地方土乐,十五国风160篇;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朝的乐调,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小雅74篇,除少数篇目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分类:祭祀诗《生民》;农事诗《七月》;怨刺诗《魏风硕鼠》;征役诗《采薇》;

宴飨诗;婚恋诗《关雎》《氓》

艺术特点:大体上整体的四言句型,两字一顿,少数三五六七八言; 连章叠句的复沓章法;

至少隔句用韵,韵脚在偶句上; 赋,比,兴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风雅精神”关注现实的精神,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地人生态度。

先秦叙事散文 《尚书》:分四个部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文字古奥典雅,,这些文诰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鲁隐公元年—鲁衰公十四年(前722—前481),孔子编。 特点:“礼仪之大宗”,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 “以一字喻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 《左传》:第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标志着叙事散文的成就,“叙事之最”

叙事特点:主要按照时间顺序交代时间发生,发展和结果,穿插倒叙和预叙,插叙和补叙; 注重完整的叙述时间的过程和因果关系,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 对时间因果关系的叙述常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 大量戏剧性情节,使得这部作品充满故事性

描写人物很少集中描写,情节反应的是其性格中的某一方面; 叙述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 其记言文字,“文典而美”“语博而奥”,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 叙事艺术:富有故事性和戏剧性;人物性格神形毕现 历史观:良史精神(儒家精神,民本,尊德,尚义);人文精神 《国语》:国别史,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侧重论政记言。 特点(历史观):主要反应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继承敬天保民思想 《战国策》:开纪传体先河,西汉刘向编校,三十三卷,十二国策,杂记东周,西周,秦,

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 历史观:表现纵横家思想

思想:士精神,反抗强暴,坚持正义,受民而贵士

特点:以人物为中心,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 “文辞之胜”,“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可说是其说辞的主要特色; 运用大量的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 行文的夸张铺陈,大量运用对偶排比对偶

意义:其辩丽横肆的文风,雄隽华瞻的文采,是当时纵横捭阖时代特征的体现,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先秦说理散文 春秋后期 《论语》:语录体,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战国初年成书。 孔子思想概述:礼,“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仁,“仁者,爱人”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文艺思想,“兴观群怨”,“哀而不伤,乐而不淫”

说理特色: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 多用层递说理,用比喻,语气词增加人情味,生活化,口语化; 结构为语录体,体质短小,未形成独立篇章。 《老子》:语录体,表现出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的情感。 《老子》的思想概括:政治思想——治世(治国思想,无为而治) 为人处世——为人(为人恬淡寡欲,知足常乐)

说理特色:韵散结合,以韵为主;辞意洗练;大量运用修辞格 《墨子》:语录体墨子十事(尚同,尚贤,兼爱,非攻等)经济方面(节用,非乐,明鬼)。 说理特色:由小及大,连类譬喻; 质朴无华的语言,遣词造句口语化; 语录体向专论体过度迹象。 战国前期 《孟子》:战国前期,对话体,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著作的。 孟子内在精神修养上的浩然气概,是《孟子》气势充沛的根本原因 《孟子》的思想:仁,义,礼,智,信(五行) 仁政,“与民同乐”“民为贵”“暴民而王” 浩然之气,大丈夫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说理特点:长于辩论,运用逻辑推理的的方法,“辞不迫切,意已独至”; 长于譬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富于形象性; 气势浩然,铺张华丽,纵横恣肆,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 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 《庄子》:对话体,共33篇,分内外杂三部分,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自庄子后学。 《庄子》的思想:世界观——万物为一,道法自然 人生观——体道求真,安命无为,逍遥而游 说理特点:创作方法是“以寓言为广”,虚构出光怪陆离的形象,到达奇幻夸张的艺术效果(寓言即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为避免主观片面,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重言即借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是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所接收,托己说于长者之言以自重;卮

言即处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言语,这种言语层出不穷,传播道理,并能够永远流传下去。) “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其主要特征;

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形象诙诡的辩论风格。用比喻象征代替逻辑推理。 寓言行云流水,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

战国后期 《荀子》:专题文,现存32篇,大多数是说理文。

思想:人性恶,可化;教育兴国;为政,君道,用贤,赏罚,富国

说理特点:强调论辩的重要性,引经据典,在论证方法和技巧上为后代议论文提供经验。 运用日常事物为譬喻,深入浅出,生动的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 语言理正辞雅,温厚可亲的长者之风。 《韩非子》:专题文,其文多针对现实问题而发 思想:崇尚实力,以力服外,以法术治内

以实用为标准,反对以文害意(君主专制:以赏罚为核心内容,以宪令图籍为形式,以官府

治民为功用)

特点:最具文学意味的是寓言故事,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 说理锋芒毕露,咄咄逼人; 擅长思辨,情感充沛。 楚辞:战国后期以屈原宋玉为代表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它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

语言,风物作为抒情意象。是楚文化的产物,受巫文化影响大,同时受北方文化,北方典籍,战国纵横家的影响。

文体特征:句式结构上,有杂言如《离骚》《九歌》,有齐言,四言,如《橘颂》,《天问》 艺术表达上,香草,美人,是主要的两类意象 内容上,楚地风物人情 语言上,楚声楚语 风格上,具有浪漫色彩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

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

艺术特点:虚实结合,回环往复的结构(前实后虚); 句式结构上,句式长短不一; 想象自由驰骋,构思奇幻想象; 表现手法上,香草美人的托喻传统 《九歌》:主要是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首尾两章《东皇太一》和《礼魂》分别为迎送神曲,

中间九章为娱神曲,《九歌》因中间九章而得名。最多最动人的是对人身情感的摹写。 内容:祭天——《东皇太一》《东君》《大司命》《少司命》 祭地——《山鬼》《云中君》 祭水——《湘君》《湘夫人》《河伯》 祭人——《国殇》

艺术特征:具有明显的表演性,歌乐舞合一,既有独唱,又有对唱合唱。 语言自然清丽,优美而富有韵味,节奏舒缓深沉,有极强的表现力。 描写曼丽清新,情感奇异深浓。 《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

《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九篇作品,主要叙述身世和遭遇,相对于《离骚》有较多的纪实性。

特点:叙事抒情写景三者结合;带有现实主义;双声叠韵,反复吟叹,增强音乐感与节奏。 《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诗中一共提出172个问题,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问人

事之兴衰,最后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

特点:结构上,自然现象—神话传说—三代历史—社会现实

语言上,以四言句,四句为一组,多为每组一韵,整齐而不呆板,文风端正典雅。

二、 秦汉文学

《吕氏春秋》: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在加上一篇序文,共161篇 成就:有些文章精炼短小,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生动;

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往往先提出论点,然后引述一至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 预示了在秦汉大一统王朝即将出现之际,诸子百家思想逐渐从分到合,朝着为封建大一统建构理论的方向演变。 《谏逐客书》:李斯作于秦王政十年,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十足,挟展柜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

赋:古诗的表现手法,即铺陈直叙,是战国后期产生的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 赋的文体特征: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描写事物,讽谏述志 赋的艺术特征:注重叙述内容,语言华美,辞藻绚丽,讲究声韵 赋体的流变:骚赋—汉大赋—抒情小赋—骈赋—律赋—文赋

a) 骚赋:屈原,宋玉创,包括楚辞及其模仿作品。抒写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感叹。 b) 汉大赋:由枚乘的《七发》开端,汉代流行的体,章法上多用问难对答的形式,篇

幅较长,规模宏阔,内容上极尽描写官园山川之美,声色犬马之乐,旨在对帝王贵族政治上的缺失和生活上的奢淫进行讽喻和劝诫。

c) 抒情小赋:张衡创,以咏物抒情为主,篇幅短小,文辞清丽,代表作《归田赋》。 d) 骈赋:发展到汉魏之际孕育,盛行于两晋赋的变体,形式华美,全篇四六对仗,两

句一韵,平仄协调,篇幅短小。

e) 律赋:唐代的试帖赋,与骈赋相比,更注重对偶声律,字数上严格限制。 f) 文赋:受宋古文运动影响产生的散体赋,章法开放流畅,句式错落多变,押韵自由。 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汉初—武帝前期(70余年)骚体赋 武帝—和帝(200年)汉大赋 和帝—献帝(100余年)抒情小赋 1. 西汉辞赋 “九体”:在贾谊之后出现了一系列以悼念屈原为主题的骚体赋,如《九思》《九叹》《九怀》等,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具备了独有的格局,与大赋中的“七体”互相辉映,是为“九体” 枚乘《七发》:标志着汉大赋的成熟“《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

意义:对先秦文学的借鉴。如大肆描写音乐饮食宫室之事抄袭《楚辞》中《招魂》,《大招》。 逐步盘升手法的运用。赋中讽喻意图的表达是通过重重超越和逐步盘升来实现的 移步换形和铺张手法的运用。赋写七事,一事一转,俨然后世山水游记的笔法精神。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主客问答的形式结纂全篇;笔墨夸张,描绘精细;以叙事状物为主,多比喻和叠字。标志着以地方诸王为中心的汉赋创作时代的终结和以京都为中心的创作时代的到来。“七体”的开山之作。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作品虚构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以问答结撰成篇。

《子虚赋》:楚臣子虚使于齐,齐王悉发境内车骑,与使者出猎,猎罢,子虚过访乌有先生,遇亡是公在座,问答成篇。

《上林赋》紧承乌有先生的言论展开,亡是公在一个新的思想基础上对子虚,乌有,乃至齐楚诸侯进行性了批评,而后笔锋一转,开始极力描绘天子上林苑的巨丽之美和天子游猎的空前盛况以及浩大声势,极尽铺张扬厉之所能。

特点:帝国形象的塑造;一统观念的宣扬;时代精神的体现。 成就:按时空顺序和以类相缀兼用的铺陈方式; 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和夸张笔法的融通; 句法灵活多变,句式长短不一。

艺术成就:结构上规模宏大;行文铺张扬厉;语言上,词汇丰富华丽;风格上,壮美俊秀。 杨雄“四大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模仿司马相如的痕迹明显。 他们同以天子游猎为题材,极力描写畂猎场面的壮观和天子气象的恢弘,池苑的阔大和物产的富庶,最后均以君王悔悟,戒奢戒淫,勤政爱民作结。手法上均极力夸张渲染,铺张扬厉,词采纷批,语言侈丽。 《甘泉赋》:采用主体向关照对象逐步趋靠的方式进行铺陈;四个时段不断接近甘泉宫。 铺陈空间的多向维度,展示的三维六合空间;既平面拓展,又立体延伸。 对骚体赋予新的功能。创造性的用这种文体来表现汉代盛世和天子的声威。 艺术上的转变:句式节奏,长短改变,大量运用八九言,十三言,叙事从容,风格典雅古重; 增加了反问,设问,感叹句;

增加了赋序,用于叙事和议论,从而使赋有讽刺意味。 2. 东汉辞赋 京都赋(《蜀都赋》)京都风情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述行赋(《河东赋》)羁旅行役班彪《北征赋》班昭《东征赋》蔡邕《述行赋》 抒情赋利世愤世张衡《归田赋》赵壶《刺世疾邪》

班固《两都赋》:分为《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分为上下两篇,赋作于汉明帝时期,作品借“西都宾”和“东都主人”两个虚拟人物的对答结撰全篇

艺术手法:基本上是取法于司马相如和扬雄,但同时又有突破和创新,一是打破了“劝百讽一”的结构模式,下篇《东都赋》通篇是讽刺和诱导,形成了“劝”和“讽”的均衡布局,并且溶渗了作者严正地治国主张和政治见解。二是详略有致,繁简得当,层次分明。

在按空间方位进行铺陈时别具匠心,完成了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往复回环,第一次由外到内,然后又由内到外,第二次再由内到外,如此循环两次,完成全部的铺陈。 张衡《二京赋》:模仿班固的《两都赋》而创作的。分为《西京赋》与《东京赋》,借“凭虚公子”与“安处先生”的对答结撰成篇。

艺术手法:理性精神和充实的社会内容结合的非常完美,作者力求在作品的体制,规模上超越前人,铺写面面俱到。

因为求全求备,其在旧有的格局中注入一些新鲜的内容,并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一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民俗事象,《西京赋》有一段关于角觝戏的描写;二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两都赋》与《二京赋》的比较: 异:《两都赋》的题旨比较复杂,涉及东都和西京的许多差异;《二京赋》的题旨相对比较集中,主要突出东京和西都俭与奢的差异。选材有其侧重面

《两都赋》在描写长安景观时采用回环往复的笔法,出现两次循环;《二京赋》则简化了一些程序,只经历从外到内,再由内到外的一次推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44d.html

Top